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应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实践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研究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研究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探索和实践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评估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研究的影响和效果;- 提出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践研究:1. 文献综述:对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经验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2. 课程设计与实施:选择适合的校本课程主题,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进行课程实施;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成绩和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4. 结果评估与讨论:对实践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并分析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优缺点。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得到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然而,研究也揭示了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本课程资源不足,需要增加教师培训和支持;- 评价体系与标准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研究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2. 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3. 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结论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且具有前景的教育改革举措。

本研究通过探索与实践,证明了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研究的积极影响。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

它以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主要课程资源,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国家只颁布了课程纲要,但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地方和学校进行自主开发。

因此,各个学校对综合课应该怎样上有着例外的意见: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上什么?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怎样有用地进行活动?笔者从事了几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基于课题研究与课堂实践有一些个人的思考,供同行分享与探讨。

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上什么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在课改之后,一直是由兼职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用的教材是海淀区推荐的首师(首都师范大学)版资源包(陈树杰教授编写),但学生活动积极性不高,很多活动没能开展。

通过对学生选题的整理,笔者发现,每年级平衡一个学期在书中可选用的活动内容只有5个左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几年之后,书中可用的主题会越来越少。

深入研读课程纲要后,笔者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如下的层次关系(图1):国家出台的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了两大领域(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但没有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希望县市和区级教育研究部门落实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北京市要求指定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单独开设,对指定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研工作进行了重点指导;对非指定领域的指导很含混。

海淀区是试点单位,除了信息技术教育单独开设外,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要开发和实施;对于非指定领域部分的指导也不尽明确。

花园村第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的研究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我们首先组建了校长领衔,德育、教学联合,多学科、专兼职教师融合的教研团队(图2),聘请学科专家引领,启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课程资源》丛书编写工作,力图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活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可以通过农村生产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劳动技能实践等方式来开展。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科技创新、农村文化传承等课程。

课程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开设实验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文化节、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2.学校资源整合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评估1.评估方式课程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

评估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ppt

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ppt

四、评价:学会鉴赏促和谐
总之,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的 学习中去,热情地交流、积极地讨论、潜心地探 究、充分地合作、客观地评价、细心地思考、精 心地规划、周密地安排,使课堂变得开放、学生 的双手得以解放,激情得以释放,最终生命得以 绽放。在这样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会 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注:此文2010年9月获全国综合实践课程改革论 文评比二等奖)
四、评价:学会鉴赏促和谐
如《我创意我做主——自制环保购物袋》系列 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环保购物袋作品进行个性评 价,体现学生的个人差异。学生根据美观、耐用、 环保等方面自行提出评价内容,根据评价内容有 针对性的进行制作。在每次活动结束,让学生结 合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对 自己的表现有个全面的评价(附评价表)。
三、结题:交流成功的喜悦
结题的基本任务是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 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 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体现在活动的开始、过 程,还应在结题阶段体现。
三、结题:交流成功的喜悦
每次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根 据本次活动进行一个结题报告,但报告的形式不 限。而学生根据这一要求所完成的报告也是精彩 纷呈的:主题班会——心与航模一起飞(活动: 走进航模);图片展——请节约粮食(活动:节 粮在行动);少先队活动——“绿色行动”(活 动:我创意我做主——自制环保购物袋)……
三、结题:交流成功的喜悦
在《心与航模一起飞》的主题班会课上,学 生分别汇报了“航模简介”,“航模发展史”, “航模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航模的制 作”……汇报的形式也各不相同的:诗朗诵,观 看采访录像,亲手制作演示……每位学生都充满 自信地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交流成功 的喜悦。

研学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研学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设置目标随意。 一 些学校研学实践课程目标制定未与规划内 容及路线结合,难以对学生发展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不符 合 教 育 部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 求 ,不符 合 《纲要》规定。按照要求,研学实践课程目标制定应联系 研学内容,体现学生在参观观察等外显过程应达到目标。当
前 ,一些学校课程设置片面化,课程目标制定出现知识与技 能缺失的问题。此外,《纲 要 》还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综合实 践课程总体目标,明确要求课程目标制定要根据研学资源设 置 ,而当前不少学校习惯于具体目标制定,缺乏研学实践的 总体目标设计。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发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综
合 能 力能 更 好
( 二 ) 研学实践课程设计原则 各 地 的 研 学 实 践 表 明 ,实 施 研 学 实 践 校 本 课 程 ,要以 立 德 树 人 、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 突破口。课程开发设计中要切实遵循教育性、开 放 性 、自主
性 、实 践 性 、整 合 性 、连续性等原则,注意不断提升研学实 践校本课程实施质量。
从 根 本 上 来 说 ,研 学 实 践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实际上指的 是 学 校 通 过 科 学 评 估 学 生 的 需 求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教育 资 源 开 发 课 程 资 源 ,从 学 生 的 实 际 需 求 出 发 ,以尊重学生 个 体 差 异 为 前 提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从 个 体 生 活 、社会生活 及与大自然 的 接 触 中 获 得 丰 富 的 实 践 经 验 ,形成并逐步提 升 对 自 然 、社 会 和 自 我 之 内 在 联 系 的 整 体 认 识 ,获得价值 体 认 、责 任 担 当 、问 题 解 决 、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 力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课改以来,点小教师与新课程同进步,共成长,造就了一支爱学习、勤思考、能实践、会创造的教师队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已在我校走过了近6年的历程。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问题。

