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法测核酸含量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18a30b360cba1aa911da4d.png)
核酸含量的测定一一紫外吸收法[原理]核昔、核昔酸、核酸的组成成分中都有瞟吟.嚅嗖疏基,这些戚基都具有共觇双键 (-C-C=C-C=C-),在紫外光区的250-280nm 处有强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 左右。
常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进行核酸的定量测定。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e (P)表示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摩尔原子磷的光吸收值。
RNA 的e (P)260nm ()为7 700〜7 800, R7A 的含鱗量约孰 因此每亳升溶液含1 P g RNA 的光吸收值 相当于〜。
小牛胸腺D7A 钠盐的£ (P) 260nm ()为6 600,含磷量为%因此每亳升溶液含 lug DNA 钠盐的光吸收值相当于。
测出260nm 处的光吸收值,可计算出核酸的含量。
当核酸变性降解时,其紫外吸收强度 显著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蛋白质也有紫外吸收,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 波长处,在260nm 处的吸收值仅 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若待测的核 酸制品中混有大疑的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则测定误差较大,应设法除去。
不纯的样品不能 用紫外吸收值作定量测定。
从也/ A 珈的比值可判断样品的纯度。
纯RNA 的 W 仏鼻;DNA 的 W A 网工。
当样 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则比值下降。
RNA 和DNA 的比值分别低于和时,表示此样品不纯。
pH 对核酸紫外吸收性有影响,所以在测定时要固定溶液的pH 值。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比消光系数法来测定核酸含量。
[方法和步骤]11、测定 取洁净离心管甲乙两支,分别准确加入DNA/RNA 样液,然后向甲管加入蒸馆水,向乙 管加入过氯酸-钥酸枝沉淀剂,摇匀后置冰箱内30min,使沉淀完全。
3000r/min 离心lOmin, 各吸取上清液转入相应的甲乙两容量瓶内,定容至50mLo 以蒸徭水作空白对照,使用紫外 光度计分别测定上述甲乙两稀释人缈值。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1a7f93ea8762caaedc33d466.png)
思考题
1.干扰本实验的物质有哪些? 2. 设计排除这些干扰的实验。
0.024──每毫升溶液内含1μ gRNA的A值;
1mL待测样品液中核酸(微克)
核酸% =
1mL待测样品液中制品的毫克数
在本实验中,1项
1.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前要预热。
2. 比色皿应成套使用,注意保护,不能拿在光面上。
3. 离心机使用前必须将离心管平衡,对称放置。调速必须 从低到高,离心完等转子完全停下后,再打开盖子,然 后将转速打到最低。
4.测定A280的值。求出A260/A280.判断RNA的纯度。 RNA=A260/A280=2.0
二、计算公式
ΔA260
RNA浓度 =
xN
0.024 x L
式中, ΔA260为甲管稀释液在260nm波长处A值减去乙管稀释 液在260nm波长处A值;
L ──比色杯的厚度,1cm;
N ——为稀释倍数;
实验十六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目的要求 学习紫外线(UV)吸收法 测定核酸浓度 的原理。
实验原理
核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和嘧啶有 吸收UV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60nm波长处。核酸 的摩尔消光系数(或称吸收系数)用来表示。为每升 溶液中含有1克原子核酸磷的光吸收值(即A值) (表)。测得未知浓度核酸溶液的A260nm值,即可以 计算出其中RNA或DNA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迅 速,并对被测样品无损,用量也少。
试剂和器材
• 试剂:
• 材料
• 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取 3.6mL 70%过氯酸和0.25g钼 酸铵溶于96.4mL蒸馏水中, 即成0.25%钼酸铵-2.5%过 氯酸溶液。
酵母RNA干粉。
请节约使用。 每八个同学用一份, 即50 ml/8人
核酸含量实验报告
![核酸含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4b5e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核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定磷法在核酸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
核酸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定磷法两种方法测定核酸含量。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共轭双键系统,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特定的吸收峰。
通过测定核酸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核酸含量。
2. 定磷法核酸分子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磷,RNA中含磷量为5%,DNA中含磷量为9%。
通过测定核酸溶液中磷的含量,可以推算出核酸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核酸样品、标准核酸溶液、标准磷溶液、定磷试剂、浓硫酸、蒸馏水、移液管、容量瓶、试管、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炉、水浴锅等。
2. 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试管架、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1)配制核酸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核酸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2)测定吸光度:取一定量的核酸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计算核酸含量: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核酸含量。
2. 定磷法测定核酸含量(1)配制核酸溶液:同紫外分光光度法。
(2)消化:将核酸溶液加入浓硫酸,在电炉上加热至有机物分解,冷却后定容。
