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及译文
陌上桑文言文及翻译

夫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拂面,香飘十里,如梦如幻,宛若仙境。
昔人游于斯,赞曰:“此桑之美,无与伦比。
”时值仲春,桃红柳绿,草木葱茏。
陌上桑,独占鳌头,引人注目。
其叶细长,似碧玉镶嵌;其枝纤柔,若少女舞袖。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桑叶沾露,更显得翠绿欲滴。
桑之根深,生命力顽强。
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
其叶可养蚕,其果可食,其枝可作器,其皮可入药。
古人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之恩,犹如父母,养我育我,无私奉献。
行路人见之,无不赞叹。
有诗为证:“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满楼。
”又有诗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彼君子,维其有之。
”桑树之下,常有女子采桑。
她们身着红裙,头戴花冠,笑语盈盈,如画中仙子。
采桑女歌声悠扬,与春风共鸣,传遍陌上。
有诗赞曰:“陌上桑,女采桑,笑声扬。
春风吹过,如歌扬。
”一日,有客自远方来,见陌上桑之美,遂题诗一首:“桑叶青青,枝枝如盖。
春风拂面,香气袭人。
采桑女子,笑语盈盈。
此情此景,如梦如幻。
”又有诗云:“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气浓。
采桑女子,如花似玉。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夫陌上桑,美矣!美在自然,美在生机,美在和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以桑树为题材,歌咏其美。
今人亦当效仿古人,珍惜自然,保护生态,使陌上桑之美,永存世间。
《陌上桑》文言文翻译:在那田间小路上,桑树的叶子碧绿如翠,枝条柔软如丝。
春风吹拂,香气飘散十里,宛如仙境。
古时候的人游历于此,赞叹说:“这桑树的美,无与伦比。
”正值仲春时节,桃花柳树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草木茂盛。
田间小路上的桑树,独占鳌头,吸引人们的目光。
它的叶子细长,像碧玉镶嵌;它的枝条纤柔,如同少女的舞袖。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桑叶沾满露水,更显翠绿欲滴。
桑树的根深蒂固,生命力顽强。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枝繁叶茂。
它的叶子可以养蚕,它的果实可以食用,它的枝条可以制作器具,它的树皮可以入药。
古人说:“桑树叶子未落,其叶依然肥美。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初中语文文言文《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初中语文 文言文《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陌上桑文言文翻译全文

蚕已三眠,桑叶尽落。
女至中庭,但见蒿艾。
出门东行,得李氏妇。
持一端筐,将采桑。
妇前驱牛,儿驱犊。
田中有妇,持锄立。
何用为?当采桑。
【翻译】蚕已经经过了三次眠期,桑叶都已经落尽。
女子走到庭院中,只见蒿艾丛生。
她出门向东走去,遇到了李家的妇人。
李妇手提一只竹筐,准备去采摘桑叶。
妇人走在前面驱赶着牛,孩子则驱赶着小牛。
田中有一位妇人,手持锄头站立着。
她为何站立在此?原来是准备去采摘桑叶。
【原文】少妇无所见,但闻人语。
问言:“刘郎何在?”答言:“东家去。
”问言:“东家何许?”答言:“道边桑。
”问言:“道边何许?”答言:“道边有故里。
”问言:“故里何许?”答言:“故里刘郎是。
”【翻译】年轻女子并未见到什么,只听到人们的交谈。
她问道:“刘郎在哪里?”对方回答:“在东边。
”她再问:“东边是什么地方?”回答说:“在路边的桑树下。
”她又问:“路边的什么地方?”回答说:“路边的有故里。
”再问:“故里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故里就是刘郎的家。
”【原文】刘郎本良人,无端被流放。
流放三年归,得见故里人。
故里人问:“刘郎何如?”刘郎答言:“故里人皆不识我,吾谁与归?”故里人答言:“刘郎休悲,吾当为尔还乡。
”【翻译】刘郎本是一个好人,却无故被流放。
经过三年的流放,他终于得以回归故里,见到了故里的人们。
故里的人们问道:“刘郎怎么样?”刘郎回答说:“故里的人们都不认识我,我该归向何方?”故里的人们回答说:“刘郎不要悲伤,我会帮你回到故乡。
”【原文】刘郎得归乡,心中大欢喜。
故里人皆欢喜,共贺刘郎归。
刘郎谢故里,言:“吾得归乡,全赖故里人。
无端被流放,三年得归乡。
若非故里人,吾安得归乡?”刘郎得以回归故乡,心中无比欢喜。
故里的人们也都感到高兴,共同庆祝刘郎的归来。
刘郎向故里的人们表示感谢,说:“我能回到故乡,全靠了故里人的帮助。
我无故被流放,三年后才得以回归故乡。
若非故里人的帮助,我怎能回到故乡?”【原文】故里人答言:“刘郎休言,吾等皆欢喜。
罗敷文言文翻译

原文:《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罗敷喜唱歌,歌声入云霄。
邻家女儿听,争来共追随。
歌声传千里,远至燕赵郊。
使君闻歌声,心荡神飞扬。
愿得罗敷伴,共度此时光。
罗敷辞使君,笑而不答言。
使君复何求?但愿长无忧。
罗敷家居邻,门前有古桑。
桑叶绿如翠,桑枝垂如丝。
罗敷攀桑树,采桑养蚕忙。
使君欲见罗敷,罗敷已归去。
门前古桑树,遮住使君目。
译文:
东方日出,东南角映照着我家高楼。
我家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罗敷。
罗敷年纪多大?二十岁还嫌小。
南来的使君,五匹马立在那里徘徊。
罗敷喜欢唱歌,歌声响彻云霄。
邻家的女儿们听到歌声,争着来跟随。
歌声传遍千里,远至燕赵之地。
使君听到歌声,心神荡漾。
希望得到罗敷的陪伴,共度美好时光。
罗敷拒绝了使君,笑着不回答。
使君还有什么要求?只愿长久无忧。
罗敷的家住在邻家,门前有一棵古老的桑树。
桑叶绿得像翡翠,桑枝垂得像丝线。
