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播环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经验模型就是根据大量实地测试 的结果进行统计建模分析得到的近似计算 公式,而确定模型是在获得网络规划场景 中具体传播环境参数后直接用电磁传播理 论对大尺度传播特性进行计算,常用的计 算方法有射线跟踪法、几何绕射法等。
以下是本书中所用到的主要参数的定 义: hm—移动台天线高度; rm—移动台到最近的建筑物之间的距 离; h0—建筑物的典型高度(一般取平均 高度); hb—基站天线高度;
确定某一特定地区的大尺度传播环境 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 水域等);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 和材料特性;
(3)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4)天气状况; (5)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通常,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对大尺度传 播特性采取经验模型与确定模型相结合的 方法。
d —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距离(m); D = d103 —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距 离(km); f —载波频率(Hz); fc = f106 —载波频率(MHz); —自由空间中波长(m)。
2.2.1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1.路径损耗
路径损耗(单位dB)通常可以表达为
d PL(d ) PL(d 0 ) 10n log d 0
设d为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那么,接收信号的功率Pr(d)可以用如下公 式表达 2
Pt Gt Gr Pr (d ) 2 2 (4π) d L
式中:Pt是发射功率;Gt是发射天线增益; Gr是接收天线增益;L是与无线传播无关的系统 损耗因子(L≥1);是波长。
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都是天线本身 的设计参数,通常与天线的大小、天线单 元的间距与相位设计,以及发送和接收天 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主瓣之间的夹角有关。
2.1.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通常可以用于预测 传播路径上无任何遮挡与反射物的LOS信 号传播条件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接 收天线都放置在均匀无限大的传播空间中, 且接收天线处于发射天线辐射的远场区域, 即在此远场区域中的任意一点电场方向、 磁场方向和电磁波传播方向两两互相垂直。
Okumura模型为预测城区信号时使用 最广泛的模型。应用频率在150MHz~ 1 920MHz之间(可扩展到3 000MHz), 距离为1km~100km之间,天线高度在 30m~1 000m之间。
该种模型的主要缺点是对城区和郊区 快速变化的反应较慢。预测和测试的路径 损耗偏差为10dB~14dB。 这种方法包括按照地形地貌将预测区 域分为不同的类别:即开阔地、郊区和城 区。
此时,其主要传播机制是自由空间传 播加上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多次反射和散射, 以及建筑物的侧面和屋顶的绕射影响。 经验模型——双斜率经验模型(DualSlope Empirical Model)
2.2.3 常用室内传播预测模型
研究室内电波传播,建立有实用意义 的室内电波传播模型,可以为室内无线通 信系统的设计提供最佳网站配置的依据。
2.1.2 电磁信号基本传播方式
在实际移动通信传播环境中,反射、 绕射和散射是无线信号三种主要的传播方 式。
(1)反射: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 发生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 和墙壁表面。
(2)绕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 尖利的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3)散射:
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 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 时,发生散射。
2.1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2.2
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2.3
无线信号的小尺度传播特性
2.4
小结
本章内容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无线信号的小尺度传播特性
本章重点 电磁信号基本传播机制 多径传播与多普勒频移 统计多径信道模型
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了解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掌握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了解多径传播与多普勒频移的基本特 性
n:路径损耗指数;d0是离基站足够近 的路径参考点。
2.阴影衰落
在实际传播环境中,即使两个移动台 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相同,其各自的能 量衰减也可能有很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就 是由阴影衰落引起的。
d PL(d ) PL(d 0 ) 10n log d X 0
式中:X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 态分布,根据系统所处的不同传播环境 而不同,多是根据实地测量数据而确定, 其典型值为5dB~10dB。
2.2.2 常用室外传播预测模型
1.宏蜂窝的传播模型
宏蜂窝小区(macro cell)的覆盖半径 大多为1km~25km,多用于解决大面积的 覆盖问题。
(1)奥村模型(Okumura-Hata Model)
(2)COST 231-Hata模型
该模型是针对中小城市的,适用于工 作频率在1 500MHz~2 000MHz之间,hb 在30m~200m之间,hm在1m~10m之间, d在1km~20km之间。
2.微蜂窝的传播模型
微蜂窝小区(micro cell)是在宏蜂窝 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 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在微蜂窝中, 基站天线的高度通常与街道的灯柱等高, 一般在地平面以上3m~6m。
2.1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定义为基站天线与移动台天 线之间的电磁传播路径,包括发射与接收 天线本身以及两付ຫໍສະໝຸດ Baidu线之间的传播介质, 在移动通信中传播介质通常为大气。
总体来讲,无线传播路径分为视距传 播(Line-of-sight,LOS)和非视距传播 (Non-line-of-sight,NLOS)。
1.信号的反射 2.信号的绕射 3.信号的散射
2.2 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在无线通信中,将由发射与接收天线 间距、收发天线之间的地形、建筑物、植 被等导致的信号功率衰减称为无线信号的 大尺度传播特性。
大尺度传播特性主要包括路径损耗和 阴影衰落。路径损耗主要是由收发天线间 距、传播信号载频和地形因素导致;而阴 影衰落主要是由于建筑物或地形遮挡导致 某些区域接收信号突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