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四章第二节 透镜 课案设计-季红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2 透镜》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2 透镜》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ac66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0.png)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经历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3.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会利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听话的小狗”让小狗“向右看齐”图一图二图三在两只小狗前放置两个试管(一个距离小狗较近,另外一个距离稍远),向试管中加水看到的像如图三,通过较近较近的试管观察到放大的像,较远的试管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从视觉感官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加水的试管相当于透镜,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透镜的奥秘引入新课。
二、初识透镜1.学生活动:观察透镜的外观,隔着纸巾触摸镜片,比较每个透镜不同部位的薄厚特点,从而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央厚边缘薄称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称为凹透镜。
2.学生练习:辨别下列透镜:3.学生活动:将透镜靠近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2)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4.学生活动:让光通过透镜光路将会发生什么改变探究方法:让一束平行光分别正对着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并用笔在白板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教师演示:在三维立体中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折射后光的实际传播路径6.学生自学透镜的相关概念,教师点拨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光心: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经过光心与透镜垂直的直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7.(1)准备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辨别老花镜和近视镜的镜片,它们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小组讨论哪种辨别方法好方法1:“摸”厚薄部位方法2:“看”成像大小方法3:“照”光路聚散教师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方便辨别就好8.学生活动:试用一种简易的方法辨别圆环内的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轻轻甩去少量的水(保持水膜完好),结果又会怎样?9.教师演示: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路径,得出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2(新版)苏科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2(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35795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6.png)
2.能力层次: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在课堂讲解和实验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对于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测试:在课堂讲解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测试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透镜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会及时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突出透镜的重点,强调透镜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透镜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介绍透镜的历史、发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眼镜等。
(2)实验视频: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以及透镜成像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原理。
(3)透镜制作教程:教授学生如何自制透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关注透镜领域的学术研究,了解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590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c.png)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透镜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还包括了透镜焦距的概念和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使学生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透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白屏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如何得到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像,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第二节透镜一、凸透镜1.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 焦距:透镜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二、凹透镜1.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面给出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例题: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一块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是凹透镜。
2. 题目: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解释原因。
例题: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答案:成的像是虚像。
2019-2020年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1.doc
![2019-2020年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f097fd95ba0d4a7302763adf.png)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韦林初中任永谊2010年11月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是陕西省大荔县某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2.学生已经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探究实验操作,具有一些探究实验的技能。
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透镜应用的例子。
【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法方面1.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
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
2.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4221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e.png)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 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掌握它们的光学性质。
2. 能够应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以及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的实物,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望远镜的远距离观察效果等。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请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请设计一个放大镜,说明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答案:(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59d23eaa00b52acec7ca95.png)
教学教案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是他的光束变窄。
%1探究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在按透镜前方加一屏障,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便可以看到: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光屏间距离增大而增大,这个实验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总结:凸透镜: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3.由透镜的作用分析书中的实验可得: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像是缩小的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
%1把透镜靠近书本上的字,字变大的是凸透镜,否则为凹面镜。
试一试: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是凸透镜5.讨论:放大镜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像的特点:C1)被观察的物体变大了C2)物体和像在放大镜同侧C3)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越远像越小。
