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治理现状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公司治理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以及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当前的公司治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1. 董事会的权力过于集中在很多公司,董事长兼任CEO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情况下,董事会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董事长的直接影响,导致决策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此外,由于董事长通常是公司的创始人或控制人,董事会的独立性也受到影响。

2. 股东权利保护不完善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主要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两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股东大会往往成为公司管理层所操纵的平台,而董事会则更多地体现了管理层的利益。

此外,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利还存在着限制和侵害的情况,例如在重大决策中股东表决权被排除在外等。

3. 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在投资者和股东的决策中,信息披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受到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可能导致损失。

二、公司治理的改进1. 建立独立的董事会为了实现董事会的独立性,公司应该建立独立的董事会。

其中,独立董事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避免因为利益相关而产生代理问题。

此外,董事会应该严格按照程序,保持公正、透明的决策过程。

2. 加强股东权利保护针对目前股东权利保护的不足,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来加强保护。

例如,建立独立的股东监事会,设立多层股东代表机制等,增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外,在公司重大决策中,应该严格按照股东表决权进行表决,避免将股东的利益排除在外。

3. 加强信息披露力度为了建立透明、公正的市场,应该加强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这需要强有力的立法和严格执行,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有足够的意识去关注公司披露的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会对企业的经营和长期价值带来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存在着各种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探讨改进的路径。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1.1 股权结构集中化在很多企业中,股权集中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少数股东或董事会成员掌握了大量的股权,对公司的决策权和股权控制产生了较大影响。

导致公司治理失衡,无法有效减少利益冲突,降低管理层的独裁性和不负责任性。

1.2 董事会管理缺陷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董事会存在缺陷。

例如,缺乏真正的独立董事,导致决策的不公正性;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约束等等。

1.3 财务透明度不足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治理和投资者决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一些企业中,财务报告存在不透明的情况,难以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1.4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是企业人才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此外,激励机制也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激励方案设计不合理或不透明等等。

二、改进路径2.1 股权结构分散化为了减少股权集中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股东的数量来分散股权。

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新股等方式来实现股权分散化。

同时,公司可以加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沟通,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使少数股东无法掌握过大的股权。

2.2 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是保证董事会独立、客观、公正的重要措施。

企业可以引入独立董事,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约束。

独立董事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背景,并且不受其他股东或管理层的控制。

2.3 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对于公司治理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会计、审计、报告编制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建议
该 办 法 从 “ 末 新 增 贷 款 ” “ 均 贷 款 增 年 、月
展壮 大 是 经济 欠发 达地 区地 方经 济平 稳 较 快增 长 的新 动 力 ,针对 中小 企 业 贷款
额 度 小 、 率 高 的 特 点 , 导 银 行 业 金 融 频 引
型金 融机构 才能享 受 , 因此兴 化境 内的农 村 小额 贷款公 司不 能享 受定 向费用补 贴。
现代 市场经济 和证券市 场健康 运作 的微 观基 础 , 经济和金 融 的 对
稳 定 与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司 治 理 问 题 不 仅 关 系 到 单 个 公 司 与 公
作 用、 法律 法 规还 有待 完善 等问题 , 以上 问题在 市场上 暴露 的淋
漓 尽 致 。 建 议 通 过 促 进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分 散 化 , 立 合 理 的激 励 与 建
2、 加强对 担保机构 的支持 。担 保机构 具 有 收 益低 、 险 大 、 风 险 能力 不 强等 风 抗 特点 , 目前风 险分担 机制 尚不 健全 的情 在 况下 , 稳 定担 保机 构 的 发展 , 励其 对 为 鼓
三 农 、 小 企 业 的 资 金 担 保 业 务 , 议 在 中 建 目前 实 行 的 涉 农 担 保 补 贴 政 策 的 基 础 上 ,
FN N IA CE & E CON OMY 金 融 经 济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 的现状和建议
口 周 专政
摘 要 : 文 以 我 国 上 市公 司 为 研 究 对 象 , 出 目前 在 公 司 治 本 指 理 方 面 存 在 内 部 治 理 结 构 不 尽 合 理 、 部 治 理 市 场 难 以 有 效 发 挥 外
向 费 用 补 贴 政 策 , 银 监 会 批 准 设 立 的 新 由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公司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讨论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以期提高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现状分析1.1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a) 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方面,中小企业通常不愿意向外界披露有关公司的重要信息,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取较为困难,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风险和价值。

b) 股权结构不稳定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通常较为分散,股东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这导致了股东利益的碎片化和决策的困难,使得中小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c) 内部控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诚信机制,容易发生财务造假等问题。

d) 缺乏独立董事和监管机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独立董事和专业的监管机构。

独立董事的缺失导致了公司决策的不公正和利益输送的风险,同时,缺乏专业的监管机构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

