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纵览与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中介语理论中介语( 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 ( 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 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 和Lamendella(1978) 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高职学生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一、中介语的理论和石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中介语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这一术语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1972)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出。
中介语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它的石化性。
石化是指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过渡语停留某一状态,不再进一步发展。
对石化的成因,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Selinker(1972)认为以下五点会导致石化: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学习策略;4)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分概括。
此后Schumann(1976)以社会文化差异及其造成的心理差距为基础提出语言僵化的外因说;Vigil和Oller(1976)提出了僵化现象的交互作用说。
Krashen(1985)认为语言输入的质量、数量导致了中介语僵化。
中介语理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后,国内学者从多种理论视角出发,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陈慧媛(1999)首先对僵化理论及其成因进行了引进和介绍。
但现有的研究群体相对狭窄,学者们对本科生开展了相关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很少有学者关注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类学生。
他们的情况与本科学生相比,有何异同?如何针对他们的自身特点有效缓解僵化?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学生英语石化现象及成因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对缓解学生英语石化现象非常有必要.1.高职生通常中学基础差、语言系统有缺陷。
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英语起点参差不齐。
学生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高中毕业的,还有"3+2","2+3"等。
英语基础好的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还能用英语回答老师提问,基础差的不会拼、不会认音标,有的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完整。
其次高职学生第二语言学习习惯在中学时已形成。
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及对策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地一个瓶颈期。
本文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且探讨其解决对策来帮助学习者避免石化现象。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原因; 对策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的语言体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是朝着目的语的前进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中介语石化。
selinker首先提出了中介语石化(fossilization)这个概念。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是个普遍的现象,其可能存在于习得的任何一个阶段。
外语学习者会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伴有不正确的语言形式。
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会出现母语的发音和用词、或者是语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语习得者掌握目的语的熟练程度。
一.产生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五个因素: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目的语过度概括。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如果源语与目的语相似形成的正迁移会使语言习得的过程更加容易,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负迁移回阻碍语言习得。
培训迁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而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这种语言误解往往产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培训迁移还可以由教材的学习策略的失败也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指将目的语简单化,尤其体现在句法上。
学习者在无意识中使用学习策略将目的语简化以便交流,但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从而不能使学习者不能灵活运用目的语。
如一些英语学习者为了追求目的语的准确性而把目的语简化,长期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长句从而导致语法方面学习的石化。
另一种是学习者过度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了一些典型的语法错误。
如冠词和时态的使用错误。
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学习者运用如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fication)等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
中介语的化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情况 , 研究 方法既有 纵 向研 究法 , 又有横 向研究法 和语 料库
对 比研 究 ; 既有 书面语 的 考查 , 又 有 口语 话 语 的 研 究 , 结 果
制” , 它 的特征 是发展 的停 止 , 并且 具有持 久性 , 其表 现就 是 语言 运用 的倒 退和 中介语 形式 的反 复出现 。在之后 的3 0 多 年中, 随着 对中介语 化石化 现象研究 的不 断深入 , 他 对化 石 化的定义 也进行 了不断 的修 正和更新 。围绕S e l i n k e r 的化石 化定义 , 语言学家们展 开了激烈 的争论 。具体表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化石化 发生在局 部还 是整体 ; 是一 种认 知机制 还是
语 言行 为表现 ; 是过程还 是结果 ; 只 表 现 为 错 误 形 式 还 是 既
都认为存 在化石化现 象。 Ke l l e r ma n ( 1 9 8 4 ) 和Yi p ( 1 9 9 5 ) 等人 对易 于 固化 的 中介 语结构 进行 了列举 和总结 , 发现 有 些易 于化 石化 的结 构 只 发生在 某 一母语 背 景的学 习 者身 上 , 如母 语 为汉 语 的学 习
1 9 6 9 年美 国应 用语 言 学家 S e l i l l k e r 在 其 论 文 中 首 先 提 出 中 渊 介语 这 一概 念 。
1 - 2 化 石 化 的 定 义
同 于母 语 又不 同 于 目的语 的一 种语i l i z a t i o n ) 概 念是S e l i n k e r 于1 9 7 2 年 在 其 论 文
自1 9 7 2 年化石 化概念提 出后 ,很 多研究者 对化石 化进 行 了实 证研 究 ( 参见 S c h u ma n n( 1 9 7 8 ) 、 Mu k a t t a s h( 1 9 8 6 ) 、 S c h o u t e n ( 1 9 9 6 ) 、 Ha n ( 1 9 9 8 ) 、 L o n g ( 2 0 0 3 ) 等) , 考 查 了不 同母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是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即学习者在运用第二外语时出现受母语干扰而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准确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仍较薄弱。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提升第二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形成一种混合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长期使用中介语后,出现语言学习停滞或难以进步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第二外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者形成中介语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还可以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丰富第二外语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第二外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2000字】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步骤。
