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经济成分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一、封建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仍占主导地位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船坞和工厂,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三、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其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这是中国开始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在江南苏州等地,纺织业部门,出现了代替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70年代条件:①历史条件: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②外部刺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始兴办一些企业③洋务派诱导:洋务运动,对商办企业起到了刺激和诱导的作用。

情况: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69年),还有陈启沅、朱其昂等人陆续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从此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了。

影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19世纪6、70年代)和无产阶级(19世纪4、50年代)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条件:①外部条件: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②内部条件:清政府也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扩大税源。

影响:棉纺织业发展尤为突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是:“一战”期间)条件:①外部条件:一战开始,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_国_近_现_代_经_济_史----六大经济形态发展历程

中_国_近_现_代_经_济_史----六大经济形态发展历程
所 占 比 重
1840
1860
1900
1914
1927
1949 1952 1956 时间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 2、其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上民族独立 3、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天不足” 4、1953-1956年三大改造对其采取“赎买”政策, 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一、自然经济
1、特征 男耕女织,封闭和排外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3、新中国土改完成后,封建自然经济基本结束 4、封建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所 占 比 重
1840
1860
1900
1914
1927
1949 1952 1956 时间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
所 占 比 重
1840
1860
1900
1914
1927
1949 1952 1956 时间
三、洋务经济
1、19世纪60年代产生 2、维护封建统治为其根本目的 3、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4、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洋务经济结束 5、具有封建性和资本主义色彩 6、洋务经济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但瓦解了 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洋务经济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所 占 比 重
1840
1860
1900
1914
1927
1949 1952 1956 时间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原因:前者是由于(1)封建制度的阻碍(2)鸦 片战争打断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3)中国民族 资本是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

中国近代史(经济)

中国近代史(经济)

中国近代史之经济一.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前夕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多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变化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 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外国资本的入侵(最直接、最主要)(2)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2)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4)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原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 滞销原因:(1)农民:生产自身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2)地主、贵族:剥削地租,自己消费 (3)商人: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1)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在一些主要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传统的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洋务运动1.概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2.背景:(1)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使得一些开明的官员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2)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宣传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4.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内容:(1)19世纪6年代—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2)19世纪70—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6.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7.洋务企业的性质:(1)军事工业:封建官办工业(2)民用工业: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8.结局: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9.评价:(1)局限: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来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2)积极: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八.易混淆的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

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

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实力来保护自身利益。

以下是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和事件:1. 清朝晚期(19世纪末-1911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面对西方列强带来的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工业设备,并建立了一些现代工厂和铁路。

然而,由于政府改革的效果有限,中国仍然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2. 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一时期,中国爆发了多次冲突和战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然而,在一些地方,如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尽管受到战乱的干扰,但一些现代化产业得到了发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工业化和计划经济的推进。

政府实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一些重大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饥荒和社会动荡。

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了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和加强对外贸易来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贸易和外资投资大幅增长。

但是,这一时期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环境破坏等。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经历了从挣扎于西方列强侵略的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实现初步工业化,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腾飞。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不平衡发展、社会不公和环境问题等。

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

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

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近代中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与变革的时期。

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到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和影响。

一、开埠通商与西方列强入侵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起点。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这使得中国市场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占据,中国的商品被大量输出,而进口西方商品则削弱了国内产业。

二、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中国的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阶段。

自1860年代起,中国开始大力投资工业,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修建铁路、开办矿山等。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和变革,但仍然存在着技术与管理的不足。

三、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标志。

在此期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试图摆脱国家的困境。

虽然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却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辛亥革命与国民经济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中国的成立后,国民经济开始通过改革与发展来推动现代化。

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新时期。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化,发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

六、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推行,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七、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评价中 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发展

如何评价中 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发展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与变革的历史,其经济发展历程更是复杂多样,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使得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

他们在中国设立工厂、银行、商船队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一方面,这对中国的民族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多本土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失去了生计;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于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兴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管理体制的腐败和落后,以及对外国技术和资金的过度依赖,最终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一些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创办工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面粉业等。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然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进入 20 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在中国扩张,垄断了许多重要的行业;另一方面,国内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迫和剥削。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为世界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长期的变迁和转型。

本文将梳理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描绘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

一、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经济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处于萌芽状态。

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曾有辉煌时期,如唐朝的盛世,宋朝的商业繁荣等,但是相对于欧洲,中国经济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殖民地时期的中国经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入侵和瓜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此时期,西方列强掠夺中国资源,推销商品,使得中国经济逐渐失去自主性。

中国的贸易逐渐被瓜分,甚至被逼迫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经济的长期萎靡不振。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经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行计划经济,建立起公有制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和调配,这一模式的初衷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进行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长达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计划生产的局限性,资源的浪费和政策的失误,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成果有限。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分配的不均。

经济增长的焕发和物资的奢侈性需求下,社会已明显表现出巨大的分配矛盾。

四、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自2017年开始追踪全球会员以来,最近一次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达到7.1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经济体。

