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测试(化学平衡移动专题)

合集下载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实战演练)-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原卷版)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实战演练)-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原卷版)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2·北京高三一模)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Y 各0.4mol 充入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M(g)+N(g)+,K=1。

其中Y 呈红棕色,其他气体均无色。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c(X)=c(N)=0.1mol ·L 1D .X 的转化率达到50%2.(2022·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二模)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CH 3OH(g)+CO(g)HCOOCH 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CH 3OH 和CO ,测得相同时间内CO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v (b)>v (d)B .由图可知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C .b 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CO 的转化率保持不变D .d →e ,C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因为该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3.(2022·江苏江苏·二模)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3CH OH 是一种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2232:CO g 3H g CH OH g H O g ++ 1Δ49.0kJ mol -=-⋅H反应Ⅱ:()()()()222CO g H g CO g H O g ++ 1Δ41.0kJ mol -=+⋅H恒压下,()()22n CO :n H =1:3起始起始时,甲醇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2H O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醇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温度升高,反应I 平衡逆向移动B .采用分子筛膜时的适宜反应温度:210℃C .M →N 点甲醇产率增大的原因:温度升高,反应I 平衡常数增大D .X 点甲醇产率高于Y 点的主要原因:分子筛膜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2H O ,有利于反应I 正向进行4.(2021·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三二模)二氧化硫虽然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但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使用二氧化硫能够达到使产品外观光亮、洁白的效果,也是制取硫酸重要的原料气;实验室通常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二氧化硫;已知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O 2(g)=2SO 3(g)△H =197kJ/mol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真题再现·辨明考向】1.(2023年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2. (2023年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 △H=-164.7kJ∙mol-1CO2(g)+H2(g)=COg)+H2O(g) △H=41.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n生成(CH4)n生成(CO2)×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H=-205.9kJ∙mol-1 B.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D.450℃时,提高n起始(H2)n起始(CO2)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3. (2022年6月浙江卷)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 △H<0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B. 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C. 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D. 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4. (2022年北京卷)某MOFs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N2O4“固定”,实现了NO2与N2O4分离并制备HNO3,如图所示:己知:2NO2(g)N2O4(g)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N2O4的固定B. N2O4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NO2的去除C. 制备HNO3的原理为:2N2O4+O2+2H2O=4HNO3D. 每制备0.4molHNO3,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25. (2022年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平衡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练习一1、A 、B 、C 为三种的气体,把amolA 和bmol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A)+ n(B)= n(C),则A 的转化率为A 、 ×100%B 、 ×100%C 、 ×100%D 、 ×100%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M(气) nN(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M 的浓度为原来的80%,则A 、平衡逆向移动;B 、物质M 的转化率增大;C 、n > mD 、物质N 的质量分数减少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 + 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其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A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 为非气态;B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 为气态;C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 为气态;D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 为非气态。

