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动机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 第10-11章-动机意志气质性格
第五节 挫折与心理冲突
一、意志行动:是指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的心理过 程是个体的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调节的过程,可 分为两个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权衡和行为目的确定。 (二)执行行动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最 终克服困难实现所做的决定。
二、动机冲突 就内容说可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第四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人的活动和行为是先天就安排好的。代表 人物有詹姆斯、麦独孤和弗洛伊德。 二、驱力理论——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驱力 最早由吴伟士引入,后来被赫尔扩展。 三、诱因理论——强调外界诱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揭示了目标设置的高低如何影响个体动机行为的 表现。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斯金纳和洛克。 四、认知理论——早期认知理论有认知平衡理论和认知失调 理论,以后有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动机的归因 理论等。
第三篇 人格心理
第十章 动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 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 用。 动机的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 产生。 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它们经常 诱发动机,被称为诱因。
三、挫折心理
1.挫折: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阻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状态。 2.挫折心理包括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行为。 (1)挫折情境:干扰或阻碍个体意志行动的情境。 (2)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 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 (3)挫折行为: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3.导致挫折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分: (1)环境起因挫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2)个人起因挫折:个体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
动机与意志
1.2 意志过程
(一)采取行动阶段
1.确定行动目标
➢ 目标对于行动十分重要,它是意志行动的灵魂,是意志行动未来的趋向。例如, 某人要完成某项科研课题,或者看完一本学术专著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目标。
➢ 在现实生活中,最终目标尤其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行动目标,都需要经过复杂 的动机斗争才能确立,不同目标之间的吸引力越接近,动机斗争就越激烈,最 终目标的确定也就越困难。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 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 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1 意志概述
4
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 的方面的意志品质。这是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的一种品质。坚持性强的人能根据目的要 求,在长时间内毫不松懈地保持身心的紧张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不变,直至达 到目的。在遇到困难时,它能激励自己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始终如一地完成意志 行动。
1.1 意志概述
2
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
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 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 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1.1 意志概述
2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内部困 难是指个体自身的障碍,如胆怯、知识经验欠缺、能力有限、身体疾患等;外部困 难是指意志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环境的障碍。
动机与意识
韦纳(B.Weiner)、海德(F.Heider) ——动机的归因理论
• 成就归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纳(B.Weiner)。 •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看法与解释。 •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是行为的基本动力。韦 纳把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归纳为能力、努力、态度、知 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他认为,具体的归因 并不重要,重要是个体归因的维度。他将个体归因的 维度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 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 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 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四)认知、期望和归因理论
费斯廷格(L.Festinger)“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费斯廷格提出,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由知识、观念、观点、信念等组成。认知结 构中的每一种具体的知识、观念、观点、信念都可以看 作是一个认知元素。所有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三种关系, 即协调、不协调和不相关。
成就动机和作业选择
100
作业的相对吸引力
80 60 40 20 0 0 0.2 0.4 0.6 主观的成功概率 0.8 1
——成就动机 ——回避失败动机
3.韦纳——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3个维度:
(1)内归因和外归因 (2)稳定的归因和非 稳定的归因 (3)可控制归因和 不可控制归因
4个因素: (1)努力 (2)能力 (3)运气 (4)任务难度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第一节 动机 第二节 意志
他为什么打破商店的橱窗玻璃?
• 有个小伙子在参加社交集会时被一位年轻姑娘出众的姿色 和魅力迷住了。他鼓足勇气采取了行动。他满脸堆笑地笑 着迎上去,他想她不会拒绝。这似乎奏效了,她微笑着向 他走来,他感到希望就在眼前,但这种希望却骤然消失了 。因为她并没有在他的面前停下,而是去拥抱他身后高大 的陌生人。后来,这个小伙子和他几个粗暴的同伴一起被 逮捕了,因为他们用石头打破了商店的橱窗玻璃。 • 他为什么打破商店的橱窗玻璃?他的动机是什么?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注意到本学科的知识经验,同时又尽量避免与后面课程的重复。
大纲包括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包括13章,其中的重点是心理的实质、想象与思维、记忆、需要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气质与性格)等。
并且在授课中补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向等内容。
三、授课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总学时为48学时,课时较紧,再加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
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情绪、情感的内涵二、情绪、情感的结构三、情绪、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一、情绪的理论二、情绪的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情绪、情感?它们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 .举例说明情绪状态和情感种类。
第八章 动机与意志
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指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 自我实现,包括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 创造等特性或潜能的自我实现。 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指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 能的自我实现。例如,音乐、绘画的潜能的实 现。
自我实
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3.需要的种类:(有交叉性划分的特点)
⑴按起源划分:自然(生物)性需要与
社会文化需要; ⑵按对象划分: 物质性(衣食住行及学习劳动条件等) 精神性需要(道德、艺术、科学与认知、 交往、成绩等); ⑶其他划分:缺乏性与丰富性
㈡ 需要结构的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发展的可能性;强调对精英的研究。 五个等级,(1943)
二.动机与需要 (一 ) 需要的概念、特性及其种类
1 需要(need)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 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 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
需要概念的几个含义: (1)需要概念的基础是体内平衡原理。“需要是有 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 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如“渴”,是一种生 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缺乏引起,并指 向水,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产 生喝水的需要。 “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 友引起,并指向他人,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 去交友,产生交友的需要。
后来(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 中,增加了两种需要: 认知的需要:求知、理解、探索、好奇。 审美的需要:人们追求对称、秩序与和谐。
《动机、需要与意志》课件
培养意志力
通过意志力的培养,帮助 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 挑战,增强自我控制和调 节能力。
促进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员工
了解员工的动机和需要,制定有 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
。
意志表现在个体的决策中,如选 择目标、制定计划、评估风险等
。
意志表现在个体的心理调适中, 如应对挫折、调整情绪、保持积
极心态等。
意志的作用
01
02
03
04
意志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 ,推动个体不断追求目标并克
服困难。
意志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 能力,帮助个体抵制诱惑和克
服拖延等不良习惯。
意志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 ,使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 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并快速恢复
。
