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六篇】
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六篇】
【导语】努⼒的苦读,把你的实⼒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都会为你祝福、祈祷,努⼒备考,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考⼊理想院校!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六篇】》供您查阅。
【第⼀篇】⼀、名词解释1.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湿地√ ⼆、问答题 1.地球上有哪⼏个主要的⽣态系统? 2.什么是热带⾬林,其主要植被特征有哪些?世界有哪三⼤主要热带⾬林?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 ⼆、问答题 1.简述均衡⼤陆植被模式。
2.中国植被分布的⽔平地带性有何规律? 1、下列⽣态系统中消费者⾷物专⼀性强的是(A) A.热带⾬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 2、⾷物结构⽐较简单的⽣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湖泊 D.极地冻原 3、⽣产⼒和⽣物量的⽣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 4、常绿阔叶林⽣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B)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5、落叶阔叶林⽣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第⼆篇】⼀、名词解释1.⽣态环境2.⽣境4.限制因⼦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3.⽣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物对每⼀种⽣态因⼦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物对这种⽣态因⼦的耐受范围,称为⽣态幅或⽣态价。
6.⽣活型和⽣态型:(1)趋同适应的⽣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理和⽣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活型。
(2)趋异适应的⽣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理和⽣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态型。
⼆、问答题 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希最⼩因⼦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时,C02浓度的适当提⾼,则使植物光合作⽤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称为(C) A.综合作⽤ B.阶段性作⽤ C.补偿作⽤ D.不可替代作⽤ 10、在诸多⽣态因⼦中,(BD)因⼦称为主导因⼦。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知识讲解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态位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3.生活型:不同生物适应相同环境产生了相同的适应叫趋同适应,趋同适应产生的相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
4.生态型: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叫趋异适应,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籼稻与粳稻)、土壤生态型(水稻与陆稻)、生物生态型(红花碗豆与白花碗豆)。
5.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物地理群落=生态系统7.生态文化: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
8.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9.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0.群落: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群落。
一定地段上多种生物组成的集合群。
11.建种群:把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也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12.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13.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1. 【单选题】引起植物黄化现象的最主要因子是A.(江南博哥)温度B. 光C. 风D. 空气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与成熟。
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物质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
2. 【单选题】下列植物群落中,在水生演替系列中最先出现的是A. 沉水植物B. 浮水植物C. 挺水植物D. 湿生草本植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从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以后,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
(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
3. 【单选题】某块农田上种植某种作物。
土壤中的氮可维持300 kg产量,钾可维持150 kg产量,磷可维持50 kg产量。
不考虑生态因子间补偿作用情况下,该作物理论产量大约是A. 50 kgB. 150 kgC. 300 kgD. 500 kg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暂无解析4. 【单选题】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光谱的主要范围在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远红外光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
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并有杀菌作用等。
5. 【单选题】在离散种群的增长方程Nt+1=λNt中,参数λ代表A. 自然增长率B. 种群数量C. 环境容纳量D. 周限增长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离散种群的增长方程Nt+1=λNt中,参数λ代表周限增长率。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①基本定义:生态学嘛,其实就是研究生物和它们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环境呢,像温度、湿度、土壤、水之类的非生物因素都算是。
②重要程度:在成人高考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各个部分彼此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对研究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开发等很多方面都有用。
③前置知识:需要稍微有点生物知识基础,类似生物的基本结构,生物种类的大概划分这种基础的东西。
了解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比如不同的地形地貌这些也有帮助。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当中,如果想搞环保工作,想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或者对保护濒危物种出份力,生态学基础的知识就很有意义。
比如说建一个保护区,就需要根据生态学知识来规划范围、确定保护的物种。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生态学基础在整个学科体系里是框架性的基础学科。
它像一棵大树的树根,支撑和关联着动植物生态、生态系统、种群动态等其他分支知识。
②关联知识:和生物学里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这些知识紧密相连;与地理学里的地形、气候知识关系也大得很;环境科学里的污染物扩散、资源保护这些概念也少不了它。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些概念比较抽象还不好理解,像生态位这个概念。
而且内容覆盖挺广的,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生态系统都有涉及。
- 关键点:重点要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像种群增长的特点和模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相当重要,几乎是必考科目。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直接考概念,简答题也许会让你分析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某个关系,或者对某个种群增长的案例做个解释。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打个比方,一个小池塘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成人高考的考生来说,掌握生态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生态学知识点。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源泉,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比如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恒温动物则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体温恒定。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还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理过程。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养分。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
