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四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汽油机混合气[29113]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 汽油机燃烧室
4. 6 汽油机燃烧室
4.6.3 新型汽油机燃烧室 非均质稀混合气燃烧
传统汽油机采用均匀混合气,具有以下缺点: (1)空燃比范围狭窄,造成低负荷的经济性较差; (2)浓混合气燃烧时容易爆燃; (3)热效率低,油耗高; (4)排气污染严重。 稀薄混合气燃烧的主要困难是: 着火困难,不可靠; 燃烧不稳定,速度低。 解决问题的思路: 保证可靠点火;组织气流运动,加快燃烧。 分层燃烧的思路: 加大点火能量,在火花塞形成较浓混合气,保证可靠着火。 混合气浓度由浓到稀逐步过渡,组织气流运动,快速稳定燃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 汽油机燃烧室
4. 6 汽油机燃烧室
4.6.2 典型汽油机燃烧室 楔形燃烧室
火花塞在楔形高处的进、排 气门之间,火焰距离较长。 一般设置挤气面积,气门稍 倾斜。 气道转弯较小,减少进气阻 力,提高充气效率。 压缩比高,达9~10。 有较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 汽油机燃烧室
4. 6 汽油机燃烧室
4.6.3 新型汽油机燃烧室 均质稀混合气燃烧 TGP燃烧室 燃烧室
燃烧室设置副室,加强 燃气的气流运动。 喷孔部位放置火花塞, 保证可靠着火。 利用燃气火焰加快燃烧。 压缩比高达15。 动力性和经济性好,压 力升高率低,工作柔和。 对点火时刻敏感。
—— 汽油机燃烧室
4. 6 汽油机燃烧室
4.6.2 典型汽油机燃烧室 碗形燃烧室
燃烧室在活塞顶内,结 构紧凑,火花塞在中间,火 焰传播距离短。 挤流效果好。 气道转弯小, 进气阻力 大,充气效率高。 压缩比可达13。 动力性和经济性好,压 力升高率低,工作柔和。 对点火时刻敏感。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 了加速火焰传播,防止爆 了促进燃油与空气更好地 燃 混合
4
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一 混合气形成过程(电喷发动机)
1 节气门开度一定, n ,喉口流速升高 压力P降低 雾化效果好 2 节气门开度,n 喉口真空度高 蒸发性好
5
二 汽油喷射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第二节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第三节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 烧的技术发展
2
桑塔纳轿车汽油供给系示意图
油管 油箱
空气滤清器
汽油滤清器 汽油泵 化油器
3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点燃式 进入汽缸的是混合气,燃 油与空气的混合时间长 压缩比低, = 6~12 有爆燃问题 柴油机 压燃式 进入汽缸的是新鲜空气, 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时间短 压缩比高, = 12~22 有工作粗暴问题
11
通常测取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研究燃烧过程。 在燃烧压力线上,1点为火花塞跳火点(开始点 火点),2点为形成火焰中心,3为最高压力点。
•将燃烧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Ⅰ着
火延迟期(滞燃 期)、Ⅱ明显燃烧 期、Ⅲ补燃期(后燃 期)。
12
1、着火延迟期(滞燃期)Ⅰ 着火延迟期:从火花塞跳火到形成火焰中心的时间 或曲轴转角,从1-2。 1点以前为压缩过程, 缸内压力升高不大;1 点处火花 塞跳火;2 点处形成火焰中心,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 开始急骤增高。
26
运行因素: 1)点火提前角—θ增加, t1减少;混合气压力、温 度增高,t2减少。但t2起主要作用,故爆燃倾向增加。 -----可以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来降低爆燃倾向。 2)转速的影响—n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加, t1减 少;而冲量系数下降, 混合气压力下降, t2增加。 -----n增加,爆燃倾向减弱。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三、名词解释1. 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
2. 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
3.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
4. 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功后,转为有效输出功的百分比称为机械效率。
5. 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h kW ⋅1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6.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
7.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指示功称为平均指示压力。
8.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
四、简答9.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案要点:1)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 、Cv 加大,k 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2)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 有所下降。
3)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 时,会下降。
4)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 <1时,部分燃料没有足够空气,或排出缸外,或生成CO ,都会使ηt 下降。
而φa >1时,ηt 值将随φa 上升而有增大。
10. S/D (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活塞平均运动速度30sn m =ν若S /D 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 ν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 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S /D 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教学课件
可燃的混合气。
压缩和点火
02 在压缩过程中,混合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当
温度达到燃点时,混合气被点燃。
燃烧和膨胀
03
混合气燃烧产生大量热量,推动活塞运动,产生动力
和热量。
汽油机混合气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的种类
汽油机混合气燃烧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 蒸气、未燃燃料和有害气体等。
燃烧产物的排放控制
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朱义名. (2006). 内燃机的传热与热负荷. 北京: 人民交通出 版社.
