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医疗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医疗污水是指医院、药店、诊所、实验室等医疗机构所产生的污水,它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体等含量都比较高,对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较高的风险。
因此,处理医疗污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医疗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医疗污水的特点
化学成分复杂:医疗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药品等,如药品、消毒剂、含有氮、磷等化学成分。
细菌和病毒含量高:医疗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等生物体,同时也包含一些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运输难度大:医疗污水由于化学成分复杂,遮蔽性强,对污水的处理和运输提出了高要求。
水量大: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量大,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二、医疗污水的处理方式
采用生物处理法:采用生物微生物法进行处理,可以使用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
过滤分离法:将废水经过物理过滤、化学沉淀等等处理方式,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化学法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例如氧化还原法、放电法等,处理效果显著,但处理成本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
生活污水检测,污水检测指标
生活污水检测,污水检测指标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其中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
生活污水检测指标有: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细菌总数、总磷、大肠菌群、溶解性正磷酸盐、氨氮、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pH值等。
1、悬浮物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化学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污水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3、生化需氧量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细菌总数指污水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摄氏度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5、总磷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6、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
等等广东精美检测,拥有CMA认可资质实验室,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污水废水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各种废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普遍下降。
水污染的类型十分复杂,下面简介几种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的典型水污染。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
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水污染类型之一。
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是:①数量大;②分布广;③存活时间较长;④繁殖速度很快;⑤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⑥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能够去除99%以上的病原微生物,但出水浊度若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而穿透。
因此,此类污染物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生存,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其中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等病菌。
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
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类尿中就有一百多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
欧洲19世纪一些大城市的水污染,曾造成多次霍乱爆发和蔓延。
二、需氧有机物污染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有机物质。
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中,一般均含需氧有机物,因为它能提供病原微生物所需的营养。
需氧有机物没有毒性,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易于分解,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故称需氧有机物。
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也愈多,水质也愈差,说明水体污染愈严重。
水体中有机成分非常复杂。
需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都用水温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作为统一指标。
目前,还用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溶解氧(DO)作为统一指标,以反映需氧有机物的含量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需氧有机物由于造成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中鱼类危害最大。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探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推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其中,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诺如病毒,它是一种主要引发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峻恐吓。
诺如病毒的基本特征:诺如病毒属于小型非包膜病毒,具有单股RNA结构。
在嗜低温动物宿主中广泛存在,以轮状病毒科中的一种为代表。
探究表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很容易通过污水中的病毒粪便而进入环境,因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诺如病毒监测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状况:近年来,四川地区经济进步迅速,城市规模扩张,污水处理能力相应增强,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诺如病毒作为引发胃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在环境污水中存在的状况值得探究。
起首,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存在着诺如病毒的RNA分子。
通过RT-PCR方法对污水样本进行检测,频繁发现病毒阳性样本。
这表明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存在大量的诺如病毒潜在污染源。
其次,通过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发现,无论是传统的物理化学法仍是新型的生物技术处理法,诺如病毒的去除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这说明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去除诺如病毒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对不同季节和地理位置的污水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夏季和冬季的污水中诺如病毒含量相对较高,而春季和秋季水样中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地区的污水中诺如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对诺如病毒流行病学探究的意义: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探究对预防和控制胃肠道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起首,了解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状况,可以援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缩减环境污染的风险。
