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前方交会测量报告

合集下载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标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测量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1.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2.学习进行导线测量;3.学习进行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4.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5.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操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掌握了水准仪的操作方法和读数技巧。

接着,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掌握了全站仪的操作要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意观察和记录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内业计算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绘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以及如何撰写测量报告。

同时,本次实习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精密性。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测量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工程测量总结报告范文(3篇)

工程测量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工程测量作为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我们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课程学习:通过课堂学习,我们了解了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处理、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地形图绘制、施工放样等理论知识。

2. 实际操作训练: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学习了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野外实习:我们前往施工现场,进行了地形测绘、施工放样、水准测量等实际操作,亲身感受了工程测量的应用。

三、实习过程1. 理论课程学习:在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验室,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了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野外实习:在施工现场,我们分组进行实地测量,学习了地形测绘、施工放样、水准测量等实际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如仪器故障、数据误差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逐一克服了这些问题。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和野外实习,我们掌握了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同学、老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测量技能。

2. 严谨细致:在工程测量中,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前方交会方法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计算出测量误差,并分析误差来源。

2. 实验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根据测量的原理,通过测量基线上A、B两个测站到待测点C的角度,再测量出A、B两个测站之间的方位角,即可计算出C点的坐标。

前方交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测量仪器:在点A和点B上,分别设置测站,安装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

2.观测角度:从点A观测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从点B观测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3.计算方位角:根据测量仪器的读数和设定的测量参数,计算出A、B两个测站之间的方位角。

4.计算距离:根据测量仪器的读数和设定的测量参数,分别计算出A、B两个测站到点C的距离。

5.计算C点坐标:根据前面步骤得到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点C的坐标。

6.分析误差来源:根据实际测量和计算结果,分析误差的来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

3. 实验步骤1.在实验区域内分别设置测站A和测站B,并确保两个测站之间有明显的目标点C供观测。

2.使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分别观测点A和点B 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记录测量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测站A和测站B之间的方位角。

4.根据测量数据和方位角,计算出测站A到目标点C的距离,以及测站B到目标点C的距离。

5.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目标点C的坐标。

6.分析误差的来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4. 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以下是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计算出的结果:•测站A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30°•测站A到目标点C的垂直角:60°•测站B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50°•测站B到目标点C的垂直角:40°•测站A和测站B之间的方位角:100°•测站A到目标点C的距离:50米•测站B到目标点C的距离:60米•目标点C的坐标:(100, 200)根据以上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点C的坐标为(100, 200)。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掌握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进行前方交会测量,计算交会的成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

二、实习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通过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使用测角仪器(如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的方位角和距离,从而达到确定测站位置的目的。

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站上的测角仪器测得的目标方向和测站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求得测站的位置。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的环节,了解了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际操作,包括设置测站、观测目标、记录数据等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测角仪器测得了目标方向和测站之间的距离。

然后,我们利用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求得了测站的位置。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测量软件,提高了我们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实习,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前方交会测量,计算出了测站的位置。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我们发现测量结果的精度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精密性,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前方交会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了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三、实习过程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首先学习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角度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测角器的选择和使用等。

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学习了高程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导线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导线的布设、观测点的选择等。

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我们学习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分析,以提高绘图技能和地理信息素养。

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我们深入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按照规范编制了实习成果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收获如下:1. 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了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其精度要求;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4. 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成果报告编制水平;5. 对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测绘工程实验报告范文(3篇)

测绘工程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绘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基本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提高对测绘工程实际应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测绘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本实验主要涉及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两种技术。

1. 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重力作用下的水平面原理,测量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程。

2. 全站仪测量:利用全站仪,通过光电测距和角度测量,实现对目标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水准仪:用于水准测量,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2. 水准尺:用于水准测量,读取水准仪的读数。

3. 全站仪:用于全站仪测量,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4. 反光棱镜:用于全站仪测量,反射全站仪发出的光束。

5.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

四、实验步骤1. 水准测量(1)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站上,调整仪器至水平。

(2)将水准尺置于前视点,读取水准尺的读数。

(3)将水准尺移至后视点,读取水准尺的读数。

(4)计算前后视点的高差。

2. 全站仪测量(1)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调整仪器至水平。

(2)打开全站仪,设置测量模式。

(3)测量目标点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4)利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功能,测量目标点到全站仪的距离。