王建平, 刘艳玲, 王宝艳. (2012). 内燃机原理与实践.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0). 内燃机燃烧学.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感谢您的观看
燃油喷射量 燃油喷射量对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也有重要影响。喷射量 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混合气浓度不合适,影响燃烧效率。
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与燃油喷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混合气的 形成和燃烧。空气流量过少会导致混合气过浓,反之则会 导致混合气过稀。
汽油机混合气燃烧的影响因素
01 02
压缩比
压缩比是影响混合气燃烧的重要因素之一。压缩比过高会导致混合气燃 烧过快,温度过高,产生爆震;反之则会导致混合气燃烧过慢,功率输 出低下。
建议:针对实验结论,提出以 下建议
1. 进一步深入研究汽油机混合 气的形成机制,尤其是燃油喷 射和空气流动的过程。
实验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2. 加强燃烧过程的模拟和优化,以 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
3.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验研究成果, 对汽油机设计和性能进行优化,提高 汽车的动力和经济性能。
第4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练习题(含答案)
第4章练习题一、解释术语1、不规则燃烧2、点火提前角3、空燃比二、选择题1.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要相应提高所使用汽油的()A、热值B、点火能量C、辛烷值D、馏程2.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A、温度传播过程B、压力传播过程C、热量传播过程D、火焰传播过程3、汽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燃料()、燃料蒸汽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
A、喷射B、雾化C、蒸发D、混合4、下面列出的()属于汽油机的燃烧特点。
A、空气过量B、有时缺氧C、扩散燃烧D、混合气不均匀5、汽油机爆震燃烧的根本原因是远端混合气()A、自燃B、被火花塞点燃C、火焰传播不到D、被压缩6、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A、燃烧速度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D、气流运动速度7、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
A、减小喷油提前角B、减小点火提前角C、加大喷油提前角D、加大点火提前角三、填空题1、根据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压力变化的特点,可以将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2、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和两种。
3、压缩比是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但高压缩比会给汽油机增加的趋势。
4、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和。
5、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喷入_________________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6、发动机转速增加时,应该相应地____________点火提前角。
7、在汽油机上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进入气缸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四、简答题1、P—φ图上画出汽油机正常燃烧,爆震燃烧和早燃的示功图,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区别?2. 用示功图说明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大、过小,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 汽油机燃烧室组织适当的紊流运动的作用有哪些?第4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术语1、不规则燃烧是指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2、点火提前角是从火花塞跳火到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
发动机原理六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压缩比是指气缸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它决定了混合气压缩的程度。压 缩比过低会导致混合气燃烧不充分,而压缩比过高则可能导致爆燃和敲缸等 问题。因此,优化压缩比可以改善汽油机的性能。
燃油经济性优化
总结词