例如,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等也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出生率有着重要影响。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增长在无限环境中发生,逻辑斯谛增长则在有限环境中,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增长停止。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重要特征,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等指标来描述。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平结构则表现为不同地段的物种分布差异。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含解析)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第 1 页,共 42 页2/25生态学章节习题第一章绪论(15个)一、单选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个体生态学。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A. 六个时期B. 五个时期C. 四个时期D. 三个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的发展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3.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A.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B.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C.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D. 现代生态学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出现了多个研究重点不同的学派。
在植物生态学方面,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该学说侧重于动态生态研究;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即侧重于静态生态研究;北欧学派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E.Warming)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近似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第 2 页,共 42 页2/254.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 生物个体B. 生物种群C. 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5.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 生物组织层次B. 生物类群C. 生境类型D. 应用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又叫生物圈生态学)。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它以生物、环境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是具有明显区域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2.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与生态位,通过适应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或避免竞争,实现物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生态位分化则指的是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减少竞争,实现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策略。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并能维持循环系统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4. 生态扰动与生态恢复生态扰动是指环境中发生的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归到原有的稳定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可以通过引入物种、改善环境质量和调整人类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5.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生态因素与生物适应生态因素是指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食物等。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成人高考复习方法:《生态学基础》下篇
成人高考复习方法:《生态学基础》下篇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 年比较完整地提出。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是由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是生态学中功能上的单位。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对于淡水池塘来说,生产者主要分为:①有根的植物或漂浮植物②体型小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
对草地来说,生产者是有根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消费按其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1)草食动物 (2)肉食动物 (3)寄生动物(4)腐食动物 (5)杂食动物。
3.分解者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池塘中的分解者有两类:一类是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蟹、软体动物和蠕虫等无脊椎动物。
4.非生物环境按其对生物的作用包括:(1)原料部分,主要为通过大气层及到达地表的光、氧、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类以及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等;(2)代谢过程的媒介部分,水、土壤、温度和风等;(3)基层部分,岩石和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动因)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可以分为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动和生态系统外部也就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
3.信息传递一般把信息联系,归纳成以下几种: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1.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储存起来的过程。
初级生产的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式中:C02 和H20 是原料;糖类(CH20)是光合作用形成的主要产物,如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
2.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大小是决定地球人口(及动物)承载能力的重要依据。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以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生物、环境、人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成人高考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在此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备考。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生长、繁殖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3.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关系等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生存和繁殖,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构成。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则通过食物链实现。
四、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1.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和修复措施,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和恢复。
生态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土壤的修复等多个方面。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和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六章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应用生态学一、全球生态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会有热辐射而散失热量。
同时,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波长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见光部分,地球表面温度为288K,辐射最强波段为红外部分。
一般将前者称为太阳波辐射或短波辐射,后者称为红外辐射或长波辐射。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
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热量也随之增多。
最终,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
大气由许多气体组成,其中,氮、氧占了总体积的99%,但主要影响温室效应的却是众多的微量气体,这些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生的长波辐射,因此,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
