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意象、意境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本文将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书法创作需要有一种放松和专注的心理状态。

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人们需要摒除杂念,完全投入到创作过程中。

只有心无杂念,才能使思维更加集中,实现最好的创作效果。

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书法创作需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书法是一门追求美的艺术,它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只有心态积极,才能创作出充满活力和美感的书法作品。

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使创作者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书法创作需要有一种审美和感知的心理能力。

书法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有审美的眼光和感知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能力,才能够感受到书法作品所传递的美感,并将其融入到创作中。

培养审美和感知的心理能力是书法创作的重要部分。

书法创作还需要有创新和想象力的思维。

书法创作不只是重复模仿传统的字体和风格,还需要有创新和想象力。

创作者要有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便在创作中通过加入新的元素和形式来达到想象的效果。

通过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创作者能够在书法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

书法创作需要有一种坚持和耐心的心理品质。

书法创作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精力投入的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有坚持不懈和耐心的心理品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坚持,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是很重要的。

创作者需要保持放松和专注的心理状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审美和感知的心理能力,有创新和想象力的思维,以及坚持和耐心的心理品质。

这些心理和思维的能力将会对书法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作品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在书法创作中,心理和意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创作的心理是指书法创作时的心态和情感状态。

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极富个体特色的过程,艺术家在作品创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艺术家需要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保持自身的情感与书法表现相结合。

心态的稳定和纯净有助于作品的专注和灵感的迸发。

书法创作的意象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和塑造的意境形象。

书法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笔画的运用和排列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通过对文字形态和构图的巧妙运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事物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思维的灵活和独特性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书法创作中,心理和意象思维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内在世界。

艺术家运用心理和意象思维进行创作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艺术家需要通过心理调整来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创意的枯竭、技法的局限等,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克服这些困难,保持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艺术家需要具备丰富的意象思维,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思考,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

艺术家可以观察自然界的景观、人物的形态和社会的现象,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灵活思考,把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笔画和构图。

艺术家需要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儒家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艺术家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髓,将其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去。

艺术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书法创作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艺术家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书法技法和创作水平。

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内在品质和艺术魅力。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平和纯净的心态,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专注;艺术家需要具备丰富的意象思维,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思考,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书法美的认识,可以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进行探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更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强调的是“意境”,也就是通过笔墨运用,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意境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难以言喻的,但是可以通过对书法美的认识来领悟。

首先,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笔墨本身入手。

书法强调“以形写神”,也就是通过形态、线条、笔墨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因此,书法艺术中的笔墨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笔墨的运用,才能真正认识书法的美。

其次,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书法作品中领悟。

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往往反映了书法家的性格、情感和艺术造诣。

例如,行书、草书等书法形式中,表现出书法家激情四溢、气势磅礴的一面,而楷书、隶书等书法形式中,则表现出书法家稳健、端庄的一面。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书法美的多样性。

最后,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文化背景中获得。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
更在于其文化背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只有了解书法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悟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意境感受。

综上所述,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美的魅力。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既具有艺术性,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而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则是书法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下面就对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进行浅谈。

首先是书法创作的心理。

书法创作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沉浸其中的艺术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境界,放空自我,完全专注于笔墨纸砚之间的交融。

这种心理状态对于保持笔触的流畅和书写的连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在创作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书法创作的心理也与情绪的表达密切相关。

书法作品往往能够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艺术家通过挥洒笔墨、点画纵横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个笔画之中,从而表达出丰富的情绪和感受。

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善于掌握情感的表达,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书法作品传递给观者。

其次是书法创作的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在书法创作中,意象思维能够帮助艺术家将抽象的思想和感觉转化为具象的形式。

艺术家需要通过意象思维来构建创作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

当艺术家希望表达一种沉静、宁谧的氛围时,可以通过意象思维描绘出山水、水墨的意境;当艺术家希望表达一种雄浑、豪迈的氛围时,可以通过意象思维描绘出震撼人心的大字。

意象思维通过帮助艺术家构建形象和情景,使得书法作品更加具象、形象化。

意象思维还能够帮助艺术家在创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线条的流畅性、字形的协调性等等。

艺术家可以通过意象思维来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从各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扮演着导航的角色,能够引导艺术家走向创作的正确方向。

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是书法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心理上艺术家需要保持专注、宁静的心态,同时善于利用情感来表达自己。

