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思考与看法_陈碧霄

合集下载

对中国A股市场实施熔断机制的反思

对中国A股市场实施熔断机制的反思

深指数跌破 5%熔断值则需暂停交 易 l5分钟 ;假设在中午时分触 3 对 熔 断 机 制 的 建 议
发 5% 或者全 天任何时间 内触发 7% 阀值 时就要暂停交 易至收市 3,1 提高熔 断阀值 ,同时提 高阀值 间隔
为止 。从 2016年 1月 4日首个实施熔断机制的交 易 日开始 ,A股
大灾大难之年。在这一年里 ,连续两个月内 A股市场下跌 幅度达 跌过程 中存在较强 的磁 吸效应 。A股熔断机制是以整个 市场作 为
到 45% ;沪 深 300指 数 涨跌 幅度 超 过 5% ,天 数 已远 远 超 过 15 日。 作用对象 ,在接近熔断现值价格的时候 ,市场所有的投资者都会
不健全有莫大 的关系。
总体来说 ,投资者的组成结构决定 了证券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
2.1 熔断阀值设置不合理
在此基础上一定程度又决定 了市场波动 的频率。在我 国证券市场
首先 ,我国 A股股市中触动熔断的两个 阀值分别为 5%和 7%, 发展的早期阶段 ,政府 的行政干预在市场发展 当中扮演着重要的
为史上最短命 的熔断政 策。本章将从推行 熔断机制背景 出发 ,探 究其失败的成 因以及相应解决措 施。
[关 键 词 ]熔 断 机 制 ;A股 市场 ;失 败 原 因 ;应 对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F832.51
[文 献标 识码 ]A

1 熔 断机制的推行
转情绪的作用 。
熔 断 机 制 ,又称 自动 停 盘 机 制 ,是 指 当 股 票 指 数 达 到事 先设 2.3 市 场 环 境 的不 健 全
熔断机制在 我国仅仅实施 了 4天便 戛然退 出了历史 的舞 台, 可见 , 5%的熔 断阀值实 际上意 义不大 ,一个更高 的熔断 阀值可

股市熔断的心理学解析与应对策略

股市熔断的心理学解析与应对策略

股市熔断的心理学解析与应对策略在股市的风云变幻中,“熔断”这个词汇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惊心动魄。

股市熔断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当股市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时,交易所为了控制风险而暂停交易。

这一机制的初衷是好的,但它所引发的心理效应和投资者的反应却十分复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股市熔断首先会引发恐慌情绪。

当熔断发生时,投资者会突然意识到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会打破他们原本的心理平衡,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投资会遭受巨大损失,进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股票,以避免进一步的亏损。

这种恐慌情绪具有传染性,一个人的抛售行为可能会引发其他人的跟风,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股市进一步下跌。

其次,股市熔断会引发羊群效应。

在投资领域,羊群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盲目跟随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当熔断发生时,投资者往往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大多数人在抛售,就觉得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他们害怕被市场抛弃,因此选择跟随大流,这种从众心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再者,股市熔断还会导致投资者的过度反应。

由于熔断机制的存在,投资者会对市场的小幅波动过度敏感。

一旦市场出现下跌的迹象,他们就会联想到熔断的可能性,从而采取过激的行动。

这种过度反应不仅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也会让投资者错失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

那么,面对股市熔断,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股市熔断发生时,恐慌和冲动是最大的敌人。

投资者需要深呼吸,冷静地分析市场形势和自己的投资组合。

不要被情绪左右,而是要基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来做出决策。

其次,要做好风险管理。

在投资之前,就应该制定好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例如设置止损点和止盈点。

这样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能够有效地控制损失,避免被情绪驱使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再次,要多元化投资。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地区,可以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反思“中国式熔断”

反思“中国式熔断”

反思“中国式熔断”作者:李欣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01期2016年1月4日,A股首次引入的熔断机制经历了市场的实战演习。

当日下午就触发了A 股市第一次熔断,1月7日,A股再次熔断,9:59分两市交易暂停至收市。

中国股市的熔断在该机制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就已经触发,第四天再度触发,对比下美国,自1988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仅1997年10月实行了一次熔断。

结合A股自身的交易环境和制度,中国所引入的熔断机制有何可反思之处?又该反思什么?“中国式熔断”熔断机制于1987年全球股灾时应运而生,以解决市场价格剧烈变化、成交量骤升所导致的流动性问题。

在美国,熔断仅在市场下跌时采用,目的在于用有秩序、事先计划的暂停交易,来取代突发性的暂停交易。

与涨跌幅限制相似,熔断也给市场及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机会,以便理性评估市场状况及可能的系统性压力。

中国资本市场上熔断机制的提出最早见于股指期货上市前(2006年)。

在彼时的市场规则建议讨论阶段,有国内专家提出,可比照国际市场熔断机制经验,将其引入中国的股指期货交易机制。

熔断概念也因此被作为风险缓释的手段正式进入国内投资领域。

该机制在其后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前的仿真测试阶段一直试运行。

从国际经验看,熔断是一个跨市场运用的机制,当现货市场因启动熔断而暂停交易时,相关的衍生市场也会暂停交易。

如当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时,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等也会暂停相关衍生品合约的交易。

因此,受限于彼时中国A股沪深两大交易所并未采取熔断制度,且股指期货以中国A股市场为现货基础,中金所2010年上市沪深 300股指期货时并未引入熔断机制。

2015年6月,A股市场股灾暴发。

在接下来监管层组织市场力量救市的过程中,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下一步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