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
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我国有56 个民族,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少数民族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介语的特征中介语指的是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少数民族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但为了社会交际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开始学习汉语,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阶段,语句的表达既不是母语也不是汉语,而是介于他们的母语和汉语之间,这就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在下意识地使用中介语这种过度性语言。
它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及过渡性等特点。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发展中的语言,与儿童的语言一样可以被视为合理存在的特殊的语言。
中介语本身是一个阶段――过程的双重系统,即母语――中介语一一目的语,在这个系统中,目的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可以说,更多的学习者在到达目的语之前出现的石化现象,必经过中介语。
狄车尼认为中介语的成分是:中介语=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他看到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错误组成的部分,却忽略中介语正确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介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定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Selinker 早期在研究中介?Z 时就注意到在学习目的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易石化的语言现象: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学习者获得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目的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
当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有所提高时,这些现象表面看似已消除,但还会常常出现在目的语的中介语中。
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长期重复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即所谓的石化。
这种石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探析
中介语这一概念最早是 16 年 Slkr 99 ene 在其论 i
文 《 言 迁移 ) Lnug r s r 语 > agae a  ̄ )中提 出来 的 ,92 ( Tn 17 年 ,ene 发 展 了他 在 16 提 出的 中介 语 概 念 , Slkr i 99年 推 出了 中介 语 的定 义和 中介 语理 论 。而 事 实上 , 在 早
体上看 , 尽管中介语理论 的提出至今 已近 4 年 了, 0 但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至今还缺乏 比较系统
的研 究 成 果 。我 国外 语 学 习者 的 中介语 的研 究起 步 晚, 缺乏 对 这一 理 论 应 有 的重 视 , 而 中介 语 研究 可 因
作为 语言 学 习理论 研究 的 突破 口 , 以把 它 同外语 习 可
的语用 进步看 作 其潜在 的语 言能力 的发展 。C re 把 od r
金亭(982 0 )王立非和文秋芳 (04 。这些学者 19 ,0 3 、 20 )
在错 误分 析 、 言迁 移 、 语 中介语 的变 异性 、 统性 和石 系 化现象 以及 语用 方面 作 出了多维度 的深入研究 。 总 从
Ap .0 r 1 2 0
中介 语 及 其 石 化 现 象 探 析
邓 华
( 宁对外经 贸学院 公共外语教研部 , 宁 大连 165 ) 辽 辽 1 02
摘 要: 中介语是处于母语和 目标语之 间的一个独 立的、 合法的、 动态的语 言系统 , 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认知过 是 程 的必经之路 。中介语 的石化性表 现在语 音、 词汇和语法 的各个方面。如果教 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 确保有效 输入、 改善交 际反馈策略、 积极引导、 克服母语 负迁移, 这种现象就 可缓解和 防止。 关键 词: 中介语; 第二语言 习得; 特征 ; 石化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中介语(interlanguage,IL)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族际语,过渡语,中间语或学习者的语言。
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次提出。
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既非母语,也非目的语,而是介于两种语言之间。
英语学习受个体差异,语言环境,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内化过程。
但无论学习者如何努力,总是很难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
很多学习者在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停滞不前。
Selinker把这一现象称为石化(fossilization)。
1中介语石化的原因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二语学习策略;(4)二语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
显然,这五个过程所导致石化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后来,语言学家们又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的制约,外在因素主要指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
Lenneberg根据乔姆斯基有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l的原理,认为人类具有“潜在的语言结构”(1atentlanguagestructure),正是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才使得人类能够“自然”习得母语,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
但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只有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才能激活,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激活。
从而丧失了掌握语言的最佳机制,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了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最容易习得语言(2-13岁),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到13岁为止。
过了青春期以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已确定,语言功能被定位在左脑,大脑功能侧化,因此语言发展势必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
在二语习得中 , 动机 指学 习者 内心 长 久 稳 定 的一 种 学 习 态度 。 人 们普遍认为 , 习动机积极 、 学 良好 的 学 习 者 其 学 习 效 果 明 显 好 于 其 他 学 习 者 。 C re 和 Lmbr 指 出 , 习 者 的 学 习动 机 可 分 为 融 合 性 动 ad r a et 学
17 在 “ 9 2年 中介 语 ” 文 中 提 出 的 。他 认 为在 第 二 语 言 的学 习 中 , 多 一 许 学 习 者 在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学 习 后会 出 现语 言 水 平 停 滞 不 前 , 至 倒 退 的 甚
