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地”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39e2f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2.png)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发布时间:2021-06-29T06:38:27.99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2期作者:吉妍[导读] 在课程教学中尤为关键。
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715399摘要:在高中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提升,各类教育资源储备愈发丰富的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愈发重视,成为其适应教育发展与课程教学要求变化的重要工作内容,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作为其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尤为关键。
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引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养工作侧重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从证据意识出发,对物质组成,物质结构以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可能假设,并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证实,最终整理为涵盖完整逻辑关系的观点、结论、证据,同时能够从特定分析对象本质出发,构建相应模型并借此分析化学现象,探究其规律。
基于该核心素养内容,与其作用机制配套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一、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受自身化学学习认知水平与学科知识储备影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引导帮助其延伸思维,生成探究问题内容,进而调动自身证据意识,收集分析相关证据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证据链,并通过建立具体的模型将证据内容具象化,通过分析整合后得出相应结论[1]。
为此,教师可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上进行证据链构建与模型构建过程。
例如,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微视频,为学生展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令学生以展示的理论内容为证明内容,并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总结具体的方法和程序,将相对抽象的操作过程转化为对理论的直观分析过程。
以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钠金属材料,令其依照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提供信息进行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强化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3dc2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4.png)
2021年13期┆229随笔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张卫卫摘 要:化学课程作为高中整体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也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率,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化学专业的综合核心能力。
而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训练主要表现为对有关化学知识的证据推理和有关模型认识训练。
所以假设若要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实践技能,就必须要注重培训学生证据推理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但是许多教师对如何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训练来对其他相关化学课堂的教学而言却觉得束手无策,建议制定出一套完善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素养培养;高中化学 一、培养逻辑能力,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探索体系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科学探究体系,为学生的证据推理、模型认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应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描述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方法,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今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建立一套相应的化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所学的化学知识,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二、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我们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证据的探究能力比较低,这是因为课堂上缺少了具有探究意义的气氛。
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尽量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具有探究性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对其中的相关证据做出主动地推理,学生通过对证据的推理,可以使其逐渐了解化学的规律,并且通过推理相关的化学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
而且教师还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其得出结论进行大胆质疑,以此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https://img.taocdn.com/s3/m/7e57273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b.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作者:侯雅楠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31期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化学学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其教学地位越来越高,因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成了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
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例,对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认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关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习惯性采取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生成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在理解与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纰漏,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就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解读1.证据推理的含义证据推理简称为D-S推理,是一种不确定的推理理论,即将所有的假设看作一个合集,从多个角度对命题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描述,提取不同的证据并进行综合整理,随着证据的增加而缩小假设的范围,以此来解决学习中的化学问题。
该理论反映在化学教学中,指的是学生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能够证明假设结论的证据,从而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2.模型认知的含义构建模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本质及特征,而模型与认知的组合,则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某种模型的认知,来加强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而模型认知主要分为实物型模型和程序化模型这两类,反映在化学教学中,就是通过构建具象的模型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正确运用。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b54d1c1f705cc17552709c6.png)
一、设计背景1.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维度的素养。
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征,要求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解决问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体现化学学科基本观念,体现物质变化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观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的核心,以科学探究为实践基础,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因此,“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思维核心;“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价值追求与立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1]。
2.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提出质疑、自主(或小组)探究设计方案、协作交流实验验证、总结提高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
打造探究型的化学课堂,并贯穿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主调的核心素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二、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探究型化学课堂——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例1.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节内容,是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延伸,也是能量转化的生动体现,为之后“化学电源”“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也能熟练写出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又刚学过“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对化学反应能量转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必修1的学习对宏观现象是由微观本质所决定的思维方式也非常成熟,但是对于“原电池”这个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并且要将氧化还原反应升华到应用层面,对学生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82abe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1.png)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摘要:化学是高中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早于2014年教育部就提出学生发展核心教育素养体系,因此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高中阶段亦不容小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五个维度,其中维度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所在,属于思维核心。
世界万物皆是变化的,化学学科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只有更好地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利用万物,其关于我们社会地发展,人类的进步。