1.2 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上述问题外,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对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薄弱,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监管机制。

b) 融资渠道狭窄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对于股东利益的过分追求,从而忽视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c) 企业文化差异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注重个人关系和家族企业的传统模式,缺乏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理念。

2. 改善措施2.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中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监管体系。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改善建议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改善建议

从根本 上得 到解 决 。 调 查表 明 ,中 国多数 民营企业 仍倾 向于集 权式 治 理结 构 。 在特 定 的历史 阶段 , 集权 式 管理结构 和家 族制 管 理 , 有助 于 形成 民营企 业 的竞争 力 , 但其 消极 因素也 不 可忽 视 , 只相 信 “自己人 ”, 很 大程 度 如 在 资源 实现 合理 、 有效 配置 受到影 响 。因此 , 从长 期发
上看, 它是公司董事会 的结构和功能、 董事长与经理
当代 中 国民营企 业兴 起于 改革 开放之 初 。经 过
的权利义 务分配 以及 相应 的聘选 激励 与监督 等方 面 三十 多年 的发展 ,中 国民营企业 从无 到有 ,从 小到
的制度 安排 。公司 治理结 构 的核 心是建 立一 种在股 大 , 已经成 为 国民经济 的重 要增 长 点 。 民营企 业进 一 如融 资渠道 、 技术 创 东、 董事和 经理 层之 间相互 监督 、 相互制 约 的体系和 步发展 需要 解 决的 问题 比较 多 ,
【 关键 词 】 司治理 结构 民营企 业 公
公 司治理 结构 的涵 义及形 式


公 司治理 结构 是 一套 控 制和 管 理 公 司 的机 制 , 从广义 上看 , 它是 关于公 司 的人力 资源管 理 、 益分 收 配与激 励机制 、 务制度 、 司发展 战略 以及一切 与 财 公 公司 高层 管理 控制 有 关 的一 系列 制度 设 计 ; 狭义 从
司等 , 属于债 权 主 导型 治理 模 式 。 日本 的公 司 治理 族制整 体层 次有 待提 升 ,尤其是 学术 界反 复探讨 的
任 家长 制 作风 、 断 专 行等 现 象 独 结构 为三会 制度 , 董事 会和经 理 的权力很 大 , 东会 裙带 关 系 、 人 唯 亲 、 股

公司企业治理情况报告

公司企业治理情况报告

公司企业治理情况报告1.引言1.1 概述公司企业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与流程等一系列管理规则和实践体系,旨在确保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并最大化公司价值。

良好的企业治理可以提高公司绩效、降低风险、增强公司透明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企业治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管理的重要议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企业提升治理水平。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企业治理也愈加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报告将分析公司企业治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公司企业治理的关键要点,以及分析公司企业治理的实践与挑战。

通过对公司企业治理现状的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希望能为公司企业治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安排和各章节内容的简要介绍。

可以列举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重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交叉影响。

例如:"1.2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提出对公司企业治理的重要性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正文部分将探讨公司企业治理的定义、重要性、关键要点、实践和挑战- 结论部分则会总结公司企业治理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使读者清晰了解全文的内容安排,更易于理解和掏其阅读。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当前公司企业治理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提供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当前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同时也旨在探讨公司企业治理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公司企业治理的相关概念和要点。

最终的目标是为公司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整体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公司企业治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司企业治理是指公司内部机构和管理手段的一系列安排,旨在确保公司有效、透明、负责任地经营,并使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相关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评估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评估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评估一、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高效率地运作以及正确合法的管理。

在一个公司中,股东及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应当全力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管理架构。

公司治理包括了公司各类机构的设置、企业文化、组织建设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并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频率。