学 习 者 的 积 极 性 就 会 降低 , 言 发展 就 会 止 步 不 前 , 而 产 生 石 化 。 语 从 现 象 , 就 是 所 谓 的 “ 介 语 石化 现 象 ” 这 中 。基 于对 中 介 语 石 化 现 象 相 关 122 交 际 反 馈 .. 理 论 的总 结 与 归 纳 , 文 试 图 通 过分 析 中介 语 石化 现 象 在 第 二 语 言 学 本 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 交谈 者 的反 馈 也会 影 响 其 语 言 习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原 因 , 第二 语 言教 与 学 在 语 提 供 相 应 对 策 。 我 国 , 为 在 的 发 展 。 学 习 者 在 使 用第 二语 言 时会 出现 一 些 不 正确 的语 言 形 式 , 如 关 于 中介 语 石 化 的 研 究 是 在 八 十年 代 后 。 陈亚 平 (9 7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19 ) 果 这 些 错 误 不 影 响 其 交 流 , 习者 往 往 会 忽 视 这 些错 误 , 学 随着 时 间 的 度 把 石 化 看 作 “ 原 期 ”称 它 是存 在 于 大 学 生 中 的 “ 年 级 现象 ” 是 高 , 二 , 推移 , 些错误就形成石化。 这 技 能 学 习 的 普 遍 规 律 。 张 雪 梅 (0 o 对 石 化 进 行 了认 知 分 析 , 为 陈 2o ) 认 123 训 练 迁 移 .. 述 性 知 识 输 入 不 足 和 不 及 时 的 反 馈 导 致 石 化 的产 生 。戴 炜 栋 和 牛 强 如 果 二 语 习 得 者 在 习得 过程 中 到 不 正 确 的语 言训 练 , 不 正 确 受 或 (9 9 把 石 化 的研 究 置 于学 习 过 程 中 , 点 讨 论 了 Sl kr的 五个 过 19 ) 重 ei e n 的 语 言 输 入 , 可 能造 成 语 言 石 化 。 不 当的 训 练 可 归 咎 为 老 师 的 教 学 很 程 。陈 惠 嫒 (99 在 总 结 和 概括 国外 关 于石 化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19 ) 指 能 力 不 足 , 当 的 训 练方 法 , 不 不合 适 的训 练 材 料 及 训 练 量 的 不 足 。 当 不 出 对 石 化 现 象 的研 究 还需 依 靠 实 验 和 观 察 。 的 训 练 会 造 成 语 言使 用 中一 些 不 正 确 形 式 的 出 现 , 没 有 及 时 纠 正 的 在 情 况 下 , 些错 误 就会 固定 在 学 习者 的第 二 语 言 系 统 中 这 1 中介 语 石化 现 象 的原 因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与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使用第二外语,产生习惯性使用、模仿外语母语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经常面临着学生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还可以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第二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不同案例,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制约作用,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我们致力于为第二外语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自信和流利的第二外语学习者做出贡献。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念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或外语输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其第二语言表达能力停滞不前,表现为语言习得程度长时间停留在某一水平,无法继续提升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常常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停留在某一语言环境中,无法与母语社区或者原汁原味的外语环境有足够的互动与接触的情况下。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仅是语言技能停滞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学习者丧失学习语言的动力与兴趣,甚至选择放弃学习第二外语。
在中介语石化现象之下,学习者可能出现语法错误的固化、词汇量无法继续扩大、口语表达缺乏流畅性等问题,从而影响其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分析总结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本文探讨了减少石化现象出现采取的策略,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语言学习一、中介语及其特点1.中介语的定义。
S. Pit Corder和Larry Selinker在1972将中介语定义为: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
戴炜栋在2002年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的语料,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看作是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连续体。
2.中介语的特点:系统性与可变性。
系统性指的是,中介语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遵循一定的顺序。
就像学习母语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利用习得的语言系统进行交流。
可变性是指,像其他语言一样,中介语也是不断变化的。
导致中介语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语言本身、语言学习环境、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促使中介语处于不断的变换之中。
二、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第三个特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石化现象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一个时不时会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了一个人说或写一门语言的方式的一个不变的部分。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发音、词汇选择以及语法都有可能固定下来被石化。
戴炜栋指出,有时候石化现象会暂时消失,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再次出现,这被称为“倒退”。
在仔细分析石化现象本质的基础上,语言学家们把石化现象分为两种: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和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
从根本上讲,暂时石化其实是一种“稳定化”,它是石化现象的先兆。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暂时石化就有可能变成永久石化,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的停滞或倒退。
三、产生石化的原因1.内因①学习动机。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近10年综述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近10年综述发表时间:2016-10-11T10:53:35.26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王玲[导读] 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话题。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话题。
本文主要探讨中介语石化的界定,分类,原因以及近10年发展过程。
文章最后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不足,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和类型(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69年剑桥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
中介语(戴炜栋,1999)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并不是目的语。
Neser在1971年使用了“渐进系统”这一术语,认为二语习得者的知识从零沿着一个连续体逐渐接近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能力。
Selinker在1972年又提出了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认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保留与它的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了的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及次系统特征,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Selinker在1992年又把石化现象定义修正为“ 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的停止了”。
