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
2024年人教版(新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
![2024年人教版(新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a25a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4.png)
《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一、课题:《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二、核心素养课时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聆听,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声音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运用声音(包括人声、简单乐器声等)来模仿和表达“麦芽的一天”中的不同场景,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文化理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声音创造属于自己的“麦芽的一天”故事,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时重难点• 1.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聆听,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和表达。
• 2.课时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麦芽的一天”转化为具体的声音表现,并融入个人情感。
四、课时准备各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沙锤、木鱼等简易乐器,或水杯、纸张等日常用品。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二)新课教学1.初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导言: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能模仿一下么?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简单小结: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声音世界的美妙。
2.看图片配音导言:哪位同学能模仿这些声音?(水滴的声音、老虎的声音等)3.简单分类教师与学生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出示图片)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并试着模仿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并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评价总结。
4.声音探索:教师示范,用不同物品发出声音,模仿“麦芽的一天”中的不同声音。
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自带或教室内的物品模仿声音,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活动声音剧场: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创作的“麦芽的一天”声音剧场,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认真聆听并给予反馈。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声音最贴近“麦芽的一天”,为什么。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042c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a.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能够:1. 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和音色;2. 理解并模仿简单的节奏和旋律;3.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和音色的介绍;2. 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的研究。
三、教学重点1. 掌握音高、音长和音色的基本概念;2. 理解和模仿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播放一段有明显节奏和旋律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入音乐的基本要素。
步骤二:研究音高1. 带领学生轻声唱一些简单的音高,并让学生模仿;2. 引导学生通过手势和语言描述不同音高的高低。
步骤三:研究音长1. 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受不同音长的持续时间;2.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不同音符的音长差异。
步骤四:研究音色1. 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不同的音色;2. 让学生尝试用声音模仿不同乐器的音色。
步骤五:研究简单的节奏和旋律1. 教授一段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拍打节奏;2. 教授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模仿唱歌。
五、课堂活动1. 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尝试模仿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打节奏和唱歌。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音乐乐器或声音,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image.jpg)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并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6d07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4.png)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音高:认识音阶、音级,学会简单的音高标记。
2. 音长:理解音符、休止符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表示方法。
3. 音色: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学会用音色来区分乐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模仿、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乐器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音乐元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听一首简单的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
2. 讲解:讲解音高、音长、音色的概念,并用教具进行展示。
3. 实践:让学生模仿教师演奏的音符、节奏,进行音高、音长的练习。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元素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听一首歌曲,尝试分辨音高、音长、音色。
2. 练习用简单的音符、节奏创作一首小歌曲。
第二章:学习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符号: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学会它们的表示方法。
2. 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节奏的演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听、说、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拍手、敲击等动作,帮助学生感受节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听一首有节奏的歌曲,感受节奏的魅力。
2. 讲解:讲解各种节奏符号的概念,并用教具进行展示。
3. 实践:让学生模仿教师演奏的节奏,进行各种节奏的练习。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听一首歌曲,尝试分辨各种节奏符号。
2. 练习用各种节奏符号创作一首小歌曲。
第三章:学习音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符符号,如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等。
2. 培养学生对音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三篇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a642f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6.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教材分析:《⼝哨与⼩狗》是⼩学⾳乐第⼀册第⼀课⾥的⼀⾸欣赏曲。
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通俗的管弦乐⼩曲。
