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案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净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净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平滑的、无摩擦的水平桌面。
在桌面上放置一块光滑的小物体,比如一个小木块。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弹性绳,一段绳子的一端绑在小木块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桌子上的一个固定点。
还需要一个质量盘,可以向小木块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测量小木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质量盘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我们可以解出所需施加的净力F。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验。
首先,我们在质量盘上加上一个适当的质量,使其施加的拉力F恒定不变。
然后,我们可以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小木块从静止开始加速到一定速度所经过的时间。
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测量小木块的加速度,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来计算施加在小木块上的净力。
比如,如果小木块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那么净力F=ma。
将这个净力与之前计算得到的净力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净力值非常接近,那就可以说明牛顿第二定律被验证了。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施加在小木块上的质量盘的质量来改变净力的大小,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同净力条件下的可靠性。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研究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净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际应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对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测量车辆的一些参数,如质量、加速度和施加在车辆上的净力,可以得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进而优化车辆设计,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 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
2. 熟悉用光电测量系统测量短时间的方法。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源、存贮式数字毫秒计、砝码、砝码盘、细线【实验原理】设一物体的质量为M ,运动的加速度为a ,所受的合外力为F ,则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如下关系:ma F = (1)此定律分两步验证:(1)验证物体质量M 一定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与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
(2)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F 一定时,物体运动的质量M 与加速度a 成反比。
实验时,如图1,将滑块和砝码盘相连并挂在滑轮上,对于滑块、砝码盘、砝码这一运动系统,其所受合外力G 的大小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减去阻力的总和,在此实验中由于应用了水平气垫导轨,所以摩擦阻力较小,可略去不计,因此作用在运动系统上的合外力G 的大小为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之和。
图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系统因此按牛顿第二定律:a m n n m m Ma g m n m G ])([)(22110220+++==+= (2)其中砝码盘的质量为m 0,加在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n 2m 2(每个砝码的质量为m 2,共加了n 2个),滑块的质量为m 1,加在滑块上砝码的质量为n 1m 2(共加了n 1个)。
则运动系统的总质量M 为上述各部分质量之和。
从(2)式看,由于各部分质量均可精确测量,因此只需精确测量出加速度a 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现给出加速度a 的测量方法:在导轨上相距为s 的两处,放置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此系统在合外力G 作用下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则系统的加速度a 等于sv v a 22122-=(3) 因此,问题简化为测量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滑块的速度按以下原理测量:挡光片的形状如图2所示,把挡光片固定在滑块上,挡光片两次挡光的前缘'11和'22之间的距离为x ∆。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各种质量的物体来验证这一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然后,我们逐步增加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对应的拉力和加速度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设备、测量仪器以及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这些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备的固有缺陷或者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
例如,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准确、摩擦力的存在等都可能导致系统误差。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我们可以使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并且注意选择精确度更高的实验设备。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例如,读数时的人眼疲劳、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可能导致随机误差。
为了减小随机误差,我们可以多次测量同一组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误差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对误差、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除以理论值,并乘以
100%来计算。
较小的相对误差表示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大学物理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减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误差分析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质量和加速度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课件和笔记。
2. 实验器材:滑轮、绳子、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3. 计算器和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起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在桌上放置一个小车,然后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加速度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动力越大,小车的加速度越大?为什么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知识讲解:1.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2. 解释定律中的各个变量的含义: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3. 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定律的应用,如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物体受到不同大小的力时的加速度变化等。
