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

合集下载

山东省山丘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综述

山东省山丘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综述
1 . 2 工 作 阶 段
为更 加有 效 地对 地质 灾 害防治 和管 理提 供科 学 依据 , 以避免 和最 大 限 度地 减 轻地 质 灾 害给 人 民生
命 财 产造 成 的损失 , 促 进社 会经 济 可持续 发 展 , 维 护
社会 稳定 。2 0 1 1 年, 山东 省 国 土资 源 厅决 定 在 全 省
万 地 质 灾 害 调 查 工 作 。各 市 、 县( 市、 区) 国土资源局落 实调查 资金 3 3 0 0余 万 元 , 1 4个 地 勘 单 位 的 6 O支 专 业 调 查 队伍 , 动用各类调查设备 3 0 0台套 , 各级国土资源部 门 1 2 7 0余 人 参 与 了野 外 调 查 。各 县 ( 市、 区) 均 提 交 了调 查 成 果报告 , 又经成果资料汇总 , 编 制 完 成 了《 山东 省 山 丘 区 1 : 5 万 地 质灾 害 调 查 与 综 合 研 究 》 成果 , 为 新 形 势 下 全 省 地 质 灾 害 防治 工 作 提 供 了科 学依 据 。
损失不 容 忽 视 [ 1 ] 。为 全 面 系统 地 开 展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减 少灾 害损 失 , 自1 9 9 0年 以来 , 先 后 开展 了多项 不 同时段 、 不 同精 度 的地 质 灾 害调 查 并 提 交 了 相关 研 究成 果 。尤其 是 2 0 0 1 -2 0 0 8 年, 根 据 国务 院办公 厅 转发 国土资 源部 、 建设 部《 关于 加强 地质 灾 害防治
精度 相 对偏低 , 已不 能 满 足ຫໍສະໝຸດ 当 前 地 质灾 害 防治 工 作
的需 要 。
区划包 括 济 南 、 青岛、 淄博 、 枣庄 、 烟 台、 潍坊 、 济宁 、

山东省基础地质及灾害

山东省基础地质及灾害

(五)山东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
地面沉降 为主易发

咸水入侵为 主易发区
海水入侵为 主易发区
岩溶塌陷为 主易发区
采空塌陷为 主易发区
崩塌、泥石 流为主易发 区
崩塌、滑坡、 泥石流为主 易发区 地裂缝为主易发区
为什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 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 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段。
山东省地质学会
三.山东省侵入岩划分
根据山东省大地构造划分和侵入岩分布特点,将侵入岩划分为三个区,沂沭断裂带以西为鲁西隆 起区岩石区。沂沭断裂带以东,牟平-即墨-五莲断裂带以北为胶辽隆起区岩石区,沂沭断裂以东, 牟平-即墨-五莲断裂以南为胶南-威海隆起区岩石区。
华北坳陷区
胶辽隆起区
鲁西隆起区
苏北隆起区
山东省地质学会
四、山东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3.三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构造单元:济阳坳陷、临清坳陷、鲁中隆起、鲁西南潜隆起、沂沭断裂带、胶北隆起、 胶莱盆地西部、胶莱盆地东部威海隆起、胶南隆起、海州隆起 界线:以大的区域性断裂为界
济阳坳陷
胶北隆起
威海隆起
鲁中隆起 鲁西南潜隆起
代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大的地壳运动划分的。
纪、世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化来划分的。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 统和层序,分为群、组、段、层等。

山东省威海市地质灾害类型及预防

山东省威海市地质灾害类型及预防

山东省威海市地质灾害类型及预防根据山东省威海市地质构造特点,容易发生一些地质灾害,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威海市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标签:山东省威海市地质灾害类型预防措施山东省威海市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区,是沿海城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存在多种地质灾害危险。

多年来,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同的地质灾害具有不同的破坏力,有的灾害类型可以预防,有的可以通过人的因素减轻其破坏力,有的毫无征兆,突发性强、破坏力较大。

1威海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成因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按性质不同,分类也不同,以下按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进程,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1.1突发性地质灾害(1)崩塌、滑坡灾害。

崩塌、滑坡按地质作用性质分也属于斜坡岩土体运动型灾害类型,威海市属于沿海地区,在沿海地区分布着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一般具有突发性强,瞬间发生,连续性比较差,规模不大。

(2)地面塌陷灾害。

按地质作用性质分也属于地面变形灾害类型,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第四系地面塌陷。

主要成因是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将矿坑疏干排水而造成地面塌陷、滑坡和地面开裂与沉陷,或是不合理抽取地下水所致。