其次,通过时空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诺如病毒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程度,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案
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案一、引言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本方案将介绍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
二、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特点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具有以下特点:1. 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含有化学毒物,如药物、消毒剂、重金属等。
3. 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4. 水质和水量波动大,处理难度大。
三、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和技术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包括过滤、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1)过滤:通过物理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2)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3)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2. 化学方法:包括氯化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1)氯化消毒:利用氯或氯的化合物(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2)臭氧消毒:同上。
(3)过氧化氢消毒: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四、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消毒灭菌处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如下:1. 预处理: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等。
(1)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2)调节池:调节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减少处理负荷。
(3)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消毒灭菌:包括氯化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1)氯化消毒:通过投加氯或氯的化合物,进行消毒灭菌。
(2)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灭菌。
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要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三废”物质,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全世界的污水排放量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现在已经翻了一翻,每天约有200多万吨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着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调查发现,未受污染的水体一般不含有至病的微生物,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各种病原体,随含有人畜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污水进入人体,最终导致介水污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我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而目前,在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能力,大量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含有人畜排泄物的生活污水,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源,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仍是我国最大的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介水传染病依然是危害当地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解决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我国给水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绝不允许让步”。
人类对饮用水中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最早就是从致病细菌开始的。
基于这一认识,人类对饮用水采取了许多的过滤消毒等手段,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在很多国家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尽管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介水传染病还是受关注的重点之一。
直到上世纪末仍有介水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发生。
霍乱弧菌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霍乱是最早发现的介水传性染病。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
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症已显著减少。
而由EI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
EI tor型霍乱弧菌因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需求甚低,而能在水环境存活较长时间。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策略与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药物治疗
开展临床试验,研发特效药物。
公共卫生宣传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污水处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减少传播途径
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途径。
控制疫情爆发
THANKS
感谢观看
繁殖
在某些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可能会繁殖,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 善或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
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物理法
通过过滤、沉淀、离心等物理 手段去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
化学法
通过添加消毒剂、氧化剂等化 学物质杀灭病原微生物。
生化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 机物,同时杀灭病原微生物。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 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病原微生物概述 •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微生物 • 病原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疾 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等。
细菌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 引发消化道感染。
