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版 第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1xx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 章全)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一.市场需求6二.市场供给7三.均衡价格8四.弹性9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2一.无差异曲线 .12二.预算约束 .16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18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20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20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21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23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27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27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29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30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31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31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32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33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34一.国民收入核算 .34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35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36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8一.经济增长 .38二.价格总水平 .40三.就业和失业 .41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43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43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44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443一.国际贸易 .44二.国际资本流动 .46第章公共财政职能 .47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其特征 .48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49第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50一.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50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53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54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55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56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56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58三.税负转嫁 .60四.国债 .61第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64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64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6三.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67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68第四章财政政策 .71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71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71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73第五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75一.货币需求 .76二.货币供给 .78三.货币均衡 .80四.通货膨胀 .80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82一.中央银行 .82二.货币政策 .85第七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88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88二.金融市场 .92第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945一.金融风险 .94二.金融危机 .95三.金融监管理论 .96四.金融监管体制 .97五.巴塞尔协议 .98第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99一.汇率制度100二.国际储备101三.国际货币体系102第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05一.统计的含义105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105三.统计数据的类型106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107五.统计数据的来源108六.统计数据的质量110第二一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0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0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13三.统计表116第二二章数据特征的测度117一.集中趋势的测度117二.离散程度的测度120第二三章时间序列121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121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123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26第二四章统计指数128一.指数的概念.分类128二.加权综合指数129三.指数体系130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新增)133第二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134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34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36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1377第二六章会计概论138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138第二节会计的目标138第三节会计要素139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141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143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44第七节会计循环146第八节会计法规 .149第二七章财务会计报告149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149第二节利润表 .153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154第四节附注 .157第二八章财务报表分析158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158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58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 .159第二九章物权法律制度167第一节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167第二节所有权 .168第三节用益物权 .168第四节担保物权 .169第五节占有 .171第三章合同法律制度171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171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171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172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174第五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75第六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76第七节违约责任 .178第八节合同担保 .178第九节部分具体合同 .179第三一章公司法律制度181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181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82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183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84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1849第六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185第七节公司解散和清算 .186第三二章其他法律制度186第一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86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193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94第四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196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98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 s >1,供给富有弹性。

(2)E s <1,供给缺乏弹性。

(3)E s =1,供给单位弹性。

(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年份类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年份类知识点汇总

2011 年 1 月 1 日 1980-1984 年 1985-1987 年 1988-1993 年
1994 年 1975 年
1988 年 2003 年 2010 年 1994 年 1 月 1 日
2005 年 7 月 21 日
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分级包干”体制 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实行包干财政体制 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 堡 12 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 简称巴塞尔报告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巴塞尔协议Ⅲ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改革人民币汇 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 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5 年 8 月 11 日
人民银行组织中间价报价行进一步改进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 间价形成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日 收盘价
2015 年 12 月 11 日
2017 年 5 月
2021 年 6 月 15 日 起
初步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 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升级,在中间报价中引人 “逆周 期因子”,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 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形成机制
为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人民银行宣 布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 点,这是自 2007 年以来的首次调整
1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年份知识点
章节 第 13
章 第 14章 第 15
章 第 16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每章要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每章要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每章要点学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也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来说说每章要点吧。

先说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我理解这章最关键的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这俩曲线一搅和,然后就整出个均衡价格来。

像我们去菜市场买菜,要是突然天天下雨,菜的供给减少了,按照供给曲线那就价格得往上走,这时候需求可能就会降一降,最后达到个新的均衡价格。

在学习这里的时候我就老迷糊这个曲线到底往左还是往右移呢?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你就想,啥东西增加就往坐标轴大的方向移,减少就往小的方向移。

这章还有弹性这个概念,需求价格弹性特别是,我记着个例子,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比较大,比如那些超级贵的包包,一旦降价,可能买的人就多很多;但是像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再变,需求变化也不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这章我一开始也是云里雾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把我绕得头疼。

我理解基数效用论就是看数字,能够具体衡量效用多少,比如吃一个面包得到10个效用单位之类的。

序数效用论呢就是只比较顺序,不看具体数值。

这中间有个无差异曲线,这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为啥呢?我想啊,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就好比你特别爱吃肉也爱吃菜,但是肉吃多了,你就愿意用更多的肉去换一点菜来吃,这个量的关系就体现在这个曲线里。

