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要感情真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要感情真挚

高分点拨

“落红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在写作中考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交织融合在一起而产生共鸣”。

“感情真挚”三法

1.有“我”法

做一个现实生活的体验者。亲情、人情,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正是一些家常琐事,让我们深深领略生活的况味。也就是将生活中曾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人或事写入文章,感情越朴实,生活的气息越浓厚,描摹越细腻,引发的共鸣越深刻,凭借这样朴实厚重的情怀就可以使读者由文章看到作者,由作者看到自己,由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所以写作时不要“站在窗内看窗外的风景”,要“把自己当成风景的一部分”;不要当万能的“导演”,要让自己是“演员”,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展现自己的性格。

【例文1】

见证

——2009山东满分作文

我的父亲和我们村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虽然身份是农民,但却长年累月地在城市里当工人,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身影是模糊的,只有春节时的几天,他才能与我们团聚。有一年甚至春节也没回家过年,说是工钱被拖欠,连回家的路费也凑不够了。

随着年龄增长,我上完了小学、初中,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就在今年,我刚进入高三的下半年,爸爸回家来了。爸爸说他在城里打工的那家工厂倒闭了,他又转了好几家企业,可没有一家招收新工人,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家来再找门路。我明白,这都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爸爸回家后,自然也不会闲下来,四处找零工干。或到建筑工地当小工,或帮人搬家,或替乡亲干农活。他找活的方式很简单,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时就骑上自行车,带着铁锨、镐头赶往30里路外的县城,蹲在县城不大重要的路口的“人市”里等待雇主来觅工。有时运气好,很快就能被人领走去出力流汗;有时运气很差,连续好几天白白耗在“人市”没有等到任何活计。

爸爸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因家境贫困而退学。爸爸虽然自称没有文化,可我发现他有时回家就在一个厚厚的小本子上记点什么,有时写得似乎还很多。我多次探头想看一眼,可爸爸总是很快地合上,说自己只是记点账,没什么可看的。爸爸越是不让看,我越是好奇。终于瞅准一个机会,我把爸爸的“账本”偷偷地翻看了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爸爸记的“账目”深深震撼了。这个本子不很厚,是小学生常用的塑料封皮的日记本,有的页面已很脏很破。爸爸的字迹稚拙,还夹杂着几个错别字,但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内容大都是流水账。一页能记好几天,每隔几页就是一个月的合计,年底还有全年的总账。大多数的账目后都附有注解备忘的简短文字。

我拿在手里的这本是从2007年开始记的,看来爸爸还有好几本这样的“账本”。

下面是我摘抄的其中一页月汇总账,当时爸爸正在省城打工。

2008年8月份的总收入:770元

房租:50元(4个人合租一间屋)

管理费:20元(街道收的,包括10块钱的站(暂)住费)

参(餐)费:140元(早饭1块,中饭4块,能吃饱)

买菜:27元(4个人每天轮流买菜,一起做饭吃

买米:15元

日用:30元(包括油、盐、纸等)

买烟:20元

通讯费:17元

交通费:3元

给儿子生活费:200元(孩子要上高二,学习任务重了,要加强营养,从今天起戒烟,中饭改吃3块的,日用品再省10元,每月多给他60元生活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明年考上大学)

给老婆买件衣服:20元(托人捎回家,半年没给她买新衣服了,很惭愧)

寄回家:150元(存起来给儿子念书)

分摊母亲药费钱:50元(母亲80多了,受了一辈子苦,千万要多活几年啊)

意外支出:60元(一次为了抢活横穿马路被罚10元,一次挑东西碰着了一个小青年,被敲炸(诈)了50块洗衣费,谁让咱是农民工呢,认了吧)

我慢慢地翻着爸爸的账本,想象着爸爸在城里艰难困苦的生活,心酸难忍,泪水模糊了双眼。

从这个账本中,我可以体会到,虽然爸爸常年不在家,但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家中的亲人。

这不太厚的账本,在我手里似有千斤重。爸爸记下的每一个数字,写下的每一行文字,都是血汗凝成的,都是为全家人辛勤付出的见证啊!

我要恳求爸爸,把他所有记过的“账本”都交给我保管。我要把它们珍藏终生,时时翻阅。因为,这些账本,是一位父亲不畏艰辛,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的见证。

【名师点评】一个小小的“账本”,见证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文章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朴实感人。

2.细节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的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的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一篇文章的感人部分,往往存在于细节之处,例如一个眼神、一根白发、一丝皱纹、一个转身、一滴泪、一抹笑,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作者的感情最纯粹的部分,它们就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焦点。把握好这些细节,文章的动情点就被凸显出来,情感更加集中、厚重,读者领悟得也更透彻。

【例文2】(2012·北京)

父亲·老牛·麦地

五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煎熬着我疲惫烦躁的心。没经父母同意,我就放弃了高考。父亲并没有像母亲那样数落我,只是默然了好大一会儿。这并不让我觉得奇怪,父亲就是这样的老实巴交。很多时候,我甚至看不惯他——村里像他一样的壮劳力,都怀着淘金的梦想到城里打工去了,哪像他,一直默默地守着贫瘠的土地,守着贫穷的乡村。在这点上,父亲犟得很,就像一头牛。对,牛!父亲就属牛!

“先去喂牛,然后跟我去麦地。”父亲一边在桌子腿上磕着鞋里的土,一边对我说。我哪里喂过牛?这样想着,我走进牛棚,端了一筐草,倒在牛槽里。老牛很大声地打了两个响鼻,似乎对我很不满。

“怎么这样粗心?”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稻草里挑出几片塑料纸和几个小石块。然后父亲又把稻草倒在一个大盆里淘洗,再控干净了水才倒在牛槽里。父亲拍拍牛背,说:“好了,吃吧,伙计,吃饱了咱去麦地。”牛似乎真能听懂父亲的话,对着父亲眨巴了一下眼,慢慢嚼起来……

我牵着牛,父亲拉着车,向麦地走去。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一阵阵热风吹过,麦地里掀起一波波麦浪。父亲开始割麦了。他弯下腰,左手搂住麦子,右手挥舞镰刀。晌午,父亲把麦子扎成捆儿放到车上,很快装满了车。我向麦地一望。发现他并不是一排排地收割,而是先收割熟好的麦子,暂时留下的是一块块还泛绿的麦子。我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用收割机。只要是他收割过的地方,都只留下整齐的麦茬。

要走了,父亲在后面驾车,老牛在前面拉车。上坡时,父亲吆喝着,说是吆喝,倒不如说是给牛鼓劲儿,因为那简直像是欢快的歌唱。而牛,也哞哞地叫,把绳索拉得更紧。

终于上了坡。父亲对我说:“爹是农民,牛和麦地,是我的活儿。”牛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又哞哞地叫了两声,仿佛说:“可不,耕地也是我的活儿。”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父亲啊,你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可你一直坚守着农民的职责,热爱着自己的岗位,精心于自己的事业。可我作为一名学生,却连你养的牛都不如。我一定重回学校,收割好我自己的“麦地”……

蓦然回首,我发现麦地、老牛和父亲,是一样的质朴的肤色……

【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记叙文。语言流畅老道,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如:“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牛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又哞哞地叫了两声,仿佛说……”记叙中注意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的运用,避免平铺直叙。两个非常典型的细节就是父亲喂牛、父亲割麦。开头和结尾都联系自己,不仅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还使得文章更有真情实感。

3.设境法

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比如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个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是远天,那该是怎样一种写作境界?又何愁写不出情景交融的佳作?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死写”为“动写”“活写”,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思维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