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预防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讨论课是通过具体的预防医学案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应用与分析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0学时,讨论课18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预防医学绪论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和进展。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2.什么是“三级预防”(three level provention)?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的环境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来源,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及其危害;熟悉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食物链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第四医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第四医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权。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

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来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处理资料6个步骤。

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 tiv e m edi cin e)课程代码:临床医学专业130004、护理专业13001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临床医学专业54、护理专业36实验学时:临床医学专业14 学时高职护理专业10 学时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使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卫生学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方法,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等服务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预防医学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三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场调查、操作实习、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倡导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习教学和自学练习等相结合形式,使学生对群体健康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思想方法全面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医德,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习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主要的实验方式和要求如下:1. 现场实习:主要是专题调查。

要求选定专题(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社区开展现场调查、操作。

如水源卫生学调查、饮水消毒等。

2.实验操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有关项目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预防医学也越来越成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预防医学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学习卫生学部分能让学生了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护理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及护理本科.课程使用教材:《预防医学》主编施榕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参考教材:《预防医学》第三版主编叶婷婷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1.人类与环境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

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和生态平衡。

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

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

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

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 学分:2。

0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考核方式:分散考核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临床医学、护理本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以望达到以下目的: (1) 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生。

本大纲使用的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叶葶葶主编,第三版)。

1.了解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和卫生学的发展史;2.熟悉健康的概念;3.了解卫生学的主要内容;4.了解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1.熟悉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2.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3.熟悉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4.熟悉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2.熟悉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与途径;熟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引起人体特异性伤害的类型,特别是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熟悉历史上环境污染引起的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2.了解影响污染物健康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熟悉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1.了解噪声有关的概念;了解生产性噪声分类和接触机会2.掌握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和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1.了解高温作业的概念、类型2.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中暑的发病机制、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4.了解防暑降温措施1.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有关概念2.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接触机会3.掌握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4.了解影响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危害的因素和防护措施1.了解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掌握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治疗和处理;2.了解窒息性气体的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熟悉窒息性气体的毒理;掌握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铅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苯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的毒理3.掌握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汞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汞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农药的分类2.了解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理化特性;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毒理;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了解农药中毒的预防1.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和来源;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尘肺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矽肺的概念;了解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了解的发病机制;熟悉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矽肺的临床表现;熟悉矽肺的 X 线胸片表现特征;掌握矽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矽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掌握矽肺的主要并发症3.掌握石棉肺的病理特征、 X 线胸片表现特征;了解接触作业及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掌握石棉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石棉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4.了解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5.了解尘肺的预防措施1.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膳食调查营养素和热能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评价2.熟悉营养素的概念、种类和主要功能及需要量、供给量和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3.熟悉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量;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及来源和供给量;糖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供给量和来源;人体对热能的需要、热能的供给量和来源1.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2.掌握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熟悉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3. 掌握肥胖症发生的原因,肥胖判定方法熟悉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及膳食要求1.熟悉膳食调查的各种方法2.掌握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营养不足或者过剩的临床检查及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查1.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和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特征2.掌握河豚中毒和鱼类组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3.掌握毒蕈中毒的类型及其预防措施4.掌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5.熟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预防措施熟悉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家庭对健康的影响熟悉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掌握吸烟、药瘾和不洁性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预防医学在促进公众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预防医学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2、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方法。

3、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4、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案例或问题引入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学习:介绍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等。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挑战的理解程度。

3、作业与反思: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预防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的中医学人才,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以期为中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1.人类与环境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

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和生态平衡。

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

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

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

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1.大气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

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化学组成:正常空气的化学组成,氧及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来源。

影响空气污染的因素。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氟化物、苯并(a)芘等)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卫生防护原则。

空气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卫生监督。

2.水体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水的卫生学意义。

水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常见化学污染(汞、砷、铬、铜、氰化物、酚等)及其危害。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评价: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的卫生意义及水质的综合评价。

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各种水源和给水方式的卫生评价。

集中式与分散供水的卫生防护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饮水净化的意义。

自然沉淀、温凝沉淀、沙滤的净水原理和方法。

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饮水消毒的意义。

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水的快速净化消毒法。

染毒水的去毒法。

3.住宅卫生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室内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噪声、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日照、室内采光照明等。

室内污染中特别是吸烟对室内、公共场所空气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在讲授内容的同时,向同学教育和宣传戒烟。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

(四)营养与健康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对保证人体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

合理膳食: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来源及供给量。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人群合理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不同生理状况及作业的营养需要。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2.食品污染的急性影响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