熔断因其缓释风险的功能成为A股市场机制完善的重要一步。

随后的9月7日至9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三家交易所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的看法

关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的看法

关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的看法近年来,我国股市的波动频繁而且剧烈,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为了稳定股市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市场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引入了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是一种市场安全机制,当股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会暂停交易一段时间,以平稳市场情绪。

对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这一举措,我持支持的态度。

首先,熔断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减少市场恶性波动和投机行为的发生。

过去几年中国股市出现的股灾事件以及多次股票风险个股价格暴涨暴跌,原因之一是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熔断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投资者因市场波动情绪过于激烈而做出过激的操作,减少市场恶性波动和投机行为的发生。

其次,熔断机制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市场熔断的标准公开透明,制定了具体的价格波动范围和暂停交易的时间,避免了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可以根据熔断机制的规则和标准,准确判断市场风险,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熔断机制的引入也增加了监管层对市场的监控力度,预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为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再次,熔断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市场熔断的引入可以限制股价过于快速地上涨或下跌,避免了市场崩盘的发生。

熔断机制的实施可以稳定市场情绪,减少投资者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来说,保持市场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引入熔断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熔断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熔断机制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恶性循环现象。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尤其是连续触发熔断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入市或无法及时出市的情况,从而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和交易的不稳定性。

其次,熔断机制对于个股的特殊性和流动性较差的情况不够灵活,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扩大。

最后,熔断机制的标准和具体执行方式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

熔断制度对市场自由交易的影响与挑战

熔断制度对市场自由交易的影响与挑战

熔断制度对市场自由交易的影响与挑战2023年,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也反映在经济领域中对于市场交易的依赖和需求。

然而,熔断制度作为一种保护市场稳定和避免价格暴涨的手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影响。

首先,熔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自由交易的动态调整产生了抑制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交易越来越依赖于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而在这种快节奏的交易中,熔断制度容易显得有些迟缓和过于保守。

一旦触发熔断,就意味着市场交易的停滞和交易受到了限制。

因此,熔断制度可能会面临市场参与者缺乏信任和交易积极性下降的现象。

其次,熔断制度也面临着监管的挑战。

在市场上,各种交易方式和工具层出不穷,而熔断制度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监管的制定和调整。

这需要监管者具备丰富的市场知识和对于市场趋势的了解,对于监管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熔断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可塑性和适应性。

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熔断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交易需求和实际情况。

但是,熔断制度在保护市场稳定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市场交易中,价格的波动和无序交易都会对市场稳定性造成影响。

而熔断制度可以通过限制交易暴涨和暴跌,保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同时,熔断制度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市场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和降低恐慌情绪。

在市场交易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投资者心理的波动和快速撤出。

而熔断制度的引入,可以使投资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整心态和交易策略,避免过度消极。

总之,熔断制度对于市场自由交易的影响与挑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于熔断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以达到更好地平衡市场稳定和自由交易之间的关系。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过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 (3)第二章:实践内容 (4)一、机制起源 (4)二、机制作用 (5)三、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6)四、对股民投资收益及投资兴趣的影响 (7)第三章实践结论 (10)第四章:参考书目 (14)第五章:附录 (14)一、背景介绍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人为地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的。

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曾在 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年中,美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出熔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

熔断机制的设立为市场交易提供了一个“减震器”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在涨跌停板制度启用前设置的一道过渡性闸门,给市场以一定时间的冷静期,提前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

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5%,当市场价格触及5%,熔断机制启动。

在随后的五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5%之内,并继续成交。

股市熔断后的投资者心态变化分析

股市熔断后的投资者心态变化分析

股市熔断后的投资者心态变化分析股市熔断机制,这个在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名词,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

当股市熔断发生时,投资者的心态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在熔断发生之初,投资者往往会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

原本对市场充满期待,却突然遭遇这样的剧烈波动,心理上毫无防备。

这种震惊不仅仅源于资产的瞬间缩水,更是对市场稳定性预期的突然崩塌。

他们可能会呆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急剧下跌的数字,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

紧接着,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投资者开始担心自己的投资会进一步损失,纷纷急于抛售手中的股票,试图在损失更大之前止损。

这种恐慌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人的抛售行为可能引发更多人的跟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股市的下跌。

在这个阶段,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再基于理性的分析,而是被恐惧所主导。

他们不再关心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只想着尽快逃离这个“噩梦”。

随着恐慌的加剧,投资者的心态可能会陷入绝望。

看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甚至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他们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

这种绝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财务状况,更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夜不能寐,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

然而,在绝望的深处,也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逐渐冷静下来。

他们意识到恐慌性的抛售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失去未来反弹的机会。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分析市场的形势和所投资公司的价值。

这些投资者逐渐从盲目跟风的恐慌中脱离出来,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制定应对策略。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来说,股市熔断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他们深知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熔断后的低价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他们保持着冷静和坚定,不被短期的波动所左右,坚信长期的投资价值。

这种心态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往往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资产的增值。

而对于一些新手投资者,股市熔断可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浅析熔断机制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浅析熔断机制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浅析熔断机制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作者:周国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3期摘要:2016年初仅实施4天的沪深300指数熔断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引人深思。