这些气体就被称为“温室气体”。
它们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氮等。
引起气温变化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自然因子包括太阳活动、陆地形态变化(如火山爆发)、地表反照率变化(如冰雪层、沙漠地、植被覆盖区和水面地表等反照率有明显差异)等;人为因子指人类社会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不合理利用,以及由于工业化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浓度的变化等。
气候变化本身又可分为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变化。
自然因子在短期内的变化是不显著的,而人为因子如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会对短期气候尤其是区域性气候变化带来较显著的影响。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卷二)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卷二)1.生态学是研究( )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答案:D2.阳性植物的特点有( )A.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B.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C.植物体内含盐分少,渗透压低,抗高温、干旱、病害能力较弱D.茎较细长,节间较长,分枝较少;内部细胞体积较大;维管束数目较少;含水量较多答案:B3.种群的最大出生率是指(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B.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C.在一定条件下,种群出生的新个体与死亡个体的比率D.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答案:A4.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答案:D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A6.按下列哪一项划分,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 )A.生物类群B.生物的组织层次C.生态系统D.生态学的应用答案:B7.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 )A.主导因子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D.限制因子答案:B8.Q10是指( )A.积温B.温度系数C.致死温度D.三基点温度答案:B9.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 )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答案:D1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片状结构D.核状结构答案:B11.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
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问答题精选【1-5】
【导语】芬芳袭⼈花枝俏,喜⽓盈门捷报到。
⼼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事。
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
继续扬鞭再向前,前途⽆量正灿烂。
努⼒备考,愿你前途⽆量,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态学基础》问答题精选【1-5】》供您查阅。
【篇⼀】 1、什么是⽣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态学是研究⽣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门科学。
由于⽣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物⼤分⼦、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态系统、景观直到⽣物圈都是⽣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态学的分⽀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态学、个体⽣态学、种群⽣态学、群落⽣态学、⽣态系统⽣态学、景观⽣态学与全球⽣态学等;根据⽣物类群分类:植物⽣态学、动物⽣态学、微⽣物⽣态学等;根据⽣境类型分类:陆地⽣态学、海洋⽣态学、森林⽣态学、草原⽣态学、沙漠⽣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态学、化学⽣态学、物理⽣态学等;根据应⽤领域分类:农业⽣态学、⾃然资源⽣态学、城市⽣态学、污染⽣态学等。
3、⽣态学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态学的建⽴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现代⽣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现在)。
4、简述⽣态学研究的⽅法。
⽣态学研究⽅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然界原⽣境对⽣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然⽣态系统的受控⽣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相互作⽤,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态实验的⼤量资料和数据进⾏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态规律性,模拟⾃然⽣态系统的⽅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
xx《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8种内与种间关系一、名词解释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竞争排斥原理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协同进化他感作用生态位: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包括有机体维持其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
有机体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
二、问答题1、简述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及其表示方法、原因。
2、简述自疏法则并解释原因。
3、画图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4、简述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领域性竞争释放性状替换二、问答题1、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哪些类型。
2、简述xx假说实验。
3、简述种间竞争的可能四种结果。
4、互利共生有哪些类型,试列举至少四种。
5、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6、谈谈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xx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边缘效应原理有何实践意义?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一、名词解释群落最小面积边缘效应生活型谱群落交错区盖度与相对盖度层片二、问答题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常见的群落成员型有哪几类?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4、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各自如何计算?5、植物生活型类群一般有哪五种。
答:(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隐芽植物或称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6、计算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尔指数及均匀性指数。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基耶尔频度定律生活型频度与相对频度重要值生物多样性二、问答题1、解释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各种学说有哪些?简要说明。
2、简述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3、如何制定生活型谱?4、层片有哪些特征?1、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聚群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六篇】导读:本文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湿地√二、问答题1.地球上有哪几个主要的生态系统?2.什么是热带雨林,其主要植被特征有哪些?世界有哪三大主要热带雨林?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植物地理预测法则二、问答题1.简述均衡大陆植被模式。
2.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有何规律?1、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2、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3、生产力和生物量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4、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5、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第二篇】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10、在诸多生态因子中,(BD)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它因子B.对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的因子1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12、试述生态因子的补偿性和不可替代性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可以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1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作用)(适应)和(反作用)。