二、公司治理的现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企业主头痛的问题。

因为现有的公司治理体系并不能完全跟上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脚步。

在我国,公司治理的第一步是由财政部颁布《公司法》。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内部机构设置、股东权利保护等内容,明确了公司治理的整体框架。

然而,实际中许多公司也面临着一些阻碍公司治理的问题。

如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管理混乱、高管薪酬不合理、股权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这都需要更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体系。

三、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整体上来看,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公司治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激发管理者的创造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公司治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频率。

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及公众的支持和信任,提高企业的形象和评价,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企业绩效评估企业绩效评估是评价一个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过程。

企业绩效评估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通常会依据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指标才能够综合概括一个企业的表现。

为了达到科学、合理和准确的评价结果,企业绩效评估需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有针对性地考虑相关因素的作用。

五、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评估的关系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二者密不可分。

公司治理作为企业内部建设的基础,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内容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粗浅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内部审计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公司治理结构的英文是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有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者“企业治理机制”的。

经济学家谈论公司治理结构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

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还包括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一般我们所讲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是指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治理结构着重解决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关系,尤其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

三是治理手段,对法人治理结构来说,要达到合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必须具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常见的有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人事任免程序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丁•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之,治理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促使他们进行长期合作,以形成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由丁•从根本上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

公司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为深入了解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本报告对XX 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对公司治理制度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公司治理基本情况1. 组织架构XX公司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

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2. 股东大会公司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3.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

4. 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

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

三、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部分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全面,部分重要信息未及时对外公布,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

3. 董事会决策效率不高董事会决策过程中,部分议题存在争议,导致决策效率不高。

4. 监事会监督作用不足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四、改进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降低风险隐患。

2.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3. 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优化董事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

4. 加强监事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

五、结论通过对XX公司治理情况的调研,发现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议公司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和加强监事会监督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公司治理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不仅关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营,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深入思考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松散,治理职能分散,权责不明。

二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容易产生腐败、浪费、低效等问题。

三是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发挥不足。

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国有企业中的监督职能不够强,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不科学的现象。

四是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操作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手段。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权责不清、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层滥用职权,将国有资产用于个人私利,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监事的权责,强化公司治理的法律约束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公司治理法律法规,确保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运作程序,防范权力滥用、腐败和浪费现象。

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健全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强化其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科学性和合法性。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程日奇【摘要】本文在分析“股东至上”与“共同治理”两种思想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性质及特征提出“双元治理模式”,即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与经理阶层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在合作性竞争博弈的基础上构建的内部治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脉络提出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框架、控制要素及当前内部控制亟待加强的三个方面工作:强化内部审计、强化预算控制、强化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

【关键词】双元治理模式;内部控制理论;组织框架;控制要素【作者单位】程日奇,河北华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如果狭义地理解,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董事长或经理权利及监督方面制度安排。

广义理解,还应包括公司的各项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经理聘选与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公司管理结构、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

布莱尔认为是“一种法律、文化和制度性的有机整合,这一整合决定上市公司可以做什么,谁来控制它们,这种控制是如何进行的,他们从事的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回报是如何分配的。

”一、当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近些年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国公司制企业大量涌现,并出现了一大批像海尔集团那样经营卓越的公司。

但治理不良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主要问题体现在:(一)内部人控制,管理权=控制权。

该种控制形式表现为企业内部人员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

该内部人员或以经理人为主,或以企业职工为主,或是经理人员与职工合谋。

其实,“内部人控制”有其合理性一面,因为他们实际上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能够作出科学管理决策;另一方面,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可能会作出有损所有者权益的行为,经济学家是从委托代理角度来提出“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解决思路的,结果是收效甚微,问题的实际在于没有承认人力资本对剩余的要求权,而能体现人力资本产权与非人力资本产权平等的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公司治理情况及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及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及报告公司自xx年上市以来,一直努力致力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工作,并按照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了严格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运作制度,及明晰的决策授权体系。

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为公司的内部控制与治理提供了基础的制度保障。

公司治理总体来说比较规范,但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公司章程》尚未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章程指引(xx年修订)》修改;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已在xx年度股东大会对《公司章程》中股东大会召开通知等内容作了部分修改,但是还有大部分条款未进行修改。

公司将在情况明了后对《公司章程》进行全面修改,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公司部分制度尚待修订与完善;(1)公司需要对内控制度进行完整的评估并形成自我评估报告;(2)公司需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办法》。