学习这章,我的技巧就是多画图,把各种曲线画明白了,概念也就清楚不少。

第三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这里生产函数是个重点。

生产过程就像我们玩做菜的游戏,你要有各种食材(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配方(生产函数)才能做出菜(产品)。

我总结这个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要素能不能都变,短期总有一些要素是固定的,长期就都能变啦。

比如一家餐馆,短期内店面大小固定,你只能变变员工数量之类的调整产量;长期店面可以扩大装修,所有东西都能调整。

边际产量这概念刚开始也让我迷糊,后来我就想成是每增加一单位投入能多产出多少东西就好理解多了。

这就是前几章的要点啦,对了还有个要点,这几章的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市场的供需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又影响生产者的决策,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各章公式汇总重点记忆过关不难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各章公式汇总重点记忆过关不难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弧弹性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ij=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s>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三章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 Q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 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MR=△R/△Q=△P 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五章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2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 P------物价水平;是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被动的变动..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也是稳定的..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视为常数..M------代表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变动..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所以;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1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庇古..2 剑桥方程式-----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Y------总资源总收入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M------名义货币供给KY----真实货币需求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L货币需求= L1y+ L2i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fYp;W;im;ib;ie;1/p dp/dt;μ注意: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1/p 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1M0 =流通中现金2M1= M0+银行活期存款3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注意: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包括M1以及潜在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Y′----GDP增长率M0 ----上期货币量本期货币增量ΔM1=GDP的增长率Y′+物价自然上涨率P′×M0 ;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该式反映了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确定各组组距..①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即: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中位数计算: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n为数据的个数;其公式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经分组整理的数据..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Xi――各组的组中值fi――各组的频数几何平均数1、涵义: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2、计算公式:公式为:几何平均数3、主要用途:1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极差1、含义: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它就是总体或分布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表示..2、计算公式:3、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极差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但它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 = 权益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2、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情况下:利润 = 收入费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余额按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④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具体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这几个指标都是在数值上越大;资金利用效果越高;则企业营运能力越强..具体公式: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转让和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 /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扣除坏账准备..2. 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3.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余额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1.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业务收入业务收入中不包括企业发生和正常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利润;如投资收益..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 =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影响该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3.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实收资本股本反映企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还有就是企业负债经营的规模..在不明显增加财务风险的条件下;负债经营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该项指标的高低..4.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母不同;所有者权益范围要大于实收资本..该指标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在我国是上市公司对外必须披露的信息内容之一;也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配股进行再融资的重要依据..5.资产净利润率 =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用于衡量运用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7.市盈率 =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该指标越高; 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通常认为该指标在5 20之间是正常的;当人们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股票的市盈率普遍下降;当人们预期公司利润将增长时;市盈率通常会上升;债务比重大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较低..8.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 / 期初所有者权益反映资本保全和增值的情况;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必背考点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必背考点
古典型周期(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总量绝对减少)——绝对下降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相对下降
阶段
扩张阶段
复苏阶段
常伴随通货膨胀
繁荣阶段
收缩或衰退阶段
衰退严重称为萧条
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同步指标)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型
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期(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60年);
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平均8年,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备受关注);
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为3-5年)。
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key:社工固定)
带头指标
制造业订货单、股价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
滞后指标
库存、居民消费价值指数等(key:库存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城镇集体所有制
股份合作制企业
公有制经济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023年真正的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章节浓缩背诵版

2023年真正的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章节浓缩背诵版

2023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乐意并且可以购置旳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旳基本原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旳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旳价格、互补品旳价格、预期、其他原因3、影响需求最关键旳原因还是:该商品自身旳价格4、市场供应是所有生产者供应旳总和5、影响供应旳原因重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有关产品旳价格、其他原因,包括生产要素旳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旳供应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旳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比例与价格变动比例旳比率8、一般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不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不小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不不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不不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旳原因:替代品旳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旳重要性、商品用途旳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旳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应价格弹性旳原因:时间是决定供应弹性旳首要原因、资金有机构成不一样影响供应弹性旳大小、供应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旳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应弹性旳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旳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旳这种呈反向变化旳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应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应之间旳这种呈同向变化旳关系,就叫供应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旳状况下,产品价格减少,供应将减少。