(3)测定磷含量:取一定量的消化液,加入定磷试剂,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计算核酸含量: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核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核酸含量。
2. 定磷法测定核酸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核酸含量。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核酸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定磷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核酸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核酸定量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eb4a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f.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核酸定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定磷法在核酸定量中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核酸(DNA和RN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含量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核酸定量测定是生物学、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共轭双键系统,能吸收紫外光。
DNA和RNA在260 nm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峰较强,可用于定量测定核酸含量。
2. 定磷法:核酸分子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磷,DNA和RNA的含磷量分别为9.2%和9.0%。
通过测定核酸中磷的含量,可间接计算出核酸的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粗核酸、DNA标准品、RNA标准品、样品待测液、蒸馏水等。
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1)配制核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DNA和RNA标准品,用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测定样品核酸含量:将样品待测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取适量样品溶液,在26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3)绘制标准曲线:以DNA或RNA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计算样品核酸含量: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核酸浓度,计算样品中核酸的量。
2. 定磷法测定核酸含量(1)配制标准磷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用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磷溶液。
(2)测定样品核酸中磷含量:将样品待测液加入强酸,使核酸分子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
在还原剂存在下,磷钼酸铵被还原生成钼蓝,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660 nm处的吸光度。
(3)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磷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计算样品核酸含量: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磷浓度,乘以核酸的含磷量,计算样品中核酸的量。
核酸含量测定
![核酸含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3185fb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9.png)
定磷试剂:含硫酸、钼酸铵、Vit.C,浅黄色,如果变绿则不能使用,每组用100mL烧杯取70mL
04
标准磷溶液:含磷量为10 μg/mL,每组用干试管取15用硫酸消化,将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
02
制定定磷标准曲线;
03
测定回收率和样品总磷量。
实验步骤
1. 样品消化(每两组或三组做一份)
回收率的意义;
实验所用的水质、试剂质量、定磷试剂的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01
02
思考题
将试管洗净,斜插在试管架上,放在台面上。
将消化管和橡皮塞洗净,放回原处。
将比色杯洗净,放在实验台上的小平皿中。
将实验台面擦干净。
实验结束
消化管
1
2
3
RNA/mL
0
1
0
标准磷原液/mL
0
0
1
dH2O/mL
1
0
0
5mol/L H2SO4/mL
2
2
2
消煮炉中消化2—6h至溶液无色透明,冷却
dH2O/mL
1
1
1
沸水浴中加热10min(分解焦磷酸),冷却
用dH2O定容/mL
50
50
50
混匀
2. 定磷标准曲线的制定(每人做一份) 每人取18支试管,按照下表平行操作:
以每管含磷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画标准曲线,直线应过原点。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x)和标准磷(y)的含磷量(μg)。
数据处理
计算样品总磷量:
01
计算RNA量:
02
样品RNA含量:
03
计算回收率:
操作注意事项
1. 每人独立操作,不允许两人穿插取样; 2. 要求试剂及所有器皿清洁,不含磷; 3. 每管加样和测定均要求平行操作; 4. 消化溶液定容后务必上下颠倒混匀后再取样; 5. 各种试剂必须用移液管按顺序准确量取,移液管口用吸水纸擦净,溶液尽量加到试管下部,标准溶液要求用差量法。 6. 漩涡混合器的使用:用点动档,试管竖直或稍倾斜垂直向下用力。 7. 测定吸光值时,用一个比色杯装去离子水调节分光光度计零点,另一个比色杯按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顺序测定,不用润洗,切忌甩比色杯,将蓝色溶液撒在仪器和地面上。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17c549856a561252d36fd5.png)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原理]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组成成分中都有嘌呤、嘧啶碱基,这些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 ( -C-C=C-C=C-),在紫外光区的250-280nm 处有强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 左右。
