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城市设计-0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0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3 )吉萨金字塔 在今开罗近郊。第四王朝3位皇帝的3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一个 完整的金字塔群,他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组成吉萨金字塔 群的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及其单纯,具体有:
A、库富(胡夫)(Khufu):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 B、哈弗拉(Khafra):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哈弗拉金字塔 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C、门卡乌拉(Menkaura):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卡洪城
• 建设时间:公元前2000年(中王国)
• 选址:尼罗河西岸 • 形态:平面为长方形,边长 380*260m,用砖砌城墙围着 • 布局:功能分区十分明显。内城被一 道墙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 住区(108*260m),有一条 8-9m宽 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城东被一条 东西长 270m 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 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 官吏等。城东有市集,中心有神庙, 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凉风
每当仪典,皇帝走出大门时,太阳 正在大门两侧石墙之间冉冉升起, 上演皇帝和太阳神“合一”
B、艺术表现主要在内部的大殿 :石柱如林,光线阴暗,形 成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鲁克索的阿蒙神庙(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未完成 总长约260米,与卡纳克相连,中间有1千米长的神道相连
发达的农业使人们生活轻松惬意,灵魂转世的信念让他们对 死后世界充满憧憬,认为生者之城简单马虎(城市、住房、宫 殿都是短暂非恒久的),死者之城神圣永恒。
3)没有统一的城市形态;
4)城市主要成就在于其特殊的建筑设计,如金字塔、 方尖碑、神庙等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吉萨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专项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城市规划思想史

城市规划思想史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1909年, Burnham发表了他的芝加哥规划。这一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the first city-scale ‘master plan’)。
Burnham的名言是要做大的规划(big plan),而不要做小的规划(little plan),因为小的规划不能激动人心。
建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城市规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最集中的表现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以1893年在Chicago 举行的Columbian Exposition(主建筑师为Daniel Hudson Burnham)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现代理性主义肇始于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时期,经笛卡尔的哲学论述与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推进与普及化,而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
现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笛卡尔(1596-1650)。
经启蒙时代的哲人们的阐述与推进,理性主义才逐步成为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合理性是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
普遍主义和机械决定论保持了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信心 理性主义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普遍主义与决定论的兴起。 普遍主义主张世界受统一的规律与法则支配,决定论则进而认为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由一定的规律决定。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资料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资料_2022年学习资料

到-孤竹-河-北唐-汾-薄姑-过-邢-济-水-每-谭俗-纪-路-徐-计斤-鄂-招-《唐-东-宿-曲泉-泾-(锋)-浓卫-夜-央-。向-(宙沃-雍-●极-西犬丘秦-西洗-周●-·管-花-(镐-郑-宋-0宗周-丰j 洛-雍丘-商丘-,邳-陈-·监-·应-孩-汝-胡水-江-邓-吴-厉-,舒鸠-祚离-龙舒-汉-●周都-●大者 国都国都名-·小诸候国都(国都名)-西周正要都色分布示意图-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因史稿地图集多 册绘制
北-10-11i-1110-8-1010-9-9 i-2-6-4-3-5-城-垣-10110-7-三-经纬 干道-7i-环-涂-图3-29-西周王城规划结构示意图-1一官城;2-外朝;3一宗庙;4一社稷;5一府库; 一厩;7一官署;-8一市;9一国宅;10一间里;11一仓廪
西周的城市建设-周代城市规划-王宫(宫城-的规划:-“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王宫分内 后)外(前),-前朝后寝的制度。贵族士大夫则-为“前堂后寝”。以住宅为本的规划思想-道路规划制度:-“经涂 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道路宽七轨,郊外 路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涂的宽度,宽七轨;其它的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道路的宽度。
西周的城市建设-营国制度的内涵--礼制营建制度。-·以二为公差的等级差数,来表达三级城邑的营建-差的。“九 为数之极,故王城用“九”,以示-尊尊。诸侯城降一等用“七”,采邑又降一等用-“五”-·各级等第分明,不许僭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王城)-“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封国、采邑)-城市 小因受封者等级而异,包括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有等级区分。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设计逐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其中,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城市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城市经过规划与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格局,例如雅典这种以中央广场为中心,辐射出一系列小街道的城市布局。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街道的设计,他们采用了以大道为轴心,两旁设有商店、剧院和浴池等设施的经典设计方法,同时还有严密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中世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低潮期,城市规划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古希腊罗马的城市规划理念重新应用到城市设计领域。

