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协同平台的变电站照明设计

合集下载

STD数字化三维变电协同设计-博超

STD数字化三维变电协同设计-博超

设计平台—土建
总图
(1)可计算土建场地、进站道路场地平整的土方工程量。
(2)进站路、护坡、挡墙、泄洪沟、排水沟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可进行相关信息的 统计及查看。 (3)围墙、电缆沟、站内道路、绿化等对象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及属性查看,并可根 据要求生成统计表。能生成相应的二维施工图。 (4)可进行三维碰撞检查,检查规则可自由设定。
三、设计平台介绍—— 配电装置—防雷设计
防雷设计
采用折线法或滚球法计算,根据布置的避雷针位置、高度与信息,生成全站三维保 护范围图,并可生成二维保护范围图、保护范围表,计算书等设计成果。也可以动态调 整避雷针位置及针高,保护范围随动,还可以直观的看到三维保护效果。
三、设计平台介绍—— 配电装置—接地设计
5
电缆敷设
自动敷设 手动敷设 电缆标注
6
设计成果 DWG/EXCEL 电缆清册 电缆汇总表
三、设计平台介绍——电缆敷设—效果图
电缆敷设工具
生成电缆清册
平面布置
桥 架
Back
三、设计平台介绍——站用电设计
方便、灵活的让用户进行系统图绘制,提供了各种回路元件 的整定计算、短路校验、压降校验、用电负荷容量计算及变 压器容量选择等计算相关功能 。
六、合 作 伙 伴
结束
二、平台的结构与流程 — 平台架构图
子 电
S移


GI
交 移
计平 台
专业 设
or k W s vi Na
工程 管理
AutoCAD
DATABASE Database
120 60 90


果 成 展 示
协同设计
二、平台结构与流程 —— 集成构架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摘要: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智能电网的70%基础数据来自于设计,随着智能电网的大力捅进,必定引起设计手段的一次革命,三维设计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契合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设备的建模到各层电气设备的布置对三维设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三维设计在电气布置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模专业接口-本文以三维设计软件为平台,结合设计工程案例,阐述了三维设计在变电站电气布置中的应用,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可视化,有利于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

一、建模在进行变电站布置之前,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三维建模处理,该模型应能准确表达对象的关键尺寸信息、主要属性信息,具有可识别性。

建模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利用三维软件平台提供的不同几何类型的图形进行组合,如变压器包括本体、套管、油枕、油管、散热器、接线端子板、操作箱、底座等组件,对变压器的建模宜将变压器拆分为多个组件,针对每个组件分别建模,再通过拼接完成整体的变压器建模。

本体模型可采用长方体或长方体组合表示,油枕可采用圆柱体表示,套管可以不同直径的圆柱组合表示,接线端子板可用长方体或圆柱体表示。

其建模的关键部位包括:套管接线端子的位置,接线端子板的方向及角度,本体的外轮廓,油枕尺寸的定位[3]。

图1所示为变压器三维模型图。

图1.变压器三维模型图其它电气设备如GIS、开关柜等设备建模思路与主变压器一致,其关键点在于能准确反映电气设备的外形信息,以达到对电气设备的可视化操作。

二、布置设计布置上应满足各种过电压条件下的安全净距要求,满足巡视、运行的安全要求。

满足大件设备的运输,以及电气设备与暖通设备的带电距离要求。

地下站按的电气设备的功能宜集中布置、合理分区,同时预留好变压器、GIS等大件设备的吊装孔和运输通道。

以110千伏变电站设计为例,在设计时,可先进行各层的轴网绘制,先不用考虑土建专业的墙体、柱体结构。

三维设计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三维设计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三维设计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在以往,变电站的设计普遍采用二维方式。

然而,这种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电网工程的多样化要求。

相较之下,三维设计不仅能显著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模型。

因此,三维设计势必将成为变电站建设中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探讨三维设计在变电站工程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期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质量,推动变电站的高效建设。

三维设计具备全面展示图形的能力,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

目前,三维设计凭借其数字化和可视化的优势,在变电站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满足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如今,三维设计已在我国变电站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优化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三维设计的目标与流程1.三维设计的目标在整体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三维设计的目的是提升设计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设计效果和更高的设计标准。

通过三维设计,客户能够在实际施工之前全面了解最终效果,这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对不满意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工程更趋完美。