(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数据1. 水准测量数据测站:A前视点:B后视点:C前视点读数:1.234后视点读数:1.567高差:0.3332. 全站仪测量数据目标点:D水平角度:23.45°垂直角度:45.67°距离:123.45m三维坐标:X=100.00m,Y=200.00m,Z=300.00m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根据水准测量数据,计算A、B两点间的高差为0.333m。

2. 全站仪测量数据处理根据全站仪测量数据,计算目标点D的三维坐标为X=100.00m,Y=200.00m,Z=300.00m。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前方交会测量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前方交会测量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前方交会测量实验组别:测绘工程C4组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1实验目的和要求1.复习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与竖直角和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了解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与和前方交会的具体操作步骤,做出实地前方交会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测回法测量平面角与竖直角(至少两测回)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掌握前方交会的内业计算方法,经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通过观测科技楼楼顶的竖针的三维坐标,并结合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变形监测的目的,并在测量过程中提高各个成员的外业作业水平和仪器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1.在选点时,应该顾及到仪器架设和观测的方便性,全站仪引的已知点之间的通视性,车辆来往所造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已知点,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30度并小于150度。

2.选的点尽量要远离科技楼,使观测的仰角不致太大,使操作员用全站仪观测起来不方便或观测不到目标。

3.在测量过程中,数据记录人员要边记录边计算,发现问题后立即告知观测员,并一起找出原因,从新观测。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南方电子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记录板一个,计算器一个,喷漆一瓶,锤子一个,钉子若干,自备铅笔和小刀。

4操作步骤1.根据学校校内已知点,用全站仪引点到科技楼附近已选好的点上,测量出这些点的XYZ坐标(如图,图上的A、B、C三点)并记录在记录板上。

2.依次在A、B、C点上架设仪器,并测量其他已知点的坐标检核一下,检核与它的原始坐标相差不大时,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α1,α2,β1,β2,测量三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时求出结果,检查是否超限。

3.在每个测站测量中,盘左盘右观测科技楼塔顶竖针的仰角,观测两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求出平均仰角。

4.当观测结束后,回到家中,整理数据资料,求出科技口塔顶竖针的三维坐标,并和别的组对比一下结果。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前方交会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确定地面上某点的位置。

通过在已知位置的两点分别观测该点,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该点的坐标。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了解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2. 掌握前方交会测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3.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4. 学会前方交会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实习内容1. 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前方交会测量是一种基于三角测量的定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已知位置的两点A和B上,分别观测待定点P,得到两个观测值,根据这两个观测值可以计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

2. 前方交会测量的操作方法(1)确定交会点:在实地选择两个已知点A和B,并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适中,便于观测。

(2)架设仪器:在A点和B点分别架设经纬仪,确保仪器水平。

(3)瞄准目标:在A点瞄准B点,在B点瞄准A点,调整仪器,使两个瞄准点重合。

(4)观测记录:在A点和B点分别对目标点P进行观测,记录观测值,包括角度和距离。

(5)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3. 前方交会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1)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角度和距离的归算、改正,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2)精度评定: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前方交会测量的精度,包括点位中误差、角度中误差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了解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熟悉测量仪器。

2. 实地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前方交会测量实验。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4. 结果分析:分析前方交会测量的精度,评估实验结果。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掌握了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水准测量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水准测量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二等水准测量组别:测绘工程C4组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1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测一条水准路线,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以及各种规范要求及限差要求。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规定,熟悉南方DL002型数字水准仪的的仪器操作使用方法和内业软件的使用。

3.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经平差后得到所测点的高程。

4.每个小组实测一条2Km的闭合直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

2注意事项1.应使仪器与前后表次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记录字迹应整齐清楚,不得涂改,更不得涂字改字2.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全合格后,方可移动后尺垫。

这点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测量不规范后其他原因引起的从头开始的测量。

3.前后视距可以先由步数概量,在通过测距调整仪器或前视尺的位置,使前后视距相等。

4.当心仪器不要被路人撞到和损坏,在测量过程中必须有人在一起旁边。

5.在测量过程中,每站在开始测量和结束测量时,测量的人一定要检查水准器的气泡是否居中。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南方DL002数字水准仪一台(带脚架),精密水准一对,尺垫一对,自备铅笔和小刀。