Ellis认为“石化结构可以被看作是偏误或者是纠正目标语的形式”。
在我看来,石化是一种由母语向目标语过度中形成的说话者独特的语言体系。
这种现象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本文将对中介语石化进行分类,探讨其来源及其近10年发展。
(二)中介语石化的分类中介语石化可根据其形式和性质特点进行分类,从形式上,Selinker将中介语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
个体石化进而又细分为错误石化和语言能力石化。
错误石化主要是因为习得者多次犯语言错误然后被反复修正,但是错误并没有全部清除,之后反复出现在习得者的语言中。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传播力研究
机、兴趣等情感因素的影响。 Krashen 认为影响第二语习得的情感
变量主要有三类,即学习者的动机、自信 心和焦虑。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的激发和调 节二语习得者对外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保持持久学习动力,进而有利于在较长时 间内维持原有的语言水平,对外语学习充 满自信和期待。有时,二语习得者在学习 语言过程中,语言焦虑高,会担心自己会 犯错误,害怕出丑,则降低了语言学习的 自觉性和输出能力,表现在写作时不能促 进其写出正确的语法语句。
频数 百分比
10 12.3%
68/36 83.9%/44.4%
表 2 写作中词汇石化现象分类统计表
类型
冠词
数(单数和复数)
频数 百分比
7 8.6%
56/27 69.1%/33.3%
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前延伸和学习 者语言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以及其他 要素的影响其原有的语言错误形式可以 逐渐转变成正确的目的语结构,这就是 暂时性石化。这种石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可以克服和改善 的。永久性石化则是指语言学习者其外 语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不论学习者年 龄的大小,或其在外语学习中接受的帮 助、指导、纠正有多少,这种趋势都不 会改变。[1] 因此永久性石化一旦形成外 语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显著的进 步,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二语 习得者要主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应 对策略,尽可能的防止永久中介语石化 的发生,使临时石化的现象不断减少。 一、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应对策略
( 一 ) 重视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发 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易受到动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第二外语的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成为第二外语学习的首选。
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中介语石化,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特别是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
本文将解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介语石化是什么?中介语石化是指学生当学习第二外语时,他们已经掌握的母语或第二语言习得的知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了干扰,使得学生在表达时误用语法规则或词汇,导致语言表达变得僵硬或死板。
中介语石化的本质是成语思维的困境。
当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以至于用新语言表达时翻译思维会干扰其思维过程,使得语言表达受到限制。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语言思维方式的问题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语言表达中受到固有思维方式的限制,从而产生中介语石化现象。
2、语法结构的影响第二语言可能与母语有相似之处,但有时语法结构可以完全不同。
当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与另一种语言不同,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中介语的影响会使他们倾向于将母语的语法规则运用于第二语言,因此会出现语法错误。
3、词汇学习的问题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在使用和运用词汇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中介语石化问题就会很明显。
三、应当如何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1、适应第二语言通过暴露在第二外语环境中,学生会快速适应新语言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会减少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干扰。
2、正确使用新语言通过正确地使用新语言,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思维方式,最终在语言交际中熟练地运用新语言,降低中介语石化的风险。
3、增强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需要重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关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学习。
同时,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语言学习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近年来,随着英语作为国外语言的普及,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日益重要。
然而,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中介语石化现象也开始出现,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从中介语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石化现象的表现三方面,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存在,探讨克服中介语石化的可行性。
中介语可以定义为“在一种语到另一种语言之间运用的第三种语言作为通信媒介的语言现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中介语是教师将外语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学生陷入一种“只用中文教学英语”的思维定势时,他们往往会在掌握外语的过程中忽视了中介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外语的理解。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中介语频繁而不够完善。
往往,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混用汉语和外语,这就使得中介语形成。
基于这种情况,在学生看来,汉语就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形成了“只用汉语教英语”的思维定势。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表现体现在学生掌握英语的过程中。
首先,中介语的使用使学生的外语习得过程变慢,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学生会将中文的表达习惯随意运用到英文中,从而形成中介语思维。
最后,由于石化现象的存在,学生思维中会有一种“以中文为主”的倾向,从而使得学生很难表达英文真实的表达意向。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它,努力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以英语为主,避免混用汉语和英语,建立一种以英文为主的语言环境;其次,开展活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语言的魅力;最后,激励学生不断进行外语沟通,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可以减轻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好地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总之,克服中介语石化,完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技能,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介语石化现象是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开口,努力改善学生的英语技能,可以有效减轻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为高职英语教学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的特点。
