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第1章1、什么是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中或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位置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方式。

特点: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4)频谱资源紧缺;5)建网技术复杂;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2、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甚高频)和UHF(特高频)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3、移动通信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答:1)单工制(同频单工):指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

2)半双工制(异频单工):指收、发信机分别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

3)全双工制: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

特点:参见课本Page5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

5、FDD和TDD的概念和各自的应用场合是什么?答:频分双工(FDD)适合于宏小区、较大功率、高速移动覆盖;时分双工(TDD)适合微小区、低功率、慢速移动覆盖。

6、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质量比有线电话差,有多种系统标准,跨过漫游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兼容。

7、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多媒体业务,而且由于各国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各种体制之间的全球漫游。

8、3G 的提出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解决频谱资源问题,提高频谱使用的效率;二是解决移动通信的全球漫游问题;三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知识点回顾

移动通信知识点回顾

小区制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无线小区设一个基站 ,由它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
特点: 优点:同频复用距离距离减小,提高了频率利用率;MS台和基站的 发射功率减小,同时减小互相干扰;容量高;

缺点:系统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有同频干扰、越区切换等问题。
3.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道编码。 2.语音编码可分为哪3类?各类语音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语音编码通常可分为3类:波形编码、声源编码和混合编码。波形编码
是依据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来进行编码,PCM 合成特点。语音特征 参数,传输,恢复。声码器。 混合编码是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声源编码的高压缩 3.采用交织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有突发性干扰和衰落,是长串连续的块状误码。交织技术正是为解决这 一问题而设计的。
二、简答题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①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② 阴影衰落(效应)。 ③ 多径效应。 ④ 多普勒效应。
立德 明志 精业 惟新
精于勤毁于随
66 // 5614217
第2章移动信道无线传输特性
移动通信中使用的地形分类 即“准平滑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① 准平滑地形:也称“中等起伏地形”, ② 不规则地形:
2.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邻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答: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 和接收机的选择性不好。
克服邻频干扰的措施有(1)对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和 接收机的选择性提出要求;(2)使相邻的频道不在同 一小区甚至相邻小区内使用。
3.产生同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同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
7.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一、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通信手段之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等。

二、移动通信网络结构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以及公共交换方式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等组成。

- 移动站(MS)是指移动通信用户使用的设备,通常是指方式或其他无线终端设备。

-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组成,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 移动交换中心(MSC)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设备,处理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的信令和业务。

- 公共交换方式网(PSTN)是传统的方式通信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实现移动通信与固定方式通信的互联互通。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结构和网状结构两种。

- 星型结构:以基站子系统(BSS)为中心,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

这种结构简单、稳定,适用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

- 网状结构:每个基站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消息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

这种结构适用于地理环境复杂、通信需求较大的区域。

三、移动通信技术1. 1G、2G、3G、4G、5G的区别- 1G:指的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差,只能实现语音通信。

- 2G:指的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可以实现短信、语音通信等。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复习资料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

它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并且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发展历程,并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与传统有线通信不同,具有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移动通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

移动通信网络是为了实现移动通信而构建的网络,包括了蜂窝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等。

3.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的技术包括了信号调制、多路复用、无线接入技术等。

其中,信号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格式,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多路复用是将多条通信信号合并在一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了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技术。

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通信技术,如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通信技术逐渐成熟,2G、3G、4G等数字通信系统相继出现。

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将更趋于智能化、跨界融合。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网络。

同时,移动通信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为医疗、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6. 结论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移动通信知识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蜂窝系统(AMPS),主要用于语音通信。

2·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系统(GSM),实现了语音和短信服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CDMA、CDMA2000),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三、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1·移动通信基站: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2·移动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家庭位置寄存器和访问控制节点等。

3·移动终端: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等。

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无线信道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解码、信道编码等。

2·多址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3·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WCDMA、CDMA2000和LTE等。

4·移动通信安全:包括加密、认证和数据隐私保护等。

五、移动通信的应用1·语音通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语音通话服务。

2·短信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文字信息传递服务。

3·数据传输:包括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移动应用等。

4·多媒体服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播放。

附件: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图表2·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3·移动通信技术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指国家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2·无线电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机构。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3、移动通信的技术体制和网络结构
二、无线传输技术
1、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
2、无线传输的常用技术:调频技术、调相技术、码分多址技术等
3、无线传输中的传输介质:电磁波、传输线、自由空间传输等
4、无线传输中的信道模型和传输损耗
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2、移动通信网络的功能元件和接口
3、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
4、移动通信网络的国际互连和漫游
四、移动通信系统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方式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方式系统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超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5、5G移动通信系统
五、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
1、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2、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移动通信的调度与资源分配技术
4、移动通信的多址和多用户接入技术
附件:
附件1: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附件2:移动通信技术术语解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电信法:指规范电信行业经营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2、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电信行业监管和管理的行政机构
3、售卡点:指销售方式SIM卡的实体店或在线销售平台
4、漫游费:指在异地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产生的附加费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