(4)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就消失了C5)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6.要能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功能上的区别凸透镜: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能够找出通过的是什么透镜?6.焦点和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又叫做发散透镜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来表示,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②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相较于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同样在另一侧也存在一个对称点叫虚焦点7.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生偏折,期中有三条特殊光线的偏折有规律:%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镜前焦点%1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或正对着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1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8.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2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2透镜](https://img.taocdn.com/s3/m/2591ae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8.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2透镜1. 教学目标•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习透镜的主要性质和使用方法;•掌握利用透镜成像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光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透镜的主要性质和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利用透镜成像的定律解决光学问题。
4. 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等;•教学实验材料:白纸、望远镜等。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你们曾经用过透镜吗?可以举例一些透镜的应用吗?•透镜是什么?你知道透镜的分类有哪些吗?第二步:讲授透镜的基本概念(10分钟)利用PPT展示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主轴、中心以及焦距等概念。
并引导学生对透镜的分类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介绍透镜的主要性质和使用方法(15分钟)通过PPT讲解透镜的主要性质,包括:•焦距:凸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凹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负面;•透镜放大的原理:凸透镜能将光线聚焦,形成实像;凹透镜则使光线发散,形成虚像;•应用实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等,简要介绍它们的构造和原理。
第四步:解决光学问题(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光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透镜成像的定律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使用凸透镜成像的定律计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到透镜的距离和物体高度等;•使用凹透镜成像的定律计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到透镜的距离和物体高度等。
第五步:进行实验观察(20分钟)让学生进行透镜的实验观察,例如:•实验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观察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像的关系;•实验二:利用凹透镜成像,观察凹透镜的焦距和物体、像的关系。
第六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的实验观察结果,并与之前的理论知识进行对照,进一步加深对透镜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步: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4_2透镜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2透镜教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36e25765ce05087732132a.png)
第二节透镜【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凸面镜和凹面镜;(2)明白透镜的主轴、光心、核心、焦距;(3)明白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核心、焦距;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明白得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进程】【要点1】熟悉透镜〖活动1〗观看讲义的图4-11,图中列出的6种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按结构分类。
〖总结〗1.凸透镜,特点是【要点2】分辨凸面镜和凹面镜〖活动1〗别离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近看书上的字:现象:通过凸面镜,看到的字是: ;通过凹面镜,看到的字是: 。
〖活动2〗别离让平行光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面镜,将: ;平行光通过凹面镜,将: 。
〖活动3〗别离用凸面镜和凹面镜近看书上的字,然后微微晃动:现象:凸面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面镜晃动方向相;凹面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面镜晃动方向相。
【要点3】平行光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后的光路图(1)作出适才活动2中看到的光路图(2)透镜的相关名词:①主光轴: ; ②光心O : ,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
③核心F : ;凸面镜的核心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因此称为实核心,凹面镜的核心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因此称为虚核心④焦距f : ;〖总结〗〖试探〗如何测量凸面镜的焦距?凹面镜焦距又如何测量呢?【要点4】透镜的隐秘作图:三棱镜对光线的折射〖总结〗【要点5】如何明白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 透镜对光线的集聚和发散作用应由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比较来得出,即 加倍靠近主轴---------集聚折射光线在原入射光线的方向上加倍远离主轴---------发散 (2) 焦距越小的透镜,集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自我检测】1.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称为 透镜;透镜可以看成是由多个 组合而成的,由于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 偏2.小明在学习的进程中产生了下面一些方式,请你判定这些方式的对错.(1)不论是凸面镜仍是凹面镜,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2)凸面镜两个核心之间的距离叫焦距.(3)凸面镜对光有集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面镜的光线必然相交于一点.(4)放在凹面镜核心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集聚于主光轴.3.如下图,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4.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饼形气泡,如下图,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地通过玻璃砖后将()A被发散 B被集聚 C仍是平行光 D无法判定【作业】【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7de58b767f5acfa0c7cd34.png)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摸”、“看”、“照”这三种方式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并了解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物理,领略自然科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学会实际应用物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情境——为什么森林里不能扔矿泉水瓶,及如何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自制一个冰透镜呢?下面老师把自制冰透镜的方法告诉你。
现场自制一个透镜,进一步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我的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所有的高大上的新型事物,其实都是应用了大量的基础物理知识,比如VR眼镜,基本原理就是两个凸透镜的应用而已。
继续启发提问
问题1、用平行光聚焦法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读出焦点。那么也能用这种方法测凹透镜焦距吗?
2、有的学生搞不清面镜和透镜的区别。
教学方法思路
目的:打造“实践感知——理论应用”高效课堂
简述:“透镜”这一课在本章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光的折射的实际应用,又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透镜的应用,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感知,我们可以在此事实呈现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判断,质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元认知,发展自己的高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举一反三,创新应用的能力。
流程:1、事实呈现——2、理解总结——3、举一反三尝试应用。
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事实
呈现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圆形玻璃缸,里面装有一小部分水,老师请小组派一位同学将自己的手伸进水中再取出,伸进去和取出的瞬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能否有什么新的发现,
《第四章二、透镜》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二、透镜》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b6dc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b.png)
《透镜》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透镜的基本知识与初步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透镜作为光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光线传播、折射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将重点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初步应用。