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使用滑轮、绳子、小车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力、质量和加速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解决问题。
2. 给学生一些情境题目,让他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设计并进行其他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实验,如改变施加力的方向、改变质量的分布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和解答的准确性。
3. 组织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理解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关系,并探索其他物理定律的应用。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物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测量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1、平滑水平面2、测量刻度尺3、弹簧测力计4、单个滑块实验步骤1、将实验器材放置在平滑水平面上,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
2、使用测量刻度尺测量滑块的质量,确认滑块的质量为1.0kg,记录质量值为m。
3、在实验过程中固定滑块,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滑块施加固定的力F,记录所施加的力F值。
4、按照上述方式,除F外,使用不同的力值对滑块施加力,记录所施加的力值和加速度的值。
5、重复以上实验步骤2-4,分别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数作为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测量的加速度数据如下表所示:F(N)加速度a(m/s²)1 1.052 2.053 2.964 4.165 4.916 6.187 6.99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对上述图像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随所施加力F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其相关系数R²为0.997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受到的力,比例常数为物体的质量;2、在实验中,所施加的力与加速度之间呈现出线性关系;3、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与所施加力F之间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无致谢感谢实验室中所有老师和同学对本次实验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L-QG-T-1500/5.8) 滑块 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 )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 气源 砝码实验原理:力学实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摩擦力对测量的影响。
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的装置,它使物体在气垫上运动,避免物体与导轨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运动物体与导轨表面的摩擦,让物体只受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摩擦阻力。
利用气垫导轨可以进行许多力学实验,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a F = (1)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F 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a ,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在调平导轨的基础上,测出阻尼系数b 后,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结在滑块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0m 。
此时运动系统(将滑块、滑轮和砝码作为运动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c a g m v b g m F )(00-⋅--= (2)式中平均速度v (单位用s m /)与粘性阻尼常量b 之积为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性阻力,c a g m )(0-为滑轮的摩擦阻力,暂时不考虑这项。
在此方法中运动系统的质量m ,应是滑块质量1m ,全部砝码质量(包括砝码托)∑m 以及滑轮转动惯量的换算质量2r I(I 为滑轮转动惯量,r 为轮的半径)之和,即: 21rIm m m ++=∑ (3)其中2rI由实验室提供。
另外在实验中应将未挂在线上的砝码放在滑块上,保持运动系统质量一定。
3.用测量的F 与a 验证式(1)时,应检验:(1) F 与a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当a 、F 的测量组数5>n ,关联系数88.0),(>F a r 时,就可认为a 、F 间存在线性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 2 日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
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
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0.0058=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2.4165165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由数据记录表4,可得a 与M 的关系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1/M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直线的斜率表示合外力,由上图可得:F=9342gcm/s 2,实际合外力F=10克力=10g*980cm/s 2=9800gcm/s 2,相对误差:%7.4980093429800=-可以认为,合外力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word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源,通用电脑计数器,游标卡尺,物理天平等.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m a 。
验证此定律可分两步(1)验证m 一定时,a 与F 成正比。
(2)验证F 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把滑块放在水平导轨上。
滑块和砝码相连挂在滑轮上,由砝码盘、滑块、砝码和滑轮组成的这一系统,其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W 减去阻力,在本实验中阻力可忽略,因此砝码的重力W 就等于作用在系统上合外力的大小.系统的质量m 就等于砝码的质量、滑块的质量和滑轮的折合质量的总和。
在导轨上相距S 的两处放置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此系统在砝码重力作用下滑块通过两光电门和速度v 1和v 2,则系统的加速度a 等于Sv v a 22122-= 在滑块上放置双挡光片,同时利用计时器测出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则系统的加速度为)11(2)(21212222122t t S d v v Sa ∆-∆∆=-=其中d ∆为遮光片两个挡光沿的宽度如图1所示。
在此测量中实际上测定的是滑块上遮光片(宽d ∆)经过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但由于d ∆较窄,d ∆范围内,滑块的速度变化比较小,故可把平均速度看成是滑块上遮光片经过两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同样,如果t ∆越小(相应的遮光片宽度d ∆也越窄),则平均速度越能准确地反映滑块在该时刻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内容1.观察匀速直线运动(1)首先检查计时装置是否正常。
将计时装置与光电门连接好,要注意套管插头和插孔要正确插入.将两光电门按在导轨上,双挡光片第一次挡光开始计时,第二次挡光停止计时就说明光电计时装置能正常工作;(2)给导轨通气,并检查气流是否均匀;(3)选择合适的挡光片放在滑块上,再把滑块置于导轨上;(4)调节导轨底座调平螺丝,使其水平。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与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与应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一个相关的实验,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实验设备和材料•平滑水平面•牵引轮和绳子•物块(不同质量)•动力传感器•计算机或数据采集器•数据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装置:将平滑水平面放置于桌面上,安装好牵引轮并连接绳子。