燃油经济性是评价汽油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优化燃油经济性可以提高汽 车的续航里程和减少燃油消耗。
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 输出,因此需要控制混合气的
比例和均匀度。
混合气的分布
混合气在气缸内的分布对发动 机性能也有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混合气的均匀分布。
02
燃烧过程
火花点火
火花塞点火
在火花塞中央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产生电火花 ,点燃可燃混合气。
点火时刻控制
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驾驶者的操作,控制点火时刻,确 保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经济性。
催化转化器
01
催化转化器的组成
催化转化器主要包括催化剂、载体和 外壳三部分。
02
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 理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一氧化碳、碳 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转化 为无害气体。
03
催化转化器的应用
催化转化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 等汽油机的排放控制系统中。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 组成
03
缸内直喷技术需要更高的喷射压力和更精确的喷射控制,因此对燃油系统和发 动机控制系统的要求更高。同时缸内直喷技术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噪音和振动增 加。
0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与展望
汽油机发展现状总结
汽油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内燃机之一,在汽 车、摩托车、船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汽油机的优点包括功率密度高、启动速度快、 易于冷启动等。
发动机原理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课件
燃烧室通常由气缸盖、气缸壁和火花 塞组成,其结构对燃烧速度和效率有 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汽油机的性能和降低排放, 需要对燃烧室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 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和效率。
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
燃烧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混合气 的成分、温度、压力和燃烧室的结构 等。
爆燃和表面点火
爆燃的概念
爆燃是由于混合气在气缸内自燃引发的爆炸现象。
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根据发动机工况,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
喷油嘴设计
喷油嘴的形状、孔径和喷雾形状对燃油雾化至关重要。
燃油雾化和混合过程
燃油雾化的目的
将液态汽油转化为微小油滴,增加与 空气接触面积。
混合过程
油滴与空气均匀混合,形成理想的混 合气。
空燃比的控制
空燃比定义
空气与汽油的比例。
控制方法
排放控制和三元催化器
三元催化器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 化为无害物质。
排放法规
各国政府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有害气 体的排放。
氧传感器
监测尾气中氧含量的传感器,用于控制空燃比。
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
1 2 3
噪声来源 包括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等,影响乘坐舒适 性。
减震措施 通过各种减震元件来降低发动机振动对车辆的影 响。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包括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通过这四个冲程的循环往复,实 现能量的转换。
汽油机的特点
汽油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易于启动、噪音较小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燃油经 济性较差、排放污染较高等缺点。
汽油机的特点
01
02
03
汽油机采用火花塞点火 方式,通过点燃汽油和 空气的混合气产生动力。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ppt课件
热损失 t
冷却水, 机油温度 润滑 零件磨损
磨耗量可达正常燃烧的27倍。
2020/12/27
15
(2) 高温分解
按提高循环热效率的热力学观点看, 爆燃接近于等容燃 烧, 热利用好, 是人们所希望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当轻微爆 燃, 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以有所提高, 平均有效压力亦有所增 长。