供应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旳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应旳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应不变,需求旳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旳干预措施。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第二节、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

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一: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因素2、影响需求的因素考点二: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2、最高限价(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3、保护价格(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考点四: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1、外部性后果2、外部性的分类3、干预措施考点五:消费理论1、消费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假设前提;(3)边际消费倾向于平均消费倾向;(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生命周期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观点;(3)消费函数;(4)结论3、持久收入理论考点六:经济周期有经济波动1、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分为康德拉耶夫周期(长)、朱格拉周期(中)、基钦周期(短)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绝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3、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4、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考点七: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考点八: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1、对进口贸易的干预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考点一:财政支出规模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1、各工业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板趋势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考点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财政支出绩效含义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3、原则4、方法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6、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7、绩效评价程序考点三:影响负税转嫁的因素考点四:流转税1、主要特点2、增值税3、消费税考点五: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考点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特点2、分类3、规范任务考点七:财政政策的类型1、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2、按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考点八:财政政策的乘数1、税收乘数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3、平衡预算乘数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考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第市场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一需求决定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⑤互补品的价格部因素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分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第一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经市场含义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济市供给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学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础需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后果措施均衡供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均需求价格弹①Ed>1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基本类型衡性 Ed1 不变影响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价弹需求交叉弹定义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格性性基本类型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系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市场需求含义: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市场需求构成要素:1、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2、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三)市场需求影响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四)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示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设Q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Qd=Qd(p)。

(五)需求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放心相反,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他的购买量就会减少。

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六)需求曲线:吧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

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则只有一条需求曲线: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会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曲线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之分,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二、市场供给(一)市场供给含义:只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可能(二)市场供给的影响因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他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

(三)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Qs)和该商品价格(p)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Qs(p)。

(四)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通常被称为均衡数量或均衡产量),市场价格为P0,该价格通常被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生产和成本理论-必背考点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生产和成本理论-必背考点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
成本
(机会成本) 价格。
(生产费用) 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 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它是生产成本的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含义
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机会成本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正常利润 一部 分,是作为隐成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
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曲线
【关系归纳】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26页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26页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考点: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关键因素)、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同方向)、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反方向)、消费者预期、其他因素。

考点: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2)影响: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应短缺,出现排队、黑市交易、变相涨价。

(3)保障措施:配给制,如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4)适用: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3.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

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2)影响: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出现黑市交易、变相降价。

(3)保障措施:政府应收购过剩产品予以储备。

(4)适用: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考点:企业形成理论1.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经典资料背诵版二含义 1.统计工作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3.统计学一尺度①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②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③定距尺度可加减④定比尺度统统计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定性品种数据计数据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有顺序与类型定量数量数据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常用数值来表示统时期指标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是可以累积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计统计总量指标数指标相对指标时点指标某一时刻上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分类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据平均指标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按调查对象的范围①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②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种类第调查登记时间连续①连续调查(一年之内如:人口出生、死亡)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二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十普查一次性全面调查,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①数据一般比较准确②范围比较窄③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二最广泛最常用根据样本可推断总体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方式抽样调查章一概率抽样最理想科学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整体抽样④等距抽样二非概率抽样不适于推断总体项目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通过典型单位是一种定性调查,着眼点不在数量特章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征上,因此不认为它是一种统计调查也是可以的统搜集第一手数据①直接观察法②报告法常用③采访法④登记法⑤电话访问法⑥网络调查法⑦实验设计法方法计搜集第二手数据来源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①要评估价值②注意是否具有可比性③注意弥补④注明数据来源调 1、登记性误差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可以消除2、代表性蟛钤谟醚臼莶乃婊蟛睿薹ㄏ查误差来源质量产生原因:①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②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③样本容量不足等第质量要求①精度②准确性③关联性④及时性⑤一致性⑥最低成本四分类数据频数与频数分布频数也称次数;①比例之和等于1②百分比③比率可能大于1各不同类别的数量比值部第品质图示①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②圆形图也称饼图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分二数据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①向上累积从开始一方向顺序的最后一方变量值小向变量值大②向下累积相反顺序数据十图示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

另外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三含义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组别。