常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进行核酸的定量测定。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ε(P)表示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摩尔原子磷的光吸收值。
RNA 的ε(P)260nm ()为7 700~7 800,RNA 的含磷量约%,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RNA 的光吸收值相当于~。
小牛胸腺DNA 钠盐的ε(P) 260nm ()为6 600,含磷量为%,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DNA 钠盐的光吸收值相当于。
测出260nm 处的光吸收值,可计算出核酸的含量。
当核酸变性降解时,其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蛋白质也有紫外吸收,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 波长处,在260nm 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若待测的核酸制品中混有大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则测定误差较大,应设法除去。
不纯的样品不能用紫外吸收值作定量测定。
从A 260/ A 280的比值可判断样品的纯度。
纯RNA 的A 260/ A 280≥;DNA 的A 260/ A 280≥。
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则比值下降。
RNA 和DNA 的比值分别低于和时,表示此样品不纯。
pH 对核酸紫外吸收性有影响,所以在测定时要固定溶液的pH 值。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比消光系数法来测定核酸含量。
[方法和步骤]1、测定取洁净离心管甲乙两支,分别准确加入 DNA/RNA 样液,然后向甲管加入蒸馏水,向乙管加入过氯酸-钼酸铵沉淀剂,摇匀后置冰箱内30min ,使沉淀完全。
3000r/min 离心10min ,各吸取上清液转入相应的甲乙两容量瓶内,定容至50mL 。
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使用紫外光度计分别测定上述甲乙两稀释A 260值。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6dad15cc7931b765ce151d.png)
核酸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原理]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组成成分中都有嘌呤、嘧啶碱基,这些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 ( -C-C=C-C=C-),在紫外光区的250-280nm 处有强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 左右。
常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进行核酸的定量测定。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ε(P)表示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摩尔原子磷的光吸收值。
RNA 的ε(P)260nm (pH7.0)为7 700~7 800,RNA 的含磷量约9.5%,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RNA 的光吸收值相当于0.022~0.024。
小牛胸腺DNA 钠盐的ε(P) 260nm (pH7.0)为6 600,含磷量为9.2%,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DNA 钠盐的光吸收值相当于0.020。
测出260nm 处的光吸收值,可计算出核酸的含量。
当核酸变性降解时,其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蛋白质也有紫外吸收,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 波长处,在260nm 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若待测的核酸制品中混有大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则测定误差较大,应设法除去。
不纯的样品不能用紫外吸收值作定量测定。
从A 260/ A 280的比值可判断样品的纯度。
纯RNA 的A 260/ A 280≥2.0;DNA 的A 260/ A 280≥1.8。
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则比值下降。
RNA 和DNA 的比值分别低于2.0和1.8时,表示此样品不纯。
pH 对核酸紫外吸收性有影响,所以在测定时要固定溶液的pH 值。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比消光系数法来测定核酸含量。
[方法和步骤]1、测定取洁净离心管甲乙两支,分别准确加入 1.0mL DNA/RNA 样液,然后向甲管加入1.0mL 蒸馏水,向乙管加入1.0ml 过氯酸-钼酸铵沉淀剂,摇匀后置冰箱内30min ,使沉淀完全。
3000r/min 离心10min ,各吸取上清液0.5mL 转入相应的甲乙两容量瓶内,定容至50mL 。
实验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实验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ad20b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8.png)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核酸含量测定
操作步骤
准备标准品、未知样品和空白对照;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调整波长、设置测量模 式;将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分别放入样品池;记录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品的标准 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核酸含量。
02
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峰,这是核酸特有的吸收峰,可 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
核酸的紫外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随着核酸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 增加。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核酸浓 度呈线性关系,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核酸含量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核酸含量计算公式:核酸浓度(μg/mL) = (A / V) / (1000 × L) × (100 / S)