汽油机
柴油机
1 点燃式。
压燃式。
2 i 影响小。
i 影响大。
3 进入汽缸的是混合气,混合时间长。 进入汽缸的是新鲜空气,混
合时间短。
4 Tmax高,热负荷大。
5 压缩比低, = 6~10。
pmax 高,机械负荷大。
压缩比高, = 12~22。
6 有爆燃问题。
有工作粗暴问题。
7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d
pmax ( 颇似柴油机工作粗暴 )。早火太早, 则使压缩 末期负功增大, 热效率, 功率损失, 功率。单缸早火, 往 往会导致停车。多缸早火, 会使Ne, 工作粗暴, 寿命。
非爆燃性表面点火, 大体是在发动机按高速、高负荷长 时间运转以后, 火花塞绝缘体, 电极或排气阀高温所引起 (不包括积炭)。
5
气流运动 u s
所以, 在汽油机中, 火焰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 它直接 影响不正常燃烧的抑制, 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 使用寿命。
3点为 pmax点, 3’点 Tmax 为, 往往3’点与3点重合。
若取放热效率骤然下降的时刻作为急燃期的终点则更合理 ( 3点稍后一点 ), 但这一点不易确定, 故我们通常以使 pmax 的3点作为急燃期的终点。
分在此时间内放出 ( 这与柴油机不同, 柴油机随喷随燃,
典型发动机原理 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典型发动机原理简答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①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Cv加大,k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②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有所下降。
③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时,会下降。
④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1时,ηt值将随φa上升而有增大。
2、S/D〔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sn30,假设S/D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 S/D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反之假设S/D值较大,当保持?m不变时,发动机转速n将降低。
S/D较大,发动机高度将增加,相对散热面积减少,散热损失减少等。
3、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局部?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答:机械损失由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流体节流和摩擦损失、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等组成。
测定方法有:①示功图法、②倒拖法、③灭缸法、④油耗线法等。
4、简述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测定方法优缺点。
答:测量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的方法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倒拖法等。
用示功图法测量机械损失一般在发动机转速不是很高,或是上止点位置得到精确校正时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里,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可信的测定结果。
油耗线法仅适用干柴油机。
此法简单方便,甚至还可以用于实际使用中的柴油机上。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2.着火性能 指标:十六烷值(CN) 十六烷C16H34—十六烷值定为100,易自燃
-甲基萘—十六烷值定为0,不易自燃
二者混合液与柴油的自燃性比较,混合液中十六 烷的体积百分数为柴油的十六烷值。 车用柴油的CN:40~50 3.馏程—评价柴油蒸发性的指标 50% 馏出温度:低,柴油蒸发性好,轻馏分多,有利于 混合气形成和着火,冷起动性能好。 90% 和 95% 馏出温度:高,柴油中重馏分多,燃烧容易 不完全易形成积炭,排气容易冒烟。
着火方式—进入燃烧有两种方法: 点燃—利用点火系向可燃混合气增加能量 自燃—利用自身积累的热量或活化中心着火 ※ 点燃是在局部混合气内进行的,自燃是在全部混合气
内同时发生的。
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经历三个基本步骤: 1)燃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2)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可燃混合气发生自燃。 3)火源扩大到整个可燃混合气,形成全面燃烧
增大,这种相互促进,最终导致极快的反应速率而着火。
着火临界温度和着火临界压力:
能保证着火的缸内最 低温度和压力称为着 火临界温度和着火临 界压力。 —着火的必要条件 该曲线称着火临界线 热着火机理着火条件
着火临界线