14、简述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两点补充:(1)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
(2)是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第三篇】能量环境本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光周期现象2.光饱合点3.光补偿点5.贝格曼规律6.阿伦规律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又称总积温。
二、问答题1.太阳光的生态作用有哪些?2.论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的应用意义。
答:(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K=N·(T-C)单位:日·度。
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写成:T=C+K/N=C+KV,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单位日·度;N——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V为发育历期的倒数(1/N)即发育速率。
(2)在农业的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d.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e.应用积温预报农时3.论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答:(1)生物从形态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a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b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种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块茎、鳞茎、根状茎越冬;e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自保措施)。
动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热层,以降低热传导,或称增加隔热性。
体型和颜色变化(2)生物从生理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a.增加体内产热量(非颤抖性产热)b.逆流热交换机制c.局部异温性d.耐受冻结e.超冷(3)生物从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过滤一部分阳光;b.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阳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c.蔽光效应,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减少光的吸收面积,减少辐射伤害;d.有些植物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绝热。
动物:改变毛皮、羽毛等的隔热性,减少脂肪等。
有蹄动物的颈动脉在脑下部形成复杂的小动脉网,包围在从较冷的鼻区过来的静脉血管外,通过逆流热交换而降温,使脑血液温度比总动脉血低3℃。
(4)生物从生理上对高温的适应:植物:a降低细胞含水量b增加糖或盐的浓度c旺盛的蒸腾作用d反射红外线的能力。
动物:a.适当放松恒温性b.增加血流量c.蒸发散热d.忍耐高温(5)动物从行为上对高温的适应:主动躲避不良的环境和温度,寻找适宜的环境和温度,夏眠、穴居和昼伏夜出。
4.变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答:(1)促进种子萌发(2)促进植物生长(3)提高植物产品品质(4)促进干物质的积累(5)加快昆虫发育速度(6)增加产卵数5.北方作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最主要是光周期和温的问题) 【第四篇】物质环境本章重点问答题1.简述植物对极端水分的适应?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哪些类型?3.简述水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答:(1)海洋鱼类(低渗):低渗:体内渗透压低于体外,水分向外扩散,盐分进入体内。
通过食物、代谢水和饮水获得水,多种多样的泌盐组织排出多余的盐分。
(问题:a环境水势低,体内水分渗出体外b饮水补充,带入盐分导致体内盐分增高。
解决办法:a饮水b离子泵泵出离子c排尿排出离子)(2)淡水鱼类(高渗):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
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
(问题:a环境水分渗入体内b排出水分带出盐分导致体内盐分丧失。
解决办法:a不饮水b盐腺吸收盐分c排清尿)(3)等渗:体内和体外的渗透压相等,水和盐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在体内外之间扩散。
仅排泄失水,通过食物、饮水、代谢水获得水,泌盐器官排出多余的盐分。
(4)变渗(洄游鱼类):洄游性鱼类来往于海、淡水之间,其参透调节兼具高渗和低渗两种特征:依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淡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盐的代谢依靠鳃调节,在海水中排出盐,淡水中摄取盐。
4.盐碱土植物生理上适应的三种类型?思考题名词解释1.腐质殖非腐质殖2.土壤质地问答题1.简述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2.陆生动物的水分适应途径?3.盐碱土与沙生植物的生态适应特点。
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植物、(浮水植物)植物和(挺水植物)植物。
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3、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5、水生动物对水分的适应(主要是鱼类),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6、溯河洄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B)。
A.要适应温度的变化B.渗透压由低向高调节C.要使渗透压由高向低调节D.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因环境而异7、在淡水生活的鱼类,其渗透压一般属于(高渗)型。
(填高渗、低渗或等渗) 【第五篇】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名词种群内分布型年龄结构年龄金字塔K因子分析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阿利(氏)规律集合种群建筑学结构:植物重复出现的构件的空间排列,称为建筑学结构。
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存活数目进行动态监察的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2、问答题(1)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什么?(2)种群粗密度和生态密度有何不同?(3)如何用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4)简述种群分布类型及其检验方法。
(5)影响种群密度的基本参数有哪些?(6)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7)试论Logistic(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五个时期增长点。
(8)逻辑斯谛方程的五个时期?(9)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个类型的特点如何?答:Ⅰ增长型种群:年龄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
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例:孟加拉国、非洲等。
Ⅱ稳定型种群:年龄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1、3两类之间。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
例:西班牙等。
钟型。
Ⅲ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例:俄罗斯【第六篇】生态系统「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典型生态系统在生产力、生物量、食物链等能流方面的特征;掌握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等基本知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调节物质循环的原则。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定义3.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式4.生态系统的组成5.生态系统的功能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流的概念(1)能源(2)能流的途径2.热力学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耗散结构理论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与消耗(2)食物链与食物网(3)有毒物质的富集(4)生态金字塔(5)生态效率4.能源与人类社会(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2)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3)能源策略(三)生态系统的生产力l、生产力概念(1)关于生产力的概念(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产力(3)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2.生物量(1)生物量的定义(2)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3)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3.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1)环境条件(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1)补加能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