因此要充分培养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促进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中教学引言:在全球科技化的形势下,不断加强化学教育是无可厚非的,化学有助于我们了解世间万物,解释世间奥秘。
高中生作为家庭、祖国未来的希望,让其具备全方位的能力,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十分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高中教育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外,着重培养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亦十分重要。
课堂既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而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则是在化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建立化学知识模型验证推理结论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化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虽然教师都理解兴趣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任务,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和影响,在课堂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个难题。
且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多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多以听讲为主,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感不高;教师也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
最终形成局面则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对抽象知识实际掌握不牢固,仅停死记硬背。
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讲授更多的知识点,赶课程进度,或许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这一想法是不正确的。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e19f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5.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中高考习题,化学概念无处不在。
化学概念作为贯穿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全过程的内容,其重要性明显。
尽管化学概念如此重要,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方面都存在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本文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的案例设计和解析,帮助学生解决中学阶段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类似教学设计提供一些相关经验。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一、教学背景鉴于化学概念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等一系列特点,学习化学概念一直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难点。
化学的概念、原理是什么意思,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存在化学概念学习吃力的情况。
因此,中学阶段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提升,已经成为当下化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化学概念的出现和考查情况来看,在解决相关化学概念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寻找证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证据推理和认知模式,以便在整体上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的化学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设计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具体性和定义性等多种特点,对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在其中的应用来说,必定存在一定的共性。
本文以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在定义性概念中的应用为例,以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为例,研究如何在化学概念中更好地应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1)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气体摩尔体积内容的扎实学习,能够为化学气体的其他有关研究奠定基础。
此外,将物理模型与相关数据和“推测思维与建模”的概念模型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摩尔气体体积的概念模型。
(2)形势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属于化学概念中的定义范畴,但同时它也具有显著的抽象性特点,而这一概念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化学研究的深入,因为气体作为化学研究学习中的常见概念,经常会参与各类化学反应,并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化学选修3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文档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化学选修3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8784160722192e4536f6c7.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化学选修3教学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由五个维度来体现,分别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每一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意义,在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必须认真研究每个维度的功能和导向,做到教学源于核心素养,最终回归于核心素养。
顾建辛[1]就“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作微观思考,结合“原电池”教学,分析了在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关键。
常聪等[2]进行了“溶解度”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研究。
目前,关于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的文章鲜少见报道。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应用。
下面,笔者“构造原理”的教学实例浅谈一下。
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思维起源与本质体现,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3]:(1)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2)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3)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4)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5)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该内涵精辟地阐明,一堂高效的、渗透核心素养的课不是教师从头到尾的讲,学生被动的听。
而是师为导、生为主的,围绕“提出假设――分析推理――证明或修改假设――模型构建――解决问题”来精心设计的课。
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到真正的升华!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化学选修中的应用很广泛。
其中,“构造原理”的就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实例之一。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化学核心素养,本节课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能根据构造原理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和问题讨论,了解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3334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2.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科学实验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这两个方面也很重要,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化学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来提高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 证据推理的应用证据推理是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关键方法之一,是在进行实验时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一系列数据,以协助他们理解各种化学现象和规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气体产生和温度变化等数据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证据推理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讲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然后使用证据推理来解释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应用。
3 模型认知的应用模型认知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构建和运用化学模型的能力。
化学模型是指对现实世界中化学现象和规律的简化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建立化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化学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通过加强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化学的能力。
4 综合应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化学概念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综合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和理解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化学反应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反应速率的假设,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
这样,学生将不仅学习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还能够了解如何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建立来解释和应用化学知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3f4e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1.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证据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推导出新的结论或解释。
模型认知则是指对于现象的解释和理解,使用模型或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其过程和机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反应机理。
通过证据推理,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推导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过程。
