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列出图中编号洋流、渔场的名称:(1)——(20)A: B: C: D: 二、分别分析ABCD四个渔场的成因:分析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1)3.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1.地壳中含量最的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如盐、石英、石墨、铁矿石。
3.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4.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6.岩浆岩的主要代表是:玄武岩和花岗岩。
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岩浆冷凝形成的。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有许多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比较坚硬。
7.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
沉积岩特征:①有层理结构,②含有化石。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8.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9.沉积岩的主要代表是: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煤。
11.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如: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
12.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
13.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花岗岩是、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14.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自然地理1. 地球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 地球的外部特征:陆地、海洋、气候带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日照和地域划分:赤道、北半球、南半球、南北极人文地理3.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与调控-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城市特征与分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化的影响与问题:交通、环境、社会问题4.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分布:农牧业、农业资源、农业区位选择- 工业类型与分布: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化进程- 农业与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影响5. 旅游与交通- 旅游业的发展与地域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与地域选择-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6.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物圈、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地域分布-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7.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球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地理8. 经济发展与区位选择-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位的影响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发展战略与协作的重要性9.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 全球产业链与国际分工这些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必考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深入学习地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了解这些地理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地理大陆与海洋
地理大陆与海洋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
地理大陆指的是陆地,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较高的地面,而海洋是指由水体覆盖的较低的地面。
这两种地貌类型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大陆的特点地理大陆是地球上的陆地,其主要特点如下:- 高海拔:相对于海洋而言,大陆地形通常较高,海拔变化较大。
例如,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这是一个地理大陆的明确例子。
- 多样的地貌:大陆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反映了大陆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
- 丰富的资源:大陆上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2. 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低海拔: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地形通常较低,负海拔变化较大。
海平面是指海洋中水平面的平均高度,人们通常用海平面作为测量海拔高度的基准。
- 大面积: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地貌类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 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含大量的鱼类、浮游生物、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资源对人类的食物供应、生物医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大陆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大陆和海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界限进行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 干燥和降雨:大陆上的山脉和高原地区会妨碍湿气流动,形成雪山和雨影区。
海洋对大陆的降雨非常重要,蒸发的海水会形成云层,并随风将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雨。
- 气候调节:海洋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对气候变化起到稳定调节作用。
海洋表面的气候以及水汽的释放和吸收,对大陆上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 海洋生态系统:大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河流水体,支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总结: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上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高一地理哪些知识点
高一地理哪些知识点高一地理知识点高一地理是学习地理科目的第一年,主要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
同时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读懂地图上的各种信息,包括经纬度、比例尺、图例等。
2. 陆地和海洋学习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大洲、洋的划分和特征等。
3. 气候与气象学习气候与气象的基本知识,包括气候要素、气候带、气候类型、天气变化等。
4. 水资源与水循环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 土地资源与利用学习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了解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6. 自然灾害学习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等,了解其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学习人口的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和原因,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农业与农村学习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影响因素,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4. 工业与工业化学习工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了解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
5.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学习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区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6. 旅游与文化学习旅游的发展和影响,了解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通过学习以上地理知识点,可以增加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高一地理的知识内容。
高一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
在高一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行星,它被划分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而地图则是对地球的缩影,通过投影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展示在二维的平面上。
在阅读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位角、经纬度等基本概念。
二、自然地理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又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球的外部力量:地球的外部力量包括地壳运动(构造地貌、地震、火山等)和风化、侵蚀、沉积等。
3.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住在特定区域内的人的总数。
城市则是人口的集聚区。
了解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增长以及城市化的影响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对于理解经济地理学是至关重要的。
3.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理上特定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对于一个区域的独特性、区域间的联系以及区域发展的推动因素进行研究是区域地理的重点内容。
四、地球与环境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的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不同生态环境的类型、分布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3. 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了解污染的来源、形式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是必要的。