本文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运行制度环境,深入分析了实施熔断机制会引发的“磁吸效应”、对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机制,在此基础提出,要正常有效发挥熔断机制的效果首先要实施T+0制度。

关键词:熔断机制;T+0制度;股票市场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2016年1月1日起,A股正式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根据上证所、深交所、中金所此前发布的指数熔断机制相关规定,将有5%和7%两档熔断阈值、涨跌双向熔断。

自熔断机制实施以来,股市一路暴跌。

1月4日逾4.24万亿市值蒸发,1月7日逾3.8万亿市值蒸发,2016年1月7日更是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幕,周四,开盘仅半个小时,沪深300指数暴跌7%,触发二挡熔断机制,将停止交易至收市。

A股全天累计交易时间仅为15分钟。

在市场各方广泛呼吁下,实施了仅4个交易日的熔断机制迅速暂停!A股在4天之内触发4次“熔断”,市值从2015年底的52.9万亿元猛降至46.1万亿元,蒸发6.8万亿元,在全世界似乎都未出现过这样的先例。

一、熔断机制的发展所谓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熔断机制在股市上的应用则体现为,在股票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规定的水平时,交易会随之停止一段时间。

(一)熔断机制的起源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曾在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

但这一规定在1983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相关资料显示,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由于没有熔断机制和涨跌幅限制,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熔断机制惨痛教训给企业经营的启示是什么?

熔断机制惨痛教训给企业经营的启示是什么?

熔断机制惨痛教训给企业经营的启⽰是什么?今天是2016年的第四个交易⽇,也是熔断机制推出的第四个交易⽇,中国股市再次惨跌,触发熔断机制,只交易了15分钟就停⽌全天交易了。

⽆论外界怎么评价A股这⼀刚刚推出的熔断机制,我个⼈的结论是:这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制度,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昂的,可能⾼达10万亿。

在已有个股10%涨跌停板制度的前提下,再设5%、7%的⼤盘熔断机制,就进⼀步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放⼤恐慌情绪,从⽽造成悲剧。

这样的失误是重⼤决策失误,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来讲,都是值得警醒和探讨学习的。

具体来讲,我觉得有这么⼏点值得注意:1、企业制定⼀项新制度的⽬的与达到⽬的之⽅法和⼯具配置是否适当?这个需要认真评估。

任何⼀件事物,往往都有正反两个⽅⾯的作⽤。

⽐如说熔断机制,管理层的本意可能是防⽌股民⼀次性过⼤损失或者说抑⽌过度投机,所以设置了5%,但对这种设置可能造成的流动性剧降风险认识不⾜。

在企业中,此类情况也很常见,⽐如说,为了推动员⼯去做好某件事,我们可能会设计⼀系列的数量指标,造成员⼯在实际操作中,忙于完成数量⽽数量,反⽽达不到效果。

所以制定新制度,必须宏观上着眼,微观上⼊⼿。

不能想当然,⽽需要严谨的推导、推演与导⼊。

2、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否有冲突?如果不冲突,是否有画蛇添⾜的成份?在10%限制之内到设5%熔断,似乎逻辑上是⼀致的。

但问题在于,5%的价值在哪⾥呢?会不会带来反⾯影响呢?⽐如在市场的交易中,在价格决定权这⼀块,经常会碰到要不要给到业务⼈员价格谈判空间的问题。

有些公司给业务员⽐如正常定价下限5%折扣的权⼒,通常的情况是:绝⼤多数最终的成交可能就是定价的95%,为了争取业务,业务员会把权⼒⽤⾜。

如果⼀直这么操作也没有问题。

但如果新上任⼀位销售总监,将这个5%调整到10%,⽬的是想让业务员有更⼤的业务谈判空间与决定权,让⼀线更加主动。

只是,这样⼀来,新的变化对过去已经成交的⽼客户⼼态、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不是就很⼤了呢?3、制定和推出⼀项新制度的科学流程,甚⾄⽐制度本⾝还重要。

“熔断机制”是成熟市场的必备机制

“熔断机制”是成熟市场的必备机制

“熔断机制”是成熟市场的必备机制熔断机制是指在金融市场出现剧烈价格波动时,为保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一机制的目的是通过中断交易来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和系统性风险的扩大,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熔断机制最早源于美国股票市场,在1987年发生的“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后被引入。

之后,这一机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A股市场于2024年引入了熔断机制,旨在提高市场健康发展水平,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熔断机制根据价格波动的程度和时间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中断交易规则。

一般来说,熔断机制分为三级:第一级为5%的涨跌幅限制,触发后中断交易15分钟;第二级为7%的涨跌幅限制,触发后中断交易15分钟;第三级为10%的涨跌幅限制,触发后中断交易至收盘。

通过这样的分级设置,可以在价格波动逐渐扩大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市场失控并稳定情绪。

熔断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当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熔断机制可以限制价格的进一步下跌,避免市场过度恐慌和失控。

2.防范系统性风险扩大:熔断机制可以及时中断交易,减少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避免较小的市场冲击蔓延为全面性的危机。

3.保护投资者利益:熔断机制可以在市场价格暴跌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冷静思考和行动的时间,防止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抛售,从而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4.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熔断机制可以让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市场风险和波动,促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冷静地参与交易,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

然而,熔断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熔断机制可能导致市场的流动性下降,尤其是在中断交易的时段内,使交易者无法及时出手或撤单,从而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

其次,熔断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可能被操纵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频交易者来说。