区内大小金矿具有十几家,开采破坏底层结构严重,疏干排水造成地面塌陷及较严重,由于非法采矿造成地面塌陷事故近年经常出现。

地裂现象也时常出现,有的因采矿造成地裂缝隙,长度达到几十米,宽带达到数厘米,引起房屋开裂和建筑物倾斜等倒塌危险。

(3)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按地质作用性质分属于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泥石流隐患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因素造成,一般在汛期发生,大面积泥石流危害极大,近年来,也发生多规模大小不一的泥石流灾害。

(4)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按地质作用性质分也属于地壳活动类型灾害,也是突发型灾害,威海西北海域是地震区,位于山东半岛区的东侧,是金牛山断裂带和桃村断裂带与威海断裂带交汇部位,容易发生地震灾害,成因是处于地壳断裂带交汇处,而地震的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关系十分密切,多数的地震带都有相应的地表断裂,威海地处山东半岛,花岗岩分布广泛,由于花岗岩的脆性,容易发生断裂,地震的发生容易造成崩塌滑坡。

临沂地质情况分析

临沂地质情况分析

一、地质及防治工作(一)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兰山区地处鲁中南山区的南缘,区内有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类型,北部和西部为丘陵,海拔209~270m,相对100m 左右,中部和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50~80m,地势总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地貌成因类型划分为剥蚀地形(溶蚀~剥蚀丘陵区)、堆积地形(剥蚀平原区、剥蚀-溶蚀-平原区及冲积~洪积平原区)两大类型。

兰山区为临沂市政府所在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剧烈,目前,区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地下水开采和矿山开发,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岩溶塌陷;矿山开发主要以石灰岩开采为主,石材开采过程中产生凌空失稳的岩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其次为采空塌陷。

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区内还存在砂土液化及膨胀土,其中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河、沂河两岸约2Km范围内,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城区东南部。

以上地质灾害中岩溶塌陷、崩塌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而砂土液化及膨胀土与自然因素有关。

随着兰山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必然会迅速增加,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将会呈进一步加剧之势。

1、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兰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沂城区一带已发生19次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兰山区(占17次)。

其中1993年以来城区发生岩溶塌陷有10处,兰山区占8外(表1)。

岩溶塌陷造成地面建筑物开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岩溶塌陷是指岩溶发育的隐伏灰岩分布区在超量或集中开采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下,上覆砂土层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

兰山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城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内,如兖石铁路(全家红埠寺~杜家三岗段)两侧区域、兰山小区~涑河地段、苗庄小区、国棉八厂~陷泥河地段,均是岩溶塌陷的高易发区。

2002年7月中旬到8月初,苗庄小区因岩溶塌陷造成4幢楼房开裂成危房,导致3幢楼房被拆除;其中2003年5月~6月在兰山小区、银雀山办红埠寺养鱼池等地段发生岩溶塌陷3次,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2005年6月19日-7月1日在临沂市雅禾纺织公司(国棉八厂)西院墙外(后岗头村东南角),陷泥河的上游西岸,连续发生了多次岩溶塌陷,塌陷面积总计约200,塌陷造成国棉八厂围墙倒塌、工厂停产停工、陷泥河污水直接倒灌,造成子地下水资源污染。

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与对策

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与对策

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与对策作者:刘福臣王文张振善吕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城市建设必将产生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如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垃圾处置等。

为了确保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避免、减轻城市地质灾害发生,保证和改善地质环境质量,研究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对策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泰安市是一个新兴风景旅游城市,近几年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城区面积达90.8km2,人口达30余万人。

近几年产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城市垃圾、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地震及地壳区域稳定性泰安市区在地形上两面环山,北部为泰山断块凸起,西部为低矮丘陵,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程一般为100-200m,城区东部、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城区大部分位于冲洪积扇上,东南约10km为徂徕山凸起,泰山与徂徕山之间构成典型地堑断陷盆地。

从历史上看,泰安市均未出现过强烈地震,根据泰安市地震台资料,泰安市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低特点。

山东省主要城市市区未来20年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泰安市区6度的超越概率为10.1%,7度为8.17%,8度为0.0148%,9度为零,即泰安市地震烈度为6度。

本区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为北东向,一组为北西向。

属北东向断裂即泰山弧形断裂。

泰山断裂全长60km,总体走向NE70,倾向东南,倾角60-80,为正层。

泰山断裂控制着莱芜盆地的北边界,断裂北侧为泰山群变质岩,南侧为奥陶系、石炭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属北西向断裂主要有东西两组,东部一条为旧县—岱道庵断裂,走向NNW,倾向NNE,倾角70-75,由数条平行的断层组成。

西部为七里埠—兴隆庄—徐家官庄断裂,走向NNW,倾向NNE,倾角70-75。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及其防治邱希青,王宗香,寿冀平(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 250014)摘 要:山东是我国矿业大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已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