五、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的构成及特征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陆地与海洋1. 陆地的构成和分类2. 陆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3. 海洋的构成和特征4.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大陆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 大陆的分布与形成2. 大陆的物质组成与资源分布3. 大陆的人口分布与人类活动4. 大陆的地区分化与相互联系第四节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第五节自然灾害与人类防护1.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2. 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发生机制3. 人类的防灾减灾措施4.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章人口与城市第一节人口的数量与分布1.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3.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原因4. 人口分布的影响与调控第二节人口问题与发展1. 人口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 人口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3. 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及评价4. 人口问题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城市的功能与结构1. 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功能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层次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4. 城市规划与实践第四节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2. 城市化的阶段和主要内容3. 人口迁移类型和原因4. 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第五节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城市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 城市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益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4. 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1. 区域差异的概念和表现2.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3. 区域差异的调控和均衡发展4. 区域发展规划的意义和实践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发展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2.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四章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3.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变化4. 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1. 农业的地理环境适宜性2.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3. 农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4. 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可持续性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2.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路径3.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4. 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四节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1. 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 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和危害3. 农民工问题的表现和特点4.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工业化与城市化1. 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2. 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阶段3.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第二节工业体系与区域发展1. 工业体系的定义和特征2.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空间布局3. 工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优化工业体系的目标和措施第三节工业转移与城市更新1. 工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 工业转移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3. 城市更新的概念和目标4. 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实施策略第四节可持续工业与工业节约1. 可持续工业的概念和特征2. 可持续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工业节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4. 工业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1. 地球与地理学
-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
- 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的交替。
-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
4.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信息科学是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学科。
5. 地球上的水资源
- 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水。
-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过程。
6. 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
- 大气环境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
- 天气是短期气象现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态。
7. 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态环境
- 生命在地球上以生态系统形式存在。
- 生态环境指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8. 地理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
- 地理空间格局指地球上物质和能量分布的不均衡。
- 人口分布是指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分布情况。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球资源。
必修一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必修一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地球表层的天然地理事物和陆地、海洋分布的基本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
3. 地理坐标与地球时区地理坐标系统及其表示方法,地球时区的划分和计算。
4. 构造与地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上的构造件:板块的特点及构造边界类型,地球表层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5. 气候与气象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分布对气候带的影响,气象要素和天气要素的测量方法。
6. 水体与陆地不同类型水体的分布与特征,陆地的类型与地域分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7. 生物与生态环境生物的物种与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8.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城市发展的原因与城市规模、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增长与发展人口增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经济发展与人口变迁的关系,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动。
2. 区位与交通区位因素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的构建及其优化。
3. 文化与生活文化内涵与地域分异,文化的承载与传播,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及其形成原因。
4. 经济活动与资源利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规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地域分异。
5.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6. 都市问题与解决都市扩张的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管理。
7. 地球与人类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全球化与地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1.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一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2.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二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3.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三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4.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四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高一地理海洋性质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性质知识点地理中的海洋性质知识点主要包括海洋的定义与特征、海洋的成分与结构、海水的性质和海洋的运动特征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海洋的定义与特征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覆盖面积最广、最深、最广阔的水域。
它由世界的五大洋所组成,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有重要影响。
海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广阔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0%,是地球最广阔的水体。
2. 深度性:海洋最深的部分为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00米。
3. 相对稳定性:与陆地相比,海洋更加稳定,波动和温度变化较小。
4. 盐度: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平均盐度约为3.5%。
5. 系统性:海洋被分为上层海洋、中层海洋和深层海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海洋的成分与结构海洋主要由海水和海盐组成。
海水是指海洋中的水,含有盐类、矿物质、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质。
海盐是指海水中的盐类,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海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1. 上层海洋:位于海洋表面附近,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含有较多的生物资源。
2. 中层海洋:位于上层海洋与深层海洋之间,温度逐渐下降,光线逐渐变弱。
3. 深层海洋:位于海洋最底层,光线无法到达,温度低且压力巨大。
三、海水的性质海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性质:1. 盐度:海水的盐度约为3.5%,即每升海水中含盐35克左右。
2. 密度:由于盐度的存在,海水密度较淡水要大,平均密度约为1.025克/立方厘米。
3. 颜色:由于海水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使得海水呈现蓝色。
4. 透明度:海洋中的深层水域透明度较低,由于溶解的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存在。
四、海洋的运动特征海洋的运动主要包括海流、波浪、潮汐和海水垂直运动等。
1. 海流:海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是指从赤道或热带地区向极地流动的暖水流,寒流则相反,从极地流向赤道或热带地区的冷水流。