此外,在实际施工前,如客户对设计存在异议,我们能够在三维设计阶段迅速进行修改,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首先,我们需要将电缆敷设施工图以三维形式展示,接着对二维施工图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扩展,然后在三维模型中以1:1的比例缩小全景,模拟施工情况。

这有助于一线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图,减少因对图纸理解不当所引发的施工问题。

如果根据三维模型的设计图,施工人员仍对施工方案有疑虑,可以直接查看三维模型的电子版本,从而全面思考施工细节,因为这种电子模型能够详细展示每一个施工细节。

2.三维设计的流程三维设计的第一步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整个设计流程,对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有清晰的认知,并掌握必要的输变电站相关概念,才能开始实际的设计工作。

首先,建模阶段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将CAD图纸按1:1比例在三维设计软件中立体呈现,并对整体模型进行细节完善。

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平台设计

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平台设计
64 文章编号:1004 - 289X(2018)03 - 0064 - 05
« 电气开关» (2018. No. 3)
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平台设计
朱维明1 ꎬ朱涛2 ꎬ高强2 ꎬ林烨2
(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ꎬ浙江 杭州 310007ꎻ2������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台州供电公司ꎬ浙江 台州 318000)
摘 要:针对“调控一体化”体系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监控员现场运行经验缺乏、设备原理不熟悉等问题ꎬ国网浙 江省电力公司率先开展输变电设备集中监控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ꎬ设计了一套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的变电 站仿真培训平台ꎮ 该平台利用三维实景技术搭建典型变电站的仿真模型ꎬ并以热点的形式集成了有关一二次设 备的原理知识、现场运行规程、集中监控运行相关管理规定以及专家库系统关联的相关告警信息处置意见等ꎮ 本 文从三维实景技术原理、三维实景平台搭建、专家库系统设计等三个方面内容详细介绍了变电站仿真培训平台的 设计方法ꎮ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ꎬ该平台可大幅提高监控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ꎬ是提升调控中心集中监控管控 效率的有效手段ꎮ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ꎻ变电站仿真培训ꎻ三维实景技术ꎻ专家库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B
Key words:dispatching and control integrationꎻsubstation simulation and trainingꎻthree ̄dimensional real technologyꎻ
expert database system
1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和调控一体化运行体系 的深入推进ꎬ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开始纳入调控中心集
中监控的范围[1] ꎮ 在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下ꎬ调控运行 人员需要对所辖电网有更为直观的了解ꎬ从而能够更 加高效、准确地处理电网异常及事故ꎬ从容面对各种突 发情况ꎬ但在实际运行工作中ꎬ集中监控模式也面临以

变电站设计中三维设计技术运用

变电站设计中三维设计技术运用

变电站设计中三维设计技术运用黄 兴云南银塔送变电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三维设计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其不仅弥补了二维技术设计中交叉干扰的不足和设计效率,也成功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技术的难题,保证了设计质量,对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首要就三维设计技术进行概述,并对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三维设计技术;变电站设计;主要平台;运用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正在应用于变电站设计中。

当前国内变电站设计主要还是以二维设计技术为主,但因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方案审核,而且存在专业协调的纰漏等问题,仍需不断地改进升级。

三维设计技术作为当前最为先进的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的缺陷,但由于发展进程较短,还需不断深入对三维设计技术的研究,使其彻底取代二维设计技术,为电力设计的发展发挥其作用。

1 变电站三维设计主要平台分析1.1 2Dmax软件2Dmax软件作为当前作为知名的三维软件,不但能够保证操作面简单快捷,而且还具备较强的视图功能,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其他设计软件相比较而言,2Dmax软件在渲染效果方面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2Dmax软件具备较强的兼容性。

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2Dmax软件整个操作流程相对较为简单,通俗易懂、便于操作2Dmax软件更适用于效果图方面,而在工程图方面却没有明显的优势,进行变电站设计具有一定的限制。

1.2 PDMS软件PDMS软件是工厂2D设计管理系统,通常用于化学,石油和电力领域。

而PDMS软件可以通过多方协同的设计模式,创建出实体模型。

PDMS软件还能够对平面图进行自动更新及标注。

尤其在变电站的设计当中,PDMS软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要使用PDMS软件设计变电站,需要创建一个富数据库。

但PDMS软件在该领域的应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而将PDMS软件应用到工厂设计领域中,不但尽可能的缩减了时间,而且应用价值也非常显著,同时应用效果显著。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应用方案三维设计室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应用方案三维设计室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应用方案三维设计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三维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