而意象思维则能够帮助艺术家构建创作的主题、表达的内容,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一种艺
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中国人民对生活、对感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国文化的深刻体现。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意蕴深远、意境悠长。

中国书法倡导“意境超然”,即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自然界的风景或者哲理等。

苍松挺拔、山峦跌宕、江河
奔流、云雾缭绕等形象的描绘,营造出的超然意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
畏之情。

而在书法中所蕴含的大量诗词意境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诗词的意境通过书法作品
的表现出来,使人感到无限的美好和心灵的净化。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内在力量是积极向上的。

中国书法所包含的意境,往往使人心
旷神怡、豪情万丈。

在中国书法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诗情画意,这种诗意和画意,不
仅表现出了诗人的文学气息,还表现出了书法家对于诗文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法家
通过笔墨的运用,构思出气韵生动、风姿万端的书法作品,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充满
希望和活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让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激发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是中国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文学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国文化
的深刻体现。

通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境,既超然悠远、积极向上,又丰富多彩,使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
赏中国书法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

在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指通过对字体、笔墨、布局等方面的精心构思和运用,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品格、气质等特征,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这种意境通常由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情绪等因素塑造,并且通过文字的布局、用墨的深浅、笔墨的笔法等手法来展现。

中国书法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韵意境神韵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气韵、神态和生动性。

在中国书法中,神韵意境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情感力。

通过对墨迹的流动、笔画的跌宕等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动态感和韵律感,给人以无形之中的震撼。

通过笔法的婉转、放纵与收敛,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气质和情感。

2. 意境悠远中国书法常常通过表现自然景物或者历史人物、事件等来展现作品的意境悠远。

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的书写,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书写,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回想和感慨。

这种意境悠远通常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和对历史、自然的思考。

3. 意蕴隽永中国传统书法强调墨韵、笔力、结构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在书法作品中,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还是行书,都需要具备深刻的意蕴。

通过行笔的力度、墨色的深浅、结构的优美等方面的处理,使墨迹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内在的美感。

这种意蕴隽永往往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静心的感受。

4. 意态飘逸意态飘逸是指作品在表现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时候,所具有的灵动和飘逸感。

通过对文字的布局和结构的处理,使作品在视觉上产生艺术美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这种意态飘逸在传统书法中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美感,而且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表现形式,传达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追求。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的载体。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心理和意象思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决定着书法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本文将从心理和意象思维两个方面探讨书法创作的内在机制和创作要点。

让我们来谈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书法创作的内在动力和灵感源泉,它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深度。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而情感体验的丰富和真实性,需要艺术家具备较高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就要求书法艺术家在创作之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的积累和体验,比如阅读书法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体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等。

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情感的源头,才能在书法作品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心理因素还包括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只有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艺术家才能在创作中不断追求突破,不断提升自我,使作品更加精湛和高超。

在现代社会,书法艺术已经不再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追求。

书法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和信念,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其生命力和魅力。

除了心理因素外,书法创作还离不开意象思维的引导和决定。

意象思维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和内在表达方式,它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决定着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效果。

在书法创作中,意象思维的质朴和深刻,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质量和审美价值。

而要想在书法创作中做到意象思维的深刻和质朴,需要艺术家具备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艺的支持。

只有准确理解了书法的意境和内涵,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运用意象思维,使作品更加有灵性和内涵。

在意象思维中,意象的选择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书法的情感与意境

书法的情感与意境

书法的情感与意境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既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又传达着作品的意境。

它以优美的字体、独特的笔触和精准的结构展现着独特的美感,引发人们对于文字艺术的思考和沉浸式的体验。

本文将从情感与意境两个方面探讨书法的独特魅力。

情感是书法作品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作为艺术家,通过书法创作,他们可以借助笔尖将内心真实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例如,在激情澎湃的时刻,艺术家的笔触可能会显得激昂有力,墨迹流露出浓烈的感情;而在忧伤或思考的时候,笔触则可能显得柔软而深沉。

这些作品中的情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忧喜、爱恨、痛苦等复杂情绪。

正是因为情感的润饰,书法作品更具灵魂和情感的张力。

同时,书法作品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其独特之处。

艺术的意境是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氛围和景象来营造的。

在书法中,作者的构图、线条、章法和用墨等方面的处理,都会带给观者不同的意境感受。

例如,在一幅山水书法作品中,若是细腻的笔触再现了青山流水的壮丽景色,那么观者就会被带入到那幅画面之中,感受到山水间的恬静与宁和;而若是采用了奔放的笔法,那么意境就变得激昂且热烈。