海流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如墨西哥湾暖流为北美东部提供了温暖的气候。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复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格式多少,概括地说积分海洋,几分陆地?2陆地次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那个半球?东西半球的那个半球?3全球七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
七大洲中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4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分别是哪一个,跨经度做多的大洋是哪个?5亚洲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欧洲,那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是甚么?6构成海陆变迁的缘由有哪些?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成几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内部不变,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发生甚么?8 写出六大板块名称,其中完全在海洋里的板块是甚么?喜马拉雅山的构成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构成的?日本多火山,地震时由于处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红海,地中海分别将会扩大海会减少?他们分别是哪两个板块作用的结果?9 全球有哪两大地震带?10.浏览下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11(15分)看下方的六大板块表示图,回答成绩。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_____ 板块,B ______ 板块, C______ 板块,D______ 板块, E _____ 板块, F ____ 板块。
(2)普通来说,板块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3)图中①处是火山、_____ 等地质灾祸多发地带。
②处有世界上最高大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处于板块的_______ (内部?边缘?)。
二综合题(每空1.5分,共39分)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成绩。
图中有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两座小山上,请判断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A点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__,攀登乙山从______(B或C)坡度较缓,如果图中D、E表示的是河流,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上学期地理所有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地理所有知识点高一地理知识点概述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引力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及地球的坐标与经纬度2.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地球上的经纬度与地图的绘制和测量3.地球上的大陆与海洋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的形成与演变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资源4.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气候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气候与气候区划5.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运动与地壳变动6.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文循环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与水的可持续利用7.地貌与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与地理环境8.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方法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的迁移与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2.农业与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村问题农业区位与农业资源3.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区划4.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的发展与交通问题交通运输的方式与网络5.商业与商业中心商业的发展与商业中心6.旅游与旅游资源旅游的发展与旅游资源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可持续利用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8.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总结本文概述了高一上学期地理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在自然地理部分,介绍了地球与地图、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地球上的大陆与海洋、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气候、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水资源、地貌与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灾害与防治等内容。
在人文地理部分,介绍了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区、交通与交通运输、商业与商业中心、旅游与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帮助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一地理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一地理课程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高一地理知识点的全面归纳: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5天。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地图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世界地理- 陆地和海洋:全球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
- 七大洲和四大洋: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 世界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等。
3. 中国地理-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地形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河流湖泊: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4.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 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 农业发展: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 工业布局: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工业基地。
5. 区域发展- 区域差异:中国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背景等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 区域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区域合作日益重要,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一地理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这些知识点,还需要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地理学中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研究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形成原因等知识点。
一、海陆变迁的概念海陆变迁指的是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可以是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地貌变动。
海陆变迁对地球形态和环境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海陆变迁的分类根据变迁的时间尺度和规模,海陆变迁可以分为长期海陆变迁和短期海陆变迁。
1. 长期海陆变迁长期海陆变迁是指地质历史长时间尺度上,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发生较大变化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变迁包括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板块相对移动,导致大陆的位置变化。
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推挤和分离的过程,形成了地震带、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等地质现象。
2. 短期海陆变迁短期海陆变迁是指相对较短时间尺度上,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发生较小变化的过程。
其中的变迁有河流的冲积和侵蚀,海岸线的侵蚀和堆积,以及沙漠的扩张和收缩等。
这些变迁可以是地震、风化、沉积等地质力学和气候变化引起的。
三、海陆变迁的形成原因海陆变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构造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1. 构造力构造力是引起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地球内部的板块构造运动和地壳的抬升和下降,会导致海陆位置的变化。
例如,地震引起的板块推移和沉降可以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形成新的海陆格局。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暖或变冷会导致冰川的融化或扩张,从而影响海平面的高低,引起海陆位置的改变。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直接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和流速,进而改变河流的冲积和侵蚀能力。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海陆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的改变以及矿山开采等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明显的改变,进而影响海陆位置的变化。
高一地理海陆间水循环易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间水循环易考知识点海陆间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在高一地理考试中,涉及海陆间水循环的知识点是易考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海陆间水循环相关的易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海陆间水循环的概念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交换和循环过程。
它包括了海洋蒸发、降水、陆地径流、冰川融化等一系列过程。
海陆间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过程1. 海洋蒸发: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2. 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云,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如雨、雪、露、霜等形式。
3. 陆地径流:降水经过降水径流、地下径流等,流入河流、湖泊、湿地等,形成流域的水循环。
4. 冰川融化:冰川是海陆间的重要水资源,随着气候变化,冰川部分融化,将水源输送到海洋和陆地。
三、海陆间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影响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因素。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降水量、蒸发量、水汽运动等都会对海陆间水循环产生影响。
