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砂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砂的基本性质,包括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等。
2. 掌握混凝土砂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含水量试验等。
3. 分析混凝土砂的适用性,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砂是混凝土中的细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试混凝土砂的物理性能,分析其适用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混凝土砂、水、标准筛(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烘干箱、天平、筛分漏斗、容器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台、实验桌、实验灯、实验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筛分试验(1)将混凝土砂烘干,冷却至室温。
(2)按照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使用标准筛进行筛分试验。
(3)记录各级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计算细度模数。
2. 含泥量试验(1)按照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标准,取一定量的混凝土砂样品。
(2)将样品用水冲洗,去除表面泥浆。
(3)将冲洗后的样品烘干,冷却至室温。
(4)称量烘干后的样品质量,计算含泥量。
3. 含水量试验(1)按照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标准,取一定量的混凝土砂样品。
(2)将样品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
(3)记录烘干后的样品质量,计算含水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试验结果细度模数:3.02. 含泥量试验结果含泥量:1.2%3. 含水量试验结果含水量:0.8%根据实验结果,该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为 3.0,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要求。
含泥量为 1.2%,略高于标准要求,但可通过筛选去除。
含水量为0.8%,符合标准要求。
六、结论1. 该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等物理性能指标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要求。
2. 该混凝土砂适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用于配制混凝土。
混泥土实验报告
混泥土实验报告混凝土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探讨其性能和应用。
1. 实验目的混凝土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混凝土在不同配比下的强度、抗压性能和耐久性,以及对其材料特性进行评估。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混凝土配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其中,水泥采用标准硅酸盐水泥,砂子和骨料采用常见的河沙和碎石。
2.2 方法2.2.1 配料比例根据实验需求,我们设计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包括不同水泥用量、砂子和骨料的比例以及水的用量。
2.2.2 搅拌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照配比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
2.2.3 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震实,确保混凝土中没有空隙。
2.2.4 养护将浇筑好的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养护。
在养护过程中,定期浇水以保持湿润。
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养护完全后,我们进行了强度测试。
通过压力机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加载,记录其抗压强度。
3.2 抗压性能评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配比下的抗压强度,我们可以得出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3 耐久性测试为了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进行了耐久性测试。
将混凝土样品暴露在不同环境下,如潮湿、高温、低温等,观察其表面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2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5. 应用前景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可用于制作基础、柱子、梁等结构件,以及地板、墙面等装饰材料。
结语:通过对混凝土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2010010131班号:结02实验日期: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属于I区,在70%~41%勺属于n 区,在40%~16% 的属于川区。
实验目的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1、表观密度的定义:3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2 A3 ' A4 ' A5 ' A6) _ 5 A iX100 —A(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3.7~3.1 为粗砂,3.0~2.3 为中砂,2.2~1.6 为细砂,1.5~0.7 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B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 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 ,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 ,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并进行分析;2) 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 ,粒径分别为5 — 10mm,10-20mm 单粒级; 3) 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 4) 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 20Kg 。
混凝土用砂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在混凝土中,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填充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研究混凝土用砂的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种类和颗粒大小的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砂种进行试验,我们将研究它们的颗粒分布、水吸收性、密实性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混凝土施工的砂种和粒径。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砂,分别是山砂、河砂、湖砂和海砂。
为了研究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每种砂选取了三个不同粒径的样本进行试验。
此外,还选取了一种对照组,使用标准砂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1. 为每种砂准备相同数量的样本,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筛分,以获得不同粒径组分。
2. 对每种砂分别进行颗粒分布分析,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3. 测定砂样的容重,采用水密法或干密实度法。
4. 进行砂样的水吸收性试验,记录砂样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5. 准备混凝土试样,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砂样与水泥、骨料等混合。
6. 制备混凝土试块,使用标准振动台振动固化,并在基准条件下养护。
7. 在固化后的混凝土试块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每个样本的强度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颗粒分布分析通过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在山砂中,颗粒主要分布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而河砂、湖砂和海砂的颗粒分布范围相对较宽。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砂在颗粒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容重测试通过容重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的容重值。
结果显示,山砂的容重最高,而湖砂的容重最低。
这可能与砂样的颗粒形状、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
水吸收性测试通过水吸收性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粒径的砂具有不同的吸水速率和容重增长。
海砂和河砂表现出较好的吸水性能,而山砂和湖砂的吸水性能相对较差。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了解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粗骨料、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料,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拌合、浇筑、振实、养护等步骤。
在混凝土实验中,成型是混凝土工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泥
•砂
•碎石
•水
•搅拌机
•试模具
•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水泥、砂、碎石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好。