4、在3L 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一定量O 2,反应生成SO 3气体,当进行到6min 时,测得n(SO 2)=0.4mol ,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 时,容器内n(SO 2)为:A 、小于1.2molB 、0.8molC 、大于0.8molD 、小于0.8mol 5、向一容积为5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A 与8mol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 + 3B(g) x C(g) + y D(g) (x 、y 为正整数)反应进行2min 后达到平衡,这2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v (C)=0.3mol./L ·min,D 的平衡浓度为0.3mol./L ,又知v(B) : v (C)=3 : 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A 、x : y =2 : 1B 、v(A) : v (C)=2 : 1C 、A 的平衡浓度为0.4mol/LD 、A 与B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3 : 26、在一个V 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 A 气体和1L 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 + B(g) nC(g) + 2D(g),达到平衡后,A 的浓度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增大,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 值是A 、1B 、2C 、3D 、4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 + n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和C 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 A 、平衡逆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增加了; C 、物质C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m < 2n8、温度相同,向甲、乙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各通入2molSO 2和1molO 2合成SO 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大于乙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下列判断正确是: A 、甲保持压强不变,乙保持体积不变; B 、甲保持体积不变,乙保持压强不变; C 、甲加入了催化剂,乙没有加催化剂; D 、甲没加入催化剂,乙加入了催化剂;2(a+b)5ba +b 5 2(a+b) 5 (a+b) 5a9、在可逆反应2C(g) ;⊿H<0中,为了有利于原料A 的利用,应采取的反应条件是A 、高温、高压B 、高温、低压C 、低温、低压D 、适当温度、高压 10、对于可逆反应:2C(g) + Q 的平衡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增大压强,V 正、V 逆都增大,V 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增大的倍数; B 、降低温度,V 正、V 逆都减小,V 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 逆减小的倍数; C 、使用催化剂,V 正、V 逆都改变,变化的倍数相同D 、升高温度,V 正、V 逆都增大,V 正增大的倍数小于V 逆增大的倍数; 1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D 、A 、B 、C 的浓度之比为1:3:212、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 、B 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 (气)+B (气) 2C (气);⊿H<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 ),下列量(y )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 1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 达到平衡时,测得Y 的转化率为37.5%,X 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 和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3 B 、3:1 C 、3:2 D 、1:214、金属卤化物与卤素化合可生成多卤化物,如KI + KI 3,有关KI 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I 2在KI 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是由于生成了I 3-;B 、I 3-在溶液中存在平衡:I 3- I 2 + I -;C 、KI 3溶液遇淀粉不呈蓝色;D 、将氯气通入KI 3溶液中,I 3-浓度减小。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第19讲 化学平衡(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19讲  化学平衡(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19讲化学平衡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ΔH<0,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逆(N2)=v正(H2)B.v正(HCl)=4v正(SiCl4)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c(N2)∶c(H2)∶c(HCl)=1∶3∶62.反应:N2(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的数目和断开N—H的数目比为2∶1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s)c C(g)+d 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c+d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D.物质D的浓度减小4.SO2的催化氧化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2SO2(g)+O2(g)2SO3(g)ΔH<0 ,图中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代表压强B.L2>L1C.K a=K bD.若c点的温度或压强分别为L2、X1,则c点v(SO2)正>v(SO2)逆5.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2X(g)+Y(g)Z(s)+2Q(g)ΔH1<0②M(g)+N(g)R(g)+Q(g)ΔH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适量Z,①和②平衡均不移动B.通入稀有气体Ar,①平衡正向移动C.降温时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D.通入Y,则N的浓度增大6.在一个温度恒定、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s)+n B(g) p C(g)+q D(g),已知m+n=p+q,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③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C)∶v(D)=p∶q⑥单位时间内n mol B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⑥D.④⑤⑥7.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2025届高考化学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阶梯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化学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阶梯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化学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阶梯练习1.[2022ꞏ浙江1月]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3X(g),c(B)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B.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B)=3v(X)D.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B)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2.[2022ꞏ江苏卷]用尿素水解生成的NH3催化还原NO,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

反应为4NH3(g)+O2(g)+4NO(g)⇌4N2(g)+6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ΔS<0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c4(N2)ꞏc6(H2O)c4(NH3)ꞏc(O2)ꞏc4(NO)C.上述反应中消耗1 mol NH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3.[2024ꞏ贵州贵阳监测]已知可逆反应a A(g)+b B(s)⇌c C(g)+d 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K(T1)>K(T2),K(p1)=K(p2)B.反应达到平衡后,添加合适的催化剂,D的百分含量增加C.e、f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正(e)>v逆(f)D.T1>T2,p1>p24.[角度创新]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c(SO2)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

400 ℃时压强对SO2的转化率的影响如表。

压强0.1 MPa 0.5 MPa 1 MPa 10 MPaSO2的转化率99.2% 99.6% 99.7% 9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v逆大于b点的v逆B.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c(SO2)C.化学平衡常数d点与e点相等D.硫酸工业中,SO2催化氧化制SO3时采用高压提高生产效益5.[2024ꞏ广州市综合测试]反应R(g)⇌P(g)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反应历程如图。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下列状态合理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①v正=v逆≠0的状态②NO2全部转化成N2O4的状态③c(NO2)=c(N2O4)的状态④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⑤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A.①④⑥ B.①⑤⑥C.①③⑥ D.②⑤⑥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3.对于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大物质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物质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物质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⑤ B.④C.②③④ D.④⑤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B.溴水中存在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C.合成氨工业采用20~50 MPa高压D.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5.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6.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苏教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1.可逆反应X(g)+Y(g)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容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2.(2021浙江温州模拟)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有钒触媒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SO2和1 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ΔH=-198.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方向低温自发B.若容器绝热,则化学反应速率会越来越快C.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充入2 molN2,SO2的转化率将减小不变,则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n(SO2)n(O2)3.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

