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检测氟含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对磷酸铁锂(LiFePO4)中的总氟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氟含量对电池品质的影响,为磷酸铁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磷酸铁锂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氟元素。
氟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安全。
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磷酸铁锂中总氟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步骤:1. 样品经燃烧炉单元燃烧,将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气态氟化物;2. 气态氟化物被气体吸收单元吸收,转化为离子形式;3. 离子通过离子色谱分析单元进行分离和检测,最终获得氟含量的定量结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磷酸铁锂样品(HJP22303-3H,006-2)- 燃烧离子色谱标准溶液2. 实验仪器:- 盛瀚SH-CIC-3200在线燃烧离子色谱系统- 燃烧炉单元- 气体吸收单元- 离子色谱分析单元四、实验方法1. 样品前处理:将磷酸铁锂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制备成待测溶液。
2. 仪器准备:开启盛瀚SH-CIC-3200在线燃烧离子色谱系统,设置测试条件,包括柱温、流速、检测波长等。
3. 标准溶液配制:根据仪器说明书,配制不同浓度的燃烧离子色谱标准溶液。
4. 样品分析:将待测溶液注入在线燃烧离子色谱系统,进行燃烧、吸收和分离分析。
5. 数据处理:记录色谱图,根据标准溶液和样品的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总氟含量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溶液色谱图:通过分析标准溶液的色谱图,确定氟化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样品分析提供参考。
2. 样品色谱图:分析样品的色谱图,观察氟化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氟化物。
3. 数据计算:根据标准溶液和样品的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总氟含量的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磷酸铁锂样品中总氟含量的浓度为X mg/kg,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结论本实验采用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对磷酸铁锂中的总氟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磷酸铁锂中总氟含量的测定。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近年来,含氟有机化合物因其卓越的化学性质,在药物、材料、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氟化法、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和排氟反应三类。
直接氟化法是一种将有机物物与气态氟气直接反应,在这种方法中,直接反应的机会会导致产物的产率较低,所以这种方法很少使用。
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的方法包括:氟代取代反应、羟基质和氢氟酸反应、芳香族羰基化合物与氢氟酸反应、氟代化合物醚化反应等。
排氟反应是将含氟有机化合物在氢氧化钠、碱金属碳酸盐等的作用下引发的消除反应,去除甲基、乙基等基团中的卤素原子并转移到另外一个基团上。
二、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谱法和晶体学方法。
光谱法包括NMR、IR、MS、UV-Vis等。
其中NMR光谱方法是含氟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NMR光谱中含氟原子可以表现为清晰的信号峰,由于不同基团对于氟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所以这些信号峰位置也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其位置来确定基团的化学环境和分子的结构。
IR谱图因原理简单易学,在含氟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晶体学方法中,X射线衍射较为常用。
在XRD实验中,通过在含氟化合物样品上照射X射线,使得X射线被样品中的原子散射,形成不同的散射数字,利用计算机复原出分子三维结构和键长距离。
总之,含氟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化合物,其合成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深入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和更深入的进展,促进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含氟(一氟,二氟,三氟)化合物合成总结和应用
含氟(⼀氟,⼆氟,三氟)化合物合成总结和应⽤⾃从1956年第⼀次出现含三氟甲基的精神类⽤药氟⾮那嗪(Fluphenazine)和1957年⾸次引⼊第⼀个含氟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以来[1],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近⼗年来, 隨着氟化学研究的进展和对氟原⼦及含氟取代基的深⼊了解, 药物科学家正在进⼀步开掘含氟药物这座新药研发中的⾦⼭银矿(Scheme 1)[2]. 最新统计表明, ⽬前全球含氟药物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 全球销售前200名的药物中, 含氟药物就占了29个, 销售额总计320亿美元. 由此看来含氟药物的应⽤及研发前景相当可观, 约有25%~30%的新药研发是建⽴在氟化学原料产品基础之上的. 依⽂献报道, 约15%~20%的新药都含有氟原⼦或三氟甲基等基团(图1)[3]. 据我们统计,截⽌2013年底, ⼀共有163个含氟药物接受被美国⾷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4], 这充分说明氟原⼦是除氯原⼦之外, 第⼆个最令药物化学⼯作者喜欢的卤素原⼦. 在药物研究中, 充分利⽤构效关系(SAR)的⽅法学探索和越来越多含氟中间体的可得性, 都为含氟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巨⼤的推动. ⽏容置疑, 最近⼏年的有机氟化学的研究热潮必将为新⼀波的新药探寻提供更多的⽅法和⼿段, ⽽在氟化学领域有世界⼀流的中国研究团队的参与[5], 也必将会浓墨重彩地书写药物研发的崭新⼀页. 本⽂将近年来这⼀领域的研究做⼀简述概括, 希望能为现代药物的合成研发提供帮助[6].不同于其它的卤素, 氟原⼦由于其独特的电⼦结构, 它具有最强的电负性和与氢原⼦⼀般⼤⼩的原⼦半径, 因⽽也能更加⽅便合理地取代氢原⼦⽽进⾏药物分⼦结构的微调和修饰, 阻断易代谢位点从⽽改变药物代谢的途径及代谢速度; 并通过分⼦间氢键的作⽤, 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时间, 提⾼药物的⽣物利⽤度和选择性. 最值得⼀提的是, 三氟甲基由于具有很强的吸电⼦性、亲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具有很强的疏⽔性⽽表现出理想的脂溶性, 具有更好的⽣物通透性和靶向选择性, 因此在许多上巿药物和临床药物常常含有三氟甲基的芳环或杂环分⼦[7].2011年美国FDA共批准了35个⼩分⼦化学药物, 其中有7个是含氟新分⼦实体(Scheme 2);2012年共批准了33个⼩分⼦化学药物, 其中有6个为含氟有机分⼦(Scheme 3); 2013 年⼀共有8个含氟药物获批(Scheme 4). 据不完全统计, 总共有数⼗个含氟药物进⼊了临床研究, 其中⼀些代表性含氟药物见Scheme 5, 如Merck临床三期的胆固醇转运蛋⽩(CEPT)抑制剂Anacetrapib和Lilly的Evacetrapib, 这两个临床药物都含有三氟甲基和氟的芳⾹烃结构单元, 预期是药物中的重磅炸弹(Blockbuster drugs). 另外Daiichi研发的⾼效鲨烯合成酶抑制剂DF-461据称效果⽐上市的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Atorvastatin(Lipitor)还要好. 可见含氟药物的研究正处于⼀个相当令⼈⿎舞的发展局⾯[8], ⽽有机氟化学的突破为这⼀药物研发的加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近三年获批的含氟药物结构来看, ⼀共有17 个是氟代芳⾹烃, 有6个是含有三氟甲基的芳⾹环. 其中有2个药物既有三氟甲基⼜有氟原⼦. 显然, 有机芳⾹烃的氟化反应对新药研发是极其重要的, 为此, 本⽂就近⼏年来芳(杂)环氟化及N (n=1, 2, 3)氟甲基化的研究进展和亮点并结合实例进⾏分析总结.芳烃和杂芳烃的氟化反应可分为亲电取代(正离⼦F+试剂)和亲核取代(负离⼦F-试剂)两类型. 氟化反应少不了使⽤氟化试剂, ⽽且⼀般都使⽤过量的. 许多氟化试剂, 包括能提供氟正离⼦和氟负离⼦的氟化物见Scheme 6, 除了常⽤的KF, ⼀般氟化试剂都不便宜, 尤其是⼀些制备困难的有机氟试剂, 价格尤为昂贵.1.1 利⽤含氮(胺基、酰胺等)芳(杂)环为原料使⽤含氮杂环的联苯衍⽣物, Sanford⼩组[9]在2006年⾸先发展了有效的氟化反应(Eq. 1), 在10 mol% Pd(OAc)2 存在的条件下, 选择性地引⼊了氟原⼦. 这也是在钯(II)催化下, 温和氧化条件下利⽤亲电的氟化试剂(F+, 不同于使⽤亲核氟试剂F-)成功进⾏的经由直接C—H活化、氧化氟化(Oxidative fluorination)的创新反应.2009年, Scripps的Yu等[10]利⽤钯盐催化的、邻位导向基诱导的C—H活化策略, ⽤F+试剂在NMP为促进剂的情况下有效地制备了邻位含氟的芳⾹化合物(Eq. 2).不难看出, 上述⼏个反应都是在邻位导向基(direc- ting groups)存在下钯(II)催化的亲电氟化反应, 反应经历了环钯化(Cyclopalladation)和亲电氟化两过程. 巧妙的是, 分⼦内氮原⼦从不同的形式(如吡啶中的N; 取代的胺和酰胺)作为供电⼦体, 参与了分⼦内环钯化过程, 其特点是形成有利的五元钯(II)络合物中间态(Scheme 8).在没有导向基存在的条件下, 钯催化的亲电氟化反应的机理如图所⽰(Scheme 9). ⾸先是通过转移⾦属化⽽形成的碳钯键, 由于不涉及到环钯化(cyclopallada- tion), 也不需要导向基, 因此反应底物的多样性就更加⼴泛, 缺点是底物要进⾏预官能团化, 必须引⼊适当的基团进⾏转移⾦属化(transmetalation). 随后通过亲电氟化试剂氧化将Pd(II)络合物转化为Pd(IV)的络合物, 进⽽通过还原消除⽣成C—F键.1.2 利⽤芳基锡烷/有机硼化物为原料利⽤铜盐催化, Sanford⼩组[13]发展了温和条件下的芳基锡烷和三氟硼酸钾的氟化反应(Scheme 11).