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 第七章:病毒基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本重组。 是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 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 双链片段的交换。
杆状病毒表达体系的优点: 加工和转运体系,其表达的外源基因产物在抗原性、免
• 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具有与高等真核细胞类似的蛋白修饰, 疫原性和功能上均与天然蛋白相似。
cI
LA 32.7
λgt 10 lac Z
EcoR I
RA10.6
LA 19.9
EcoR I
RA21.9
Charon 16A
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 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如α-互补、 抗生素基因等。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 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 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 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 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 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 样,lac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 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 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 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 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 筛选,又称为蓝白斑筛选。
DNA,然后用λ噬菌体外壳蛋白包装成噬菌体,感染大
肠杆菌后,粘粒的DNA能以质粒的形式在细菌中繁殖
而被克隆。所以粘粒主要用于DNA文库的构建。
2、丝状噬菌体
大肠杆菌的M13噬菌体为单链环状DNA M13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M13噬菌体的外型呈丝状,由外壳包装蛋白和 正链DNA组成。DNA全长6407个核苷酸,基因组 90% 以上的序列可编码蛋白质, DNA上有11个基 因,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多为几个碱基。较大的间隔 位于基因 Ⅷ 和基因 Ⅲ 以及基因 Ⅱ 和基因 Ⅳ 之间, 其间有调节基因表达和 DNA 合成的元件。成熟的 噬菌体只感染雄性大肠杆菌, M13噬菌体不裂解宿 主细胞,但抑制其生长。 2700个外壳蛋白分子
善和发展,同时使RNA反转录为cDNA成为实验室常规
手段,也使基因工程这门学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病毒基因工程就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以病毒为载
体,高效表达病毒基因及其它外源基因或者对病毒基因
进行基因治疗及开展有关蛋白功能研究。
组进行改造,用于制备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杀虫剂、
第一节 病毒载体
一、噬菌体载体
第七章:病毒基因工程
第一节 病毒载体 第二节 病毒基因工程应用举例
本章重点
1.几种重要的基因工程载体 2.噬菌体展示的原理
人们研究病毒,一方面是为了控制病毒性疾病,另
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病毒服务人类。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开 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1970年H.M.Temin和D.Baltimore对RNA肿瘤病毒 反转录酶的发现,不仅使DNA复制的中心法则得以完
RFDNA
+ DNA
V + DNA
θ 复制
θ 复制
RFDNA
RFDNA
在宿主细胞内,感染性的单链噬菌体 DNA (正链) 在宿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环状双链 DNA ,用于 DNA
