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河南新乡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周考二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河南新乡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周考二

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

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

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

诗万景皆虚,牡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

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

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样联系的意象,

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 ;杜甫虽然也有夸张

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

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

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

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

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

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

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

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应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

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

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 .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

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 .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

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 .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

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

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 .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

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 .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

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 .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

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 .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

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

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

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

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

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

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

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

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

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

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

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

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

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

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

/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

谥号和尊号。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

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

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

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

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

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