二、学习目标1. 掌握透镜的定义及其分类。
2. 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其基本特性。
3. 掌握不同类型透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4.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透镜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透镜进行观察,检验学生应用透镜的实践能力。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项目,检验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眼镜、相机镜头等),引发学生对于透镜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类型透镜的成像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透镜的成像过程。
4.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用不同的透镜观察同一物体,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5.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本上的习题,检测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绘制不同类型透镜的成像图或写一篇关于透镜应用的短文等。
3. 项目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或相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学后反思1. 学习内容反思: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思考自己是否掌握了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2. 学习方法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透镜知识。
3. 学习情感体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69d2b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c.png)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形状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
3. 能够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焦距和焦点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白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引起学生对透镜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3)焦距和焦点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并解释焦点概念。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透镜现象,如眼镜的原理等。
4.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形状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
3. 焦距和焦点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形状特点。
2. 请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请解释焦距和焦点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对透镜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还需要在课后反思和改进。
2. 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在课后练习中进行检验。
3. 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2节透镜教案(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2节透镜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53327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d.png)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2节透镜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和等腰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点和焦耳。
3. 透镜的光学性质:折射定律、光线的传播和聚焦。
4.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性,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透镜的分类和特性。
2. 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3. 利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2. 学具: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
2. 讲解:介绍透镜的分类和特性,如凸透镜、凹透镜和等腰透镜的定义和区别。
3. 演示: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线通过透镜的传播和聚焦现象,解释折射定律。
4. 实践: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透镜,如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等,加深对透镜特性的理解。
5. 应用:介绍透镜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6.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等。
六、板书设计透镜:分类:凸透镜、凹透镜、等腰透镜特性:焦距、焦点、焦耳光学性质:折射定律、光线传播、聚焦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2. 题目:请解释折射定律。
答案:折射定律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e98dfa453610661fd9f4a5.png)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观察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认识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4.了解透镜对光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2.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奥秘的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介绍透镜在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得到辨别凸透镜、凹透镜的方法.2.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难点1.从光的折射角度寻找会聚、发散作用的原因.2.理解会聚、发散作用的真正含义.◆教学突破通过活动4.3和4.4的探究,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方法,分析对比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和折光特性;利用作图法来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和会聚、发散作用的理性认识.【教学准备】◆教学用品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平行光发生器、电子白板、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教学课件◆知识储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过程】◆习题引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现在请两位同学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画出一正一倒两个三棱镜对光的折射情况.简单评价正确与否后,让学生观察盒子中的5个镜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近视眼镜镜片、远视眼镜镜片),试着将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光的反射的面镜,还有一类利用光的折射像眼镜的镜片一样的镜子我们成为透镜.◆新课教学一、初识透镜学生实验1:将3个面镜收起后,观察剩余两个镜子的形状,用手感觉它们中央与边缘的厚薄程度.实验结论:中央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学生实验2:通过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物体是被放大还是被缩小.实验结论:通过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物体被放大;通过凹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物体被缩小.二、辨别透镜用上述两种方法判断近视眼镜镜片和远视眼镜镜片分别是什么类型的透镜.结果: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演示实验: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凹透镜射入,观察折射光线的情况.实验结论:大量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至此,已经得出三种辨别透镜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三、相关名词1.光心和主光轴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2.焦点和焦距(1)焦点(F):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即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即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2)焦距(f):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四、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五、透镜奥秘分析课前两位同学关于三棱镜的作图,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棱镜总会使光线向其底面偏折,如把正立的三棱镜绕底面中点顺时针转动180°,则构成中央厚、边缘薄的凸透镜,上方正立的三棱镜将光线向下偏折,下方倒立的三棱镜将光线向上偏折,两光线相交,有会聚作用;如把倒立的三棱镜绕顶点顺时针转动180°,则构成中央薄、边缘厚的凹透镜,上方倒立的三棱镜将光线向上偏折,下方正立的三棱镜将光线向下偏折,两光线发散开来,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奥秘在于棱镜总会使光线向其底面偏折.会聚作用并非看到折射光线相交于一点就是会聚作用,也不能看到折射光线发散开来就认为是会聚作用.所谓的会聚和发散,是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后得出的.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光束变窄则为会聚作用;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光束变宽则为发散作用.FF ◆板书设计§4.2 透镜一、辨别透镜类型方法凸透镜凹透镜 摸(形状结构)中央厚、边缘薄 中央薄、边缘厚 看(通过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放大 缩小 照(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 发散 二、相关名词光心O 、主光轴、焦点F 和焦距f三、特殊光线四、透镜奥秘1.