在这6年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正不断发展、改进、成长,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下面,从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与时俱进抓校本。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几年来,我校结合实际,新开设了《快乐写字》这一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我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项举措,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校属区内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青年教师居多,专业业务能力强。

因此,我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了以小学科为主的校本课程。

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了两门必修课《经典诵读》、《快乐写字》,六门选修课:《家乡点军》《灌篮高手》、《红舞裙》、《田径小健将》、《绘画小能手》、《电脑小博士》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另外学校还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并已经建成了点小校本课程电子资源库。

其中,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湖北省写字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校本课程研究实践

校本课程研究实践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的加速渗透,给每个社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全新的社会背景,为学生创设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成为现代教育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对这一战略问题的思考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

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育模式,在中小学课程改革领域异军突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迅速得到了普遍认同。

各国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其共同特点是强调课程的人文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我国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全新课程。

这一价值取向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必然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情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研发探索——以中医药香囊为例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研发探索——以中医药香囊为例

摘 要:教育部推动中医中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何将其融入实践基地课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以实践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研发为例,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佩香囊习俗,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传统佳节、传统中医药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发生碰撞,为日后实践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的推广打下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中医药;香囊;基地课程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4-0083-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4.038一、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的研发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智慧。

中医药学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同疫病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

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推动中医中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其中多项涉及中医药内容,如介绍中医的代表人物和成就,认识中医蕴含的整体系统思维,学习医者的仁爱之心,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了解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等。

而纵观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中医药文化鲜少涉及,如何将其融入实践基地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知识普及,学习中医药蕴含的深邃哲学智慧,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的素养,在基地校本课程建设中,把中医药文化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中药香囊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它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出发制作而成,在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根据不同的中草药配方,可具有芳香化浊、镇静安神、驱虫防蚊、提神醒脑等功效。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泰安六中刘建国摘要:“教学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校课题组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和“怎样做”,在整合中有效构建和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在实施中提炼出以“情境激趣、明确主题——参与指导、自主实践——全程评价、激励创新——交流反思、生成主题”为基本环节的“主题探究式”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使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意义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并列入各中小学中一个全新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此课程如何才能顺利地进入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几乎是我国当前教育战线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地途径,多渠道(包括课程操作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组织学习模式、学习评价、教育资源开发等)进行课程的实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中小学学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中,“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模式是操作层面上的情境、程序与方法的集合。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基石。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实践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如今,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开发适合小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生命教育课程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实践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关爱和责任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

通过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教材,我们将开发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然后,我们将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对该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课程开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开发了一套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1. 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介绍基本的卫生常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情感与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友谊和家庭的重要性,并教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4. 格言和道德故事:通过教授一些格言和道德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促进其道德观念的形成。

五、课程实践我们选择了一所小学进行课程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向学生传授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反馈和评估。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身心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六、课程评估和改进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持积极态度,并认为该课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响应这一趋势,实验小学决定开发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成长。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设置1.实践探究: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探究、考察等,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创新思维:学生将通过项目设计、创新实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将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团队建设、团队游戏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的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每个年级将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同时,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将积极与社区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4.加强课程监管与评估:学校将加强对课程的监管与评估,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效果与展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

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

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此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学校也开始开展了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对校本课程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是对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的总结和分析。

二、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环保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而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正是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的环保能力。

1. 知识更新迭代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更新迭代,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保知识和技术,认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增强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环保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增强对环保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只有当学生真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3. 培养环保能力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环保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使用各种环保技术和方法,提高他们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三、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基于对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学校开展了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1. 课程目标我们首先确定了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乡村校园实践在农村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项名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该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

此外,还旨在加深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与农民接触的能力,增加他们的人文情感。

2.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种植蔬菜、果树等,从而学习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前往当地的农户或农业合作社,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同时展开人文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服务、废品回收等活动,倡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协助。

(4)鼓励学生参加农村文化活动,如旅游、文艺表演等,增强他们的文化发展。

3. 课程实施为了保证该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实施时间、地点、实施方式、任务要求等内容。