其中,A为吸光度值,V为样品体积(mL),L 为光程(cm),S为核酸分子截面积 (cm²/μg)。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光程一致,以减小 误差。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样品污染,以免影 响实验结果。
对于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核酸样品,可能需要采 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03
实验步骤
样品制备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5
实验总结
实验收获与体会
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 操作。
认识到实验操作对结果准确性的 影响。
01
02
掌握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03
04
了解了核酸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 性。
紫外分光光谱法和化学法测定核酸含量
![紫外分光光谱法和化学法测定核酸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63efb40203d8ce2f00662362.png)
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化学法测定核酸含量
实验原理
o 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的嘌 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C=CC=C ),能够强烈吸收250~280nm波长的紫 外光。核酸(DNA,RNA)的最大紫外吸 收值在260nm左右。核酸、核苷酸及其衍 生物分子组成中都含有这些碱基,因而具有 吸收紫外光的作用。遵照LambertBeer定 律,可以从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来测定核酸 类物质的含量。
o 当已知ε(p)时,只要将被测核酸溶液在紫外分 光光度计260nm波长处,通过光径为1cm的比色 杯,测得OD值,即可测得该核酸溶液的浓度。 o 现已知RNA的ε(p)在260nm(pH7)时为 7700~7800,RNA的磷含量约为9.5%。因此, 每毫升溶液(中性)含1μg的RNA钠盐,在 260nm波长处通过光径为1cm的比色杯时的光密 度相当于0.020~0.024
o 化学法DNA含量的的原理: o DNA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其嘌呤碱与脱氧核 糖 之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嘌呤碱、脱氧 核糖和脱氧嘧啶核苷酸。脱氧核糖在酸性条 件下脱水生成酮基戊糖,后者与二苯胺在酸 性条件下生成蓝色物质,在597nm波长处 有最大吸收。
实验器材
o 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方法
o 1.碱基、核苷、核苷酸的定性测定 o 现在已经知道碱基、核苷、核苷酸在一定pH值时 有4个特定的紫外光吸收值(光密度)的比值是固 定的。要鉴别测得的未知样品中这些成分,只要测 定它们在一定pH条件下如下几个特定波长 (250nm,260nm,280nm,290nm)紫外光 的吸收值(光密度),然后根据其光密度比值 (250nm/260nm,280nm/260nm, 290nm/260nm)即可鉴别碱基、核苷和核苷 酸。
核酸纯度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核酸纯度鉴定的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cd7f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b.png)
核酸纯度鉴定的方法和原理核酸纯度鉴定是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核酸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克隆、PCR反应、基因测序等实验过程中,准确评估核酸的纯度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核酸纯度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比浊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紫外吸收光谱法是最常见且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核酸在紫外光(200-300 nm)波长范围内的特征吸收来评估核酸的纯度。
纯的核酸在260 nm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而蛋白质、有机物等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则往往在280 nm处有吸收峰。
因此,通过测量核酸在260 nm 和28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可以初步判断核酸的纯度。
一般来说,纯度良好的DNA样品的A260/A280比值应在1.8-2.0之间,而纯度良好的RNA样品则应在1.9-2.1之间。
除了A260/A280比值,还有一个常用的指标是A260/A230比值。
这个比值是衡量核酸样品中存在的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在制备核酸样品时,常常会使用一些试剂,如酚/氯仿、异丙醇等,这些试剂残留在核酸样品中会导致A260/A230比值下降。
一般来说,纯度良好的DNA样品的A260/A230比值应在2.0-2.2之间,而纯度良好的RNA样品则应在2.0以上。
此外,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进一步鉴定核酸纯度。
这些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核酸样品中的杂质含量,并进一步评估核酸的质量。
综上所述,核酸纯度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A260/A280和A260/A230比值来初步评估核酸的纯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如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来进一步确定核酸纯度。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为后续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7fb6378daef5ef7ba0d3cf6.png)
故测定未知浓度RNA或DNA溶液A260nm波长 的光吸收值即可计算出其中核酸的含量。此 法操作简便。若样品内混杂有大量的核苷酸 或蛋白质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则测定误 差较大,故应设法预除去。