本文中通过对煤、金、铁、石膏、滑石等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充填、“自下往上”异向开采、帷幕注浆堵水和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趋势分析;矿山;防治措施;山东省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05)03-0174-06收稿日期:2005-04-22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评估项目(200212300004)作者简介:邱希青(1967-),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工作。

①董强.山东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4. 山东是我国矿业大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632个。

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

1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

1.1 采空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山东省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

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

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最为严重。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本文将对烟台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1. 地理位置烟台位于北纬37°20'至38°23',东经120°37'至122°43'之间。

其地理位置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邻近黄海和渤海。

2. 地质构造特征2.1. 地势烟台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主要有兖矿山脉、胶莱丘陵、苍山等。

其中,兖矿山脉位于烟台市西部,是主要山脉之一;胶莱丘陵位于烟台市东部,是由黄土和砂砾石组成的土地。

2.2. 地质结构烟台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有两个构造单元,即软弱的古老地壳和稳定的新生地壳。

其中,软弱的古老地壳主要分布在烟台市的西北部,由古老的基岩构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稳定的新生地壳主要分布在烟台市的东南部,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3. 地质灾害烟台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主要有滑坡、泥石流等。

其发生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需有相关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3. 地质资源烟台地区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金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较大,是烟台地区的重要能源资源;铁矿石也有较为丰富的储量,为烟台地区的重要工业原材料。

4. 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为了保护烟台地区的地质环境,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烟台区域地质构造的简要分析,旨在对烟台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具体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第24卷第7—8期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8月?多茹飞倦作研究5~~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杨玉堂1,刘清德2(1.聊城市国土资源局,山东聊城252000;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2)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古运河畔,辖1区、1市、6县,总面积8715km2,总人口567.42万,平均人口密度6553./km2。

城区自然风光独特,东昌湖水域面积近5.3km2,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风貌。

但自1997年建市以来,人类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利用等因素,为引发地质灾害埋下隐患。

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密度的加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其危害程度不容低估。

1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聊城市地貌条件较为简单,以黄河冲积平原为主,只有东南方的东阿县沿黄河北岸零星分布着数个石灰岩剥蚀残丘,这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均匀,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体地质灾害。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其他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在部分地区发生;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已有“可能发生之趋势”;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资源需求、开发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迅速增加,为引发地质灾害埋下隐患。

截至目前,聊城市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和采空塌陷等,这些灾害基本是由人为活动引发。

1.1地面沉降主要指巨厚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大幅度下降,在上部重力和自重作用下,土体空隙被压缩密实,地层厚度减少,造成地面垂直下降的地质现象。

聊城市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临清、冠县和东昌府区等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大、地表建筑集中的中心城区和平原城市。

临清市在1985年就已发现地面沉降,根据2001年6月部分高程点复测资料④,临清市城区地面沉降半径已达14km,在45年内,地面沉降量为4—87m m,特别是在老师范学院、老电厂2处地面沉降量分别达到87m m和35m m,沉降速率约为1.93 m m/a和0.78m m/a。

山东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山东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②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 院 , 焦玉国、 陈伟 清、 张智强 等,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 区 l : 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 2 0 1 2年 。

5 8・
第3 O 卷第 9 期
环 境 地 质
2 0 1 4 年9 月
博、 临沂 、 烟台、 潍坊 等 地 。据不 完全 统计 , 全 省 因煤 矿开采造成的严重塌陷面积 3 9 2 k m , 其 中绝 产 面 积大于 5 0 k m J 。济 宁 、 泰安、 枣 庄 已成 为 煤 矿采
计1 0 5 人, 直接经济损失 6 0 0 0余 万元 。2 0 0 0年 8 月泰安市岱岳区由于连降暴雨 、 山洪爆发引发泥石 流, 死亡 1 9人 , 伤 1 0 1 人, 造 成 间接经 济损 失 1 . 3 7 亿
元 现 状
关键词 : 地质灾害 ; 易发程度 ; 分 区评价 ; 山东省
中图分 类号 : T U 4 1 2 文献标识码 : B
山东省 地貌 条 件 较 复 杂 , 西部 、 北部、 西 南 部 低
市 南郊 金鸡 岭 因修路 挖坡 , 诱 发坡 上碎 石垮 塌 , 导致
2人 死 亡 ①。
洼 平坦 , 中部 山地 突起 , 东 部缓 丘起 伏 。 区域 地质 构 造 由华 北板 块 和 苏 鲁 造 山带 2个 I级 构 造 单 元 构 成, 又根 据 构造运 动 差 异 性 和 形 态 特征 划 分 为 4个 Ⅱ级构 造 单 元 、 9个 Ⅲ级 构造 单 元 和若 干 个 V级 构 造 单元 ¨ J 。复 杂 的 地 貌 条 件 和 断 裂 构 造 为 地 质 灾 害发育 提供 了 自然 条 件 , 发 达 的 经 济 基础 以及 人 类 工程 活动 给 地 质 灾 害 提 供 了 人 为 影 响 因素 。截 至 2 0 1 2年 年底 , 山东 省 已发生 地质 灾害 1 4 5 8处 , 其 中 崩塌 6 5 9处 , 滑坡 1 0 3处 , 泥石流 1 5 4处 , 地 面塌 陷 4 7 1处 , 地裂缝 2 5处 , 地面 沉降 2 1处 。共 计 死 亡 1 4 6人 , 直接 经济 损失 5 5亿 元 。地 质灾 害 给 山东 省经 济社 会发 展 带来 重 大 影 响 , 开 展 地 质 灾 害 易发 程度 分 区评 价 , 为 地质 灾 害防 治区划 提供 科学 依据 。