同时,通过模型认知,学生可以使用化学模型或理论来描述反应过程,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另外,在学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时,学生也需要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证据推理,学生可以根据元素和化合物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推导出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通过模型认知,学生可以使用化学模型或理论来描述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综上所述,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
- 1 -。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2d5b8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f.png)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首先界定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了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
本文还强调了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指出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本文总结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证据推理”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证据推理是指基于实验事实和科学理论,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形成直观的证据。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来推理出实验结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证据推理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为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e939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1.png)
课程篇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为例王飞梁培培一、教学思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化学学科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形成运用化学思维和化学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化学基本能力,形成终身发展的理念。
本节课将微观、抽象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可视化”,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通过播放视频、搭建球棍模型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通过乙烷与乙烯结构及性质的对比,帮助学生梳理烷烃和烯烃性质的不同及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乙烯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从官能团和化学键两个角度建立与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视角理解乙烯的特征反应,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通过搭建球棍模型,认识乙烯的结构特征。
2.多重表征,探究乙烯的加成反应与加聚反应。
3.通过了解乙烯的用途,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研究位于烷烃之后的一类重要的不饱和烃———乙烯的性质。
乙烯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化学学习主干线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研究乙烯的结构是如何决定乙烯性质的,加深学生对“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特殊之处”的理解,从而了解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中断键和成键的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碳的成键特点,尤其在学习了最简单的烷烃———甲烷的性质以后,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学生还没有建立对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对有机反应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认知难度,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四、主要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乙烯的发现与发展。
师:通过视频可以发现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观察乙烯的集气瓶,并观察其物理性质。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1——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为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1——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0bf5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b.png)
基于“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1 ——以“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为例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贯穿于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学工作中需要“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培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规划。
本文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为例,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元素周期律在课改全面启动和核心素养教育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明确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界定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对于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有突出现实意义。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1]。
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对学生认识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基本原理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证据推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认知模型,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确保"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概述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学习乃至科学探究中要求学习者思想需要建立的强大思想武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三个层次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进行了阐释。
一是设计、推理,即“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二是建立逻辑,即“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建模、应用,即“建立认知模型,并能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https://img.taocdn.com/s3/m/2b7b80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f.png)
第1期常靖伟,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21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常靖伟,陆国志#(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客观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关键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21X(2021 #01-0211-0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化学学科 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认识、科学态度与社会 责任五个维度[1]。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是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化。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 往往由于升学的压力,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知识大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 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是目前 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的情况,本文将从如何有效的培养 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关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解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能确保有效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深人理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内涵是第一步。
教师 对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略有不同,因为 这并不妨碍教师对于学生形成必备品格与能力的培养,但是要 保证在教育方针的大背景下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正确理解。
1.1证据推理的含义证据推理又称登姆普斯特一谢弗推理方法,简称D-S推 理。
D-S理论是将假设视作一个集合,并且对命题的不确定性 作多角度的描述,进而对从不同性质的数据源中提取的证据,利用正交求和方法综合证据,通过证据的积累缩小集合,从而获得问题的解[2]。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b10d8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0.png)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关系到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其培养人才的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国内高中学生成长发展基本素质,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内涵,本文从特定角度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证据推理和模式认知”是指在化学基础上,通过证据推理、分析、建立相应的化学知识体系,并通过数学建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虽然,当前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一线化学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找到最适宜的措施予以解决。
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学校以及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化学课程,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为顺利进行化学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由单纯的实验式的技术培训转变为以思考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学教学中必须要具有探索精神,该精神是对化学的认识和运用。
化学教师应当帮助高中生建立探索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在化学实验中,证明性推理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其他教学科目中存在的问题。
对“证据推理”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模式进行探讨,以阐明其涵义、建构具有动态运行机理的思维模式,实现对本质进行梳理与系统化。
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概念“证据推理”一词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 Dempster提出的。