它描绘了⼩主⼈吹着⼝哨,和⼼爱的⼩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由三段组成,第⼀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哨声为主奏乐器。
第⼆段则表现了主⼈公与⼩狗开⼼嬉戏,顽⽪打闹的情景。
整⾸乐曲给⼈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爱玩,注意⼒难以集中的⼀年级⼩朋友。
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更是难以集中注意⼒了。
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乐,对于他们⾯对新鲜事物容易产⽣浓厚兴趣、⼜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式,激发学⽣学好⾳乐、表现⾃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聆听《⼝哨与⼩狗》教学⽬标:1、通过欣赏乐曲《⼝哨与⼩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语⾔、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渗⼊⾓⾊,去感受⾳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语⾔、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
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法。
教学过程:⼀、导⼊1.聆听乐曲《⼝哨与⼩狗》师:⼩朋友,今天⽼师想介绍⼀⾸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下乐曲中都有谁?2.播放乐曲《⼝哨与⼩狗》,学⽣可⽤⼿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狗、⼩鸟……3.⼩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狗的叫声,那⼩狗叫了⼏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些? (2)⽤节奏把⼩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1fb4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b.png)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音乐不是文字和旋律的合作曲,它还有更深刻的一面,使我们获益匪浅。
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课余生活,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
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
(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1、欣赏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b68e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7.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小动物的音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导言。
2、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
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2、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
已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示:小羊羔怎样走?(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小结。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二、欣赏《亮火虫》初听《亮火虫》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亮火虫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
复听。
三、歌词创编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唱一唱。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584c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9.png)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2.能够区分不同的音乐节奏,并能正确演唱、跳动;3.了解流行歌曲,并能用简单的乐器伴奏;4.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音乐是人们用声音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音乐有节奏、旋律、和声和节拍等基本元素。
通过教师演唱、听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
2. 音乐节奏和身体运动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随的方式,教授基本的音乐节奏并引导学生用身体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通过跳动、摇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流行歌曲的学习与演唱通过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学习并演唱。
教师可以使用音乐播放器或现场伴奏,让学生能够和音乐进行合唱,并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乐器伴奏的基础训练在学习流行歌曲的基础上,教授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技巧。
可以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键盘或其他易于操作的乐器。
通过教授乐器演奏技巧和练习,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5. 音乐欣赏与评价选取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欣赏。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感受到的音乐特点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的掌握;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跳动音乐节奏;3.学生对流行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演唱。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感;2.如何教授乐器伴奏的基础技巧。
四、教学方法1.听觉教学法:通过听音乐、音乐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实际演唱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学习;3.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演唱和伴奏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ca3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1.png)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快乐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目标: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教材分析:小组曲《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的一组主题音乐欣赏,由五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通过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各种不同情绪的乐曲。
教学重点: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教学准备:录音、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一、聆听《快乐的一天》(师):“我们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你能不能说一说你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呢?”1、请学生谈谈自己上学后的感受。
2、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初听乐曲(请孩子静静地听):仔细地分析乐曲出现了几段音乐,他们的情绪有什么不同?4、“如果我们用各段音乐来描绘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你觉得每一段都描写的是什么”起个合适的名字,复听乐曲。
5、分析各小段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动作表示。
(鼓励学生创编表现每段内容的动作,并表演出来)6、再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长短,认读走与跑(师):“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成千上万种声音,但这些声音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我们的音乐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音乐中的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1、讲解走与跑的区别——出示卡片观察:两张卡片的大小一样,说明应唱的一样长,但一张卡片中有一个人(走),另一张卡片中有两个人(跑),走一步的时值与跑步一样多。