分组后再计算出次数或频数,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统章单变量值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况计含义是将全部的变量值,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间。

适合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统一步,确定分组的组数①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②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数值计的同质性③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三步,求极差最大型数组距分组数步骤观察值-最小观察值四步,确定各组组距①组距极差值/组数组距与组数成反比例关系②组距=某组据据上限值-该组下限值五步,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①两头要超出一些②一般不要使用开口的组③组限值应鼙?5除尽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上组限不在内”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整直方图①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②直方图连续排列,条形图分开排列图示理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与构成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显统设计①合理安排结构②表头包括表号总标题单位③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示计表左右两边不封口,列标题之间一般用竖线隔开,尽量不用横线表中尽量少用横竖线。

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小数点位数应统一。

对于没有数字表格单元,一般用“-”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二含义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十位置平众数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值适用于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影响,抗干扰性强四均数中位数 n 奇数n1/2 n 为偶数 n/2 和 n/21的算术平均数适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分类数据数含义又称均值是集中趋势中最主要的测度值。

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品质数据据集中简单处理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算术平均数特趋势加权处理经分组整理的数据数值平征均数注意①各组数值大小、各组分布频数多少②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真实性受到干扰的含义 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 n 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测几何平均数主要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 n 度用途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公式 X n X × X × ...X G 1 2 n n ∏X i i1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经典资料背诵版含义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二特点集中趋势的测试值是对数据一个概括,代表程度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试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十含义又称全距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

它是总体或分布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四极差特点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影响数标准差含义方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它们是应用最广泛方法据离散和特程度计算未整理的原用于分组数方差始数据据征含义也称标准差系数。

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的离散系计算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要计算离散系数测数比较极差、标准差、方差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数值大小受到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影响度关系是用于比较对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也就小含义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构成要素①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②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同一时间序列,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同分类①绝对数时期序列: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

即过程总量时点序列: 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②相对数③平均数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最初、最末、中间作用分: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含义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描述一段时期达到的水平时期序列计算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就是简单算术平均数时连续时点①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用简单算术平均数②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第间平均发绝对数时点动时才记录一次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序展水平计算(逐日登记)二序列间隔间隔不十列由间断时点计算相等相等五的不逐日登记第章水平相对数平均数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四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①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②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分析增长量部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水平之差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时分平均含义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间增长量公式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序报告期/基期以相对数形式表示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已发展到基期水平几分之几或若干倍列时统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初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 / 报告前一期期水平计间①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②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序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都一样)增长速度的推算,必须通过发展速度才能进行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指标值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速度①当时间序列中指标值出现 0 或负数不计算速度②速度指标数值与分析分析应用基数大小有关系 1代表同样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下包含的绝对水平概含义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念内容不同①数量指数物量变动水平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②质量指数内含数量变动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分项目不同①个体指数某一个项目或变量,一种商品变动水平②综合指数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多种商品变动水平第类计算不同①简单指数又称不加权指数,各个项目重要性视为相同②加权指数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煌娜ㄊ偌扑?二拉氏指数基期加权综合指数是数量权数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价格不变拉氏数量指数应用较多分子基期分母同步指数十帕氏指数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是质量权数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帕氏价格指数应用较多分母报告期分子相反六指数总量指数①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总产量指数②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称“价值指数”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章体系指数体系总量拉氏数量×帕氏质量;总量增长率数量增长率×价格增长率;总量差额价格变动差额数量变动差额零售价①代表规格品的选择②典型地区的选择代表性,多样性合理性和稳定性③商品价格的确定对所选代表性商统格指数品使用的是全社会综合平均价④权数的确定权数均已百分比表示,各层权数之和等于 100 ⑤指数的计算几种计居民消含义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常用指费指数报告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名义工资的价通货膨胀率通货购买力指数 1 实际工资消费价格指数数 CPI 基期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格指股价平均数是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在某一时点上的算术平均数。

所选择样本股票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敏感性数股票价但一般以发行量为权数 P ∑ pq股票价格是一个时点值以收盘价公式票面价值 ×预期股息格指数进行加权综合指数公式 10 1i i 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存款利息率 ∑p q 0i i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经典资料背诵版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基分支①财务会计侧重过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②管理会计侧重未来: 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责任本基本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价值量方面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