山东某地区地质灾害性降雨阈值分析

山东某地区地质灾害性降雨阈值分析

- 119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降雨阈值分为狭义上的阈值和广义上的阈值两种[1]。

狭义上的阈值通常是降雨强度-历时(I -D )阈值,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阈值。

而广义上的阈值是研究经验性降雨阈值模型,主要围绕降雨量(E )、降雨强度(I )和降雨历时(D )等指标的其他降雨指标组合的阈值[2]。

王婷等[3]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了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

许鹏飞对温州地区[4]、廖克武等余姚地区[5],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气候降雨特点,获得了相应区域的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有些地区地灾灾害频发,对人类工程活动和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获得山东某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年、月、日降雨量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截至2023年10月,研究区已查明在100处地质灾害中,崩塌4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46%。

滑坡49处,占灾害点总数的49%。

泥石流5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

目前在库风险防范区有30处。

2 结果与分析2.1 地质灾害与年降雨量的关系统计各灾害发生当年的年降雨量,并采用折线图的形式(图1),直观反映地质灾害发生与年降雨量间的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年平均降雨量在380~3080mm 剧烈波动。

研究区年降雨量与地质灾害点数量相关性较好,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年降雨量间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发现年降雨量超过20000mm 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相对较多。

根据调查显示研究区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一定群发性,还受短期强降雨影响。

因此,在统计学意义上研究灾害发生与降雨的深层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2.2 地质灾害与月降雨量的关系2013-2023年,研究区月平均降雨量数据和地质灾害发生月份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当研究区月降雨量多时,地质灾害发生频度相应增加,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月降雨量多,达到500mm ,发生地质灾害22个。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0 1 以 上 。 . 5m
1 地质 灾害现状及发 展趋势预测
聊城 市 地 貌条 件 较 为 简单 , 黄河 冲积 平原 为 以 主, 只有东 南方 的 东 阿县 沿 黄 河 北 岸 零 星分 布着 数 个 石灰 岩剥 蚀残 丘 , 这里 降水 时 间和 空问分 布 均匀 , 历 史上 没有 发生 过崩 塌 、 滑坡 、 石流 等 山体 地 质灾 泥 害 。但 由于近年 来地 下水 资 源 的超 量 开采 和其他 不 合 理 的工程 经济 活 动 , 面沉 降 、 裂缝 等地 质灾 害 地 地 已在部 分地 区发 生 ; 为 因素 引 发 地 质灾 害 的 隐患 人
聊城 市 的采空 塌 陷与地 裂缝 将 主要 由煤 矿 区采 煤 引发 。 目前 , 城 市 已查 明 资 源 量 的 煤 矿 区有 2 聊 处 。 积 达 59 2k , 中黄 河 北 煤 田聊 城 旦 镇 矿 面 4 . m。其
收 稿 日期 .0 7—1 20 2—2 ; 订 日期 :0 8 4一l 编 辑 : 秀 元 0修 20 —0 O; 王
已有 “ 可能 发 生 之 趋 势 ”; 当地 经 济 的发 展 , 资 源 对
如 果 不 能尽 快 采 取 有 效措 施 加 以控 制 , 会 造 将 成 地 面沉 降 、 区雨 季 积 水 、 城 污水 倒 灌 。同 时 , 均 不 匀沉 降还会 伴生 地裂 缝 , 导致 建筑 物 开裂 、 地下 输排
1 3 采 煤地 面塌 陷 .
主 要 指 巨厚 松 散 沉 积物 分 布 区 , 长期 超 量 开 因
采地 下水 , 导致 水 位大 幅度 下 降 , 上部 重力 和 自重 在 作用下 , 土体 空隙 被 压 缩 密 实 , 层厚 度减 少 , 地 造成 地 面垂 直 下 降的地 质现 象 。聊城 市 的地 面沉 降 主要