例如意大利的弗农提诺、罗马等城市就采用了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方法,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风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设计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奥斯曼•普雷尔通过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等方式,为巴黎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此外,他还提出了“塞纳河区”的设想,即通过修建直线的主干道和环绕水域的城市环路,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

20世纪是城市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例如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就强调了城市绿地与交通流线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设计逐渐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1世纪,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设计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道路、建筑、公园等要素外,还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第二讲: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1。

18~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出现—寻求解决途径。

主要代表有:(1)英国的“公园运动”;(2)欧洲的“如画的城镇布局”;(3)美国的“公园建设”与“城市美化运动”。

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主要代表有:(1)分散发展(代表人物:霍华德):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

产生的影响:卫星城、新城理论与实践。

(2)集中发展(代表人物:勒.柯布西埃):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产生的影响:城市改建;高层建筑快速发展。

3。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城市—区域研究以及当代社会科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城市规划在现代建筑运动框架中发展。

主要代表:《雅典宪章》:—— 1933年,CIAM在雅典召开主体为“功能城市”的会议,对34个欧洲城市进行比较,对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

《雅典宪章》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2)城市—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

主要代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以居住和交通为主体”的纽约市规划与田纳西流域规划;20世纪年50年代“区域科学”的学科群基本形成,其中“区位理论”从经济合理性出发为城市中各项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成为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分配的基本依据。

(3)当代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

主要有: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源泉;理性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价值基础和方法论;人文生态学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分布和土地使用配置的基础;“邻里单位”理论成为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思想方法;经济学对城市土地空间分配、布局、组织和运行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思想和具体方法。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其实质在于使城市规划更加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是指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中合适的布局和组织。

全球各地的古代文明都有明确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 - 4500年),我们就可以发现城市的出现和城市规划的原型。

此时期,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城市。

例如,早期的马雅文明建造了庞大的城市、雕塑和建筑,而埃及的金字塔和古老的城市也是城市规划的早期表现。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古代中国的朝代。

因为彼时人口较为集中,所以需要有规划。

例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修建长城和道路,建造大型宫殿和工程设施,但也因过度强调统一和中央集权,使城市规划逐渐消失。

但此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可是开创性的,如秦陵的“三坑一库”,是很多大型皇家工程的缩影。

此外汉初制定的城市规划法也是治国的重要部分。

二、古代文明中的建筑和城市规划1. 埃及古埃及开创了历史上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在不同朝代都可以看到其女王陵墓、金字塔和神庙等建筑。

古代埃及人的确切建筑规划尚不清楚,但是根据现存的考古证据来看,他们所建造的建筑具有高度的技术能力和密集的组织结构。

例如,陵墓是埃及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字塔排列上,绕着蝴蝶结般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墓群,也就是“金字塔裂谷”( Pyramid City)。

在城市规划方面,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埃及人也很有思虑。

他们的河流控制能力非常强,也建造了大型的水管理系统,比如尼罗河沿岸建有许多水坝、渠道、堤防和灌溉系统。

2. 希腊和罗马希腊建筑和城市规划中最有名的就是雅典卫城。

卫城坐落于城市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城市。

城市规划中,街道被规划成方形网格状,而镇中心则建起多座公共和贸易建筑。

另一方面,罗马则建成非常复杂的城市规划。

罗马的城市规划是围绕一系列基点展开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古罗马的“经枢纽”为中心建造的。