2.将动力传感器连接至计算机或数据采集器。
3.给所选物块附上动力传感器,以测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
4.将另一端的绳子通过轻质滑轮固定在墙壁上。
5.将测试物块连接至轻质滑轮上方,并保持其悬挂状态。
6.启动数据采集器并记录下测试物块的质量。
7.将测试物块轻轻拉开,使其开始运动,并记录下所施加的牵引力变化随时间的曲线。
8.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1.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导入记录下的数据,并生成相应图表,例如牵引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平均,并计算对应物块的加速度。
3.绘制物块加速度与牵引力之间的关系图表。
4.拟合一条直线至数据点上,以验证是否满足牛顿第二定律中描述的关系:F= ma,其中F为施加在物块上的力,m为物块质量,a为物块加速度。
5.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确定比例常数k,并将其与预期值(m)进行比较。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对比预期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牛顿第二定律在此实验中被验证了。
通过绘制牵引力和物体质量之间关系的图表并进行拟合直线后,发现其斜率(即比例常数k)非常接近预期值(物体质量m)。
- 随着施加力的增大,物块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领域中使用该定律进行问题解决和分析的例子: - 动力学分析:通过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例如速度和位移。
物理系列教案:3.4《实验_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第4讲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考点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 1.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关系.如图3-1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 和m 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 g m M m a +=mM mmg T +⋅= 当M>>m 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 等于mg .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 ,验证a 与F 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 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验证a 与M 的关系.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 3.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3-14-2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a 与F 的关系.(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 与M 的关系.4.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2)改变m 和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a 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 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该实验原理中T=mM Mmg +⋅,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M>>m ,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桶的重力.(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 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3)在验证a 与M 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l /M 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例1] (2008·广州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图3-14- 1图3-14-2答: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 ,他得到M (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 —F 图线是下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 =50Hz. 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 1、s 2、s 3、s 4以及f 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为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 牛顿第二定律[真题1](2007·广东)如图3-14-7 (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3-14-7(b )中a 、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打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 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 .(3) 如果重力加速度取2m/s 10,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 .2.72 2.82 2.92 2.98 2.82 2.622.08 1.90 1.73 1.48 1.32 1.12 单位:cma b c 图3-14-7 (b)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真题2】(2008年宁夏卷).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 1 C.滑块的质量m 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新题导练1.(2008年汕头一模)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D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 处,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D 与A 之间的距离s ,则木块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 相对于水平桌面CA 的高度h 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 .设木块所受重力为mg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 =_____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μ的值.⑤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⑥求出μ的平均值.(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A .选用总长度l 较长的木板. B .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乙甲 图3-14-14C .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D 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D .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填写代号)2.(2008年中山一模)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列,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 ,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抢分频道1.限时基础训练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A .打点计时器;B .天平(带砝码);C .秒表;D .低压直流电源;E .纸带和复写纸;F .导线细线;G .小车;H .砂和小桶;I .带滑轮的长木板.