山东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山东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于 费 县 中部 的丘 陵 区和 东部 的平 原 区 , 该 区降 雨量
作者 简 介 : 朱伟 ( 1 9 8 o 一) 。 男, 安徽淮南人 , 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水 工 环 地 质 工 作 ; E—ma i l : z h u we i 8 0 6 @1 6 3 . c o m。

41 ・
第3 O 卷第 1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4 年1 月
响, 地 层 中节 理 、 片理 及 构 造 裂 隙 发 育 , 由其 构 成 的 斜 坡 变形 明显 。软岩 、 松散 土类 广泛 分布 , 极 易产 生 崩塌 、 滑坡 、 泥 石 流等地 质灾 害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2 6 ; 修 订 日期 l 2 0 1 3 —0 4—0 1 ; 编辑 : 王 秀 元
第3 0 卷 第1 期
山 东 国土 资 源
2 0 1 4 年1 月
山东 费 县地 质 灾 害 易发 程 度 分 区评价
朱伟
( 山 东省 第八 地质 矿 产勘 查 院 , 山 东 日照 2 7 6 8 2 6 )
摘要 : 通 过 调查 , 认 为 费 县 地 质 灾 害 主要 为 滑 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其发 育与地形地貌 、 地层岩性 、 地 质 构 造 和 人 类 工 程
4 6处 。
2 地质 灾害发 育特征
全县共 发 现 地 质灾 害及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点 共 6 2 处( 图1 ) , 具 体灾 害类 型为 滑 坡 8处 , 崩塌 3 5处 , 泥 石流 1 4处 , 地 面 塌 陷 5处 。确 定 地 质 灾 害监 测 点 5 5 处, 其 中 的 5处 重 要 隐患 点 应 作 为 重 要 监 测 点 , 其余 5 O处 为一 般 监 测点 。灾 害点 规模 : 大 型 4处 、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σ1 σ1σ1 σ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2009~2013年临沂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

2009~2013年临沂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

2009~2013年临沂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作者:王翔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摘要临沂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五年来临沂市汛期降水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临沂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时段,为临沂市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临沂市;地质灾害;降水量;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S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033-01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目前,临沂是山东省内自然灾害活动最频繁受灾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

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2.5%[2],每年汛期都有多起地质灾害发生,防灾减灾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经济的迅速崛起,自然灾害对临沂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显出来。

笔者对月降水量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好的预报预警服务,由于临沂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3]: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降水诱发[3],分析中仅考虑这4种类型。

1 2009~2013年临沂市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据临沂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资料,2009年共发生地质灾害7次,其中岩溶塌陷2次,采空塌陷2次,崩塌1次,滑坡2次;由于措施到位,上述灾害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财产损失。

2010年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都集中在汛期,其中岩溶地面塌陷1起,采空地面塌陷3起。

2011年共发生地质灾害5起,其中滑坡2起,崩塌2起,塌陷1起;如2011年蒙阴县岱崮镇杜家坡崩塌(图1)。

2012年发生地质灾害3起,其中岩溶塌陷2起,采空塌陷1起;如2012年6月25日罗庄高都街道办常旺村岩溶塌陷(图2)。

2013年发生1起采空塌陷。

2 2009~2013年临沂市汛期逐月降水量分析近5年来,汛期降水量最大在2012年,降水量760 mm;汛期降水量最少年份为2009年,降水量354 mm。

山东8月天然地震发生175次

山东8月天然地震发生175次

山东8月天然地震发生175次近日,山东省地震台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山东省8月份发生了175次天然地震。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在全球各地,但山东省8月份发生175次地震的频率是不容忽视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天然地震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地震的原因地震是地壳中岩石的运动导致的地球表面的震动。

它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移动有关。

山东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处在华北板块的边缘地带。

华北板块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等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了大量的地震活动。

此外,山东位于青岛断裂带和曲阜断裂带的交汇处,这些断裂带也是地震频发的区域。

因此,山东发生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和地壳断裂等原因引起的。

二、地震的影响地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震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可能会感受到地面的晃动,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其次,地震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给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地震还会引发海啸、火山喷发等次生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山东省而言,地震频发可能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地震会导致基础设施的损坏,如道路、桥梁以及水电设施等,从而对交通、供水供电等基本生活需求造成困扰。

其次,地震可能会破坏农田和渔场,造成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受损,对当地农民和渔民的生计带来影响。

此外,地震还会使得当地的工商业遭受重创,导致企业停产、关闭,增加失业人口。

三、应对措施面对山东8月份地震频发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应对。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及时了解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加强对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测,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培养人们正确的应对地震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另外,加强抗震设防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山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研判