(二)链式反应着火机理(也称链锁反应或链爆炸 ) 反应自动加速不一定要依靠热量的积累使大量分 子活化,以某种方式(辐射、电离)激发出活化 中 心,通过链锁反应逐渐积累活化中心的方法也能 使 反应自动加速,直至着火。 链锁反应:其中一个活化作用能引起很多基本反 应,即反应链。
Фa =1时为理论混合气; Фa <1时为浓混合气
Фa >1时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空气量/燃料量= ФaL0
**汽油机:Фa=0.8~1.2;柴油机: Фa=1.2~1.6; 增压柴油机: Фa=1.8~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汽油机 柴油机1 点燃式。
压燃式。
2 τi 影响小。
τi 影响大。
3 进入汽缸的是混合气,混合时间长。
进入汽缸的是新鲜空气,混合时间短。
4 T max 高,热负荷大。
p max 高,机械负荷大。
5 压缩比低,ε = 6~10。
压缩比高,ε = 12~22。
6 有爆燃问题。
有工作粗暴问题。
7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加速火焰传播,防止爆燃。
促进燃油与空气更好地混合。
§4-1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一、混合气形成过程1 喉口流速↑ → P ↓ → 雾化效果↑2 节气门开度↑ → 喉口真空度∆p n ↑, 进气管真空度∆p i ↓ → 从∆∆p p n i <到∆∆p p n i >3. 节气门开度一定, n ↑ →∆p n ↑, ∆p i ↑4. 节气门开度↓,n ↑ → ∆p n ↑ → 蒸发性↑进气温度↑ → 蒸发性↑二、理想化油器特性与供油系校正(一) 理想化油器特性各种工况下满足最佳性能要求的理想混合比 — 试验结果。
1 影响因素(1) 转速n — 影响较小。
(2) 负荷 — 影响大。
2 空燃比A F /=空气质量燃料质量经济混合气 A / F = 17功率混合气 A / F = 12~14怠速混合气 A / F = 10~12.4(1) 常用工况 — 中等负荷要求提供经济混合气。
(2) 负荷 > 90% 以及怠速, 低速下 — 加浓。
(二) 简单化油器特性单纯依靠喉口真空度∆p n 决定供油量的化油器。
节气门开度变化 → A/F 变化∆p n ↑ → A/F ↓ — 混合气浓与理想化油器有差异, 不能满足汽油机要求。
(三) 主供油系校正渗入空气法:原因:∆p n ↑ → d m dt d m dtF A &&> 改善措施: ∆p n ↑ → &m F ↓, &mA ↑ ( 主要方法 ) 加入泡沫管开始工作时 — 简单化油器。
之后,∆p n ↑ → 泡沫孔起作用。
第一排孔 —&/m A F F ↑→↓ 第二排孔 — &/m A F F ↓→↑(四) 满负荷加浓与怠速加浓经主供油系统校正后,负荷↑ →∆p n ↑ →A / F ↑。
满负荷时 — 要求A / F ↓怠速时 — 要求A / F ↓1 满负荷加浓加浓装置 — 机械省油装置和真空省油装置。
节气门开度80~85%,∆p n ↓ 一定程度开始起作用。
2 怠速加浓怠速加浓系统 → 可使怠速n ↓三 燃料调整特性在一定节气门开度和一定转速下, 有效功率N e 、有效比油耗g e 随发动机燃料消耗量G T 或过空气系数α的变化关系。
1 调节:化油器主量孔针阀位置或浮子室真空度以改变化油器的供油量。
2 记录:G T 和 N e 、g e 。
3 得:N f Ge T =() , gf G e T =()曲线4 曲线:(1) 节气门全开 A — 功率混合气B — 经济混合气(2) 节气门部分开启A 做出不同节气门开度下的N f G e T =1(), g f G e T =2()曲线。
B 做两组曲线的包络线 — 理想负荷特性5 主量孔、空气量孔的调节和确定作不同主量孔及空气量孔尺寸的负荷特性试验, 选择与理想负荷特性曲线拟合最好的作为主量孔和空气量孔的定型尺寸(配剂尺寸)。
P115图4-12。
但转速不同, 该配剂尺寸很难保证化油器在所有转速下均与理想负荷特性拟合好, 这是化油器式发动机不能很好地与车用性能匹配的关键所在。
四、化油器变工况运行1 加速过程(1) 急加速节气门突然开大 →d m dt d m dt A F &&>油量增大滞后, 导致α↑, 混合气变稀,Me 反而下降,不能满足车用。
因此加设加速系统 — 加速泵, 瞬间向缸内额外喷油。
(2) 稳定加速 — 加速泵不起作用。
2 急减速过程节气门突然关闭→α↓, 混合气瞬间变浓。
设置节气门缓冲器, 以减慢节气门关闭速度。
3 起动过程起动需浓混合气, 可能吸不出油, 加之喉口速度↓, 雾化差, 油滴沉积严重, 使α↑, 混合气稀。
起动需α = 0.4~0.5,A / F = 3~9的浓混合气。
设置阻风门—主油系, 怠速油系, 加速油系同时供油→混合气变浓。
4 多喉口与多腔化油器多重喉口, 多腔化油器—主副腔小喉口—雾化好大喉口—保证进气主腔—小流量主、副腔—大流量五、大气条件对化油器使用的影响海拔高度↑→→α↓。
海拔高度↑ 1000 m →α↓ 5.6 %。
大气温度↑→→α↓→经济性↓, 排放多。
六、汽油喷射(一)化油器式发动机的不足之处:1 部分负荷时节流损失大2 不可能在各种工况下均提供最佳混合比3 对大气条件和环境适应性差4 仅提供均质混合气5 油膜流动—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二)分类1 缸内喷射喷咀开启压力3~5 [ Mpa ]进气过程上止之后30~50︒—开始喷油。
压缩冲程上止点—停止喷油。
喷油持续近2冲程—火花点火, 火焰传播。
2 进气管内喷射(1)单点喷射大喷咀位于节气门之前的化油器位置, 安装空气计量装置和电子控制喷油装置, 可以克服1~4的不足, 但5仍存在。
(2)多点喷射小喷咀安装于各个进气歧管之中, 可克服1~5的不足, 但结构复杂, 成本高。
§4-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一、汽油机的正常燃烧电火花点燃均匀的可燃混合气, 形成火焰中心, 并且火焰从此中心按一定的速率(一般为20~60 m/s )连续地传播到整个燃烧室空间, 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率, 火焰前锋形状均没有急剧的变化, 称之为正常燃烧。