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法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B .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C .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D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3.a 、b 、c 、d 四位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 ,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图3-14-14中a 、b 、c 、d 四个图线,其中图a 、b 、c 是a-F 图线,图d 是a 一1/M 图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和b 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mB .c 和d 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mC .a 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 同学长木板角度太大D .a 、b 、c 三同学中,c 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实验次数 小车拉力F /N 位移s /cm 拉力比F 甲/F 乙 位移比s 甲/s 乙1 甲 0.1 22.30.50 0.51 乙 0.2 43.5 2 甲0.229.00.67 0.67乙 0.3 43.03 甲 0.3 41.00.75 0.74 乙 0.4 55.44.某同学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物体受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m (kg )物体的加速度(m/s 2)物体质量的倒数1/m(1/kg)1 0.20 0.78 5.002 0.40 0.38 2.503 0.60 0.25 1.674 0.80 0.20 1.25 51.000.161.00(1)从表中的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为 ;(2)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 . 5.(2007·惠州二模)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3-14-15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 以及小车质量M ,直接用公式a=m g/M求出。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摘要:本实验利用移动卡尺,弹簧推动器等实验仪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推力等物理量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例,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例。
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之一,在科学研究和现代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有利于认识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内容:1.测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即挂上物体后引伸计读数的质量M。
2.测量弹簧推动器弹簧长度L0。
3.测量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的时间t。
4.运用公式a=F/M,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5.利用公式F=-kΔL,求出物体受到的推力F。
6.利用公式F=Ma,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取样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物品名称质量M(kg)弹簧长度L0(mm)弹簧长度L1(mm)时间t(s)A 0.1 100 150 2.36B 0.2 100 175 1.88C 0.3 100 200 1.54D 0.4 100 220 1.32E 0.5 100 245 1.10根据实验测量后的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物品名称质量M(kg)弹簧长度L0(mm)弹簧长度L1(mm)时间t(s)加速度a(m/s^2)推力F(N)A 0.1 100 150 2.36 0.344 0.34B 0.2 100 175 1.88 0.832 0.17C 0.3 100 200 1.54 1.380 0.27D 0.4 100 220 1.32 2.041 0.41E 0.5 100 245 1.10 2.732 0.68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的加速度与推力如图示: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推力满足牛顿二定律。
表中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致谢:本实验的成功完成得到了语文老师与物理老师的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完整版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在发生牵连变化时,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量不变,只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中,研究的参量为F、M和a,可以控制参量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也可控制参量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刻度尺、导线。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3.平衡摩擦力:小车的尾部挂上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使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平衡。
在保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近似认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
4.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5.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
6.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6。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的方法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看图象是否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一、引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牛顿运动定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我们设计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深入理解质点受力与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一维直线运动轨迹装置进行实验的方法;2.掌握通过数据处理绘制合适途程图像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加深对质点受力与加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一维直线运动轨迹装置;2.滑块;3.弹簧秤;4.计时器;5.起始位置标记物。
四、实验步骤1.将滑块装到一维直线运动轨迹上,并将起始位置标记物放置在滑块初始位置处。
2.确保滑块无摩擦地沿着轨道运动。
3.通过实验装置的刻度标定确定滑块的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4.调整弹簧秤,将其固定在滑块上,并记录下秤示数。
5.针对不同力加在滑块上,重复步骤3和步骤4,记录下对应的位置与时间关系以及弹簧秤示数。
6.根据数据绘制途程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位置与时间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滑块的速度。
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ma,结合实验中施加在滑块上的力和由弹簧秤测得的质量,计算出滑块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产生的加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受力条件下得到的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公式预测得到的加速度是否相等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绘制了不同受力条件下滑块的途程图像,并计算了对应的加速度。