此外,熔断机制的设定标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避免过于频繁的中断交易或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因此,在实施熔断机制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合理设定参数,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股市熔断对职业投资者的影响是什么

股市熔断对职业投资者的影响是什么

股市熔断对职业投资者的影响是什么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熔断”这一机制的出现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职业投资者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股市熔断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当股市指数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而暂停交易。

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这一机制的启动并非仅仅是交易的暂停,而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

首先,股市熔断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投资者的交易策略。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可以根据各种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相对自由地进行买卖操作。

然而,熔断机制的存在打破了这种常规。

一旦市场接近熔断阈值,投资者就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仓位和交易计划。

原本计划长期持有的股票,可能因为担心熔断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提前抛售;原本打算逐步建仓的,也可能因为熔断导致的市场恐慌而暂时搁置。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职业投资者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交易策略,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熔断情况。

其次,熔断会对职业投资者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

在股市中,心态的稳定对于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当熔断发生时,市场的恐慌情绪会迅速蔓延,职业投资者也难以独善其身。

看着自己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或者原本看好的投资机会因为熔断而错失,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可想而知。

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后续的操作中失去冷静,做出冲动的决策,进一步加剧损失。

再者,股市熔断影响了职业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

熔断期间,交易暂停,资金被暂时锁定在市场中。

对于那些依赖资金快速周转的职业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原本计划将资金从一个投资标的转移到另一个更有潜力的标的,但熔断使得这一计划无法及时实施。

资金的流动性受限,不仅影响了投资组合的调整,还可能影响到投资者的日常生活和其他业务的资金需求。

此外,熔断机制也对职业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没有熔断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止损单等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

但熔断的出现可能导致止损单无法及时生效,或者在熔断后市场重新开盘时,价格出现大幅跳空,使得风险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股市熔断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反思

股市熔断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反思

股市熔断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反思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股市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和变化时刻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而股市熔断机制,作为一种应对股市极端波动的措施,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股市熔断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术语,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

首先,股市熔断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财富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冲击。

当熔断发生时,交易瞬间停止,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会引发恐慌和焦虑情绪。

对于那些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熔断可能意味着多年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家庭财务状况陷入困境。

这种财富的急剧变动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社会层面,股市熔断也对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股市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当熔断频繁发生时,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企业的上市和再融资计划可能被迫推迟或取消。

这对于那些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研发创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进而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股市熔断还会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造成巨大的压力。

证券经纪人、分析师等金融从业者的收入往往与股市的表现密切相关。

当熔断导致股市大幅下跌时,他们的业务量减少,收入降低,职业发展面临困境。

同时,为了应对熔断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也增加了金融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股市熔断反映了社会对于风险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在一个追求快速回报和高风险投资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

股市熔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过度冒险文化的一种警示。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充分评估风险,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同时,股市熔断也暴露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

从熔断机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改革之成败

从熔断机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改革之成败

从熔断机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改革之成败首先,熔断机制的实施效果是评估金融市场成败的重要指标。

熔断机制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旨在通过中断交易来减少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

如果熔断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起到作用,稳定市场情绪,保护投资者利益,那么这一措施可以被视为成功。

但如果熔断机制存在执行困难、造成市场进一步恶化等问题,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其次,市场的反应也是衡量金融市场成败的重要指标。

金融市场是敏感的,对政策和制度改变往往有迅速反应的能力。

如果熔断机制的实施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股市大幅下跌,那么可以认为这一措施在市场上并不被认可。

但如果熔断机制能够稳定市场情绪,使市场波动更加平稳,市场参与者对其有积极评价,那么可以认为这一措施取得了成功。

最后,监管的完善也是评估金融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熔断机制作为一种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工具,需要配合相应的监管措施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熔断机制实施的同时,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和有效监控,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控制,那么可以认为这一具备基础条件,有望取得成功。

但如果熔断机制实施前后监管不力,监管措施缺乏配套措施,那么即使熔断机制本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也难以达到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从熔断机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制度的成败需要从熔断机制的实施效果、市场的反应和监管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能够取得积极的结果,我们才能说我国金融市场取得了成功。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熔断机制,同时加强监管,提高市场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为金融市场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的反思

对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的反思

对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的反思作者:张太安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4期【摘要】2016初我国股市迎来了一项制度创新——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实施两档熔断,其目的是让投资者在股指下跌时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来提前结束交易,但是熔断机制在被实施的4天内,A股便有两天因熔断而暂停交易,最短的一天才开市29分钟,4天后熔断机制被喊停,但是在这短短的4天内给我国的股市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笔者就熔断机制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和我国引入熔断机制的适当性作分析来总结熔断机制在我国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制度创新熔断机制适当性我国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酝酿熔断机制,到今年的1月1日熔断机制被正式实施,但是在经历了1月4日跟7日的4次熔断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自1月8日开始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在我国运行的短短的4天中,并没有抑制股市的颓势,熔断机制被暂停之后,沪深两市依然不见明显起色,熔断机制这样失败的结果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熔断机制的起源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均已人为的设置价格跟中断交易为特征。

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曾经在1982年时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是在1983年这一规定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股灾,人们才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中美国没有出现大规模股灾。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证券交易所均采用了熔断机制,主要包括“熔即断”跟“熔而不断”两种形式,“熔即断”是当前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即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熔而不断”是当前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交易,但是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次,怎么应对

