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论文概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还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融合,避免在课堂中出现满堂灌、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等现象,通过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现如今,每一位学生要想进入名牌大学,都必须要经过高考,然而高校录取则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使得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考试试题为研究对象,对于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死记[1],对于考试较少出现的问题则一概而过。

很明显,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错误,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课堂氛围,但很容易出现场面失控的现象。

虽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讲解难点与重点的时候,学生往往就直接忽略。

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要合理的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者。

1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注重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思维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重点讲解难点与重点知识,最后为学生提供思维过程。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2],对于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动量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个问题: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在光滑水平向左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运动,其中甲球的动量是7kg·m/s,乙球的动量是4kg·m/s,在甲球追上乙球之后,两者之间发生了碰撞,那么碰撞以后其动量是多少?对于这样的例题,设计问题如下:①甲乙两球的运动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吗?②甲乙两球在碰撞前后动能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③两球在碰撞以后,其动量是正值,说明了怎样的问题?对于所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学生的思维水平都能得到发展。

高中物理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物理导学案”为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任务包括:梳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物理学科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下:(1)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2)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3)思维方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需要引导和培养;(4)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如力学、电学、光学等;(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4)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资料、总结知识点、提出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4)通过物理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物理学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热量、热容、热传导等;
2. 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等;
3. 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的衍射等。

三、教学重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
2. 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热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3.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本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 学 研 究23 都市家教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主体能力已经成为了眼下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导学案”教学模式正是能够优秀完成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

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点“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设置原则;应用策略“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案编制的原则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参与度,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填鸭”和“讲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原则。

因此教师不仅要以书本中的知识为编制素材,也要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兴趣爱好适当拓展学案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而探究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体现,因此在编制学案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原则。

多设置探究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通过一个问题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得到其他问题的启发,问题难度和知识设置的层次性,能够让学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扎实学习基础,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3.体现学案导学趣味性的原则学案导学的过程和案例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因为只有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入的学习。

因此在学案开头及探究过程教师可以用故事、历史典故、地貌图片、风景图片、对比图等材料体现学案的趣味性,丰富学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1.课前以学案预习新知,提高课前预习效果预习新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同学在预习新课时缺乏系统的结构分析及目标管理,而不能产生良好的新课预习效果,失去了新课预习原本的意义,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重视预习新知这一模块。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物理导学案,即物理导学方案,是指针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知识点,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导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方式。

下面将从理念和策略两个方面来介绍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一、理念物理导学案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4. 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和评价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保证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策略物理导学案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提供问题引导学习: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通过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同时给出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4. 布置任务推动学习: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布置任务,推动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策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任务中有目标、有动力地进行学习。

5. 引导讨论和合作学习: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通过引导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合作中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进行评价反馈: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物理科“学案导学”模式

物理科“学案导学”模式

物理科“学案导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人才。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各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教育要向着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我们高中物理组针对高考选拔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学校教科研兴校强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落实学校的“先学后教,导学导练,问题教学,当堂训练”,结合自身的实际,优化课堂结构,拓宽教学的空间,实施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案导学”模式。

现就本学期的做法加以总结如下:一、“学案导学”的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的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

其步骤为:1.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结合高考说明,针对学习进度安排、编好学案,并发放给学生。

2.学生对照学案预习课本,学习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并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以致学会学习。

3.师生活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的讲解。

学生是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

其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其原则:人人都能自学,人人都在自学;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在发展。

二、“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有两个特征:即注重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塑造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已不足以终身受用,即提倡人的终身教育。

应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学会学习”,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导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规律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规律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实验,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结构,找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规律和技能。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2)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4. 实践操作(1)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核心概念、规律和技能。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3)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等。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实验用品等。

3.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对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

因此,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导学案”是一种由知识网络构建的知识导向型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建议,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导学案”教学。

4.“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析“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探讨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5.比较分析:比较“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差异和优劣势,为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系统总结“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和教学效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和形式1.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和形式,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物理学生的认知特点包括:学习能力逐渐成熟,对物理规律有一定的理解,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表面的。

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和形式时,应该注重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导学案的内容还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的知识点、生动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2. 结合教材和实际设计导学案的内容,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运动规律时,可以设计一份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

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注重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导学案的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学习光学理论时,可以设计一份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验探究,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导学案的内容还可以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合理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前,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导学案的预习。

预习内容可以包括针对导学案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查阅和思考;也可以包括对实验的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材料、制作实验器材等。

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物理导学案是一种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的教学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将介绍我设计物理导学案的理念及策略。

一、理念:1. 学生主体性: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2. 探究性学习:物理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辨精神。