本文将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
一、中介语石化的成因1.1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语言,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深地植根于学习者的大脑中。
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带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导致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1.2目标语不足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到目标语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只是学习了目标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但没有真正融入到目标语的语境和文化中,就容易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
2.1语言表达不够地道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用第二外语进行表达时,往往会感到表达不够地道。
因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搭配、句式结构都受到了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中间状态,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
2.2理解困难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时也会遇到困难。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对目标语的理解会受到干扰,导致理解不够准确和流畅。
2.3沟通障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进行交流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对目标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交流的混乱和误解。
2.4学习动力下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学习动力会下降。
因为学习者感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重重,很难取得进步,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有效应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学习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语言交换群体、参加线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置身于目标语的语境中,增加对目标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摘要: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的,本文从石化的定义、成因、特征和类型等方面对石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许多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则,对改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特征启示1.引言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是1969年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塞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一般认为他于1972年在《国际应用语言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中介语理论正式确立的标志。
现在国内一般认为:中介语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进行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①。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并且无限接近于目的语的渐变性的语言系统,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石化现象,石化现象可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各个层面之中,因此能够对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的习得都会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2中介语的石化现象2.1石化的定义石化又称为僵化或者化石化,它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中介语的阶段呈现出的停滞不前的状态,会严重影响中介语的发展进程。
塞林格(selinker)指出:“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趋于保留的与它的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了的语言点、语法规则及亚系统特征,不受外语学习者的年龄及其所接受的外语教育的多少的影响,石化了的结构趋于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在表面认为已被消除了以后,会在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中重新出现②。
”在塞林格研究的基础上,以后的学者也对石化现象产生了不同的见解,lowther (1983)将石化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将其定义为一个人获得目的语能力的无能力(inability)③。
ellis(1985)提出“石化结构体现为错误形式或者正确的目的语形式”④。
2.2石化产生的原因塞林格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的成因归纳为五个方面:(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中介语的石化及相应教学对策
中介语的石化及相应教学对策中介语是一种对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宝贵的语言现象,它也被称为桥梁语、中间语或过渡语等。
它既能起到桥梁作用,又能使学习者从初学者到熟悉者过渡。
然而,尽管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石化”现象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一现象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中介语的“石化”是指停止使用本语言的过程,转而使用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
这一现象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障碍,通常会导致学习者出现语言使用空洞、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首先要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有必要深入了解中介语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
研究发现,中介语的“石化”可能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学习目标、不同语言的交互及其他因素有关。
比如,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不熟悉中介语的语法或认知习惯等,都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
此外,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学习者中介语的使用,因此也可能导致这一现象。
其次,为了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应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首先,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活跃地发言,减少其使用中介语的几率。
例如,教师可以尽量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指导,对英语学习者则可以多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教师应及时纠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关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料,让学习者能够尝试使用新单词和短语。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故事等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
最后,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的讨论,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目标语言。
