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8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学科,它着重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期望与实现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学这一学科覆盖了从孕期到儿童7岁之间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涉及儿童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社会发展、认知发展等领域。

本文以“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标题,首先简要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然后着重介绍其基本理论问题,最后总结出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首先,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孕期至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既包括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如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机制。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到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也展开了对婴幼儿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实证研究和支持性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也有其基本理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心理理论。

生物心理学家将婴儿期心理发展归因于有一定规律的生物因素,他们认为,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是有着两个重要特点的:一是有规律的,即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二是有关联的,即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与儿童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另外,针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心理学家也有一系列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Piagetstages特征性发展理论,默特罗生物机械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从上述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介绍可以看出,婴儿期心理发展是受到有一定规律的生物因素的影响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则与婴儿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针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心理学家提出了特征性发展理论、生物机械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孕期至儿童七岁期间的心理发展的学科,它的关注点包括儿童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社会发展以及认知发展,还覆盖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机制。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学前心理学 第十二章 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心理学 第十二章  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

3、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环境。
4、不利的环境。
三、儿童心理的矛盾运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运动是什么?
1、界定: 就是在儿童的活动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 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与其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理解:矛盾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 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另一方面是儿童现有的心理发展水 平,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排斥、互相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儿童 的心理得以发展。比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每个阶段 都有矛盾
(三)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 人物简介:埃里克森祖籍丹麦、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是美国 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他 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影 响。人的一生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 人心理发展的八阶段:
1、任信——怀疑(0—1.5岁): 2、自主——羞怯(1.5—3岁) 3、主动——内疚(3—5岁): 4、勤奋——自卑(6、7岁—青春期前): 5、一致性——角色分离(青少年期) 6、亲密感——孤独感(18—30): 7、创造感——自我专注(停滞感)(31—55) 8、完善感——绝望感(60岁以上)
● 关于“生理决定论”:1、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生理 发展的变化是较小的。2、生理的发展既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也受外 界客观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 作用
(一)作用
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 个别差异。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1、胎儿时期的环境。 2、家庭环境。

《学前心理学》3第一章-绪论3(第2周)-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学前心理学》3第一章-绪论3(第2周)-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
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 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3 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 单,关键不能用灌 输式,而是在游戏 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 孩子识字的兴趣。
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案例分析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
• 观点总结
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 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
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
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 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 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 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Urie,Bronfenbrenner 1917-2005
生态系统观: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
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 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
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 个部分或水平: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启发理论启发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自主探索,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模式。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儿童逐渐理解和掌握世界。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根据该理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与他人的合作,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社会认知理论还注重了儿童情感、动机和社会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3.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增长的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少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任务。

儿童在经历各个阶段的同时,会逐渐获得新的能力和技能。

4.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尊严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

按照这个理论,儿童在满足一层需求之后才能追求下一层更高级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5.承认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过程,儿童通过模仿、观察他人、接受指导和参与实践等方式,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掌握新的技能。

6.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罗芬伦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处于多个系统的互动中进行的,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

儿童被认为是一个生活在各种环境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这些环境和网络相互作用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也指导着儿童教育和培养的实践。