正常燃烧分三个阶段。
(一)()1-2从电火花跳火→形成火焰中心。
1点以前为压缩过程, 缸内压力升高不大。
1 —火花塞跳火。
2 —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高。
点火提前角θ—1点→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为什么要提前:因为要使着火在上止点附近完成, 压力最高点出现在上止点后某一角度。
火花塞在1点跳火之后,并不马上形成火焰中心(虽然此时着火的物理准备过程已比较充分, 但化学准备—氧化反应尚需一定的时间, 哪怕这一时间再短)。
根据高速摄影表明在1点出现第一次亮点后(火花), 到2’点出第二次亮点(火焰中心已形成, 但缸内压力并不是在此时急骤升高), 这一段占整个燃烧过程的15%左右。
但一般我们是按气缸内的压力线开始与压缩压力线分离的2点来计算的。
2’和2点相差甚微, 并且和底片的感光性能与测压仪的灵敏度有关(与测试手段的精密度有关)。
所以, 我们把2’点看做与2点重合, 即在2点才形成火焰中心, 并立即使压力脱离压缩线急骤升高。
(二)火焰传播期(急燃期)2-3这一阶段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
在此时间内, 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 混合气的绝大部分在此时期内完成燃烧(80%以上),燃料的热能绝大部分在此时间内放出(这与柴油机不同, 柴油机随喷随燃, 在上止点以后还在向缸内喷入燃料)。
缸内压力、温度迅速升高,∆∆pMpa CAϕ=0204.~./deg,∆∆pϕ代表工作粗暴的程度, 它与火焰传播速率u s有关。
u s↑→∆∆pϕ↑。
∆∆pϕ↑↑→p max↑↑→工作粗暴,噪声↑。
但u s↑→不正常燃烧趋势↓。
气流运动↑→u s↑所以, 在汽油机中, 火焰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 它直接影响不正常燃烧的抑制, 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使用寿命。
3点为p max点, 3’点为T max, 往往3’点与3点重合。
若取放热效率骤然下降的时刻作为急燃期的终点则更合理(3点稍后一点), 但这一点不易确定, 故我们通常以使pmax的3点作为急燃期的终点。
3点的到来时刻非常重要, 太早, 则压缩负功↑→ηt↓。
太迟, 则热量利用↓→ηt↓。
因为汽油机的燃烧与柴油机不同, 可以人为控制, 故可用调整点火提前角的方法来调整3点的到达时刻。
注意:示功图的上下止点不容易测, 目前全世界尚无一准确、标准、权威的测量方法。
(三)补燃期3-43点→燃料基本燃烧完的4点。
3点过后, 燃烧速度下降, 活塞下行, 使p↓, 在3点过后的燃烧主要为1 在火焰传播期火焰前锋面没有燃烧掉的燃料继续燃烧。
2 粘附在缸壁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
3 由于汽油机燃烧温度高, 高温分解严重。
产生的H2, O2, CO, 在补燃期内, 由于温度降低, 重新燃烧生成CO2, H2O, 放出热量。
补燃↑→ηt↓,T排↑,热负荷↑, 经济性↓。
希望补燃期↓。
但汽油机不象柴油机随喷随燃, 燃料在p max以后还有喷入,补燃情况要小得多。
总结:为了保证汽油机工作柔和, 动力性好, 一般应使2点处于上止点前12︒~15︒。
3点处于上止点后12︒~15︒, ∆∆pMpa CA ϕ=0175025.~./deg。
二、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一)爆震燃烧1 爆震燃烧汽油机在运转过程中有时会听到气缸内有明显的金属敲击声。
这种声音如果持续较长时间以后, 会引起发动机的功率↓, 冲击载荷↑, 摩擦↑, 热负荷↑, 使用寿命↓, 排气冒烟, 经济性↓。
根据对发动机理想循环的分析, 我们知道ε↑→ηt↑。
但ε↑, 则爆震倾向↑, 限制了ε的提高。
所以, 克服爆燃现象, 是汽油机的重要议题之一。
2 产生的原因—终端混合气自燃电火花点火后, 火焰以正常的传播速度20 ~ 60 m 向前推进, 未燃混合气受到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
处于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终燃混合气(End gas ), 由于热幅射作用, 促使先期反应加速进行, 并放出部分热量, 又使本身的温度不断升高, 以致在正常火焰尚未到达时, 终端混合气最适于发火的部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火焰中心。
以远大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面推进的速度向周围传播。
轻微爆燃—u s= 100 ~ 300 [ m/s ]强烈爆燃—u s= 800 ~ 2000 [ m/s ]爆燃使终端混合气迅速燃烧完毕。
由于爆燃使局部压力突然增加, 而形成强烈的压力冲击波:冲击波撞击到燃烧室壁面上就会发生金属敲击声。
强烈时会引起发动机振动。
若自燃区占整个燃烧室容积的5%, 则为强烈爆燃。
3. 示功图的比较(1)正常燃烧与爆震燃烧的比较a dpdϕ在上止点附近为最高, 过上止点后, 压力升高慢(由于V↑),虽然d pdϕ> 0, 但d pd22ϕ< 0 (曲线向下), 到了3点,p max,d pdϕ= 0b p max已高于正常燃烧的p max, 在3点后, p 波动很大, 使d pdϕ忽正忽负。
破坏了正常的示功图, 使Pe↓(2)汽油机爆燃与柴油机工作粗暴性的比较汽油机的爆燃现象就是终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 它与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性, 在燃烧本质上是一致的, 均是可燃混合气自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