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4.在不同温度下,向V L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O和0.5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B.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容积,c(N2)∶c(NO)增大C.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少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D.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C.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D.等质量粉末状碳酸钙与块状碳酸钙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的反应迅速6.氢气用于烟气脱氮、脱硫的反应为4H2(g)+2NO(g)+SO2(g)N2(g)+S(l)+4H2O(g)ΔH<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济南一中期末)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v(NO2)∶v(NO)∶v(O2)=2∶2∶1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答案】B【解析】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够证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是平衡状态;B.由于NO2是红棕色气体,而O2和NO是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证明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任何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v(NO2)∶v(NO):v(O2)=2∶2∶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东莞一中期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C【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不选;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B不选;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条件与图像不相符;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不选。

3.(滨州一中期末)对于反应: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以下是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1.(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全国大纲卷)反应X(g)+Y(g)??2Z(g)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由X(g)+Y(g)??2Z(g) 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放热(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A项正确;B项pH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 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原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时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10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含解析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10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含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一、单选题(共15题)1.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 g 2Y g 2Z g W g ++ ΔH>0,降低温度的同时减小压强,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 mol 充入10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 Y g 2Z g + ΔH<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A .反应前2 min 的平均速率()-1-1v Z =0.002mol L min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正逆v >vC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32 mol 气体X 和0.32 mol 气体Y ,达到平衡时,()l n Z <0.4mo 2D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16 mol 气体X ,达到新平衡时,气体Y 的转化率增大3.X 、Y 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 g +bY g cZ g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X 气体的浓度为10.5mol L -⋅;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 气体的浓度为10.3mol L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向右移动B .a+b>cC .Y 的转化率提高D .Z 的体积分数增加 4.在保持体系总压为510Pa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2231SO g O g SO g 2+,原料气中2SO 和2O 的物质的量之比()()22n SO m=n O 不同时,2S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A点原料气的成分是()2n SO =10mol ,()2n O =24.4mol ,()2n N =70mo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为p K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123m <m <mC .A 点时2SO 压()32p SO =4.010Pa ⨯D .在500℃、3m 的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1--22pK =5.210Pa ⨯5.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 ①()()()()2X g Y g Z s 2Q g ++ 1ΔH <0 ②()()()()M g N g R g Q g ++ 2ΔH >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加入适量Z ,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平衡均不移动B .通入稀有气体Ar ,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C .降温时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D .通入Y ,则N 的浓度增大6.根据相应的图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cZ(g) L(s)+aG(g)bR(g) aA+bB cC 2C+3DA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甲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B .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 >bC .物质的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丙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 、B 、C 、D 均为气体7.将24mol SO 与22mol O 的混合气分别置于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案[21]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河北衡水检测)合成氨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停止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的同时消耗3 mol H2C.在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D.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仍在进行,故A错误。

2.(2023·山东日照模拟)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D )A.c(SO3)=1.5 mol·L-1B.c(O2)=c(SO3)=0.75 mol·L-1C.c(O2)=1.25 mol·L-1D.c(SO2)+c(SO3)=1.5 mol·L-1[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c(SO3)<1.5 mol·L-1,故A 错误;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SO3的浓度增大0.25 mol·L-1变为0.75 mol·L-1,此时转化的氧气为0.125 mol·L-1,此时c(O2)=1.0 mol·L-1-0.125 mol·L-1=0.875 mol·L-1,故B 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O2)<1.25 mol·L -1,故C错误;由S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1.5 mol·L-1,故D正确。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15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15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一、单选题(共22题)1.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2A g +B g 2C g ΔH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υ正=υ逆=0B .达到化学平衡后,减小体系压强,()υ逆增大,()υ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 .当体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C 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 .ΔH 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mA(s)nB(g)pC(g)qD(g)++,反应过程中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温度:12T <TB .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C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平衡后,增加A 的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正确使用化肥能更好的提高水稻产量。