书法作品的意境是观者感知艺术家情感的窗口,也是观者与作品进行心灵共鸣的桥梁。

书法的情感与意境需要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和细致表达。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通过仔细的构思与策划,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使用恰当的笔触和墨色,使得作品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

同时,他们还要借助于线条和章法的设计,以及字体的布局等方面的安排,来创造出作品所需要的意境。

所有这些细致的工作都需要艺术家的耐心和用心。

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观者也需要发掘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观者应该用心去感受艺术家所倾注的情感,并与作品进行对话。

他们可以通过细品字迹的笔墨之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品味出作品中蕴含的情绪和意境。

用悦目的眼光来衡量作品的线条和章法的设计,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构思和用心。

只有在用心观看的过程中,观者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浅谈中国书法的意象美

浅谈中国书法的意象美

浅谈中国书法的意象美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

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标签:书法;自然;意象意象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意象”美的追求是各门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意象”追求是书法作品的本质特征。

一、书法形质中的自然意象书法形质的自然取象是书法创作的前提,无论是书法作品的形成,还是书家艺术风格的体现,都与自然之“象”有密切关系。

蔡邕在《九势》中言:“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这里他指出了书法艺术的渊源来自于自然,书家对自然的体悟是书法创作的前提。

蔡希综《法书论》中说:“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若云若雾,若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

”他还引崔长史的话说:“其为书也,推意结字以断天下之疑,垂萌示象以纪天下之德,山川草木反覆于寸纸之间,日月星辰回环于尺牍之上。

”[1]可见书法创作的用笔、结字都要取之于自然,以自然物象来表现书法用笔的灵动流转及字体的体势之美。

张旭主张“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

”[2]他以见公主担夫争路、闻鼓吹、观公孙大娘舞剑等悟得书法之妙。

陆羽《怀素别传》载其自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这些自然物态激起书家创作灵感,使书法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象美。

张怀瓘在其书论中说书家创作应该“探彼意象”,“囊括万殊,裁成一相”,[3]直接师法自然,把自然生命意态加以提炼,熔铸到书法创作中,使书法作品拥有无限的自然意象之美。

然而书法艺术的自然取象,不是完全的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不是对自然的写实,而是书家以抽象的线条将自然事物意象化,把大自然的生命意趣融汇到作品的每一个点画中。

试论书法的“意境”

试论书法的“意境”

试论书法的“意境”据说,好的书法就是能让人感到有意境,意境越深远越是好作品,那什么是意境呢?意境看不见摸不着,好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似的,真让人糊涂啊!其实呢!书法艺术的意境就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形式美构成对于书法意境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境蕴含于形式美之中,形式美是意境产生的基础。

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相比,外国艺术重在写实,而中国艺术注重“意”的表达,有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是通过有限的文字或形象,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美的艺术感受,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那么,书法的意境美到底有哪些表现呢?小编研究了很多年,终于明白,原来是终于的。

1、壮美(1)宏大磅礴---典型者莫过于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了。

颜真卿为人忠介耿直,刚正不阿。

在朝为官敢于同权贵、奸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以身殉国。

一身正气,为后人敬仰。

其楷书除早年的《多宝塔》尚具唐楷书风拘于点画、结构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东方画赞》等都是雄强之作,给人以宏大磅礴、咄咄逼人之感。

如《勤礼碑》,用笔圆润,横细竖粗对比强烈,筋力丰满,刚劲郁勃。

笔势从传统的“相背”变为“相向”,造成体式开张、宽舒、博大的效果。

《麻姑仙坛记》虽横竖变化不大,但时出蚕头雁尾,骨力挺拔、刚快雄伟,多有隶篆笔意。

其结构则“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多期满格”,重心也明显低移,表现了颜体楷书的典型特征。

(2)森严峻拔---森严是指笔画线条和结体法度的谨严,峻拨是一种挺拔、昂扬的精神面貌。

唐代欧阳询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意境。

他的《九成宫醴泉铭》被推为以“法”著名的唐楷之冠。

此碑运笔刚劲而凝重,峻利而含蓄,撇捺坚挺,竖弯钩则全用隶法,向右上挑出,气势开展。

体貌似平稳,但平稳中却不失险峻。

他的《仲尼梦奠帖》属行书,郭天锡在跋记中说:“此本劲险刻厉,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

书法学习|书法的“意象”及“意境”