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大型半圆形广场、要塞、大型宫殿、公园、剧院、赛马场和其他娱乐设施和公共建筑组成。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18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19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 若干教区;
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
来设计
10
雅典卫城
11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12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39
对比以礼制设计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设计和以巴洛克为 特征的西方城市设计,他们的共同特征:轴线都被用 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 手法不尽同: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 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 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 性网格,轴线感自内而外,围绕地标发散几何轴线形 成视线通廊,构筑景观大道,城市空间中轴线与视点 之间的视觉逻辑更加彰显。
20
意大利佛罗伦萨 总平面
21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 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 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 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 于一侧或一角。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随着人类意识的的进步,人类进行了三次社会的大分工,尤其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者和商人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城市。

因此,城市设计几乎随着人类最早集居点的建设而产生的。

纵观世界早期的各地城市的形成和营造,大都依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共同法则,沿着河道发展城镇以满足灌溉生活之需,并将重要的公共建筑修筑在自然的高地和人工高台上,为保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和加强防御,建造了坚固的城墙。

就如“城市”所解释,城即为城郭,一圈城墙,而市即为商品交易互换的场所。

城市设计即为城市的建造提供方法与准则。

城市设计发展是曲折多变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多样的。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

对于礼来说,强调了等级的制度,严格区分了贫富贵贱,尊卑的差异,并结合《周易》等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形成早期的“营国制度”。

但随着儒学的盛行,礼制思想更加被统治者接受,成为官方城市设计因偱的思想主线。

对称、规整、轴线等手法技巧的运用日趋丰富与成熟。

北京城就是最有代表的作品。

严格强调了轴线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向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

相对于古代中国,西方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不同但同时也有相似之处。

古希腊人并不在意自己小规模的城邦与低矮的屋舍,而是将智慧与热情投入到生活乐趣的挖掘中去,并借由一种集体的自尊心理引发公民城邦精神的向往,雅典及雅典卫城就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的杰出的传世之作。

而古罗马的城市,随着古罗马的强大,其城市设计思想基础来自于伊特鲁利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并在实践中广泛吸收了亚、非等城市的做法。

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二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具有享乐主义特征,古罗马的强大使得整个社会沉醉在巨大的物质享受的氛围之中,众多的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

第2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国

第2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国

明 南 京 城
第三节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1 城市形态的形成 1、霍华德“田园城市”
1.1 自下而上的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 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 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完成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宫城 皇城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北京第一代商业中心
什刹海
皇城
宫城
内城
2.5KM
明清北轴线 皇城南形成商肆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c、礼制思想在汉代以后占据统治地位 3.都城实例(见图) 唐长安城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 1 方格网道路 九里,旁三门。 2 两条垂直的大道相 国中九经九纬, 交于市中心广场 经涂九轨。左 3 市中心广场周围设 市政厅、音乐厅、剧 祖右社,面朝 院等大型公 后市,市朝一 夫。
0.5KM
北京第二代商业中心
图: 中轴线及故宫鸟瞰
二、自然至上原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管子》 居民点选址原则:高勿近阜而水足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非都城的城市建设原则: 天人合一 相天法地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 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 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 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 广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2.城市设计思想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思想
许多城市都有它自 己的环境特色。
二.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 它关心的是具体的人。
三.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城市建设的 连续决策过程,并由一组织机构驾驭。
四.设计成果图文并茂。
史总 特结 征:
城 市 设 计 的 历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 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 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 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 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 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 多变
城市设计的缘起
01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人类劳动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水 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 中分离,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02
随之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货币开始流 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
03
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 工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
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向,依据所处的 位置环境海岸走向、河谷或山坡地 势修建城镇,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 防御,早期村落四周的土 筑、木栅进一步发展为坚 固的城墙,以“空中花园” 著称的新巴比伦城甚至修 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 实例。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第二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11
雅典卫城
12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13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19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20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红色的意大利锡耶纳城
27
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
28
金色的威尼斯
29
五、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城市设计
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16世纪)
1、社会背景
①教会逐渐衰落,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②整个社会转向对人的关注,空间理念中融入科学与 人文精神。
30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①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
40
对比以礼制设计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设计和以巴洛克为 特征的西方城市设计,他们的共同特征:轴线都被用 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 手法不尽同: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 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 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 性网格,轴线感自内而外,围绕地标发散几何轴线形 成视线通廊,构筑景观大道,城市空间中轴线与视点 之间的视觉逻辑更加彰显。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根据地理环境和社会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城市。

