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UT应力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应力测试报告

应力测试报告

Rosette ARosette BFigure 1 : Strain gauge locations on the GN Septimus PCBA 28-02944-BLA-09-0035Preparation:The procedures for the strain gage attachment are as follows:a. Surface is prepared using 600 and 1000 grit silicon carbide paper.b. M-prep Conditioner A and Neutralizer are applied to remove residue.c. Rosette strain gages are attached on the PCB board surface near component.d. The set-up is connected 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Vishay 6100 system, and datais recorded every 0.002(500Hz).Results & Discussions:•Figure 3 shows strain measurement of GN Septimus PCBA 28-02944-B at the FCT station. Data is acquired during the testing at this station.•Result of strain measurement is shown in the table 1, and Figure 4 shows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 refered from acceptable guideline. Table 2 shows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 refered from time history measurement data.•Graph plot of result data as compared IPC guideline is shown in the Figure 4.Figure 3: Strain measurement at the FCT station.LA-09-0035Figure 4 : Graph plot of Septimus PCBA 28-02944-B test result data is compared IPC guidelineResult :The strain measurement has been completed and the result of the FCT fixture modified by TE was acceptable .Date: Feb-19-2009 Date: Feb-19-2009Remark:1. QA laboratory doesn’t allow any alt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this report, or any part ofthis report, without prior formal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QA Senior Manager Asia.2.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nly valid for the specimens tested.3.This report is meant for the purpose of internal evaluation only and shall not be used,neither in whole nor in parts, as any form of standards and/or evidences in any legalproceedings.。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V-CUT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V-CUT

责任单位
详细说明
制造部
生产部安装 MI 资料进行生产 作业,制作首件 部品,制作完成 后进行首件部 品自检,自检 OK 后交于生产 组长进行检查
品管部
生产部自检合格 的首件部品交于 品质 QA 进行检

制造部
品质部确认 OK 后生产部根据 首件确认样品 进行批量生产
品管部
品质部 QA 不定 时的进行巡检, 检验发现有异常 部件,作出判定, 在通过返工修理 后的板进行全检


HX-WI-018 HX-QR-048 HX-QR-120
东莞洪兴电子有限公司
CHANGAN JINXIA HUNGHING ELECTRONICS FACTORY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I-QA(IPQC)-08 制订日期﹕ 2016-10-20 版 本﹕A/1 页 码﹕第 7 页 共 6 页
文件 名称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V-CUT
OK 方可转出
东莞洪兴电子有限公司
CHANGAN JINXIA HUNGHING ELECTRONICS FACTORY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I-QA(IPQC)-08 制订日期﹕ 2016-10-20 版 本﹕A/1 页 码﹕第 5 页 共 6 页
文件 名称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V-CUT
6.0 检验标准
3.1 工程部:负责提供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资料。 3.2 制造部:负责完成产品的制造及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3.3 品保部:负责依据工程资料及客户品质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与判定。 3.4 计划部:负责生产板的排程与进度的跟踪。
4.0 作业流程:
4.1 首件确认时机: 4.1.1 凡交接班生产之料号均须进行首件确认。 4.1.2 新料号第一次量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3 调整或修复机器生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4 机台转换料号生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5 工程资料变更后须进行首件确认。 4.1.6 首件判退改善后须重新进行首件确认。

自动检测课程——应力检测试验报告

自动检测课程——应力检测试验报告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 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R5=R6=R7=R 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RR RR E U ∆⋅+∆⋅=211/40 (1-2)E 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L=%10021⋅∆⋅-RR 。

图1-2 单臂电桥面板接线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档)。

将电位器Rw4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3使电压表显示为0V。

关闭主控台电源。

(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1-2连线,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电阻(如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臂直流电桥。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

军品PCB工艺规范

军品PCB工艺规范

军品PCB工艺设计规范1. 目的规范军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军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 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3. 定义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孔化孔(Plated through Hole):经过金属化处理的孔,能导电。