山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研判

山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研判山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研判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风险较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评估山东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并探讨灾害预防与减灾的重要性。

一、山东自然灾害形势概述山东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渤海和黄海,地理条件十分丰富多样。

山西北部是山地和丘陵地带,东南部则是沿海平原,内陆地区则交融着丘陵、河流和湖泊。

山东省的地质构造复杂,多山丘、山地。

山东还面临着台风、地震和旱涝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二、山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2.1 台风风险评估台风是山东面临的一大自然灾害威胁。

据历史数据统计,山东省平均每年受到台风的影响有10个以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加显著。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可能导致洪涝和滑坡等灾害。

山东应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警和防御措施,提高抵御台风灾害的能力。

2.2 地震风险评估山东位于华北地震带和胶东断裂带附近,地震风险较高。

历史上,山东曾发生过一些中小地震,且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

针对地震风险,山东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并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救自护意识。

2.3 旱涝风险评估山东是个农业大省,对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

然而,山东属于半干旱气候,旱涝灾害频发。

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破坏。

山东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旱涝灾害预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能力。

三、灾害预防与减灾的重要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和持续的预防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在山东,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应成为重要政策和行动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建议:3.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山东应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监测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要做好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应急指导,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得到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山东省典型地区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效果初探

山东省典型地区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效果初探

数学 、 力学、 非线性 科 学 等一 些 新 的理 论 、 技 术 和 方
法不 断被 引 入 到地 质 灾 害 预 报 预警 研 究 中L 1 ] 。现 象监 测预 报 法 和 G I S技 术 的 结 合 是 目前 国 内 使 用 较 多且较 成 功 的方 法 。 自 2 0 0 8年 以来 , 山东 省为 提 高地 质灾 害 预警 预报 效 果 , 开始 尝 试 创 建 地 质 灾 害 自动化远 程 监测 系统 , 系统 建 成后 , 可 以在任 何一 台
摘要 : 重 点 选 取 山 东 省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典 型 地 质 灾 害 易发 区 : 济 南 市 历 城 区 阁老 滑 坡 、 青 岛崂 山 区 青 山 滑 坡 以及 临 沂 市城区岩溶塌陷易发 区, 进 行 地 质 灾 害 野 外 科 学 观 测 和 预警 预 报 研 究 , 并 提 出下 一 步 研 究 方 向 , 以期 提 高 山东 省 预
降落 漏 斗 。分 析 2 0 0 7年 岩 溶塌 陷 发 生 前后 的水 位
变化 与基 岩顶 板 关 系 曲 线 图 ( 图4 ) 可知, 枯 水 期 水
位 长 时间处 于第 四系底板 之 下 , 在 大的 降雨条 件 下 ,

9 9 ・
第2 9 卷水工环专刊
地质 灾 害与 防治
2 0 1 3 年9 月
陷, 自1 9 9 3年 以来 临沂城 区共 发生 岩 溶塌 陷 1 5次 ,
主要 涉及 临 沂市 罗庄 区 、 兰 山区 的部 分 区域 , 东 到沂
河、 北 至 枋河 , 面 积为 2 8 0 k m。 。 1 . 3 . 1 岩 溶塌 陷的特征
第2 9 卷 水 工 环 专 刊

临沂市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分析

临沂市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分析

临沂市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临沂市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分析周天宇(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590)摘要:本文在分析临沂市地理、地质环境基础上,论述了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地质环境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临沂市;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灾害防治中图分类号:P66 文献标志码:A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

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1 临沂市地理概况地形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而南,有沂山、蒙山、尼山3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

以沂、沭河为中心,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比例为二:四:四。

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莒南等县。

地势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

山地植被比较茂密,是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沂水、沂南、莒南、兰山、兰陵、临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东分布最广,一般海拔200米─400米。

丘陵地带的土壤砂性大,适耕性好,土层较簿,保水肥能力差,适宜发展防护林和经济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黄烟等作物的的主要产地。

平原有沂沭河冲积平原、山间沟谷平原、涝洼平原。

沂沭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东部、河东、兰山、罗庄、兰陵、郯城。

临郯苍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素有“粮仓”之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五)胶辽台隆区主要断裂该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

其中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最为重要。

1、东西向断裂组在胶莱坳陷中规模较大,多为隐伏断裂。

如平度-五龙村-石岛断裂、胶县断裂、百尺河断裂等。

2、南北向断裂组发育微弱,分布零星。

以老母猪河断裂和金牛山断裂为代表。

3、北西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分布零星,规模较小,以俚岛断裂为代表。

沿海港湾的形成、岛屿的展布方向、上升泉及地震震中的分布,都明显受该组断裂控制。

4、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相当发育,集中形成牟平-即墨断裂带,北起牟平,经桃村向西南延至胶州湾。