例如,古埃及的城市规划以尼罗河为中心,将城市分为不同区域,如宫殿、庙宇、住宅区等。

到了中世纪,城市规划逐渐与城市防御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城市规划开始考虑城市的布局、街道的宽度、建筑的高度等因素。

例如,欧洲的中世纪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墙为边界,并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居民区和政府机构所在的区域。

工业化时期,城市规划进入了现代阶段。

城市规划开始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19世纪的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了新的街道、桥梁、公园等。

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
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开始认识到城市发展应该更加人性化,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

例如,新城市主义运动提倡建设便利的步行和骑行交通系统,同时注重社区设计和环境保护。

当前,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师开始探索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城市概念,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规划也更加重视解决城市内部的社会和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公平和包容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
到多元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也从单纯的城市管理,逐渐演变为关注人民福祉、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公元前五 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用正交的街道系 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 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 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也通过 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的视觉有序的城 市景观. 也有学者指出,格网系统虽然确立了新的城市秩序,满足了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 追求,但没有顾及自然地形存在的前提下强加于城市的,其操作适应了大规模殖民 城市建设快速简化的需要,但结果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并导致城市景观从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也是雅典全 盛时期的纪念碑。即使从现在看,雅典卫城仍属城市设计的优秀案例。 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m的山顶台地上,仅西面有 一通道盘旋而上。东西长约280m,南北最宽处为130m,山势险要。卫 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 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间步行观察 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 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卫城中心是守护神雅典娜的铜像,主要建筑 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卫 城内可以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也考虑 到从卫城周围仰视它的景观效果。 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还建有市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 竞技场等。 1940年著名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曾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的建筑布置、 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并证明它合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 关系。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3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3