器材:
1、分析天平 2、离心机 3、容量瓶 4、紫外分光光度计 5、吸管 6、冰浴或冰箱
四、试剂
1、5%~6%氨水 2、钼酸铵-高氯酸试剂(沉淀剂)。如配
制200mL可在193mL蒸馏水中加入 7mL70%高氯酸和0.5g钼酸铵。
五、实验操作
称待测核酸样品500 mg 蒸馏水糊状 水 稀释5%~6%氨水调 至pH7,定容到50 mL。
离心管1+2mL样品溶液+2mL蒸馏水
分别混匀
五实验操作除去大分子核酸作为对照冰浴或冰箱中30min分别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分别取上清液05ml蒸馏水定容到50ml光程为1cm比色杯a260nm波长测光吸收值a1和a2六计算如果已知待测的核酸样品不含酸溶性核苷酸或可透析的低聚多核苷酸即可将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2050ugml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样品浓度(Ug/ml)
500mg
4 50
50* 2
*
0Hale Waihona Puke 5(Ug/ml) *100
=50ug/ml
如果已知待测的核酸样品不含酸溶性核苷酸或可透析的低
聚多核苷酸,即可将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0~50ug/mL)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实验八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
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共轭双键系 统,能吸收紫外光。RNA和DNA的紫外吸收 高峰在A260nm波长处。通常规定:在A260nm波 长下,浓度为1μg/mL的 DNA溶液其光密度 为0.020,而浓度为1μg/mL的RNA溶液其光 密度为0.022~0.0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3afe3ef18583d049645939.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摘要综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总量的方法,总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核酸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文中选用上海元析UV6100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关键词核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小分子1. 引言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的生物信息大分子。
天然存在的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两大类。
1953年watson和crick [1]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生命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进行代代遗传的机理,从此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核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核苷酸。
核苷酸完全水解可释放出等量的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
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胞嘧啶(cytosine, C),胸腺嘧啶(thymine, T)和尿嘧啶(uracil, U)。
其中,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存在于DNA和RNA分子中,胸腺嘧啶仅存在于DNA分子中,尿嘧啶仅存在于RNA分子中。
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遗传基因,决定着细胞和个体的遗传性;RNA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2]。
因此,它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其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核酸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药物小分子能与核酸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其模板作用,使核酸链断裂,进而影响基因调控和表达功能[3]。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DNA的化学环境就是指DNA周围存在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这些小分子物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对于认识小分子物质的活性及药物、污染物或毒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早在60年代,意大利、法国、日本及美国的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有关DNA。
实验二 紫外吸收法测定 DNA 的含量
![实验二 紫外吸收法测定 DNA 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2c31473da32d7375a4178019.png)
实验二紫外吸收法测定DNA 的含量生命科学学院——齐向英紫外法测定核酸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用量少、对样品无损害,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DNA 和RNA 都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它们的最大吸收峰在波长260 nm 处。
这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凡是含有嘌呤和嘧啶的一切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均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核苷和核苷酸的摩尔消光系数ε(P)(或吸收系数)表示为: 每升溶液中含有 1 mol 原子磷的消光值(即光密度或称光吸收值)。
RNA 的ε(P)260 nm (pH 7.0)为7700~7800。
RNA 的含磷量约9.5 % ,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RNA 的光吸收值相当于0.024。