罗敷攀爬桑树,采摘桑叶养蚕。
使君想要见罗敷,但罗敷已经回家。
门前的古桑树,遮挡住了使君的视线。
罗敷,可谓才貌双全,才情横溢。
她拒绝使君的诱惑,坚守自己的初心。
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的坚强与独立。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女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陌上桑原文翻译

陌上桑原文翻译陌上桑原文翻译《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
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所提供的陌上桑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文言文陌上桑翻译

陌上桑,陌上桑,春风吹拂绿杨长。
农夫桑下歌,村姑桑上忙。
桑叶青青子欲言,桑枝柔柔女思量。
相闻歌笑声,共度好时光。
桑林深处鸟语喧,农夫村姑情意浓。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约采摘乐融融。
农夫采桑忙,村姑摘叶忙。
日暮桑林晚,相携归故乡。
桑叶轻摇舞,村姑笑颜开。
农夫情意浓,携手共徘徊。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绿如茵,村姑舞翩跹。
农夫桑下歌,情深意更坚。
桑林深处藏秘密,村姑农夫情意密。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邀共度良辰美景。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轻摇舞,村姑笑颜开。
农夫情意浓,携手共徘徊。
桑林深处鸟语喧,农夫村姑情意浓。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约采摘乐融融。
农夫采桑忙,村姑摘叶忙。
日暮桑林晚,相携归故乡。
桑叶青青子欲言,桑枝柔柔女思量。
相闻歌笑声,共度好时光。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绿如茵,村姑舞翩跹。
农夫桑下歌,情深意更坚。
桑林深处藏秘密,村姑农夫情意密。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邀共度良辰美景。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轻摇舞,村姑笑颜开。
农夫情意浓,携手共徘徊。
桑林深处鸟语喧,农夫村姑情意浓。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约采摘乐融融。
农夫采桑忙,村姑摘叶忙。
日暮桑林晚,相携归故乡。
桑叶青青子欲言,桑枝柔柔女思量。
相闻歌笑声,共度好时光。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绿如茵,村姑舞翩跹。
农夫桑下歌,情深意更坚。
桑林深处藏秘密,村姑农夫情意密。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邀共度良辰美景。
陌上桑,陌上桑,农夫村姑情意长。
春风吹拂绿杨长,桑叶飘落满地香。
桑叶轻摇舞,村姑笑颜开。
农夫情意浓,携手共徘徊。
桑林深处鸟语喧,农夫村姑情意浓。
桑果红熟时节近,相约采摘乐融融。
农夫采桑忙,村姑摘叶忙。
日暮桑林晚,相携归故乡。
桑叶青青子欲言,桑枝柔柔女思量。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陌上桑》原文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二、《陌上桑》原文翻译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三、《陌上桑》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学习心得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学院组织全院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四个正确认识读本学习,下面找总结网摘选了一些优秀的学习心得作品以供分享学习。
陌上桑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
陌上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于嗟洵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翻译:
田间小路上,桑树尚未凋零,桑叶依然翠绿。
唉,那些斑鸠啊,不要吃桑葚。
唉,那些女子啊,不要沉溺于男子。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
女子沉溺于爱情,却难以解脱。
唉,那些斑鸠啊,不要吃桑葚。
唉,那些女子啊,不要沉溺于男子。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
女子沉溺于爱情,却难以解脱。
唉,真是如此啊,不要吃桑葚。
唉,那些女子啊,不要沉溺于男子。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
女子沉溺于爱情,却难以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比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表达了女子沉溺于爱情难以自拔的悲哀。
诗中的“陌上桑”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则暗示着爱情的美好与希望。