工业合成氨是制氮肥的重要反应之一:催化剂223高温、高压N +3H 2NH 。

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催化剂、高温、高压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B .适当增加2N 的比例,可提高2H 的转化率C .1mol 2N 与3mol 2H 充分反应,可生成A 2N 个3NH 分子D .当2H 的浓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到达平衡状态 4.已知反应CO(g)+H 2O(g)催化剂CO 2 (g)+H 2 (g) 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K 增大B .减小压强,n(CO 2)增加C .更换高效催化剂, CO 转化率增大D .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 2)不变5.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硫或硫铁矿通过反应可得2SO ,2SO 催化氧化生成3SO ,再用浓硫酸吸收3SO 得发烟硫酸(243H SO SO ⋅),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可得硫酸。

“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利用硫酸、碘等来获取氢能源方法。

下列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硫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 .升高接触室中气体的温度能提高2SO 的平衡转化率C .将3SO 从吸收塔底部通入,浓硫酸从塔顶喷淋,提高了3SO 的吸收率D .将1mol 243H SO SO ⋅全部转化为24H SO 需消耗2mol 2H O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图甲装置可测定NaOH 溶液的浓度B .用图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2242NO N O 平衡体系的影响C .用图丙装置可制得消毒剂NaClO 同时减少2Cl 的逸出D .用图丁装置可验证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7.“蓝天保卫战”需要持续进行大气治理,有效处理SO 2、NO 2等大气污染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移动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移动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移动专题训练 1在1L 恒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c (N 2)∶c (H 2)∶c (NH 3)=1∶3∶2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生成C .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 .v 正(N 2)=2v 逆(NH 3)2.(2019·郑州质检)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 (N 2O 4)c 2(NO 2)3.一定条件下,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2CO 2(g)+N 2(g) ΔH <0。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 (NO)∶n (CO)=2∶1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 1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答案:C4.一定条件下,将TiO 2和焦炭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反应TiO 2(s)+C(s)Ti(s)+CO 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减小 B .TiO 2的质量不变 C .CO 2的浓度不变D .Ti 的质量增加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化学平衡Br 2+H 2O HBr +HBrO ,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 .反应CO(g)+NO 2(g)CO 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 .对于2HI(g)H 2(g)+I 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6.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W(g)+d Z(g),若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再次达到平衡时,Z 的浓度是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b >c +d C .W 的体积分数减小D .X 的转化率降低7.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 3,发生反应2NH 3(g)N 2(g)+3H 2(g)。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不涉及勒夏特列原理的是()A.加热盛有2mL 0.5mol/L CuCl2溶液的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绿色B.NO2(g)+SO2(g) SO3(g)+NO(g),对该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C.在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的红色变浅或褪去D.黄绿色的氯水在光照后颜色变浅2.下列现象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A.“冰墩墩”制作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老化助剂B.水果箱中放置乙烯利C.馒头制作过程中用酵头发酵D.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加速传播3.传统酿酒过程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蒸粮拌曲堆酵馏酒A.“蒸粮” 时适当鼓风可加快燃烧速率B.“拌曲”时加入的酒曲起催化作用C.“堆酵” 过程中淀粉会发生水解D.“馏酒”得到的馏出物为纯净物4.衡水老白干已有1900多年的酿造历史,是一种采用“小麦中温大曲、地缸发酵、续茬配料、混蒸混烧”等工艺生产的白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麦中含有的淀粉是基本营养物质之一B.“曲”中含有“淀粉→乙醇”转化过程的催化剂C.葡萄糖是酿酒发酵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D.可用分液的方法将酒中的水分离出去以提高酒精浓度5.25 ℃ 时,相同的镁条与下列酸溶液反应,反应开始时放出H2 最快的是()A.20 mL 1 mol·L-1硝酸B.10mL 1 mol·L-1醋酸C.10mL 1 mol·L-1硫酸D.20 mL 1 mol·L-1盐酸6.CrOx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路径如图所示,图中括号内的数值表示相对能量、箭头上的数值表示能垒,单位为eV。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剂活化丙烷分子中甲基上的C-H键B.“M2→M3”过程仅形成极性共价键C.该催化循环中Cr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D.该催化循环中丙烷上氢原子转移是决速步7.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 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分钟后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溶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蔗糖没有发生水解C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用FeCl3溶液清洗较干净Fe3++Ag Ag++Fe2+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D 对于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缩小容器体积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符合勒夏特列原理A.A B.B C.C D.D8.将电催化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课时作业:第7章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B.容器内B的浓度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A的消耗速率等于C的生成速率的错误!倍答案B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存在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A解析溴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平衡Br2+H2O HBr+HBrO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与平衡移动有关,A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较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产率,B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2SO2+O22SO3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C错误;H2与I2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加压后碘蒸气浓度变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