【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次,怎么应对

【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次,怎么应对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股市交易实行熔断机制纯属多余中国股市交易实行熔断机制纯属多余中国股票交易有涨跌停板限制,过去整个大盘出现跌停的机会并不多见,自从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搞熔断机制后整个大盘停止交易的机会就会大增,加重了恐怖气氛,对中国尚欠规范的股票市场“自打耳光”,造成的国际影响不好,甚至拖累了全球的股市下跌。

美国的股票交易没有涨跌停板限制,垃圾股被人们识别后一天交易就会跌尽市值,但大多数股票基本面是好的,正常情况下都围绕自己的价值在波动,为了阻止突发事件引起的股票非理性下跌,美国的证交所设立了熔断机制,出现交易熔断的机会其实很少,对出现20%下跌导致全天停牌交易的情况更是见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的股票非理性炒作少、市盈率低、股息率高,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往往引发手持现金的人们铲底哄抢,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总是抗跌。

中国的部分股票有庄家恶炒,本轮行情中创业板某只股票炒概念一年半时间从5.85元炒到了240元,高位、次高位反复震荡出货后,在60-70元的位臵大甩卖掼压出货,恶炒股票行为是中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股票的吸货---拉升---出货---跳水的轮回决定了价值回归过程的后期下跌的速率是快的,但过去没有熔断机制大盘很少出现全天停止交易,大盘寻底没有现在那么恐慌。

而现在引入了熔断交易玩法后让大盘经常性地全天停牌交易实属填乱,很不应该。

笔者通过几天实行熔断交易的观察后发现,当300指数触及了5%的跌幅第一次熔断之后,股市的恐怖气氛会迅速蔓延,复牌后人们一般不敢接盘,只有上一波未出掉货的人抓紧卖掉手中的股票,齐心砸盘,因此很快触及7%的跌幅,造成全天停牌,晚上舆论一宣传,人人谈股色变,国家也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去接庄家甩卖的货,让金融动荡和恐慌始终陪伴我们的生活。

如何理解股市熔断的风险与收益

如何理解股市熔断的风险与收益

如何理解股市熔断的风险与收益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股市熔断机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股市熔断的风险与收益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投资决策的制定,还影响着资产的保值增值。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股市熔断。

简单来说,股市熔断就是当股市出现异常波动,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交易所为了控制风险,暂停市场交易一段时间。

这种机制的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防止恐慌情绪的过度蔓延,从而避免股市出现更大的混乱。

那么,股市熔断带来的风险有哪些呢?其一,股市熔断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加剧。

当市场触发熔断时,很多投资者会认为这是市场极度不稳定的信号,从而更加急于抛售手中的股票,进一步压低股价。

这种恐慌性的抛售可能会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二,熔断机制可能会干扰市场的正常价格发现功能。

在正常的交易中,股票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然而,当熔断发生时,交易暂停,市场的供求关系无法及时得到反映,这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在熔断恢复后的波动更加剧烈,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

其三,对于那些依赖短期交易策略的投资者来说,股市熔断可能会打乱他们的交易计划。

例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使用止损策略来控制风险,但由于熔断导致交易暂停,他们无法及时止损,从而承受更大的损失。

然而,股市熔断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也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和好处。

一方面,股市熔断可以在市场极度波动时起到缓冲作用。

当市场出现非理性的暴跌时,熔断机制可以暂时阻止交易,让投资者有时间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跟风抛售,从而减少市场的过度波动。

另一方面,熔断机制有助于保护市场的整体稳定性。

它可以防止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崩溃式的下跌,为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争取时间来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维护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

要正确理解股市熔断的风险与收益,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市场的基本面是关键。

如果股市的下跌是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或者公司业绩的下滑等根本原因引起的,那么熔断机制可能只是暂时缓解了下跌的速度,但无法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

什么是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用中国股市?

什么是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用中国股市?

什么是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中国股市?什么是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保险丝频频熔断,投资者真就感觉安全吗? 【提要】从实施熔断机制的美国、⽇本、法国、韩国等海外市场来看,其股票均可⽇内回转交易(T+0),因此股指触发熔断后,在冷静期内市场投资者进⾏信息传递与交换,恢复交易后理论上可以通过积极的交易⾏为尽可能减轻投资损失 2016年1⽉4⽇,是中国版熔断机制⽣效⾸⽇,也是熔断机制触发之⽇:当⽇沪深股市先后两次触发沪深300指数熔断阈值,全天交易仅2.5⼩时。

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市场或某⼀产品⾮理性的⼤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度保持市场的稳定。

但从当⽇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个明确的“⽌损”⽬标。

作为舶来品的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中国股市,尤其是在T+1交易制度下,已设定了涨跌停板制度的前提下? 各国熔断阈值不同 所谓熔断机制,是指对某⼀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有⼈将其形象地⽐喻为安装在电路⾥的保险丝,会在电流异常时⾃⾝熔断,以保护电路安全运⾏。

2015年12⽉4⽇,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于2016年1⽉1⽇起正式实施。

⽬前境内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指数熔断的触发阈值为沪深300指数前⼀交易⽇收盘的上下5%或7%。

根据规定,沪深300指数较前⼀交易⽇收盘⾸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5%但未达到7%的,指数熔断时间为15分钟;如果尾盘阶段(14:45⾄15:00期间)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将暂停交易⾄收市。

