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第三课时)
【实验结果】
试 淀粉 管液
滴加
水浴 温度
加碘液
现象
A 2ml 2ml唾液 370C 1滴 不变蓝
B 2ml 2ml蒸馏水 370C 1滴 变蓝
2ml5%盐
C 2ml
酸
370C 1滴 变蓝
2ml唾液
结果 淀粉已分解 淀粉未分解 淀粉未分解
【实验结论】 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有催 化作用。 2、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不具有催化作用。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分析讨论: 在消化系统中,
消化、吸收的最主要 器官是哪一个?
小肠
人体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小肠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差异大:人体 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 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 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 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3、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进入哪里? 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 身各处。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 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少量水、 无机盐和部 分维生素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道
吸收功能
口腔、食道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 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A、专一性
B、高效性
C、敏感性
D、都不是
3、以下是影响酶活性主要因素的是( C ) A.反应物的浓度、pH、压力 B.光照、温度、pH C.反应物的浓度、pH、温度 D.压力、温度、反应物的浓度
4、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课时
• 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
•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水、无机盐、 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 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等,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口腔: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小肠内表面放大图
许多皱襞和绒毛 (加大了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很 薄的上皮细胞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总结: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吸收面积大:内表面有环行皱襞,皱襞 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微绒 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 巴管,促进吸收。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 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使营养物 质容易通过,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7.在人体消化管内,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无吸收 功能的器官是 【 】 A.口腔、咽 B.咽、胃 C.胃、小肠 D.咽、食道 8. 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后充分 振荡,置于37度的温水中,保温一段时间,植物 油不见了,试分析消化液的成分: 【 】 A.肠液、胰液和胆汁 B.肠液、胃液和胰液 C.肠液、胃液和唾液 D.唾液、胃液和胆汁
小肠的肠腺分泌肠液,可分解各种营养物质
部位 口腔 胃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唾液 蛋白质 淀粉 胃蛋白酶 胃液 多肽
切断、撕裂、 磨碎、搅拌
蠕动、混合
小肠 消化的主 蛋白质 蠕动、混合 要部位
麦芽糖 葡萄糖 胰液、肠液
氨基酸 多肽 胰液、肠液 甘油 脂肪 胆汁脂肪微滴 脂肪酸 胰液、肠液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主要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酶属于 蛋白质
模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不变蓝
搅拌相当于 模拟牙齿和 舌头的作用
变蓝
变蓝
将这3支试管一 起放入37度左 右的温水中 5~10分后, 取出3支试管, 各滴加2滴碘液, 摇匀.观察并记 录和试管中颜色 的变化
馒头+唾液 (搅拌) 馒头+清水 (搅拌)
馒头+唾液 (不搅拌) 物理消化
本实验的对照组为: ①
口
咽
食道
消化道
消 化 系 统
消化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内消化腺:胃腺、肠腺等。
口腔 咽
唾液腺
食道 肝脏 胃腺 胰脏 肠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
肠液胰液 小肠 葡萄糖
小肠
大部分水、无 机盐和维生素 全部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 和脂肪
教材31页
Y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1 2
3 4
5 6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 小肠 官是————— 7 分泌胰液的是图 胰腺 8 (10 )————— 分泌唾液的是图 唾液腺 ( 1 )————— 9 10 分泌胆汁的是图 肝脏 11 ( 3 )————— 12
营养物质是在哪里被吸收的呢?
结论: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 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它们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 肠的吸收面积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知识点 1】 食物的消化 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
解成 小分子 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 消化道 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 消化 。
2.人的消化功能由 消化系统 完成,它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的。
后被 肠液 和 胰液 消化成 甘油和脂肪酸 。
[探究问题 1]馒头在口腔中仔细咀嚼后,为什么会变甜?