计算如下:原子磷量: 1 mol / L = 31 g / 1000 mL = 31 mg / mL(磷相对原子质量:31)RNA 量: 31 mg / mL÷9.5 % = 330 mg / mL1 mg / mL RNA 的光吸收值: 7800÷330 = 241μg / mL RNA 的光吸收值: 0.024再如,小牛胸腺DNA 钠盐的ε(P)2 60 nm (pH 7.0)为6600,含磷量为9.2 % ,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DNA 钠盐的光吸收值为0.020。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也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通常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在波长280 nm 处,而在260 nm 处的吸收值仅是核酸的 1 / 10 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时,用紫外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影响不大。
RNA 的260 nm 与280 nm 的光吸收比值在 2.0 以上,DNA 的260 nm 与280 nm 光吸收的比值在1.9 左右。
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比值下降。
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25 mL、50 mL容量瓶,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dce09e1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2.png)
实验名称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4课时)一、实验目的: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系统(-C=C-C=C-),能够强烈吸收250-280nm 波长的紫外光。
核酸(DNA,R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60nm 处。
根据Lambert-Beer 定律,在一定范围内,样品的紫外光吸收值与核酸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冰或冰箱、离心机、离心管(10mL)、烧杯(10mL)、容量瓶(50mL、100mL)、移液管(0.5ml、2mL 和5mL)、药勺和玻璃棒、试管和试管架2.试剂和材料:核酸样品(DNA或RNA)、5%-6%氨水、沉淀剂(钼酸铵-过氯酸试剂)四、实验步骤1.核酸样品纯度的测定(1)准确称取待测的核酸样品0.5g,加少量蒸馏水(或无离子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用5%-6%氨水调至pH7.0,定容至50mL.此溶液为待测样品溶液。
(2)取两支离心管,甲管内加入待测样品溶液2mL和蒸馏水2mL;乙管内加入2mL 样品溶液和2mL 沉淀剂(沉淀除去大分子核酸,作为对照)。
混匀,在冰浴(或冰箱)中放置30min,3 000r/min 离心10min。
从甲、乙两管中分别取上清液0.5mL,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选用光程为1cm 的石英比色杯,测定260nm 下的吸光度值。
(3)计算DNA (或RNA)纯度按下式计算:2.核酸溶液含量的测定当待测的核酸样品中含有酸溶性核苷酸或可透析的低聚多核苷酸,在测定时需要加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沉淀除去大分子核酸,测定上清液260 nm 处吸光度作为对照。
(1)取2 支离心管,每管各加入待测的核酸溶液2mL,再向甲管内加2mL 蒸馏水,向乙管内加2mL 沉淀剂。
混匀,在冰浴(或冰箱)中放置10min,3 000r/min 离心10min。
核酸鉴定的三种方法
![核酸鉴定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81d1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3.png)
核酸鉴定的三种方法一、紫外吸收法。
1.1原理。
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键,在260nm波长处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这就像是核酸有一个独特的身份标识,在这个特定的波长下会被检测到。
咱们可以根据这个特性来对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呢。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核酸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就是它的“指纹”。
1.2操作及判断。
操作起来也不算复杂,把样品放到紫外分光光度计里,测定260nm处的吸光度值。
如果吸光度值在一定范围内,那就说明有核酸存在。
要是这个值比较高,那可能核酸的含量就比较多。
不过这里面也有个小问题,就是有些杂质也可能在这个波长附近有吸收,就像鱼目混珠一样。
所以这个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也不是百分百准确无误的。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2.1原理。
这就像是一场核酸分子的赛跑比赛。
琼脂糖凝胶就像跑道,核酸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在凝胶里迁移。
不同大小的核酸分子迁移速度不一样,就像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速度有差异一样。
小的核酸分子跑得快,大的跑得慢。
这样根据核酸分子在凝胶中的位置,就能判断核酸的大小和大概的纯度了。
2.2操作。
首先要制备琼脂糖凝胶,就像做蛋糕要先准备面糊一样。
然后把核酸样品和上样缓冲液混合,加到凝胶的小孔里,通上电,让它们跑起来。
等跑一段时间后,再用染料染色,这样核酸分子就像穿上了彩色的衣服,在凝胶里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位置了。
2.3结果判断。
如果看到一条清晰的条带,那就说明核酸比较纯。
要是有拖尾或者多条带,那可能就有杂质或者核酸有降解等情况。
这就好比从一个人的走路姿势能看出他是不是健康一样,从核酸在凝胶里的条带情况能判断出核酸的质量好坏。
三、定磷法。
3.1原理。
核酸里面含有磷元素,这可是核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测定磷的含量,就能推算出核酸的含量。
这就像是通过数树上的果子数量来推测整棵树的产量一样。
3.2操作及注意事项。
先把核酸样品进行消化处理,让磷元素都释放出来,然后用特定的试剂和磷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量来计算磷的含量。
核酸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核酸含量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c91a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a.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核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由核苷酸单体聚合而成。