4操作步骤1.以之前选好的导线线路作为水准线路,从高程已知点开始,在离后视尺不超过50m的地方架站,首先将仪器整平,使水准气泡居中。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按下测量键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视距不要超限,并记住数值以便前视尺的移动,对于南方DL002型数字水准仪而言,在测量后视尺要按measure键两次,分别记录Bk1、Bk2两次读数。

3.转动水准仪瞄准前视尺,首先按dist键测量距离,移动前视尺直到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查看水准气泡是否居中,按两次measure键,分别记录Fk1、Fk2 两次读数。

4.注意显示屏显示的测量中误差是否超限,超限则按4键删除数据重复测量,检查测量结果无误后进行下一个测站。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前方交会测量方法,实现对目标点的坐标测量和定位。

实验设备:•测量仪器:经纬仪、测距仪•三根木桩(A、B、C)实验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地形测量方法,利用经纬仪测量目标点与测站的方向角和倾斜角,并结合测距仪测量目标点与测站的距离,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实验步骤:1.在实验区域选择适合的位置设置测站点A,并在其上竖立木桩A。

2.选择两个目标点B和C,分别测量其到测站点A的方向角和倾斜角,并使用测距仪测量目标点与测站点的距离。

3.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目标点B和C的坐标。

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测站点A的坐标:(Xa, Ya)目标点B的测量数据:•方向角:角度1•倾斜角:角度2•距离:d1根据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目标点B的坐标:•Xb = Xa + d1 * sin(角度1)•Yb = Ya + d1 * cos(角度1) * sin(角度2)目标点C的测量数据:•方向角:角度3•倾斜角:角度4•距离:d2根据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目标点C的坐标:•Xc = Xa + d2 * cos(角度3)•Yc = Ya + d2 * sin(角度3) * sin(角度4)实验结果: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目标点B和C的坐标:•目标点B的坐标:(Xb, Yb)•目标点C的坐标:(Xc, Yc)实验总结:通过前方交会的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目标点坐标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前方交会方法进行地形测量、土地规划等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Markdown文本格式完整代码:#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掌握前方交会测量方法,实现对目标点的坐标测量和定位。

**实验设备:**- 测量仪器:经纬仪、测距仪- 三根木桩(A、B、C)**实验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地形测量方法,利用经纬仪测量目标点与测站的方向角和倾斜角,并结合测距仪测量目标点与测站的距离,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导线测量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导线测量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导线测量组别:测绘工程C4组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1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测一条导线,掌握导线测量的观测和记录等外业实测方法。

2.熟悉导线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规定,训练组员与组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3.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方法,经平差后得到各个导线点的平面位置。

4.通过实测一条1KM左右的导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提高各个成员的外业作业步骤和仪器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1.在选点时,应该顾及到仪器架设和观测的方便性,导线点之间的通视性,车辆来往所造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导线点。

导线边长在200——300米左右。

2.在记录数据时,数据记录人员一定要边记录边计算,一旦发现数据不合理,一定要提醒测量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3.由于有几个导线点在路边,车流量多,人流量大,当心仪器不要被路人和车辆撞到和损坏,注意保护好仪器的安全,另外分别要有人在仪器旁边,以防止棱镜被路人无意中移动造成的观测结果错误。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南方电子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记录板一个,计算器一个,自备铅笔和小刀,喷漆一瓶,锤子一个,钉子若干4操作步骤1.布置导线,根据相关要求在校园内合理布设导线线路,根据给定已知控制点布设导线的形状,确定起点和终点。

2.在导线线路选定之后,沿着导线线路定导线点,注意考虑导线点之间的通视性,以及导线点布设的合理性(应避开人群密集区和人流量大的地方,和因车辆来往造成可能要强制移动站点的地方),打上钉子并喷上油漆,标上号码。

3.在测量过程中,首先一人在导线起点上架设全站仪,另外二人分别在方向点上和导线第二站上架设棱镜,分别对中整平。

4.将全站仪开机,调到测角模式,测量导线的左角六个测回(注意配置度盘180/n ,n为测回数),再测量右角六个测回。

计算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各个中误差不要超过限差,超过限差重新测量,左角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不要超过4秒。

测角前方交会法实训报告

测角前方交会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测角前方交会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进行野外地形测量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

