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一机械运动
中考机械运动复习资料
中考机械运动复习资料中考机械运动复习资料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机械运动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考机械运动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匀速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一个小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它在2秒钟内的位移就是20米。
2.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变速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断变化,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
例如,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会逐渐增加。
二、机械运动的描述与表示为了描述和表示机械运动,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和公式。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的大小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三、机械运动的图像与图像分析为了更直观地描述机械运动,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图像来表示。
运动图像是指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用图形表示出来。
1. 直线运动的图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用直线图像表示。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图像是一条直线;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图像是一条曲线。
2. 曲线运动的图像:对于曲线运动,我们可以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用曲线图像表示。
1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方向可能来回变化。
2、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三、参照物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理解(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但不能选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反之,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运动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在变化,谁就是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
五、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2)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大小: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划重点】专题1 机械运动(原卷版)-备战202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细讲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划重点之精细讲义系列知识点1:长度及其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①常用工具:刻度尺(如各种直尺、皮尺、卷尺、学生用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的测量中使用。
②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通常在机械制造或远距离精确测量中使用。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特别注意:(1)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2)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甲读数为3.2cm,乙读数为3.18cm)(3)选取测量工具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地选择测量工具。
例如测两地间路程时用毫米刻度尺就无法完成测量。
3、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知识点2: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
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
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tsv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 ③换算关系:1m/s=3.6km/h, 1m/s=100cm/s 。
3。
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 ts是恒定不变的。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vs t t v s t s v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v v +=时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vv vv v 21212+=路 可以证明:v 时≥v 路。
(作差、通分、配方)(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2)返回时的时间为t1=30min=0.5h,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v1=s/t1=24km/0.5h=48km/h
答:(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24km;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48km/h。
再由速度公式,得汽车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t s 1.8km 1.8102 h 64.8s v 100km / h
答: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64.8秒。
二、专题突破
典例1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4 h才到达旅 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 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行驶的平均速度
v1
s1 t1
306km 1.5h
204 km
h
(2)小明观察到车厢上显示的速度是300km/h,通过隧道用了整整3分钟,则该隧道的
长: s vt 300 km h 3 h 15km 1500m
60
二、专题突破
(五)利用图像分析运动情况 运动图象也是一种科学表达“语言”,图象能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 地表示出来,有直观、简明的优点,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思考的依据。 在物理学中,常用路程(s)-时间(t)图象和速度(v)一时间(t)图象来描 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它是一 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应知 道图线是否为直线反映了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倾名斜程度反映 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图线越陡,说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运动 得越快。
专题一 机械运动(共48张PPT)
服 /务 /教 /师
免 /费 /馈 /赠
巩固基础· 自我诊断
④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有些待测的长度隐含在物体内 部,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 到刻度尺上。适用于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时,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聚焦典例】
服 /务 /教 /师 免 /费 /馈 /赠
服 /务 /教 /师 免 /费 /馈 /赠
巩固基础· 自我诊断
路程 与______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3、速度:物理学中,把______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s v (2)速度公式:________ t
注:s——路程,t——时间,v——速度,变形式s=vt求路程; 变形式t=s/v求时间。 (3)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或m· s-1);千米每小时(km/h 或km· h-1);且1m/s=3.6km/h。 km/h 。 m/s 、汽车速度约54_______ (4)常识:步行速度约1.1______
巩固基础· 自我诊断
①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一看零刻度线;二看分度值 (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三看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②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③测量步骤:(1放 2读 3记)
1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即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 2读: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
式法,即通过关系式反映物理间的关系(如s=vt)。图象大致可
以反映出相应的公式,公式也可以大致反映出相应的图象,如本 题中,可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式s=vt判断出
初三物理总复习(一) 机械运动
初三物理总复习(一) 机械运动【结构导图】【中考标准】【考点透视】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单位间关系: A.相邻单位间的关系kmm dm cm mm μm nm(2).单位换算的过程:“系数乘以进率,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2)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3)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知识要点、仪器层次 具 体 要 求 26.机械运动认识 ①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③常见运动现象的判别和解释。
27.时间,长度了解、会 ①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②运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③能够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28.速度 认识 ①速度的定义、单位和物理意义;②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④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
83.刻度尺 了解会 ①刻度尺的测量范围、精度;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③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90.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独立操作,经历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长度)(4)辅助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人教版)
谢谢!