答案:馒头中的淀粉经唾液淀粉酶催化分解为麦芽糖, 所以有甜味。
[探究问题 2]请估算你的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的表面积后,来 类比说明小肠绒毛的生理意义。
(建议使用一根线和米尺分别测量手掌的手指紧紧闭拢和手指 张开时的轮廓线。)
答案:五个手指张开时的面积远大于手掌的面积。因此, 突起的小肠绒毛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大大地增加了 和营养物质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1)淀粉―口唾―腔液→ 麦芽糖 胰―液―小―、肠―肠→液 葡萄糖 (2)蛋白质―胃胃―液→多肽胰―液―小、―肠―肠→液 氨基酸 (3)脂肪―小胆―肠汁→ 脂肪微粒 胰―液―小―、肠―肠→液甘油+脂肪酸
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称之为化学消化。
【知识点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5.人体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它适应消
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有:
(1)小肠有 5~6 米长; (2)小肠中有 胰腺 和 肠腺 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胰 液和肠液),还有肝脏分泌的 胆汁 。
(3)小肠的内表面有皱襞 , 皱 襞 表 面 有 许 多 绒 毛 状 的 突 起
3.消化道包括:口、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肝脏 、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节《消化与吸收》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共四套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提问: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是
否相同呢?
教师列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
吸收功能
道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
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30 页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
学法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学 生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表和生活体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创造 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片,有关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视频。 (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 2022-2023 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8 个 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 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一节,食物中都含有哪些人体生命活
食品营养学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食品的消化吸收
水的吸收也可在大肠,这时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 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
钙的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肠黏膜细胞的微绒毛有一种与 钙有高度亲和性的钙结合蛋白,它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 吸收。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 3.铁的吸收 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铁的吸收与其存在形式和机体
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肠黏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黏膜细胞 内的含铁量。存积在肠黏膜细胞内的铁量,是再吸收铁的抑 制因素。铁的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当服用相同剂量 的铁后,缺铁患者的铁吸收量可比正常人大1~4倍。
散布的小唾液腺分泌唾液,内含α-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成糊精和麦芽糖,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淀 粉的水解程度不大。食物进入胃后因胃酸的作用,唾液淀 粉酶很快失去活性,淀粉的消化也立即停止。
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来自胰液的α-淀粉酶可 将淀粉的α-1,4糖苷水解成α-糊精及麦芽糖,肠黏膜上皮 细胞也有同样的酶,将α-糊精中的α-1,6糖苷键及α-1,4 糖苷键水解,最后将糊精和麦芽糖等水解为葡萄糖。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 2.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食物蛋白质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立即被小肠黏膜吸收,氨
基酸的吸收也是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转运载体以及消耗能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氨基酸及少量二肽、三肽能被小肠绒毛内 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四肽以上的氨基酸需要进 一步水解才能被吸收。
各种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取决于主动转运过程的不同转运 系统。中性转运系统可转运芳香族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含 硫氨基酸以及组氨酸、谷氨酰氨等,转运速度最快;碱性转 运系统主要转运赖氨酸、精氨酸,转运速度较慢,仅为中性 氨基酸载体转运速率的10%;酸性转运系统转运天门冬氨酸 和谷氨酸,转运速度最慢。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七年级上册4.2.2消化和吸收(共26张PPT)
①第一步:加入实验物质
液
2ml水
2ml唾液
1
2
3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②第二步:水浴加热
12 3
10
分
钟
37℃水浴
后
③第三步:滴加碘液
碘液
1
2
3
④实验总结
试 加入 管 物质
馒头
1 唾液 碎屑
实验 碘液 现象
+ 不变蓝
解释
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分 解成麦芽糖
2 水 碎屑 + 变蓝 水不能促进淀粉的水解
3.不需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C )
A.米饭
B.红烧肉
C.维生素 D.牛奶 4.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
是( D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纤维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
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营 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 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 胞所利用。
食物消化吸 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 大肠 吸收少量 水分和无机盐 及部分维生素
食物和气 咽 体的共同通道
食道 胃
食物进 入胃的通道
暂时贮存食 物,食物在胃里 变成食糜,蛋白 质初步分解
肛门 残渣排出
分泌唾液, 初步分解淀粉 唾液腺
分泌胆汁, 参与脂肪的消化
肝脏
胰腺
分泌胰液,含多种 消化酶,进一步消化蛋 白质、脂肪、淀粉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理解食物的消化作用。 2.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明确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唾液腺 咽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有肠腺) 小肠 肛门
胃 (有胃腺)
大肠
食物进入口腔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牙的切碎,唾液的湿润
舌的推动、搅拌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淀粉有甜味吗?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淀粉 (无甜味) 麦芽糖 (有甜味)
模拟什么作用?