在电力行业中,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三维协同设计正是将三维设计技术与变电站设计相结合的一种应用方案。

本文将介绍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案及其优势。

一、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是指利用三维设计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实现设计人员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协同设计的过程。

通过将各个设计单元的模型集成到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中,实现设计团队的共享、协同和沟通。

二、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流程1. 数据采集与整理:收集变电站的相关设计资料,包括平面布置图、电气接线图、设备参数等。

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统一的标准格式。

2. 模型构建与布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变电站的三维模型,并将各个设备进行布置,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绝缘子等。

3. 参数设置与仿真分析:在模型构建完成后,进行参数设置和仿真分析。

通过设置各个设备的参数,可以进行电气仿真、热仿真和结构仿真等分析,以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设计方案。

4. 协同设计与讨论:通过三维协同设计平台,设计团队成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协同设计。

设计人员可以对模型进行更改和修改,并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文档生成与输出:完成设计后,可以通过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生成各类设计文档和报告,包括设备参数表、布置图、设备清单等。

这些文档可以直接输出或用作进一步的工程设计。

三、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三维协同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实现远程协同工作,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提高设计效率。

同时,通过三维模型的可视化,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设备布置和参数设置,减少设计错误。

2. 降低设计成本:三维协同设计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和不必要的沟通,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3. 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三维协同设计平台进行参数设置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流程电气一次设计流程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流程电气一次设计流程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流程电气一次设计流程一、引言现代电气一次设计流程在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流程,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错误率,确保变电站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的电气一次设计流程,包括设计前准备、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设计验证等环节。

二、设计前准备在进行电气一次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变电站的整体布局和要求进行充分了解。

包括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主要设备的安装位置等。

其次,需要对电气设备的选型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设备参数和规格。

最后,还需要进行场地勘察和数据采集,获取变电站的详细信息,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三、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电气一次设计的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的负荷计算,确定变电站所需的总负荷和每台设备的负荷。

其次,需要确定主要设备的接线方式,包括电缆的布置和接线柜的配置等。

同时,还要考虑电气系统的保护与自动化需求,设计相应的保护方案和控制方案。

最后,还需要进行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确保电气系统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对初步设计的细化和完善,需要进行更为具体和详尽的设计工作。

在电缆布置方面,需要进行电缆的选择、长度计算和通道的规划,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

在接线柜设计方面,需要确定接线柜所需的设备和元件,制定合理的接线方式和布局,并进行配线电路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的接地设计,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是对电气一次设计结果的检验和评估,通过各种手段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包括对电气系统的仿真计算和模型验证,确保设计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

同时,还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设计验证过程中,可以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总结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的电气一次设计流程是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电气系统的重要环节。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摘要:开展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及建设工程数据中心是落实“数字电网”建设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对高质量建设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1-3]探讨了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文献[4-5]探讨了三维电缆敷设软件BRCM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当前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作为新时代变电站设计手段,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各数字化设计软件功能相互独立,软件间无法接口和数据互通,造成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的要求。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一、电气二次专业设计1、电气二次专业设计现状传统变电站设计基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手工输入为主,自动化程度低,图纸具有分散性、独立式等特点,无法与其它专业协同设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电气二次专业数字化设计为提高数字化设计水平,引进上海欣电电气数字化软件(ELEC)。

ELEC软件是针对传统CAD软件设计问题,基于变电站集成模式开发,从源头将二次信息数字化的平台。

通过ELEC软件,可根据原理图实现接线设计、自动校核、端子排及电缆清册生成等,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自动化、精细化程度,减少手工输入错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变电站二次系统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根据项目建立工程,确定项目用户保存于数据库中,同时建立设备库、电缆型号库、芯线功能库、回路库等;利用设备库进行电气原理接线图设计,包括电流回路、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等;根据电气设备原理图和端子排自动生成电缆接线图,包括电缆编号、回路号、互联端子等;自动生成含设备编码、电缆编号、起点、终点等信息的电缆清册,并根据需要导出相应的格式。

ELEC软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ELEC电气数字化软件设计流程图二、变电站三维电缆敷设三维电缆敷设软件BRCM(Bentley Raceway and caBleManageMent)基于Bently公司的MicR0Stati0n平台开发,通过读取电缆清册的逻辑信息,结合平面设备布置及路径,自动进行电缆优化敷设,精确统计电缆长度[5]。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我国变电站设计工程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有三个重要阶段:图形绘图,计算机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支持变电站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将发生变化。