因此:走=跑跑2、练习:读一读拍一拍3、学生用走与跑创作2-4小节节奏,读一读、拍一拍4、有时间还可以做节奏接龙的游戏(既巩固了两个节奏,以培养了创造力)三、课堂小结: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认读走与跑的节奏,并用编创节奏说一句话。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67f5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c.png)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声音编织的故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l.培养学生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对各种声音产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材料,不仅可以创造出各种声音,还可以利用这些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杨景。
在此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高低。
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讲授却已经渗透在有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通过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有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
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
教学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
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联想。
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从学生模仿熟悉而喜爱的动物的叫声入手,培养学生倾听声音的习惯;引导学生对声音产生联想,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师逐步引导启发下,学生模仿制造一定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小堂鼓、小镲、响板、三角铁、闹钟、跳绳、毽、皮球、舞蹈用的扇子和手绢。
板书设计:(教学辅助课件)第一部分:由五张动物图片组成:小猫、老牛、小狗、小羊、狼。
每一张图片可链接到下一张这种动物的放大图,下面可播放这种动物的声音文件。
第二部分:由九个声音文件组成,分别是电话铃声、打鸡蛋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跳水声、滴水声、汽车飞驰声、刮风声、球场欢呼声、婴儿的哭声。
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2b8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7.png)
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歌曲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数鸭子》。
2.学习歌曲《小毛驴》。
3.学习歌曲《小星星》。
4.学习歌曲《两只老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感、音准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鸭子》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数鸭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歌曲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歌曲,注意节奏、音准和歌词的掌握。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歌曲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评价。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小毛驴》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数鸭子》歌曲,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小毛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歌曲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歌曲,注意节奏、音准和歌词的掌握。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歌曲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评价。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小星星》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小毛驴》歌曲,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歌曲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歌曲,注意节奏、音准和歌词的掌握。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歌曲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评价。
一年级音乐上学期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上学期全册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bc79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7.png)
一年级音乐上学期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歌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
2. 能够听懂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3.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族乐器、民歌等。
二、教学内容1.《歌唱祖国》1. 熟练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 分组唱歌,加强合作意识。
3. 感受歌曲传递的祖国爱情。
2. 音乐理论1. 了解基本的音乐符号。
2. 研究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拍等。
3. 通过歌曲的演唱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
3.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1. 介绍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
2. 研究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
3. 听取民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1. 歌唱祖国的基本演唱技巧,如音高、音准等。
2. 研究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符号记号。
3.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听、说、唱相结合的方法。
2. 游戏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群体合作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歌唱祖国1. 教师唱歌示范,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氛围。
2.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合作演唱,增加趣味性。
3. 全班合唱,加强对歌曲整体的把握。
2. 音乐理论1. 简单介绍音乐符号和基本乐理知识,学生进行听、观、模仿。
2. 通过歌曲的演唱体验或探索音乐知识,深化印象。
3.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1. 教师讲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
2. 学生进行模仿演奏,掌握一定的技巧。
3. 听取民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对基本演唱技巧进行讲评。
2. 组织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3. 以作品展示或其他形式,展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针对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估及时、准确,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2024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案)