的复制,因此这种双链 DNA 称为复制型 DNA
(replicative form DNA) ,即 RFDNA 。 通过θ复制方式, RFDNA进行扩增,基因的转录 也随即开始。基因组中的任意一个启动子都可以启动基 因的转录,单方向地终止于下游的终止子。启动子和终
AcMNPV是有囊膜的闭合环状dsDNA病毒,的基因表达分为
4个阶段:立即早期基因表达、早期基因表达、晚期基因表达和 极晚期基因表达。 其中在极晚期基因表达过程中,有两种高效表达的蛋白,它 们是多角体蛋白和P10蛋白。多角体蛋白是形成包涵体的主要成 分,感染后期在细胞中的积累可高达30% ~50%,是病毒复制 非必需成分,但对病毒粒子却有保护作用,可使之保持稳定和感 染能力。另一类高效表达的极晚期蛋白为P10蛋白,也是一类病 毒复制非必需成分,可在细胞中形成纤维状物质,可能与细胞溶 解有关。多角体基因和 P10基因现在都已被定位和克隆,这两个 基因的启动子具有较强的启动能力,因此这两个基因位点成为杆 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理想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
说,中段是非必需的。
2、λ噬菌体的缺陷与改造
λ噬菌体的缺陷: ⑴ 基因组太大(49kb); ⑵ 酶切点太多,它有 5个 BamH1位点(G↓GATCC ), 6个 BgⅠ位 点(A↓GATCT),5个EcoRⅠ位点(G↓AATTC)。
⑶ 野生型只能接纳一定长度的DNA。接纳49kb×5%=2.45kb的 DNA。
SV40病毒基因组早期基因编码两种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 T抗原),其分子量分别为94000(大T抗原)和17000(小T抗原)。 T抗原有以下的作用: ① 通过抑制宿主细胞Rb和p53基因,促使细胞分裂; ② 阻止细胞凋亡; ③ 结合在SV40的复制起点,起始病毒复制; ④ 关闭病毒早期转录; ⑤ 启动病毒晚期转录; ⑥ 在病毒组装中起作用; ⑦ 小T抗原对于细胞的转化不是必需的,但可起加强作用。
绕模板整整一周时,被取代的正链由基因 Ⅱ 产物切去,
当感染细胞内累计有 100-200 个 RF DNA 时,细胞 内也产生了足够的单链 DNA 结合蛋白,即基因 Ⅴ 蛋
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翻译活性,特别是抑制基因 Ⅱ
mRNA 的翻译,并且强烈地结合在新合成的正链 DNA 上,阻止其转化成 RF DNA 。此时, DNA 的合成几乎 只产生子代正链 DNA 。另外,基因 Ⅹ 蛋白和基因 Ⅴ 蛋白也是噬菌体特异 DNA 合成的强力抑制子,从而限
• 构建杆状病毒载体的主要基因为多角体基因ph和p10, 为病毒复制非必须基因。 • 多角体基因ph和p10有非常强大的启动子,可使目的基 因大量表达,可达细胞总蛋白量的25%。
• 杆状病毒基因组较大(130Kb),适合克隆大片段外原
基因,还可以同时表达几个基因。 • 杆状病毒不感染脊椎动物,比较安全。
AcNPV病毒用作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通常是通过体内同 源重组的方法,用外源基因替代多角体蛋白基因而构建重组病
毒。BEVS通常由转移载体、亲本病毒和重组介质三部分组成, 其技术路线分以下几步:
① 先将外源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质粒中,置于杆状病毒启动子 控制之下,上下游各有一段与亲本病毒DNA相匹配的侧翼序列, Leabharlann Baidu建成转移载体; ② 然后把转移载体和野生型病毒共转染昆虫细胞,通过同源重 组将外源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 ③ 再以特定的筛选标记和方法获得重组病毒。
(2)替换型载体:只有DNA的长度大于野生型的75%而
不超过105%,才能包装成噬菌体。插入外源基因20kb。
没有外源基因插入的噬菌体不能包装。
(3)cos质粒:如果将左右臂和中段都去除,仅留下
λDNA两端包装噬菌体所必需的cos序列,再加上质粒
的复制序列、标志基因、多克隆位点等,就可构成cos 质粒或称为粘粒的载体。粘粒可插入45kb长的外源
止子的位置关系使得靠近终止子的基因转录更频繁。
当基因 Ⅱ 蛋白在亲代 RF DNA 的正链特定位点上
产生一个切口时,便启动噬菌体基因组进行滚环复制。 此时,在大肠杆菌的 DNA 聚合酶 Ⅰ 的作用下,以负 链为模板在切口的 3' 末端加入核苷酸,并持续 DNA 的 合成,用新合成的 DNA 替换原有的正链。当复制叉环 经环化后形成单位长度的噬菌体基因组 DNA 。在感染 开始的 15~20 分钟内,这些子代正链在宿主细胞酶的 作用下,又转变成 RF DNA ,然后以之为模板继续转 录并继续合成子代正链 DNA 。
λ噬菌体的改造 λ噬菌体的改造
⑴ 切去非必须区段,在切去的同时,加载目的基因(2.5kb或更 大); ⑵ 去处太多的酶位点,每种酶只留1-2个切口; ⑶ 增加标记基因(remarker gene)。