最近, Hartwig ⼩组报道[14]了铜盐催化下, 利⽤F+试剂对有机硼酸酯的氟化反应(Scheme 12).反应条件相对温和, 虽然铜试剂和银试剂的⽤量较⼤. 与此同时, 通过对19F NMR的考查, 确证了Cu(III)氟络合物的存在. 鉴于有机硼酸酯易得, 这⼀新⽅法为制备氟代芳烃⼜提供了⼀个新⼿段.1.3 利⽤芳基锡烷为原料使⽤不同的银盐(AgOTf, Ag2O)催化剂, Ritter 等[19,20]在2009年和2010年先后⾸先发展了温和条件下的芳⾹锡烷的氟化反应(Scheme 14), 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1.4 利⽤芳⾹碘化物为原料和卤素交换反应(Halex processes)Hartwig⼩组[21]发现在铜盐和AgF的作⽤下, 取代碘苯能够有效地进⾏卤素交换⽽制备相应的氟苯(Scheme 15). 据机理研究表明, 该反应有Cu(0)和CuF2的形成. 反应没有完成催化循环.1.5 利⽤取代的苯酚和苯酚衍⽣物为原料从取代的苯酚和含羟基的取代的杂芳烃为起始原料, Ritter ⼩组[25]利⽤新颖的脱氧氟化试剂, 成功进⾏了操作简易可⾏的酚类化合物的氟化(Eq. 5). 该转化具有反应的产率⾼、基团兼容性好等优点.2009年Buchwald教授[27]⾸先报道了以三氟甲磺酸酯为原料的钯催化的亲核氟化反应, 成功的关键是⾤⽤了空间位阻⼤的特殊膦配体, 并通过形成刚性T形的的单核三配位的钯(II)络合物⽽完成反应. 有趣的是, 在⼀些反应中发现有区域异构体产⽣, 产物以间位产物为主(Scheme 19). 虽然⽬前对形成区域异构体的机理并不⼗分清楚, 但通过氟负离⼦进攻在原位的(in situ)产⽣的苯炔活泼中间体的解释基本排除在外.1.6 利⽤芳⾹胺和酰替苯胺为原料芳⾹胺重氮盐的HF/吡啶(Sandmeyer reaction)处理和氟硼酸处理(Balz-Schiemann reaction)是制备氟代芳烃的⽼⽅法. 使⽤有机⾼价碘, Li 和Meng等[30]成功进⾏了免除⾦属的直接区域选择性氟化酰替苯胺衍⽣物, 将氟原⼦引⾄酰替苯胺基的对位(Scheme 21). 该⽅法具有操作安全、试剂易得、条件温和、产率较⾼等特点.1.7 利⽤芳基碘鎓盐和季铵盐为原料最近, Sanford ⼩组[31]也成功研究出相转移条件下, 铜盐催化的不对称⼆芳基碘鎓盐的亲核氟化反应(Eq. 8). 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反应快速、产率⾼、选择性好、显⽰很好的基团兼容性以及没有位置异构体等优点.1.8 后氟化(Late-stage fluorination)反应制备药物和天然产物的氟代衍⽣物Ritter⼩组[19,20]利⽤他们率先发现的银盐催化的后氟化(Late-stage fluorination)反应策略, 成功制备了数⼗个重要的上市药物和天然产物的氟代衍⽣物, 其中包括氟代Taxol、氟代DOPA、氟代Rifamycin S和氟代Camptothecin等(Scheme 22).胡⾦波等[33]于2009年已将选择性⼆氟甲基化和单氟甲基化做了很好的综述. 相对于芳烃的三氟甲基化和芳⾹烃的氟化反应, 芳烃和杂芳烃的⼆氟甲基化研究略显薄弱, ⽅法学⽅⾯的研究也显零散. 但这⼀状况最近得到了很⼤的改观. 在这⾥我们对近年的新进展做⼀概括.虽然迄今为⽌, 仍然没有上巿的药物中含有⼆氟甲基(CHF2)芳杂环亚结构单元的APl, 但是⼆氟甲基独特的结构特点仍然吸引了许多药物化学家的注意. 在等排物为基础的药物设计中, CHF2不失为优秀的亲脂性的氢键供应者, 为传统的氢键供应源提供了新的选择, 并且同时能有效地改善药物的膜渗透性, 促进药物的吸收. 例如在抗丙肝病毒(HCV NS3)蛋⽩酶抑制剂的研发过程中[34], 成功地利⽤⼆氟甲基取代并模仿母体化合物中硫醇的功能. 在COX-2和5-LOX双重抑制剂的研发过程中[35], ⼆氟甲基可做为异羟肟酸中羟基的等排物.传统的⼆氟甲基(CF2H)的引⼊⼀般都是由芳⾹醛和DAST试剂的反应⽽完成的. 考虑到有机磺酸盐中C—S键(272 kJ/mol)⽐有机硼酸C—B (377 kJ/mol)键和有机分⼦中的C—C 348 kJ/mol)要弱许多, Scripps 的Baran⼩组[36]成功制备了含⼆氟甲基结构的亚磺酸锌盐(DFMS), 利⽤过氧化叔丁醇为引发剂, 有效地均裂C—S键, 成功地制备了CF2H游离基, 并成功开发了相关反应(Scheme 23).值得注意的是, Baran ⼩组对⼀些天然产物和上市的重磅炸弹药物, 如辉瑞制药的Chantix进⾏了后三氟甲基化(Late-stage trifluoromethylation)和后⼆氟甲基化(Late-stage difluoromethylation)过程,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 经过不同的反应机理, 在母体化合物上有效地引进了CF3和CF2H官能团(Scheme 24), 这不失为药物创新改造和开拓构效关系(SAR)研究的新⽅法和快速通道. 从某种意义来说, 后N (n=2, 3)氟甲基化也是将芳(杂)环电⼦云密度⼤或着是电⼦云密度⼩的C—H键(即反应的活性位点)通过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被C—CF3(或C—CHF2)健取代, 应该是阻⽌药物氧化代谢的极好⼿段, 也是提⾼药物⽣物利⽤度的⽅便策略.将著名的Ruppert-Prakash试剂(TMSCF3)经过硼氢化钠还原, Hartwig ⼩组[40]以70%的收率制备了新的⼆氟甲基化试剂TMSCF2H, 并成功应⽤于铜盐催化的⼆氟甲基化碘苯(Eq. 12), 反应的收率⾼, 操作简单易⾏, 对各种官能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类似于三氟甲基(CF3)、单氟甲基(CH2F)可以被认为是甲基的有⽤的⽣物电⼦等排体. 其原因是氟的强吸电⼦效应使得氟原⼦能避免甲基的代谢性氧化. ⽽且单氟甲基也被认为是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甲基(CH2OCH3)的⽣物电⼦等排体. 据调查, 真正意义上的单氟甲基化⽅法⼏乎不存在, 尤其是通过产⽣单氟甲基游离基. 应该承认单氟甲基化是难度很⼤、富有挑战的研究热点, 但这⽅⾯的⼯作最近取得了很⼤的进展, 其中包括Scripps的Baran教授的新试(CH2FSO2)2Zn及⽅法[37](Scheme 26).使⽤活性的芳⾹酮如9-芴酮作为可见光下苄基氢的捕⾷物, Chen⼩组[38]⾸次报告了选择性产⽣苄基游离基并通过加成氟游离基⽽完成苄基氟化的催化循环(Eq. 14). 值得⼀提的是通过巧⽤、活⽤不同的芳⾹酮作为光催化剂, 有效⽅便地制备了多达数⼗个结构各异、官能团兼容的带有氟甲基⽀键的芳⾹烃. 应该指出的是这也是迄今为⽌苄基氟化反应的最新进展.传承优秀的中国氟化学研究团队数⼗年来科研成果突出, 硕果累累, 亮点不断, ⼀直深受国际学术界的赞叹,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卿凤翎教授[5]已经将近年来(2009~2011年)三氟甲基化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深⼊的总结和归纳. 北京⼤学王剑波教授[42]最近也对经由三氟甲基⾃由基进⾏的三氟甲基化的⼀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很好的探讨, ⽽西班⽛的氟化学专家Grushin也对⾦属参与的芳烃三氟甲基化在Chem. Rev上发表了系统全⾯的综述[43]. 考虑到对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兴未艾[44], 这⽅⾯的⾼⽔平研究论⽂层出不穷, 我们仅将近年以来三氟甲基化研究的亮点从简易⽅便即实⽤性, ⾼效催化即绿⾊性和安全放⼤即⼯艺合理性等⾓度做⼀点评, 挂⼀漏万有偏颇之处, 在所难免.近年来, 不少新型的三氟甲基化试剂, 如正离⼦型的、负离⼦型(Scheme 27)的和游离基型的CF3来源, 它们为进⾏亲电、亲核和游离基三氟甲基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 并成为反应条件优化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过渡⾦属催化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在有机氟化学家和⾦属有机化学家的联⼿努⼒下, 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Eq. 15). 但不可否认, 和成熟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Suzuki, Heck, Negishi)相⽐较, 改善的空间仍然是巨⼤的, 其主要缺陷是⼀般情况下钯催化剂的⽤量较⾼(10%), 三氟甲基化试剂⼀般较为昂贵, ⽽且有些试剂为⽓体或低沸点⼩分⼦, 物理化学性质不理想也是⼤⽓臭氧层的破坏者, 再者, 过渡⾦属的含量在药物分⼦API中的控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 从这个⽅⾯来讲, Scripps 的Baran⼩组[45]在Langlosi⼩组[46]前期⼯作基础上将便宜易得的三氟亚磺酸钠作为三氟甲基源, 过氧叔丁醇作为氧化剂⽽进⾏的杂环的直接三氟甲基化. 由于反应不需要⾦属催化剂, 能在室温下进⾏, 反应条件温和, 溶剂为⽔/⼄腈(也不需额外处理), 对各种取代基及官能团不需保护和耐受性好, 是⼀种实⽤价值很强且易放⼤和⼯业化的好⽅法, 堪称⼀⼤突破. 当然对⾃由基参与的化学反应, 反应热的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有趣的是, 该三氟甲基化反应是通过⾃由基中间体完成的, 因此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并不是⾼度专⼀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 它对现存药物的三氟甲基化⽽带来的新的药物分⼦的多样性确是⼀件好事, 因为芳烃或杂环分⼦有多于⼀个的活性反应点, ⽽便利地引⼊三氟甲基改造现有药物分⼦不失为⼀种旧药改造的捷径. Scheme 28 列出了⼀系列经过后三氟甲基化(Late-stage trifluoromethylation)的天然产物和重磅炸弹, 我们相信许多药物研发的科学家也会逐渐学习接纳这⼀新⼿段.Gooβen 研究⼩组[50]随后报道了铜盐催化下, 使⽤Ruppert试剂(TMSCF3)以芳⾹胺为原料的桑徳迈尔反应制备三氟甲基化芳烃(Scheme 31). 有所不同的是, 他们使⽤的催化剂是⼀价铜盐, 其中以硫氰化铜(CuSCN)催化活性最⾼. 反应温度为室温, 有很好的官能团兼容性, 产率在40%~98%之间.王剑波等[51]⾸先报道了通过三氟甲基银(AgCF3)和芳⾹胺参与的桑德迈尔反应来完成胺基⾄三氟甲基的官能团转化(Scheme 32). 值得⼀提的是, 反应需要在-78 ℃下完成, 否则收率较低.三氟甲基银是通过AgF和TMSCF3来制备的, 有趣的是: 使⽤CuCF3 为试剂, 在相似条件下, 产物的收率不佳(37%). 避免使⽤超低温反应条件(-78 ℃)也许是将来反应优化、⾛向适⽤性的发展⽅向之⼀.Baran研究⼩组[45]在利⽤便宜易得的三氟亚磺酸钠进⾏芳烃三氟甲基化⼯作的基础上, 最近⼜成功地从三氟亚磺酰氯和锌粉在⽔为溶剂中制备了物化性能更加优越的新试剂三氟亚磺酸锌, 并成功应⽤于芳⾹烃的三氟甲基化反应(Scheme 34). 利⽤该试剂, Baran研究⼩组对⼀些天然产物,药物中间体也进⾏了后三氟甲基化(Late stage trifluoromethylation), 并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肖吉昌⼩组[55]也⾸次报道了铜促的采⽤三氟甲基锍盐的三氟甲基化碘代芳杂(稠)环的新⽅法(Eq. 22). 该反应具有官能团兼容性好、反应条件温和、产率⾼等优点, 对不同杂环系统的三氟甲基化均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据称反应机理涉及到铜还原锍盐产⽣活泼中间体CuCF3的单电⼦转移过程.