改革开放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外资,改革了国有企业,加强了私营部门,加强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参与。

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创新等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近代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中国近代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中国近代的经济变革与发展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与政治经济迎来了许多重要转折的时期。

从被列强入侵的鸦片战争到建立共和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社会的变革。

而这些变革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亦是同样的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近代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与外部的经济体系脱离了联系,自然经济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内部出现了一批爱国商人,并且有许多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理解的人,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变革。

这些人的出现,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张謇,他是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861年开始担任官员,并在官员时期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成果,对中国经济变革有重要影响。

洋务运动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提供了推动力,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电话、电报、机器、道路和铁路等现代化设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同时,洋务运动也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第一个新学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仍然是为中国的“自强运动”奠定基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它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根本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新的变革,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渴望改革。

辛亥革命旨在成立新的民主共和国,以结束清朝统治和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繁荣和稳定。

但是正如同历史上的大多数变革一样,这场变革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辛亥革命让中国的现代化经济进一步取得了发展。

革命后,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政策和创新,以推动中国经济的进步。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惠商政策”,该政策旨在支持中国的企业家和商人,在稳定价格、铺设铁路、发展贸易等方面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

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的中国推动了一段经济发展热潮。

然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经济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中国国共内战爆发,中国经济的进步被抑制。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发展主线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发展主线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发展主线,阶段已经其特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1840——1919):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阶段,封建自然经济虽然不断瓦解,但始终占主导地位,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

②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

(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最早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由此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由此出现洋务经济。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兴起,但发展举步维艰。

(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

①官僚资本主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帝国主义而存在的落后经济,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僚资本主义的消长概况:A、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于1927年,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B、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政权,大肆搜刮,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解放战争时期,战争消耗了大量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主义濒临崩溃。

D、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由此消亡。

②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革命型的经济它从1927年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开始出现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而退出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以及1949~1956年过渡时期的经济)。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1842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新篇章。

1861年 - 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农村经济遭受重创,为以后的经济改革带来了挑战。

1872年 - 甲午战争- 1872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

-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在经济方面做出一系列割让和赔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4年 - 辛亥革命- 1904年,辛亥革命爆发。

- 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1978年 - 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对中国的外贸和对外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 -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在近现代经济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0年 - COVID-19疫情- 2020年,COVID-19疫情在中国爆发。

- 这一全球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主要时间轴,展示了中国在近几个世纪经历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崛起的历程。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与发展,这些变革与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商业以及交通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一、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在近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首先,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农民开始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改善农作物的种植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引进早稻、玉米等新品种,以及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有效改善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政府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农民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经济的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农村教育的普及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近代中国开始兴办乡村学校,提供农民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

二、工业的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经济变革的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过渡。

首先,机器工业的兴起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近代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近代中国经历了对外贸易的拓展与发展。

随着商业的繁荣,中国开始与欧洲、美洲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大量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次,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励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为工业企业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工业领域。

三、商业的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商业的变革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近代中国商业开始引进西方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商业的创新和改革。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割裂的时期。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门户,并接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剥削。

中国传统经济体系遭到了破坏,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所占据。

中国在这一时期主要依赖农业为经济支柱,工业产值贡献较少。

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此期间,国家建立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工业化。

国有企业成为经济的主体,私有经济几乎被消灭。

同时,农业也通过农村集体化改革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明显增长。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并且经济发展不均衡。

第三阶段:1978年至20世纪末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

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特别是经济改革的地区(如广东、浙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私营经济逐渐崛起,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农村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

然而,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平等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自给到市场开放、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从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国近代经济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时间轴(整理版)1842年-1911年: 清朝晚期与民国初期-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结束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开启对外贸易。

-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又称《中俄瑷珲条约》,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进一步动摇了清朝统治。

- 1872年:《清室宣统皇帝建立之册立考绩初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近代化的念头引入中国。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由此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更大不满。

- 1905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追求国家富强和民主自由。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1912年-1949年: 民国时期与国共合作- 1912年:袁世凯辞去大总统职务,中华民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 1927年:国共合作宣告破裂,中国陷入长达十年以上的国内战争时期。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中国开始重新恢复战时经济。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民国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国家阶段。

1949年至今: 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 1953年:《土地改革法》实施,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开始实行集体化经济。

-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农村集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经济陷入动荡和停滞。

-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并采取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 1992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入外资和推行国企改革。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

-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以上时间轴简要罗列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从清末民初到国共合作再到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调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如何?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如何?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如何?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晚清时期到现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情况。

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内部动荡的局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许多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然而,在晚清时期,中国也逐渐开始进行一些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尝试。

例如,清政府推行了自强运动,加强了对外贸易,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

此外,晚清时期也涌现出一批资本家和商人,他们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陆续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两事件。

尽管社会政治环境不稳定,但在经济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措施。

例如,国共合作时期实行了“巩固、扩大、提高”的经济方针,在江浙地区兴办了大规模的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此外,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工业的发展支持,并推行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然而,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才迎来了真正的起飞。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开放政策、特殊经济区建设、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等。