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

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

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

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RXQUAL):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

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还是接收最新的新闻资讯,移动通信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本文将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

一、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它与传统的有线通信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常见的移动通信方式包括手机通话、短信、移动互联网等。

二、移动通信技术1. 无线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的传输是基础。

通过调制和编码技术,将信息转换成无线信号并传输到接收端。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和振幅调制。

2. 频谱频谱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某个频率范围内的电信号集合。

移动通信中使用的频谱主要分为2G、3G、4G和5G等不同的标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频谱的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3. 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可以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是指无线信号的接入点,核心网则负责处理无线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4. 接入技术目前,移动通信中常用的接入技术包括CDMA、GSM、LTE等。

每种接入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三、移动通信应用1. 通话与短信手机通话和短信是最基本的移动通信应用,它们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

2.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娱乐、在线教育等各种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一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方式。

通过近场通信和扫码支付等技术手段,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

4.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将传感器和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种场景。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P5(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频段、450MHz频段、90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P6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P9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

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技术?P10-11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接收技术。

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多场合应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多场合应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旨在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站、交换中心和传输系统等组成。

移动台包括方式、平板等移动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信号传输,交换中心负责处理呼叫控制和用户鉴权等功能,传输系统则负责将信号从一个基站传输到另一个基站或交换中心。

2.无线信号传输(1)发射:移动台将语音或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射出去。

(2)传播: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等。

(3)接收:基站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处理。

(4)解调:基站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还原为原始的语音或数据信号。

3.无线信号调制与解调无线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的关键技术。

常见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2.扩频技术扩频技术是通过扩展信号带宽来降低信号功率谱密度,从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

常见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等。

3.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而进行的编码处理。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信号。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有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调制、解调、信道估计等,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

四、移动通信发展趋势1.5G技术5G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主要特点包括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一、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2.1 无线信道分类
1.2.2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
1.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1.2.4 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二、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2.1 移动通信标准
2.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2.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1.4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2.2 移动通信协议
2.2.1 无线接入协议
2.2.2 接入和核心网协议
2.2.3 信令传输协议
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与优化
3.1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3.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3.2.1 无线资源优化
3.2.2 频率规划优化
3.2.3 功率控制优化
3.2.4 邻区优化
3.2.5 异构网络优化
四、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与保密
4.1 移动通信安全威胁
4.2 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护4.2.1 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安全漏洞与风险防御4.2.3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附件:
附件一: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
附件二:无线信道分类图
附件三: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概览表
附件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隐私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2.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保证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和利用。

3.用户身份认证: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系统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4.通信保密: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人窃听或获取通信信息。

5g移动通信技术知识点

5g移动通信技术知识点

5G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和改进的技术。

以下是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知识点: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高速率: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大量数据,实现更快的网络体验。

低延迟:5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迟较低,可以达到毫秒级别,使得实时应用,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得以实现,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大连接: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每平方公里可支持百万级的连接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高可靠: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通信服务,这对于关键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远程操控等至关重要。

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高数据速率的无线接入。

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uRLLC):主要面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无线接入。

海量通信(mMTC):主要面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大连接、低功耗的无线接入。

3.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5G网络架构主要由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网组成。

核心网是整个网络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业务和数据;传输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无线网则负责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4.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组网模式:根据3Gpp的规划,5G有两种组网模式——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

独立组网模式需要新建全套5G基础设施,而非独立组网模式则会使用部分4G基础设施。

以上是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和网络。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移动通信的学习和应用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

1.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和边缘网络组成。

用户终端可以是方式、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用于处理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

边缘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辅助网络,为用户终端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快的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中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GSM、CDMA、LTE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代码分割多址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4G和5G网络。

3.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SSL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将数据分组进行传输。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通信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安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实现加密数据传输。