二、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测角前方交会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平面坐标测量方法,在工程测量、地形测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一测量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首先,对测角前方交会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该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仪器准备:实训前,对水准仪、经纬仪、测钎、尺子等仪器进行了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状态良好。

3. 野外操作:- 选定交会点:根据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交会点,确保交会精度。

- 观测数据:使用经纬仪分别对两个已知控制点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 计算坐标:根据观测数据,利用测角前方交会法计算交会点的坐标。

4. 绘图:根据计算出的交会点坐标,绘制地形图,标注控制点、交会点等。

四、实训过程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负责一个交会点的测量和绘图。

2. 野外操作:- 每组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选定交会点,并做好标记。

- 使用经纬仪分别对两个已知控制点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 利用测角前方交会法计算交会点的坐标,并进行精度分析。

3. 绘图:- 根据计算出的交会点坐标,绘制地形图。

- 在地形图上标注控制点、交会点、地物等。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交会点坐标计算: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测角前方交会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交会点坐标精度较高。

2. 绘图质量: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绘制地形图,标注地物、控制点、交会点等。

3. 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实训总结1. 实训收获:- 掌握了测角前方交会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方法。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空间后方交会—前方交会)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空间后方交会—前方交会)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空间后⽅交会—前⽅交会)空间后⽅交会-空间前⽅交会程序编程实验⼀.实验⽬的要求掌握运⽤空间后⽅交会-空间前⽅交会求解地⾯点的空间位置。

学会运⽤空间后⽅交会的原理,根据所给控制点的地⾯摄影测量坐标系坐标以及相应的像平⾯坐标系中的坐标,利⽤计算机编程语⾔实现空间后⽅交会的过程,完成所给像对中两张像⽚各⾃的外⽅位元素的求解。

然后根据空间后⽅交会所得的两张像⽚的内外⽅位元素,利⽤同名像点在左右像⽚上的坐标,求解其对应的地⾯点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并完成精度评定过程,利⽤计算机编程语⾔实现此过程。

⼆.仪器⽤具计算机、编程软件(MATLAB)三.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包含四个地⾯控制点(GCP)的地⾯摄影测量坐标及在左右像⽚中的像平⾯坐标。

此四对坐标运⽤最⼩⼆乘法求解左右像⽚的外⽅位元素,即完成了空间后⽅的过程。

另外还给出了5对地⾯点在左右像⽚中的像平⾯坐标和左右像⽚的内⽅位元素。

实验数据如下:内⽅位元素:f=152.000mm,x0=0,y0=0四.实验框图此过程完成空间后⽅交会求解像⽚的外⽅位元素,其中改正数⼩于限差(0.00003,相当于0.1’的⾓度值)为⽌。

在这个过程中采⽤迭代的⽅法,是外⽅位元素逐渐收敛于理论值,每次迭代所得的改正数都应加到上⼀次的初始值之中。

确定Xs,Ys,Zs的初始值时,对于左⽚可取地⾯左边两个GCP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左⽚Xs 和Ys的初始值,取右边两个GCP 的坐标平均值作为右⽚Xs 和Ys的初始值。