易错题集
11.某跳伞员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正在上 升,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讲是D( ) A.上升 B.静止 C.降落 D.都有可能
易错题集
12.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 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一定向左运动 B.甲一定静止 C.乙一定向右运动 D.乙一定向左运动
线运动,其理由
是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若测得纸锥在A、
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
锥的速度为 16
cm/s.
(2)下右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能反应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 是 C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选
易错题集
(3)此实验应复习
C 目录 ONTENT S
1 思维导图 2 知识梳理 3 易错题集
2
思维导图
量程
分度值
被测物体
垂直
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值
单位
m
思维导图
s 秒表 测量值
实际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思维导图
物体位置的变化 作为标准的物体
运动快慢
相对
路程与时间之比
m/s、km/h
3.6
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
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 与被测物边保持平行,不能 歪斜 。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垂直 ,不得斜
视。 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 位。
(3)记录:要记录数据和 单位
,测量结果由
准确值、估计值和 单位 组成
知识梳理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表 。
易错题集
8.(202X•内江)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 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 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 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必考知识点归纳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位置的变化。
以下是机械运动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归纳:1. 定义: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种位置的改变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2. 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 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路径移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路径移动,如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
4.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速度。
6.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描述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7.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路径移动的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度为零。
8.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路径以恒定加速度移动的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9.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0. 功和能:- 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能量的转移。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11.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12. 机械振动:物体或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周期性地重复运动的现象,如简谐振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而言之,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常见例子。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在做机械运动;反之,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就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当我们说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是以地面上的某一固定点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两辆并排行驶且速度相同的汽车,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两辆车都是运动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完成加油操作。
四、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公式可以写成 v = s / 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 36km/h 。
比如,一个物体在 5 秒内通过了 20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v = 20m ÷ 5s = 4m/s 。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A.126km/h
B.70km/h
不同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通过的路程
长
(1)相同时间内比较___________,通过路程______的运动得快。
所用的时间
短
(2)通过相同路程比较___________,所用时间______的运动得快。
2.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分别测量出整个路程、前半段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
顶端
①整个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底
端时需要的时间t1。
顶端
②前半段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记录小车到达
斜面中点
_________时需要的时间t
2。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运动快慢
路程与时间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
(3)公式:__________。
3.6
(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
3.直线运动类型
不变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_____的运动。
变化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_____的运动。
2.参照物
标准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__的物体。
(2)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
运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一机械运动
专题一: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一)物体的简单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所以,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建筑物、树木等作参照物。
4.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公式:v=s/t。
5.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路程都相等,或者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一是运动的路径是直线;二是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是一个恒量,任一时刻速度(v)都相同。
路程的表达式:s=vt,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6.平均速度我们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它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s/t。
(二)长度、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停表、机械钟、石英钟、日暑、沙漏等,停表能方便地用手启动和停止,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时间间隔。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h=60min,1min=60s,1h=3600s。
2.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常用的工具为刻度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刻度尺(1)零刻度: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专题讲解—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专题讲解—机械运动考点一、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八上科学第一章运动和力 基础知识点专题复习
八年级第一章力与运动专题复习第1节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举例〕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为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个运动,中选择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适宜、简单的参照物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运动快慢的比拟1、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远运动快;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定义式:4、速度的单位:〔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2〕当路程单位为 m,时间的单位为s,那么速度的单位是 m/s;当路程单位为km, 时间的单位为h,那么速度的单位是km/h.1m/s= 3.6 km/h四、匀速直线运动1、把物体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实际应用:我们把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速度不发生变化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v=s/t来计算这段速度;也可用公式v=s/t计算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又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总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物体速度v大小不变,因此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关系。
4、图形的讲解。
第2节力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初三科学专题复习(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知识重点:一:运动和力(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注意: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s\t5、速度单位:m\s ,km/h,1 m\s=3.6 km/h6、平均速度:用来描述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路程上运动快慢程度。
可用公式 v=s\t算出平均速度。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7、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二)、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任何一个力都联系着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肯定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既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把这两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包括方向与速度)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5、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或称弹簧秤。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三)、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指针未指在零刻度线上,要先调零。
(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同时应使被测的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作用,避免弹簧挂钩和指针与外壳摩擦,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与指针相平。
(四)、重力(1)重力计算:G=mg。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质量与重力的区别:质量有大小,没有方向,其大小在任何地方都相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PPT
t3 t1 t2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s3 t3
100m 13s
=7.