之后被其弟子 Shafe归纳成一种不确定性的推论,也就是所谓的“D-S”推理。
柯小路和马荔瑶等人表明“证据推理”是一种可以在不经过知识检验的情况下,分辨出未知和不可知的一种学说。
然而,化学专业的“证据推理”并不能与“Dempster-Shafe”的“推理”相提并论。
在新课程标准中,“证据推理”被用来描述“根据证据的推论”,而“证据”则是指化学事实、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中化学表现性评价实践策略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中化学表现性评价实践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25f052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e.png)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中化学表现性评价实践策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大维度的具体内容,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是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一,以学生体验真实情境的过程为依托,重点评价学生表现出的关键能力和复杂思维[1]。
有效的表现性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学指导。
表现性评价框架是教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依据,包括表现性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任务、表现性评价量表和表现性评价落实[2]。
下面笔者以“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以表现性评价框架为重点,论述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中化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目标是进行表现性评价的指引。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表现性评价目标以化学知识为载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剖析教学内容,明晰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情,继而综合考虑,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探究掌握氯气的基本性质,了解其现实应用价值。
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钠及其化合物等内容,能从物质分类、元素价态的角度探究金属及其化合物。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讲解“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使用实验探究法和类价模型,经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综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教师可确定如下表现性评价目标:(1)体验生活情境,解析化学史料,探寻氯气性质、提取原理和用途,感受氯气的现实价值,培养证据收集意识与逻辑分析能力。
(2)经历化学实验过程,探究氯气的基本性质,知道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掌握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模型。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策略探索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策略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9e719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4e.png)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策略探索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们能提升高中生的解题技能,促进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认真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不断提升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延伸课堂的范围。
另外,教师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牢固、全面的知识网络。
证据推理能力和模型认知素养的培育工作需要化学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构建高效课堂。
化学教师要对所教知识有深入地分析,并将其进行合理、清晰地归类,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各类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落实手段;模型认知引言: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五大维度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的关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都有较大的升学压力,他们为了让学生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掌握各类知识点,常常选择填鸭式教学法,他们觉得知识的探究过程费时费力,于是就把现成的知识总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记忆掌握这些知识内容。
这样固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掌握海量的知识内容,但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素养的分析解读(一)证据推理的概念证据推理也就是D—S推理,它强调将所有的假设都列入到一个集合内,之后从不同维度对命题进行分析研究,将不同性质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探究,最后不断缩小假设集合,直到求出问题的最终解。
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任何一套理论体系都是化学家在反复多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总结过程充满了艰辛,需要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
所以,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让学生能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富有逻辑性的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80ac2c4227916888586d7b4.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发表时间:2020-11-03T09:15:43.6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作者:杨同刚[导读] 教育观念必须跟随时代进步,现代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重视。
杨同刚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摘要:教育观念必须跟随时代进步,现代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重视。
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能力,通过以整理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通过探究化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出了以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方式。
问题引导、信息技术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概念知识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模型认知时间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高中化学为国家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化学学习的意义。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推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化学知识,而模型认知能力能够让学生将化学多而复杂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利用起来解决化学问题。
在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教学离不开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高难度的化学学习。
一、在高中化学中“证据推理”能力培养策略(一)问题引导化学问题很多都是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进行推理解答,而这就考验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解题中能够正确地进行推理,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乙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探究。
证据推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化学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课堂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课堂上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乙烯知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见过的乙烯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乙烯的运用价值理解,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以前学习过关于乙烷的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乙烯和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区别?提示学生通过组成元素、能否燃烧等方面进行探究。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https://img.taocdn.com/s3/m/b1b14b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3.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魏德生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年(卷),期】2023()1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对此展开精心的设计与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要求教师对其含义有精准全面的把控,以便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开展教学,启发学生的智慧与思维,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助益。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魏德生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4.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改——以苯的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实施策略探析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实施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b845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实施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3-02-23T01:18:07.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9期第9月作者:钟渝[导读] 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自身所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
在钟渝贵阳市第二中学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自身所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化学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证据意识,引导学生基于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对化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能的假设,并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和推进进行实证,从而让观点、证据和结论之间形成逻辑关系。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难度增加,抽象特征非常明显,如果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因而化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学会利用宏观物质等一系列证据得出微观世界的反应机理或者结构模型。