非孔化孔(Nu-Plated through Hole):没有金属化理,不能导电,通常为装配孔。

装配孔:用于装配器件,或固定印制板的孔。

定位孔:指放置在板边缘上的用于电路板生产的非孔化孔。

光学定位点:为了满足电路板自动化生产需要,而在板上放置的用于元件贴装和板测试定位的特殊焊盘。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一种焊接工艺,既熔化已放在焊点上的焊料,形成焊点。

主要用于表面贴装元件的焊接。

波峰焊(Wave Solder):一种能焊接大量焊点的工艺,即在熔化焊料形成的波峰上,通过印制板,形成焊点。

主要用于插脚元件的焊接。

PBA(Printed Board Assembly):指装配元器件后的电路板。

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5. 规范内容5.1 PCB板材要求5.1.1确定 PCB使用板材以及 TG值确定PCB所选用的板材,例如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纸芯板等,若选用高TG值的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V-CUT检验规范

V-CUT检验规范

判定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 工具
不合格品等级 与处理方法
报废 重工 修理 CR MA MI
·在60W日光
·V-CUT发白与铜皮和线路连接不允许。 灯下,目视检
V-CUT ·V-CUT发白沿垂直V-CUT线方向≤0.5mm 验。
·50倍带
发白 。
·用50倍带刻 刻度放大

·造成油墨脱落不允许。
度放大镜量测 镜
·用千分尺测
量板厚。 ·用深度规测 量上下刀切割
·千分尺 ·深度规

深度。
·用千分尺测
量板厚。 ·用深度规测 量上下刀切割
·千分尺 ·深度规

深度。
江苏伟信电子有限公司
V-CUT IPQC 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次) 生效日期
EPS-03-Q-033 6/7 B
2010.09.28
不合格 不合格 项代码 项名称
·二次元

量测
V-CUT 上、下 刀错位
·不允许,且任何一边不可切伤铜皮和线 路。
·在60W日光 灯下,目视检 验。
·无

V-CUT 刀角度 ·不允许。 用错
V-CUT 切浅
·须符合工程资料及ERP要求。
V-CUT 切深
·须符合ERP中要求。
·在60W日光 灯下,用带刻 度目镜量测。
·带刻度 目镜

1 .1 2 .适 . 2用 3. .3
.3 .3 .3
4 .名 . 4词
.4 .
4 .
4 .4
5. .5
.5
6 .参 .7 考记 . 7录
.7 .7 .7 .
江苏伟信电子有限公司

剪切机的应力分析报告

剪切机的应力分析报告

剪切机应力优化措施与建议
优化剪切机结构设计
优化剪切角度和刀刃形状
通过改进剪切角度和刀刃形状设计,可以降低剪切过程中的应力 集中,提高剪切效率。
增强结构刚度
通过增加支撑结构、加强筋板等方式提高剪切机的整体刚度,减少 变形和振动,从而降低应力水平。
优化传动系统
改进传动系统设计,提高传动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动力传递过程中 的能量损失和应力波动。
工作原理
剪切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送料、定位、剪切和出料四个步骤。在送料阶段,金属板材被送入剪切机; 在定位阶段,板材被准确定位在剪切位置;在剪切阶段,刀架在传动系统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将板材 剪断;在出料阶段,剪断后的板材被送出剪切机。
02
剪切机应力分析原理
应力基本概念
应力定义
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是描述物体内部受力状态的物理量。
剪切机的应力分析报告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剪切机应力分析原理 • 剪切机应力分析实验设计 • 剪切机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 • 剪切机应力优化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目的和背景
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剪切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为剪切机的设计优化、制 造和使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动态应力变化
随着剪切过。
影响剪切机应力的因素
01
材料属性
剪切机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 等力学性能对其应力状态有重要 影响。
02
03
几何形状
工作条件
剪切机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刀刃 形状、固定方式等,会对应力分 布产生显著影响。
剪切机的工作条件如剪切速度、 剪切厚度、润滑情况等,都会对 应力状态产生影响。