不同的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研究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思聪,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整天爱问“为什么”。 喜欢动脑筋、爱思考。在幼儿园你回答问题总是与众不同。 上课的时候你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你开始知 道什么叫做坚强了,你有着自己热情大方的性格,喜欢唱歌, 希望你未来能够开开心心。
17
小班幼儿(3-4岁)的年龄特征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8
1.生物因素——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的生物特征
· 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发色和神经系统
29
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 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 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 莫扎特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 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14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 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 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 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 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 同的。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 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4. 从零乱到成体系
8
二、发展的基本特点
1. 连续性
► 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 阶段性
► 指幼儿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9
二、发展的基本特点
3. 方向性和顺序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如果儿童在求学过程中,经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 将因而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情境的挑战, 以后继续追求成功。
如果求学过程中所经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 至只有 失败没有成功,他将养成自贬、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对生 活中现实的困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阶段5 青年期
(12—18岁)
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发展任务:建立同一性,克服同一混乱感 可获品质:忠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埃里克森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 其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在七十年代提出了比较完整 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
1950 《儿童和社会》
1958 《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
1964 《领悟与责任》
196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1969 《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阶段3 学前期
(3—6、7 岁)
发展危机:主动对愧疚 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愧疚感 可获品质:目的
此阶段的儿童精力充沛,好奇多问,喜欢表现自己, 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父 母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像,儿童将获得主动感;如果 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像,儿童则倾向于缺乏 主动性,有愧疚感。
• 在一个正常人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因而能较好的适应生活,应付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保持心 理健康。
• 这种平衡一旦打破,人就会产生适应困难,表现不良的社 会行为,出现心理异常,以至于发生精神疾病。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弗洛伊德是一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 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如果个体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 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与别人建立友爱、亲密的关系,就会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到许多理论和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从环境中吸收刺激并产生反应来实现的。

该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儿童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正反馈和惩罚,儿童学会了一种行为模式,以适应他们周围的环境。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和适应来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

在儿童生命早期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发展出符号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强调了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区间性发展”的概念,即一个人在个体层面上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4.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儿童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儿童在实现满足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感到自主、有能力和有关联感。

这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提供选择和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方式实现。

5.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互动和情感关系中的发展。

詹姆斯·鲁比特提出了情感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自主、皮肤到皮肤接触、控制、认同和恋爱。

这一理论强调了儿童和成人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以及正面亲密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6.性别角色理论:性别角色理论认为,儿童在社会中充当的性别角色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

通过社会化和性别角色模型的塑造,儿童学会了符合其所在社会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7.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布隆弗伯格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包含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 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 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 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 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 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 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 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 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 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 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 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 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 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 岁才能做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 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 进行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期,出生后的两年内,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期,适用于2~7岁的儿童,他们开始通过语言和表象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期,适用于7~11岁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考和操作性思维。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适用于11岁以上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2.艾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3.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和语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叫做"近似区域"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能够通过与比他们更有经验的人合作来完成高水平的任务。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4.雅各布·洛特岗斯坦发展理论
洛特岗斯坦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了发展的环境理论,强调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

他认为,正念的培养、安全的家庭环境和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5.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理论是指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该理论主张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机会,并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绪能力。

幼儿园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通过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

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特·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形成习得行为,他们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

2.认知发展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将注意力放在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发展上。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如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他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化文化理论将社会和文化因素视为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和“远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合作和引导,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能力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4.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内心欲望和冲突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着冲突的不同阶段,如口唇期、肛门期和阴蒂期。

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儿童可以达到心理平衡和成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各有侧重,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这些理论通过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为教育和家庭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023/5/16
13
胎内环境的影响
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境,又称为 胎内环境。一个胎儿与另一个胎儿所受到的 胎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孕母的身体健康状 况,接触烟酒、毒品及其他药物的情况,怀 孕时的年龄,母亲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状 况(如早产或难产)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胎儿心理的发展。
胎内环境母亲的年龄
开时年龄)

实验班 63.4
91.8
101.4 全部自 平均读
(13人)

完12年

控制组 86.7 (12人)
60.5
66.1
1人死亡 平均读 4人需要 完4年级 照顾
2023/5/16
20
(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 程。
环境影响儿童的生理成熟。如胎儿生长发 育的胎内环境就受母亲内2个月:1:2 胎内5个月:1:3 出生时:1:4 2岁:1:5 6岁:1:6 12岁:1:7 25岁:1:8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 才会用腿走路。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 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 最后是生殖系统。
遗传决定论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 通过探查家族中不同亲密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基 因遗传相似程度(即血缘关系的远近)与这些 亲属的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推 测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IQ之间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间的 相似性的确存在相关。
“智慧”测验相关系数 (8国)
(二)环境决定论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从大处(大环境)说,指国家制 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
从小处(小环境)说对于儿童主要指家庭环境、托儿所幼儿 园的环境和教育。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种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内容,过程和机制等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是针对0-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体性差异对发展的影响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以便在当前儿童心理调查和研究的背景下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