奥秘棱镜总会使光线向其底面偏折2.理解更靠近主光轴,则为会聚作用更远离主光轴,则为发散作用第3题图 第4题图◆当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2.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 “YS ”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_ 透镜.3.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F ”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透镜.4.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5.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 )第1题图第2题图第5题图6.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第6题图◆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透镜,了解了辨别透镜的常用方法,知道特殊光线的作图,还了解了透镜的奥秘,最重要的是理解了会聚、发散作用.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问题,也是我们物理学习的目的.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生活中还有很多物理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寻.◆作业布置同步练习.【教学反思】实际教学感受是容量还稍大了些,如果加上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这一环节,两课时比较充分,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度也能匹配;实际教学中将“透镜分类”融入“辨别透镜”中还是比较合适的;会聚、发散的奥秘是棱镜总会使光线向其底面偏折,通过光的折射的作图分析,学生会初步理解,如能用平行光线正对两个关于底面对称和关于顶角对称的三棱镜照射,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理解将更加深刻;将入射光线延长,再将折射光线与其对比,来确定是靠近还是远离主光轴,最终分析得出会聚或发散作用,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折射光线相交即会聚作用,折射光线发散开来就是发散作用.。
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学设计
![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81fb376137ee06eef9187a.png)
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课方案4.2 透镜教课课后反省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第二节透镜【要点】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并能差别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光学特征【难点】1、对透镜有关名词的理解2、利用平行光丈量凸面镜的焦距教课器具:多媒体、各样透镜12组,平行光源12组学情剖析:学生在学过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认识,关于成像也有必定的基础,因此生活中好多光学仪器顶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当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教课过程:PPT的图片引入,从照相机中的透镜到天文望远镜中的透镜,既切近生活,引起研究的欲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沟通合作,生本研究学习(一)透镜活动一:察看凸面镜和凹面镜形状让同学们看一组透镜,概括出它们的构造特色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思虑议论回答)【总结】(板书)、凸面镜与凹面镜凸面镜——中央厚、边沿薄凹面镜——中央薄、边沿厚练习:鉴别以下透镜凸面镜(ABC)凹面镜(DEF)(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活动二:察看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差别1/5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课方案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面镜和凹面镜凑近书籍观看书上的字。
学生沟通回答:经过透镜看到字的像有关于字来说,像的大小有何变化?【总结】(板书)2、成像特色(1)经过凸透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2)经过凹透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减小的.思虑:利用成像可否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呢?(学生思虑议论回答)活动三:察看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芒的作用学生用平行光源分别经过凸面镜和凹面镜,察看光路,发现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光芒被汇聚了光芒被发散了思虑:利用对光芒的作用可否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呢?(学生思虑议论回答)【总结】(板书)、对光的作用凸面镜对光芒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芒有发散作用。
活动四:鉴别透镜的方法鉴别某一个透镜是凸面镜仍是凹面镜的简略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虑议论回答)【总结】(板书)、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方法1)触摸法---“摸”2)成像法---“看”2/5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透镜教课方案 3)光照法---“照” 思虑:还有其余鉴别透镜的方法吗?(学生思虑议论回答) (二)、透镜有关知识 光心、主光轴 1)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2)经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3)焦点:凸面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过透镜后汇聚在一点,这个点 F 叫焦点,如前图中的“ F ” 点 (4)焦距:焦点 F 到透镜光心 O 的距离f 叫焦距,如前图中的“ f ” 透镜的三种特别光芒“(1)凸面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芒,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的实焦点,如图中“①”②经过焦点的入射光芒,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中“②” ③经过光心的入射光芒,折射后方向不变,如 图中“③” ① ② (2)凹面镜③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芒,折射光芒的反方向经过同侧的焦点,如图中“①”②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芒,折射光芒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中“②” ③ ③经过光心的入射光芒,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中“③” ① 【总结】(板书)F o 三条特别光芒:② 一平一焦点过光心方向不变F练习:达成光路图(见投影)3/5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课方案(三)、汇聚和发散的神秘(四)、测定凸面镜的焦距方案一:平行光测焦距注意点:1、平行主光轴光束2、光心到焦点距离方案二:太阳光测焦距注意点:1、正对着太阳光2、获得最小最亮的光斑三、作业部署课时作业2、3、4、5教后记:4/5苏科2001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教课方案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要点1】 认识透镜
〖活动1〗观察课本的图4-11,图中列出的6种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按结构分类。
〖总结〗
【
要点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活动1〗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看书上的字:
现象: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是: ;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字是: 。
〖活动2〗分别让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
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 ;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将: 。
〖活动3〗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近看书上的字,然后微微晃动:
现象:凸透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透镜晃动方向相 ;
凹透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透镜晃动方向相 。
【要点3】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光路图
(1)作出刚才活动2中看到的光路图
(2)透镜的相关名词:
①主光轴: ;
②光心O : ,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
③焦点F : ;
凸透镜的焦点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所以称为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所以称为虚焦点
④焦距f : ;
〖总结〗
〖思考〗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焦距又如何测量呢?
【要点4】透镜的奥秘
作图:三棱镜对光线的折射
〖总结〗
【要点5】如何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应由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比较来得出,即
更加靠近主轴---------会聚
折射光线在原入射光线的方向上
更加远离主轴---------发散(2)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自我检测】
1.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小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下面一些想法,请你判断这些想法的对错.
(1)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2)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4)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3.如图所示,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4.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饼形气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地通过玻璃砖后将()A被发散B被会聚C还是平行光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