应力腐蚀报告—南理工

应力腐蚀报告—南理工

应力腐蚀实验报告书
班级:9131161502 学号:913116150208 姓名:安志恒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5. 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应力腐蚀试验机的结构组成级工作原理;
2、对应力腐蚀过程进行了解;
3、分析应力腐蚀数据。

二、实验内容
1、介绍应力腐蚀实验设备及试样装夹方法;
2、分析处理应力腐蚀实验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1、试样:钢
2、应力腐蚀拉伸试件
应力腐蚀拉伸标准试样尺寸为直径D=6.4±0.1mm,标距G=25±0.5mm,过渡圆弧半径R=7.0mm。

试件的标准图样如图1: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清洗过的试样放进容器中,并接好必要的密封装置,然后用惰性气体
净化试验容器;
2、.试验容器净化后,小心加载(加砝码),不得超过既定的加载水平;
3、立即将脱除空气的溶液注入试验容器,然后加热,保持一定的温度;
4、进入控制软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时间大致为一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2 负荷-时间曲线
根据负荷-时间曲线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试样被腐蚀的程度加剧,试样中的裂纹逐渐产生扩展,使试样所受负荷不断增加,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图3 位移-时间曲线
根据位移-时间曲线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位移与时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并且斜率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图4 应力-时间曲线
应力-时间曲线大致和负载-时间曲线的形状相同,随着时间的延长,试样被腐蚀的程度加剧,试样中的裂纹逐渐产生扩展,使试样所受应力不断增
加,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碳纤维复合材料V型缺口试样剪切试验方案的研究

碳纤维复合材料V型缺口试样剪切试验方案的研究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9, 9(11), 1028-1039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shttps:///10.12677/ms.2019.911127Study on Shear Test Scheme of V-NotchedCFRP SpecimensYu Zhang, Min Xie, Wuchao Chen, Jian Zhang, Wei Jing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Received: Nov. 8th, 2019; accepted: Nov. 22nd, 2019; published: Nov. 29th, 2019AbstractThe in-plane shear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V-notched rail shear test. The basic experimental scheme followed American Standard ASTM/D7078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me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hanging size and lay ups, deduce the change law of the stress after changing these condition, and analyze the reason.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ber and the X-axis in the 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 differ-ent laying forms are set. The [0/90˚] laminate ha s a shear resistance less than [±45˚] laminates.The [0/90˚] laminate is in a pure shear state an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The shear strength of typical laminates specimens was tested by the V-notched rail shear test, an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were verified.Keywords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In-Plane Shear, V-Notch Specimen碳纤维复合材料V型缺口试样剪切试验方案的研究张宇,谢旻,陈武超,张健,景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收稿日期:2019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9日摘要通过V型缺口试样的剪切试验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性能,试验基本方案遵循美标张宇等ASTM/D7078。