Zs可取地⾯所有GCP的Z坐标的平均值再加上航⾼。

空间前⽅交会的数学模型为:五.实验源代码function Main_KJQHFJH()global R g1 g2 m G a c b1 b2;m=10000;a=5;c=4;feval(@shuru); %调⽤shuru()shurujcp()函数完成像点及feval(@shurujcp); %CCP有关数据的输⼊XYZ=feval(@MQZqianfangjh); %调⽤MQZqianfangjh()函数完成空间前⽅、%%%%%% 单位权中误差%%%% %后⽅交会计算解得外⽅位元素global V1 V2; %由于以上三个函数定义在外部⽂件中故需VV=[]; %⽤feval()完成调⽤过程for i=1:2*cVV(i)=V1(i);VV(2*i+1)=V2(i);endm0=sqrt(VV*(VV')/(2*c-6));输⼊GCP像点坐标及地⾯摄影测量坐标系坐标的函数和输⼊所求点像点坐标函数:function shurujcp()global c m;m=input('摄影⽐例尺:'); %输⼊GCP像点坐标数据函数并分别将其c=input('GCP的总数='); % 存⼊到不同的矩阵之中disp('GCP左⽚像框标坐标:');global g1;g1=zeros(c,2);i=1;while i<=cm=input('x=');n=input('y=');g1(i,1)=m;g1(i,2)=n;i=i+1;enddisp('GCP右⽚像框标坐标:');global g2;g2=zeros(c,2);i=1;while i<=cm=input('x=');n=input('y=');g2(i,1)=m;g2(i,2)=n;i=i+1;end %%%%%%%%%%%%%%%%%%%%%%%%%%%%%%%%%%%%%%%%% function shuru()global a;a=input('计算总像对点数='); %完成想计算所需的像平⾯坐标global b1; %坐标输⼊,存⼊不同的矩阵中b1=zeros(a,2); disp('左⽚像点坐标:')i=1;while i<=am=input('x=');n=input('y=');b1(i,1)=m;b1(i,2)=n;i=i+1;end%%b2=zeros(a,2);disp('右⽚像点坐标:')i=1;while i<=am=input('x=');n=input('y=');b2(i,1)=m;b2(i,2)=n;i=i+1;end%%global c;c=input('GCP的总数=');disp('GCP摄影测量系坐标:')global G;G=zeros(3,c);i=1;while i<=cm=input('X=');n=input('Y=');v=input('Z=');G(i,1)=m;G(i,2)=n;G(i,3)=v;i=i+1;end %%%%%%%%%%%%%%%%%%%%%%%%%%%%%%%%%%%%%空间前⽅交会和后⽅交会函数:function XYZ=MQZqianfangjh()global R1 R2 a f b1 b2 Ra Rb;global X1 X2;R1=Ra;R2=Rb;R1=zeros(3,3);R2=zeros(3,3);global g1 g2 G V1 V2 V WF c QXX QXX1 QXX2;xs0=(G(1,1)+G(3,1))/2;ys0=(G(1,2)+G(3,2))/2;[Xs1,Ys1,Zs1,q1,w1,k1 R]=houfangjh(g1,xs0,ys0); %对左⽚调⽤后⽅交会函数R1=R;V1=V;WF1=WF;save '左⽚外⽅位元素为.txt' WF -ascii %将计算所得的外⽅位元素存⼊到.txt% ⽂件中for i=1:cg1(i,1)=g1(i,1)+V1(2*i-1);g1(i,2)=g1(i,2)+V1(2*i);endsave '左⽚像点坐标.txt' g1 -asciixs0=(G(2,1)+G(4,1))/2;ys0=(G(2,2)+G(4,2))/2;[Xs2,Ys2,Zs2,q2,w2,k2 R]=houfangjh(g2,xs0,ys0); %对右⽚调⽤后⽅交会函数R2=R; V2=V;WF2=WF;QXX2=QXX;save '右⽚外⽅位元素为.txt' WF –ascii %将计算所得的外⽅位元素存⼊到.txt% ⽂件中for i=1:cg2(i,1)=g2(i,1)+V2(2*i-1);g2(i,2)=g2(i,2)+V2(2*i);endsave '右⽚像点坐标.txt' g2 -asciiX1=zeros(a,3);X2=zeros(a,3);xx=zeros(3,1);xxx=zeros(3,1);for i=1:ass=[b1(i,1);b1(i,2);-f];dd=[b2(i,1);b2(i,2);-f];xx=R1*ss;X1(i,:)=xx';xxx=R2*dd;X2(i,:)=xxx';endglobal Xs1 Xs2 Ys1 Ys2 Zs1 Zs2;BX=Xs2-Xs1;BY=Ys2-Ys1;BZ=Zs2-Zs1;global N1 N2;N1=zeros(1,a);N2=zeros(1,a);for