书法学习|书法的“意象”及“意境”

书法学习|书法的“意象”及“意境”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概念,是艺术美的集中反映。

中国艺术素以境界为上,认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那么,意境是什么呢?它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意;二是境。

意是情思的概括,境是形象的概括。

“意”与“境”合言,即是精神世界的物质表达。

与“意境”最接近也最易混淆的艺术概念是“意象”和“形象”,其实三者不尽相同。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是:一、“意象”概念的产生早于“意境”概念的产生。

“意象”一词,源于《周易》。

“圣人立象以尽意”一句,初步揭示了“意”与“象”的关系。

当客观物质世界的“象”根据人们的“意”化做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手段时,便成了心灵化了的“意象”。

《周易》爻辞“潜龙毋用”中所说的潜龙,根据南齐沈驎士的说法,是“比君子之德”,借龙潜于渊比喻君子韬晦。

东汉王充《论衡》的《乱龙篇》首次将“意”与“象”二字联系起来。

但“意象”作为艺术概念,最早是六朝刘思勰在《文心雕龙》之《神思》篇“独匠之照,窥意象而运斤”的观点中提出来的。

“意境”的概念,则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时间上要晚得多。

二、“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

“意象”是艺术上最小的单位,是单个的物象;而“意境”是众多“意象”的组合。

“象”,指个别的物象和事象;“境”,指整体的场景。

“意象”在书法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符号语言,包括线条、墨色、形状等;“意境”则是后者的组合。

二者一大一小,不能混淆。

“意境”与“形象”的区别是:一、“形象”具有客观的属性,是“物象”的组合,而“意境”具有主观的属性,是“意象”的组合。

二、“形象”小于“意境”,只相当于“物境”。

前者泛指客观的事象的和物象,相当于“意象”中的“象”,不包括主观的“意”,内涵比“意象”小,当然比“意境”更小。

“意境”表现中的“线条”和“文意”在文学中,“意境”通过“文意”来反映,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在书法中情况要复杂的多。

书法唯一的表现手段是线条,与“文意”没有丝毫关系。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中国书法所含的意境是指通过书法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意境。

以下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进行探讨。

中国书法通过字形、笔墨、布局等方面传递意境。

字形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不同字形通过扭转、变化等手法,使字形充满生动活泼的意境。

如“柳”字,通过书法的表现形式,在柳枝舒展的也展示出曲线的柔美与流动感,给人以青春活力之感。

而笔墨则是通过用笔的技法和墨色的变化,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如运用瘦金书的精湛技艺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平和的意境。

中国书法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意境。

中国古人讲究以情感感人,通过书法作品传递出真挚、纯粹的情感。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行书,用意境化的线条和紧密有力的笔锋流露出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游戏人间的豁达志趣,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又如黄庭坚的草书,字体豪放激昂,传达出作者痛苦与矛盾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之感。

中国书法通过意境的构建表达思想和主题。

中国古代书法家常常借鉴古人的作品和自然景物,通过书写手法塑造特定的意境,达到表达思想和主题的目的。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描绘人物、酒宴等场景,通过线条的运用,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和主题,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字形、笔墨、构图等方面,也包括情感的表达和思想主题的塑造。

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中国书法家们用笔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融入传递给观者一种深邃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终,中国书法的意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引发对人生、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艺术家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和作品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从心理和意象思维两个方面来浅谈书法创作。

心理是艺术家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艺术家情感和意识的体现。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对创作的发展和表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艺术家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情感表达。

如果艺术家在书法创作时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作品往往会流露出轻松快乐的情感;而如果处于痛苦或忧郁的情绪状态,作品可能会带有一种压抑或悲伤的氛围。

艺术家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艺术家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通常体现在对文字的理解和审美上。

不同的艺术家对文字的理解和审美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注重文字的形态美、意义美,也可能注重文字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意象思维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潜意识中所产生的形象和思维方式。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的意象思维对于书写的速度、节奏和线条的表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意象思维会直接影响书写的速度。

如果艺术家在书法创作时有一个清晰而流畅的意象思维,他们往往能够迅速准确地书写,形成一种舒畅的书写速度;而如果意象思维混乱或不够清晰,艺术家可能会迟疑和犹豫,导致书写速度变慢,甚至造成错误和瑕疵。