2. 水体特性:包括水体的化学性质、盐度、密度等。
海洋和陆地水体的特性不同,会影响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和方向。
3. 地形地势: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海陆间水循环的分布和流动产生影响。
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会影响水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四、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性1. 维持水资源平衡: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水蒸气和降水的交换,维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保证了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影响气候变化:海陆间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过程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等。
3. 形成地理景观: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理景观,丰富了地球的自然景观。
五、海陆间水循环的教学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陆间水循环的知识,可以进行以下教学实例:1. 实地考察海洋蒸发和降水过程:带领学生到海边或水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海洋蒸发和降水的过程与现象。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一、地理学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现象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2.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1.地球结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分为陆壳和洋壳。
2.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对移动,导致地球的地壳地震、火山、地台等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陆地形态1.地表水体:包括大洋、海洋、河流、湖泊等。
大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70%以上。
2.地表地貌: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形态。
3.高山地带: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四、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地带的气侯特征进行划分,主要有寒带、温带和热带。
2.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降水。
3.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草原气候等。
五、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1.地球的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河流、湖泊、雪山冰川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六、地球的生物资源和保护1.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物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物种和遗传差异的数量和种类。
3.生态保护:重要保护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城市与人口: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面积扩大、人口集中等,这对资源和环境提出了挑战。
2.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所差异。
3.交通运输: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是人们进行物质和信息流动的重要方式。
八、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图制图、统计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的各种现象。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陆地和海洋
高一地理学问点梳理:陆地和海洋广阔中学生要想顺当通过高考,接受更好的教化,就要做好考试前的复习打算。
小编带来高一地理学问点梳理:陆地和海洋,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高一地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等内容,而人文地理则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与城市、资源与能源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其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地壳最薄,地幔次之,地核最厚。
地球中心的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围的地幔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次;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天完成一次。
地球的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时区划分等现象。
3.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等。
这些灾害是由地质和气象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人文地理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人类通过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的减少。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造成环境的污染。
2.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有关。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区域。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3.资源与能源: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类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而人文资源包括文化遗产、教育资源等。
能源是指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能量,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地理第一册高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一册高一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了广泛领域的科学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来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高一地理第一册是学生初步接触这门学科的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形态、地理要素、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本认识。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第一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与地球形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行星。
地球的整体形态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基本要素。
陆地是地球表面被大片陆地包围的部分,占据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
海洋是地球表面覆盖的大片水域,占据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
地球的形态特征包括地球的大小、球体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6公里。
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
二、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指的是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系统的基本成分。
主要包括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四个要素。
1. 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由气体、水蒸气和悬浮颗粒物组成,主要是氮气(78%)和氧气(21%)。
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2. 水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在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水汽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体不断循环的过程。
3. 陆地:陆地是地球表面被大片陆地包围的部分。
陆地由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地貌组成,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陆地上还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
4. 生物:生物指的是在地球上生活、繁衍和适应环境的各种生物体。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火灾等。
地震是造成地壳震动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震带的活动引起。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的运动、天空的运动、地球的重力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一颗位于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形成了世界各大洲、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貌特征,而海洋则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广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圈中的地理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几何体,它由半径较大的赤道和半径较小的两极组成,而地球坐标则是为了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而引入的一套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则用来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各个点位。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上的一天分为24小时,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发生变化。
四、天空的运动地球上的天空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首先是星空的运动,恒星和行星围绕极点旋转,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和南极星。
太阳也有自己的东升西落运动,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日出和日落。
此外,月亮和其他行星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天空中运动。
五、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它使得物体沿向心力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地球的重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能够站立、物体能够落地等都与地球的重力有关。
六、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层,其中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高一是高中生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中三年的成绩。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
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以上是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谢谢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