i=1:aN1(1,i)=(BX*X2(i,3)-BZ*X2(i,1))/(X1(i,1)*X2(i,3)-X2(i,1)*X1(i,3));N2(1,i)=(BX*X1(i,3)-BZ*X1(i,1))/(X1(i,1)*X2(i,3)-X2(i,1)*X1(i,3));end %计算投影系数,并计算五点的三维坐标global XYZ;XYZ=zeros(a,3);for i=1:aXYZ(i,1)=Xs1+N1(1,i)*X1(i,1);XYZ(i,2)=((Ys1+N1(1,i)*X1(i,2))+(Ys2+N2(1,i)*X2(i,2)))/2;enddisp('左⽚外⽅位元素为:Xs Ys Zs ψωκ');disp(WF1);disp('左⽚外⽅位元素协因素阵为:');disp(QXX1);disp('左⽚像点坐标为:')disp(g1)disp('右⽚外⽅位元素为:Xs Ys Zs ψωκ');disp(WF2);disp('右⽚外⽅位元素协因素阵为:')disp(QXX2)disp('右⽚像点坐标为:')disp(g2)disp('计算所得点摄影测量坐标(X,Y,Z)为:');disp(XYZ);save 'XYZ.txt' XYZ -ascii %将计算所得结果保存到XYZ.txt⽂件中%%%%%%%%%%%%%%%%%%%%%%%%%%%%%%%%%%%%%%%%%%%%%%%% function [Xs,Ys,Zs,q,w,k R]=houfangjh(g1,Xs0,Ys0) %计算像⽚外⽅位元素%%%%%%%%%%global f G m c b1 b2;f=0.152;Xs=Xs0;Ys=Ys0;Zs=m*f+G(1,3);q=0;w=0;k=0;while 1 %实现⼀个永真循环,是改正数⼩于限差以后跳出循环a1=cos(q)*cos(k)-sin(q)*sin(w)*sin(k);a2=-cos(q)*sin(k)-sin(q)*sin(w)*cos(k);a3=-sin(q)*cos(w);b1_=cos(w)*sin(k);b2_=cos(w)*cos(k);b3=-sin(w);c1=sin(q)*cos(k)+cos(q)*sin(w)*sin(k);c2=-sin(q)*sin(k)+cos(q)*sin(w)*cos(k);c3=cos(q)*cos(w);R=[a1,a2,a3;b1_,b2_,b3;c1,c2,c3];for i=1:caX(i)=a1*(G(i,1)-Xs)+b1_*(G(i,2)-Ys)+c1*(G(i,3)-Zs);aY(i)=a2*(G(i,1)-Xs)+b2_*(G(i,2)-Ys)+c2*(G(i,3)-Zs);aZ(i)=a3*(G(i,1)-Xs)+b3*(G(i,2)-Ys)+c3*(G(i,3)-Zs);endxj=[];yj=[];for i=1:cxj(i)=-f*aX(i)/aZ(i);yj(i)=-f*aY(i)/aZ(i);enda11=[];a12=[];a13=[];a14=[];a15=[];a16=[];a21=[];a22=[];a23=[];a24=[];a25=[];a26=[];for i=1:ca11(i)=(a1*f+a3*g1(i,1))/aZ(i);a12(i)=(b1_*f+b3*g1(i,1))/aZ(i);a13(i)=(c1*f+c3*g1(i,1) )/aZ(i);a21(i)=(a2*f+a3*g1(i,2))/aZ(i);a22(i)=(b2_*f+b3*g1(i,2))/aZ(i);a23(i)=(c2*f+c3*g1(i,2) )/aZ(i);a14(i)=g1(i,2)*sin(w)-(g1(i,1)*(g1(i,1)*cos(k)-g1(i,2)*sin(k))/f+f*cos(k))*cos(w);a15(i)=-f*sin(k)-g1(i,1)*(g1(i,1)*sin(k)+g1(i,2)*cos(k))/f;a16(i)=g1(i,2);a24(i)=-g1(i,1)*sin(w)-(g1(i,2)*(g1(i,1)*cos(k)-g1(i,2)*sin(k))/f-f*sin(k))*cos(w);a25(i)=-f*cos(k)-g1(i,2)*(g1(i,1)*sin(k)+g1(i,2)*cos(k))/f;a26(i)=-g1(i,1);endlx=[];ly=[];for i=1:clx(i)=g1(i,1)-xj(i);ly(i)=g1(i,2)-yj(i);endA=zeros(2*c,6);for i=1:cA(2*i-1,1)=a11(i);A(2*i-1,2)=a12(i);A(2*i-1,3)=a13(i);A(2*i-1,4)=a14(i);A(2*i-1,5)=a15 (i);A(2*i-1,6)=a16(i); A(2*i,1)=a21(i); A(2*i,2)=a22(i); A(2*i,3)=a23(i); A(2*i,4)=a24(i); A(2*i,5)=a25(i); A(2*i,6)=a26(i);endL=zeros(2*c,1);for i=1:cL(2*i-1,1)=lx(i);endX=inv((A')*A)*(A')*L;Xs=Xs+X(1,1);Ys=Ys+X(2,1);Zs=Zs+X(3,1);q=q+X(4,1);w=w+X(5,1);k=k+X(6,1);Xabs=abs(X);aaa=max(Xabs);if aaa<0.00003 %当改正数中绝对值最⼤的改正数⼩于限差0.00003 break; %后跳出循环,计算结果已经收敛endendglobal V;V=L';global WF QXX;WF(1)=Xs;WF(2)=Ys;WF(3)=Zs;WF(4)=q;WF(5)=w;WF(6)=k;QXX=A'*A;六.