然而,诗中的女子却因为爱情的沉溺而无法自拔,这与男子的解脱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爱情中的无奈与悲哀。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陌上桑全文主旨鉴赏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全文主旨鉴赏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翻译原文: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东方上千个骑马的人当中,我的夫婿在前列。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呢?他骑着一匹白马后边还有黑马跟随,马尾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千千万万。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及翻译 《陌上桑》的作者是李⽩,被选⼊《全唐诗》的第165卷第2⾸。
这⾸诗写⼀位忠贞⼥⼦⾃有所爱,富贵不能动其⼼。
全诗分上下两段。
第⼀段是诗⼈叙述,第⼆段是美⼥对富家⼦相谑的回答。
回答的⾔语表现了这位美⼥的外貌与⼼灵之美,看看下⾯的'陌上桑原⽂及翻译吧! 陌上桑原⽂及翻译 《陌上桑》原⽂ 陌上桑 作者:唐·李⽩ 美⼥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络。
不知谁家⼦?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有处,但怪傍⼈愚。
徒令⽩⽇暮,⾼驾空踟蹰。
《陌上桑》注释 1、五马:太守的代称。
这⾥泛指富⼈的车架。
2、⽟颜句:谓美貌著称于都城。
名都,著名的都城。
3、使君:州刺史之称。
4、秋胡:汉刘歆《西京杂记》六:鲁⼈秋胡,娶妻三⽉⽽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妻桑于郊,胡⾄郊⽽不识其妻也,乃遗黄⾦⼀镒。
妻⽈:“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也。
”采不顾,胡惭⽽退,⾄家,问家⼈妻何在。
⽈:“⾏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之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妻赴沂⽔⽽死。
5、螿:蝉的⼀种。
读jiāng。
6、踟蹰:双声连绵词,来回⾛动。
此处意为因留恋⽽不愿离去。
读chíchú。
《陌上桑》翻译 美⼥⾏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竟然来调笑相谑。
⼩⼦!告诉你,妾名秦罗敷,⽟颜艳丽名满都城。
绿桑枝条映着素⼿,来城隅采桑叶。
皇上的使君我且不理睬,何况你这个秋胡轻薄⼩⼦。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青的梧桐。
托⼼⾃处要有原则,只是路⼈愚蠢,⾊眼迷迷。
⾼驾空⾃踟蹰,感觉不到⽩⽇的光。
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陌上桑两汉-乐府诗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翻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这是曹操的一首作品,曹操一生著作不多,却有很多首注明的诗,这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吧!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原文: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陌上桑翻译: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娘娘和东君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赏析:曹操的《陌上桑》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
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拓展阅读曹操个人资料: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字词翻译陌:田间的路。
陌上桑:田间路旁的桑树日出东南隅:春天日出东南方。
这句点出采桑养蚕的节令。
好女:美女。
自名:自道姓名。
一说,“自名”犹言“本名”。
喜:一作“善”。
青丝:青色丝绳。
笼:指采桑用的竹篮。
笼钩:竹篮上的提柄。
倭堕髻(wo duo ji):一名堕马髻,其髻斜在一边,呈似堕非堕之状,为当时时髦发式。
明月珠:宝珠名。
据《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古指罗马帝国)产明月珠。
缃(xiāng相):浅黄色。
襦(ru):短袄,短衣。
行者:过路的人。
下担:放下担子”[捋(lv):摸弄,用手顺着抚摩。
髭(zi):口上边的胡子。
著:显露。
帩(qiào俏)头:同“绡头”,古人束发用的纱巾。
坐:因。
这二句是说耕者、锄者因观罗敷晚归,引起夫妻争吵。
使君:东汉人对太守、刺史的称呼。
五马:闻人倓《古诗笺》云:汉制“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驷马的右边加一骖马),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
”踟蹰: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
姝:美丽的女子。
颇:少,略微。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是“愿意”的意思。
《说文》徐锴注云:“今人言宁可如此,是愿如此也。
”这二句是吏人转达太守对罗敷的问语,是说使君问你,愿否同他一道乘车而去。
置辞:同“致辞”,答话。
一何:犹“何其”,相当今口语“何等地”、“多么地”。
一,语助词。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上头:行列的最前面。
何用:是“用何”的倒语,意即“根据什么……”。
识:辨认。
骊(li):深黑色的马。
驹:两岁的马。
这句说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骑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络:这里指网状物兜住。