总之,中介语的“石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让语言学习者正确地使用中介语,为他们未来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摘要]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母语已经不能满足各国人们相互交流的需求,因此第二语言的习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无疑对第二语言习得者造成不少的阻碍,从而降低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进程中的步伐。
本文着重分析了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分类以及原因,进而提高第二语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因素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文中首次使用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术语并对它进行界定。
在我国,中介语也叫被翻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 IL)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 NL)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TL)之间的国度语言。
它以母语为依托,经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逐步向目的语靠拢,但并不是目的语。
众多第二语言学习者以及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当第二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习得者的学习效率不会像初学者那样有明显的提高,有时甚至徘徊不前,学习者感觉自己第二语言的能力无法达到像自己母语一样炉火纯青的水平。
这种现象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类Selinker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
一方面,他根据石化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个人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个体石化的现象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reappearance),这种现象表现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的某些方面被纠正多次,并且在语言使用中重复出现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错误;(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过渡语在第二语言的语音发音、第二语言的句法结构运用以及第二语言的词汇使用方面的石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纵览与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本文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多个研究角度、针对石化现象提出的策略及建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四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石化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石化研究、预测容易发生石化现象的语言点、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进行历时研究等建议,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与启发。
标签:中介语石化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中介語概念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正式提出,它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石化。
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石化现象一直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虽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来说,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学者们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研究在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领域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中介语石化”字样进行检索,发现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文章共有435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1999年至今。
其中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①上的文章共有12篇,发表在核心类综合性社科期刊以及核心类高校综合性学报上的文章共有18篇,以上30篇文章均来源于核心期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基本上能够反映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总体情况。
本文以这30篇文章为研究对象进行综述与分析。
通过梳理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学者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2010年以前,2010年以后,虽然也有许多学者对石化现象进行了探索,但总体来说,研究势头呈递减之势(如表1、表2所示)。
本文主要针对表1、表2中涉及的文章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反思,力求概括出国内石化现象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够促进未来国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角度(一)概念界定在我国对外汉语学界,鲁健骥于1984年首次引进了中介语理论,之后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不同的学者对石化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这方面的文章共有7篇。
陈慧媛认为,存在于学习者的中介语中,持续时间很长而又难以改变的语言现象就是语言僵化现象[1]。
李炯英采用Selinker所下的定义,认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与目的语有关的那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语言次系统知识趋于定型的状态,它们不受学习者年龄以及目的语学习量的影响。
”[2]胡荣提到了Selinker和Lamendella(2001)提出的“僵化”定义,即“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次和语境中。
”[3]胡荣认为,这一定义较之僵化现象早期定义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在于:“僵化不再被认为是中介语的次系统的停止发展,而是一个属于中介语整体系统的现象,最终会发展成为语言能力的僵化;僵化不只是简单的一些中介语形式的持续地、反复地出现,而更强调将学习的停止看作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关于僵化定义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认为僵化的发生不仅针对非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也包括正确的目的语形式。
”[4]Ellis认为僵化了的结构可以表现为错误或者正确的目的语形式[5]。
赵萱(2006)也持相同的观点。
此外,张雪梅[6]、文培红[7]都提到《朗曼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辞典》中给“僵化”下的定义:“(二语/外语学习中)有时出现的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
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正确形式都可定型或僵化。
发音特征的僵化常常是由于(学习者)外国腔的原因。
”此后,研究石化现象的学者基本上都沿用以上定义,其中,多采用国外学者对石化现象所下的定义,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却很少有人提出独特的见解与阐释,对于僵化现象的定义本身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
胡荣(2005)提到的学界“不能够确定僵化现象到底是一个发展过程,还是一个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语言能力层次的现象,还是一个语言运用中的现象”等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回答。