3,公司股权分置工作尚未完成。

由于公司第一大非流通股股东与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对公司股改方案未达成一致意见,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提出的两次股改方案都未获通过。

公司将促进大股东之间加强沟通,尽快就股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以启动第三次股改。

4,期权激励工作尚未开展由于公司未完成股改,无法实施有效的期权激励。

董事会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出台期权激励方案,待股改完成后实施。

为了向广大投资者全面扼要地揭示公司的治理架构,使投资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公司治理情况,公司对治理情况进行了自查,并拟订了该份治理报告。

针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公司已制订了整改计划。

并将自查报告全文刊登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诚挚希望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促进公司提升治理水平,以更持久,更健康,更稳健的发展回报投资者。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的要求,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下:股东大会方面:股东大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公司股东大会依据相关规定认真行使法定职权,严格遵守表决事项和表决程序的有关规定。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方法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方法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方法现代企业是一种以商业交易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依托股东资本的组织形式,具有不同于传统手工作坊和商号的产权结构及管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安排的核心问题,是指企业代表所有者利益,保护公司稳定,保障公司经济效益的体系和机制。

公司治理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然而,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不理想。

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收益状况、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形象的形成。

在中国,由于公司治理问题导致的企业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国内公司治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股权结构不稳定。

在中国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股权集中度不够、少数股东影响力巨大等问题,以及企业家大量独资或控制上市公司的情况。

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企业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也存在问题,包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内审机构等功能设置不清,检查系统不健全等。

三、公司信息透明度不够。

信息透明度能影响公司治理及股东权利保护。

在中国的企业中,由于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信息透明度不高,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度。

处理公司治理问题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势必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完善股东会议、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转化为企业文化体系,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防御能力。

二、提高内部监管机制。

在公司合规与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内部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使之成为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一部分。

制定健全监察流程和制度,增加管理人员内部审查和社会监管力度。

三、提高信息透明度。

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增强企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增强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技术和管理措施,积极导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提高监督、独立性和透明度。

四、提高股东的权益。

促进股东的合理参与和权益维护。

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及我国治理现状

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及我国治理现状

一、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公司治理是指管理机构和股东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管理问题的一整套制度设计,主要涉及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公司管理行为。

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包括股东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1. 股东治理模式股东治理模式是以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行使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

在这种模式中,公司治理主要是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组织与运作来实现的。

股东会负责决定公司的基本方针和发展战略,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来管理公司,并制定公司的内部制度和规章等。

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以公司的所有股东、债权人、职工、用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等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依据来进行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平衡各方利益,尊重并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3.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以公司的所有股东、债权人、职工、用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等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依据来进行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平衡各方利益,尊重并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在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股东权益保护不足在我国,由于公司大股东和董事会的权力过于集中,使得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特别是对一些控股股东或关联方的不当侵害,小股东的维权难度大大增加。

这种现象已经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得到体现,造成了一系列的舆论负面效应。

2. 监管不到位我国的公司治理监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了一些公司内部违法乱纪问题的层出不穷。

在一些公司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中,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制止。

3. 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存在许多的漏洞,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董事会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力无法有效行使。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而在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包含了公司内部各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决策的流程和企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等方面。

公司治理的良好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与否。

因此,本文将探讨公司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从宏观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环境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面临着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个别企业经营不善,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有些企业产生了财务造假等不良行为,甚至有些企业陷入了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完善和不合理的情况。

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会设置过多的董事会成员,以此来控制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和把持着各级部门的决策权。

这样做虽然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管理层次的复杂度、提高企业治理结构的脆弱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和完善。

二、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当前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理改革,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下是未来公司治理发展的趋势:1、外部治理的透明度提升:目前,企业面临的最终责任和社会审核只有一个——市场,随着企业外部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促使企业各项营运活动逐步透明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公司治理注重内部自律:企业应尽可能自主地开展内部治理,合理制定运营流程,自动追踪并预防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及风险。

3、高效的治理结构:合理的治理结构既有利于高效地协调各个相关方的利益,也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4、科技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将会使企业治理工作更加高效、精确、智能化。

各种系统和应用不断更新,使得管理层可以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科学管理。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我国公司治理现状1.股权结构过于集中我国企业的股权由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构成,其中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多,但持股量不大,机构投资者数量也较少,由此带来一些问题:1.1大股东控制企业。