值得⼀提的是, 2010 年Yu等[59]利⽤⼀系列杂环如吡啶、嘧啶、咪唑和噻唑为邻位导向基, 在Pd(OAc)2的催化和TFA为促进剂的联合作⽤下, 成功地利⽤C—H活化⽅法进⾏了芳环的三氟甲基化,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Eq. 26).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 陈庆云院⼠领导的研究团队[60]先后发现了数个三氟甲基化的试剂[5],其中1991年报道的1,1-⼆氟-1-氯代⼄酸甲酯(MCDFA)在KF和CuI存在下在DMF溶剂中能有效地进⾏相应酯的热分解(100~120 ℃), 通过消除CO2和CH3X, 完成相应的三氟甲基化反应, 反应具有条件相对温和、产率⾼、试剂便宜易得等优点, 该⽅法被称为陈试剂(陈⽅法, Eq. 27), 并⼴泛被国内外学术界和药业应⽤于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的合成.2013年Senanayake等[61]使⽤陈试剂, 在研发抗感染药物中, 通过条件优化并使⽤控制滴加的⽅法、溶剂筛选,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有效控制了放⼤反应中泡沫CO2以及三个副产物的形成,成功制备了关键中间体(Eq. 28). 值得⼀提的是, 鉴于1,1-⼆氟-1-氯代⼄酸甲酯(MCDFA)在⼯业⽣产中⼤规模⽣产, 其成本要⽐使⽤Ruppert试剂降低85%.在⼯艺研发GSK3β抑制剂AZD8027的过程中, AstraZenca的Witt等[64]⾯临着同样如何有效和⽅便地引⼊氟原⼦和三氟甲基的问题. 很显然, 通过⽤Selectfluor引⼊氟原⼦后缩合形成氟代嘧啶杂环是极不可取的(Scheme 38). ⼀是氟化试剂昂贵, ⼆是氟化产率低(50%~55%), ⽽且有中间体不稳定等缺点.改进的合成⽅法⾸先合成了含氟嘧啶和含三氟甲基的咪唑⽚断, 然后通过杂环的Ziegler偶联关键反应等有效制备了AZD8926, 改进过的合成⽅法更趋合理(Scheme 39), 产率更⾼. 同时把钯催化的胺化反应提前, 避免了消除痕量钯⾦属所带来的困扰和API的损失.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 有机氟化学在诸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世界⼀流的研究⼩组你追我赶, 创新⽴异, 成果频出. 应该承认, 有机⾦属化学的进展、催化反应的应⽤是今天氟化学进展的主推动⼒. 最近在有机化学的期刊上很难看到不含有氟化学的论⽂. 许多有关氟化学的专著也陆续出版[65], 综述⽂章和研究论⽂也不断更新[66].在这⾥, 我们将近年来芳⾹烃氟化反应和芳⾹烃杂环化合物N (n=1, 2, 3)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图⽰的形式进⾏概括总结(Schemes 40, 41), 并概述了近年来含氟药物的研究成果.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第(III)种反应类型即新颖的氧化氟化反应(Oxidative fluorination)和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oxidative trifluoromethylation)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课题之⼀. 我们相信最近的氟化学进展必将为药物研发⼯作者进⾏⼴泛的药物合成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毫⽆疑问, 它必将拓展含氟药物建筑全新分⼦的想象空间, 提供更多重要的⽅法和途径.从发展趋势和⽅向来看, (1)理想的氟化反应应该是⽆⾦属(Metal-free)参与的或者是⾼效的过渡⾦属催化的过程, 应该⼤⼒开掘新颖⾼效的催化系统; (2)从经济、绿⾊环保等⽅⾯和为⼯业化放⼤⽣产考虑, Pd等催化剂的⽤量应该尽量控制在0.5~1 mol%之间(⽬前⼀般为5~10 mol%左右); (3)氟原⼦和N氟甲基的引⼊先后(现在⼀般的氟化物原分离纯化较难, 区域选择性不好⽽附带各种含氟杂质; (4)利⽤便宜易得的氟试剂, ⽬前许多含氟试剂较贵; (5)操作简单的⼯艺, 反应应该有不怕氧不怕⽔等优点, 安全且重复性好; (6)反应应该具有⾼产率, 尤其是含氟中间体和产物料都是市场上购⼊含氟⼩分⼦),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后加⼊F, ⽬前缺陷是: 收率⼀般并不太⾼, 产物纯品纯度不够, 如何进⾏分离纯化对⼯艺开发也是⼀个很⼤的挑战, 因为⼀般⽽⾔, 含氟化合物在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母体化合物更佳, 这使得利⽤重结晶、打浆等⼿段富积含氟化合物更趋不可能.应该指出的是, ⽬前在候选药物结构单元中什么位置引⼊氟原⼦和三氟甲基团, 仍带有相当的随意性, 仍然不能利⽤分⼦设计和计算化学的⽅法得到确切的判断. 也就是说含氟化合物的⽣理活性与分⼦结构的构效关系只能在⼀定程度上进⾏预测,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显然这也是对药物科研⼯作者在含氟药物的合成与创新、开发⾼效低毒的新型药物提出的挑战.综上所述, 经过这⼏年有机氟化学家、有机⾦属化学家和药物化学⼯作者的共同努⼒, 在许多世界⼀流实验室参与和不⽢⼈后的研发热潮中, 有机氟化学的研究⾯貌发⽣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地推动了含氟药物、多肽蛋⽩质化学和化学⽣物学的发展, 对材料科学和理论化学的发展也产⽣了很⼤的推动(Scheme 42). 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年是有机氟化学发展的黄⾦时代, 它所创造的崭新氟化学反应⼿段和策略,为药物化学家开拓含氟药物这座宝藏提供了机遇和创造空间,也激发和丰富了有机化学家和药物科研⼈员的创造性和想象⼒,含氟药物仍是今后很长⼀段时间药物研发的⼀个热点课题, 这也是摆在中国有机化学家和药物科研⼈员⾯前的⼀⼤机遇和挑战.声明:。
新型含氟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新型含氟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一、引言
含氟聚芳醚酮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耐辐射性和低介电常数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型含氟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二、实验方法
1. 合成方法
本实验采用聚合物化学合成方法,以4,4'-二氟二苯醚、4,4'-二氟苯基甲酮和对苯二酚为原料,采用氧化铜为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聚合反应。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5小时。
2. 表征方法
本实验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NMR)、热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三、实验结果
1.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FTIR光谱图显示,合成产物中出现了苯环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芳香醚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芳香酮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合成产物为含氟聚芳醚酮。
NMR光谱图显示,合成产物中出现了苯环和芳香醚的芳香氢信号,进一步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2. 热性能测试
TGA曲线显示,合成产物的热分解温度为43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DSC曲线显示,合成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四、结论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氟聚芳醚酮,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含氟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及
材料科学领域。
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例如极性强、惰性好、溶解度高等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反应氟化剂
与有机物反应来引入氟基。
例如,氟甲烷可以与含烯烃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氟代烃,从而引入氟基。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高温高压下进行,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的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例如,一些新型含氟烷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高度的关注。
由于
含氟烷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如高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因此在药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期有研究表明,含氟烷基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癌等药效。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化学家们对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发掘。
除此之外,在材料科学领域,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有的
研究者在合成含氟结构的有机聚合物时,发现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能,因而对其在新型光电材料的研究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同时,含氟化合物也常被用于制备抗腐蚀性材料,其防腐能力远高于不含氟化合物。
综上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课题。
当前,国内外化学领域的很多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会有更多的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被发掘出来,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含氟(一氟二氟三氟)化合物合成总结和应用
含氟(一氟二氟三氟)化合物合成总结和应用含氟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氟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官能团形成化学键而组成。