工程模型的二维模型正逐渐转换为物理模型,而设计信息的传输变得更加便捷,并逐渐显示出跨学科和多平台的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三维数字设计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变电站设计工作。

关键词:三维设计;变电站设计;运用前言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维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三维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发展历史,然后系统地探讨了三维技术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以三维设计为设计平台,实现了协同设计和专业设计。

1三维数字设计技术介绍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在产业生产和行业进步中,潜移默化的开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科技的运用逐渐成为现代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项目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载体逐渐演变为信息模型,核心更是信息数据。

当架构被统一之后,搭建平台需要倚重工作流、资金流和物资流,达到共享项目资源信息的目的,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施工工序得以顺利开展,实现项目工程一体化。

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三维设计,这种设计技术是以信息图形影像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手段,通过与操作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项目工程精准设计的目标,实现变电站设计的三维可视化以及信息一体化。

三维设计与传统设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传统的设计需要将诸多信息数据详细的罗列在设计图纸上,并且对信息数据予以说明,这种设计操作的习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信息数据离散。

工程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不同阶段中产生的新的信息数据只能通过技术人员进行收集分析,辨别信息数据的有效性。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11-11T06:46:23.56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芮玉成[导读] 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下,衍生出了大量行业专用技术,其中三维技术在整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不仅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还能保证设计质量。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摘要: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下,衍生出了大量行业专用技术,其中三维技术在整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不仅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还能保证设计质量。

尤其将其应用在变电站设计中,直接有效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给设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促进作用。

那么就可以在明确该技术特征和主要平台的基础上,探究相关应用。

关键词:三维设计技术;变电站设计;运用策略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不但需要进行电能转换,还要满足基本的电力输送与应用要求。

为使其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必须在设计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现阶段,变电站设计中普遍应用的是二维设计,但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与形象性,难以保证设计质量和效率。

这几年在相关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下,三维设计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变电站设计也是如此,有效规避了传统设计带来的各项缺陷,强化了设计质量,因此极有必要对其应用进行探究。

一、三维设计特点和优势常规三维设计软件一般具有一定可视性和可操作性,主要特点体现在:首先,能直接测量空间距离。

通过三维设计能直接在模型空间中测量空间距离,不再需要对断面图和平面图进行来回切换,可以直接省去传统模式下的人工计算环节,有利于实现误差控制。

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误差。

传统二维设计一般无法察觉到电器设备、梁、柱、暖通等方面的硬性碰撞问题,而三维设计则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剖切,自动生成变电站任意角度的二维时图,真实呈现出设备和建筑、导线等方面的联系性[1]。

最后,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分析

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分析

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分析摘要变电站数字化设计系统以大型网络数据库为支撑,以三维为手段,将变电设计当中涉及的电气、结构、建筑、水工、暖通、总图等专业的设计工作集成到统一的系统上,本文以上海某220kV变电站为例将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变电站中具体应用详细进行了介绍,体现了未来三维数字化设计在变电站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变电站;数字化;案例前言变电站数字化设计系统以大型网络数据库为支撑,以三维为手段,将变电设计当中涉及的电气、结构、建筑、水工、暖通、总图等专业的设计工作集成到统一的系统上。

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避免由于传统互提文件资料方式带来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提高设计精细化水平,在三维下进行准确的安全净距校核与材料统计。

1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必要性1.1 电网设计技术难度增加电网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出现,以翻改旧工程为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更加精细化设计手段。

1.2 设计效率瓶颈的限制传统设计模式下,多专业间的协同困难,变电站的整体设计工作是由诸多专业相互协同完成的,这就要求信息可以在不同专业之间共享,以尽量减少用于沟通的时间,提高沟通的精确度,从而解决提高设计效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

1.3 变电设计水平提升的要求从变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看,设计过程就是工程信息建立的过程,其信息将作用于采购、施工、运行、资产管理等全生命周期。

也就是说“设计是电网信息的源头”。

现有的以二维图纸为表达形式的模式,与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电网信息化系统很难对接。

只有作为源头的设计行业率先实现信息化设计,才能为整个电网的信息化提供强劲的数字化引擎。

2 智能三维设计软件在某220kV变电站中的应用针对某220变电站工程,进行项目策划,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将变电站内间隔、设备、附件、附属物的型号、尺寸、间距等信息以参数化模型的方式,保存到数据库中。