馒头碎屑与2毫升 唾液搅拌混合。
大肠
2.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 C 是 ( ) A.肠液 B.胰液 C.胃 液 D.唾液
3.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 充分振荡,并置于37 ℃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 B 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
为什么胃没有把自己消化掉?
胃黏膜
肝
分泌胆汁
胰 胆囊
储存胆汁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的酶
小肠起始部分 (十二指肠)
肠腺分泌肠液,其中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 质和脂肪的酶
★胆汁、胰液都进入小肠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淀 粉 脂 肪 氨基酸 葡萄糖 脂肪酸、甘油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2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现象: 变蓝
结论: 淀粉未分解
3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1
2
3
现象: 部分变蓝 结论: 淀粉部分分解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切碎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 牙齿: 舌头: 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 2、唾液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唾液淀粉酶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相适应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共49张PPT)
甘油+脂肪酸
消化道各段含有消化液的种类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液 作用部位 消化营养成分 唾液 口腔 部分淀粉
胃液
胃 部分蛋白质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小肠
帮助消化脂肪
淀粉、蛋白 质、脂肪
2、消化腺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排入部位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消化液 消化酶
唾液 淀粉酶
1、糖类的消化
淀粉 唾液
口腔 咽 食道
胃
胰液 肠液
小肠
大肠 肛门Βιβλιοθήκη 糖类唾液(口腔)葡萄糖
肠液、胰液(小肠)
2、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
口腔 咽 食道
胃液
胃
胰液 肠液
小肠
大肠 肛门
胃液(胃) 蛋白质 肠液、胰液(小肠)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
脂肪
胆汁 胰液
肠液
胆汁
脂肪
脂肪小颗粒
(小肠)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胰液、肠液 (小肠)
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 能湿润食物 ,这个过程食物仅仅发生大 小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加 工方式叫做物理性消化。
盐酸
胃腺分泌胃液: 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蛋白质在胃里被初步分解
胃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消化掉?
胃黏膜
胆汁的作用
胆汁没有消化食物的酶,但是能乳化脂肪, 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可以增大脂肪与酶 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物与唾液充分混凝合并进行初消化 咽------食物的通道
消 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三、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 1、口腔、咽和食道没有吸收功能。 • 2、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胃只 能吸收少量的水。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 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 3、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吸收全部营 养物质,其中大部分脂肪成分由小肠绒 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营养物质 (全部营养物质)由小肠绒毛的毛细血 管吸收。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1.你认为有些食物为什么必须要经过消化才 能吸收? 消化道哪些部位具有消化作用?请 你解释什么是“消化”? 食物不溶于水就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是指 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 吸收的成分(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你认为食物消化有哪些方式?它们之间有何 区别? 消化的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前 者物质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食物的形状大 小发生变化,后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的成 分发生了变化。
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出问题:可能与食物的种类、形状、体 积、生熟等因素有关
作出假设:可能与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 水的量 红糖 水温 形状 (毫升) (克) (00C) 1 20 5 20 方形 结论
2
20
5
20
压碎
研碎的方糖溶解快。原因:物质颗 粒小,与水的接触面大。 结论:物质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在水中 的溶解速度不同.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 胃 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 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胰 分泌胰液 腺 消化和吸收 小肠 的主要场所 大肠 暂时贮存食物
残杂
阑尾 肛门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XXX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XXX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体系的构成入手,渐进式相识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建立结构与功能重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考虑、主动介入;然后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先自立研究,自立实验及探讨的基础上,举行讨论和归纳构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触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XXX固导入XXX导入体会诗句:“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新知:总述结合课本进入概括读课本XXX感受引发求知欲知消化和吸收的物质知是什么,引出消化系统.过渡:能将食物消化和吸收靠的是消化体系,下面我们就来学多媒体出示复问题考虑复常识过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消化系统构成消化体系.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称号.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体系的过程识别并记忆,明晰问题,区别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归纳让学生明确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各自功能.识记:消化腺及功能识记并归纳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识图并讨论得出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表达与交流:⑴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⑵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按要求实验积极思考、主动介入.结合实验,读课本,归纳小结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食物的消化归纳浏览总结自学研读的生物学观点提升归纳整理能力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观察、观看总结得出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自立研究,让学生多归纳整理方位体会主动研究归纳能力造就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构建知识网络消化体系小总结营养物质的吸收过渡:食物举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合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举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窥察得出并找出最主要的吸收场所小归纳能力收集与动动手、考虑手能力培养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构建知识网络练一练1.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2.糖类物质尝起来是否都是甜的?()3.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在()4.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5.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C.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课堂反馈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胃液C.胆汁D.肠液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淀粉③脂肪④无机盐⑤纤维素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②①D.②①③4.肝炎患者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A.唾液分泌过少B.胃液分泌过少C.胆汁分泌过少D.肠液分泌过少5.消化系统中,能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液,含消化酶最考虑解题反馈情况小试牛刀多的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6.消化系统由()和()组成.7.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它们消化的肇端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分布于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是____和____.作业1.设计探究方案,研究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还有哪些?2.在家庭中可以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课外实践将求知带入生活板书设想: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课件(两套)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 甜呢?