意志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 展,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超越和
提升人生价值。
04 动机、需要与意志的关系
CHAPTER
动机与需要的联系
动机产生于需要
动机是行为背后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往往来源于个体的 内在需要。当个体意识到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 一种驱动力,促使个体采取行动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形成 动机。
03 意志
CHAPTER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指个体通过自我决定和行动来 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自主性、目的性和坚定性的 特点,能够克服困难和障碍,实现预 定目标。
意志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 激励等方面,是个人行为的重要驱动 力。
意志的表现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意志
第八章意志一、概念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2、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或: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它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动机有激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3、意志的自觉性——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4、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5、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6、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7、*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
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8、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
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9、随意运动——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
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不随意运动。
10、不随意运动——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11、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的平衡。
12、归因——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叫归因。
13、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象这种°同一目的兼有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14、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
动机三意志 PPT课件
二、意志行动过程
采取决定
(一) 动机斗争
1.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个体,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 所产生的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1 意志与认知关系
认知: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内化过程。 意志:内部意识向外部行动的转化,外化过程。
2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影响意志:情感既可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为 阻力。
意志坚强---理智驾驭情感、理智战胜情感:意志力量 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
意志行动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 大要素。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 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 待着。”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 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 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 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 作。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 为10,000亿港元。
遇到挫折时: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冷静分析, 总结教训。
获得成功时:高兴、兴奋、但防止自满、松懈 等。
在执行决定过程中,既经受得住失败考验,又 经得住成功考验的人,才是真正意志坚强的人。
一次,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业余体校去选拔 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们身体条件都很好,在 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是不分上下,旗鼓相当。 于是,他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 靠墙倒立。而那位教练,却走到几十米之外,和 别人聊天去了。时间就这样一分钟十分钟二十分 钟地过去了…….
三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第七章 动机 需要和意志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 先天性。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 后天习得的,如兴趣、交往动机、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等。
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
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或 情境。
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 正诱因;
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 为负诱因。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 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 的大小。
动机的种类 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 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 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 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 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 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人的需要有高级和低级之分,需要由低级到高 级逐级实现。 在个体成长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高级需要 出现较晚。 人的各层次需要在人类中所占的比例由低级到 高级逐渐减少,越是低层次需要,越是为大多 数人所共有。 人的各层次需要的作用由低到高逐渐减弱。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有机体感到有某种 缺乏时,就会产生相应的需要,需要一旦长生,有机 体就会想方法设法去满足它。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 要才能够被激活,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需要才 能够转化为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九篇--动机及意志PPT课件
2021
1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什么是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
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 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 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物质需要:是指对维持个体的生活的生存和发 展所需物质产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个体参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2021
12
2021
13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021
成 长 需 要
缺 失 需 要
14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这 就是行动的多源性。如同一个班里,学生的学 习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2.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这表现了动机的多样性。
2021
43
2.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 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2021
44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 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 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2021
22
(四)诱因理论
➢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
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2021
23
心理学复习资 第八章
第八章意志【考试要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动机的功能、分类;熟悉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识记驱力、诱引、期望、归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懂得意志行动的过程分析,正确区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掌握意志的品质的内容,识记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的概念;熟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相互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在人类变革现实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对行为活动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和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词在人的意志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二、意志行动及其特点、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但不是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
例如,手遇针刺就会缩回,吹口哨,摇头摆脑等一些无意的动作,都不是意志行动。
也就是说,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和预定的目的分不开,没有目的,就没有意志行动。
人的意志行动,需要根据预期的目的,形成一定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读书看报、打球下棋等都是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表现在随意运动中。
换句话说,意志行动必然是随意行动,但是,随意行动并不总是意志行动。
