第三章 激光生物效应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效应尤以可见光区和红外线区
的激光所引起的热效应更为明显。
37-39℃----热致温热 43-45℃----热致红斑 47-48℃----热致水疱
55-60℃ ----热致凝固
100℃ ---- 热致沸腾 300-400℃----热致碳化
500℃ ---- 热致燃烧
可通过改变 功率及照射 时间来调节
当频率为 的弱激光在血管内照射时,由
于血液中各种分子的运动加剧,使血液粘
度下降,血液处于低凝态。
血液
90% 水、蛋白质、酶、 激素以及葡萄糖、脂 肪、胆固醇、维生素 等物质
血浆(55%-60%)
血细胞(40%-45%)
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三种
血细胞
1.红细胞
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5微米, 没有细胞核、细胞器,红细胞里含有血红蛋白, 使红细胞看起来是红色的。
血细胞
白细胞数目少,细胞核明显,有炎症时,血中 的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1个白细胞处理 5-25个细菌后本 身也就死亡。死 亡的白细胞和细
菌构成脓液
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抗和消灭入侵 病原体
血细胞
3.血小板 也称血栓细胞,直径2-4微米。当我们外伤
后,血小板就聚集起来,粘附在伤口周围,产生 启动凝血机制的化学物质。
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高亮度等优 点,因此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将出 现一系列新内容和新效应。
在1960年Maiman发明激光后,人们就 开始结合各种激光系统与靶组织来研究激 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效应。
影响激光与生物体作用效应的因素较为 复杂,但大体来源于两方面:
1.激光参数:包括波长、能量、振荡方式(连续 或脉冲等)、作用时间、偏振等;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 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 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 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第三章 激光生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
激光生物效应: 指在激光辐照下,生物体可能产生的
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及变化,是研 究发展激光生物学、激光医学和激光防护 技术的重要基础。
以往知识回顾
普通光对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有: 光合作用、生物过程的能量转移、生
物颜色、生物视觉、生物节律、光生物效 应以及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等。
2.生物组织的性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等。
激光生物效应大致分为五种:
√1.激光生物热效应
任何生物组织吸收激光能量后,其震动 和转动加剧,同时也加剧了受激分子和周 围分子的碰撞,进而转化为热能,称为激 光生物热效应。
具体表现为:
生物组织的汽化、热凝(如视网膜 焊接)、切割(如激光刀)、热敷(激光 治疗关节炎)和热杀(激光治癌等)。
1.3.3 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神经细胞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度 稍有变化就会影响它们的正常活动。
神经细胞的传导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但 当温度在40 ℃以上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 传导速率变慢;
当温度超过或低于正常体温 4 ℃时,中枢神 经细胞就不能正常工作。
1.3.4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弱激光照射时血液的拉曼散射吸收
定义60℃热波进 入组织的深度为热
组织损伤深度
蛋白质不可逆变性对正常组织的危害:
会使蛋白质部分或全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 能,使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
酶的本质: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性能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每一步生物化学 反应都是由一定的酶来催化完成。
酶催化特点:高效、温和、专一性等; 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生物分子将其获得的光能通过多次碰撞转 移为邻近分子的振动能、转动能、平移能, 使生物体温度升高。
2)吸收生热: 生物体吸收红外光后,光能转变为生物
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使温度升高。
1.3 激光生物热效应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1.3.1 对蛋白质和酶的影响
蛋白质分子结构及特点;蛋白质变性和温度及 作用时间有关。
激光热效应的强弱受激光及生物体自 身性质影响。
生物组织的 热学性质
1.1 生物组织的热(物理)性质
比热容、密度、热导率和热扩散率、 色素类型、血管分布等与生物组织温度的 变化相关。
√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吸热 (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具有与氧(血液变得鲜红) 和二氧化碳(血液变得暗红) 结合的能力,供给全身组 织所需要的氧,并带走组
织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血细胞
2.白细胞 在血液中呈圆球形,比红细胞大得多,能产生
抗体,抵抗细菌、病毒等外来物质引起的感染。 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分别是:淋
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 嗜酸细胞。
蛋白质分子量很高,组成和结构复杂,但维持 分子空间构像的次级键的键能较低
蛋白质分子不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其空间构
像破坏、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其生物学功

蛋白质变性。
55-60℃----热致凝固
实验表明:当温度 55 ℃时,可观察到蛋白质 变性,当温度 60 ℃时,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凝固变 性。
激光加热若使酶升温到 60 ℃时,酶将失 去催化活性;如若继续升温,蛋白质和酶都 会因过热而死去,完全丧失其生理功能。
1.3.2 对DNA的影响
DNA是生物遗传基因的载体,它的 耐热性要比蛋白质强。
在 80 ℃、1h 作 用下,DNA 活
性基本不变
过强的激光辐照也势必对其遗传特性 产生影响。因此可利用这种效应进行激光 诱变育种、激光转化(基因工程)等。
国际单位: 焦/千克·℃(J/kg·℃)
生物组织的比热容(J/kg·K) 角质层 脂肪 真皮层 肌肉 血液 水
2093 2177 3182 3601 3852 4187
含水量越高的组织(比热容高)越不
易升温;
水最大,血液 次之....
生物组织吸收激光能量升温后,以传 导方式向周围组织传递能量(热导率√);
还应考虑血管、神经、 淋巴管等的导热性
热扩散率与温 度有关
还与生物组织的√热扩散率有关(热扩 散率值差别不大,数值略)。
生物组织细胞内含有黑色素、血红蛋白、胡萝卜 素等多√种色素 ,能增加光能的吸收,从而使激光的 热效应更加显著。
1.2 激光生物热效应的作用机理
1)碰撞生热: 生物体吸收可见和紫外激光后,受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