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设计,建立全站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自动完成设备安全净距校验、导线力学计算、防雷及接地设计、设备材料统计等工作。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探讨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探讨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探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协同设计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变电站的三维协同设计对于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优化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配电设施,其设计和建设直接关系到电力传输和供应的安全稳定。

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采用二维平面设计,并且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随着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的设计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并且能够实现多人协同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二、三维协同设计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1.三维模型的建立三维协同设计的基础是建立变电站的三维模型。

通过使用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将变电站的各个部分以三维形式呈现,并在模型中添加各种参数和属性。

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变电站的布局和结构,并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2.多人协同设计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对同一个模型进行设计和修改。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模型文件,并进行实时的协同工作。

这样一来,设计人员之间可以方便地沟通和交流,协同解决设计问题,并及时更新设计方案。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遗漏和误解。

3.设计冲突的检测与解决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检测和解决设计冲突。

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冲突分析等操作,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设计冲突,节约时间和成本。

三、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1.提高设计效率三维协同设计技术能够实现多人同时参与设计,并且能够实时沟通与协同工作。

这样一来,设计人员之间可以更加高效地协同完成设计任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降低设计成本通过三维协同设计,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问题,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

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在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三维设计技术,它能够提高变电站设计的水平,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以三维设计技术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三维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应用意义的同时,对变电站设计过程中,三维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论述之后能够给该领域的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三维设计技术;变电站;设计;运用引言对于变电站的设计来说,经常采用二维设计的方式,从整个工程来说,需要设计人员通过空间想象力和工程技能对三维空间进行设计,然而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设计的质量来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许多电网公司已经开始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因此这种二维设计的方式无法满足当前情况下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三维设计更加精细化,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变电站来说,设计周期的压缩和相关资料的数字化移交问题等等,都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大的思想展示的空间,对于工程质量也能够提出更高的保证,并且对于变电工程来说,能够保证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一、变电站设计中应用三维设计技术的重要意义未来户内变电站的设计趋势是三维数字化的技术,当前已经有许多进行电力设计的单位开始重视并且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日常的工作。

三维设计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与其重要的意义是分不开的,首先,通过三维设计和数字化移交的方式,能够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对于使用的材料和安全距离也能够进行有效的进行统计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不同专业的管线的碰撞。

除此之外,由于这种设计方式所有专业都需要在同一个平台进行设计工作,因此,各个专业之间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协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能够对资料进行保存,便于进行后期的维护工作。

二、变电站设计中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它涉及到的设计要点很多,而通过三维技术的应用,它能够通过建模的形式优化设计内容,具体来说该技术的应用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分析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分析
种 直 观 表 现 形 式 。 它 通 过 利 用 空 间信 息 和 多 维
2 . 2功 能
在 变 电站智 能辅助控 制 系统 中的调控 中 心可视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 面: ( 1 )变 电站规模 :在 变 电站 的内部 ,主 要采用的是三 维立体效果 ,而在变 电站与变电 站之间,主要采用 的是动态 电流或是箭头流动
电力电子 ・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分析
文/ 刘 盛 东
视频照明等都进行全方位 的监视和控制的效果 对于 变 电站 中的辅助 控制 系统 ,体 现 出
数字 地球 ,它 不 仅可 以显示 出变 电站周 围的彩色地景 ,同时还可看到全域 内的居 民区
信息的结合 ,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然后
在对信息 中的高阶异构数据进 行挖掘和 智能分
析 ,以达到将现实的全域虚拟、全景信息展示
在 我 国的变 电站 中,随着值 班模 式 的不 的效果 ,以能对潮流和投运的关系进行实时的
断改变 ,使得传统的变 电站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 的需 求了。而计算机通信技术 以及图像识别等 表现。对于变 电站在三维空 问的位置 ,其无论 是变电站的类 型还是 线路 的类型 ,都能突出显
【 关键词 】可视 敲 术 变电站 智能辅助控制 心一起组成 ,而站内部分 ,主要 由综合监控平 全景展示 ,它需要建设范围较大的三 维彩
台、安全警卫子系统以及 智能视频监控 、火灾 色地景 ,并还要将道路、植被 等适量线划和标
自动报警系统等多种子系统 的构 建,并且后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不断进步 ,对 电力系 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 是电力需求和 电网建 设都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都呈 现出复杂化和 庞 大化的形式。所以,在 电网建设 中,应用先 进的信息技术就 为解决上述 问题提供 了选择 。 还需要保 留一个和主站系统、变 电站系统相连 接的通信接 口,对 于每个子 系统 ,都是有所对 应的站端元件组成 。具体 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 注等相 关的二维信息 。之后对当中的地 形、建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05T02:40:05.769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4期作者:杨波王倩[导读] 三维设计就是针对一个事物,从三维的角度上进行设计。