法国凡尔赛宫平面
构图像个人形
入口广场
凡尔赛宫鸟瞰
长达3公里的中轴线上分布着雕像、 喷泉、花坛、草坪、柱廊等
游人如织
游人如织
凡尔赛宫园林中的喷泉和雕像
凡尔赛宫园林中的阿波罗喷泉和雕像
巨大的水渠
借景
以上两种风格(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是相互渗透难以剥离的,它们的 本质都在于通过壮丽\宏伟\有秩序的空间景观反映统治阶级中央 集权的端庄华丽与不可动摇.这种混合式城市设计典型地表现为: 强烈的城市轴线\几何发散的平面布局\大尺度的规整绿化,宽阔笔 直的大道串接遍布城市的若干重要节点,节点中央设置象征帝王荣 誉与统治的公共建筑与构筑物;大道两侧的建筑都采用统一的立面 标准和退缩尺寸.当驾着轮式马车飞驰在城市轴线与大道上,两侧 整齐划一\高度无差的建筑擦身而过,地标式的庞大纪念物扑面而 来,一种全新的城市体验油然而生.
图2-5-2a\b
由于当时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足以摧毁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为城市大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所以除个别案例外,大部分城市设计放弃完 成大规模综合建设的理想试图,转而致力于城市局部地段的兴建与改建工 作,广场\府邸\别墅成为设计师演练较多的题材. 建设过程中,设计师们没有一味抄袭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做法,而是在深 入研究其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环境条件加以变化,形成系列以视觉 美学为原则\对后世空间设计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处理技巧. 如帕拉第奥(A.Palladio)研究发现古罗马建筑群之所以壮丽,原因主要在于尽可能让主体建筑从背景中突显出来,所以其设计的建筑物常常采用令人 吃惊的庞大柱式,让人很远就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wlo)在设计罗马卡比多广场时,首先以统一的围合 界面为广场中央的骑马雕像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赏背景,进而将入口处的 大台阶逐渐向上扩大,使其产生缩短的错觉,同时还通过东西两侧建筑互不 平行\前窄后宽的梯形围合制造景深,使中心雕像更加突显. 图2-5-3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语言 建筑 墓葬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5
罗马帝国广场群平面图
(参考第二P讲40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6
帝王的骑马雕像成为广场的中心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7
三、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与传播。阿拉伯 半岛上崛起一个地跨欧亚非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世界 著名的伊斯兰文化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④古罗马城市设计思想的基础主要源自伊特鲁利文化与古希 腊文化,并在实践过程中广泛吸收亚、非等众多城市做法。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享乐主义特征;
②实用主义特征;
③炫耀主义特征(雕像第、二讲凯城市旋设门计历等史发)展。
20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 若干教区;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1
意大利佛罗伦萨
总平面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2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 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 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 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 于一侧或一角。
28
金色的威尼斯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9
五、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城市设计
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16世纪)
1、社会背景 ①教会逐渐衰落,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②整个社会转向对人的关注,空间理念中融入科学与
人文精神。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0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①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
(3)卫城的视觉观赏按
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
来设计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1
雅典卫城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2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3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费拉锐特理想城市
帕尔曼--诺伐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斯卡莫齐理想城市
31
②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
பைடு நூலகம்
圣马可广场(P51)
No Image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2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3
③城市的改建设计追求 庄严宏伟,显示资产阶 级的权势
罗马市政广场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4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体现人本主义,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②圣地—卫城 ③城市生活中心—广场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8
雅典城平面图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9
雅典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0
雅典卫城
(1)卫城位于一个陡峭 的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 顶上,东西长230米,南 北最宽130米。
(2)建筑群自由活泼布 局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 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4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5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6
二、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7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城市+村镇=城邦 ②神人同性的宗教信仰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9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时代背景 ①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逐渐取代教会统治,城市设计在指导 思想上为中央集权的政治寡头服务。 ②几何与规则的形式美成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在观念意识 上,是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5
2、城市设计特点 ①讲求轴线对称,尺度宏大,给人以威严感。 ②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串起若干个豪华壮丽的城市广场,形 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③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作为城市结构的主体。 ④城市道路一般是“环形+放射”。
教学重点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6学时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3
一、城市设计的缘起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 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 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3
意大利锡耶纳城的 坎坡广场(Campo)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4
坎坡广场(Campo)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5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6
④讲究与环境和人体尺 度的和谐,每个城市有 自己的特色
红色的意大利锡耶纳城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7
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在缺少城市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宗教对于城市设计起 着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作为信仰礼拜的重要地点,清真寺常常 与皇宫、官邸联系在一起,成为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 的中心,周围设有图书馆、浴室、学校、医院、经学 院等公共建筑与大规模的信徒区。
巴格达(Bagdad)与伊斯法罕(Isfahan)分别是早期 与中世纪时期伊斯兰城市中的代表作品。
第二讲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1、城市设计缘起
2、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3、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4、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5、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6、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7、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
教学目标
了解城市设计缘起、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 设计、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中世 纪欧洲的城市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8
阿拉伯帝国的分崩离析与王朝后裔的迁移离散, 促使伊斯兰文化向非洲、欧洲传播,摩洛哥、 西班牙、埃及等国家至今还保留有一批伊斯兰 城市,科尔多瓦(Cordova)和格拉纳达 (Granada)即是西班牙境内的两座,并分别 以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阿尔罕布拉宫 (Alhambra)所著称。公元9-10世纪,科尔多 瓦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最大的伊斯兰城市与经济 文化中心,人口达50万。格拉纳达是伊斯兰国 家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人口一度曾达到 4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