(2)开展宣传,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3)设立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实施过程,并监督课程实施情况。

(4)设置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效果评估(1)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及参与情况。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和看法。

从而,我们可以评估课程在学生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及时修改并完善课程内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总之,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活,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以期培养出一批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促进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

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

”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田为种植实验田,兴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受益,而且可以让城区的孩子们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校办大教育”呢?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STEM理念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案例设计研究

STEM理念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案例设计研究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初中教 育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将AI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本研究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理念为指导,针 对初中人工智能课程项目活动进行设计与实践,旨在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项目实施: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AI解决方案。例 如,开发一款智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和喜好,为其推荐合适的商品。 学生可分组进行,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实施验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4、评估与反思: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 进行反思和分享,促进相互学习与进步。同时,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 调整和优化课程项目内容。
3、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应该包括课程的时间安排、教学方 式、活动组织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 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和评估标准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在线 教学、翻转课堂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开发
1、资源整合
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化设计在小学STEM课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项 目化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 时,项目化设计还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STEM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 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源库,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 .ppt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 .pptx

2019-7-27
谢谢您的观赏
2
二、途径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 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 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 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它要求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 程十多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已经在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并逐渐形成 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活动体系。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是一种国家规定的课程,可以 划在国家课程之列,但它的活动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本土的、地方的,进而是 校本的。从国际课程改革实践来看,唯有本土的,才会是普遍的。因此,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考虑乡土民情,区域特点选取材料,设置主题,才能适应地 方和学校的需要。故此,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校本化。那么,怎么来实 施呢、谈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2019-7-27
谢谢您的观赏
3
1、建立组织,营造课程实施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能够校本化实施,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 必须从师资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 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1)统一协调,政策支持,形成共识。 学校要根据实际,明确某一部门协调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部门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开发与研究
泰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 xx
2019-7-27
谢谢您的观赏
1
一、理念和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阐述:

开题模板:初中校本课程“我探究 我快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开题模板:初中校本课程“我探究 我快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5、2017年2月——2017年3月,通过文献研究,撰写论文、案例,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四、预期成果
1.论文
2.《我探究我快乐》课程活动教师指导手册
3.《我探究我快乐》课程活动学生成果汇编
(余下3页自行添加)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质
“我探究我快乐”这一校本拓展课程开发主要以社会组老师为主体。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可操作的规范流程,有利于新教师及有兴趣的教师在进行拓展性课程教学活动中有章可循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同时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促使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其次,教师对探究活动选题的确定, 必须建筑在对学生所掌握的课程资源充分占有与分析和利用的基础上, 做到源于学生、 高于学生, 以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 并用于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第三,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特长、个性可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2.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需求
我校一直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一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一直注重让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轻负优质、学有潜力”的办学理念。
2006年以来,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卓有成效,曾被评为杭州市研究性学习优秀社团、杭州市综合实践经验优秀学校。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区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多位老师被评为省市区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社会组被评为区综合实践优秀组。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学校特色发展项目之一。作为下城区的一所民办中学,家长对学生学业和能力的高期望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学习与能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整合,在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需要将已有的校本课程做一个整合、提升与拓展。用系统、多样的校本拓展课程来充实、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我探究我快乐”这一校本拓展课程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一、问题的解读我校着眼点在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整合成山乡土资源,凸现古城文明”为宗旨,以“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为主线,充分发挥本地各类资源的作用,开发出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形成序列,使活动具有层级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的校本课程发展之路。

本课题将联系本社区实际、本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寻求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模式。

二、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价值: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前期的教育工作基础和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以不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发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实验,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

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水平。

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可以发展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特点、教学模式、规律、策略等的认识,为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有效运作提供例证,促进这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的发展与成长。

(二)实践意义: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我校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得以融合,有利于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

而本校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能自主、自由地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体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丰富、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重新开发新的主题,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丰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逐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课程,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一)为综实资源开发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达成一致,将综合实践做为素质教育方面的突破,在年初的行政会上就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与布置。

1、我们首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组,学校高度重视,保障了经费的及时到位及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

2、把学校中年富力强的老师作为兼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

课题组中的10位成员有9位是35岁以下的老师。

3、将综合实践纳入课表,走进课堂,任命有经验的孙月洁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以学科教研的方式来保证综实活动的开展。

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统筹规划,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大大减少了研究活动的盲目性。

4、保证规定的课时,有了制度的保障。

让师生有时间开展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引领老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考核上有2分的评比。

以成山特色感受家乡为主课题,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子课题研究。

(二)“三级”管理,稳步推进学校以实践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加强了综合实践的“校、师、生”三级管理。