3.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验、拓展性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策略:1. 问题驱动学习: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探究: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运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并从中提出问题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多样化学习任务:物理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要多样化,既包括课本、习题、实验的学习任务,也包括查阅资料、编写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学习任务,通过不同形式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合作学习: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反思与总结:物理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论文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论文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论文“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应用意义“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便知晓了老师即将上课的教学目标,从而根据目标做好相应的预习,以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老师推理和讨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改革注重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学案”完美体现了双边教学形式,其不仅能够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能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投身到学习中,从而大幅度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同时,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误区2.1 导学案变成了作业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中,部分老师错误的将教案上规定在知识学习后需要掌握的习题照搬到导学案中,并使其成为了导学案的主体,而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编制,这样由于知识框架和过度问题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然而,学生只有在课后完成,这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长而久之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2.2 导学案演变成教案部分老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在教案中添加几个习题,其不仅难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而且也无法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方案.3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1 课前预习,让学生有路在老师编制的导学案中,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而且包含了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便给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指出了准确的方向.因此,在导学案应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并将无法理解的问题标注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但是,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预习的时间.其中,如果预习的时间较短,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反之,预习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之前,老师首先便可以将“物体下落与物体自身重量是否存在关系”的教学重点提出来,然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老师验证,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这样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2 课堂学习,让学生有劲3.2.1 设置疑问,让学生自主探究由于高中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存在难度性,所以老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特征、教学内容,合理编制导学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其中,由于学生利用导学案在预习之后能够初步了解部分内容,当老师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存在疑虑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验证和解决问题.从而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通过运用导学案,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物体下落是否与质量有关”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同一高度金属片与羽毛的下落速度,从而得出物体下落与质量无关的结论.当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之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比较、分析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形成统一的、系统化的物理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3.2.2 设置实验,促进探究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编制应该全面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寻找物理规律.其中,通过利用导学案,有利于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究的课堂情境中,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容时,老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便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的物理规律.3.2.3 动手实验,营造学习环境在新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进行实验.其中,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工厂或者大自然中去实践,让学生合理的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最大限度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3.3 课后复习,让学生有法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统一性较低,相对零碎,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所以课后复习巩固则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将复习安排在课后进行,由于学生自觉性较差、贪玩,常常在复习的过程中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然而,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便将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并且将课堂反馈评价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了解学生情况,全面做好课堂反馈,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教学内容,理清物理知识结构,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练习内容,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物理水平都得到提升.总之,在传统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较低,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便需要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其中,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论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论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

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

据此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法”。

一、学案导学法的基本概念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

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学案的编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1)厘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一)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物理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设计理念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导学案中应包含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

3.建立知识框架:在导学案中,逐步建立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

导学案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关键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联系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际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物理导学案应设计相关的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6.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导学案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应侧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7.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和改良导学案的设计。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物理导学案的设设计理念和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导向和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建立知识框架和联系实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并灵活评价和因材施教。

这种设计理念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

物理导学案设计理念及策略一、理念1.基于学生的特点物理导学案应该基于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进行设计,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物理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知识的有效传递物理导学案应该重视知识的传递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长期掌握物理知识。

3.寻找学习的乐趣物理导学案应该通过图片、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4.以学生为中心物理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和发挥个人特长,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

二、策略1.建立知识框架物理导学案的第一步是建立知识框架,构建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使学生能够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来记忆知识点,同时能够发现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2.利用生活实例在物理导学案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事物,将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

因此,在物理导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寻找相关生活实例或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注重实验教学物理是少不了试验,它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物理导学案设计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书本上的公式和原理,加深对物理学习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4.强化应用能力学习物理,最终目的是掌握应用技能,因此物理导学案设计应用例题,能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涵盖到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物理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建立在考虑学生特点基础上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长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有效途径。

只有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深刻研究,紧跟物理学科的前沿研究,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出优秀的物理人才。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认识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认识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认识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其公式繁多,难以理解,是众多科目中难度较大的课程。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课堂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导学案”模式的原理,探讨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一、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1.“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导学案”即教师通过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及掌握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具体状况而制定的有效的教学方案。

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就是使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指导进行自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根据学案指导进行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解答,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总结归纳,课后自行巩固训练,最后到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

2.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学习模式“导学案”的学习模式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是教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及掌握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具体状况而制定的有效的教学方案;第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对课程进行课前预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是“导学案”中的重要前提,它不仅可以使后续环节顺利进行,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是教师对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课堂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要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第五是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并巩固练习,学生通过相关的训练可以使课堂学习的知识更加牢固,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把课程中涉及公式全部展现在黑板之上,按部就班将知识点强加灌输给学生,无法对其公式做到真正的理解。

再加上学生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盲目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会造成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掌握不够,物理学科成绩不理想,甚至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恐惧等心理。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王在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己经逐渐成为提高学牛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学牛学习方式,由从前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牛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另外,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木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出如下论述。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改变学牛的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牛的是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并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高中物理“导学案”学习模式1.1通过“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牛的手中,使学牛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更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并且这也是“导学案”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更清楚木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预习中标记清楚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从而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该环节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在无形之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造成学牛产生厌烦情绪。