我国企业中,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往往具有一个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

由于大股东拥有的绝对控制权,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完全由大股东控制,而大股东会更多地考虑其本身的利益,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产生了很多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

如:猴王股份公司,猴王集团直接从股份公司挤占资金、或者以股份公司的名义贷款而由集团公司使用、或者由股份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进行贷款,到1999年末,猴王集团己经从股份公司掏走了8. 9亿元,股份公司差不多己经被掏空。

很多现实的例子让小股东感到愤慨的同时,又感到无奈。

1.2用脚投票机制失灵。

从理论上讲,如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或者是投资者的预期投资目的没有实现,股东可以通过投票权来行使股东的权利,这被称作“用手投票”,股东通过“用手投票’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包括更换企业的经营者;股东也可以通过转让股权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这被称作“用脚投票”,股东通过“用脚投票”给经营者施加外在的市场方面的压力,来促使经营者维护所有者的利益。

但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市公司股权中占主要部分的国有成分股权不具有流通性,因而不能进行“用脚投票”;而流通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即使“用脚投票”也不足以形成对经营者的压力。

因此,“用脚投票”机制在现行条件下是失灵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在非上市的国有企业采取“用脚投票”更是天方夜谭。

2.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我国国有企业以及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由于国家所有者的实质缺位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者拥有了无所不能的控制权。

加之经营者与所有者间的利益效用函数的差异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往往会为了各种自我目的而违背股东的利益,因此,股东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证。

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公司治理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就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公司治理发展的背景公司治理是指建立在股东权利保护、公平竞争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责任、明确权力分配和规范运作程序等手段,提高企业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体系和机制。

公司治理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全球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和国际交易,这就迫使各企业采取一套国际上公认的公司治理标准。

其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对于公司治理的关注度大幅提高。

许多企业因贪婪和缺乏监管而陷入危机,从而使得各国对于公司治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最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公司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渠道,使得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监督更加容易。

二、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各地的公司治理存在着不同的现状和问题。

1.股东权益保护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中,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和监管机构的不完善,股东权益的保护不够到位。

这导致了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

2.高度关联交易的滥用:一些家族控股公司存在着高度关联交易的问题,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利益输送和资源浪费,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

3.监管机构不力:在一些国家,监管机构的力度不足,监管漏洞较多,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这给公司治理的改进带来了阻碍。

4.腐败和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一些企业存在着腐败和不诚信行为,员工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较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挑战。

5.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企业越来越需要在公司治理中注重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方面包括性别多样性、环境友好、社区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考虑。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和相关问题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和相关问题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和相关问题【知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和相关问题1. 引言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2.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定义和重要性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日常运营和决策过程中,通过明确的权力分配和约束机制,保护股东利益、合理配置资源以及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维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中,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透明、股权结构不合理、高管薪酬过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

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剖析。

3.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及其问题分析3.1 关联交易问题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以达到掏空公司利益的目的,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而当前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关联交易的监管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3.2 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透明问题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重要义务之一,对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透明的问题,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

为了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3.3 股权结构不合理问题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集中,控制权被少数股东所垄断。

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公司控制力过于集中,使得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为了改善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对股权转让和股权激励的监管,提高公司治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建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建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建议【正文】1:引言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不容忽视,存在一定的现状与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2:国有企业的现状2.1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国有企业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和责任。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管理混乱、决策滞后等问题,导致公司治理不够规范和高效。

2.2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复杂,既包括国家所有权,又涉及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这种复杂的产权结构常常导致决策难以达成一致,制约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2.3 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运作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存在薄弱的专业素质和监督能力,缺乏对企业战略和风险的有效把控。

2.4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存在资产流失、内部腐败等问题。

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3.1 完善国有企业法律体系加强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法律体系。

明确国有企业的目标与职责,强化国有企业的法律责任,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2 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决策的高效与一致。

逐步减少非主业资产,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提高决策效能。

3.3 提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运作水平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与决策能力。

建立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和权益制衡机制,确保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3.4 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系统,防范内部腐败和经济风险。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内部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核心,其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层级。

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决策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审议企业的财务报告等重要事项。

监事会是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情况,并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监督。

经理层是国有企业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董事会的决策和监事会的监督。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由国家委派或者股东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是最重要的监督机构,其成员由股东会选举产生。