首先,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六岁期间,在语言,思维,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长。

认知发展的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初期的视觉和听觉,继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的解释,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语言,社会行为,认知能力,注意力,推理能力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

认知发展的标志是,儿童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用旧知识取得新知识,模仿和按照社会规则行事,并不断改善自我表现水平。

其次,社会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发展是指0-6岁儿童在社会活动当中的交互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的发展过程包括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发展,社会行为的获得和掌握,个体对他人恒定和变化的表征,以及个体如何处理社会困境等内容。

社会发展的标志是,儿童可以通过交互过程,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且可以在交往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遵守和实施社会规则,认识到他人的感受,并且可以有责任和表现出耐心。

再次,情绪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发展是指儿童0-6岁期间,在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发展。

情绪发展的发展过程包括儿童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理解别人的情绪等。

情绪发展的标志是,儿童可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释放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会受到他人的情绪影响,不断改善自身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最后,个体差异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差异是指儿童之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情绪,行为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2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规律
3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简单到复杂
(一)不齐全到齐全
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刚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 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 规律进行。
(三)3―6岁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3―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4岁儿童的主要特征
第一,认识活动具体、形象。 第二,情绪变化大。 第三,学习方式以模仿为主。
1100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2.4―5岁
儿童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第一,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更加活泼好动,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感到 好奇、新鲜,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第二,儿童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已经较少依 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离不开实物的支撑。
第三,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能够初步遵守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1111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3.5―6岁
这个时期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大班教育的年龄,也是学前期的最后一个阶 段,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好问好学。 第二 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第三 个性初具雏形。
1122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 种主要理论
13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一)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格赛尔看来,支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但主要是成熟。格赛尔认为成熟与内部因素有关,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 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而学习作为一种和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只是给发展 提供了适当的时机,学习对发展只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7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阶段性
(三)发展的方向性
(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个别差异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出现形成了阶段性,他们在各个发展 阶段表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质的特征,即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 征。
(二)从笼统到分化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的、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 情感态度,其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是从最 初的简单和单一发展到后来的复杂和多样。
4
4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刚开始是非常具体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 来越抽象和概括。从认识过程看,最先出现的是感觉,感觉是对物体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出现在感觉之后,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 的整体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与 思维相比,感觉和知觉只是低级的或最初的概括化。
随着与外界环境的不断接触,婴儿开始形成各种无条件反射,如吞咽反 射,新生儿会把奶水经舌头、咽喉送如食道。
2.6―12个月
在婴儿生长的6―12个月期间,他们在动作、语言、依恋关系等方面都 迅速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99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3.1―3岁
1―3岁的学前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感知觉经验 的不断丰富,他们开始出现表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为其心理发展的 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1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个性形成与学前儿童早期经验有关,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 的活动能力,把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五个渐进的阶段,分别是口腔 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1
5
15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
(一)心理的本质
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华生认为一切学习都 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 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 怒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 而形成的。
88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新生命和心理产生
新生命的诞生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从第9周开始,胎儿的器官和机能一 天天完善,所有的系统功能开始具有整体功能,到第32周,胎儿开始对外界 声音敏感,如音乐声、走路声都能够引起他们在母体内的活动。
(二)0―3岁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0―6个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三、从被动到主动
(一)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 (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5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凌乱且不成体系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 被外界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并表现出相 对的稳定性。
6
6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婴儿童的养育
1.教养应以婴儿童为中心 2.父母应掌握婴儿童成熟的知识
1
4
14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一)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是最原始的、 无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意识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 想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身上的 平衡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