作为“导学案”中重要环节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体现出学案的导学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2通过“导学案”开展课堂讨论。

在学生做好课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这吋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进行猜想,这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岀新的设想和问题,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析出的新观点和问题列举在黑板上,然后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分类整理,寻找出问题间存在的共性。

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探析概要: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

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预习。

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分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课堂之前的预习准备完成导学案中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开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主动分析课程当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疑难问题的课上解决,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

课前的预习环节在导学案的模式教学过程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地发挥导学案的功能作用,还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讨论环节,预习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充分的基础,针对导学案中的未解决问题、难题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思考,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展开设想。

教师可以将学生设想的内容规划分类,对于其中存在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剖析。

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课后的巩固环节,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馈。

课堂的反馈练习,物理教师应该尽量地在课堂剩余的几分钟之内完成,并且预留出解答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时达标,当场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同时,物理教师也应该对导学案中不充分的地方及时地补充、归纳、整理,引导学生阶段性地进行课后的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定期地整理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保证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实施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设计出匹配上述特点的导学案.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时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按照内容合理规划课时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第一步工作就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对所学内容进行划分,以“课”为单位制定学生的学习方案.物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是按照物理知识框架的固有结构和逻辑来进行安排.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为了凸显知识结构上的整体性,某一节内容非常多,而容量如此巨大的教学工作在一个课时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从学生理解能力出发,将一节内容切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时编制导学案.
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教材对应内容仅此一节,但是具体目标包括: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交流结论.内容非常之多,另外考虑到当下的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因此仅仅只是第三项内容,学生几乎就要花到大半节课的时间,所以本节内容应该分成两个课时来进行处理.第一课时:学生完成探究思路的构建,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第二课时:学生完成猜想验证和结论总结,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并分析,猜想验证,结论归纳并交流.
2.2 通过问题引领情境构建
物理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构建物理认知,其中问题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组组问题,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探究物理规律的内驱力.
例如,编写《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的导学案,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①现在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出发,一个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进行平抛运动,结果两个小球在相同时刻着地,请你说说看这一现象表明什么?
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两个小球,一个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以相同速度从前一小球正上方同时水平抛出,两个小球发生相碰,这一现象又表明什么?
③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一知识点出发,能否将平抛运动这一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来处理,请说明你的方法?
④要求出某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你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⑤如果已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高度,你能求出该物体的水平位移吗?
2.3 有梯度地设置问题
导学案的问题其实也是学生逐渐认识物理规律的支架,因此就需要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层次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向更深层次探索物理规律.
例如,《摩擦力》这一课时围绕“静摩擦力”的学习,笔者按照这样三个层次来设计问题.
a.回顾初中所学,唤醒学生记忆:
①怎样定义静摩擦力?
②生活中存在哪些静摩擦力的例子?
b.阅读教材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①静摩擦力的发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怎样的特点?(请设计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特点的实验)
c.激起同学讨论,挖掘概念内涵:
①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力吗?
②静摩擦力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吗?上述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从自身的知识基础出发,由浅入深地认识静摩擦力.
2.4 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来组织问题
新课标要求将科学探究渗透进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维.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脉络来设计导学案,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顺序来认识规律.
例如,设计《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课的导学案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我们的问题.
①请列举生活中典型的碰撞实例.(引导学生收集感性经验,
构建提出问题的背景)
②请猜想碰撞过程中涉及到的哪些物理量没有变化或发生
改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猜想,不变量可能是什么形式的物理量)
③请设计一个碰撞模型,并制定测量相关物理量的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之后,通过有关问题推进探究活动的继续进行.
④请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碰撞中的不变量是谁?(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并开始归纳结论)
2.5 在导学案中鼓励交流,提倡合作学习
当下的社会需要具有团队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的物理学习也要渗透这一方面素质的培养.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在导学
案设计的字里行间直接提出要求.例如,在问题中直接给出“请
和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相互协作,完成……”类似的语句,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心得提供机会.
2.6 监测学生的学习
当然,导学案中的问题不仅仅可以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知识,还可以是作为反馈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例如,《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学生探究得到规律后,在导学案的最后可以设置一个练习题:小张买了一只袖珍手电筒,用的是两节新干电池,取出手电筒的小灯泡,发现上面标有“2.5 V,0.3 A”字样,小张认为产品设计人员的意图是
使小灯泡在这两节干电池的供电下正常发光,由此推算出了这两节干电池的内阻,如果小张的推断正确,那该电池组的内阻是多少?
将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于物理教学能有力地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依赖导学案的编写.优秀的导学案需要教师精心的打造,优秀导学案的灵活应用必将导致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更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