4. 移动通信安全在移动通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概述1.1 什么是移动通信1.2 移动通信的历史发展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2、无线传输基础知识2.1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2.2 调制与解调技术2.3 编码与解码技术2.4 多址技术2.5 多路复用技术2.6 频率复用技术3、移动通信网络结构3.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3.3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4、网络接入技术4.1 GSM网络4.1.1 GSM基本概念4.1.2 GSM网络架构4.1.3 GSM网络中的信令过程 4.2 CDMA网络4.2.1 CDMA基本概念4.2.2 CDMA网络架构4.2.3 CDMA网络中的信令过程 4.3 LTE网络4.3.1 LTE基本概念4.3.2 LTE网络架构4.3.3 LTE网络中的信令过程5、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5.1 GSM标准与协议5.2 CDMA标准与协议5.3 LTE标准与协议6、移动通信的安全性6.1 无线信号的保密性6.2 用户身份验证6.3 加密技术6.4 鉴权与密钥管理7、未来发展方向7.1 5G技术7.2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融合 7.3 移动通信的创新应用附件:1、GSM网络信令流程示意图2、CDMA网络信令流程示意图3、LTE网络信令流程示意图注释:1、移动通信: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2、调制与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以进行无线传输,并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3、编码与解码技术:将数据进行编码以便传输和存储,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还原数据。

4、多址技术: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频率进行传输,每个信号使用不同的码来区分。

5、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传输介质并行传输,以提高传输效率。

6、频率复用技术:将频谱划分为多个不重叠的频带,使不同用户可以同时使用频谱资源。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保持通信联络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打电话、发短信到上网、视频通话,移动通信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从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1G)开始,到数字通信技术的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再到如今正在普及的第五代(5G),每一代都有着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1G 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只能进行语音通话,信号质量差,容量有限。

2G 则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3G 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可能,如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4G 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而 5G 则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多的连接,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移动台(MS)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它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

2、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将移动台的信号转发到核心网。

3、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等,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用户数据管理等功能。

4、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用于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

三、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这是为了让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通信而采用的技术,常见的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2、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引言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移动通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无线通信技术1. 蜂窝网络:介绍蜂窝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基站、蜂窝覆盖、调度等概念。

2. 多址接入技术:讲解多址接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3. 蓝牙技术:介绍蓝牙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特点,如短距离通信、低功耗等。

4. Wi-Fi技术:探讨Wi-Fi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如家庭、商业、公共场所等。

5. LTE技术:分析LTE技术的优点和特性,如高速、低时延、大容量等。

同时还会对其与4G和5G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

二、移动网络与协议1. GSM网络:解释GSM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信道结构、呼叫流程等。

2. CDMA网络:介绍CDMA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如扩频技术、码片概念等。

3. 3G网络:概述3G网络的演进和特性,包括WCDMA、CDMA2000等标准。

4. 4G网络:讲解4G网络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场景,如LTE、WiMax等。

5. 5G网络:探讨5G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挑战,如超高频、大规模MIMO等。

三、移动通信安全1. 加密技术:介绍移动通信中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协议,如DES、AES、SSL等。

2. 身份认证:讨论移动通信中的身份认证技术,如SIM卡、IMSI等。

3. 隐私保护:探讨移动通信中的隐私保护策略,如隐私保护算法、数据匿名化等。

4. 安全漏洞:分析移动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方式,如欺骗、窃听、中间人攻击等。

5. 安全管理:讲解移动通信中的安全管理机制,如网络监控、漏洞修补等。

四、移动网络优化与性能管理1. 资源调度:解释移动网络中的资源调度策略,如功率控制、载波分配等。

2. QoS管理:介绍移动网络中的QoS管理机制,如带宽保证、时延控制等。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1. 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方式,实现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的知识点。

2. 基础概念2.1 无线电频谱:用于进行无线电波传输的一定范围内连续频率段。

- 授权频带:由或国际组织授予特定运营商使用的频带。

- 自由使用频带:未被授权给任何特定运营商,可供公众自由使用。

2.2 蜂窝网络结构: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并在每个小区中设置一个基站来提供覆盖和连接服务。

3. 网络架构3.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系统移动通讯标准:- 主要应用于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 包括GSM核心网、GSM边缘设备等子系统;3..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广播式接入方法,在同样时间和空间上共享相同载体资源;4.射頻技術4.1 调制方式:- AM(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 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5.无线接入技术5.1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使用2.4GHz或者5GHz ISM 频段进行数据通信。

6.移动网络协议栈移动网络协议栈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不同层次功能和服务的软件模块集合。

主要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程序等多个子系统。

7.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在移动通信领域,确保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非常重要。

相关措施如下:- 加密算法: 使用加密方法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访问控制: 确定哪些设备可以访问特定资源,并限制未经授权访问;8 . 法律名词及注释:-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蜂窝方式标准,在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中广泛应用。