病毒
如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可能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活与繁殖
存活
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温度、pH值、有机物含 量等。在适宜的条件下,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在污水中存活数天甚至数周。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中的病与细菌的监测与控制
污水处理中的病与细菌的监测与控制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然而,污水中含有各种病原体和细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将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病与细菌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一、污水处理中的常见病原体和细菌1.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污水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它们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是衡量污水源的重要指标。
如果污水处理不当,大肠菌群将会在出水中大量存在,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致病菌:污水中可能存在各类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这些菌群会引发肠道感染和疾病传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环境细菌:除了病原体外,污水中还存在着许多环境细菌,如腐败菌、硫化菌等。
虽然它们不直接致病,但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气体,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异味和腐蚀问题。
二、污水处理中的病与细菌的监测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污水处理中病与细菌的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培养和分析。
这种方法需要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结果不能及时获取。
2. 快速监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污水处理中病与细菌的监测变得更加便捷。
快速监测技术,如PCR和流式细胞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帮助提前发现和控制病原体和细菌的扩散。
三、污水处理中的病与细菌的控制1. 消毒措施: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紫外线能够杀灭病毒和细菌,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氯消毒对于常见的病原体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但会产生致癌物质,需要注意剂量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2. 生物处理:除了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外,采用生物处理方法也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控制手段。
通过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和病原体,减少细菌的数量。
3. 严格管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程是防止污水中病原体和细菌扩散的关键。
运营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介入和扩散病原体。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1、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指示。
2、细菌2.1 厌氧菌- 厌氧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分解有机物质。
它们通常出现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初期阶段,帮助分解有机废物。
- 厌氧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甲烷气体产生来指示其活性,甲烷气体的量越大,说明厌氧菌活性越高。
2.2 好氧菌- 好氧菌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
它们在厌氧菌作用后,进一步分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有机废物。
- 好氧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检测溶解氧浓度来指示其活性,溶解氧浓度越高,说明好氧菌活性越高。
2.3 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 亚硝酸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而硝化细菌将亚硝酸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它们是处理污水中氨氮的关键细菌。
- 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来指示其活性,浓度越高,说明它们的活性越高。
3、真菌3.1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废物和去除污水中的酚类化合物。
- 检测真菌的存在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中的菌丝形态来指示其活性,菌丝数量和形态发育越好,说明真菌活性越高。
4、病原微生物4.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在表明可能存在粪便污染。
- 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大肠杆菌群的数量来指示其存在程度。
4.2 肠道致病菌- 污水中可能还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 检测肠道致病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特定基因的检测来指示其存在。
附件:附件1: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观察图附件2: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技术过程。
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滴滤池
活性污泥 稳定塘 氧化塘
0-90
90-99 9999.99
0-99
99-99.9 99.9999.9999
0-90
90-99 99.9999.9999
0-90
90-99 99.9999.9999
引自:Shuval HI et al.,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 Series No 51, Washington DC, 1986
二级处理水 三级处理水 二级处理水 三级处理水
(実験対象:ポリオウイルスワクチン株;铃木,2002、日本下水道协会志)
病毒感染率与病毒去除率的关系
须达到的病毒去除率(%)
污水再生利用途径 年感染率 1/100 99.68 年感染率 年感染率 1/1000 1/10000 99.98 99.999
娱乐用水(有全身接触可能)
72-98 >3
<99.9 0-99.9
0-76 0-84
引自:Feachem et al., 1983
不同艺对污水中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率
处理工艺
一级沉降处理 化粪池
病 毒 (%)
0-90 0-90
细 菌 (%)
0-90 90-99
原生动物 (%)
0-90 90-99
蠕 虫 (%)
0-90 90-99
• 设计经验缺乏 • 污水消毒的实践经验少 • 消毒效果很难达到要求
污水再生处理厂E各处理阶段生物毒性变化
污水水样 进水 曝气沉砂出水 初沉出水 曝气出水 二沉出水 混凝沉淀出水(加少量氯) CMF出水 臭氧消毒出水 氯消毒出水 出水脱氯 发光细菌抑制率(%) 63% 42% 65% 0% 0% 39% 20% 16% 100% 93%
污水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及灭活方法
3.2x1 6 0Ⅲ I 平均 年增长率 为 T I
,
有 6.3 地 填埋 、35%堆肥 农 用 、.1 30%土 l.l 54%自然 干 化综 合 利用 l. 国是一 个 发展 中 国家 , 是一 个 农 6 我 】 又
2.7x1 2 0Ⅲ m
,
境 和人 类 仍 有 安 全 隐 患 .为 了更 好 地 对 污泥 进 行 土 地利 用 , 去除 污 泥 中 的病原 微 生物 , 先要 了解 污 泥 首
平 均年 增 长率 为 1 . 干污 泥产 量从 41 %;
2 0 年 的 22 x 0 t 00 .7 1。 增加 到 2 0 0 7年 的 45 x 0 t平 . 1。 , 4
污泥 中含肠 道病 毒 1 0 个 , 0 ~1 二沉 污泥平 均 3 l ×0