经理层由董事会任命,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1、权力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过于集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董事会主席兼任经理层的职务,导致企业决策和执行权力过于集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决策往往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的情况。

2、内部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的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往往是由企业的高管或者国家委派的官员担任,难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往往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使企业难以有效地实施内部监管。

3、缺乏市场化机制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市场化机制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银行监督基本不存在。
银行作为企业重要的债权人,应当在企业的治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当前并不存在债权人对企业的有效监督。格罗斯曼和哈特认为,债务是一种担保机制,能够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节制个人消费,对投资管理与决策更加负责,从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张维迎(1999)认为,与股东控制相比,债权人控制对经营者更加残酷,因为经营者在债权人控制时比股东控制时更容易丢掉饭碗。可见,债务能更好地约束经营者。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造成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如下:
1.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产权不清晰及资本市场不完善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石。由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起点是私有制,从一开始产权关系就比较清楚,相关的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也比较完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起点是公有制,产权关系不明确,并且在当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经理层利用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地带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国有股权虚置。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因为,资本市场是从公有制开始的,其初衷是给国有企业融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因此,我们的资本市场在建立时就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国有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转让,从而产生了一股独大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彻底改变的。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
低,仅占14. 2%,而两职完全合一的公司中,国家股比例相对较高。同时,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发现在406家样本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拥有97位董事,其中外部董事32人,内部董事65人,平均内部人控制度为67%,而且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股权集中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极差。
5.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除了上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的缺陷外,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管体系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国家监督方式不适当。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包括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从企业的约束机制来看,由于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国有投资主体不确定,加上目前政企和政资尚未完全分开,使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一方面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另一方面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部分管理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同时又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卸经营上的责任,转嫁经营风险。由于经理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大部分管理人员的“任命制”使得管理人员所面临的约束进一步受到限制。
2.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以管理者的身份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成为企业的股东,这种特殊的关系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点,而且也己成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安排完全由政府说的算,通过直接任免高管人员对企业进行控制,名义上政企是分开的,但实质上政府和企业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或某些利益集团的私利出建立和完善。
3.市场约束软化
市场经济的种种约束是形成企业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力量。在美国,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产品市场,活跃的控制权市场、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等所形成的制约有效地弥补了公司内部治理的不足。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的过度行政化,产品市场、经理市场、控制权市场等等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及发育程度,弱化了市场力量对企业形成的约束。
5.3控制权市场、经理市场只是望梅止渴。
现实条件下,外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或者是并购市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控股方的股份为不流通股份以及由此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特殊关系,使通过并购来接管上市公司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的努力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没有建立起评价经营者管理才能的制度,经理市场培育在我国也并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所以经理市场对公司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管理者缺乏约束自己过度追求自身利益行为的自觉性。
3.2监事会的作用得不到切实发挥。
监事会的成员基本上是企业内部的人员,由党的组织部门或经理层任命进入监事会,一方面减少监督者应有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及监督技能,使得企业监事会代表股东对董事会进行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实施,监事会仅仅成为一个摆设、“花瓶”。
3.3缺乏问责机制。
虽然我国企业的治理机制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企业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后,仍然不能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追究有关人员或部门的相关,责任,从法理上讲,有法律责任约束的义务才能得到切实的履行,然而现实中我国几乎不存在有效的问责机制,往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这家企业出现读职、重大决策失误等问题后,又被派到其他的部门或企业任职。
4.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公司治理机制既是一套监督机制,又是一套激励机制。由于委托代理成本中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不同变化趋势,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除了通过各种制衡机制进行监督外,采取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要。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首先表现为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经营者的报酬普遍较低,且绝大部分是货币性报酬,尽管也有的企业设立了考核标准,但不能很好地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相联系,薪金高低的标准主要与职位的高低相联系。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更明显。如红塔集团的褚时健,按照对红塔集团的贡献,他的工资实在太低,与他的贡献更毫无关联,毫无疑问,过低的收入也是他最终侵吞企业资产的诱因之一。我国在普遍表现为对经营者激励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着激励不当的问题。如一些亏损严重的企业,其经营者得到的报酬却比盈利企业的经营者高,甚至是高出几十倍;另外,有的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达到考核目标,而不顾企业的长期发展,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以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