三维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

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摘要:伴随着我国的电网技术快速的发展,电网以及变电站建设已经开始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应用此技术能够避免设计的缺项、错项,能够保证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纸质材料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加强三维设计研究极为关键。

关键词:三维设计;电网;变电站;建设;应用1三维设计的概述三维设计就是针对一个事物,从三维的角度上进行设计。

三维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

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

所谓三维,按大众理论来讲,只是人为规定的互相交错的三个方向,用这个三维坐标,看起来可以把整个世界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下来。

三维是为了确定位置。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三维既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

2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2.1设定准确的目标设定准确的目标是实现三维设计价值的最佳基础。

以变电站设计为例,其设计目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它可以实现自动计算和分析,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

输入数据可以获得完整的图形效果,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多个视图图形文件,从而缩短变电站的设计时间。

第二个是全专业的协作设计。

由于建造变电站涉及许多专业,因此不同专业的技术要求也不同。

通过集成平台管理,三维协同设计可以满足同一项目下所有专业人员的设计需求。

三维协同设计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三维协同设计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三维协同设计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摘要:在“数字化电网”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专业平台,以满足变电设计三维化、信息协同化、移交数字化的要求。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思路及平台构成,然后并以某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为例,探讨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最后对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工程试点情况表明,运用三维协同设计能够实现设计数据在不同专业、不同图纸之间动态同步,减少人为差错,既提高设计质量,又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变电站;三维;协同0 引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电网的建设速度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建设要求遵循“数字化坚强智能电网”的理念[1]:即将变电站所有信号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然后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变电站可靠而准确的控制和管理[2]。

但是目前电力设计同80年代前的设计手段相比,只是用CAD制图代替画图板手工制图,用一些独立的计算软件代替手工计算,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这样的传统的设计方式已运行多年,虽然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但它仍存在较多问题:1) 设计容易出错:传统设计以二维图纸为载体,以多个平面图和断面图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三维物体。

图纸同实物间的对应关系全靠设计人员的空间想象,设计经常出现平面图和断面图对应不上,图纸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碰撞,或者修改的时候某些视图漏修改,或者图纸表达同设计人员意图不符等,导致出现设计质量问题。

2) 专业配合不畅:变电站的整体设计工作是由诸多专业相互协同完成的,这就要求信息可以在不同专业之间共享。

传统的CAD制图软件使得设计人员在独立的客户端上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内容的修改或者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设计提资、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

3) 不符合智能电网建设要求:建设数字化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信息化。

设计作为工程数据的产生源头,在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电厂三维照明设计研究

电厂三维照明设计研究

电厂三维照明设计研究摘要:通过在三维设计平台中进行照明效果的研究,充分利用三维布置设计平台设计模型进行照明设计;直接利用全厂的模型,进行三维的照明照度计算、生成照明效果模型,最终形成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可视化;照明;光照效果1.主要研究背景发电厂厂房内,设备及管道都比较多,容易挡住灯具的光线,光源利用率也随之降低,影响了照明设计的质量。

三维布置设计平台中,可布置完成照明设备的模型,无法展示灯具的照明效果、计算照度数据。

而当前主流照明设计工具,只能通过二维平面图纸或者人工搭建简易模型,提供相对粗略的灯光效果、照度值测算,不能与已有的三维模型相结合,生成真实的照明效果图和照度值。

三维照明效果的设计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示真实照明光亮强度,充分利用全厂三维设计模型,生成灯具安装效果图、照度效果图,提升照明设计水平。

2.三维照明主要设计过程技术利用三维设计平台三维模型,直接进行可视化照明设计,开发完成智能照明设计软件,智能布置灯具和布线,实现了照明灯具根据计算照度智能布置设计、可视化的埋管设计,研究导出全厂设计模型和参数,直接利用模型浏览软件设计光照效果,这是火电厂三维照明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

2.1 依托三维平台进行照明的布置设计根据房间属性,自动计算空间照度、和所需灯具数量、灯具类型、及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灯具自动布置设计。