通过比较实际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和理论预测的加速度,我们发现二者非常接近,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在本实验中的成立。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维直线运动中,质点受力与产生的加速度之间遵循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八、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需小心谨慎,防止意外发生;2.实验设备要保持干净整洁,并检查是否正常工作;3.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并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4.注意安全措施,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进行一项实验,使用动力传感器和滑轮装置来测量不同作用力下物体的加速度。
我们选择了几组不同的质量物体,并在它们上面施加不同大小的水平拉力,记录下相应的加速度数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的作用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且二者呈线性关系。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中描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关系相吻合,从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二,牛顿第二定律在斜面上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斜面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选取了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斜面上,测量它们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斜面上的摩擦力和斜面的倾角等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中描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相吻合,再次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在复合运动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进行一项复合运动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和加速度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复合运动中的应用。
我们将结合斜面实验和直线运动实验的数据,分析物体在复合运动中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复合运动中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进一步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在复合运动中的适用性。
总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且在直线运动、斜面运动和复合运动中均得到了有效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为我们深入理解经典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对于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
2. 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的理解。
2. 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
3.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举例说明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
(3)强调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注重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物理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知识元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2.掌握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中,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可以先保持F不变,研究a和M的关系,再保持M不变,研究a和F的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块,打点计时器,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和盘的质量m0,把数值记录下来.2.把实验器材安装好.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盘和重物的小车刚好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4.将盘和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盘中重物的质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格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探究a与F的关系.7.保持盘和重物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探究a与M的关系.五、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重物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安装器材时,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拴小车的细绳与斜面平行,且连接小车和盘应在平衡摩擦力之后.3.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拉力的大小时,改变量应尽可能大一些,但应满足盘和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六、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重物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受到的拉力要小于重物的重力),存在系统误差.重物的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越大,反之,重物的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 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盘和重物外,其他的都应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相等.例题精讲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例1.如图甲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摩擦因数”、“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大学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介绍本教案旨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力学中最经典且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掌握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对于学习和应用物理非常重要。
1.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 - 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单位为牛顿,N); - 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2. 动手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通过进行以下实验,我们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深入理解该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平滑水平面•弹簧测力计•物块实验步骤:1.将平滑水平面放置于桌子上。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记录有物块时的质量。
3.在平滑水平面上放置物块,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4.缓慢地用手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力来推动物块。