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开式压力机机身应力、应变的测定
一 实验介绍及要求和目的
本实验包括制作一个应变片式测力传感器并进行标定,再用它来测量压力 机冲裁力,及用应变片电测法测量冲裁时机身的应力应变。 1. 掌握应变片电测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会使用该法测量应力、应变及压 力等各种机械量; 2. 掌握电阻应变片有效性判别、粘贴、标定、组桥、使用; 3. 熟悉应变测量系统,了解动态应变仪 YD-15、记录分析仪 CF920 等各种 仪器的连接和使用; 4. 计算及分析误差及其原因:通过测量机身截面参数,用材料力学的方法 分析机身的应力应变状态并计算,比较两种结果。
(图二)弹性元件贴片、连线柱面展开示意图
-3-
(图三)机身贴片、连线示意图 实验应力分析报告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图二) 所示为弹性元件的柱面展开图。 左起第一片和第三片沿着受力方向, 左起第二片和第四片垂直于受力方向,并每隔 90 度贴一片。 (图三)所示为机身 的 A1 和 A2 处的贴片方法,其中上片与模具的中轴线平行,下片与模具的中轴线 垂直。用 502 胶水贴片时,注意辨别出应变片的基底,以免覆盖层朝下贴错应变 片。保证应变片与被测表面粘贴紧密牢固。 4)在应变片的引出线下面贴一层胶带,防止其与被测表面接触。 5)在应变片的引出端附近贴接线端。其中弹性元件上贴四个接线端子,每个 接线端子应有两个接头;机身上在相应位置贴两个接线端子,每个接线端子应有 三个接头。 6)焊接、连线。将应变片的引出线焊接到各自的接线端子上,并在接线端焊 好引出线以作外部接线用。然后用细导线按(图二)的连接顺序将各应变片连接 起来。 7)预调平衡。先将弹性元件的四个外部接线 L1、L2、L3、L4 分别依次对应 接入接线组桥板的接线柱上; 再将接线组桥板的输出端接入动态应变仪的一个通 道;打开 YD-15 型电源,开启动态应变仪,开始预调平衡。否则,应检查线路和 贴片,重新调节,直至平衡。将(图二)中 A1、A2 两处电桥也预调至平衡。

玻纤增强塑料V型剪切性能测试的研究

玻纤增强塑料V型剪切性能测试的研究
将 V型槽口的试样粘接电阻应变片,与动态电 阻应变仪相连接。试样安装在夹具中并固定,在规 定速度下对其加载,试样在 +45°方向及 -45°方向 产生剪切变形。可获得应力和应变信号,通过试验
程序可测得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 2 试验组成
试验主要由试样、电阻应变片、超动态电阻应变 仪、剪切夹具、拉力试验机组成。 21 试样
试样与应变片采用单面粘接,应变片的粘接位 置,垂直方向应与试样 V型槽中心连线对称,应变 片的 ±45°方向与试样中心线对称。试样表面应保 持平整无凹陷,空气湿度控制在 65%以下,温度在 20℃以上,将快干胶涂覆试样表面,迅速按压,与试 样表面粘接,保持平整牢固。在应变片的引线焊接 信号线,并保护好信号线。如图 1所示。
34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年第 45卷第 1期
玻纤增强塑料 V型剪切性能测试的研究
张吉雷 郑会保 张永侠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31)
摘 要:本文介绍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V型剪切性能的测试,采用电阻应变片、动态电阻应变仪及试验夹具在试验机上完成剪切模量和剪切 强度的测试。 关键词:电阻应变片;剪切模量;剪切强度 中图分类号:TM5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4604030 DOI:10.15988/j.cnki.1004-6941.2018.01.010
试样材料中玻璃钢纤维采用 E-玻纤,以一定 配 比 的 特 种 环 氧 树 脂 为 基 体。 试 样 尺 寸 符 合 《ASTM D5379/D5379M -12》试 验 标 准 中 规 定。 按取样方向采用了 G12、G13、G23三种试样进行测试。 试样在实验室准环境下或按需要下进行状态调节。 22 电阻应变片
点击“测试”,斜线段 1中,控制模式 1为位移, 速度 2为 mm/min。

V-CUT测试仪

V-CUT测试仪
V-CUT测试仪
型号:MK-V-CUT
东莞市迈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简介
• V-CUT测试仪适用硬板(PCB)等材料割开V 槽后测• • • • • • • • • • 1、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采用合资企业高精度测量表 3、数显表精度0.02mm 4、有效延伸最长尺寸250mm 5、超硬钢圆型刀头寿命长 6、公英制可切换 7、测量刀片可直接测PCB板厚V槽残厚度两用 8、机器尺寸长450mm×宽36mm×高380mm 9、机器重量:12KG 10、可测量最大深度:8mm