利用全厂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灯具、开关、插座、布线布置,合理灯具、布线设计,保证灯具方便、灵活的控制、布线路径简洁和合理。

开发智能灯具布置工具,根据定义的房间属性,读取设计标准库中照度、灯具属性等,实现照明灯具的选型;根据照度计算照明灯具数量,照度计算方式:选择利用系数法、功率密度法计算布置灯具数量;读取房间中建筑结构、楼板、墙、屋顶等,实现灯具自动布置。

可视化的埋管设计和照明灯具回路管理。

根据定义的回路设备,自动生成回路埋管,自动连接到照明箱并添加照明箱回路,自动添加备用回路,始终保持20%裕量,可视化的查看回路设备,查看设备所在回路。

变电站智能三维协同设计系统当前设计问题

变电站智能三维协同设计系统当前设计问题

变电站智能三维协同设计系统当前设计问题目前大多数电力设计院采用二维CAD软件、专业计算软件进行辅助设计,这种方式有如下缺点:✧这种工作方式绘图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

修改内容不能实现关联修改,非常容易出错。

另外,有CAD图只是几何特征,没有专业属性及模型特征,无法实现相关的专业计算与校验。

另外,设备材料需人工统计,土建资料和图纸清册由人工整理绘制。

✧设计人员进行的方案优化和构思是在两维的图纸基础上,在自己的大脑中独立生成三维的实物模型,根据每位设计人员自己的印象来优化,因此没有可视模型的概念,这种工作模式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由于各专业间基础信息不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自动共享,使得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所需的资料信息需由人工进行重新提取和组合,如设备、材料采购批次,不同工号备料批次、备品备件储备信息、建设期间管理信息和运行后管理信息、运行后设备状况跟踪和记录、改造范围和记录等✧国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要求对设计部门提出了最优化设计要求,常规设计办法基本无法达到。

三维智能辅助设计特点✧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优势互补的设计方式,通过二维设计功能进行简单设计示意,系统自动生成三维模型。

设计人员可对三维模型进行“边设计、边浏览”,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浏览可以检查设计范围的完整性,预览布置方案的合理性,优化总体布置;✧自动安全距离校验提高设计质量,系统提供基于三维模型自动安全距离校验,分为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安全校验,不同电气设备之间的安全校验、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校验、设备与人之间的安全校验和建筑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校验等等;✧协同设计提高效率,针对变电站设计的主要专业如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土建提供专业设计环境,并提供专业间协同设计环境,比如简单的项目进度管理、设计成果共享、邮件及消息沟通等协调设计方式;✧智能辅助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及准确性,将设计标准、设计原则、设计经验集成为一个专用的设计专家系统内,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智能提示,设计完成后进行智能校验等;✧精确、方便的方案比较,由于建立的三维模型都带有定量的属性,而且软件具有自动统计同类设备、材料的功能,因此进行方案比较时,可以以较为准确的定量作为基础,更具说服力;✧可视化仿真校验,在设计基本完成后,可以在三维模型变电站内进行巡游,通过比较真实的视觉效果来让设计人员检查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激发设计创意实现优化设计;✧方便的二维出图功能,三维完整的模型可以根据出图的要求,通过OpenDWG生成对应的标准的DWG文件格式,对某些不满足要求的部分可以人工修改,最后生成施工图,完成最后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三维协同平台的变电站照明设计
摘要:随着三维协同设计软件的成熟,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设
计中所需的工作量,较直观地反映照明设计的效果。

本文对如何应用Bentley软
件平台进行变电站户内照明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三维协同设计;照明设计;Bentley软件
Abstract: 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the use
of computer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work required in the design and more intuitively reflect the effect of lighting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Bentley software platform for substation indoor lighting design.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lighting design,Bentley software
0 引言
目前,变电站的照明设计和其它设计一样,主要以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软件为工具,基于二维平面设计。

二维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
的空间想象力和制图技能完成空间设计[1],离绿色、精细、智能、高效的设计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很难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

三维协同化设计平台的发展给变电站照明设计带来巨大的便利。

这便利性至
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三维设计具有更好的可视性,不在完全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空间想像能力,甚至连最后设计方案的照明效果,都可以通过渲染直接展示,使得设计更加直观;
(2)对于原来照明设计中大量需要计算或手动统计的数据,在当前三维化协同平台下,可以由软件程序来完成。