2.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保证混合均匀。
3.准备好试模具,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实处理。
4.等混凝土凝固后,取出样品进行养护。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配合比的准确性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2.搅拌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混凝土早期硬化。
3.振实时应控制振动时间和力度,以避免产生气孔。
4.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保湿,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养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样品。
经检测,样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密实性良好。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混凝土成型工艺的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实用经验。
七、结论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的成型过程,深入探讨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为后续混凝土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掌握了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混凝土用骨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用骨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混凝土用骨料的实验方法;3. 分析混凝土用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 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用骨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等材料,它们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和填充作用。
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混凝土用骨料的粒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砂:河砂、海砂等;2. 石子:碎石、卵石等;3.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4. 水:自来水;5. 混凝土试模:150mm×150mm×150mm;6. 混凝土振动台;7. 压力试验机;8. 砂筛分析筛网:2.36mm、4.75mm、9.5mm、16mm、19mm、26.5mm、37.5mm;9. 量筒、天平、钢直尺等。
四、实验方法1. 砂筛分析:将砂过筛,分别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求出粒径分布;2. 表观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表观密度;3. 堆积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堆积密度;4. 含水率测定:将骨料放入烘箱中烘干,测量烘干前后重量,计算含水率;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6. 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步骤1. 砂筛分析:将砂过筛,分别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求出粒径分布;2. 表观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表观密度;3. 堆积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堆积密度;4. 含水率测定:将骨料放入烘箱中烘干,测量烘干前后重量,计算含水率;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6. 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筛分析结果:本实验所使用的河砂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满足混凝土用砂的要求;2.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结果:本实验所使用的河砂、石子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4.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本实验制作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表明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
混凝土干燥收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的收缩性能,了解不同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种类、养护条件等因素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为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 砂:河砂,细度模数2.8。
3. 骨料:碎石,粒径5-20mm。
4.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5. 水:自来水。
6. 标准养护箱、电子天平、收缩仪、量筒等。
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不同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用量等混凝土配合比。
2. 混凝土试件制作: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相应材料,搅拌均匀后,浇筑成标准试件(150mm×150mm×150mm)。
3. 混凝土试件养护:将试件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4. 干燥收缩测试: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置于干燥箱中,设定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收缩测试。
5. 数据处理:记录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值,计算收缩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率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水胶比越高,混凝土内部孔隙率越大,水分蒸发越容易,从而导致干燥收缩率增大。
2. 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河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明显高于碎石混凝土,这是因为河砂的颗粒级配较差,孔隙率较大,水分蒸发越容易。
3. 外加剂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水剂和引气剂可以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率。
这是因为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引气剂可以增加混凝土内部孔隙率,从而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4.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高温、高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低,低温、低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高。
五、结论1. 混凝土干燥收缩受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骨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骨料的粒度分析、级配和强度测试方法;3. 分析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 评估骨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二、实验材料1. 骨料:天然砂、碎石、机制砂、河砂等;2. 仪器设备:筛分器、量筒、标准筛、试验台、试验机等;3. 试剂:水、水泥等。
三、实验方法1. 骨料粒度分析:采用筛分法,将骨料过筛,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粒径级别的骨料含量。
2. 骨料级配分析:绘制骨料级配曲线,根据曲线判断骨料级配类型。
3. 骨料强度测试:采用压缩试验方法,测试骨料的抗压强度。
4. 骨料质量评估:根据骨料的粒度、级配、强度等指标,评估骨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四、实验步骤1. 骨料粒度分析:(1)称取100g骨料,放入筛分器中,按筛孔大小依次过筛;(2)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粒径级别的骨料含量;(3)绘制骨料级配曲线。
2. 骨料强度测试:(1)将骨料样品洗净、晾干,放入试验机中;(2)以2.5kN/s的速率进行压缩试验,记录骨料的抗压强度;(3)重复试验3次,取平均值。
3. 骨料质量评估:(1)根据骨料的粒度、级配、强度等指标,评估骨料的质量和适用性;(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骨料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料粒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骨料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符合工程要求。
2. 骨料级配分析:根据骨料级配曲线,该骨料属于II区级配,适用于混凝土工程。
3. 骨料强度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骨料的抗压强度为80MPa,符合工程要求。
4. 骨料质量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该骨料质量较好,适用于混凝土工程。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骨料的粒度、级配和强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六、结论通过本次骨料实验,我们了解了骨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了骨料的粒度分析、级配和强度测试方法,分析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评估了骨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骨料质量较好,适用于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骨料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骨料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掌握砂的筛分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3. 熟悉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4. 评估砂的质量,为混凝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细砂、中砂、粗砂,天然砂,机制砂等。