![2024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f6e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1.png)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新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世界》第2课《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声音》是人教新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世界》第2课表演课。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声音,分辨和感知不同的声音的音响效果,并能表现出这些奇妙的声音。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学习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效果(二)艺术表现通过模拟、演奏等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声音(四)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欣赏感受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对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简单的节奏,来表现音乐(二)教学难点:1、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声音【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 同学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些声音一样吗?预设: 回答问题教师: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走进声音的世界,它的名字叫作《丰富多彩的声音》,书写板书《丰富多彩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教师: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弹奏钢琴)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再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敲击鼓)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预设:回答教师:钢琴有固定的音高,鼓没有固定的音高,生活中还有哪些有音高的声音?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吗?预设:模仿教师:生活中哪些声音没有音高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声音还分为噪音和乐音,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乐音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d64d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d.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
册)
第一课:音乐和乐器
研究目标
- 了解音乐是什么
- 认识常见的乐器
- 研究乐器的名称和发音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的乐器声音,让他们感受音乐
2. 教授常见的乐器名称和发音
3. 学生自由体验不同的乐器声音,尝试模仿乐器发声
第二课:节奏与拍子
研究目标
- 认识节奏的概念
- 研究常见的音乐拍子
- 能够根据拍子跳动或拍手
教学内容
1. 听录音并模仿拍摄节奏和拍子的动作
2. 用小手拍击不同的拍子,感受节奏
3. 教授基本的两拍和三拍节奏
...(依次编写后续课程的内容)
第八课:歌谣与童谣
研究目标
- 研究传统歌谣和童谣
- 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发音唱歌谣和童谣
教学内容
1. 听录音并研究唱一首传统歌谣或童谣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唱歌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一起唱歌谣或童谣,并在班级内进行小演出
第九课:音乐游戏
研究目标
- 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进行音乐相关的游戏,如节奏传递、乐器组合等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的概览,请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自行展开每课的详细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47ba6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e.png)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快乐的小鸟》的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快乐的小鸟》。
2. 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歌曲旋律的模仿。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歌曲《快乐的小鸟》音频、歌词、图片等)。
2. 教学用琴。
3. 音乐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鸟》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中有什么动物?二、歌曲学习1. 教师出示歌曲《快乐的小鸟》的歌词,让学生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展示演唱,教师点评。
三、节奏训练1. 教师出示音乐卡片,让学生根据节奏敲击。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点评。
四、旋律模仿1. 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鸟》的旋律,让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模仿,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播放其他动物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快乐的小鸟》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节奏和旋律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课后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演唱歌曲《快乐的小鸟》。
2. 学生收集其他动物歌曲,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快乐的小鸟》1. 节奏:XX XX XX XX2. 旋律:XXX XXX XXX XXX3. 歌词:……第2篇年级:一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形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00f77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0.png)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学生准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课程的介绍:音乐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学生音乐的听、唱、动、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2. 示范法:教师进行音乐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音乐器具、音响设备等。
2. 教材准备: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情况。
第二章:音阶与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阶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音阶的学习:认识音阶、音阶的构成、音阶的练习。
2. 节奏的练习:认识节奏、节奏的练习、节奏的游戏。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阶的构成和节奏的类型。
2. 实践法:学生进行音阶和节奏的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音乐器具、音响设备等。
2. 教材准备: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音阶和节奏掌握情况。
2. 学生音乐表演的能力。
第三章:简单音乐符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符号的介绍: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等。
2. 音乐符号的练习:识谱、写谱、演奏。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符号的意义和用法。
2. 实践法:学生进行音乐符号的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音乐器具、音响设备等。
2. 教材准备: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音乐符号掌握情况。
2. 学生音乐表演的能力。
第四章:歌曲学习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的学习: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掌握、演唱技巧的培养。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c1575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6.png)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入座!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3.(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5.运动:(4)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