实验结果左⽚外⽅位元素Xs,Ys,Zs,ψ、ω、κ、为:5.0001950e+003 5.0007250e+003 2.0201583e+003 -7.2888190e-005 2.8193877e-002 9.5130388e-002左⽚外⽅位元素协因素阵为:4.0166895e-008 -3.7263703e-010 1.3218695e-008 7.0720033e-005 1.0001730e-007 -2.5748604e-006-3.7263703e-010 4.0032797e-008 2.6568407e-009 -2.1103715e-007 7.7772275e-005 1.9993587e-0051.3218695e-0082.6568407e-009 1.7931301e-0083.1008915e-005 6.6697659e-006 5.6403374e-0077.0720033e-005 -2.1103715e-007 3.1008915e-005 1.3087511e-001 1.0148977e-003 -1.9981396e-003 1.0001730e-007 7.7772275e-005 6.6697659e-006 1.0148977e-003 1.5539404e-001 3.0264331e-002-2.5748604e-006 1.9993587e-005 5.6403374e-007 -1.9981396e-003 3.0264331e-002 4.0721943e-002左⽚外⽅位元素Xs,Ys,Zs,ψ、ω、κ、为:5.8967023e+003 5.0687355e+003 2.0506347e+003 1.4337709e-002 4.6257617e-0021.1037952e-001右⽚外⽅位元素协因素阵为:3.9305329e-0084.9400147e-010 -1.0339207e-008 6.8065940e-005 -4.2504770e-007 1.8461496e-0064.9400147e-010 3.9051893e-008 3.3958896e-011 -3.9945442e-008 7.6312421e-005 -1.6453951e-005-1.0339207e-008 3.3958896e-011 1.5155886e-008 -2.3705097e-005 3.5940467e-007 -7.3527082e-007 6.8065940e-005 -3.9945442e-008 -2.3705097e-005 1.2229164e-001 -2.3449223e-003 4.8281474e-003-4.2504770e-007 7.6312421e-005 3.5940467e-007 -2.3449223e-003 1.5233230e-001 -2.5374659e-0022.5374659e-0023.6794789e-002GCP在左⽚和右⽚改正后的坐标(x,y)为:1.6019582e-002 7.9954660e-002 -7.3934212e-002 7.8699356e-0028.8559633e-002 8.1141190e-002 -5.2455612e-003 7.8187184e-0021.3352398e-002 -7.9378247e-002 -7.9125440e-002 -7.8877760e-0028.2242309e-002 -8.0017749e-002 -9.8858970e-003 -8.0086832e-002单位权中误差为:±1.515610577029578e-005所求地⾯点的三维坐标(X, Y, Z)为:5.4310348e+003 5.8851463e+003 5.4831646e+0025.1473645e+003 5.0555934e+003 4.8499600e+0025.4957931e+003 5.0826911e+003 5.0668967e+0025.8442434e+003 5.1098033e+003 5.3025650e+0025.5603279e+003 4.2870779e+003 4.6536459e+002七.⼼得体会经过三周的努⼒,这个当初看来艰巨的任务终于在我的不懈努⼒下圆满的完成了。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摘要:本报告记录了在合工大进行的为期三周的测量学实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际测量工作的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对实习过程、收获和体会的详细总结。