1cm 1mm
1.45cm
时间的测量
如图所示, 停表的最小分度值 (每小格) 是 0.1s ;它 的秒针走一圈用时 是 30秒 ;它现 在所测的时间 是 4分42秒。
误差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而且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是 不可 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仪器;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小车、长木板、木块、秒表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时间(t) 4.实验步骤: 参见课本 5.实验结论: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快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 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 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 静止的 静止的
云
车(或自己) 校门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 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 是多少?
前50m平均速度:
v1
s1 t1
50m 6s
8.3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s2 t2
50m =7.1m/s 7s
全程时间:
1.《机械运动》复习
{ 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选、放、读、记
时间的测量:秒表
实验:测量 平均速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长度的测量
1.选: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专题1--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1.答案:B解析: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受油机为参照物,选项B正确。
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答案:B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
3.(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A.15~20m/s B.20~25 m/s C.25~30 m/s D.30~35 m/s解析:小轿车速度100km/h=28m/s,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7m,由s=vt可知,相对速度为7m/s。
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m/s,选项B正确。
答案:B4.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
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6.37×103千米。
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A) 15 (B) 30 (C) 45 (D) 60.答案:C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小时,运行一圈的路程大约为2π×(6.37×103千米+343千米)=4.2×107m,运行一圈的时间大约为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C正确。
5.(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4所示。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 )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
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
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
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
.答案:C解析: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
6.(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答案:A解析:由于闪电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所以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可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选项A正确。
7. (200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
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
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A) 50千米(B)40千米(C)30千米(D)20千米答案:B 解析:甲乙两人的相对速度是v =3km/h+ 2km/h =5km/h,经过t=s/v=50/5h=10h两人相遇,这条狗一共走了L=v狗t=4×10km=40km,选项B正确。
8.(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明光中学的同学制定了一个划船比赛规则:①在距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被释放,随河水流动);②甲、乙两船队(两船连线与水流方向平行)听发令枪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③先得到小木箱的船队获胜。
针对这个比赛规则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选项是一些同学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A.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上游船队有利B.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下游船队有利C.比赛规则公平,水流动对两船队影响效果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小木箱上游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下游流速减小压强增大,导致小木箱随河水流动的速度小于水流速度,所以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上游船队有利,选项A正确。
9.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如图6所示。
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围为()A.10~20 m/sB.20-30m/sC.30-40m/sD.40--5O m/s答案:B解析:小轿车速度v1=110km/h=30m/s,大客车的长度按10m计算,由(30-v)t=10解得v=28m/s,选项B正确。
二、填空题1.(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1所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1、答案:静止运动解析:对接后,二者速度相同,相对静止;但是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约为7.7×10km/s。
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l04 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 km/h。
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5km。
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________个筋斗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 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_________h。
2. 答案:7 1260解析:3.78×105km÷(5.4×l04 km)=7.。
3.78×105km÷300 km/h=1260h。
3.(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所示。
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
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
3.答案:45 汽车解析:36km/h=10m/s,450m÷10m/s=45s。
4.(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
4.答案:自行车18解析:10min=1/6h,3km÷1/6h=18km/h。
5.(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5.答案:15西解析:路程一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甲车的速度是v=300m÷20s=15m/s;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6. (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7.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7.答案:9︰2解析:由v=s/t 可得21v v =1221t t s s =9︰2。
8.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如图18所示,B 、 C 两点相距60米,C 、 A 两点相距80米,AC 与BC 相互垂直。
甲以2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乙以4米/秒的速度同时由C 点向A 点运动。
经过 秒,甲、乙之间的距离最近;经过 秒,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C 可能相似。
8. 答案:6 90/11或12解析:甲、乙之间的距离x=()()224260t t +-=()()[]144620*********+-=+-t t t ,当t=6s 时甲、乙之间的距离x 最近;由(60—2t)/60=4t/80解得t=12s 时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C 相似。
由(60—2t)/80=4t/60解得t=9/11s 时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C 可能相似。
9.(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服务。
若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8米/秒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秒,则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若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则中国馆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400米 运动解析:s=vt=8米/秒×50秒=400米。
10.(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
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 急升到110km/h。
如图是一辆车在10s 内的车图18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______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第6s到第8s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选填“大”或“小”)答案:30km/h 增大大解析:从第6s到第8s速度的变化为20m/s,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为10m/s,所以从第6s到第8s 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