熔断机制算是舶来品,起源于美国。

19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过⽇交易价格为3%的涨跌幅限制,但不久即被废⽌。

直到1987年股灾,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们才真正认识到价格限制制度的重要性。

最新-【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

最新-【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

【股票熔断机制】股票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一天几次,怎么应对篇一:中国股市交易实行熔断机制纯属多余中国股市交易实行熔断机制纯属多余中国股票交易有涨跌停板限制,过去整个大盘出现跌停的机会并不多见,自从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搞熔断机制后整个大盘停止交易的机会就会大增,加重了恐怖气氛,对中国尚欠规范的股票市场“自打耳光”,造成的国际影响不好,甚至拖累了全球的股市下跌。

美国的股票交易没有涨跌停板限制,垃圾股被人们识别后一天交易就会跌尽市值,但大多数股票基本面是好的,正常情况下都围绕自己的价值在波动,为了阻止突发事件引起的股票非理性下跌,美国的证交所设立了熔断机制,出现交易熔断的机会其实很少,对出现20%下跌导致全天停牌交易的情况更是见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的股票非理性炒作少、市盈率低、股息率高,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往往引发手持现金的人们铲底哄抢,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总是抗跌。

中国的部分股票有庄家恶炒,本轮行情中创业板某只股票炒概念一年半时间从585元炒到了240元,高位、次高位反复震荡出货后,在60-70元的位臵大甩卖掼压出货,恶炒股票行为是中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股票的吸货---拉升---出货---跳水的轮回决定了价值回归过程的后期下跌的速率是快的,但过去没有熔断机制大盘很少出现全天停止交易,大盘寻底没有现在那么恐慌。

而现在引入了熔断交易玩法后让大盘经常性地全天停牌交易实属填乱,很不应该。

笔者通过几天实行熔断交易的观察后发现,当300指数触及了5%的跌幅第一次熔断之后,股市的恐怖气氛会迅速蔓延,复牌后人们一般不敢接盘,只有上一波未出掉货的人抓紧卖掉手中的股票,齐心砸盘,因此很快触及7%的跌幅,造成全天停牌,晚上舆论一宣传,人人谈股色变,国家也确实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去接庄家甩卖的货,让金融动荡和恐慌始终陪伴我们的生活。

在此笔者建议:一是证券交易管理部门立即认真研究,决定是否暂停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股票交易熔断机制;二是对股票的恶炒必须进行事前控制,恢复过去股票两个交易日涨停次日停牌1小时后连续竞价的做法,让炒作股票的人拉升股票变得不那么轻松;三是关注重点账户,抢打爆炒股票的“出头鸟”,对利用内幕消息,大肆操纵股价的庄家进行查处;三是净化投资市场,降低股票的发行价格、要求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率,上市融了资的所有股东5年之内不能减持一分钱的股票,老老实实搞实业,不能让股市成为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广大中小股民快速返贫的场所。

A股熔断机制回顾与思考

A股熔断机制回顾与思考

A股熔断机制回顾与思考李瑞红(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熔断机制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一种成熟的稳定市场、控制风险的股市政策,但在中国熔断机制仅仅实施了4天,成为了中国股市历史上历时最短的股市政策。

文章将从A股熔断机制实施初衷、设计、实施、失灵分析四方面,对A股熔断机制回顾与思考。

经分析,A股熔断机制失灵,不仅是因为机制本身的缺陷,还源于多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熔断机制;A股;市场[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4 0961 A股熔断机制实施初衷2015年,是A股市场惊心动魄的一年:有统计显示,“极端市”频频出现,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A股下跌曾达到45%;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超过5%的交易天数已经达到15天,另外还有多个交易日指数振幅超过7%。

股指断崖式的下跌,促使市场出现实施熔断机制的呼声。

中国证监会为了防止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稳定股市价格,决定研究和借鉴西方早已成熟运用的熔断机制,改进和完善证券市场现有运行机制,避免股市再次发生类似2015年暴跌事件。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为了防止再次发生1987年10月19日那类股灾,CFTC与SEC批准在纽交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采用该机制。

熔断机制被比喻成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时熔断,发挥保护电器的作用),其退出有利于当市场出现非理性暴涨暴跌时,市场暂停交易,留给市场冷静思考的时间,防止投资者出现极端情绪。

2 A股熔断机制的设计美国熔断机制的三个级别:一是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5%,暂时停盘15分钟;二是当股票指数跌幅达10%,交易关闭1小时;三是当股指暴跌20%时,股市闭市1天。

中国的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为熔断的基准指数,两档熔断阈值5%、7%。

熔断品种有沪深两市所有上市交易的股票、股票期权、可转债券、可分离债券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部的股指期货合约。

熔断机制运作原则: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度达到5%时,交易暂停15分钟,熔断结束时实行集合竞价,随后继续当日股市交易。

如何客观评价“熔断机制”的意义

如何客观评价“熔断机制”的意义

如何客观评价“熔断机制”的意义导致市场崩溃的原因在于交易风险。

在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由于大量的买盘(或卖盘)的堵塞会延迟行情的正常显示,从而产生陈旧性价格,交易者所提交的指令并不一定能在提交指令时所看到的报价上成交,不成交指令不断地大量进入交易系统将造成更严重的交易堵塞,使数据的显示更加滞后。