移动通信知识点

移动通信知识点
移动通信知识点
目 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 移动通信应用与服务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 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包括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 等。
调制与解调技术
调制技术
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的 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 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技术
解调是将已调信号还原为基带信号的过程,与调制过程相 反。解调方式需要与调制方式相对应,才能实现信号的正 确还原。
调制与解调的意义
调制与解调技术是移动通信中实现信号传输的关键环节, 能够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03
多址技术
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进行通信,常用的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多址(
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分集接收与均衡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
通过接收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的可靠性,常用 的分集接收技术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等。
均衡技术
用于补偿信道对信号造成的失真,常用的均衡技术包括线性均衡和 非线性均衡等。
基于数字信号传
语音质量较好,保密性增 强
采用时分多址(TDMA) 或码分多址(CDMA)技 术
可提供低速数据业务
第三代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基于宽带数字信号传
采用CDMA技术,支持高速 数据传
02
01
可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
多种业务
03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内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范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电话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电话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电话(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电话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电话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电话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

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2.掌握无线电波的自由传播损耗3.了解无线信号的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所指的是什么;1. 大尺度传播模型用于预测平均场强并用于估计无线覆盖范围的传播模型描述了长距离内接收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

主要有: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地面反射损耗、散射损耗、室外传播路径损耗。

(阴影效应、大气折射)2. 小尺度衰落主要用于信号处理,描述了短距离或长时间内接收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4.掌握三种选择性衰落的概念,掌握相干时间、相干带宽、相干距离的概念;1. 频率选择性衰落:由于时延扩散导致信道对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系数不同。

相干带宽:,信号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该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则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2. 时间选择性衰落:由于变速移动引起的频率扩散使得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对信号的衰减程度不同。

相干时间:,当信号码元周期>TC时,发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3. 空间选择性衰落:不同空间位置的天线经历的衰减特性不同。

相干距离。

第三部分抗衰落技术1.了解三种主要的抗衰落的技术手段1. 分集: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它通常要用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2. 均衡: 可以补偿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幅度和时延)。

3.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信息时加入冗余的数据位来改善通信链路的性能。

2.了解什么是分集,了解主要的分集技术1. 分集是指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多路信号,然后将它们的能量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从而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对数字信号而言,使误码率最小。

2. 分集技术:宏分集;微分集分为空间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 角度分集, 时间分集。

3.了解接收分集和常见的三种信号合并方式,并知道它们性能优劣1. 选择式合并的性能;2. 最大比值合并:每个支路加权因子的大小由各支路SNR来分配,SNR大的支路权重大,SNR小的支路权重小,以实现最大的SNR ;各路信号迭加时要保证同相位, 因而要求每个支路有放大和调相电路。

3. 等增益合并;4. 在相同分集重数的情况下,以最大比值合并方式改善信噪比最大,等增益合并方式次之;分集重数M较小时,等增益合并的信噪比接近最大比值合并,选择式合并所得到的信噪比改善量最少。

4.掌握时间分集和交织1. 时间分集:利用信号在时间上的独立性发射和接收实现分集。

2. 交织:把一条消息中的比特以非连续方式传送,使突发差错信道变为离散信道,便于利用纠错码消除随机错误。

①交织深度:交织前相邻两符号在交织后的间隔距离。

交织宽度:交织后相邻两符号在交织前的间隔距离。

交织延迟:每个符号从交织器输出时相对于输入交织器时的时间延迟。

②交织方法:行列交织,卷积交织,随机交织。

③要求:交织深度大于相干时间。

5.掌握频率分集和扩频/跳频1. 频率分集:利用多个载波信号传输同一信息2. 跳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时间而变化。

3. 直接序列扩频: 利用远高于符号速率的序列码流与信号流相乘,得到宽带调制信号的技术。

4. 目的:抗多径,抗同信道干扰,抗衰落。

第四部分组网技术1.掌握三种多址接入技术1. FDMA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不同频道分配给每一个用户使用;选取一个空闲信道,一般有两种方式: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标明空闲信道方式。

2. TDMA将无线频谱按时隙划分,分配给不同用户;3. CDMA以信号波形或代码序列不同区分不同用户,CDMA以扩频技术为基础。

2.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了解其中各个网元的作用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方式1. 按实现技术分为:硬切换:新的连接建立前,先中断旧的连接。