自西而东主要由桃村-东陡山断裂、郭城-即墨断裂、朱吴-店集断裂和海阳-青岛断裂组成。

该断裂带总体走向为40~50°,长335公里,宽40~50公里。

规模宏大,对变质岩的发育、区域混合岩化强度、构造线方向、火山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都具明显控制和分界作用。

该断裂带活动具长期性,直至晚近仍在继续活动。

5、北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在胶北隆起十分发育,大致互相平行,等距排列,一般10~20公里出现一条,纵贯胶北隆起。

该组断裂在胶南隆起上也较发育。

影响胶莱运河的地震地质因素姜丽丽刘锐杨健青岛市地震局摘要:对影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地震地质构造、胶莱运河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及区域地壳运动对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影响方面做了粗略陈述,提出这些方面都将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胶莱运河的地震安全,因此,在建设胶莱运河之前,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并针对这些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在胶莱运河设计时给予关注。

关键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地震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运动有关胶莱运河重新开通的讨论已有很多论述,众说者纷纭,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工程的关注。

笔者仅就影响胶莱运河的地震地质因素方面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1 胶莱运河周边地震地质构造对胶莱运河的影响从胶莱运河的大地构造位置上来看,它处于中朝准地台的胶东隆起上,横跨了胶北隆起和胶莱凹陷这两个三级地质构造单元(如图1所示)。

其区域地质构造中对未来胶莱运河影响较大的四个断裂带为沂沭断裂带、燕山——渤海断裂带、南黄海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如图2所示:1.1郯庐断裂带的山东部分——沂沭断裂带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庐深断裂在山东境内的部分,称之为沂沭断裂。

南经郯城北至昌邑入渤海,纵贯山东中偏东部,平均走向17°,长达330公里。

断裂带北部宽40余公里,南部宽20公里左右。

南北两端被第四系覆盖,露头断续长达240公里。

是山东最主要的深断裂带,主要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

自西而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

它们共同组成了中间为地垒,两侧为地堑的构造组合。

主干断裂左行平移错距达30~60公里。

1、鄌郚-葛沟断裂该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西界,其西盘多为泰山群、寒武系、奥陶系,东盘多为侏罗系、白垩系,控制了中生界的分布,总体显示为东盘下降的左行压扭性断裂。

可分三段:北段(昌乐高崖以北)走向10°~25°,倾向西,局部向东,倾角60~85°;中段(昌乐高崖、沂水马站一带)走向10~28°,倾向东,倾角85°;南段(沂水以南)露头差,仅在沂水八宝庄至沂南燕子湖一带出露较好,走向15~20°,倾向东,倾角67°左右。

图2 拟建胶莱运河周边断裂带分布图2、沂水-汤头断裂该断裂总体走向15~20°,倾向西,倾角大于50°。

其西盘多为白垩系,东盘多为泰山群。

总的显示为西盘下落的左行压扭性断裂,它与唐吾-葛沟断裂共同控制了马站-苏村地堑的形成。

3、安丘-莒县断裂该断裂主要发育在白垩系中,走向10~30°,倾向东,倾角75°左右,断裂带宽100米以上,局部达4公里,是一强烈的挤压构造带。

其南段在马陵山西坡出露较好,断裂带宽20~100米,王氏组仰冲于中、上更新统之上,说明其晚近活动明显。

4、昌邑-大店断裂该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东界。

它既是泰山群、土门群以及古生界分布的东界,又是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五莲群、蓬莱群分布的西界。

它形成于太古代末期,控制了山东东西部绝然不同地块的沉积作用和主要构造,成为它们之间的地质分界线。

该断裂的北段往往以揉皱带形式出现,显示多次强烈挤压特征;南段主断面局部清楚,走向10~30°,倾向西,倾角65~8 5°,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断裂带宽100米以上。

该断裂于晚近地质期仍有活动,在莒县桥山东北水库坝址附近切割了第四系,并使王氏组仰冲于中更新统之上。

该断裂与安丘-莒县断裂控制了安丘-莒县地堑的形成。

1.2燕山——渤海断裂带燕山-渤海断裂带是该区域中最大的北西西向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西向断裂斜列组成。

陆地延伸部位主要有长岛-芝罘岛断裂、神道口断裂等组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1999年的工作表明,该断裂带最后一次强烈活动在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9)。

1.3南黄海断裂带对胶莱运河有影响的南黄海断裂带主要由南黄海北部的淮阴-响水口-海州断裂的南黄海北部坳陷的一系列断裂组成,其中淮阴-响水口-海州断裂规模较大,断裂在陆地部分错断了晚第三纪盐城组,为晚第三纪活动断裂。

