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东皋小学邓会莲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节课的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接着,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实行以下三方面的努力。
1、教学时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
3、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扬自主学习的精神。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寻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物体进行测量。采用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手段,相互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二页例1的主题图。
问:根据上面三幅图,谁来猜一猜,古代人们最初用的是什么方法测量呢(古代的人们是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2)动手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每个学生用拃做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测量的结果,想一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找到原因,从而体会到: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是一样的,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虽然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但如果每次测量都用单个长度单位一次一次来测量,很不方便,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标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尺子——厘米尺)
第二部分:动手操作,认识厘米。。
这一部分,通过让学生准备的尺子来进行教学。我制定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了解尺子。
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尺子拿出来,对它进行仔细的观察。
你观察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向老师汇报。这一提问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从尺子中不难发现尺子上面有数字|,有的尺子上有字母cm、有的尺子上却是文字的厘米、还有长短不一的线。我就沿着学生的发现,从中帮助学生理解尺子上这些信息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对后面认识1厘米。几厘米乃至测量的时候做铺垫。(1、这一条一条的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2、数字:0、1、2、3、4、5……
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二不是从尺子的顶端开始测量。其他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3、厘米尺上标注的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是cm)
第二个环节:认识1厘米。
认识厘米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这节课的难点,由于厘米这一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他们的直观印象中很难记住1厘米是多少。因此,我通过让学生拿出尺子来指一指,尺子上的哪里到哪里的长是1厘米在让同桌的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画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对1厘米的长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形象、生动而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对以后估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有了一个形象的标准。
第三个环节:认识几厘米。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1厘米。我接着就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的地方,3厘米的地方。通过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转入下一环节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测量同一物体,得出不同的量法,教师归纳正确的测量方法。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环节我用的是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同一纸条的长度。再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从小组交流中,可能得出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可能出现:测量时左端没有从0刻度开始,或者测量时尺子放歪了等。然后由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测量方法归纳总结并把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正确的测量方法总结出来: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一、判断量法:给学生出示三幅尺子测量图,其中两幅图的量法是错的。其中一幅没有把尺子放正就开始测量,另一幅是没有从0刻度开始。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通过这一题的训练,指出学生容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二、读尺。(第4页的做一做,并扩充)。先出示从0刻度开始量的,这个难度较低,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读出长度。接着出示没有从0刻度开始量的图。这样的设计难度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对知识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加深记忆。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用这样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的课后小结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