意象思维还会影响书写的节奏和线条的表现。

如果艺术家的意象思维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线条的流动,他们在书写时会形成一种连贯流畅的节奏,使作品呈现出动感和韵律感;而如果意象思维不够清晰或没有艺术家对线条的把握,作品可能会显得生硬和呆板,缺乏动力和活力。

对于书法创作来说,艺术家的心理和意象思维对于作品的创作效果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应该注重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的培养。

艺术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通过书法创作来宣泄情感和释放压力。

艺术家要不断培养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以培养自己独特的意象思维。

书法艺术形式在表现书法意境方面的作用探析

书法艺术形式在表现书法意境方面的作用探析

书法意境指的是书法带给人的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和内心深处的意境感受,让人在面对书法时,看到的不仅仅是面前的作品,还能具体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意境或者与作者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书法意境的形成也被称为书法美的表现形式,其关键内容就是书法艺术形式的灵魂表现,其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绪,体现出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不同的作者和作品给人带来的意境感受大不相同,但是总能或多或少给人带来一些思考和想象空间,这就达到了创造书法意境的目的。

一、书法意境的含义“意境”一词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意境”一词从艺术领域角度而言是一个概念性词语,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诗歌理论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意境逐渐成为传统美学中衡量艺术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随着艺术领域的发展,“意境”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还在不断变化和充实着,但其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情景交融,能够引起观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艺术领域中,意境被当作虚灵境界看待,与我国哲学理念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分不开。

我国的书法艺术十分有特点,与西方的英文书法艺术截然不同,书法艺术中的虚实性是相互依存的。

书法意境中“实”的一部分存在于章法、墨色、结构等处,构成的意境表现在意象之中,而“虚”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书法作品中的留白处,构成的意境表现主要是让观者有更多想象空间和灵魂感悟。

书法意境的形成依附于有限的文字或形象,观者的意境感受也主要来源于对艺术的感知,书法中虚实的有机结合是打造书法意境的关键所在。

书法意境的形成是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灵魂共鸣的重要艺术形式,是创作主体的生命情感与客观采用的形式意象的有机交融。

二、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意境美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表达的主要形式,书法作品由一个个汉字构成。

在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书法的韵味是随着笔尖一撇一捺的描绘来充分展现的,而这实实在在的韵味表达就构成了艺术界所谓的“意境”。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是一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艺术,不仅强调字体的形态美感,更注重其内在的意境表达。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心理和意象思维对于作品的创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1.情感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将会给作品带来更深刻的内在含义。

作者需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力量。

2.压力书法创作虽是艺术创作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因为作品表达的不仅仅是字体的美感,还包括着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这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充分了解理解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要进行心理调整,保持心态平和,处理好创作压力。

3.自我认知书法创作需要对自身的认知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包括对提示的认识、对自身水平的认知以及对外部界面的认知。

即在书法创作中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水平。

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中意象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意象思维是指用意象的形式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关于意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1.自由联想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去想象自己感官和思想中的形象,将其转化为自己创作的字体以表达出来。

2.表现手法在书法创作的表现手法中,艺术家要学会如何把文字的形态艺术化,透过字形运用方块、圆、勾、钩等不同的线条和造型,表现出所表达的意象。

3.主题表达在书法创作中,主题表达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表达不同的主题与情感,达到表现意象的效果,例如早春、寒夜、黄昏等。

4.智慧创新书法创作中需要运用智慧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表现方式。

艺术家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对于作品的创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通过意象思维的方式进行创作并注入情感,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底蕴的艺术作品来。

书法的意象与表现

书法的意象与表现

书法的意象与表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书法通过线条的起伏、笔墨的运用以及字体的呈现,传递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本文将从意象的传递和表现两个方面探讨书法的魅力。

一、意象的传递书法通过线条的运用和字体的表现,传递出丰富多样的意象。

线条的起伏和运动,使横竖撇捺之间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如楷书的端庄稳重,使人联想到沉稳的老者;行书的流畅奔放,给人以自由和快乐的感觉。

一笔一画之间,书法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折射出作者艺术追求的方向。

不同的字体呈现出不同的意象。

隶书的瘦长笔画,给人以刚劲有力、挺拔刚毅的感觉;草书的豪放洒脱,给人以自由奔放、豪气干云的感觉。

每个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律,通过字体的选择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想要传递的意象。

二、表现的方式书法作品的表现方式包括作品整体的布局、字体的造型和章法的处理等。

作品的布局要注意整体的平衡和谐,注重字体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区别,使作品造型更加优美。