三、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4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试管
馒头形状 温 度 加入物质 搅拌 碘液
。胃
3、早餐中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4、参与消化面包的消化液有 唾液、肠液、。胰液
Y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提示: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一、消化
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肠液
胰腺 肝脏
胰液 胆汁
二、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的起始
部位,内有牙 齿.舌和唾液
口腔
腺. 食物的通道 咽
人体最大的消
化腺,分泌胆汁 肝脏
十二指肠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 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大肠的起始部位, 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肛门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 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三大能源物质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初 始 消 化 部 最 终 消 化 场 最 终 消 化 成 参与的消化液
位
所
分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
(完整版)《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结合教材进入概括习消化系统.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识记:消化腺及功能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归纳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系统小总结过渡:食物进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所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反应热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附:参考答案练一练:1.口腔 2.不是 3.胃 4.小肠 5.B课时反馈:1.D 2.C 3.D 4.C 5.C 6.消化道消化腺 7.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人体的消化系统)课件(人教版生物)
胃腺 胰腺 肠腺
讲授新课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特别提醒:解剖图 上器官的位置和你 实际的位置正好是
相反的哦!
在你的身体上,你能找到这些器官的大致位置吗?
讲授新课
消化道中各器官的功能
口腔
1.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
咽
2.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3.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取
第1课时 人体的消化系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请看右图中一家三口 的对话。母亲说的话有道 理吗?为什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概述食物消化的过程。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
1.食物当中有哪些营养物质?我们人体当中有没有这些 营养物质?(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当中有没有这些营养物 质?) 2.是不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就能变成你身体的物质? 如此,你吃一块肉,这块肉能不能直接长到你身上?那 要经过什么过程呢?
加入2滴碘液,摇匀。视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A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1)
•B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2)
•C块状馒头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1)管内颜色最浅,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
粉分解成麦芽糖。 (2)管内颜色最深,通过搅拌、加清水,馒头中的淀
化
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和 消化系统的组成
吸
取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器官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7、下列有关消化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C )
❖ A.牙齿咀嚼磨碎食物 B.舌拌食物混合唾液
❖ C.唾液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D.胃、肠蠕动混合消化液
❖ 8、B下列食物的有机成分中,只能在小肠里被消化的是( )
❖ A.淀粉 B.麦芽糖 C.蛋B白质 D.维生素
❖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以经过胃进入小肠,避免 药物对胃的刺激。
❖ C.唾液、胃液都不能消化淀粉。
❖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防止伤害胃内 结构。
❖ 25.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 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
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C能是(
❖ A.肝脏D分泌消化脂肪的酶
❖ B.小肠绒毛对脂肪的吸收
❖ C.消化脂肪的酶和胆汁的分泌
❖ D.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 15.吃馒头时,越吃越感觉甜,是因为( )
❖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B.淀粉在
❖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了葡萄糖
D.口B腔内产生
❖ 16、将富含蛋白质的牛肉片分别投入下列等量混合消化液的杯中
❖ A. ② ③ B. ① ④ C. ① ② D. ③ ④
❖21、肝炎病人下列哪一过程会受到影响( C )
❖ A.淀粉→麦芽糖
B.蛋白质→氨基酸
❖C.脂肪→脂肪微粒 D.脂肪→甘油+脂肪酸
❖22、下列营养物质不需消化就可以被吸收的是( D )
❖ ①水②糖类③蛋白质④无机盐⑤脂肪⑥维生素
❖A. ① ② ④ B. ① ④ C. ① ② ④ ⑥ D. ① ④ ⑥
❖ 2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
)D
❖ A.对食物的机械加工
❖ B.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 C.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
❖ D.除掉食物中的细菌
❖ 24、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很多药物都以胶囊的形式出 现。胶囊以淀粉制成,内装药物。结合所学知识,你
认为原因是(B )
❖ A.胃可以消化淀粉,使药物缓慢地释放。
在自己的身体上,你能找到这些 器官的大致位置吗?