关键词:高中化学;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教学实践事实上,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才是正式展开对化学学科的系统学习,而这一时期的化学学科难度也会有一定的增加,内容变得愈加复杂,而且非常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完成了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其基础很不扎实,只是对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些了解,而高中化学需要引导学生在对原子、分子的概念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客观世界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以及应用有深刻的认知,和初中阶段认识宏观世界中的化学现象不同,强调学生要从微观层面来认识物质,进而实现对物质的创造。
所以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感觉化学学习困难,理解抽象。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中心位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即以化学科学探究为载体,又是化学科学探究的研究内容和思维视角;“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授课刘完挺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授课刘完挺](https://img.taocdn.com/s3/m/1c4dfb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e.png)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授课刘完挺发布时间:2021-08-11T05:35:35.42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3期作者:刘完挺[导读] 化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学生化学素养相关的发展情况。
福建省石狮市第一中学 362700摘要:化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学生化学素养相关的发展情况。
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前言:高中化学内容较为抽象,知识范围高深。
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相关模型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观察总结化学规律的机会,从而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需要做实验的图片,因为高中化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进行考察。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一个特点,制定能够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探究实验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还要鼓励学生构建科学的探索体系。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善他们所自制的探索体系,利用这个构建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证据推理能力和模型认知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述相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总结相关知识点,构建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思维导图。
例如,在学习“水溶液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向学生讲述该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电离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以及盐类水解。
基础知识点是电离可逆远离,难点内容在于探究能够影响到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在向学生介绍完要学章节的相关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符合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及思考。
如,等体积、等浓度的HCl和CH3COOH分别和Mg反应,两者的反应速率有何不同?同学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回答:盐酸的反应速率更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在《原电池》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做铜锌 原电池实验,自己比较导线连接前后反应现象的 差异,分析现象背后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教师不 断启发、引导,渗透建模的思想,最终由师生共 同探讨,建立起原电池的构成模型,为电解池模 型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学习同分异构时,可以从碳的原子结构模 型入手,学习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再让学生利用 实物模型进行拼插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进而建 立起同分异构的相关模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类 别的同分异构打下基础。
下面以《卤代烃》的教学为例,阐述在实际教 学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 认知的方法学习。
1.收集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假设。比较乙烷 和溴乙烷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猜想两者在化学性 质上的异同。类比烷烃的取代反应,推测断裂C-H键,根 据两者的不同之处,大胆假设C-Br键也可能断裂。
2.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教师向学生展示C-H键和C-Br 键的键能数据,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共价键键能越大, 该共价键越稳定,从而推出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时断裂的 是C-Br键,溴原子被取代。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相关规律, 由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故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 更偏向于溴原子,从而使溴原子显电负性,同时提供碳和 溴的电负性数据,得出取代溴原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也应该 显电负性的结论。
化学教学活动中的“证据推理”是基于基本理论和 化学实践的推理,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 升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
“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和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两类,形式 模型又包括数学模型、图像模型和语义模型等。 实物模型主要有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等以实物形态 展示的模型; 形式模型中的数学模型是用公式或方程等数学语言 描述的模型,如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反应速率方 程; 图像模型是用二维或三维坐标系中的数学图像描述 的模型,如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语义模型是用词语描述的模型,如教材中的阿伏加 德罗定律、元素周期律、盖斯定律等概念、原理、 规律都属于语义模型。
3.通过演示溴乙烷与强碱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的 反应,检验水解反应后产生的溴离子,探究反应 机理,对以上推理进行证实。
4.学生进行总结回顾,进一步理解溴乙烷的水解 过程和反应机理,初步建立起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及卤代烃中卤素原子检验的模型,再通过典型例 题进一步完善模型,从而达到最终能熟练运用模 型的目的。
该内涵精辟地阐明,一堂高效的、渗透核心素养的课 不是教师从头到尾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是师为导、 生为主的,围绕“提出假设——分析推理——证明或修 改假设——模型构建——解决问题”来精心设计的课。 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到真正的 升华!
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 学,其理论体系是科学家对无数事 实材料概括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 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在化学学科背 景中,“证据推理”对应的学科素养 就表现为依据有关事实或材料推出 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实现问题的 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化学学习始终离不开模型,能否熟练地 建立或运用模型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所以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认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为有关的学科方 法和思维方法选择适当的模型,引导学 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 判断、假设、推理等方法从已有模型到 建立起新的模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 参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中“落地”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
• (1)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 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
• (2)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 (3)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 (4)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
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 (5)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以上教学环节中,理论证据和数据证据有机结合, 运用了分析法、类比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以 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建立 并学会运用卤代烃的相关模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两 者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 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相 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 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 不断地学习,用智慧从“证 据推理”出发,构建“模型认 知”的教学结构,立足教材, 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活动, 尽可能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 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训练学 生用正确的思维、规范的语 言进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 的领悟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例:
1、根据钠与水反应时“浮、熔、游、响、红” 等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进行有关推理,对钠 的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钠与水反应时的 速率、产物以及能量变化形成相应的判断, 获得钠的有关知识; 2、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及各原子的成键特点 进行推理乙醇可能的结构为CH3―CH2―OH 或CH3―O―CH3,然后通过乙醇与水反应 的实验对上述推理进行证实或证伪,从而得 出乙醇含有羟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