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土壤与生态环境建设(席承藩)思维导图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7761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e.png)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及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可能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也可能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破坏是环境问题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全球环境变化也是环境问题的表现,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水污染主要有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等。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480e3dda38376bae1fae1f.png)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 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名师技法] 湿地成因,思维构建
二、湿地资源问题 1.表现: (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 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名师归纳] 天然湿地数量减 生态功能和 抵御自然灾害 少、质量下降 → 效益下降 → 的能力降低
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森林面积更广
B.光合作用更强
C.年平均气温更高 D.温室气体更少
2.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 NPP 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
A.气温日较差不同 B.年降水量不同
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D.绿色植物总量不同
解析:考查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及其差异。第 1 题, 读表可知森林面积相差不大,A 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的 NPP 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 NPP=GPP-自养呼吸消 耗,说明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光合总量,即总初级生产 力( GPP)大,所以光合作用更强,B 正确;与年平均气温、 温室气体多少关系不大,C、D 错误。故选 B。第 2 题, 由上题可知,NPP 平均值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NPP= GPP-自养呼吸消耗,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 NPP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解题思路]
D.①④
第一步:获取信息。
题干信息: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__沼泽赤潮咸潮河流断流思维导图学案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__沼泽赤潮咸潮河流断流思维导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9e82beff9aef8941e063e.png)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__沼泽赤潮咸潮河流断流思维导图学案1、沼泽的形成分析思路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10分)(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14分)2、赤潮的形成分析思路3、咸潮的形成分析思路2、读某海域水质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示河流河口处赤潮现象明显,请分析理由。
(4分)(2)每年的冬春季节,该地的河流往往出现咸潮现象,简述其解决措施。
(6分)4、河流断流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某水文勘探队驾驶越野车对利比亚的河流和井泉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和井泉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
下图为利比亚区域图。
(1)分析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8分)1.湿地的涵义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新教材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阶段提升课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新教材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阶段提升课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bfda9fcf84b9d529ea7a7e.png)
含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 义 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形 式
户外自然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
素 (1)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做 养 一个可持续的消费者 要 (2)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食品、生活垃圾分类等进行调 求 查,讨论并交流
2.具体案例: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搜集资料】上网搜集目前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处理 方法
优势
填埋法பைடு நூலகம்
_投__资__少__,_处__理__量__大__,_技__术__要__求__低__,_可__处__理__ _所__有__种__类__垃__圾__
堆肥法
_通__过__微__生__物__发__酵__,_可__将__病__原__菌__杀__死__,_ _使__垃__圾__变__成__有__机__肥__
阶段提升课 第五章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生态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
森林火灾、病虫害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草地退化 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湿地干涸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围湖造田、围海造陆、引水灌溉等
一般使用填埋处理
圾
其 他 除上述几类之外的难回收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 垃 的卫生纸、渣土等 圾
根据垃圾特性焚烧 或填埋
(3)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提示: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4)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哪些好处? 提示: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变废为 宝。 (5)你知道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请列举3~4例。 提示: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 等)和布料五大类。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德昌中学陈柯PPT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德昌中学陈柯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dd879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7.png)
8
9
长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治理?