含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在药物、农药、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氟、二氟和三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主要应用。
一氟化合物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含氟化合物,其最常见的形式为氟代烷烃。
一氟化合物的合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合成氟代烷烃:可以通过碳氢化合物与氢氟化物反应得到。
2.氟化反应:如氯氟交换反应、氟化钠和氟化金属等。
3.氟化试剂的邻位氟化:通过邻位氟化试剂对化合物进行氟化反应得到一氟化合物。
一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应用,如:1.农药:一氟化合物可以作为农药的活性成分,具有高效杀虫、杀菌的作用。
2.药物:一氟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药效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等。
3.高分子材料:一氟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聚合物,提高材料的耐热性、抗溶剂性等性能。
二氟化合物是含氟化合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其合成和应用如下:1.烷基化反应:通过亲电试剂与底物反应得到烷基二氟化合物。
2.邻位氟化反应:通过邻位氟化试剂对化合物进行氟化反应得到二氟化合物。
3.消旋化合物的拆旋:通过对消旋化合物进行拆旋反应得到二氟化合物。
二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应用,如:1.农药:具有较好的杀菌、杀虫作用。
2.药物:用作药物的中间体,制备具有特殊药效的化合物。
3.天然有机物的修饰:用二氟化合物对天然有机物进行修饰,改变其性质和活性。
三氟化合物是含氟化合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合成和应用如下:1.碳氟键导入:通过氟化试剂将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氟原子,得到三氟化合物。
2.消旋化合物的拆旋:通过对消旋化合物进行拆旋反应得到三氟化合物。
三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应用,如:1.药物:用作药物的活性成分或中间体。
2.高分子材料:用作高分子材料的单体或添加剂,提高材料的性能。
3.有机合成:用作有机合成的试剂,促进反应的进行或改变反应的特性。
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有机氟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材料科学和有机光电器件等领域。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也日益丰富和研究深入。
本文将探讨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研究。
首先,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亲电氟化和亲核氟化。
亲电氟化是指通过亲电试剂与底物反应,将氟离子引入有机分子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氟化合物和氟代醇等。
亲核氟化是指通过亲核试剂与底物反应,引入氟离子。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含氟氨基化合物和含氟碳酸酯等。
除了亲电氟化和亲核氟化,还有一些其他的合成方法,如芳烃和氟化剂反应、有机锂试剂和氟化试剂反应等。
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根据具体的底物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路线。
例如,可以通过氟化巴铁和有机锂试剂反应,得到含氟有机铁配合物;可以通过氟烷和亲核试剂反应,得到含氟醇;还可以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将有机氟化合物与其他官能团连接在一起。
这些合成方法的发展,为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除了合成方法的研究,有机氟化合物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有机氟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一些含氟药物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能够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例如,含氟醇类抗癌药物已经成为化疗的常用药物,其抗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优于传统的抗癌药物。
此外,有机氟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合成荧光探针、放射性示踪剂和核磁共振成像剂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农药领域,有机氟化合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含氟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保护,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菌的繁殖。
这些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有机氟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有机光电器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氟原子的特殊性质,有机氟化合物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电子传输性能和光学性能。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含氟有机化合物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在制备含氟有机化合物方面,合理的选择反应方法和反应物,以及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含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于进一步推进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 电氟化法电氟化法是指在电解液中作用于开路电位时,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一原子与氟相结合的方法。
它是制备含氟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反应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氟化物的形成、攻击和消除反应。
主要反应物包括烷烃、芳香烃和共轭不饱和烃等。
2. 氟代烷化反应氟代烷化反应是指由有机硫代氢化物或硒代氢化物、亚碘酸和氟化银等反应得到氟代烷烃的一种反应。
它是含氟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重要制备方法。
该反应在一些重要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制备硫代烷基化剂等。
3. 芳香氟化反应芳香氟化反应是指用含氟氧代苯氨基、三氟乙酸和氟化剂等反应得到芳香氟化物的一种反应。
它是制备有机芳香氟化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反应在燃料、医学、材料和化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二、含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研究1. 烃类含氟化合物的性质烃类含氟化合物是含氟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其中包括氟代烷烃、氟代烯烃、氟代芳烃和氟代共轭双键等。
烃类含氟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极佳的耐腐蚀性和阻燃性。
其中,氟代芳烃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在显影及红外光学材料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芳香烃含氟化合物的性质芳香烃含氟化合物是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的一类。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化学惰性和药理活性。
研究芳香烃含氟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对于设计和合成新型含氟芳香化合物,以及开发更多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1. 化学工业领域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中主要用于聚合物和表面处理剂等领域。
2. 医学领域含氟有机化合物在一些特殊药物的研究和产业化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氟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氟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导教师:***20070506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舍氟聚台物的翻备及其性能研究定剂。
这种表面活性剂主要有3种类型:能溶于CCh的均相聚合物(FOA等)、含有亲C02部分的共聚物(如PFOA-b-PMMA)、亲C02的活性大分子等。
1995.1997年间,DeSimone等[33,34]报道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Sc.C02中的分散聚合反应,他们以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1X1049/tool和2.O×1059/mol的PFOA为稳定剂,在65℃,20.4Mpa的sc.C02中进行分散聚合,得到了粒径为2pm左右,大小均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见图1.3。
反应转化率在90%以上,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在3.0x1059/mol左右。