字体的造型要求将筆势推至极致,墨意贯穿其中。

通过运用骨骼肌理的变化和字形的调整,使字体更加有生气、更有韵律感。

章法的处理是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要尽可能地遵循传统的章法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新,使作品更具个人特色。

章法的处理要注重经验和感觉的准确捕捉,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作者所想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线条的起伏、字体的造型和章法的处理,传递出丰富多彩的意象。

通过书法的表现方式,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布局和字体形态,使观者沉浸于艺术的世界中。

书法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书法的意象与表现,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项传统艺术的美妙之处。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作者:李宝勇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0期摘要: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意境美和形式美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其中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和审美原则。

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点、线、面结合为重要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创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运笔来表达精神和情感,以书达情、以情达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

从意境美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以及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并对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体现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中国书法;书法艺术;意境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注重意的表达。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古至今,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创作中都将意境之美融入其中,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感情。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类型,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它的这种意境美是中国汉字形、声、义的统一,是笔墨实践下的自由形象的显现,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等是书法艺术意境特征的体现。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别具一格的美学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更是赋予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不断演变,意境美逐渐成为了评价书法作品质量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意境美的内涵意境指的是一种境界,它是作品中生活图景与思想情感有效融合而形成的。

在美学视域下,意境的审美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意境最早出现于文学创作领域,意境的确切含义也被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争论。

例如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和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等,对意境都有不同的認识。

在现代社会,文艺理论界对意境的讨论依然是非常激烈,但是都普遍认为主观范畴下的“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客观范畴下的“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

书法艺术以点画线条为基本造型元素,轻重缓急的运笔使得点线变化无常,寄托着书法家的情感。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

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书法创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依靠心理和意象思维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心理和意象思维,可以深入内心世界,传达个人的情感和主题。

下面将从心理和意象思维两个方面来浅谈书法创作的过程和意义。

心理在书法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是书法创作的萌发源泉,也是作品信息的内核。

书法创作需要艺术家对自身情感和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体悟,通过书法练习和修养来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

只有经过内心的洗礼和积淀,才能真正地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让作品展现出真实的内涵。

心理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不仅表现在情感的表达上,也表现在个性的展现上。

每个艺术家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人魅力,这些个性和个人经验都会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体现。

在书法创作中运用心理,艺术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情感表达,还要注意如何描绘个性化的特点,使其风格鲜明且独特。

意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象思维是一种借助联想和想象力来进行创作的思维方式。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力来创造丰富多样的符号和意象,达到丰富作品内涵的效果。

意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可以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艺术家可以通过手法的细腻和用墨的浓淡来表达不同情感,如悲伤、欢乐、愤怒等。

艺术家还可以通过意象思维来表达主题,如用蜡烛形象来表达希望与光明、用花朵形象来表达美与生命等。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够让观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信息。

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需要借助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同时还需要通过意象思维来丰富作品内涵和观赏性。

通过心理和意象思维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让作品更具个性化特点,让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书法创作能够引发观者共鸣的关键所在。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是一种由笔画构成的美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筆画的组成与鋪陈,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哲学以及其对自然、历史甚至宇宙的理解与感悟。

因此,探讨书法所含义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书法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包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道德、民族、文化、历史、艺术、意象等各个方面。

例如,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山水、花鸟、走兽、龙凤、星月等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丰富象征体系,它们所蕴含的意境不仅是美的,而且是道德、历史、人文等多方面。

笔者曾见过一幅中国书法作品,里面有一个“福”字,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个字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期许,是对幸福和吉祥的向往和祈愿。

其次,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不仅体现了对物品的描绘,更多的是表达了对物品的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实际上,一幅成功的中国书法作品应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技巧的展示,更应该是思想、情感的表达。

例如,“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人极为重视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仅是笔画的描摹,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精神的展示。

因而,通过书法作品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源,将生命与自然的宏伟融合成一体,这是中国书法中常见的意境,它所表达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把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融入其中。

最后,中国书法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历经上千年的文化演进中,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精华,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心法修行。

通过中国书法,人们可以深刻理解、感悟和领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秉承文化之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且纾解心灵,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驰骋,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总之,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意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涵,都是对人们归纳总结历史和人生经验的精华,也是人们在追求自我提升和精神追求时的重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书法艺术抒情必须依赖作者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实现书法艺术意境和意象的途径是道法自然,而妙合自然的方法是阴阳互生,形势出矣。