例如GSM系统。

软切换: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

例如CDMA系统。

2. 切换过程控制主要有三种: 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第五部分GSM系统1.了解GSM系统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参数我国频段:上行890~915 MHz,下行 935~960 MHz。

占有25MHz带宽,频道间隔200kHz,包含124对频道;一个载频可提供8个物理信道,共992个物理信道。

话音帧编码时每20ms取样一次,输出260bit,编码速率为13kb/s,先对50个重要比特增加3个奇偶校验位,然后与132个较重要比特和4个尾比特一起卷积编码,比率为1:2,形成378个比特,最后78个不重要比特不予处理,共构成456比特。

2.掌握GSM系统的网络结构3.掌握GSM系统中的各个网络元素的作用1. 移动台(MS): 对于网络来说,负责处理与无线接口有关的功能、并随时向网络报告移动用户的位置、配合网络进行呼叫连接的控制等。

对于用户来说,负责接收用户的指令并向用户提示通信状态等信息。

2. SIM:用户个人身份号码PIN的验证,完成鉴权、加密过程,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号码的使用。

3. 基站子系统(BSS)由两部分组成:①基站收发设备(BTS):负责无线传输。

无线信道的管理,逻辑信道是由BSC来分配和管理的,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则是有BTS来完成的。

②基站控制器(BSC):无线资源管理。

BSC的三种越区切换即BSC内部的小区切换、BSC内部的小区间切换、BSC之间的切换。

4.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下传寻呼和呼叫所特定的功能; 7 号信令系统(SS7) 的中止处;支持移动性的特定信令;位置登记和位置信息下传;新业务的提供;支持短消息业务(SMS);生成并下传计费和帐单信息5.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HLR是GSM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存储HLR控制区内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

6.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VLR是存储位置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包含了当前处在本区的全部MS的有关资料。

7. 鉴权中心(AUC): 为系统提供客户鉴权所需要的数据,用以保护通过空中接口的移动客户通信不受侵犯。

8.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存贮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9. 操作维护中心(OMC): 对基站分系统与网络分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

10.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网络操作与控制。

4.了解GSM空中接口的帧格式5.掌握GSM空中接口的突发类型在GSM系统中,每帧含8个时隙,每个时隙576.9us,包含156.25bit,在TDMA信道上一个时隙中的一个信息格式称为突发脉冲序列。

共用五种类型:常规突发脉冲序列(NB)、频率校正突发脉冲序列(FB)、同步突发脉冲序列(SB)、接入突发脉冲序列(AB)、空闲突发脉冲序列(DB)。

6.掌握什么是物理信道,什么是逻辑信道,掌握逻辑信道的种类,以及映射关系1. 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隙段称为一个时隙(slot),这样的时隙称为物理信道。

2. 逻辑信道是指物理信道所传输的内容。

3. 映射方式:①多载频小区:f0上的TS0用于广播信道和公用控制信道。

f0上的TS1用于专用控制信道。

其余(f0上的TS2 ~TS7,f1 ~ fn-1上的8个时隙)用于业务信道。

控制信道的典型组合方式:下行BCH和CCCH在TS0上的复用,上行RACH在TS0上的复用,SDCCH和SACCH 在TS1上的复用。

上行链路f0上的TS1组成结构与下行链路的组成结构一样,只在时间上有一个偏移。

在载频f0上TS0:逻辑控制信道,重复周期为51个TS。

TS1:逻辑控制信道,重复周期为102个TS。

TS2:逻辑业务信道,重复周期为26个TS。

TS3~TS7:逻辑业务信道,重复周期为26个TS。

在载频f1~fN上TS0~TS7:业务信道,,重复周期为26个TS。

②单载频小区:只有8个物理信道,TS0用于控制信道,TS1~TS7用于业务信道。

7.掌握各个逻辑信道的作用1. 广播信道(BCH):“一点对多点”的单方向控制信道,为下行信道。

频率校正信道(FCCH):传输用于校正移动台工作频率的信息。

同步信道(SCH):传输移动台的帧同步和BTS的识别码(BSIC)信息,供移动台进行同步和对基站进行识别。

广播控制信道(BCCH):广播每个BTS的通用信息。

2. 公共控制信道(CCCH):寻呼信道(PCH): 传输基站寻呼移动台的信息。

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播。

随机接入信道(RACH): 用于移动台随机提出的入网申请,即请求分配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的接入。

上行信道,点对点方式传播。

允许接入信道(AGCH): 用于基站对移动台的入网申请作出应答,即给用户分配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下行信道,点对点方式传播。

3. 专用控制信道(DCCH): “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