②中下游退田还湖、裁弯取直、修建水库和加固堤坝;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上游:水土流失
中游: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
③下游做好污水处理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阅读材料,说说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干支流可开发水能为1.97亿千瓦,年发电10270亿千 瓦时(1度、)蕴,藏占着全丰国富可的开水发能量资的源5,3.被4%称。为“水能宝库”
口下
游 中
小组活动探究
将图片对应到长江的上、中、下游河段并说明理由。(主要根据河流 的落差大小、水流速度、河道弯曲程度、支流与湖泊数量、江面宽度等)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裁 弯 取 直
荆州段河道 (旧)
荆州段长江河道 (现)
长江的治理
治理措施:1.裁弯取直 2.疏通河道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这里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产鱼4、、虾淡、水蟹渔、业莲发、达菱,、是苇我,国还重有要中的华淡鲟水、渔扬业子产鳄区、白暨 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读长江流域图(图8)完成1-2小题。
1.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B.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 C.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长江流域支流稀少
人类对地球的最后一次征服
1.运用长江流域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 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知道长江上游的水文 特征及长江的水能开发。(重点) 3.知道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其成因和治 理措施。(难点)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课件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833fd6fd0a79563c1e72ab.png)
3.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 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命题视角二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面两 题。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A ) A.流域梯级开发 B.旅游资源开发 C.航运条件改善 D.灌溉设施改善
解析 A 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水资源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 核心,水资源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流域梯级开发,而旅游资源开发、航运 条件改善、灌溉设施改善则是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综合效益。
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借鉴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1)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 定。 (3)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 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4)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 业。 (5)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 吸引大量投资。 (6)重视环境保护。
Ⅱ.经济效益:农林牧渔业、 工业 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Ⅲ.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 明显改善。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及对开发的影响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措施效益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 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 河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河流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 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课件新人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0aea99011ca300a7c3902f.png)
续上表
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
砍柴伐薪、 能源 能源 解决 林、兴建沼 破坏植被 ← 缺乏 ← 问题 → 措施 → 气池、推广
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C.西坡个体数多 D.集沙能力强
2.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主要是因为( )
A.光照更强
B.水分适宜
C.积温更高
D.土壤肥沃
解析:第 1 题,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因
此Ⅳ级红砂比 I 级红砂树龄老,A 错;与 I 级红砂相比,
Ⅳ级红砂在图中所给的所有坡向当中数量都较少,所占比
重低,B、C 错;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根系
第十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思维导图]
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地区的①土地退化现象,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 起的②土地沙漠化、③石质荒漠化和④次生盐渍化。
力;随后动物迁入和风力运输可以将本地及周边的天然植
被种子引入,并得以生长。
C.是实现“恢复适宜当地降水条件的植被(天然草 本)面貌”的必经之路。
D.可以实现人工灌木林阶段——天然稀疏草本阶段 ——人工灌木、天然草本混交阶段——天然草本优势种阶 段的演替。
解析:第 4 题,毛乌素沙漠地处中国等降水线最密集 的区域,东南部跨越 400 mm 等降水线,300 mm 等降水 线从沙漠腹地穿过,西北部靠近 200 mm 等降水线,降水 量的变化导致沙漠的分布,D 正确;气温、光照、植被不 是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第 5 题,沙柳类小型灌木首先固
鲁教版必修3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27张PPT)
![鲁教版必修3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98e8f377232f60dccca196.png)
2020/7/19
15
(1)结合教材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 A、地形复杂,坡度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长江上游存在的问题? A、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B、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 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2020/7/19
16
暴雨引发滑坡、路面坍塌 云南镇雄多条道路中断
泥石流
中国天气网讯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7月13日18时
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7月13日20
时至7月14日20时,湖北西北部、云南西部等地发生
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请当地居民
注意防范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隐患
全流域 中游与上游
上游 上游
全流域
2020/7/19
9
二、社会经济概况
看课本图4-1-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流域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2、长江流域主要的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市密集,中下游地区城市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2020/7/19
12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可
上中下游优
持
扬长
势的开发
续
发
存在问题的
展
避短
治理
之
路
2020/7/19
13
源头到宜昌 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产生了哪些效益?
2020/7/19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小结与测评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小结与测评](https://img.taocdn.com/s3/m/21eefcc1964bcf84b8d57b79.png)
知
识 整
品粮基地的整体规划建设。
合 返
·
构
首
网
页
络
问题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
问
题
专
研 么?
题
究
整
合
解 疑
[思维线索]
·
巧
难
归
主要从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这一特征上进行分析。
纳
·
知
识 整
[答案] 水分条件。
·
合
返
构
原因: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肥力,农 首
网
页
络 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知
识 整
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
·
合
构 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返 首
网
页
络
问
题
专
研
题
究
整
合
·
·
解
疑 难
知识
整合
构网
络
巧 归 纳
知
识
整
合 返
·
构
首
网
页
络
问 题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 专
研
题
究 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题 整
合
解 疑
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
·
巧
难
归
相应的治理措施。
纳
知
识
整
合 返
构
首
网
页
络
2022届广东蕉岭县华侨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2022届广东蕉岭县华侨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1c97b0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9.png)
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思维导图:二、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3.环境问题的分布(1)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1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原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差异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原因:过分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原因:①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分布的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4.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②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三、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1)工业上推行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①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