SEMpictureofPMMAproducedinSC-C02Fig1-3Canelas等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及PVAc-b.PDMS嵌段共聚物作为醋酸乙烯酯聚合的稳定剂应用于分散聚合【351,研究了稳定剂的组成及结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论PDMS均聚物或是共聚物都可以起到稳定聚合物的作用,当使用的稳定剂结构合理时,可以得到高转化率的聚合物,并且产物在SO.C02中可呈现出稳定的乳状液。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价廉、化学稳定等诸多优点,是传统有机溶剂理想的替代品。
2.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含氟非晶聚合物和聚有机硅氧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以进行均相聚合,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尤其适合于含氟聚合物的制各。
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稳定剂可以起到分散稳定聚合物的作用,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但这些稳定剂一般生产成本较高,只适用于理论研究,工业前景较差。
4.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介质进行的聚合反应,产物的提纯较简单,SC.C02通过减压成为气体,很容易与产物分离,得到纯净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含氟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和表面性能的研究
含氟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和表面性能的研究摘要人们用各种各样的烃类单体和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一起,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已制备出一系列新奇的聚合物。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1加入反应堆制得的聚合物备受关注。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可以控制聚合物的结构。
产物即含H2C=C(CH3)CO2(CH2)2(CF2)n F的丙烯酸聚合物在固态时显示出很好的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的大小取决于单体1的加入方法。
该聚合加工成薄膜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表面。
当单体1的质量分数在1.5%的水平时,可以形成防水防油的表面。
一般而言,水的接触角(前进接触角)是80°-115°,十六烷的接触角(前进接触角)是60°-70°。
另外,当采用角度依赖的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法(ESCA)和次级离子质谱(SIMS)深度剖视法研究该聚合物时,我们发现膜中的氟含量曲线出现一个陡峭的峰值。
介绍有机聚合物的膜已经应用于多种材料的涂料上。
在这些应用中,当出现粘结问题时,这些膜的表面性能就变得很重要。
例如,降低一张膜的表面张力可以形成不润湿的表面。
降低一张膜的表面张力用的最多且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是:在聚合物中嵌入含氟单体形成涂料。
氟可以嵌入聚合物主链。
目前已经出现了用氟化二醇和氟化醇类制备聚氨酯的例子。
人们已经研究了用氟类聚合物和烃类聚合物的混合物来降低膜的表面张力。
有好几个报道利用的是热焓驱使链端倾向于在表面富集和氟一起来改变表面张力。
用化学方法把氟单体嵌入制得共聚物和把全氟烷基接枝到聚合物上,二者都可以降低表面张力。
但是,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含氟质量分数相对较大的聚合物上,现在的研究将会证明我们不一定要用含大量氟成分的物质来达到降低表面张力的目的。
有例可证:把少量以全氟烷基终止的聚乙稀混入聚乙烯中可以降低表面张力,而且目前的体系是可交叉的,在不用处理粘稠溶液或熔体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高分子量且耐用的膜。
分子的表面活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面张力降低的多少。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含氟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现代有机化学中应用广泛的重要有机分子。
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对溶剂、酸碱和氧化还原剂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其在医药、化妆品、材料、涂料、冶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最早的含氟有机化合物是氟代烃,如氟甲烷和氟乙烷等,但由于它们较难稳定,容易燃烧和爆炸,制备难度大等缺点,所以被广泛地放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从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及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总结,以期对今后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第二章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氟代化合物的合成、有机氟试剂的利用、芳香化合物的氟代反应和腈化反应中的氟代反应。
氟代化合物的合成是最早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
其中,氟甲烷和氟乙烷的制备是重点,主要是将三氟甲酸或四氟乙酸在强酸存在下还原成氟甲烷和氟乙烷,但这种方法的制备效果不太稳定。
有机氟试剂的利用是含氟有机化合物制备的主要途径,又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氟代亚烷基、烷基或取代烷基亚烷基(群)化合物作为氟代化合物的前体;另一种是先合成氟代芳香族化合物,再利用取代基官能团的反应制备出目标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的氟代反应是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其优缺点是易于选用原料,生产容易控制和芳香基对合成分子的影响与方向更加稳定。
制备时可以选用HF、KHF2、SF4作为氟加合试剂乙效于芳香基的氟代反应上。
腈化反应中的氟代反应是将含氟羟乙腈接受n-BuLi作用后与芳香联烃氟代化形成碳—I键的方法是含氟杂环考虑的一个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氟代化合物是使用Deoxofluor或重氮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即重要的引入方式之一。
第三章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氟元素,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耐酸碱能力强,且极性较小。
几种含氟类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
几种含氟类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含氟类含能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炸药。
设计并合成新型含氟类含能化合物,对于提高传统的含C、H、O、N类含能化合物能量,平衡能量与感度间所形成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含有氟元素的新型含能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和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
主要工作如下:以苯环,三唑环为主要的结构单元,以-NO<sub>2</sub>,-NH<sub>2</sub>,-ONO<sub>2</sub>,-N<sub>3</sub>,-NHNO <sub>2</sub>为含能官能团,-OCF<sub>3</sub>,-CHF<sub>2</sub>为含氟官能团。
设计了六种含能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设计的化合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进而得到系列化合物的密度。
设计合适的等键反应,计算出化合物的生成焓。
根据Kamelet-Jacobs方程预估化合物的爆轰性能;使用Multiwfn程序计算化合物静电势分布,预测其感度;考察具有最小键级化学键(即最弱键)的键离解能E<sub>BDE</sub>,进一步分析含能化合物热稳定性。
根据系列化合物的性能预测结果,筛选出3,5-二氨基-2,4,6-三硝基三氟甲氧基苯,3,5-二硝基-1-二氟甲基三唑两种目标化合物,并设计出两种化合物的合成技术路线。
以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为原料,经一阶硝化、二阶硝化,得到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
以甲酰胺作为反应溶剂,使用氨气作为氨化剂,常压下与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4,6-三硝基-3,5-二氨基三氟甲氧基苯。
用红外(FT-IR),核磁氢谱碳谱(<sup>1</sup>H NMR,<sup>13</sup>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氟及其化合物 测定
氟及其化合物测定
氟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工业生产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氟化物的测定可以
帮助监测地下水、饮用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氟化物浓度,以保证水质
安全。
在医学诊断中,氟化物的测定可用于监测体内氟化物的浓度,以确保氟化物的摄入量符合健康标准。
在工业生产中,对氟化物浓
度的监测可以帮助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氟化物排放,以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氟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荧光法、滴定法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氟化物
浓度的方法,它利用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与标准溶液中的氟化物发
