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教案3 《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案3 《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与民族精神的作用;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4.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讲解“爱国”这一概念的涵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从中国所取得成就中分析,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第一位,应如何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确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3.让学生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投身入爱国的实际行动中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爱国家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四.【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老师:只要精神保持完整,不在高谈阔论,勾心斗角,着书立说,研究学问,治国治民,发明创造,驰骋疆场等等上面消耗,它就能吐出非常强烈的潜伏的火焰,好像一块未经琢磨的钻石保存着所有的光彩。

一有机会,这一点灵性就会突然爆发,有飞越空间的巨翼,有洞烛一切的慧眼:昨天还是一块煤,明天被一道无名的液体浸润过后,立刻成为毫光万道的钻石了---法国巴尔扎克这是法国巴尔扎克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呢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离不开精神的动力,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亦是如此,那么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来说,它的生存和发展所依靠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二.正式授课1.中华民族之魂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的图片分析这些航天成就的时代背景,背后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悲壮的时候还是在走向崛起的征途上,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等优良民族品格和艰苦奋斗之类的民族精神,始终激励中华儿女克夫妇艰难险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所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品格,民族气节,民族精神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取得辉煌成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和鼓舞从而得出知识点即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或者作用。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从整体上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教学内容,即“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三目。

与全书其他各课的风格一致,本课的引言也是一段概括性的论述,主要从民族精神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方面作了简略的说明,以开启全篇。

第一目“中华民族之魂”。

目题下是活动导入,引发学生感受、思考。

接着,承接上一课“中华文化的力量”这一层意思,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这就从逻辑上点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教材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作为优秀民族文化力量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从凝聚力和向心力、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展开。

这三点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但都是从精神动力的意义上讲的。

关于民族精神的力量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后面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加深体验和感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这一目的“专家点评”从民族精神的概念、表现、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作了说明,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关联性提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这一目采取由总到分的方式编排有关教学内容,首先从总的方面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概述,然后分别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一点放在第三目加以说明,一是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从总的方面加以归结。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民族精神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内涵,理解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何将中华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其现代价值。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当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

•案例分析法:选取历史和现代典型案例,分析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钱学森回国建设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设疑激思:提问:“这些故事背后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意义?”2. 新课教学2.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定义阐述: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强调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要素解析:详细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结合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2.2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表现•历史回顾:按照时间线索,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1页“综合探究”内容,并思考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
课堂练习
《随堂优化训练》相应练习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两个观点”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
科任
任教班级
《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
课题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镜头一:邓亚萍在英国留学期间,看到一些留学生在言行举止上,时常流露中鄙视自己同胞的情绪,她说:“记住,你永远是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

爱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你们的文化素质都很高,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为国争光,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是邓亚萍心中不变的理想。

无论是作为运动员、学生,还是作为一名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镜头二:在一次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外国记者在采访姚明时说:“你现在是NBA状元了,那么多NBA球员都选择不打世锦赛,都选择去休假,去为自己的未来计划。

你为什么偏要来打这个锦标赛?”姚明当时一点都没有犹豫,说:“Because I am a Chinese player.”镜头三:“神舟”五号完成历史性的首飞返回中国大地时,杨利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飞船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1)请大家分别对邓亚萍、姚明和杨利伟的言行进行评价。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三人身上的共有品质是什么?探究活动3: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xx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运用实践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PPT 辅助教学【知识结构】:【教学过程】(师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生齐答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字显示并贯彻始终)。

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何意义?作为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时代的课题强基固本青年要做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世纪的青年,我们又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呢?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课时《弘扬民族精神》(显示主课题)。

一.(活动导入: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目的:参与、感悟、探究(场景设计):背景为中华世纪坛,请各组展示各自课前探究成果。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7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7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doc
◇探究提示: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课堂探究:在新世纪之初,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
◇探究提示: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课堂探究:(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山由淡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
◇课堂探究:(1)你认为上:述这蜂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
◇探究提示:
(二)、永远高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注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结合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课程标准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学过程主要内容 Nhomakorabea备注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集体教案7
高二政治备课组:时间:
课题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理解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明确人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
培养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分析、综合能力;
增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学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各种文化侵润,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青少年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教学过程
1【导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报纸展示】【多媒体展示】
1、清明祭英烈
2、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活动
3、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
难点
如何看待爱国主义和族精神
考情分析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考点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①地位: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一方面,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担负着传承、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使命。另一方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地位
(2)必要性
(3)意义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脱离时代的虚无缥缈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在把握民族精神时,要与具体的时代结合起来。上述两个时期要注意分清时间界限,不可相互混淆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高中政治必修3课程第七课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体现了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二、正文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引]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民族之魂学生活动:阅读P-71—1/72,请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举例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4)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里约奥运会上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材料一:(图片)(1)看了中国选手获胜的镜头,你被感动了吗?(2)为什么平常参加升旗仪式我们的心是平静的,但听到奥运会上响起我们的国歌才往往热泪盈眶?(3)你认为你是被什么感动了?(被中华民族精神、奥运精神所感动。

)材料二:《12后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冠军》北京时间2016年8月20时9时15分,里约奥运会冠军女排总决赛在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女排展开。

中国队19:25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分别以25:17、25:22,25:23,中国女排12年之后再夺奥运会冠军。

思考:这种精神对奥运健儿起了什么作用?(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激励了奥运健儿。

)2、女排精神: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我国报纸中有很高的权威性,35年《人民日报》记载了中国女排的成长。

曾多次在头版刊登报道。

1981年11月17日,世界杯夺冠后用整个头版庆祝中国女排的胜利,刊登《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1982年世锦赛女排再度夺冠。

9月27日,头版又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喜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奥运夺冠。

头版头条《奋勇拼搏直落三局战胜美国队赢得“三连冠”》为女排庆祝1985年和1986年,女排又蝉联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1986年9月14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隔20年再夺奥运金牌。

8月30日发表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并重提女排精神。

2014年10月14日,体育版报道了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亚军的消息,发表评论《为年轻女排点赞》,称赞她们“打出了老女排的精气神”2016年里约奥运,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8月22日,头版《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

在头版评论《壮哉,女排精神!》3、视频《今天我们这样爱国》4、民族精神用到的一些材料:(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文成公主入藏、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等意义: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为难关头,都迸发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图都不能得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为贵(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勤劳勇敢成语、典故或名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见义不为,无勇也;天道酬勤;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成语、典故、事例或名言: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自古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抗震救灾、灾民自救等。

意义: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反思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7.2 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重要性(意义):P7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

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

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

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以卵击石,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

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的农村转移,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的边陲之地,边界数县高山丘陵起伏连绵,远离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力量鞭长末及的地区,而便于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

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

与此相应,通过艰苦奋斗,开创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精神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就是:坚定革命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胜利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3、材料分析材料一: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