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5)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6)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7)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小结。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篇2】教学内容:1、学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木鱼、三角铁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组织教学。
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我们的音乐口号是:音乐课堂,快乐多多,Yes!2、律动。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8812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概念:音高、音长、节奏、音色等。
2. 音乐的基本技能:唱谱、打拍子、演奏简单乐器等。
3. 音乐欣赏和表现:欣赏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歌曲、游戏、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能熟练地唱谱、打拍子、演奏简单乐器。
3. 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音高和音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高和音长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音高和音长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音高的概念:音的高低,音阶的组成。
2. 音长的概念:音符的种类和时值。
3. 音高和音长的练习:唱谱、打拍子、听音练习等。
三、教学方法1. 通过听音、唱谱、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高和音长的变化。
2. 运用图谱、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音高和音长的概念。
3.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音高和音长的概念。
3. 学生能通过听音练习,辨别不同的音高和音长。
第三章:节奏和拍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和拍子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节奏和拍子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的概念:节奏的种类和特点。
2. 拍子的概念:拍子的种类和强弱规律。
3. 节奏和拍子的练习:唱谱、打拍子、节奏游戏等。
三、教学方法1. 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节奏和拍子的变化。
2. 运用图谱、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和拍子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e025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b.png)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简介与学生准备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技能和音乐认知。
二、学生准备1. 学生需了解并能够适应课堂纪律和教学要求。
2.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听、唱、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 定期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技能和认知水平。
第二章:音阶与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音阶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音阶:学习Do、Re、Mi、Fa、Sol、La、Si的基本音阶。
2. 节奏:学习简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
三、教学活动1. 音阶学习:通过唱名游戏、音阶接龙等活动,让学生熟悉音阶。
2. 节奏学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四、作业与评价1. 回家作业:练习音阶和节奏,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三章:歌曲学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简单的歌曲。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歌曲。
2. 合唱练习: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
三、教学活动1. 歌曲学唱:跟唱、分组唱、接龙唱等多种方式学习歌曲。
2. 合唱练习:通过二声部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1. 回家作业:演唱歌曲,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堂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和合唱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3bc9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b.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5 篇音乐剧赞扬民主,它赞扬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一般人,而对那些自命非凡的富人,尤其是贵族们,则布满了鄙视和嘲弄。
为了大家学习便利,笔者特地预备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5 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送借鉴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教学目标1.背唱歌曲《好朋友》。
2.创编的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1.参加声势演唱歌曲。
2.创编歌词演唱教材分析《好朋友》是一首热忱真挚的儿童歌曲,由两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可分为两个分句,在 1、2 句及结尾处参加了小过门,每个小过门处拍两下手,第 11 小节处还要热忱地喊:“嘿!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
教唱时应留意引导学生表现出朋友间亲切无间的真挚感情,不要喊唱,拍手处和“嘿”处要整齐,不能抢拍。
拍手处学生可能习惯拍成“”的节奏,教师应准时订正;学生习惯于最终一句唱完边拍手边喊“嘿”,要反复练习。
“一起玩耍笑哈哈,一起唱歌乐悠悠”这两句歌词可以让学生进展歌词改编演唱,可只改编一个词也可一整句改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分别问三名同学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都干什么?生:做玩耍、学习……教师:一个人没有朋友行吗?对,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
都需要好朋友。
教师现在给大家听一首和好朋友有关的歌曲,你听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二、《好朋友》学习歌曲1.声势和动作感受歌曲。
倾听《好朋友》范唱。
提问:歌中都唱了什么?学生答复:我们都是好朋友等。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表现好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唱歌的。
提问:乐曲中除了演唱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学生答复:拍手的声音。
教师评价并再次提问:对!我们来听听,共有几处拍手声音?学生听辨拍手次数并答复。
教师总结,提出听赏要求:在歌曲过门处随音乐一起拍手(3 处)。
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在过门处拍手。
提问:小朋友们在玩耍时兴奋地喊叫起来。
你听到了吗?消灭在歌曲哪里?学生答复:“嘿嘿”在歌曲最终一句演唱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教案篇一:xx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xx年修订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能够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教学难点:用声音创编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二、听辨声音(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听一听” 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卡通儿童在思考)师:现在,老师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CD:钟表的嘀嗒声、报时声。