生电势变化来测定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
离子色谱法则是通过色谱
柱将样品中的氟化物分离并检测其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荧光法利用氟化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后产生荧光信号来测定氟
化物的浓度,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
滴定法是通过滴定氟化物溶
液中的氟化物浓度,是一种传统但仍然被广泛使用的测定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氟化物测定技术,比如基于
光纤传感器的氟化物测定技术、基于质谱的氟化物测定技术等,这
些新技术在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具有优势。
总的来说,氟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氟化物的浓度,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含氟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含氟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含氟化合物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并带有氟元素的化合物。
因为氟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产生的化合物往往具有极佳的稳定性,耐高温,耐高压等性质。
这些优秀的性质通常会让含氟化合物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含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氟化合物与其他物质之间进行反应,形成含氟化合物。
另外,含氟化合物的合成还可以利用化学氧化、还原、重排、缩合等反应途径进行,这些方法都能够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含氟化合物。
含氟化合物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氟化钾、氟化铝等化合物可以作为铝冶炼工艺中的重要助剂,通过加速铝的脱氧反应来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含氟化合物还可以被用来制备氟化物陶瓷材料、高温硫酸丝、氟塑料等。
这些材料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以及电气绝缘性,因此在特定领域内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含氟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氟化剂及其衍生物中的氟离子可以增强药物的亲水性、溶解度和生物活性,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同时,含氟基团的加入对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毒性也产生了影响,从而在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多种疾病的含氟化合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之中,预计工业化生产可行性较高的含氟化合物药物会进一步增加。
另外,含氟化合物在环保领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含氟化合物可以应用在污泥处理和废水处理中,用于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氟化镁、氟化钙等化合物还可以用于除醛除味,净化空气。
总的来说,含氟化合物在多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趋势。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含氟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
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
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
全氟化合物(PFC)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因其优异的传热性能和不易燃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费品领域。
然而,PFC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已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制定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对于控制其环境排放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
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取样、分析方法和检测限值。
取样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
在空气中采样时,应选择高效率的气相萃取法或吸附剂法,以收集PFC的样品。
在水样中,可采用萃取法或固相萃取法,以将PFC从水样中提取出来。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FC取样时,可采用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对于食品、饮用水、饮料等样品的PFC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
分析方法方面,通常采用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以确定PFC的种类和含量。
其中,GC-MS和HPLC-MS 是最常用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样品的矩阵干扰和检测灵敏度等因素。
检测限值方面,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政府规定等因素确定。
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方面,针对不同的PFC种类和样品类型,常采用比较低的检测限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制定全氟化合物检测标准可以帮助控制其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
因此,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这些标准,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含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含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含氟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其合成方法和应用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氟化剂法该方法通过氟化剂如氢氟酸、氟化钾等对适当的底物进行氟化反应合成含氟化合物。
氟化剂法具有简单、高效、广泛适用性等优点,适合于合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含氟化合物。
2. 烯酮法烯酮法是一种通过烯酮中的亲氟基向亲电子试剂或亲核试剂进攻合成含氟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合成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氟化合物。
3. 格氏试剂法该方法通过格氏试剂如三氟甲硫磺酸酯与不饱和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氟化合物。
格氏试剂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适用于合成结构复杂的含氟化合物。
二、含氟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1. 新型药物研发含氟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氟原子对药物分子的影响,含氟化合物常常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代谢稳定性和药物相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例如,盐酸氟必利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精神病药物中的含氟化合物。
2. 诊断试剂含氟化合物在诊断试剂中有重要应用。
氟化氘甲基葡萄糖(18F-FDG)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对癌细胞有较高的亲合力,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
三、含氟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 高分子材料含氟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氟烷基苯聚氨酯具有低表面能和低摩擦系数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等领域。
此外,含氟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合成阻燃材料、隔热材料等。
2. 新型电子材料含氟化合物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也具有很大潜力。
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含氟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低的电阻,有望应用于新型有机电子器件中,如有机薄膜晶体管(OFET)、有机光伏电池等。
四、含氟化合物的环境影响虽然含氟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却存在环境影响问题。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表面涂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含氟有机分子具有众多卓越的性质,例如高热稳定性、低表面能、极好的溶液性、内禀的疏水性和优异的光学、电学与机械性能等。
由于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在设计和合成含氟有机分子方面,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
本文将从含氟有机分子的特性出发,探讨其设计与合成的方法,并展望其中的应用前景。