2. 实验设备:标准筛、摇筛机、烘箱、天平、容器、量筒、吸水率测定仪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砂的筛分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砂样,置于标准筛上,按筛孔大小顺序进行筛分。
(2)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
(3)计算砂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曲线。
2. 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干燥砂样,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重。
(2)取出烘干后的砂样,称取一定量的湿砂样。
(3)计算砂的含水率。
(4)将湿砂样放入吸水率测定仪中,测定砂的吸水率。
3. 砂的物理性质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砂样,测定其堆积密度。
(2)测定砂的孔隙率。
(3)测定砂的比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筛分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砂样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
| 筛孔尺寸(mm) | 细度模数 | 颗粒级配曲线 || :-----------: | :-----: | :---------: || 2.5 | 2.7 | || 1.25 | 2.9 | || 0.63 | 3.1 | || 0.315 | 3.3 | || 0.16 | 3.5 | || 0.08 | 3.7 | |由表1可知,不同砂样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曲线存在差异,表明砂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
2. 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砂样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如表2所示。
| 砂样类型 | 含水率(%) | 吸水率(%) || :------: | :-------: | :-------: || 细砂 | 3.2 | 5.8 || 中砂 | 2.5 | 4.5 || 粗砂 | 1.8 | 3.2 |由表2可知,不同砂样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存在差异,表明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素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素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掌握其配制方法,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为素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素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
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在加水后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化产物,从而将砂、石子等骨料胶结在一起。
实验中通过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坍落度等指标,来评价混凝土的性能。
三、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6。
3. 石子:碎石,粒径为5~20mm。
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四、实验仪器1. 水泥净浆搅拌机2.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测定仪3. 抗压强度试验机4. 抗折强度试验机5. 尺子、量筒、天平等五、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坍落度等指标,然后按照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
2. 混凝土拌制: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 混凝土试件制作:将拌制好的混凝土取出,按照试验要求制作抗压强度试件和抗折强度试件。
4. 混凝土试件养护:将制作好的试件放入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5. 混凝土性能测试:按照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测试。
6. 混凝土坍落度测试:按照GB/T 50080-2002进行坍落度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而提高,并在28d达到最大值。
具体数据如下:龄期(d) | 抗压强度(MPa)------------|----------------7 | 19.514 | 26.328 | 32.560 | 38.22. 抗折强度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龄期增长而提高,并在28d达到最大值。
混凝土骨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其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2. 掌握混凝土骨料的分类和选用原则。
3. 熟悉混凝土骨料的质量检验方法。
4. 分析混凝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砂、石、水泥、水等。
2. 实验设备:筛分仪、密度计、含水率测定仪、万能试验机、搅拌机、坍落度仪等。
三、实验方法1. 砂的筛分分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684-2011)进行砂的筛分分析,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等指标。
2. 石子的筛分分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685-2011)进行石子的筛分分析,测定石子的粒径分布、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指标。
3. 骨料密度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用骨料密度表》(GB/T 14689-2011)进行骨料密度测定,测定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等指标。
4. 骨料含水率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用骨料含水率测定方法》(GB/T 14686-2011)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测定骨料的含水率。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所得的骨料性能指标,结合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0-2016)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包括坍落度、工作性、保水性等指标。
7.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19)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筛分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用砂的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为1.2%,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
2. 石子的筛分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均匀,针片状含量为0.5%,含泥量为0.8%,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
骨料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骨料作为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骨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分析其各项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以下骨料:- A类骨料:河砂,粒径范围为0.15-5mm;- B类骨料:山砂,粒径范围为0.15-5mm;- C类骨料:碎石,粒径范围为5-20mm;- D类骨料:砾石,粒径范围为20-40mm。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测试骨料的以下物理性能指标:-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吸水率;- 空隙率;- 压碎值;- 针片状含量;- 粒度组成。
实验方法如下:(1)堆积密度:将骨料装入容积为1000cm³的容器中,轻轻振动使骨料紧密排列,测量容器中骨料的重量,计算堆积密度。
(2)表观密度:将骨料置于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烘干后骨料的重量,计算表观密度。
(3)吸水率:将骨料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测量骨料重量,计算吸水率。
(4)空隙率:将骨料装入容器中,测量容器中骨料的重量,然后将骨料倒入水中,测量容器中水的重量,计算空隙率。
(5)压碎值:将骨料放入压碎机中,按照规定压力进行压碎,测量压碎后的骨料重量,计算压碎值。
(6)针片状含量:将骨料放入筛分机中,按照规定筛孔进行筛分,计算针片状含量。
(7)粒度组成:将骨料放入筛分机中,按照规定筛孔进行筛分,称量各筛孔的骨料重量,计算粒度组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堆积密度与表观密度实验结果显示,A类河砂的堆积密度为1.53g/cm³,表观密度为2.62g/cm³;B类山砂的堆积密度为1.45g/cm³,表观密度为2.58g/cm³;C类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6g/cm³,表观密度为2.70g/cm³;D类砾石的堆积密度为1.48g/cm³,表观密度为2.68g/cm³。
混凝土材料实验报告