因为,意志行动除了具有随意行动的特征之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使意志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来衡量。
因此,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动机一,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第六章老年人的动机与意志
1.了解动机与意志的概念以及基础理论 2.掌握老年人主要的动机 3.着重理解老年人动机与意志发发展规律与影响 因素
第一节 动机与意志的基础 理论
• 一、动机概述 • 1.什么是动机
•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 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 内部的动力。
• 2、动机的产生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 内驱力就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 有机体去追求需要满足的唤醒状态。诱 因是指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 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所以情绪也 具有动机的作用。
• • • • •
4、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境界是() A、每个人都能达到 B、大多数都能达到 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
• 5.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 A.内驱力 B.诱因 • C.需要 D.爱好 E.以上都不是
• 6、问答题:老年人身体虚弱,所以主动 学习健康保健的知识,重视身体锻炼, 当老人身体变强状时,又比较重视交往 与娱乐,忽视身体锻炼。分别用本能论、 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需 要层次论解释这种现象。
• 1.关于老人的动机和意志力,以下不正确的是 () • A.动机上存在性别与年龄差异 • B.老年期主要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失望和厌倦 感 • C.比较关注身体健康 • D.意志力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 E.年人动机主要是指向内部世界
• 2.老年人意志发展特点和规律
• 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方 面日益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老年人动机与意志发 展的影响因素
• • • • • • 1.动机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关注健康,延年益寿 (2)社会心理因素:退休、子女独立 2.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阅历、挫折 (2)客观因素:身体状况、经济Biblioteka • 3、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正强化的经典案例:
例1:小榆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和聊天,甚至不愿意和老 师进行交流。有一天,她意外地把自己的一个简报拿来给老师欣赏, 问老师觉得简报怎么样?“简报上既有丰富的文字,又有清晰的照片 和图片资料,而且简报的主题非常鲜明,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漂亮 ,老师觉得你做简报时花了很多工夫,我很想让全班同学都看看,欣 赏一下你的作品!”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榆第一次在我面前展露 了她灿烂的笑容。之后,小榆经常会拿一些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学 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渐渐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开启自己的心灵。 这
20
赫尔分类: 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
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联系。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刺 激)而言,这种情境伴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 降低,结果就成了一种内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
代表人:斯金纳 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它在一定 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 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 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遵 循“道德原则”。
主要方法: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 意识的动机过程。
自由联想: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 隐藏的病因。
释梦:在梦中一件事情被凝缩成别的事情,一个 人被另一个人说置换,梦者的愿望常以乔装打扮 的形式来满足。
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
2020/6/2
24
正强化:老师的表扬、肯定、奖学金 负强化:处罚、批评、考试不及格
理解“正”、“负”含义: 呈现刺激“正” 降低刺激(刺激消失)“负”
2020/6/2
25
正强化——动物实验 聪明的金鱼
美国旧金山一名男子饲养的一条2岁大的金鱼可谓是“世界上最聪 明的金鱼”。 这条聪明的金鱼名叫科密特,体长10厘米。主人迪安花了整整2年 时间训练它。
内在条件: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缺乏而引起的内部 紧张状态,即需要。 外在条件:是指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心理学 中把这些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 刺激称为“诱因”。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 采取什么样的活动
3.维持和调节功能 推动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调节活动的强
对活动支配作用不同:主导动机、次要动机; 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的先天性动机和、 习得的后天性动机; 动机作用持续时间长短:短期动机、长期动机; 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动机内容的性质:高尚动机、卑劣动机。
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 (五)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六)动机的归因理论 (七)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八)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领袖——
B.F.斯金纳(1904— 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 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 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 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 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 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 用。
主要类型: 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
种刺激,有机体反应增加。 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
度和持续时间 4 .动机还有强化功能
(三)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源于个体自身的生理需要, 如饥饿、口渴、性欲、睡眠等动机。 (2)社会性动机源于社会性需要,以人的较 高层次需要,如交往需要、自尊及爱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为基础。
据迪安介绍,他是用了一种被称为“正强化”的方法训练科密特的 ,就是让被训练者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完成后能得到某种奖励。这 种训练方法和动物园、马戏团中训练动物表演的方式一样。
2020/6/2
26
2020/6/2
科密特投篮
27
2020/6/2
科密特踢足球
28
2020/6/2
科密特跳舞
29
正强化—对人行为的训练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 机和内在动机。 (1)外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是由外在因素 引起的,是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目标。 (2)内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出自于活动者 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 到满足。 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的。
动机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中小学生行为 的调节与控制
2020/6/2
1
本章结构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第二节 意志 思考题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一、动机的概述 二、动机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motive):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 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条件: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 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 内平衡。
首次提出:伍德沃斯 主要代表人:赫尔
赫尔理论:
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 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 方式做出特定的反应
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020/6/2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对行为动机的探讨,最早起源于本能的概念。
本能:指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 式或行为倾向。
创始人: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20世纪初)
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 生弗洛伊德 理论主要源于治疗精神病 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 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 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性本能理论: 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无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 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 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 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 命力。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 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生的本能(力比多):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 的活动
死的本能(萨纳托斯):仇恨、侵犯和自杀等
精神层次理论:
心理结构包含意识和无意识等不同的精神层次
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 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 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