一、含氟有机分子的特性在含氟有机分子中,氟原子与其他原子的键能极大,比起其他取代基与主链的键长更短。
因此,含氟有机分子具有疏水性,低表面能,极好的防水与防污染性能。
此外,含氟分子的极性较小,化学惰性更高,通常很难参与化学反应。
某些含氟有机化合物还具有超级酸或超级碱性。
因此含氟有机分子具有许多特殊而优异的性质,如热稳定性、化学惰性、低表面能等。
二、含氟有机分子的设计与合成1.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有机分子结构。
例如,在水性涂料中,会选择含有苯硫醚、富马酸酯、环氧苯硫醚等单体制备有机硅共聚物来增加涂料的耐磨、抗水性和附着力。
在表面活性剂开发方面,常通过合成含有特定结构的链烷基苯磺酸钠等物质来改善其表面活性和分散性能。
在生物医药领域,含氟有机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能使分子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得到优化,提高药物的活性和渗透性,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2.选择适当的反应途径。
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自由基反应法、铜催化法、热反应法、杂环反应法、芳循环合成反应等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自由基反应法。
与其他反应类似,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也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合成策略、反应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以便实现高产率、高选择性和高纯度的合成。
此外,还需要设计适合含氟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达到高效分离、纯化和保存。
3.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控制。
氟原子的快速有序置换有很高的特殊性,但反应中的多项因素某些时候影响着其更新速度和选择性。
含氟光敏聚酰胺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关键 词 :,, 4 4 六氟亚异丙基一邻苯二甲酸酐(F A ; 一 6 D ) 聚酰胺酸(A ) 聚酰胺酸酯 P A;
中图 分类号 : Q00 4 T 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219(080.090 17—0820)406—5
S u y o y e h ss a d Pr p r is o t d n S n t e i n o e te f
上h o e stv l rcPo ( ml e t r P‘ t s n 一 eFl o i o y a ’ se ) Jo ll u l c
第 2 卷 第 4期 8 20 0 8年 1 2月
安徽 理工 大学学 报 ( 自然科学 版)
J u n lo h i iest f ce c n c n lg Nau a ce c ) o r a fAn u v riyo in ea d Te h 0o y( t rIS in e Un S
HONG i i L — ,M A Jaj JANG L n , HE we i— u,I ig Z NG L i e
( c o lo h mia g n e i g,An u ie st fS i n e a d Te h o o y,Hu i a h i2 2 0 , ia S h o fC e c l En i e rn h i Un v r i o c e c n c n l g y an n An u 3 0 1 Ch n )
Ab t a t S n h ss o o y ( mi s e ) ( AE) b sn , ’ ( e a l o o s p o p l e e) d p t a i s r c : y t e i f p l a c e t r P y u ig 4 4 一 h x fu r io r — y i n - i h h l d c a h d i e (6 DA ) p r me l i d a h d i e ( n y rd F , y o l t i n y rd PM DA ) ic ,4, ' x d a i n ( 4 - y i n l e ODA ) a d h d o y t y o i n y r x le h l a r lt ( c y a e HEA )a n m e s a d N— t y — y r l d n ( s mo o r , n me h lp r o l o e NM P)a o v n ,wa o d c e n n t o e i ss l e t sc n u t d i ir g n a mo p e e t s h r .PAE s c a a t rz d b o re —r n f r d i f a e p c r s o y ( TI ,u t a i l t wa h r c e ie y F u ir t a s o me n r r d s e t o c p F R) lr v o e ( UV ) ifr n ils a n n a o i t y a d t e ma r v me r n l ss( C~ ,d fe e ta c n i g c l rme r n h r l a i t i a a y i DS TGA ) g c .Th x e i n e e p rme — t lr s ls s o d t a h p i u r a t n c n i o s o o y m ie a i ( a e u t h we h tt e o t m m e c i o d t n fp l a d cd PAA ) s n t e i i o m o i y e h ss n r o t mp r t r r s f l wi g: ( D + M A : o A 1 0 ~ 1 1 ,r a to i ~ 3 5 .Th x ma e e au ea ea ol n n 6 A P D)n D = . 5 o F . 5 e c i n tme 3 . h e ma i lUV a s r t n wa e e g h o AE s 2 7n .Th b o p i v l n t fP o i 6 m e PAE h s g o o u i t n s p r s l e ts c s NM P, a o d s l bl y i u e— ov n u h a i DM F, DM S a d i e t r ss i g t mp r t r e c e 0 O n t h a — e i n e e a u e r a h s 5 0℃ . s t
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含氟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其运用范围广泛,因此受到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
目前,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已经成为了化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有氟原子的有机分子化合物。
它们在生物制药、材料科学、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多,且方法越来越普遍化和简便化。
在此,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 元素氟(F2)氧化法:F2是一种高度反应性强的气体,可被用作氧化剂(如在含氟氢化物中生成氟化物)。
原料和反应条件:F2、有机硫醇和溶剂(如CH2Cl2),照明即可。
2. 亚氨基氟化物:亚氨基氟化物可作为氟化剂,将反应物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实现氟硼化,氟硼化作用是目前含氟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普遍合成方法。
原料和反应条件:亚氨基氟化物、反应物和溶剂(如DMSO),加热即可。
3. 氢氟酸盐:氢氟酸盐也是一种常见的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原料和反应条件:氢氟酸盐、有机氢,用Lewis酸(如AlCl3)或质子(如最常见的三氯化铝)催化,加热即可。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包括了利用含氟有机化合物制备各种类型功效的材料,如农药、医药、精细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新型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已有化合物的性能和新型化合物的合成与发现。
在药物制剂中,含氟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引用,这是因为它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
如与C-H键相比,C-F键的键能更高,对药物的性质和活性有更好的稳定性,而且C-F键又可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和滤波筛选的难度。
在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中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体现很多重要的发现。
例如,许多动物(如鸟类)在身体表面有着长久生存的能力,许多材料现象和市场需求需要更广泛的透明度和耐候性,因此含氟有机化合物是表面涂层和电介质的新兴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3年增刊
淡黄色, 停止搅拌。 将反应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醋, 对残余物用乙醚和用饱和的 N C 水溶液洗涤, al 静置
分层, 收集下两层, 用无水 Mg O 干燥 , S。 然后进行减 压蒸馏 , 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结果与讨论
3 1 .
酞胺的用量对 M 的产率的影响, 如表 3 所示, 反应条 件为 5 '下 2 h 0 C 4 ,
7 8 9 1 2 2 8 0 0 4 9 4
R M f
李
乙醉
+ -
乙酸
+ +
乙艘 乙四
+ -
镇仿
石油胜
注 十表示溶解性好; 表示溶解性差 一
33 产物的表面张力测试 .
, E 之 1} . 1 .口 . 月 ..
翻 . 曰 .
/
最佳条件是全氛辛基磺酞氟 I N经甲基丙烯酞 - 胺 , 胺 =1 1 ,.. 三乙 ,. 12 5℃下反应2 h 4 0 4 , 35 溶剂的种类及用量 . N 径甲基丙烯酞胺极易溶于水, - 也溶于醇类, 加 热时溶于乙酸乙醋, 且乙酸乙醋可经回收后再利用, 无 毒、 易处理, 是很好的有机溶剂。故选用乙酸乙醋为溶 剂。 用量要保证全氟辛基确酞氟全部溶解。 36 反应重复性结果 .
的热稳定性, 此类涂料还可以用作高压绝缘子涂料、 电 线电缆涂料。利用氟碳的低表面引力, 可制成海洋防 污涂料, 也可制成汽车外壳保护涂层、 墙壁抗涂写污
232 ,一 .. N N全氟辛基磺酞基一 基丙烯酞胺 M的 经甲
合成
在装有电 动搅拌器、 冷凝管,: N 导人管及温度计
的 50 0m L四颈烧瓶中, 首先加人 20 0m L乙酸乙醋,
20 年增于 03 ! 】
化学与生物工程
13 2
系列 N 烷基全氟辛基磺酞胺类杀虫剂的合成 一
李 焰’ , ・ 陈志启’周叶兵‘ “ , , 杨桂容‘陈祖兴‘刘钊杰2 , .
