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节选)_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 辨》
明 代:刘基的《卖柑者言》
3.杂文的特点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总之,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 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 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3.文中第1段提到的 “中国固有的文明”是 指一种什么样的文明?这种文明产生的原 因有哪些?
提示:一种奴性文明。产生的原因一是古 圣先贤留下的戒律格言的影响,二是国人的那 种自己被人虐,但也可以虐别人的奴性思想。
文本探究
1.文章第4段“我们的古圣先贤既给与我们 保古守旧的格言,但同时也安排好了用子 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中的 “格言”“大宴”分别有什么含义?
灯下漫笔 (节选)
鲁迅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理解鲁迅对民族心理的反思与剖析。 2.理解鲁迅对民族文化的揭露与批判。 3.分析鲁迅杂文艺术特色。 4.联系鲁迅其他有关言论,理解其独特的
批判国民性思想。
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樟
会,鲁迅这一时期先后写下了《再论雷锋塔的倒 掉》《春末闲谈》、《杂感》《导师》等数十篇 战斗性极强的杂文,而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杰出 代表作品是《灯下漫笔》。
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5分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分为 三个部分,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段)书写了当下外国人对中国 文明现状的态度,及表达对憎恶中国文明现状的 外来者的赞颂。
3.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能疾首蹙额中憎 恶中国”的人?
提示:因为他们看清了中国当下的 现场,并当前中国社会的各种弊端表达 了不满,起码并不是所谓的征服者和外 来侵略者。
小结
作者借白人到中国后不愿回去 的故事,总结了中国当下的文明现 状,阐述了这种奴性文明产生的原 因,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及青年一 代的期望。在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 析中,对国民命运的高度概括中, 对未来时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满了 鲁迅先生一种沉痛而炽热的情感, 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的激情。
第二部分(5~9段)说明中国的文明,只不过 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而当下的国民正 是整个筵席的制造者。
第三部分(10~12段)分析说明当下这种文明 产生的原因及对青年的期望。
2.《北京的魅力》中的白人来到中国后为什 么不想再回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提示:因为他们被中国六千年建立起来的所 谓的生活的美征服了。在中国,他们出则汽车, 行则保护:虽遇清道,然而通行自由的;虽或被 劫,然而必得赔偿的;孙美瑶⒄掳去他们站在军 前,还使官兵不敢开火。
1927—1936年杂文集: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 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 文学》、《且界亭杂文》、《集外集》等。 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 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春,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末期。但 是鲁迅把当时的现实看作是以往历史的一个发展,把视 线移向深远的中国历史。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封建制 度,近百年帝国主义的侵入,变中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中国人民始终处于牛马一般的奴隶地位。辛亥革 命后,北洋军阀很快篡夺了革命的政权,对外依靠帝国 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暴政,压迫人民, 摧残革命。鲁迅当时曾愤慨地说:“现在的中华民国也 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2)、《彷徨》
(1926)、《故事新编》(1936)。 散文集:
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散文诗 集《野草》;1928年北京未名社初版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 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
杂文及其特点
1.含义 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
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 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 论等文体的总称。
2.杂文的历史演变
先 秦:诸子百家的杂文。宋玉《答楚王问》、 枚乘的《七发》
汉 魏:扬雄的《连珠》
南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杂文” 一章中第一次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 作一种独立的文体 。
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毛泽东在《新
民主主义论》中称其为:“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最深刻、攻打最猛 烈的人之一。对国民性批判:劣根性,包括奴 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马虎作风、麻木、 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
目的是要启蒙立人,打破“瞒和骗”,逼 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 连同作家自己,正视 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 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 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鲁迅的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
记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鲁迅的杂
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 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 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 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 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再见
提示:“格言”指腐朽社会的金科玉律 和条条框框;“大宴”指征服者及上层阶级 享有的特权及被征服者送与的财富、子女。
2.作者最憎恶的有哪几种人?为什么?
提示:作者最憎恶的有两种人,一是以 中国人为劣种,称赞中国现有文明的人,一 种是只为自己兴趣爱好,反对中国现有文明 改变的人。
因为这两种人一是只想征服奴役国民的 人,一种是阻碍中国现有文明进步的人。
不仅如此,北洋军阀还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
了统治,叫嚣“保存国粹”,帝国主义也极力鼓 吹“中国必须尊孔”,实现“古道之复兴”,掀 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鲁迅说:“反革命的 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 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 全活埋下去。”
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也针对当时的社
(3)议论而不作结论,只是用特定的艺术境界去唤起读 者对结论的相像、思考,给人以意在言外的无尽回味。含蓄而 不晦涩,概括而不抽象。它们作用于读者的,不光是理性,还 饱和着作者的感情,让人们不仅从理性分析中而且从具体的感 受中引出结论来。
课外作业
分析《灯下漫笔》的艺术手法。
提示:披情入理 情理交融
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1)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明地保留 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把 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 、揭破,不仅见其真,而且见其深。
(2)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的逻辑和动力,不仅给人 以理性的说服,而且给人以感情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