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句的翻译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

3. 翻译与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的练习。

4.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

(2)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进行写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和感悟。

(2)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的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其他唐代诗人的绝句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分析《早发白帝城》与其他绝句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学生通过创作绝句,锻炼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绝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精编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

《早发白帝城》《绝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精编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

《早发白帝城》和《绝句》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写成了朗朗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会认“辞、陵、含、岭”4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会认“辞、陵、含、岭”4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3.多媒体课件;4.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分析古诗前,先阅读古诗↓↓↓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发:启程。

白帝城:地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还:归;返回。

4、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古诗翻译: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古诗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被贬流放夜郎,从四川去贬的地方。

走到白帝城,忽然听见赦免他的文书,非常惊喜,马上乘船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最新】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4页)

【最新】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1、字形:鹭、岭、陵、猿2、字义:朝:辞:还:鸣:泊:千秋雪: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到()去。

3、小组学习: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从哪句中感受到的?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⑴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⑵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

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

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

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_语文S版

1早发白帝(dì)城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句6[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2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 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 ☜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5.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8③是诗人扶门在近处看到的景。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1.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精品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精品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精品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2.解决生字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默写《早发白帝城》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绝句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绝句》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

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

(《绝句》)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

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

再选择其中共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

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

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

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鹤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8 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诵、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形,感觉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课要点理解诗中要点词句,感觉诗的境界美。

教课准备中国地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诵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畅。

2.利用说明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词典待工具书或讨教他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1.将方才自学的状况在小组内报告。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沟通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并联合这些资料一起解决问题。

四、报告学习状况。

1.报告朗诵和生字掌握状况。

(1)指名朗诵,看看能否能读得正确、流畅。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3)集体朗诵。

2.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粗心。

(2)指导朗诵,注意停留。

(3)用自己的话谈谈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谈谈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5)这两行诗句中,你感觉哪些词用得好?(6)大家再仔细读读古诗,想想,诗人在描绘这些光景时,是依据如何的次序表达的。

3.你以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1)学生沟通。

(2)有感情地朗诵。

(3)指导背诵。

五、感觉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目对数目,“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

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季漂亮的风景,画面有板有眼,充满活力,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七、部署作业。

背诵第二课时一、报告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1)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解释,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句子分析:(1)分析古诗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通过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或者进行古诗的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古诗的意境。

3. 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早发白帝城》的背景和寓意,感悟诗人李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升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学习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主朗读《早发白帝城》,感受古诗的韵味。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背诵。

三、理解与分析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描绘画面1.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回顾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探讨1.分析诗句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讨论诗句中的寓意,探讨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感受其诗歌风格。

2.选取一首与《早发白帝城》主题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2.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在描绘画面的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需要引导和鼓励。

1.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2.多为学生提供描绘画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更加深入,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描绘画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辅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句的结构和词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尝试背诵。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小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学生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背诵古诗和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进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2)播放古筝音乐,营造古典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1)采用问答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索古诗的深层含义。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第七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绝句》和《白发白帝城》。

2.理解两首诗的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3.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展示两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2.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绝句》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绝句》的作者杜甫,以及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学生分享对杜甫的了解和印象。

2.诗歌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绝句》,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逐一检查。

3.诗歌内容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分析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白发白帝城》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白发白帝城》的作者李白,以及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学生分享对李白的了解和印象。

2.诗歌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白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逐一检查。

3.诗歌内容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分析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诗歌配画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绝句》和《白发白帝城》配画。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创作心得。

2.诗歌改编学生尝试将《绝句》和《白发白帝城》改编成现代诗或散文。

学生展示自己的改编作品,交流创作体会。

3.诗歌欣赏教师播放与诗歌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参考资料和古诗的注释。

3. 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词语解析:(1)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白帝城”、“江陵”、“一日还”等。

(2)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如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5. 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如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片段。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创作练习,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表达。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课方案教学设计一、教课目的察看 1、2 句和 3、4句,看看它们在构造上有何特色(2)理解 1、 2 句,要点理解“翠、青、青天”(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述的情景,而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小组议论;再全班沟通。

(4)认识作者的表达次序及在颜色上的捕获、铺设的精妙。

(5)学习 3、 4 句,要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质)(6)谈谈诗句的意思(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联合诗歌的创作背景)(8)赏识领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议论形式进行)A、色彩美:黄、翠、白、青B、声音美:鸣C、动静相衬美:前 2 句与后 2 句的动静相衬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第1页/共3页1 / 3联合E、寓情于景美:〈三〉、朗诵古诗,背诵。

〈四〉、部署作业第二课时〈一〉、解题《早发白帝城》〈二〉、认识李白的相关资料〈三〉、初读课文,认识粗心〈四〉、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2、记字形,理解词义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五〉、理解诗句意思1、小组内谈谈诗句的意思,碰到不懂的地方议论,能够向“邻居”讨教。

2、每小组报告一句,其余小组能够增补,要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3、指名学生将诗歌粗心串讲一遍,力争做到流通畅顺〈六〉、赏识诗歌,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见解(1)风景之美第2页/共3页2 / 3(2)作者心情的畅美(3)节奏韵律美(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七〉、指导朗诵(1)对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2)本诗的节奏与停留区分(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评论(4)竞赛朗诵〈八〉、部署作业第3页/共3页3 / 3。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深刻理解。

3. 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诗歌的译文和注释。

3.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译文和注释:给出诗歌的译文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图片和视频展示: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5.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受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完成的诗歌朗读和背诵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真程度。

3. 短文写作:评价学生写的关于诗歌感受的短文,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第一个课时主要用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第二个课时主要用于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二)自学《绝句》1.读题、解题,。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

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

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教案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教案

古诗两首难点解析: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

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

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

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

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要能构想一个诗词的画面。

学生在想像中要会领悟情感。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第一环节目标导学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数天后,师生共同举办一个“李杜”诗歌朗诵会,那将是十分美好的享受。

第二环节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三环节小组交流。

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

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绝句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绝句_语文S版

1早发白帝(dì)城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 句6[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2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 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 ☜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5.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8③是诗人扶门在近处看到的景。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1.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
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