“校”级管理方面: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具体分管,分两步实施:一是通过一定的考核评比,引领教师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考核中列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考核,将教师的成绩计入百分考核。

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硬件设置支持。

为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校内开辟了四块“茶文化实践基地”,实现了学、研、产一体化。

“师”级管理方面:组建综合实践教研组,这在兄弟学校是不多见的,同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一样,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

由好学上进先入综实的孙月洁老师任教研组长,提升了综合实践在学校学科中的地位,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生”级管理方面:加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与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评价。

每学期都要评选出“星级学生”,让他们在“成才苑”中认领一颗苗木,以学生姓名给树木命名,彰显学生个性,引领创新潮流。

(三)强化培训,提升战斗力坚持创新“一种形式”,抓实“三级网络”,凸显“五种方式”的“一三五”培训模式。

1、菜单式培训方式。

结合以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面向师生征询意见,列出可能被需要的培训内容,组织骨干进行专题准备,分时分批地进行菜单式培训。

2、抓实常态“三级网络”培训:每月一次的例会专题讲座式校级培训、周一的班主任例会的案例剖析式师级培训、问题式方法指导式的生级培训。

3、凸显“五种方式”:开展了“走近滨海风能”“天鹅生活的那片海”“寻访成山古城”“我是好运角小导游,”“天鹅湖畔茶飘香”“海边民居-海草房”等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

4、综实沙龙: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

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

)在周二集中进行交流与研讨。

2012年4月,我校迎接了威海市总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得到课题组的肯定和大量建议指导,为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四)植根学校常规工作,开启课题开展常态载体一是把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常规教学:实践创新的阵地是常规教学,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的《综合实践活动常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做到引导到位、指导有效。

学生的调查指导、学生设计问卷指导、分组指导、活动前的准备工具等,教师都要按常规进行。

在学生填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中这样写着:“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么重要;我懂得要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活动让我体会到友情的难舍难分,因为活动必须分组,可总有三两个人是朋友,怎么分都分不开。

”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位教师在常规反思中写道:“这次指导,我觉得学生有许多潜力可挖。

分组也让他们学会了人际交往。

”在“调查问卷”的常规指导中,有的老师这样批示: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开头加上合情合理的礼貌用语,会帮助我们更顺利的开展调查活动。

二是将课题活动融入学校的德育活动:我校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实效性强。

广大师生参与面广,很多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并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我们课题组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徳育活动结合。

每学期,课题组老师们都会与团支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走进社区”、“国庆‘特搜’”、“社区‘十一’调查报告”、“走进‘九九重阳节’”、“走进农田”、“走进军营”、“走进茶园”、“春节家乡民俗”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能力。

事前我们制定好方案,将德育活动综合实践化,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课程开发的好机会。

三是让课题研究融入了日常教学以前的课题研究,大多都是老师们课外业余研究,老师没有时间保障,有些课题做得比较应付。

而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有条件地这项课题研究融入了学校日常教学,课题活动讨论和辅导、课题业务培训、课题成果展示都融入了日常学校管理之中。

1、课堂指导到位:老师指导学生,针对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指导,在每一次的学习阶段,老师都预设好指导方案。

如,指导学生如何调查、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指导小组长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前都要准备哪些工具等,老师指导得都很细致。

2、课题教师业务培训:我们间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

参加的老师是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

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

)让大家提前阅读。

然后利用周二下午时间进行集体交流,大家谈体会、说建议,在交流、讨论中提升业务水平。

3、成果展示方面:我们将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项工作我们已经初具规模。

因为,前几年,我们在研究性学习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以前校本资源开发的一个延续。

我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学校便采取了老师的建议,引进荣成的绿茶,进行种植,既绿化了校园又给师生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资源,从种茶、研究学习茶文化、品茶系列的特色文化方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王青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天鹅湖畔茶飘香》课题研究,衍生出了茶食品、茶保健。

还有孙月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家乡小吃》小课题研究,这些乡土气息很浓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题研究变成了校园的一种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效果很好。

4、发放“家长信”。

为更好地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有效开展,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我们对全校的家长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综实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家长愿意陪同孩子一起去参加实践活动,孩子拍照、录像及冲洗照片等活动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5、指导“跟踪式”。

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对于研究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困惑,我们随时与教研室的张老师取得联系,多方听取建议和意见。

与此同时我们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组织成果展示、进行经验交流,为老师、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机会及以资借鉴的方法。

(五)着力规范,开发活动主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以乡土地域特色定位实践主题,以实践活动涵养学校特色文化,确立了确定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方案——展示研究成果-整理汇编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学生活动和主题研究,以实践研究为铺垫,不断提炼经典主题并开发新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