这些举措为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史(最新)

中国经济发展史(最新)
然而,户部及其有关机构应付危机时期税收减少和开支增长的能力是很差的。咸丰时代(1851—1861年)之前,田赋、漕粮、国内商业税和盐业垄断,是清政府税收的四个主要来源。清朝所保留的明朝的各种杂税,在经济上无关宏旨。田赋占了整个税收的三分之二,其税额是永远固定的。1712至1745年间的一系列上谕,正式宣布永不加赋。漕粮也是固定的,关税和官营盐价同样不能轻易地增加。
经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
2)相互关系: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随后在城乡逐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又分别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重农抑商”的原则在经典和史籍中被一再强调,农业不仅继续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唯一可行的基础,而且是唯一合适的基础。然而,这决不是要扩大农业生产和增加农业税收,或按现代西方眼光,“繁荣”农业经济。中兴的目标是重建一个朴实和稳定的农业社会,在此社会中提倡节俭,强有力地抑制政府的开支、绅士的奢侈和农民的物质欲望。

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

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

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开始,逐步探讨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过程。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在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

首先,中国经济变革的第一步是推进现代化工业。

在近代史上,中国经历了两次工业化浪潮。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发生在20世纪初,以实施“洋务运动”为代表。

这一运动致力于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促进中国的国内工业发展。

清政府通过修建铁路、发展矿产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则发生在20世纪中叶以后,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契机。

在1978年之后,中国开始向外国资本开放,并引进了国外的经济模式。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外资企业。

此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进入了快速的轨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其次,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中,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1949年以后,旨在消除农村地主阶级,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一运动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也鼓励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农业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经济变革之一。

在20世纪末,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农问题”的概念,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为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中国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最后,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还包括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要素。

通过这一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特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建国前仍占主导地位
1840—19世纪70年代:商品输出 ②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末(甲午):资本输出—19末20初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侵略,日本扩大投资,独霸地位
资本和美国豪夺)
③民族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显著发展,抗战解放战争期间日益萎缩


④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两种新的经济形式

期 ( 1 9
①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27 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形成; 十年对峙时期控制了经济;抗战期间实行“统制经济” 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苛捐杂税,财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②50-52年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 (49_56年) ③50年上半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53-56年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曲折前进 的建设时 期
57-66年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左倾错误蔓延至经济领域 也取得巨大成就
66-76年:十年动乱
概念:
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经济。是近代前期最 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
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又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特征: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产生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缺乏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只是一批官僚、地主、 商人,将其剥削所得的资产投资于近代企业,所以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 弱,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这种先天不足使其具有两面 性。发展过程中多轻少重、资金薄弱、地区不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自然经济
概念:
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就基本的生存条件。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瓦解了我国在自然经济。但瓦解是个长期 过程,直到建国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概念:实质是商品经济,主要为销售而生产,满足市场需
新民主主义经济 概念:
也叫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社会 主义经济,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
特点:
①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②作为一种过渡经济,它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的经济政策: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 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战胜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经济而占统治地位。
形成及演变:
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领到根据地军 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农业生产发展了;还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为巩固红色政权奠定了物质基础;抗 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和行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放战时期在解 放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极大地激发起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他们积 极参军、参战、支前,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官僚资本主义
概念:是一种封建的、买办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依靠政 权、和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势力形成,带有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时代特征。在近代史的后期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
形成及演变:
27——37年十年对峙时期,通过整顿税务、控制 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 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 急剧膨胀;解放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 场上,国统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财政金融全面崩溃,农工 商纷纷破产,社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9—52年过渡时期, 没收官僚资本,直接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金融全面崩溃,农工商破产。


9 4
概况


②新民主 主义经济
特点:由半半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多 种经济形式并存。 区域: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
十年对峙:土地革命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
经济政策 抗战:“双减双交”、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土地改革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续二)
近代前期 概 况
③洋务企业
特点:封建性、官僚买办性、资本主义色彩 民用企业;甲午战后破产
④民族资本主义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两面性
情况
19世纪60 –70年代产生 19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
1912—1919年“短暂春天”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续一)
①自然经济继续瓦解
②列强资主经济加强控制(一战后卷土重来、抗战时掠夺、解放战争官僚 特征
要。工业革命后,使其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更强。
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前主要靠鸦片;鸦片战争后凭借在中 国取得的侵略权益,进行商品输出为特征的侵略,中国沦为列 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甲午战后,呈现资本输出为主 的侵略,通过政治贷款、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开办工厂等方 式,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投资和 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美国在 华势力急剧增长,形成独占地位。
发展演变:
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1912—1919” 年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纷纷破产;1927—1936年民族 工业显著发展;抗战期间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摧残,日益萎缩;解放战争 时期,财政金融体系崩溃,工商业破产,国统区工业体系趋于瓦解;新中国成立 后,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走上社会主义 道路。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续三)
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性的转折)
①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对外 开放形成新的格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改 革开放的新时期)
成就
②十四大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目标 (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计划与 市场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极大解放生产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