混凝土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材料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所进行的实验内容、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2. 分析不同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变化。
三、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配合比,将水泥、砂子、骨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
2. 混凝土制作: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的浆状。
3. 抗压强度实验:将混凝土浆料倒入标准试块模具中,并进行振实、养护等处理,最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4. 抗拉强度实验:制作混凝土试块,并进行养护,然后进行抗拉强度测试。
5. 养护条件:将试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如常温、高温、湿度等条件下进行养护。
四、实验结果1. 抗压强度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我们分别测试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
结果显示,配比为X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最高,达到了XX MPa,而配比为Y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最低,仅为XX MPa。
2. 抗拉强度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我们测试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块的抗拉强度。
结果显示,配比为X的混凝土试块抗拉强度最高,达到了XX MPa,而配比为Y的混凝土试块抗拉强度最低,仅为XX MPa。
3.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将试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我们发现高温和湿度条件下的养护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常温条件下的养护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小。
五、实验分析1. 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配比混凝土试块的测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合理的配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到水泥、砂子、骨料等材料的比例和质量,以及适量的水分。
2.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骨料实验报告
骨料实验报告
《骨料实验报告》
在建筑工程中,骨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探究不同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得
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我们选取了常见的骨料种类,包括碎石、砂石和粗骨料,分别进行了混
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强度测试。
结果显示,不同骨料的混凝土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粗骨料的混凝土强度相对较高,而砂石的混凝土强度较低。
其次,我们还对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了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粒径较大的骨料
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同时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相反,粒径较小的骨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但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
较小。
最后,我们还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骨料的含水率对混
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
性下降。
综上所述,骨料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粒径和含
水率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我们的实验结果为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 2010010131班号:结 02实验日期: 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 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 实验原理1、 表观密度的定义: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 3),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 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1) 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 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 x =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 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的属于Ⅲ区。
11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混凝土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混凝土的拌合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并验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骨料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配合比,即水泥、水、骨料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可以制备出满足工程要求的混凝土。
三、实验器材1. 水泥:P.O 42.5级水泥2. 砂:中砂3. 石子:碎石,粒径5-20mm4.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5. 水泥净浆搅拌机6. 混凝土搅拌机7. 坍落度筒8. 抗压强度试验机9. 天平10. 量筒11. 拌铲12. 试模13. 养护箱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实验要求,设计C30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水泥、砂、石子、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质量和体积比例,计算出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和水的用量。
2. 混凝土拌合(1)将水泥、砂、石子、粉煤灰按计算好的比例称量,放入搅拌机中。
(2)加入计算好的水量,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3)待搅拌至混凝土均匀、无结块时,关闭搅拌机。
3. 混凝土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将拌好的混凝土装入坍落度筒,垂直提起,记录坍落度值。
(2)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试样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放入养护箱养护,达到规定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结果本次实验制备的C30混凝土坍落度平均值为150mm,满足工程要求。
2.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经过28天养护,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0.2MPa,满足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了混凝土拌合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
3. 验证了C30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4.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
水泥用砂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用砂石的物理性能及其对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2. 掌握水泥用砂石的检测方法;3. 分析水泥用砂石的质量指标,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其中,砂石作为水泥混凝土的主要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本实验通过对水泥用砂石进行物理性能检测,分析其质量指标,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实验设备:(1)标准筛:孔径为0.15mm、0.3mm、0.6mm、1.18mm、2.36mm;(2)量筒:100ml、500ml;(3)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4)筛析仪:负压筛析仪;(5)石子含水率测定仪;(6)试模:100mm×100mm×100mm。
2. 实验材料:(1)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2)砂:天然砂或机制砂;(3)石:碎石或卵石。
四、实验方法1. 砂的检测:(1)筛析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进行筛析实验,测定砂的细度模数;(2)含水率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进行含水率测定实验;(3)密度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进行密度测定实验;(4)氯离子含量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实验。
2. 石的检测:(1)筛析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进行筛析实验,测定石的最大粒径和累计筛余量;(2)含水率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进行含水率测定实验;(3)密度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进行密度测定实验;(4)压碎值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进行压碎值测定实验;(5)针片状含量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进行针片状含量测定实验。