卵 有关 . 欧美 等 一些 经 济发 达 国家 , J在 污泥 甚 至被
当作危 险品来处 理 , 以说 污 泥对环 境 的二次 污染所 可 带来 的危 害 往往 是灾 难性 的. 报道 , 分 污泥 土地 据 部 利用 场地 周 围 曾出现 由 于污 泥施 用 而 引起 居 民患 有 皮 疹 、 眼病 、 红 嗓子 痛和肺病 等一 系列疾 病 f. 4 】 尽管 在污 泥土地 利用 中还存 在一 些 问题 , 但是 在
业大国, 因此污 泥的 土地利 用 等方式 在 国 内还是 有很 大 的发展 潜力 . 由于 我 国 目前 污泥处 理处 置还 不是 很到位 , 对环
38 城 市生 活污水 处 . %; 理 量 从 2 0 年 的 11x 0 T 增 加 到 2 0 年 的 00 . 1Ⅲ1 4 I 07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标题:污水消毒处理制度引言概述:污水消毒处理制度是指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保障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消毒处理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剂选择、消毒设备和消毒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毒处理的必要性1.1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2 预防疾病传播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通过水体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3 符合环保法规要求污水消毒处理是环保法规的要求之一,实施消毒处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消毒方法2.1 氯消毒氯消毒是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2.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消毒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水体,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
2.3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迅速杀灭微生物,同时能够去除水中异味。
三、消毒剂选择3.1 氯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但使用过量会产生致癌物质,需要谨慎使用。
3.2 臭氧臭氧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消毒剂,无二次污染问题,消毒效果好,但成本较高。
3.3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低毒环保的消毒剂,对水质无影响,但消毒效果不如氯和臭氧。
四、消毒设备4.1 氯气发生器氯气发生器是氯消毒的设备之一,通过将氯气溶解在水中进行消毒处理。
4.2 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是紫外线消毒的设备,通过紫外线灯管照射水体进行消毒。
4.3 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臭氧消毒的设备,通过产生臭氧气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消毒效果5.1 消毒率消毒处理后,水中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消毒率达到标准要求。
5.2 水质消毒处理后,水质得到改善,异味消除,水质清澈透明。
5.3 环保效果消毒处理符合环保法规要求,达到环保效果,保护生态环境。
污水处理站危险源辨识
污水处理站危险源辨识引言概述:污水处理站是城市环境保护和卫生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不仅对环境和公共卫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源。
因此,对污水处理站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是保障运行安全和人员健康的重要步骤。
正文内容:1. 污水处理站的物理危险源1.1 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站内的设备可能存在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等物理危险源。
例如,电气设备的短路可能导致火灾,机械设备的故障可能引发事故。
1.2 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内的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污水处理池的结构和材料也可能存在破损、漏水等物理危险源。
2. 污水处理站的化学危险源2.1 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水中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2 化学药剂:为了处理污水,污水处理站通常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这些药剂本身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等特性,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
2.3 气体泄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的泄漏,如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对人体有毒,容易引发中毒事故。
3. 污水处理站的生物危险源3.1 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可能存在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2 污水处理池中的生物:污水处理池中可能存在各类生物,如蚯蚓、蚊蝇等,这些生物可能传播疾病或引发过敏反应。
4. 污水处理站的火灾危险源4.1 电气设备:污水处理站内的电气设备可能因短路、过载等原因引发火灾。
4.2 化学药剂:污水处理站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因泄漏、存储不当等原因导致火灾。
5. 污水处理站的人为危险源5.1 人员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事故,如误操作电气设备、误使用化学药剂等。
5.2 安全设施缺失:污水处理站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紧急停机装置等,如果缺失或不完善,可能增加人员的危险。
总结:污水处理站的危险源辨识是确保运行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关键步骤。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
生活污水是指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
和微生物等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质和微生物。
有机物是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废弃物、食品残渣、洗涤剂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重金属则来自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混合,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对水体和生物造成了严重的毒害。
此外,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它们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从而破坏水生态系统。
微生物是生活污水中的另一个主要污染物,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污染了地
表水和地下水,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这些污染物还会通过水体进入到食物链中,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排放。
其次,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活污水污染物的认识,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
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管理,保护水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某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表1- 1 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病原体健康危害病毒(viruses)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有72种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流行性皮疹病,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肺炎,流行性眼结膜炎,侵犯腮腺、肝脏、胰腺、等器官。