核酸含量是衡量细胞活性、基因表达水平等重要生物学指标的重要参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核酸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基于核酸分子中碱基的共轭双键系统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
在紫外光照射下,核酸分子中的碱基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产生荧光。
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出核酸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核酸样品2. 标准核酸溶液3. 0.1mol/L NaOH溶液4. 0.1mol/L HCl溶液5. 1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4)6. 6mol/L Guanidine HCl溶液实验仪器:1. 紫外分光光度计2. 移液器3. 试管4. 烧杯5. 移液管6. 洗瓶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取一定量的核酸样品,用0.1mol/L NaOH溶液溶解,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核酸溶液。
- 将核酸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以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测范围内。
2. 标准曲线制作:- 取标准核酸溶液,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制备成标准系列。
-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6mol/L Guanidine HCl溶液为空白对照,测定标准系列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核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 按照样品制备步骤,制备待测核酸溶液。
-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6mol/L Guanidine HCl溶液为空白对照,测定待测核酸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核酸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104ee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2.png)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共轭双键系统,能吸收紫外光。
RNA和DNA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 nm波长处。
遵照有色溶液对光吸收的物理定律即Lambert-Beer定律,可以从紫外光吸收值的变化来测定核酸物质的含量。
一般在260 nm波长下,每毫升含1μg DNA 溶液的光吸收值为0.020,每毫升含1μg RNA溶液的光吸收值为0.022。
故测定未知溶液在260 nm的光吸收值即可计算出其中核酸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便,迅速。
蛋白质和核苷酸等也有紫外吸收。
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 nm波长处,在260 nm 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RNA的260 nm与280 nm吸收比值在2.0以上;DNA的260 nm和280 nm吸收比值在1.9左右,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比值下降。
若样品中混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紫外吸收物质时,应设法除去。
三、实验器材S54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指南:插上电源插头,打开仪器左侧面下方的电源开关,本仪器具备计算机自检与波长及100%线自正功能,开机后显示窗两侧8灯全亮,指示灯进入自检与自校状态,约需10多分钟。
当TRANS灯亮即说明自校结束进入待机状态,可随时应用。
设定波长(本实验波长为260 nm和280 nm),按再按确认,显示窗改变波长至设定值。
推开比色室的盖子。
将空白和样品溶液分别仔细倒入特殊的石英比色皿中(倒入之前先用少量溶液润洗比色皿一次),用擦镜纸擦去比色皿表面的余液,然后将比色皿插入比色室里的卡座中,拉动卡座拉杆,将空白液的比色皿置于光路中。
按MODE键,使TRANS.透射比键灯亮,在比色室盖子关闭的状态下按一下0%T键,使显示窗中的数字为0.000。
关闭比色室的盖子,按一下100%ABS,使显示窗中的数字为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混匀,在冰浴上放置30min。
3.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从甲、乙两管中分别吸取0.5 mL上清液,用蒸馏水定容至 50mL。选择厚度为1cm的石英比色杯,在260nm波长处测定A值。
4.测定A280的值。求出A260/A280.判断RNA的纯度。(注释)
THANKS
2-3 注释说明
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 处,在260nm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 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RNA的260nm与280nm吸收的比值在2.0以上;DNA的260nm 与280nm吸收的比值则在1.9左右。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比值即下降。
紫外法测量核酸浓度
第三小组:蔡永睿 彭柏强 邵若宸 李明阳 姜礼杰 黄铄 陈璇
实验原理
目录
Contents
实验方法
注意事项
分析与拓展
01
实验原理
1-1 结构基础
核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和嘧啶有吸收UV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60nm波 长处。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或称吸收系数)用来表示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克原子核酸磷 的光吸收值(即A值)。测得未知浓度核酸溶液的A260nm值,即可以计算出其中RNA或 DNA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迅速,并对被测样品无损,用量也少。 。
02
实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实验材料
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取3.6mL 70%过氯酸和0.25g钼酸铵溶于 96.4mL蒸馏水中,即成0.25%钼酸 样品RNA或DNA干粉
铵-2.5%过氯酸溶液。
. 5-6%氨水:用25-30%氨水稀释5倍。 .