食物中毒的调查及处理。

3.食品污染的慢性影响及预防: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五)职业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的特点。

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的定义。

我国职业病名单和报告制度。

1.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毒物的来源及其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蓄积和排出。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作用类型,影响毒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常见职业中毒的防治:铅、汞等金属物中毒。

苯及其同系物、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中毒。

有机磷等农药中毒及其他职业性毒物中毒。

2.粉尘与尘肺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常见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尘肺的定义及分类。

矽肺的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

石棉肺及煤矽肺的特点。

尘肺的预防措施。

3.高气温和热辐射高温作业环境中气象条件的特点。

高气温和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急救和处理办法。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综合评价。

防暑降温措施。

4.噪声和振动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的来源。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职业性耳聋、振动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六)医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和病因、诊断性、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类型和预防。

(七)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在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1.统计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2.相对数:相对数的意义。

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率的标准化法。

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标准差:平均数的意义。

常用平均数(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

标准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

常态分配的概念。

标准差的应用。

4.抽样误差及标准误:抽样及抽样误差的概念。

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t检验(成组比较和配对资料比较)。

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χ2检验基本公式,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四格表校正χ2值的计算,行×列表简捷公式)。

秩和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成组比较)。

6.正常范围的确定方法:确定正常值范围的要点。

正态资料和偏态资料,百分位数法。

7.统计图示法:统计图的意义,常用统计图的作法、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八)实习部分1.预防医学实习(1)毒物急性毒理试验:某种毒物的LC50或LD50测定。

(2)水源卫生调查、消毒及水质检验:水源卫生调查及消毒;水质理化性质测定(感官性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总硬度等测定法);水中毒物测定(氰化物或砷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3)膳食调查: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和评价。

(4)食品中毒物及农药残留量测定:食品中氰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快速测定:有机氯残留量薄层层析测定示教。

(5)气象条件测定: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热的测定和卫生评价方法。

(6)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空气中毒物(铅、汞、苯或二氧化硫等)采样和测定方法;粉尘采样和浓度测定方法(可结合工厂卫生调查同时进行)。

(7)工厂卫生调查:对高温、粉尘或某种生产性毒物作业进行卫生学调查或参观。

(8)生物材料中毒物检验或其他职业病诊断方法:尿、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铅、汞、砷等毒物含量测定,或选择1—2种职业病的特殊检验方法。

(9)教学电影:关于饮水卫生、粪便卫生管理、食品卫生或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的电影(可结合讲授或课余时间进行)。

2.医学统计学实习(1)统计的基本步骤。

(2)相对数。

(3)平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4)t检验(包括均数的u检验)。

(5)χ2检验(包括率的u检验)。

(6)秩和检验及统计作图。

(九)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预防医学部分约42学时,医学统计学部分约38学时。

讲授与实习比例预防医学部分为2:1,医学统计学部分为1:1。

具体安排可参照学时分配表。

(十)大纲使用说明1.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儿科、口腔、影象等其他医学专业作参考。

2.预防医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与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衔接和分工。

预防医学应着重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应用医学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阐明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提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理论根据和措施原则;同时也应适当联系临床学科,使学生既能得到系统的预防医学知识,又能联系实际应用。

3.大纲中规定的学时分配,实验、实习课的组织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十一、附录:教学安排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绪论环境卫生地方病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营养和食品卫生食物中毒、医源性疾病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步骤计量资料分析计数资料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回归统计图表24210642864363334433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实习大纲实习一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录像)目的要求:1、了解大气、水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地方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内容:(看录像)1、肺癌防治(时间约17分钟)2、广州市水污染状况(时间约17分钟)3、水俣病(时间约18分钟)4、地方性氟中毒(时间约20分钟)5、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约23分钟)观后评议(写实习报告):1、引起肺癌的主因及预防措施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性及保护措施3、水俣病主要病因及症状表现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因及临床特点5、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主要影响实习二饮用水消毒法目的要求:掌握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氧化消毒的原理、步骤及方法。

实习三膳食调查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它是计划和安排良好膳食的重要手段。

目的要求:1. 掌握食物成份表的应用。

2. 学会膳食计算,尤其是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计算方法。

3. 用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对膳食计算结果作正确分析并初步评价和建议。

内容:(详见实习课题)实习四抗坏血酸负荷试验(二氯酚靛酚法)原理:正常人服用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后,若体内储备量已足,则尿中可大量排出,若储备量很低或缺乏,则尿中排出极少,空腹服用抗坏血酸500毫克后,4小时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排出量<3毫克者为不足,超过3毫克者为正常,>10毫克者为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