书家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观者借景生情实现艺术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意境、意象、立象以尽意、道法自然、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情景交融、借景生情谓意境。

正文:圣人作《易》曰,‘’立象以尽意‘’。

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唯观神采,形资次之。

‘’意和神采是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汉字是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神采——抒发感情的载体;而写字的目的是解疑释惑,传递信息,不需要利用汉字的线条、汉字的结构、汉字组合成的篇章表现神采,抒发感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写字,工整、清晰即可。

我国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也曾提出:“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

”对书法艺术与写字的区别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但是,书法艺术如何才能产生意境,如何借境生情?从古代到现代大量的书法理论高深莫测、神乎其技,无法指导我们书法学习与创作。

为更好地理解、指导书法学习和创作我们有必要就书法艺术如何抒发感情进行简单的梳理。

立象以尽意我们写字要提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首先要理解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意境和意象什么样的关系。

意境和意象与书法艺术的抒发感情又有什么关系?意象是什么?在西方有意象艺术,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区别。

意象艺术家作品描绘的是心中形象,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形象。

意象艺术作品是不像现实中原型;具象艺术作品则是现实原型真实写照,是再现。

中国画虽不称意象艺术,但是,它却是画家心中的所思所想。

八大山人笔下翻着白眼的鸟永远不是现实生活中鸟形象,它们就是山人冷眼看世界的真实写照。

书画同源,书法意境同样依赖作品的意象,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指出‘’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理论大师的中心思想抒发感情是书法艺术的根本目的,而象则是书法艺术的方法和手段。

清代王国维将意境解释为情景交融。

但书法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产生意象、意境呢?书法艺术的艺术语言——线条、结体、章法产生书法意象、意境。

书法家要创造意象与其他的艺术类别有很大的不同。

画家有现实生活中人、景的参照,音乐家有音符,有节奏感、有强弱高低。

书法有什么?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西方没有可以对应的艺术形式,我们的书法家同样说不清楚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理由,因此很多人甚至我们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否认书法是艺术。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高度概括。

因此,书法艺术意象的更全面、更概括;它使用一切艺术形式、艺术门类的手段,是人类形象的高度概括与抽象。

历代书法艺术中此类形象的例子太多了,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然举止羞涩,终不似真①;顔真卿书为纠纠武士,威武雄壮;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书法如禅定的高僧大德,无欲无求,青灯古佛伴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作为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如此鲜活的书法艺术形象,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营造如此美妙的意境呢?道法自然书法家如何营造作品的意境呢?意境的产生有赖于创造作品的书法意象。

书法艺术的意象与通常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字来源象形,同样师法自然,相同的汉字不同的结构比例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意象形态,表达书者不同意蕴内容,抒发书者不同思想感情。

王羲之书法是风度翩翩的潇洒公子,顔真卿书法是威武强壮的武士,弘一法师书法则是禅定的高僧大德。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结构是表现意象的首要因素。

对比钟繇与王羲之书法我们可以发现,钟繇朴实,像朴实的老者;王羲之像俊美的少年,英俊潇洒②。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用笔不同、结构不同、章法不同。

东晋卫铄——卫夫人《笔阵图》将基本笔画进行了象形性描写,‘’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万岁枯藤‘’。

东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中明确提出‘’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

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中就说‘’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都要求在书法创作前心中先进行充分地构思,让书写充满书家的意蕴,描绘书家心中的意象,否则若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因此,历代书法家也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充分为他们的书艺理论做了最好的禅释。

钟繇书法结构以纯朴自然为宗,大多数字体上大下小纯任自然,撑起结构的柱子--竖划大多数都短小,因此,整体结构呈扁,如果作拟人化比较,将个子矮小的钟书放到人群中,他是最普通的一个。

王羲之书法则区别很大,王书的字体结构重心大多数在字体的上部,相比较上部实,下部虚,像高个子的人高大俊美。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

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

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

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

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

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杨凝式《神仙起居帖》,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

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

变化莫测的笔触充分表现了飘渺、高深莫测、神仙们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

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的书法更是将我们带进庄严肃穆的、无欲无求的佛家境地。

现代书法大家徐生翁虽家贫境困顿,但数十年不惮寒暑,但是现在越来多的人认识到他书法艺术的高度,他的书法创造了完全属于徐生翁的自己的艺术形象,他的字用笔异于传统,结体奇崛,极具情趣,格调高古。