5.记录拉力计的示数和物块的加速度。
6.重复步骤4和5多次,并计算平均值。
分析与讨论: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绘制图表并分析结果,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比较实验中施加在物块上的合力大小以及相应的加速度,确保它们之间存在直线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汽车加速与刹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的加速度取决于发动机产生的驱动力与汽车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同样地,刹车时产生负向加速度也可通过改变制动力和汽车质量来实现。
坠落物体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释自由下落物体(忽略空气阻力)在地球表面上以恒定加速度下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重力作用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4.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关键的物理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应用举例,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注意:此教案仅为示范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容和方法。
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引言: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加深学生对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用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一、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材料1. 悬挂线2. 动力学小车3. 动力学传感器4. 弹簧三、实验步骤1. 将悬挂线通过动力学传感器悬挂在水平方向。
2. 将动力学小车通过弹簧连接到悬挂线上。
3. 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力F在动力学小车上,并记录所施加的力F 的大小和方向。
4. 打开动力学传感器并记录小车的加速度。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记录的力F的大小,计算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根据记录的小车加速度,计算小车受力的大小。
3. 比较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施加的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可以得出结论: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五、实验注意事项1. 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室环境安全。
2. 测量数据时要准确、精细。
3. 实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计算准确。
六、实验讨论1. 对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的情况,可以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法。
2. 对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情况,可以讨论产生偏差的因素,并探究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七、延伸拓展1. 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力F和物体的质量m,进一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 可以设计其他相关实验,探究物体受力及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结语: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练习实验操作技巧,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并培养实践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延伸拓展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加速度、力等物理量。
二、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与物体质量m 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F=ma。
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固定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砝码、导线、电源等。
2.安装实验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小车,使小车可以靠近打点计时器。
3.调节平衡摩擦力:调节小车支架高度,使小车在无外力作用下滑动,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不是,则通过调节滑轮高度来改变斜面倾角,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挂上砝码盘,放入砝码,开始实验。
5.打开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6.重复实验多次,每次改变砝码的质量或力的大小,记录数据。
7.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数据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力(砝码重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即F=ma成立。
(2)在保持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小车质量成反比,即F=ma 成立。
(3)当小车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当小车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这也验证了F=ma的正确性。
图线绘制:以砝码质量m为横轴,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进一步证明了F=ma的正确性。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和力的大小来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从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加速度、力等物理量的方法。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步骤
02
准备实验器材
光滑长木板
提供无摩擦力的表面,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小车
用于放置砝码并沿木板滑 动,需保证质量均匀分布。
砝码
提供小车所需的额外质量, 以便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 关系。
准备实验器材
细绳
连接小车与滑轮,传递拉力。
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 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测量、数 据记录、误差分析等,对于提高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
重要意义。
拓展科学思维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和定律,拓展科学思维,培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提高实验精度
为了更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采用更精确的测量 仪器和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表格行数
根据实验次数确定,一般至少进行3次实验以减 小误差
数据处理方法
计算平均值
线性拟合
对多次实验的数据求平均值,以减小 随机误差
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物体 质量、施加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绘制图表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体质量-加速度、 施加力-加速度等图表,直观展示实验 结果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线性关系确认