谢谢浏览!
• V割残厚测量仪/PCB线路板深度测量仪/VCUT深度测量仪/数字式V槽残厚测量仪
设备操作
• • 1、轻轻按下ON键开机。清洁干净测试台面,保证台面清洁无杂务;检查上、下测试刀 片的使用面是否完好;检查上、下测试刀片是否完全对齐; 2、校正归零。把深度计放置在大理石平面上,使针座平面与玻璃平面或大理石平面贴 合(针尖完全压入里面)打开深度计开关“ON/OFF”,然后按“ZERO”归零(等于此 时没有深度)提示:每次关机后重新开机必须归零操作后方可测量!发现上下测试刀 片缺损或没对齐时应立即通知当班管理进行更换或调校。 3、测量。用升降手柄将上测试刀片升起,选择需测试的生产板,首先将待测生产板的 V-CUT槽对准V-CUT测试仪的下测试刀片并移至需测试的位置,其次将上测试刀片降下 来至生产板V-CUT槽的底部,不可大力往下压;最后读出显示仪上的数据。避免跌落, 碰撞、避免针尖受损 。 4、读数。把测量针尖对准备测量物体的凹陷内,使针座平面与被测物体平面完全贴合, 然后读数,按“INCH”可转换公英制,适合不同读数需求。使用测试升降手柄将上测 试刀片下降至上下测试刀片刚好接触,用肉眼检查上下测试刀片有没有完全对齐。 5、关机。测试完成后将上测试刀片升回最高位,按显示仪上的“OFF”键关闭显示仪。 更换电子时,在表头上面滑块打开更换即可。请切勿自行拆卸部件,因自行拆卸导致 的机器不在保修之列。当屏幕显示数字闪烁时,此时电量不足,请即时更换电子。

PCB板检验及V-CUT检查要求

PCB板检验及V-CUT检查要求

规范文件线路(PCB)印制板生效日期2021年12月21日页次第1页共4页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的目的是保证本公司所购PCB板的质量符合要求。