2-2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待测核酸样品0.5g,加少量0.01mol/L NaOH调成糊状,再加适量水,用5-6%氨 水调至pH7.0,定容至50mL。
02间接比色法
01定磷法
03紫外吸收法
测定核酸浓度的方法
4-4 拓展应用
紫外吸收法是基于测定试样对紫外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紫外吸收法是 选定一定波长的光照射被测物质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再依据吸光度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计 算的,理论根据是吸收定律它是朗伯定律和比尔定律结合而成故称朗伯比尔定律它是所有 吸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除了可以测量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浓度或含量之外,也可以用以探索物质以及对 于污染物的测定
4-2 误差分析
在Ph不同的情况下,共轭双键会发生异构现象,此时的吸光度也会相应改变。大多是采 用ph为7.0的时候测定核酸的浓度。
4-3 方法拓展
DNA、RNA分子在强酸作用 下降解的糖,再与浓酸、酚或 胺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其颜色 元素分析表明,RNA含磷量 平均为9.4%,DNA含磷量平 均为9.9%,由此可以推导出 核酸质量约为其含磷量的11倍 ,因此可从测得的核酸样品的 含磷量计算核酸的含量。 深浅与核酸含量呈正比,因此 通过比色法可测得核酸的含量。 核酸分子中的共轭π键具有紫 外吸收性质,核酸溶液的吸收 度与核酸的浓度呈正比,可用 作定量测定。
1-2 计算方法
试液中DNA / RNA总含量按最下所示计算: 式中 甲A 260 ——被测稀释液在260nm处的总光密度值; 乙A 260 ——加沉淀剂除去大分子核酸后被测稀释液在260nm处的光密度值; 两者之差(甲A 260 -乙A 260 )为被测稀释液的光密度值; V B ——被测试液总体积(mL) D——样液的稀释倍数。 0.020——脱氧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数,即浓度为1mg/L的DNA水溶液(pH为中性)在260nm波长处, 通过光径为1cm时的光密度值。 0.022——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数,是浓度为1mg/L的核糖核酸水溶液(pH为中性)在260nm波长处, 通过光径为1cm时的光密度值。 由于大分子核酸易发生变性,此值也随变性程度不同而异,因此一般采用比消光系数计算得到DNA或 RNA量是一个近似值。
03
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1.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前要预热。 2. 比色皿应成套使用,注意保护,不能拿在光面上。 3. 离心机使用前必须将离心管平衡,对称放置。调速必须 从低到高,离心完等转子完全停下后,再打开盖子,然 后将转速打到最低。
04
分析与拓展
4-1 方法讨论
如果待测的核酸样品不含酸溶性核苷酸或可透析的低聚多核苷酸,则可将样品配制成一定 浓度的溶液(20~50μg/mL)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而上述实验步骤中采用比消光法,针对当待测的核酸样品中含有酸溶性核苷酸或可透析的 低聚多核苷酸,在测定时加入了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沉淀除去大分子核酸,测定上清 液260 nm 处光密度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