因此交易者,特别是真正的出于价值目的投资者,就不愿意提交指令。

而熔断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减少交易风险从而使真正的投资者的指令进入市场。

专家认为,从本质上看,熔断机制在于能够重新平衡及时交易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其并不是要减缓由于基础价值变动而导致的价格调整,相反,它的目标是使得信息充分披露,以确保价格顺利调整但又不至于过度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交易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专家所提交指令的成交价格,因此交易风险相对减少;而在极端情况下,交易者无法从现有报价中得到准确的信息,即连续交易中报价的信息含量大大降低。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熔断、牺牲及时性以使信息传递充分,可以提高价格有效性,从而减少其交易风险。

但是,专家也认为,由于熔断机制是以牺牲交易及时性为代价的,因此,只有无法在连续交易中用类似方式减少交易风险的情况下,启动熔断机制才是合适的。

熔断机制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有两点,它们分别质疑了熔断机制在降低市场波动和促进股票价格形成方面的影响。

首先,专家认为,在市场受到来自实物经济的真实冲击而产生波动时,市场稳定措施是人为的限制,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它使得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地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愿,导致价格被扭曲,价格有效性下降。

其次,在预期市场即将因为剧烈波动而关闭时交易者会在市场关闭前集中买入或卖出,因此,价格的波动会引发进一步的买卖压力,从而加剧市场波动,而不是降低市场波动。

专家考察交易日的开盘和收盘阶段股票交易量的变化情况,认为在开盘和收盘阶段集中大量交易的原因是在于交易者希望消除持有隔夜头寸的风险。

专家希望在正常的市场关闭之前进行交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风2016年2月上对中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思考与看法陈碧霄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四川资中641200摘要:2016年开始,我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但是在实施熔断机制的短短4天,A股有两天就出现因熔断而暂停交易,其中最短的一天开市时间才29分钟。

我国熔断机制在实施四天后,被证监会喊停了。

但是专家们分析,这4个交易日的熔断机制给我国的股市造成不小的伤害,沪深股指跌幅达到11.95%和15.16%,形成小型股灾的局面。

笔者就中国股市熔断机制事件的回顾,想探寻我国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源,并总结导致我国熔断机制失败的原因与思考。

关键词:股市;熔断机制;失败原因;思考熔断机制是我国2016年1月份开始引进的,是从国外进口的舶来品,主要用于股市风险调整,“股市熔断机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动,我国股市除了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外,新引入了价格熔断机制。

我们股市设置熔断机制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

但是我国的股市熔断机制从出现到消失只用了4天的时间,可以称之为史上最短暂的熔断机制,这样的失败结果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我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推行我国在2016年的1月4日熔断机制生效,根据当时的规定,如果沪深指数跌破5%熔断值就要暂停交易15分钟,如果是在中午时分触发5%或是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就要暂停交易,直至收市为止。

在1月4日,我国股指连续跌破3500点关,于13点13分触发熔断,然后15分钟后重新开盘,再次跌到7%,直接休市。

如此反复直到1月7日,证监会为了维护股市稳定,从1月8日开始喊停熔断机制。

短短的4天,使中国式的熔断机制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熔断政策。

二、我国股市熔断机制推行的根源其实,我国推行股市熔断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控股市风险,因为在美国就是使用熔断机制很成功的案例,但是结果表明,放到我们国家就有些“水土不服”,而细细探寻我国推行股市熔断机制的根源,主要以下几点趋势:1.人民币贬值使A股下跌。

人民币汇率从2015年的8月就开始一直下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6一直下滑到6.2,6个月的时间就下降6.45%,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人民币贬值快,对A股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

2.经济形式不乐观不利于股市发展。

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据报“12月的经济数据仍然在荣枯线下徘徊,虽然国家一直在做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和政策,但是又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去杠杆这些困难都要面对,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步入艰难的局面”,就连人民日报也不讳言,在4日当天以“经济走势会呈L形而不会走V形反转”的论断发了整版报道,至今印象深刻,令大家看了心生寒意。

3.即将推行的强制注册制对股市影响很大。

我国将于2016年3月1日开始推行质量好的公司上市,这样股市上市公司规模会变大。

就现在7000多万家公司中挑选百分之十,也会有7000多家公司同时上市,这样会给股市带来很大的影响。

4.大股东大面积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2015年的股灾期间,我国证监会明令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不能减持公司股份”,此规定截止到16年1月8日,据统计,这部分减持股份市值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不要说一起抛售,就是挨个抛售对股市也是很严重的抽血行为。

综合以上这4点,2016年股市的熔断机制推行成为必然,虽然熔断机制的推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稳定市场,调控风险,结果却恰恰相反,成了助跌凶器,这说明我们的熔断机制推行是失败的,那么为什么会失败呢?三、熔断机制在中国推行失败的原因与思考1.在美国股市熔断机制起到保险作用众所周知,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尤其是在1987年的美国股灾中,起到了很好的保险作用。

专家分析:“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熔断机制其实就是股市“减震器”,目的是防止投资者在指数巨变时做出不理智的反应,通过熔断机制让投资者理性思考,重而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明白,每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不同,有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证交会对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规定如下:“熔断机制除了针对大盘外,还要“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机制,某只股票的交易价格在限制时间内涨跌超过10%,如果在15分钟内未返回原值区间,就要暂停交易5分钟。