消化系统
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的腺体。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除胆汁外,各 种消化液里都 含有消化酶, 对食物的消化 具有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小肠
消化系统 的组成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消化器官——小肠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差异大 人体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3厘 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 大约是0.5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 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
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积!
返回
练习
1.消化系统是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的。
2.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小肠
小肠
消化器官——小肠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2、小肠长5~6米; 3、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积; 4、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 于营养物质吸收;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主要场所!
病例——无肠的孩子
14岁的陈帆因病造 成大部分小肠坏死,医 生不得不将坏死的小肠 全部切除,最后仅剩下 了88厘米。
陈帆的身体每况愈 下,四肢无力,面黄肌 瘦。
陈帆的身 体为什么每况 愈下?这说明 了什么?
小肠的长度与消 化和吸收有关。
知识拓展
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病例1——腹泻 病例2——胃炎
你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
腹泻
症状:
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 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 水分增加 。
危害:
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 质,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 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 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 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出现酸 碱中毒。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肠腺
口腔中与进食有关的结构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作用?
口腔中参与消化的结构: 牙齿 咀嚼食物 舌 搅拌食物 唾液 初步消化淀粉
唾液淀粉酶 湿润食物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 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 觉到甜味。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①淀粉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分解牛肉效果最好的是( )
C
❖ A.胃液和胰液 B.胃液和肠液
❖ C.胃液、胰液和肠液
D.胰液和肠液
❖ 17、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器官是( )
❖ A.胃 B.小肠 C.食道 D.肝脏 ❖ 18、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消化的是( )
C
❖ ①肝脏分泌胆汁②淀粉在口腔内变成麦芽糖
❖ ③牙齿将食物磨碎④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 C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4、胃的主要功能是( D )
❖ A.消化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B.消化糖类 ❖ C.消化脂肪 D.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
❖5、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C )
❖ A.胰腺 B.肠腺 C.肝脏 D.胃腺
❖ 6、如果胃的结构发生了病变,首先影响哪种食物成份 的消化(C )
❖1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B 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 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D、淀粉、脂肪
❖13、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有( )
❖A.口腔、食道、胃 B.口腔、咽、胃
❖ 14.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 )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肝脏 。
巩固练习
❖1、下列液体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B )
❖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D.肠液
❖ 2、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 器官依次是( D )
❖ A.口腔、胃、胃
B.口腔、小肠、小肠
❖ C.口腔、口腔、小肠 D.口腔、胃、小肠
❖3、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C )
病 例 一
返回
胃炎
症状:
病人消瘦、贫血、营养不良
危害:
胃黏膜病变让病人慢性失血; 破坏胃分泌腺体导致消化不 良;扰乱胃肠功能导致不思 饮食,消瘦;破坏造血必须 的内因子导致恶性贫血。
病 例 二
返回
作业
新课程《消化与吸收》
消化器官——小肠
皱襞和绒毛对于 小肠来说有什么 意义?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毛 皱襞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蛋白质、脂肪
都能被人体 直接吸收吗?
直接吸收 消化后吸收
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 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分解
大分子
小分子
消化系统
口腔 咽 食道
胃
解剖图上器官的位 置和你实际的位置 正好是相反的哦!
消 化 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 9、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器官是(
)
❖ 10.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 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 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C )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 11.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B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纤维素
淀粉
口腔
葡萄糖
肠液、胰液中的酶
麦芽糖 小肠
②蛋白质的胃消蛋白化酶: 胃
蛋白质
肠液、胰液中的酶
小肠
初步消化
氨基酸
消化器官——胃
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1、胃的蠕动
进一步磨碎食物,搅拌食物 2、分泌大量消化液 胃液中有胃蛋白酶, 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③脂肪的消化:
肠液、胰液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中的酶 甘油 + 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