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教案: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4. 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自行车、汽车、电风扇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机械设备的效率有差异。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解释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转化输入能量为输出能量的比例,能量损失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强调机械效率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至关重要。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 = 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使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原理。

4. 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讨论不同机械设备的效率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的损耗等。

5.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机械设备的输入能量为1000焦耳,输出能量为800焦耳,求机械效率是多少?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提高机械效率。

拓展讨论机械效率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PPT或白板、标志笔;2. 机械设备实物或图片。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出几道机械效率的计算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个实际应用机械效率的例子,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和效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利用简单的仪器测量机械设备的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计算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设备的效率差异;2. 学生可以调查不同机械设备的效率数据,并进行分类和分析,探讨效率较高的机械设备都具备哪些特点。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及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讲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动手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效率的变化。

5. 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效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评价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3. 教学课件:包含图文并茂的讲解、实例分析、动画演示等。

4.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

预习提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

三。

实验指导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

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温度计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机械的了解和看法,讨论如何衡量这些机械的效率。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机械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解释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概念。
2.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提高效率的措施。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节能环保,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3.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效率。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一、课程背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机械效率是评估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节能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提高机械效率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此,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5. 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15分钟)(1)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与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提高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与学生一起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损失、传动效率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4. 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个机械设备,例如汽车发动机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方法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变化。

(2)提供相关数据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机械效率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机械效率。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机械效率的小结报告。

报告要包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对机械设备效率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结报告,对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是评估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初中机械效率优秀教案

初中机械效率优秀教案

初中机械效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将机械效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说出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额外功越少越好。

3. 提问:用哪个物理量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引入新课《机械效率》。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机械性能越好。

3. 演示实例:如使用滑轮组、杠杆等机械设备时,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机械的效率,并交流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机械效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对生活中机械的使用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剪刀、绳子、滑轮组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2. 新课导入: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机械效率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机械效率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机械效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八、拓展活动:1. 举办“机械效率应用大赛”,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机械设备,比一比谁的机械效率最高。

2. 邀请工程师或企业代表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机械效率的应用经验。

九、课后建议:1.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进行分析。

2.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机械效率的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内容预计用时2课时。

2. 课后作业布置及拓展活动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解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实验演示。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摩擦、传动效率等。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优化设计、提高负载等。

5.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感受机械效率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4.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5.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研究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相关计算。

3. 评价学生对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认识,能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4. 评价学生对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理解,能否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5.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重视理论传授时,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1】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用假想液柱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2、通过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合作学习】:一、探究一:液体是否存在压强1、观察实验:图1、22、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和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 ;二、探究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v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v 猜想与假设:v 设计实验:v 进行实验:v 分析总结: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

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_______,越大则压强越。

2、设计方案:A、验证是否与方向有关,应选择:,结论:。

B、验证是否与深度有关,应选择:,结论:。

C、验证是否与密度有关,应选择:,结论:。

D、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应选择:,结论:。

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④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 。

思考: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自主学习】: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一、设计背景和目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能力。

提高机械效率是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授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和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对生产的重要性。

2.理论知识(15分钟)-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解释机械效率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实例进行说明。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0分钟)-介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润滑、减小接触面积等。

-介绍减小阻力的方法,如改进设计、使用光滑的材料等。

-介绍减小能量损失的方法,如改进传动装置、减小功率损失等。

4.机械效率实验(30分钟)-设计一个机械效率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观察机械效率的差异。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机械效率对生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1.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运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资源-教材和课件-实验器材和材料四、教学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结果和结论。

2.小组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针对这个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一、重点.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机械效率》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2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

(大屏幕)师:还有吗?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大屏幕)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生:不能。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

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芦花潭中学--袁明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
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
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
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新
课(5分钟)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
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
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
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图1
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
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
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
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
解,提出各
种方案。


对各个方案
进行讨论,
比较优缺
点。

经过讨论明
确第一种方
法太不方
便。

第三种
方法最
好,因为它
比第二种方
法用的力
小。

提升相
同高度做的
创设
真实
的情
景,
容易
激发
学生

趣,
顺利
进入

学。

通过

论,
为下
面学
新课教
学(30分钟)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
的视频。

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
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
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
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
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
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
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
进一步思考
并回答。

边实验边填
表。

分析实验误
差,指出要
使重物重一
些,误差就
会小一些。

(1)不相

(2)手拉
绳做的功多
(3)有摩
擦,在提起
重物时还要
提起动滑
轮。

进一
步理
解有
用功
和额

功。

并会
测量
有用
功和

功。

次数手的
拉力
F/N
手移动距
离s/m
钩码

G/N
钩码上升高
度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经过讨论回
答:机械效
率没有单
位,总小
锻炼
分析
实际
问题
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2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于1,用百
分数表示。

意在练习机
械效率公式
的应用、使
学生加深认
识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
功的概念。

学生动手实

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学
生将科学知
识应用于日
常生活和社
会实践的意
识。

的能
力。

通过
交流
与合
作,
培养
学生
团结
合作

神。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 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G (N)h(m)W
有用
(J)
F
(N)
s
(m)
W

(J)
η
1
2
3
4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