2规范内容:2.1测试工量具及仪表:万用表,游标卡尺,孔规,二次元测量仪。

项目检验项目检验规格说明缺陷等级基板纤维显露纤维显露MA 基板分离基板内部各层分离或基板与铜箔间分离MA 板面斑点基板表面存在点状或十字状之白色斑点分布均匀不影响外观MA 板面不洁板面不洁或有外来污物、手印、油脂(可擦除)MI 板边粗糙不允许有粗糙,缺损,爆边,板边粉屑,毛边,切割不良和撞伤等MA 翘板水平放置时PCB板翘超出对角线长度之5/1000或1mm(两者取较小值)不可接收MA线路导体断路、短路目视不可有断路或短路MA 线路缺口线路缺损宽度不可超过线宽的20%,长度大于线宽的20%MA 线路露铜线路不可露铜、氧化、翘皮、脱落.MA 线路刮伤线路板面划伤不得超过两条(长度≤5mm,宽度≤0.2mm且深度为不得露铜)MA 线路针孔线路突出,地中海(针孔)部份超过线宽的1/3MA 补线目视可见补线不允许MA 线路变形线路变宽、变窄超出原线径30%MA 焊盘焊盘完整有光泽且不允许有沾锡翘起的现象或过孔开路现象MA孔洞锡垫破孔孔破裂超过孔壁面积10%或超过三个MA 孔漏钻漏钻孔MA 孔偏定位孔偏离中心0.06mm MA插件孔或Via孔偏离中心,但未破孔MI规范文件线路(PCB)印制板生效日期2021年12月21日页次第2页共4页塞孔零件孔内残留锡渣,焊盘孔被绿油、白漆等存留覆盖或阻塞MA氧化孔洞、焊垫或锡垫氧化、变黑MA变形孔垫变形,但不影响零件组立MI文字文字印偏文字符号印刷偏移,印在PAD上,位置印锡或漏印字体符号、图形移位易产生误判MA 文字不清所有文字、符号、图形必须清晰可辨认,不得有粗细不均,双重影或断线情形(不可辨认)MA 文字错误文字颜色错误,清洗后脱落MA绿油干膜绿油起泡绿油在非线路区出气泡且点数不超过2处面积不大于2mm2MI 绿油不均匀印刷不良造成表面皱纹或表面白雾而影响外观MA皱纹如在零件面不被零件覆盖或在焊锡面,其长度不超过30mm,每面最多三条MI 绿油分布有明显的不均匀现象MA 补油绿油修补应均匀平坦并与板面同色,单点面积不超过3×3mm2且每面补油最多只能有3个,但如果补油点位于元件(非BGA和显存)下且在装配后被完全遮盖可不记入数量,线路上补油长度不可超过5mm.MI 绿油刮伤PCB内层或外层轻微刮伤,长度不超过20mm,每面最多2条以不露铜为原则MI 绿油脱落绿油脱落MA 绿油起泡导通孔绿油塞孔不良、起泡,且点数超过3点MA 绿油溢出绿油侵犯到焊盘或金手指上MA 绿油盖偏绿油盖偏导致线路露铜,尤其是BGA焊盘和上锡面必须注意MA 绿油局部变色面积超过2×2mm2,30cm目视明显MA规范文件线路(PCB)印制板生效日期2021年12月21日页次第3页共4页尺寸检验要求备注SMT焊盘尺寸公差焊盘公差尺寸:SMT焊盘+5%/-10%插件焊盘±2mil定孔位公差公差±0.08mm之内板弓曲和扭曲对SMT板≤0.7%,特殊要求SMT板≤0.5%,对非SMT板≤1.0%;(FR-4)对SMT板≤1.0%,对非SMT板≤1.5%;(高频材料)板厚公差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板厚≤1.6mm,公差±0.10mm;板厚>1.6mm,公差为±0.15外形公差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板边倒角(30º、45º、70º)±5º;CNC铣外形:长宽小于100mm公差±0.2mm;长宽小于300mm公差±0.25mm;长宽大于300mm公差±0.3mm;键槽、凹槽开口:±0.13mm;位置尺寸:±0.10mmV形槽V槽深度允许偏差为设计值的+0.1mm;槽口上下偏移公差K:±0.15mm;板厚=0.8mm,余留基材厚度0.20+0.1/0mm;板厚=1.0mm,余留基材厚度0.25+0.1/0mm;板厚=1.2mm,余留基材厚度0.30+0.1/0mm;板厚=1.6mm,余留基材厚度0.35+0.1/0mm;板厚=2.0mm,余留基材厚度0.40+0.1/0mm;板厚=2.5mm,余留基材厚度0.50+0.1/0mm;板厚=3.0mm,余留基材厚度0.60+0.1/0mm;V-cut角度:30º、45º、60ºV割深度表如下:板厚/mm0.8 1.0 1.2 1.6 2.0 2.5 3.0V-CUT残厚0.20.250.30.350.40.50.6规范文件线路(PCB)印制板生效日期2021年12月21日页次第4页共4页检查方法用放大镜目测法观察,并用光绘胶片比对印制电路板,观察孔、线位置是否准确,有关尺寸用测量精度小于等于0.02mm的游标卡尺检测,用3M胶带试附着力。