布线方面回路属性、导线长度、穿管数量等,照明效果方面照度计算、功率密度计算等,还有出图时候的配电箱接线图和设备
材料表,都可以有程序自动计算完成。

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3)所有专业在一个平台下高效协同设计,解决现场施工的碰撞问题[2]。

(4)三维化协同设计平台下的照明设计,无论从照明效果方面、还是材料统计方面,都会更加精细。

1 基于Bentley照明设计工具集的照明布置
1.1 照明设计工具集的简介
本文介绍的照明设计工具集是基于Substation软件开发设计的,可以方便地
完成变电站照明的三维设计,并具有功率密度计算,自动布线,计算穿管等功能。

图1.1-1为该工具集面板。

下面将结合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的室内照明设计,介绍该照明工具集的用法。

图1.1-1 照明设计工具集面板
1.2 500 kV保护小室照明设备初步布置
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采用装配室建筑结构,长15m,宽6m,高4.2m,
室内高3.6m。

室内照明的三维设计需要在土建专业事先绘制的室内结构图上进行。

Substation软件提供的参考功能,可以轻松的实现将其它工程设计的三维图纸的
导入的效果,非常便于专业间的协同设计。

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效果图如图1.2-1所示。

图1.2-1 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效果图
将土建模型参考进来后,就可以布置照明设备了。

照明设计工具的照明布置
方式灵活,并有灯具数量的估算能力。

照明设备布置工具对话框如下图1.2-2所示。

图1.2-2 照明设备布置工具对话框
照明设计布置中也提供简单的照度计算功能,可以用来大致估算房间中所需
的要布置的灯具数量。

在估算灯具数目后,就可以布置灯具了。

灯具布置顶视图
如图1.2-3所示。

根据软件估算结果,最终户内布置了6盏2×36 W吊杆室荧光灯
做为正常照明灯具和4盏60 W吸顶灯作为事故照明灯具。

此外,户外雨棚下,
各布了一盏50 W吸顶灯。

图1.2-3 保护小室灯具布置顶视图
2 基于照明设计工具集的回路计算与出图
2.1 照明设计工具集三维回路连线工具与回路计算
在所有设备布置之后,在布线之前,还需要对配电箱进行定义,只有定义后
的配电箱才能进行三维布线。

三维布线的对话框如图2.1-1所示。

图2.1-1 三维回路连线对话框
选取好回路中的设备之后,软件会自动模拟三维连线。

图2.1-2是一般照明回路ZC01-L01的软件生成走线形式。

为了便于观察,该图隐藏了所参考的土建结构图。

图2.1-2 照明回路ZC01-L01布线图
完成三维回路连线后,在照明设计工具集回路定义里输入其它参数,软件就
可以自动计算出回路的其它属性。

软件已经自动计算导线长度、容量、电流值等。

选择导线截面后,还可以验证导线截面是否负荷要求,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同时,该功能还可以获取回路的穿管信息。

2.2 照明设计工具集的出图功能
完成三维布线图后,照明设计工具集中的照明接线图工具,可以自动生成二
维的平面布置图和照明接线图。

软件只能在单线图模式下生成接线图。

本工程生
成的照明平面布置图如图2.2-1所示,而生成的配电箱接线图如图2.2-2表示。

照明工具集还可以直接生成设备材料表。

如图2.2-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灯具型号、数量,还是电缆、电缆管的型号数量,软件都能自动识别出来,
并且只能得生成设备材料表。

图2.2-1 500kV保护小室照明布置平面图
图2.2-2 软件生成的配电箱接线图
图2.2-3 软件自动生成的设备材料表
3 总结与展望
三维协同化设计平台还使得设计更加精细。

在三维平台进行照明设计,设计
中原来需要的大量的计算,都是由软件来完成。

因此会比原先人工完成的结果更
加准确并且精细。

同时,原来在二维图纸中无法精确表示的内容,比如布线方式
和路径,都可以通过三维视图表示出来。

因此,三维化协同设计平台下的照明设计,无论从照明效果方面、还是材料统计方面,都会更加精细。

随着三维协同化
设计平台的广泛应用,变电站的照明设计必将会向着绿色、精细、智能、高效的方向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冉瑞江 Bentley软件在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05): 43.
[2]杨战光,赵忠明集控楼照明三维设计的探讨与研究 [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0(10): 147.
作者简介
刘玲(1985),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E-mail:307353408@。

汤程(197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崔明杰(198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