充分反映了书法家虽然布衣终生,但内心顽强坚韧的性格品质,艺术品格不落俗套,因此,他起笔、行笔、收笔与传统迥异,虽然看上去似乎放弃用笔,但又笔笔恪守传统,结构不与传统相类,表现下里巴人,实则阳春白雪。

中国一部书法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书法艺术作品,创作了大量的书法艺术形象,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创造属于后世的书法传统,我们就必须掌握书法艺术创作中关纽。

掌握书法艺术的关纽就是意象,意象的意就是书家的感情。

但是,意与象之间的纽带在哪里?关键是道法自然,老子为我们指出的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艺术命题,自然界中人与万物就是我们道法的对象,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也正是师法自然的结果。

钟繇书法创造了纯朴自然、朴实无华的艺术形象;王羲之书法的风流倜傥、英俊潇洒、随心所欲不逾矩翩翩少年跃然纸上。

顔体书法纠纠的武士、弘一书法无欲无求青灯古佛伴终身的老僧形象同样深入人心。

不同的情感赋予不同的线条、结构表现不同的形象,才能表达出书家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意蕴相类的线条、结构、章法落实到风格相同的载体上产生意境,由景生情,是谓情景交融。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艺术并不是简单的仅仅赋予结构一定意蕴内涵就称之为艺术,还必须包括笔法、结构、章法,甚至笔、墨、纸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形态成了书法艺术这一世界上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

笔法是书法艺术的关键,因为用笔生线条,笔法生结构,没有笔法的书法不成其为艺术。

但是,不同的毛笔可以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线条,可以表现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也可以表现风霜雨雪严相逼的秋风萧瑟。

这与中国画中的用笔是一样的,不同的用笔同样可描绘皮肤细腻的美丽少女,同时也可以描绘气宇轩昂的皮糟肉厚的武士,当然也可以表现皮肤粗糙的农村老汉。

山东艺术学院教师张韬在《书法创作中线条的形与意》一文中将线条的形与意阐述的非常清楚,‘’《十七帖》线质简约,刚柔相济,其对应审美风格为典雅冲和。

孙过庭《书谱》线质含蓄蕴藉,柔中露刚,其对应的审美风格为俊拔刚健,具外柔内刚的内在美倾向。

张旭《古诗四帖》线质柔韧,绵里裹针,其对应风格为洒脱旷达,动若脱兔。

怀素《自叙帖》线质圆润流畅,其对应的审美风格为翰逸神飞,是以覆起万发而举止自若‘’。

‘’老辣与生、涩、拙、枯线质有关联,醇和与丰润、饱满线质有关联,典雅与秀、静、清线质有关联,雄浑与厚、重线质有关联,高古与旷达、简约、静穆线质有关联,等等。

‘’笔法可以师法自然界中万物,结构、章法,同样要师法自然,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家要提升艺术水平都必须以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

卫铄卫夫人书笔阵图以启迪后学,基本笔画描写都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万岁枯藤。

等等。

线条是我们创作书法艺术的关键第一歩。

关键的第二步是书写汉字的结构,字体结构必须符合要创作书法作品的意境即书写内容的语言环境、描写情境,汉字结体背离书写内容的书法作品绝不会是成功艺术品。

《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它们的字体结构与文章内容和作者要渲泻的情感是惊人的一致(这方面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不再赘述)。

线条、结体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是书法艺术大厦的砖瓦梁柱,将它们组合起来,谋篇布局形成作品——一个有机的整体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章法是历代书法艺术家最重视的部分,是写字飞升成龙为艺术品的龙门。

章法在书法中可以分成大章法和小章法,大章法是一幅作品的谋篇布局,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通常大章法是作品的外在幅式,如条幅、中堂、扇面等等。

我们主要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署关系。

小章法是我们经常说的字体结构。

结构是产生意象的必要条件,章法布局是意境外在显现的关键。

章法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中的谋篇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亘古不变的。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何谓阴阳?阴阳就是虚实(黑白)、方圆、宽窄、迟速、连断、长短,它们就是书法谋篇布局的重要方法。

而虚实即计白当黑是最重要的方法。

虚实对比在章法中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汉字结体内的虚实;二是整幅书法作品的虚实对比。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对虚实结合进行了精彩地描述:‘’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

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

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

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

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书法艺术的虚实结合是书家的不传之密,是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不二法门。

但是,书家秘法的虚实如何才能‘’妙在能合‘’?其中的关键是道法自然,更是妙在能与自然、与生活相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