价格波动涨跌幅5%时,流动性较弱的个股可以放宽至10%,否则暂停交易5分钟”。

这些与熔断机制一起出现的补充规定,更好的维持了美国股市稳定,但是我国却没有这种补充规定。

2.在中国熔断机制出现“水土不服”中国有句古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觉得用于我国的熔断机制非常贴切,在美国是保险丝作用的熔断机制,为何来了中国就成了助跌凶器?其实分析一下中美股市的不同,就能得到答案。

第一,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同。

美国的股市最早散户的天下,最高成交量达到90%以上,曾经诞生过像利费莫尔的散户投资者,后来随着美国股市的不断发展,优胜劣汰的淘汰法则使美国散户投资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专家分析,“目前美国股市投资者由专业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已经达到70%以上比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中”。

再看我国的股市投资者结构,散户仍然是我国股市的主力军,已经超过80%的比例,两相对比,股市结构不同是中美股市最大的差异。

相对来说,专业机构的投资行为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对抗风险能力和手段也较个人散户高,在此情形下,美国股市从1988年正式推行熔断机制以来,38学术论坛科技风2016年2月上这么多年只有一次解发到熔断值,涨跌幅超过7%更是罕见。

反观我国的散户投资者,他们投资大部分缺乏理性,容易跟风也使得股市频频出现大涨大跌的起伏情形,仅2015年一年就出现过7次7%左右的大跌,在美国罕见的起伏情形在我国却成了家常便饭,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股市交易制度不同。

仍以美国为例,美国股市虽然没有涨跌停的规定,却有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7%-13%区间时,暂停交易的规定;如果跌幅达到20%,就要全天休市。

而我国只有一个涨跌10%停板制度,从两个交易对比来看,美国市场的规定为股指下跌设置了一块踏板,使得投资者能理性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因此起到稳定股市局面的作用。

反观我国,10%涨跌停板制度再加上熔断值,熔断值设计又接近涨跌停板距离,使得市场更易受攻击,进而出现散户投资者大量抛出股票,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看对病,却药不对症,这种状态中国股市能健康起来吗?综上,熔断制度从实施到暂停只有短短4天,能果断叫停固然勇气可嘉,但证监会朝令夕改的做法恐怕会落人口实,公信力受损的事实已经无法避免。

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汇聚了太多了利益和太多的期望,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随便拿两亿股民公测的。

中国股市熔断实验失败之后,股市决策层及许多分析者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认识到此次的失败原因何在,在这些中国股市决策者看来,只要在一些股市的交易机制度做一些改进及修补,引进一些欧美国家股市成熟的市场交易模式与技术,那么当前中国股市的许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这就有了中国股市熔断机制推出,才会造成的中国小股灾情形。

如果说,中国股市决策者能够承认这次推出股市熔断机制的失败,并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从中汲取失败教训,把握问题之所在,以此带中国股市重新上路,否则中国股市新的制度推出又会面临同样的巨大风险。

2016年,等待我们的还有注册制、科创板、国际板……无一不是我们没有爬过的山,没有蹚过的河,有了熔断机制的前车之鉴,管理层在推出所谓创新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集思广益,慎之又慎!参考文献:[1]胡俞越,白杨,徐昕.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熔断机制的国别比较———兼析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熔断机制的制度设计[N].期货日报,2007-7-19.[2]刘文财.引入熔断机制需理顺三层关系[N].中国证券报,2015-9-15.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探讨赵琪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城市用水量预测是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供水系统优化调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用水量的中、长期预测可以指导城市的规划发展方向,水源布置、加压泵站设置以及供水管网管径选取、铺设位置等规划,用水量对城市用水量预测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水量;水量预测;预测技术1.预测的基本原理1.1惯性原则:过去行为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未来,任何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连续性。

1.2类推原则:事物相互之间在发展变化中常有类似的地方,利用两事物的发生时间不同,表现形式相似的特点,由前一事物类推后一事物。

1.3相关性原则: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状态下共同发展的。

1.4概率推断原则:当推断预测结果比较大的概率出现,认为这个结果是成立的。

用水量预测是预测的一个分支,从预测的步骤来阐述用水量预测中的问题,重点对预测方法进行比较。

2.用水量预测的步骤2.1确定预测目标、时间限度在新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水量需求预测是城建不笨特别重视的问题,水量需求预测的科学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市政工程和相应设施规模的进一步建立,它覆盖方面广,政策导向性高,并且用水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建设投资、扩建期限、未来水量的保证等方面。

计算规划期内人口、生产行业发展规模和性质,估算用水量。

用水量的预测则分为短期和长期的预测。

短期预测为供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调度运行提供了依据,它是根据过去的十几天货及时填用水量记录及影响用水量的因素对未来几小时、一天或者几天用水做出预测。

长期预测为城市整体建设提供依据,它是根据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对未来几年至几十年后城市的用水量做出的预测。

2.2通过收集数据资料,了解规律收集对象用水量的历史资料,影响因素如人口、工业产值、生活条件、气候条件等,未来可能表现状况,分析加工整理,力求真实、可靠。

2.3选择用水量预测方法用水量预测是定量分析,目前主要使用回归法、时间序列法和系统方法。

2.3.1回归法以客观事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切入,分析影响预测对象的各方面因素,建立预测的对象与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研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所反映出的预测对象变化规律。

特点:需大量数据,长期预测,历史悠久,比较成熟。

2.3.2时间序列法,取决于被预测量的历史观测数据及数据的模式,通过序列分析查出顺序变化规律。

48学术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