V-CUT测试仪

V-CUT测试仪

设备操作
• • 1、轻轻按下ON键开机。清洁干净测试台面,保证台面清洁无杂务;检查上、下测试刀 片的使用面是否完好;检查上、下测试刀片是否完全对齐; 2、校正归零。把深度计放置在大理石平面上,使针座平面与玻璃平面或大理石平面贴 合(针尖完全压入里面)打开深度计开关“ON/OFF”,然后按“ZERO”归零(等于此 时没有深度)提示:每次关机后重新开机必须归零操作后方可测量!发现上下测试刀 片缺损或没对齐时应立即通知当班管理进行更换或调校。 3、测量。用升降手柄将上测试刀片升起,选择需测试的生产板,首先将待测生产板的 V-CUT槽对准V-CUT测试仪的下测试刀片并移至需测试的位置,其次将上测试刀片降下 来至生产板V-CUT槽的底部,不可大力往下压;最后读出显示仪上的数据。避免跌落, 碰撞、避免针尖受损 。 4、读数。把测量针尖对准备测量物体的凹陷内,使针座平面与被测物体平面完全贴合, 然后读数,按“INCH”可转换公英制,适合不同读数需求。使用测试升降手柄将上测 试刀片下降至上下测试刀片刚好接触,用肉眼检查上下测试刀片有没有完全对齐。 5、关机。测试完成后将上测试刀片升回最高位,按显示仪上的“OFF”键关闭显示仪。 更换电子时,在表头上面滑块打开更换即可。请切勿自行拆卸部件,因自行拆卸导致 的机器不在保修之列。当屏幕显示数字闪烁时,此时电量不足,请即时更换电子。
用升降手柄将上测试刀片升起选择需测试的生产板首先将待测生产板的vcut槽对准vcut测试仪的下测试刀片并移至需测试的位置其次将上测试刀片降下来至生产板vcut槽的底部不可大力往下压
V-CUT测试仪
型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K-V-CUT
东莞市迈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简介
• V-CUT测试仪适用硬板(PCB)等材料割开V 槽后测量深度。

OQC作业指导书

OQC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作为公司成品出货最终验证标准之依据,规范OQC人员之制作标准,使新进人员能快速掌握成品最终出货的产品验证之要求。

杜绝不良品之流出,确保出货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凡本公司所出货之产品的检验均属之。

3. 权责品保部OQC负责规范之订定及执行。

4. 缺点分类:4.1 严重缺点:(CRITICAL DEFECT)简称CR,凡有严重影响产品功能之缺点。

4.2 主要缺点:(MAJOR DEFECT)简称MA凡产品未达到期望之质量,而减低使用之缺点。

4.3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简称MI以不影响产品所使用之缺点。

5. 判定方式:本规范依客户规范作为验收标准;若客户没有指定规范,则依我司验收标准规范执行;一般按IPC-A600G和IPC-6012B,IPC-TM650,IPC-4101B Class2级进行检验和测试作为参考依据。

6. 出货检验作业内容6.1外观、尺寸和信赖度检验和试验6.1.1外观检验:6.1.1.1检验工具:10倍目镜、批量卡、生产控制卡、原始蓝图、菲林原稿等。

6.1.1.2检验项目:周期/版本、孔、线路/阻焊/字符图形、防焊油墨颜色及类型和塞孔否、文字颜色、UL标识、章印及其它缺陷的表观等。

6.1.1.3检验频率:6.1.1.3.1样品执行100%全检6.1.1.3.2正常产品抽样数量依照MIL-STD-105E LEVEL II,AQL执行0收1退;6.1.1.3.3退货品、重工品抽样数量依照MIL-STD-105E LEVEL II,AQL 执行0收1退6.1.1.4 作业内容:6.1.1.4.1OQC人员需对批量卡、生产控制卡、MI资料、菲林原稿进行核对版本料确问题原因并及时解决。

6.1.1.6 重工品抽检6.1.1.6.1OQC人员按照客户指定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检,若客户没有指定之抽样标准, 则抽样数量依照MIL-STD-105E LEVEL II,AQL 执行0收1退。

成型课V-CUT作业标准书

成型课V-CUT作业标准书

VICTORY GIANTTE CHNOGY (HUI ZHOU )CO.,LTD 文件名称 成型课V-CUT 作业标准书 文件编号SH1-3M-244制订部门制造部制订日期2010年9月4日页次1目的:便于作业员查阅,并以此规范作业,使作业员有据可依,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成型课手动V-CUT 操作员。