2、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物的声音。
3、教师播放CD。
《野蜂飞舞》。
师:请同学们继续闭上眼睛,下面一组声音你们能听出来吗?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用动作模仿。
4、教师播放CD:婴儿哭、鼓掌、刷牙、游泳等声音效果。
(二)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想一想”卡片师:现在,又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了!1、教师播放多媒体中“风、雨、雷、电” 的声音。
2、教师播放CD。
(1)马的声音。
3、教师播放多媒体中“火车” 的声音。
(三)教师在黑板上贴“试一试” 卡片师:继续给同学们播放几组声音,但在听这几组声音的时候,我们能够根据听到的声音讲述简单的情节,我们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1、教师播放CD:高跟鞋走路;开、关车门;启动、熄火;鸣笛;启动、远去。
2、教师播放多媒体音效。
多媒体课件中“街道” 的声音:摩托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救护车、直升飞机的叫声。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大雨和小雨》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体会春天的甘霖润物的情景。
2、认识歌曲中不同的声音表现,并会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难点:能够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二、谈话导入:三、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听第一遍歌曲:请回答你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几种“雨声”呢?歌词里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分别是怎样的?听第二遍歌曲:你最喜欢那一句歌词?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四、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一)朗读歌词1、师范读,生跟读。
2、选一个学生带全班齐读。
(二)生跟师的琴声默唱歌曲(三)生跟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曲。
(四)生跟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创编动作:下面以四个同学为一组,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五、小结:你们表演得真棒,老师向你们学习。
今天通过学习和表演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有趣的声音世界,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收集更多有关声音的知识,带到课堂与我们一起分享。
最后,我们的兔宝宝们在愉快的音乐声里,迈着矫健的步子,奔向欢乐的操场吧!(走出教室,下课。
)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布谷》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谷》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学难点: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二、新课学习1、导入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 :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谷》用听唱法学习(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配乐)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配乐)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
(唱歌、跳舞、器乐)四、师小结下课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3、比较两个鼓声有什么不同?(二)新歌教学1、歌曲的学唱(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衬词进行练习,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音的强弱—《你的名字叫什么》,把音乐书翻到第三页(注意捧书姿势的指导)。
让我们来安静地听一听。
生安静地聆听。
在伴奏段落,指导学生的身体随音乐轻轻律动。
2、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第一遍学生默唱,第二遍学生轻唱,第三遍学生响亮地唱。
3、师生接力唱歌曲。
先师问生答,再交换。
4、男女生一问一答,再交换。
5、集体跟着琴演唱歌曲。
(图解:自己编的动作真是漂亮,跟着小老师一起来舞蹈吧!)(三)我们都是好朋友1、师:谁愿意来唱一唱?(师从举手的学生中牵起一只小手)你去找个朋友吧!生:高兴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在钢琴伴奏下,两生一问一答表演,再交换。
2、师:你们的歌声真甜美!谁还想来找朋友?(举手的小朋友特别多,我拉起三位学生的小手)去找朋友吧!生:微笑着找到好朋友,三对好朋友一问一答!3、师:我发现谢梦沁小朋友一边唱,一边还在跳呢!谁也能为歌曲编一些动作呢?快点开动脑筋吧!抽两位女生边唱边表演。
师:哈,两位小女生表演得还有点害羞。
谁能更大胆地展示出来?学生纷纷举手,我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展示。
其中有位女生表现得特别优秀。
师:哇,老师发现了一位小老师,请她带领我们来跳一跳。
(我兴奋地拉起了王增仪小朋友的手)在王增仪的领舞下,学生们在钢琴伴奏声中兴奋地边唱边跳。
4、游戏《找朋友》师:让我们一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也可以来找老师做朋友哦!学生集体在《找朋友》的伴奏下,找到朋友,面对面站好,做“敬个礼、握握手”的动作,开始两生或三生合作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游戏集体玩两遍!(四)友谊花开万里香友谊花开万里香!老师希望大家用能在校园中找到更多的朋友。
让我们出发吧!(听《你的名字叫什么》音乐出教室。
)课后反思:本学期接手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
这也是我第二次执教一年级的课程,相比第一次上本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显得顺手多了。
比如在重难点的把握与教学上也能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训练、律动,孩子们都能很顺口的用歌曲当中的”X X XX X”节奏来说出自己的名字、唱出自己的名字。
回忆去年上的同一课,虽然孩子们都能唱下来,并且达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但由于方法的传授与灌输没能恰到好处,不但累了自己、繁复了知识点,还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到最后还是会有部分孩子没能用正确的节奏方式念出自己的名字,或是在唱歌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名字也按正确的节奏唱出来。
而恰恰这才是本课的重点。
回忆当初、翻看去年的手写课后反思发现,其实要解决重点节奏“X X XX X”并非难事,正如师父所说,只要教师多做示范,将重点句单独示范教学,不断巩固,多让孩子尝试着说说、念念、唱唱,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解决重点,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果然,通过一年教学的实战学习与磨合,这次的执教顺利的多,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歌曲中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名字,还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孩子们在歌曲的演唱中得到了身心愉悦,并且互相认识了同学,孩子们开心我也很开心。
其次,我发现在欣赏课的教学中,不应自己说的比较多而忽略了孩子的想象与发言,往往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笔很可贵的财富,当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并且让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或许他们的答案会让你很惊喜,最后应该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再做评判、做延伸、做讲解,要及时反馈,如果有错了,要及时纠正。
篇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学年第二学期河田永胜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校:永胜小学班级:一年级执教者:林有香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学要求: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具1、图片“红灯牌”“绿灯牌”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向筒。
3、录音带4、节奏卡:XXX X ︱XXX X‖XOX O ︱XOX O‖XXX O ︱XX XX X O ‖XXX X ︱XX X X O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