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 肝脏功能障碍,肝炎腺病毒(Adenovirus) 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肠胃炎诺沃克因子(Norwalk) 肠型流感的致病因子,胃肠功能紊乱呼肠孤病毒(Reovirus) 痢疾,腹泻,恶心,呕吐,发热星形病毒(Astrovirus) 胃肠功能紊乱冠状病毒(Cronavirus) 痢疾,腹泻,吸道感染,气管炎和肺炎细菌(Bacteria) 志贺氏菌(Shigella spp.) 痢疾,腹泻,呕吐,发热,关节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结肠炎,痢疾,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埃希氏杆菌正(Escherichiacoli)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腹泻,呕吐,死亡军团菌(legionella spp.) 军团病,肺炎,发烧,死亡耶尔森氏鼠疫杆菌阶(Yersinia spp.)痢疾,腹泻,呕吐,关节炎原生动物(Protozoa) 兰伯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长期慢性痢疾,腹泻隐抱子虫(Cryptosporidinm) 痢疾,发烧痢疾内变形虫(Entamoeba)内变形虫病,阿米巴痢疾内变形虫病,阿米巴痢疾目前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是总大肠杆菌(TC,Total Coliforms)和粪大肠杆菌(FC,Fecal Coliforms)。
由于肠道致病菌在自然界作用的方式和大肠杆菌相似,大肠菌群数的降低程度可间接反映致病菌相应数量级的减少。
我国也通常选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作为控制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再生繁殖的卫生学安全指标。
与大肠菌群相比,病毒、寄生虫对消毒处理的抵抗力更强,在环境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总大肠菌并不足以反映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的存在,许多肠道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更大。
因此,以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作为卫生安全控制指标受到了挑战。
研究者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指示微生物或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表1- 2 不同环境介质中病原体存活情况病原体存活时间/d淡水海水土壤农作物病毒11-304 11-871 6-180 0.4-25 沙门氏菌<10 <10 15-100 5-50霍乱菌30 <285 <20 <5粪大肠菌<10 <6 <100 <50原生动物孢囊176 365 <75蛔虫卵 1.5a 2a 1-2a <60绦虫卵63 168 7months <60吸虫类30-180 <2 <10 130作为评价水质的指示生物应具备以下标准:指示生物存在于待测微生物的原水中,在未被污染水中不存在,指示生物在数量上应高于待测定的微生物;指示生物和待测微生物对自然条件和水或污水处理过程的抗性相似;应易于分离、鉴定和计数。
噬菌体作为细菌病毒,在污水中普遍存在,其数量高于肠道病毒,浓度可高达1.3×105~9.5×107PFU∙mL-1(PFU为噬菌斑数,每个噬菌斑代表一个噬菌体)[23],可直接用噬菌斑计数法测得其浓度,并且与肠道病毒等动物病毒在数量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具有对自然条件及水处理过程的抗性高于细菌,接近或超过动物病毒;对人没有致病性,可以进行高浓度接种和现场试验;检测噬菌体的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设备简单等优点。
故美国EPA提出用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生物。
水质评价中常用噬菌体包括:SC噬菌体,F-噬菌体和脆弱拟杆菌的噬菌体,其中F-RNA噬菌体是最常用的肠道病毒的指示生物。
F-RNA噬菌体在性质上接近肠道病毒,其MS2亚群(1类群)的MS2和f2噬菌体,与肠道病毒的传统指示生物脊髓灰质炎病毒相比较,具有几乎相同的基因结构,均是20面体结构的单链线性RNA病毒,在物理、化学特性方面有许多相类似,见表1- 3。
在多种水体中,F-RNA噬菌体的浓度与可培养肠道病毒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28]。
对紫外消毒的抗性与肠道病毒类似,据统计,F-RNA噬菌体对紫外消毒的抗性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呼肠孤病毒的0.96~1.43倍。
表1- 3 噬菌体f2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比较特征噬菌体f2和MS2 脊髓灰质炎病毒毒粒核酸RNA RNA 衣壳对称性立方形立方形被膜无无衣壳直径(nm)20~25 27~30 pH稳定性3~10 3~10核酸链数 1 1 形状线形线形核苷酸3300 6000蛋白质多肽数 2 4复制类型正链侵染性复制正链侵染性复制2、污水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经人类粪便、消化道排出的病毒超过140多种,每克人类粪便中总大肠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含量约108个,被肠道病毒感染的人所排泄的每克粪便中可含有1011个病毒,因此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A2/O法、氧化沟法、MBR和生物滤池等,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不含消毒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如下表1- 4所示。
我国现行水质标准对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等做了规定,但没有指定健康风险较大的致病菌、病毒、病原虫等生物学指标。
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了污水厂出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浓度限值,对应一级A、一级B和二级标准的FC浓度限值分别为103、104和104个∙L-1,三级排放标准没有限定出水FC浓度。
文献表明生活污水中FC浓度在107~109个∙L-1,污水在经过一级和二级处理后,病原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但出水浓度仍较高,以FC为例,出水浓度仍高达105个∙L-1,超出二级排放标准10倍以上(如表1- 4所示)。
表1- 4 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处理工艺进水浓度/个∙L-1出水浓度/个∙L-1活性污泥法FC:107SC:107F-RNA:104~105FC:105SC:104~105F-RNA:103~104隐孢子虫:238(均值)贾第鞭毛虫:1568(均值)隐孢子虫:6贾第鞭毛虫:22 轮状病毒:106~108103~105A2/O法SC:106~107F-RNA:105~106SC:105~106F-RNA:105~106 E.coli:105~109TC:109~1011E.coli:103~106TC:106~109氧化沟法SC:107F-RNA:106~107SC:105F-RNA:105~106 FC:1.4×106SC:4.33×104FC:1.33×105SC:4.67×103——TC:106~109FC:105~108MBRTC:107~1010FC:105~109FS:105~107F+噬菌体:103~1.1×107TC:20~4.8×103FC:0~3.78×103FS:0~2×102F+噬菌体:0~102 SC:104~106F-RNA:104~106SC:0~102F-RNA:0~10生物滤池TC:3.14×108FC:2.4×109TC:1.53×105FC:2.44×105注:TC(Total coliforms):总大肠菌群;FC(Fecal coliforms):粪大肠菌群;FS(Faecal streptococci):粪链球菌;E.coli(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SC(Somatic coliphages):SC噬菌体;F-RNA(F-specific bacteriophages):F-RNA噬菌体。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排放量大,且含较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这对于自净能力有限或者已经受到污染的收纳水体而言,是其主要污染来源之一[41, 42]。
研究表明我国各大水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以北京温榆河流域为例,干流下游粪大肠菌群(FC)均值达6.3×106个∙L-1以上,高出V类标准(40000个∙L-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个数量级,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游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较高FC浓度二级出水的排放。
通常采用消毒工艺降低污水厂出水病原微生物浓度,降低其卫生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