3.(2019·湖南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高三月考)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ΔH=-57 kJ·mol-1。

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a、b两点NO2的转化率:a<b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D.由a点到b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答案B解析由图像可知,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c点的压强大,则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a点的二氧化氮体积分数高,所以转化率a<b,故B正确;a、c两点温度相同,c 点压强大,则二氧化氮浓度大,因此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故C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a点到b点二氧化氮体积分数减少,说明是降低了温度,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实现由a点到b点的转变,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测试(化学平衡移动专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郑州质检)一定温度下,1 mol X 和n mol Y 在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
2Z(g)+M(s),5 min 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X 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2a ) mol ·L -1
·min -1
B .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1 mol M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X ,v 正增大,v 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2.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 2(g)C(s)+H 2O(g) ΔH >0的化学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
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 2(g)N 2O 4(g) ΔH <0的浓度(c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一t 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 .若图一t 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ΔH 增大
C .图二t 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 .若图二t 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3.将4 mol A 和2 mol B 放入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 ΔH <0。

4 s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 ·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4 s 内,v (B)=0.075 mol ·L -1
·s -1
B .4 s 后平衡状态下,c (A)∶c (C)=2∶1
C .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只升高温度,则C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D .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 的转化率降低 4.已知可逆反应a A +b B
c C 中,物质的含量R%(A%和C%)随温度的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在T 1、T 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 .该反应在T 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将1 mol SO 2和1 mol O 2通入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

此时若移走0.5 mol SO 2和0.5 mol O 2,则反应达到新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
( )。

A .为0.3 mol
B .为0.15 mol
C .小于0.15 mol
D .大于0.15 mol 且小于0.3 mol
6.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

A .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ΔH <0
B .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 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 .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像,a 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 .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 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 时的图像,压强p 1>p 2 7.CO 和NO 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之间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
N 2(g)+
2CO 2(g) ΔH <0,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置,用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下列设计方
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果的是 ( )。

①选用适当的催化剂②提高装置温度③降低装置的压强④装置中放入碱石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D.②③
题号
答案
8.(13分)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

相同条件下(温度T℃),
发生下列反应:A(g)+B(g)x C(g) ΔH<0。

测得两容器
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容器中,平衡后物质B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

(3)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B.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相同
C.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1<c(A)<1.56 mol·L-1 9. 298 K时,某容积固定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2B(gΔH=a kJ·mol-1。

其中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98 K时60 s达到平衡,则前60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________mol·L-1·s-1。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3)若298 K时B的平衡浓度为A的3倍,323 K时(其他条件不
变),B的平衡浓度为A的2倍。

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298 K时
的1/6。

该反应中ΔH________0(填“>”或“<”)。

(4)若反应在298 K进行,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B、0.2 mol Ne,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________(填序号)。

A.等于60% B.等于40% C.小于40% D.介于40%~60%之间
(5)已知曲线上任意两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表示该时间段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例如直线EF的斜率表示20
s~60 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5分)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
高温
2NO(g) ΔH>0。

已知该反应在2 404 ℃时,平衡常数K=6.4×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________%(保留整数)。

(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l·L-1、4.0×10-2 mol·L-1
和3.0×10-3 mol·L-1,此时反应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方向进行”或“向逆方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

(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11.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是当前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科学家用H2和CO2生产甲醇燃料。

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
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25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CO2、CH3OH(g)和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3 min时,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H2
C.在原容器中充入1 mol He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缩小容器的容积 F.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2)科学家还利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醇燃料,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a kJ·mol-1,在一定压强下,测得该反应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K)
CO 2转化率/ (%)
n(H2)/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
3 28 15
3 83 62 37 22
①上述反应的a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恒温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固体催化剂,则反应产生的热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增大n(H2)
n(CO2)
的值,则生成乙醇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或“不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