(. 1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06 ;. 3022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合成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07烯阶胺
1 含氟聚合物的结构与特性 2 含氟聚合物是指碳链上的 氢原子被氟或抓原子全
部或部分取代的一类聚合物, 因此聚合物中含有大量
21 原料的预处理 .. 2 N甲 一 基丙烯酞胺的处理: 用氯仿重结晶,5 4℃真
空干燥 2 h 4 ,
的C F - 键。由于氟元素在一切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共价 键 半 径 特 别 小,而 C一 F 键 键 能 大 ( 75 c m 16) 1 . a 11, 4 K V0 特别牢固, 因此含氟聚合物具
可见反应重复性较好。
4 结论
m -,. 1-m l m -的溶液, L '10 0 o ・ L ’ X 再用 J -os WYzo 自 动张力仪测产物的表面张力。结果显示: 目的产物
以N经甲基丙烯酞胺、 - 全氟辛基磺酞氟为原料, 三乙 胺为催化剂, 乙酸乙醋为溶剂成功地合成出了一 种含氟单体, 它们显示出了较好的表面活性。可进行
表 3与 N 9 甲基丙烯映胺 的用f对 M 的产率 的影响/ - %
臀
1 :1 1
1} 2 1 1:1 3 1:1 4 . . . 1:1 5
1 留1 6
8 5 2 8 . 4 8 6 9 9 0 8 9 0
20 0 3年增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
1 2i
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田 榕( 湖北省化学 研究院, 武汉407) 湖北 303
、 要介 了 种 型 瓜 体 合 摘 :绍 一 新 含 单 的 成
} 关 词丙 笋 :氛 基 鱿 , -基 i R o 键 ,4 全 辛 磺 氛f 甲 丙 ? h - N f r
a NH - O C HCNC O + 1 0花 万 C C C- x H - - H N 5F 蔽 H H C H -C- - Z - " .
23 实验步骤 . 231 抓化亚铜的精制 ..
将粗 C e 以浓盐酸溶解, uC: l 再以蒸馏水稀释, 有大量 白色沉淀析出, 过滤, 水洗三次, 再用无水乙醇和无水 乙醚洗涤数次, 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口
有许多其它合成树脂所没有的优异性能, 特别综合了 耐热、 耐化学和介电性能三方面的优异性能。主要表 现在: ①耐热性好; ②耐化学介质性良好; ③耐候性优 异; ④抗沾污性; ⑤折光率低。
乙 酸乙醋用前处理: 乙酸乙醋常含有水、 游离酸乙 酸和乙 醇等杂质, 精制时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饱和 水溶液洗涤, 再用饱和的实盐水溶液洗涤, 经固体碳酸 钾干燥后燕馏, 收集中间馏分。蒸馏时应采用防潮措 施, 收集中间馏分, 弃去少量后馏分。 。
r x
SS OP
2 年以 北京国 0 上, 际机场、 上海浦东机场、 东方明珠电 视塔等 标志性建筑已大量使用含氟涂料; 作为防腐蚀 涂料还可用作飞机蒙皮、 飞机油箱、 汽车及文物保护涂 料等。如日 本旭硝子生产的的氟涂料已用于日 10 本 5 架飞机的 涂敷。由 于碳氟聚合物的高度绝缘性和高度
裹4 三乙胶的用,对化合物的形晌/ %
1, 1: . 1: . 1 5 1. . 1: . 0 0 5 1 1 - . 1 1 2 25 3 . 4 6 6 5 4 7 8 0 9 0 8 9
*"I t
40 0 0 s n oo s o a o so o 1 0 00 4 D 5
5BSFR 2 渔 nSSN - 1 2 N - ,- 1 2R C7 十 H 塑 C 7 H F0 F0
R n 81n 1 2n 1 2殊H,C 65 =- H3 - 0 1 - 2 5 5 -1 H, C ,C H ,C H , P C
pC 3s , F a 5 -0 CH , HC 2 5 -C H , N 2 O5 B 5H -HC H P P C
喃 要对 -基 级 基 耽 类 虫 合 工 进 了 进反 时 23 产 可 7 以 。 :N 全 辛 磺 胺 杀 别 成 艺 行 改 ,应 1- h 应 率 达5 上 i L 7 , 反 % 关 词 件基 纸 基 跳 ; ;爪 基 鱿 ;虫 性 键 水 全 辛 磺 胺举 全 辛 磺 氛杀 产
中圈分类号: Q 2. T 263 3 文献标识码: A
下一步的聚合反应。 最佳实验条件为最佳条件是全氟辛基磺酞氟 , N 径甲基丙烯酞胺 , - 三乙胺 =1, . 12 5 ℃下 14, . . 0 反应 2 h 4 ,
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它们的C C值为: . 1- M 14 X ' 5 0 m l m -. o・ L' 34 合成条件探索 . 341 物料配比: .. 全氟辛基磺酞氟与N 经甲基丙始 -
展的趋势 。
主要原料及规格
规格
丙烯酞胺 抓化亚铜 乙酸乙醋 三乙胺 无水乙酸
CR AR 朋 AR AR AR AR
产地
湖北大学化S厂
天大化学试剂厂
湖北大学化工厂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天津天正精细化学试剂厂
湖北大学化工厂 湖北大学化工厂
应 2 n m 之后, i 再滴加全氟辛基磺酞氟 1 m ( d・ 0 2 L
备
原料及仪器设备
s )反 温 在5' 应2h 反 液 无 变 - , 应 度 0 乓 4。 应 由 色 为 ' C ,
12 2
田榕: 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S r a e so o M u f c t n in f e
将产物分别配成 1 X1-m l m -, 0 . 0'o・ L'1 X 0 .
1-mo ・ L '20 0 3 l L ' 10 0 ' 0 l m - , X -mo ・m - 、. 1- . 1 X m l m - ,. 1-m l mL '10 0 ' o ・ o ・ L '10 0 , ・ - ,. X1-m l X o
三乙胺的用前处理: 为了除去微量的伯胺和仲胺, 可 加人醋酸配, 回流后分馏, 馏出物用固体氢氧化钾干澡。 22 实验原理 .
13 关于氟碳涂料 .
由于氟碳的卓越性能, 对其研究开发 自然已引起 涂料界的极大关注。对它的应用研究也在一步步深 入, 如使用建筑外装饰, 其优越的耐候性可使寿命达
产 率
R f 1g I I o M y
注 反应条件为全奴辛基确酥氛 I N径甲基丙姆跳胺 = 14 - 1 , .
图为M的红外光谱图, 32' ’ N 其中 56 m 处为 - c H吸收峰,62 -为二C 30 c ’ m -H 的 C H 吸收峰, - 14 c -为毅基的吸收峰,3 1 , 15 c ' 67 , m 17 c 和 10 m m- 为一S S ON的吸收峰,29 -处为 C 17 c ’ m -F键伸缩振 动的特征吸收峰。 32 产物溶解性能比 . 较
衰2 产物溶解性能 比较
如果不加三乙胺, 产率只有 3%, 6 主要原材料全 氟辛基磺酞氟浪费很大。最适合的比 例为全氟辛基磺 酞氟 , 三乙胺 二 1 12 , .. 3 4 3 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表 5
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反应时间/ h 4 产率 4 . 6 5 5 6 0 4
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re .
为了保证价格贵的全氟辛基磺酞氟尽可能反应 完全, - N M甲基丙烯酞胺的用量要稍微过量。以全氟 辛基磺酞氟 , - N 经甲基丙烯酞胺 二 1 14 : . 为宜。 342 催化剂: . . 三乙胺的加人是为了有效地吸收副 产物氟化氢, 使反应尽可能完全。三乙胺的用量对化 合物的影响如表 4 所示。
染、 机防冰 飞 雪等。 除此之外, 人们正在探索认识开发 其潜在的作用, 它已成为许多应用领域中不可替代的
材料。
实验部分
21 .
再加人N经甲 - 基丙烯酞胺 34 g待其充分溶解后, . , 4 升温并通人 N 保护, : 加人少许 C =l 约 。3 u z c ( . 左 g 右) , 滴加三乙 54 g3 s', 胺 .4 d -)滴加完毕待其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