进入海域后,断裂位于南黄海北部凹陷的北部边缘。

断裂由数条断面南倾或北倾的正断层组成的断阶带,断裂带宽度可达1.5 km。

其中有的断裂切断第四系地层,并伴生活动褶皱,有的断裂上方第四系地层发生明显扰动,表明该断裂的海域段在第级地震,据此可以四纪曾有强烈活动。

断裂北侧发生了1932年8月22日的61/4认为该断裂为现代活动断裂。

该断裂带总体上呈北东向延伸。

1.4牟平-即墨-断裂带该带走向北东40-50°,倾角50-80°,倾向不一,早白垩纪末曾有过较大规模的左行压扭运动,晚白垩纪变为张性正断性质。

该断裂带上发生过6-6.9级地震2次,4-5.9级地震11次。

在有记载的历史地震中,在该断裂带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6级。

如果胶莱运河开建,那么这四个断裂带对其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胶莱运河的北端与沂沭断裂带相交接部分的地震安全性是必须要做详细的专题研究。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重力的梯阶带,断裂深达莫霍面,与地壳深部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胶莱运河建成注水后,对沂沭断裂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运河建成后,运河中的海水是否会沿着断裂下渗?下渗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沂沭断裂带的活动会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加快断裂带的运动,加强地震活动性还是对断裂带的运动起到润滑作用,减弱地震活动?这些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未知数,需要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专题研讨,在这些问题上有了科学的、合理的结论后,才能保证运河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2胶莱运河周边地震活动带对拟建胶莱运河的影响与上文所述的地震地质构造带相适应,在拟建胶莱运河的周边存在着三个大的地震活动带,沂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和南黄海地震带,其上的地震分布如图3所示。

沂沭断裂带规模大,地震活动也十分强烈。

历史上该断裂带上发生过多次强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668年7月25日发生的8级的郯城地震,在青岛附近引起了Ⅷ度破坏,对胶莱运河所经区域的影响烈度最大为Ⅷ度。

郯城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3000年(山东省地震局,1988)。

燕山-渤海地震带,历史上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3次,历史地震对胶莱运河所经区域的影响烈度最大为Ⅵ度。

南黄海地震带走向北东,包括南黄海内北部凹陷和中部隆起及南部凹陷,受主干断裂北东向海头—长门岛断裂带和响水—千里岩断裂的影响,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南黄海地震带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北北东向活动断裂,并伴生有北西向断裂。

其交汇部位常常是地震应力积累释放的主要地区,这些断裂复合交汇部位中的北西向断裂虽然其规模无法与北北东向断裂相比,但活动并不弱,地震有较为明显的沿北西向断裂分布的特点。

据南黄海地震带对青岛地震安全影响的预研究(2 003)认为,本区地震序列类型介于震群型与典型的主震余震型之间,并曾出现双震型震例。

历史上该地震带发生6≤Ms≤7级地震7次。

该断裂上1992年1月23日发生的Ms5.3级地震对胶莱运河所经区域的影响烈度最大为Ⅴ度。

图3 拟建胶莱运河周边地震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胶莱运河周边这三条大的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水平无论是从历史地震还是从现代地震活动来看,其地震活动水平都不低。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三个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对胶莱运河的影响做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运河行经的区域也存有不少的断裂,这些断裂的活动性直接影响各码头、公路桥、铁路桥址建设的地震安全。

这些断裂的地震活动性直接影响着运河的地震安全,也需要做极其细致的专门研究,这是十分重要的。

对其它一些潜在震源区也需做较多翔实的工作,才能判定胶莱运河的开建对运河本身及其所经区域的地震安全是否有利。

3 区域地壳运动对拟建胶莱运河的影响拟建中的胶莱运河横跨了胶北隆起和胶莱凹陷这两个三级地质构造,这两个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地壳运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如图3所示)(据应绍奋等,1994),胶莱运河南北两端的地壳有不同的垂直形变率,其南端隆起速率较高,可达2mm/a,北端隆起速率低,仅0-1mm/a,对于这条长达130km的运河大堤,不同的垂直地壳形变率对运河大堤的地震安全性有多大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图3 胶莱运河及周边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由于拟建胶莱运河的长度较大,关于运河的地震安全还需根据其周边的潜在震源区进行的分布对运河分段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才能为胶莱运河的开建提供较为细致、合理的地震动参数,提供给胶莱运河的建筑设计部门,对其中的地震安全隐患采取合理的的措施,为胶莱运河的地震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9.海阳核电站研究报告(内部资料)。

山东省地震局,1988. 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区划(内部资料).应绍奋等,1994.中国大陆形变场特征和强震关系的研究(内部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