实验数据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质量与加速度 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 证实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特征。
实验意义与价值
验证物理定律
该实验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基 础实验,通过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巩固了经典力学理论的基础,为 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L-QG-T-1500/5.8) 滑块 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 )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 气源 砝码
实验原理:
力学实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摩擦力对测量的影响。
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的装置,它使物体在气垫上运动,避免物体与导轨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运动物体与导轨表面的摩擦,让物体只受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摩擦阻力。
利用气垫导轨可以进行许多力学实验,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a F = (1)
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F 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a ,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在调平导轨的基础上,测出阻尼系数b 后,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结在滑块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0m 。
此时运动系统(将滑块、滑轮和砝码作为运动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c a g m v b g m F )(00-⋅--= (2)
式中平均速度v (单位用s m /)与粘性阻尼常量b 之积为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性阻力,
c a g m )(0-为滑轮的摩擦阻力,暂时不考虑这项。
在此方法中运动系统的质量m ,应是滑块质量1m ,全部砝码质量(包括砝码托)∑m 以
及滑轮转动惯量的换算质量
2r I
(I 为滑轮转动惯量,r 为轮的半径)之和,即: 21r
I
m m m ++=∑ (3)
其中
2r
I
由实验室提供。
另外在实验中应将未挂在线上的砝码放在滑块上,保持运动系统质量一定。
3.用测量的F 与a 验证式(1)时,应检验:
(1) F 与a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当a 、F 的测量组数5>n ,关联系数
88.0),(>F a r 时,就可认为a 、F 间存在线性关系。
(2) 如果F 与a 间存在a F βα+=的线性关系,斜率β和运动系统质量m 在测量误差
范围内是否相等?只有对上述检验得出肯定答复时,才可认为对式(1)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是肯定的。
实验内容
1. 调平气垫导轨
(1)静态调平法:导轨接通气源,滑块放在导轨某处,用手轻轻地把滑块压在导轨上,再轻轻地放开,观察滑块的运动状态,连续做几次。
如果滑块在导轨上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则导轨是水平的;如滑块几次都向同一方向运动,表明导轨不平。
仔细、认真调节水平螺钉,直到滑块在导轨任意位置上基本保持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
一般要在导轨上选取几个位置做这样的调节。
(2)动态调平法:将气轨与计时器配合进行调平,仪器接通电源,仪器功能选择在“S2”挡上,两个光电门间距不小于30cm(可以取50cm)卡装在导轨上,导轨两端装上弹射器,滑块装上挡光片,给气轨通气让滑块以一定的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向右端滑行,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A 和B ,计时器就分别记下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A t 和B t ;再反过来让滑块以一定的速度从导轨的右端向左端滑行,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B 和A ,再测出B t ',A t '
,如果
B A t t >,B A t t ''<,那么气轨基本调平了,如果B A A B t t t t ''-≈-就更好了。
2.求粘性阻尼系数b
根据气轨调平时测量的A t ,B t ,B t '和A t '
可以计算阻尼系数b 。
由于滑块与轨面间存在少许阻力,滑块的运动应该是减速的,从B A t t >可看出B A v v <,
速度损失为AB A B v v v ∆=-;相反由B A t t ''<可知B A v v ''>,速度损失为BA B A v v v ''∆=-。
因为速度损失是由阻尼力引起的,因此可得到阻尼系数b 为 2AB BA v v m b s ∆+∆⎛⎫
=
⎪⎝⎭
式中m 为滑块的质量,s 为光电门A ,B 间的距离。
3.测量加不同砝码0m 时的加速度 测量加速度的公式
222221122B A B A v v d a s s t t ⎛⎫
-==- ⎪⎝⎭
式中d 为挡光片宽度,s 为光电门A ,B 间的距离。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导轨通气。
(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片,对应滑轮一端装上座架,将拴在砝码托上的细线跨过滑轮并通过堵板上的方孔挂在滑块的座架上,并将两个光电门置于导轨的相应的位置上(距离50cm 左右处),注意当砝码托着地前,滑块要能通过靠近滑轮一侧的光电门。
(3)计时器的功能选择在“s2”挡,将改变0m 所需砝码预先置于滑块上,在砝码托内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导轨通气,让滑行器从起始挡板处开始运动,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会测出相应的时间,从而可根据下式计算加速度。
222221122B A B A v v d a s s t t ⎛⎫
-==- ⎪⎝⎭
(4)逐次从滑块上取下砝码放入砝码托内,重复步骤(3),直到砝码全部移到托内为
止。
(5)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出砝码托和砝码的质量0m 、滑块的质量1m 。
(6)用最小二乘法求直线拟合式F a s βββ=的、值,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数据处理
滑轮的折合质量
20.30
J
g
r
=重力加速度g=9.795m/s2
1.动态调平及测粘性阻尼系数b
m= d= s=
2.测定加速度a
1
m= d= s=
使用气轨注意事项:
(1) 气轨轨面和滑块内表面不允许用硬物敲打和撞击,如被碰伤或变形则可能出现
接触摩擦使阻力显著增大;
(2) 严禁在不通气源的情况下将滑块在导轨上来回滑动,否则两者的表面会因干磨
擦而损伤。
(3) 滑块严禁掉在桌面或地面上。
(4) 实验前要用纱布或软毛巾蘸少些酒精,擦抹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
(5) 检查轨面喷气孔是否堵塞:气轨供气后,用薄的小纸条逐一检查气孔,发现堵
塞要用细钢丝通一下。
(6) 实验后取下滑块另外放置,用布罩好导轨。
问题讨论
1.使用气垫导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气垫导轨是较精密仪器,实验中应避免导轨受到碰撞、摩擦而变形、损伤,没有给气垫导轨通气时,不准在导轨上强行推动滑块;滑块的内表面光洁度较高,要轻拿轻放,严防划伤和磕碰;不要将滑块放在水泥实验台上,更不允许将滑块掉在地上;滑块在导轨上运动的速度不能太大,以免冲出导轨跌落而损坏滑块;更换挡光片或调整挡光片在滑块上的位置时,必须把滑块从导轨上取下,待调整好后再放上去;实验结束后应将滑块从导轨上取下,以免导轨变形。
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慢,这是为什么?
可能的原因:气垫导轨不水平;空气阻力的影响;气垫内部的粘滞阻力的影响。
3. 如何鉴别气垫导轨已调成水平? 气垫导轨调成水平的方法:(1)静态调平法:首先用水平尺对气垫导轨的横向和纵向水平进行粗调,然后调节水平调节螺丝和支脚螺丝,直至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静止或者左右扰动,但无方向性为止;(2)动态调平法:21t t ∆∆=或
%12
1
2<-t t t ∆∆∆。
4. 本实验求瞬时速度的方法中,你如何体会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若保持下端光电门B 不动,改变上端光电门A 的位置,使两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则滑块的平均速度越来越大,而且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越来越接近滑块在B 点的瞬时速度,因此可以设想当两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瞬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