这句说马头上戴着金色的笼头。
系(Jì记):绍结。
鹿卢:即辘轳,井上吸水用具。
古时长剑之首用玉作鹿卢形。
鹿卢剑:剑柄玉作辘轳形。
直:同“值”。
以上四句是罗敷用夸耀其夫的高贵服饰,借以说明其夫的高贵身份。
千万余:成干上万(钱)。
府小史:太守府的小史。
史,官府小吏。
“十五”及下文的“二十”、“三十”、“四十”皆指年龄。
朝大夫:在朝廷任大夫的官职。
侍中郎:皇帝的侍从官。
汉制待中乃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专城居:为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之类的大官。
这四句是罗敷夸其丈夫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洁白晳:面容白净。
鬑(lián廉)鬑:鬓发疏长貌。
这句是说略有一些疏而长的美须。
盈盈:行步轻盈貌。
“公府步”、“府中趋”,犹旧日所谓的“官步”。
冉冉:行步舒缓貌。
殊: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陌上桑》赏析《陌上桑》一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
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
”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
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
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
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
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
“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
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
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
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
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
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
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
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
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死。
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
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
可以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子的引诱。
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
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
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
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
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
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
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
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
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个道德形象。
她即使是令人感动的,恐怕也很难说怎么可爱。
故事中也提到她长得很美,但作为一个结构万分,这只是导致秋胡产生不良企图的原因。
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
这一部分,实际是全诗中最精彩的。
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因素的结合;换言之,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也正是因为罗敷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个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没有必要为她安排一个强烈的悲剧下场,而让她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变得更为可爱。
由此可见,《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
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
也因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
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那些公主、王子,实际是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心愿。
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观念去穿凿附会,反而是荒廖混乱的。
然后回到诗歌本身。
这诗原来按音乐分为三解,其文字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