一、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测量学理论知识。

2. 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了解测量工作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水准测量:学习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掌握水准点、水准路线的布设和观测方法。

2. 经纬仪测量:学习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掌握角度观测、水平角、垂直角等基本概念。

3. 全站仪测量:了解全站仪的工作原理,学习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应用,如导线测量、碎部测量等。

4. 地形图测绘:学习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制技巧。

5. 控制测量: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学习控制网布设、平差计算等。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我们学习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为实习奠定了基础。

2. 实习中期,我们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3. 实习后期,我们进行了地形图测绘和控制测量,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四、实习收获1. 巩固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对测量工作的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4. 增强了对测量工作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协作是完成测量任务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 测量工作要求严谨、细致。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4. 实习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总结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总结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工程测量的实习。

这次实习是我在大学学习工程测量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理论知识,我不仅加深了对工程测量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目的工程测量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对水准仪进行了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的精度。

然后,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水准测量,记录下每一站的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和高差,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各点的高程。

2、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测量地面点连线的水平夹角和竖直角。

我们使用了经纬仪进行测量,在测量前,同样需要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的准确性,减小误差。

3、距离测量距离测量是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我们采用了钢尺量距和全站仪测距两种方法。

钢尺量距时,要注意拉力的均匀和尺子的水平,同时要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

全站仪测距则更加便捷和精确,只需在仪器上设置好参数,瞄准目标点即可直接读取距离。

4、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是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

我们首先在测区内建立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采集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最后,根据采集的数据,使用专业软件绘制地形图。

三、实习过程实习的第一天,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示范操作。

随后,我们分组领取了仪器,开始了水准测量的实习。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水准仪的整平总是达不到要求,读数不准确等。

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向老师请教,我们逐渐掌握了要领,测量速度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09级测绘工程(1)班实验报告20 11 — 20 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变形监测设计题目前方交会实验学生姓名刘钊学号20094186专业班级09测绘工程(1班)指导教师高飞2012 年05 月28日1、实验要求: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2.实验过程:首先认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定向,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同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据已知A,B两点坐标可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 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高,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3.实验已知数据:A点坐标X 3525052.175Y 527483.758B点坐标X 3525047.348Y 527412.793D点坐标X 3524903.239Y 527259.5584.实验观测数据:α=76°22′05″,β=80°37′19″,γ=88°39′44″(检核角)竖角θ=37°24′03″5实验结果:C点坐标:X 3524875.2304Y 527453.3827Z 75.066检校误差3″6.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忍耐,有时候仪器不稳定,必须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实习(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验
组别:测绘工程C4组
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
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复习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与竖直角和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了解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
直角与和前方交会的具体操作步骤,做出实地前方交会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测回法测量平面角与竖直角(至少两测回)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掌握前方交会的内
业计算方法,经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通过观测科技楼楼顶的竖针的三维坐标,并结合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变形监测
的目的,并在测量过程中提高各个成员的外业作业水平和仪器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
1.在选点时,应该顾及到仪器架设和观测的方便性,全站仪引的已知点之间的通视性,车辆来往所造
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已知点,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30度并小于150度。

2.选的点尽量要远离科技楼,使观测的仰角不致太大,使操作员用全站仪观测起来不方便或观测不到目
标。

3.在测量过程中,数据记录人员要边记录边计算,发现问题后立即告知观测员,并一起找出原因,从新
观测。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
南方电子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记录板一个,计算器一个,喷漆一瓶,锤子一个,钉子若干,自备铅笔和小刀。

4操作步骤
1.根据学校校内已知点,用全站仪引点到科技楼附近已选好的点上,测量出这些点的XYZ坐标(如
图,图上的A、B、C三点)并记录在记录板上。

2.依次在A、B、C点上架设仪器,并测量其他已知点的坐标检核一下,检核与它的原始坐标相差不
大时,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α1,α2,β1,β2,测量三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时求
出结果,检查是否超限。

3.在每个测站测量中,盘左盘右观测科技楼塔顶竖针的仰角,观测两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求
出平均仰角。

4.当观测结束后,回到家中,整理数据资料,求出科技口塔顶竖针的三维坐标,并和别的组对比一
下结果。

6 前方交会简图
7. 数据处理以结果显示
(详见附件)
8. 实验心得及体会
通过前方交会测量,不仅复习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锻炼了用仪器实地测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了解前方交会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高程的理解与学习,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步步检核的思想很重要。

理论往往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和实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要懂得怎样去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