(二)产生根源通过查阅论文发现,43%的文章都涉及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起因探索,不同的学者将石化的产生根源归结为不同的方面,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国内学者多采用Selinker的理论,将石化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母语迁移、培训转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并分别通过举例的方法具体阐释这五个原因[8]。
例如戴炜栋、牛强[9],何娟[10],高云、朱景梅[11]等都持与之类似的观点。
陈慧媛(1999)主要从僵化现象内因说、僵化现象外因说、僵化现象交互作用说三个角度对僵化现象的起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作者认为,这一理论虽然被称为交互说,但实质上更倾向于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
李炯英(2003)将这一理论直接归到外因中来进行解释。
除此之外,张雪梅(2000)、吴丁娥[12]、李炯英(2003)等学者都采纳Ellis 的观点,认为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内因与外因[13]。
其中,外因中缺乏学习机会观点的代表人物是Biekerton,他认为,学习者缺乏接受语言输入和使用目的语的机会也会产生石化现象[14]。
文培红(2003),李垂佳、姜君[15]都认为这是影响我国外语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听说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文成、梅德明[16]则以“完全迁移和完全可及假说”为前提,在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以语料库为基础探讨了二语习得中僵化现象的成因。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作者发现僵化的总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参数的重置、参数的设置和参数的默认;而习得的顺序刚好相反。
陈文存[17]认为,学者对石化成因的研究忽视了人的学习惰性这一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对产生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根源阐释得比较充分,涉及到了不同的角度与层面。
但基本上都是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前提下进行起因研究的,几乎没有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探究其石化成因的文章。
由于汉语的独特性,汉语学习者发生石化现象的成因应该与上述原因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三)类型与特点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类型与特点,国内只有10%的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文章多沿用Selinker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阐释与生新。
影响力较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戴炜栋、牛强(1999)根据Selinker(1972)的观点,认为石化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
戴炜栋、牛强认为这一区分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培红(2003)、李炯英(2003)也持这种观点。
李炯英(2003)还提到Littlewood的观点,认为根据移民的方言特征,可以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社区石化两种[18]。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与Selinker(1972)的观点基本一致,只是在名称上有细微的区别。
戴炜栋、牛强(1999)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观察,提出了关于石化特点的独特见解。
他们发现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即在开始阶段持续、稳步提高,学习者的外语知识不断积累,这通常发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后,外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突飞猛进,进入“高原”期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外语水平趋于稳定。
按照Selinker&Eubank[18]的初步假设,稳定期持续五年以后,过渡语就会石化,不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石化后的过渡语经常有退步的趋势。
关于石化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大多遵循这几种分类方法,并未进行其他研究。
戴炜栋、牛强提出的石化特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如何娟(2003)等人在文章中曾引用过他们的这种观点。
三、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及建议通过梳理文章发现,57%的文章在分析石化起因的同时,都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与建议,主要体现在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建议与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两个方面。
(一)国内外语教学的应对策略与建议1.口语教学杨文秀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在培养学习者外语能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片面的观点与做法,导致了学习者外语能力的石化,由此,她从教学目标、任务与评估、交际策略、意义与形式、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五个方面提出了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建议。
[20]2.写作教学余丽、王建武[21]收集了学生英语作文练习题中出现的语言错误,然后具体分析了由语法、词汇以及文化匮乏引起的石化现象,最后,提出在平时的课堂测试中应以主观题代替客观题,从而减少石化的发生。
肖辑、张楠楠[22]认为,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语法知识以及文化适应三个方面,并由此提出了输入语言的权威性、合理使用母语知识、给予恰当的教学反馈以及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等解决石化问题的策略。
3.课堂整体教学戴炜栋、牛强(1999)结合中国国情下的外语教学总结出四点建议:充分认识和利用情感因素、减少母语干扰、教师与教材问题、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此外,他们还提出如何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期,如何在高原期到来之前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等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张雪梅(2000)从意识理论、可理解语言输入与社会结构主义的动机论等方面提出了避免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启示。
高云、朱景梅(2005)提出以下建议:(1)语言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密切注意学习者的学习发展阶段;(2)教师要注意目的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3)语言学习者应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区分目的语和母语的差异,当学习者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地道的目的语;(4)为有效防止语言石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形成良性互动。
杨丽、潘英[23]认为,研究石化现象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给学生输入规范和正确的语言、学习目标设定、鼓励学生了解外语学习的理论知识这三个方面。
赵萱[24],于海军[25],吕芳、吕喜平[26],王丽萍[27]等学者均主要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情感策略、交际策略以及外语教学者的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应对策略与建议李嘉燕[28]通过探讨石化現象的成因,针对越南汉语教学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建议:在教材编写方面,应以越南学生的心理、思想方式为初衷进行编写,并逐步融入中国思想文化内涵;在教师队伍方面,汉语教师不仅要有规范而准确的汉语言知识、博大的中国文化智慧,还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者方面,学习者要有坚定的学习信念,不要过度依赖母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学者针对国内外语教学提出了许多应对石化现象的建议与策略,但仅有少数学者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