(1)插入型载体:
λ噬菌体载体相对于质粒载体来说,克隆片段较大,所以一般用 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一般容许插入 5-7kb外来DNA。 •cI基因插入失活: 如λgt10、λNM1149等载体,在cI基因上有EcoRI及Hind III的酶 切位点。外源基因插入后将导致cI基因的失活。cI基因失活后将导 致噬菌体不能溶原化,产生清晰的噬菌斑。 •LacZ基因插入失活: 如charon16A载体,在非必须区段引入lacZ基因,在lacZ基因 上有EcoRI位点,插入失活后利用X-gal法筛选(兰白筛选)。
制感染细胞内 RF DNA 的数量。结果,感染细胞内 RF
DNA 的数目和子代正链 DNA 的产生速率都能保持适度。
• 单链 DNA 的酶切和连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M13 噬菌体在用作载体时是利用其双链状态的 RF DNA。RF DNA 很容易从感染细胞中纯化出 来,可以象质粒一样进行操作,并可通过转化方 法再次导入细胞。
M13 噬菌体基因组可编码 3 类蛋白质: 复制蛋白(基因 Ⅱ,Ⅴ 和 Ⅹ) 形态发生蛋白(基因Ⅰ,Ⅳ 和 Ⅺ) 结构蛋白(基因 Ⅲ 、Ⅵ、Ⅶ、 Ⅷ 和 Ⅸ )。 基因组 DNA 为正链,按基 因 Ⅱ 至基因 Ⅳ 方向合成,与 噬菌体的 mRNA 序列同义。
大肠杆菌的M13单链噬菌体DNA
M13 DNA载体的构建:
尾部、尾丝对组装完整噬菌体所需要的结构蛋白质。 ②中段:长约20kb,位于基因J和N之间,是λDNA整合和 切出,溶原生长所需的序列。 ③右臂:长约10kb,是调控区,控制溶菌和溶原生长最
重要的调控基因和序列、以及λDNA复制起始均在这区
域内。 左右臂包含λDNA复制、噬菌体结构蛋白合成、组
装成熟噬菌体、溶菌生长所需全部序列;对溶菌生长来
1、λ噬菌体
线状dsDNA,总长度为48502bp,在DNA分子的两端
各有一条由12个核苷酸组成的彼此完全互补的5’单链突出
序列,即黏性末端。λ噬菌体DNA进入寄主细胞后,通过 两个末端互补结合形成黏性末端位点,使DNA环化,开 始复制。
λ噬菌体整个基因组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左臂:从A到J长约20kb,其中的基因编码构成头部、
III VI I IV II X V VII IX VIII
野生型M13RF-DNA
III VI I IV II X V VII IX VIII
M13mp系列载体
polylinker lacZ
大肠杆菌的M13单链噬菌体DNA
(+)DNA M13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感染周期 II
滚环复制
+ DNA
三、动物病毒载体
1、SV40(猴病毒40)病毒作为载体
(1)SV40基因组(多瘤病毒科) 其基因组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只有5243个碱基对。是第一个 完成基因组DNA全序列分析的动物病毒。
(2)SV40的复制和增殖 •SV40感染敏感的猿猴细胞后,经过8-12小时的潜伏期,脱去外 壳, DNA进入细胞核。 •首先启动早期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产生T和t抗原。 •当两种抗原积累到足够量时,DNA开始复制,同时启动晚期转录, 翻译产生壳蛋白VP1、VP2、VP3 ,将DNA包装成病毒颗粒。 •当细胞内病毒颗粒多达105时,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病毒颗粒。
• 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仅能感染E.coli的F+细胞,这 是因为这种噬菌体的感染位点在性散毛上。但是 无论是RFDNA或ssDNA都能转染E.coli的F+或F细胞。
M13噬菌体载体
6.4 kb单链环状正链DNA基因组。
作载体的优点:
(1) RFDNA和SSDNA都可转染E.coli,产生噬菌斑;
(2) 无包装限制问题(可6倍于M13基因组); (3) 复制以双链环形DNA为中间媒介; (4)易测出外源DNA的插入方向; (5)可产生能直接测序的单链DNA分子。
二、典型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culovr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于20世纪 80 年代初期问世,已被公认为当今基因工程四大表 达系统(即杆状病毒、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 物细胞表达系统)之一,应用最广的是苜蓿丫纹
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与S9细胞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