3作业内容:3.1目的:将成型后的连片板利用V-CUT 机切割“V ”槽,以利于客户插件后折断。

3.2手动V-CUT 作业内容:作业流程及图解说明使用 工具作业方法确认待生产板料号 确认工程制作要求松开刀轴右侧微调螺丝 松开V 槽深度调节螺丝拆下刀轴并放在刀轴架上 装刀OK 后将刀轴固定于机台上各控制开关说明用报废板确认刀具对齐度 上下刀具微调螺丝手动V-CUT 机、吸尘机、空气压缩机、残厚仪、内六角扳手、32MM 的开口扳手、加油枪1.确认待生产板料号及工程制作要求。

2.卸下机台上盖及左右侧盖,松开刀轴右侧微调螺丝及左右两边压刀轴螺丝,拆下刀轴并放在刀轴架上。

3.松开刀轴右端螺丝,根据图纸要求装上相应V-CUT 刀具。

(30°、45°、60°)4.开启机台电源,打开切割开关。

5.用报废板先开V 槽,确认上下刀具对齐度。

若刀具未对齐,可调节刀具微调螺丝,顺时针旋转,刀轴向左移动,逆时针旋转,刀轴向右移动。

6.用报废板先开V 槽,确认上下V 槽深度。

若深度达不到图纸要求,可同时调节刀轴两端V 槽深度调节螺丝,顺时针旋转,V 槽变浅,逆时针旋转,V 槽变深。

(通常V 槽深度为板厚的1/3,残厚为板厚的1/3)7. 当深度调节OK 后测量V 槽宽度,C/S 面各取3个点,进刀点、中间点、出刀点,确保其在公差范围内。

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管控。

制作审核核准电源开关切割开收板关输送关 输送开收板开切割关熔断器作业流程及图解说明使用工具作业方法用残厚仪测量V槽深度 V槽深度调节螺丝确认挡板位置固定挡板首件板确认V槽深度首件OK后进行量产手动V-CUT机、吸尘机、空气压缩机、残厚仪、内六角扳手、32MM的开口扳手、加油枪8.刀具对齐及V槽深度确认OK后,用待生产板两SET分别放于刀具进刀和出刀处,大致对准待生产板需开V槽处,调节挡板夹紧两片板,使板子能轻松滑动为准,并锁紧挡板螺丝。

V-CUT计算公式

V-CUT计算公式

mil
11.81 30
6.329
板邊銅箔/線路距 V-CUT 中心線之最小安全距離
8.16
mil
項目

V-CUT 深
角度 (θ)
理論槽宽 (b)
板邊銅箔/線路距 V-CUT
0.23
VCUT 深 度 以 客 户 要 求 为 准, 如 无 要 求 时, 则 依 以 下 标 准:
A. 板 厚 >=0 .9m m 时, 保 留 厚 度 为: 板 厚 的 1/3 ± 0.1 mm, 但 工 作 边 <10 mm
B. 板 厚 <0. 9mm , 保 留 厚 度 为: 0.3 ± 0.1 mm
计算
b Θ
a
局部放大图
自动算出所需答案 (綠底黃字)
項目
單位 公理論角度(θ)

14
V-CUT槽宽 (b)
mm
0.161
項目
V-CUT 深 角度 (θ) 理論槽宽 (b)
單位 mm 度 mm
V-CUT槽宽及角度之计算
V-CUT要求:
b
Θ
1、V-VCU-CT U示T意深圖度:以客户要求V为型准槽,如客户无要求时,则依以下标准:
bc
a、板厚≥0.9mm时,则V-CUT保留厚度为:板厚的1/3±0.1mm;但若工
局部放
作边在<1以0m下m紅,则底其黃工字作的边儲保存留厚格度內:输0.入3±已0.知1m數m.據,即可自动算出所需答案 (
公制尺寸 0.25 45
0.207
邊銅箔/線路距 V-CUT 中心線之最小安全距離
0.23
mm
項目
單位 英制尺寸
θc、 板V厚-<C0U.9Tm深m,所有V-mCiUlT保留厚度:120..030±0.1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