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金矿金场矿区不整合面成矿构造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南金矿金场矿区不整合面成矿构造规律研究

沂南金矿金场矿区构造不整合面在矿区内呈”波状起伏”,构造不整合面结构较复杂,通过研究其中分布规律、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品位等变化。总结成矿规律,找出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为矿山找矿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标签:金矿地质远景

1绪论

沂南金矿1957年组建,建矿50年来,累计上交黄金9279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今新的资源储量探索成了矿山持续发展的限制,新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不整合面构造矿体的找矿突破,拓宽了矿山金、铜矿的找矿视野,扩大了找矿空间,对今后矿山的金、铜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矿区地质概况

金场矿区位于华北地台(Ⅰ)、鲁西台背斜(Ⅱ)、鲁中隆起区(Ⅲ)、马牧池凸起(Ⅳ)南缘、沂沭断裂带(Ⅲ)西缘。

2.1矿区地层

金场矿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Art);②新元古代土门群佟家庄组(ZtT);③寒武纪长清群(∈■);④寒武系中上统九龙群(∈j);

⑥白垩纪青山群(kq);⑦第四系(Q)。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太发育,二者均以多期多阶段活动为特征。

2.2.1断裂构造

根据区域应力场特征,结合构造之间的相互切错关系,其形成顺序(从早到晚):近东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

2.2.2寄生构造

主要为金场穹隆构造和围绕杂岩体分布的环状、放射状裂隙群。①金场穹隆背斜。是金场杂岩体的寄生构造,以该杂岩体为中心,向四周呈东西略长的椭圆形,长2.5km,宽2km,四周为寒武系各组地层,其倾角一般在8°~20°之间,靠近岩体处可达30°。②环状、放射状裂隙群。放射状和环状裂隙在金场杂岩体

周围表现较为明显,主要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岩浆的侵入产生垂直向上的主压应力,形成放射状裂隙,岩浆的冷凝退缩又产生垂直向下的张应力,随之形成环状裂隙。

2.2.3不整合面构造

①总体特征。该构造不整合面在矿区内呈“波状起伏”,受它控制的矿体亦呈波状起伏,且矿体主要分布在:产状平缓的“洼地”; “潜隆”与“洼地”间的过渡带;在“潜隆”脊部或“洼地”中心则未见矿体产出。②构造不整合面的活动期次。在构造不整合面中侵入的岩浆岩类型大致可分为铜井亚超单元与界湖亚超单元,并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岩石类型:闪长玢岩类,花岗斑岩类,花岗细晶岩类。这三种不同的岩浆岩类型形成于三个不同的期次,它们应分别对应于燕山晚期的三个不同构造活动期次,因此我们认为金场“构造不整合面”是经三次以上构造活动最终形成的。

上述岩浆活动的空间大致位于泰山群之上的不整合面,有的就在不整合面之上的角岩中,有的侵位于佟家庄组中,有的则侵入到近不整合面的泰山群中。这样一来,佟家庄组在构造不整合面中呈厚薄不等的残留层出现,或者几种不同期次的岩浆岩侵位使构造不整合面的结构“复杂化”。

2.3岩浆岩

金场岩体侵入在北西向马牧池-金场断裂和北北东向枣林庄-金场断裂交汇处,面积0.3km2,由苍山超单元铁铜沟单元(cTγδ53)斑状细粒黑云花岗闪长岩,苍山超单元于山单元(cYηγπ53)中细斑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其侵入方式为复式岩颈和岩枝组成,西部金场复式岩颈,东部为冶官墓岩枝。岩体周围分布有环状、放射状岩脉群。

2.3.1金场复式岩颈

主岩体地表近浑圆形,半径250m,面积0.2 km2。中心为斑状细粒黑云花岗闪长岩,周边镶嵌花岗斑岩环,在复式岩颈内缘具“轮叶式”岩床状分支,外缘则过渡为岩脉和岩墙。岩体边界浅部向外倾,深部向内倾,总体向东倾伏并收缩。其根部可能在两组断裂交汇处,中心深度可能大于800m。马牧池—金场断裂(F3、F4)在控制岩体侵入之后再次复活,将岩颈断为三段,中间块体向西北推移约400m。

2.3.2冶官墓岩枝

主要由花岗斑岩呈岩枝产出,地表呈北东向延伸的哑铃形,面积约0.1km2,延深大于500m。岩枝周围有岩床状分支和放射状岩脉群。岩枝南、北两壁均向东南倾斜,北壁倾角60°~70°,南壁上部陡立,下部略缓。在垂直方向上,岩体由浅到深有收缩~膨大~收缩的特点,并向南西方向倾伏,推测其根部在两组断裂交汇处。

2.3.3环状、放射状岩脉群

岩浆岩充填于环状、放射状裂隙中呈岩脉群产出。远离岩体主要呈零星岩脉产出。

2.4矿化特征

金场矿区矿化所赋存的“构造部位”主要是:新太古代(泰山群)与新元古代(土门群)间的不整合面;新元古代土门群上部灰岩与页岩间的层间破碎带(或滑脱带);在寒武统长清群李官组、朱砂洞组下部、馒头组石店段;在寒武统九龙山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皆时可见到零星矿化。综合上述前二者及寒武统的六个“层位”的矿化“中国地大”将本区矿化特征形象地称之为“地上六层楼”及“二个地下室”的成矿模式。

本矿区以金矿化为主,金场冶官墓矿床曾发现过钼矿化。就浅部矿化而言,金场矿区在张夏组中厚层鲕粒灰岩与酸性花岗斑岩接触带绕岩枝一周形成了比较连续而稳定的“如围巾绕颈”状产出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化圈;随着深部泰山群与土门群间的不整合面发现矿化,说明这一构造部位在本区是一个良好的赋矿部位。

2.5矿体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围岩蚀变以热力变质作用为主,它们呈角岩化、大理岩化、石英岩化,另外有轻微的热液蚀变。

角岩化:多见于土门群佟家庄组与长清群的若干地层组层位中,受变质的原始地层往往为泥质类的页岩。区内多表现为岩石致密,多呈鸭蛋青色,由于原始沉积物种类的差别,有时在角岩上表现出鸭蛋青色、暗红褐色、或近黑色的“韵律式”相间的条带状层纹,且岩石硬度大。根据镜下鉴定,本区角岩以绿帘石角岩为主,或可见细粒的石榴石角岩,这往往决定于原始泥质沉积岩类别及受热力变质作用的差异。大理岩化:凡原岩为石灰岩的层位皆可发生,且多发现于靠近岩浆岩侵位的地段,使石灰岩变成白色的大理岩,但若原岩成分不纯或灰岩与页岩相间则大理岩多可出现“相间”的韵律结构,有的大理岩化成脉状出现,这可能是受后来热液作用的结果。

石英岩化:多见于区内李官组的砂岩段,由于李官组区内分布广泛且稳定,因此“石英岩”的出现预示可马上见到佟家庄组,它可作为区内“标志层”。

除了上述热力变质作用,还可见到一些轻微的热液变质作用,比较广泛的是绿泥石化,多见于岩石裂隙中,呈黝黑深绿色,节理面光滑。此外可见少量硅化及高岭土化。

3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