小学浇筑混凝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2. 学习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在浇筑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泥石,将砂、石子等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三、实验器材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 砂:中砂3. 石子:碎石4. 水5. 实验桶6. 搅拌棒7. 混凝土模具8. 尺子9. 量筒10. 电子秤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按照水泥:砂:石子=1:2:3的比例,称取所需材料。
2. 混合材料:将水泥、砂、石子依次倒入实验桶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加水:按照水泥质量的0.5倍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浇筑: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倒入混凝土模具中,用尺子刮平。
5. 固化:将浇筑好的混凝土模具放置在阴凉通风处,24小时后拆模。
6. 观察: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 水泥(kg) | 砂(kg) | 石子(kg) | 水(kg) | 强度(MPa)| 外观----------|------------|----------|------------|----------|--------------|------1 | 1 |2 |3 | 0.5 | |2 | 1 | 2 |3 | 0.5 | |... | ... | ... | ... | ... | ...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混凝土的外观较为平整,无明显气泡和裂缝。
3. 实验过程中,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质量和比例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
4.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水质较差时,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骨料吸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料的吸水特性。
2. 探讨不同种类骨料的吸水率差异。
3. 分析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粗骨料(碎石)、细骨料(砂)、清水。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滤纸、温度计、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1. 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称取100g,放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保持温度在20℃、湿度在65%的条件下。
3. 将烧杯中的骨料用滤纸包裹,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
4. 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1。
5. 向烧杯中加入清水,使骨料完全浸没在水中。
6. 记录加入水后的总质量,记录为m2。
7. 将骨料取出,用滤纸吸干骨料表面的水分。
8. 再次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3。
9. 计算骨料的吸水率:吸水率 = (m2 - m1) / m1 × 100%。
10. 对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粗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粗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3.5%。
2. 细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细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6.2%。
3. 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1)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坍落度越小。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坍落度降低。
(2)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强度越低。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强度降低,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耐久性越差。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导致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降低。
五、结论1. 骨料吸水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2. 粗骨料的吸水率低于细骨料,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吸水率存在差异。
3.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吸水率,以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混凝土骨料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强度、坚固性、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等。
通过对混凝土骨料性质的测定,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用砂:天然砂、人工砂2. 实验用石:卵石、碎石3. 实验用试剂: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等4. 实验仪器:筛分器、击实仪、压力试验机、烘干箱、天平等三、实验方法1. 颗粒级配测定:采用筛分法,将砂、石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测定各等级的筛余量。
2. 强度测定: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采用硫酸钠溶液浸泡法,测定砂、石的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砂、石中的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采用筛分法,测定砂、石中的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级配测定(1)将砂、石分别过筛,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
(2)称取各等级砂、石的质量,测定其筛余量。
(3)计算各等级的筛余率。
(1)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2)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
(3)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试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1)将砂、石放入硫酸钠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4小时。
(2)取出砂、石,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3)称取浸泡前后砂、石的质量,计算其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1)将砂、石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称取烘干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1)将砂、石过筛,筛除泥块。
(2)称取筛除泥块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1)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
(2)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观察砂、石与碱溶液的反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班号:结 02实验日期: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1、表观密度的定义: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3),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表示,其计算公式为(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 x=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的属于Ⅲ区。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3、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是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的一种方法四、实验步骤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1)实验仪器:天平(量程1kg,精度1g);容量瓶(500ml);干燥箱;干燥器。
(2)实验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打开瓶塞并添加水,使得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
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1;--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清洗瓶内外,在装入上述相同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刻度线处。
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2;--取水的密度为1g/cm3,用下述公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0.01g/cm3)--以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3)实验注意事项--300g砂子装入容量瓶后,不要马上称重应摇晃容量瓶,排除气泡。
--容量瓶上面有一刻线,两次加水一定是凹面相齐。
--注意300g砂子要全部加入容量瓶,不要丢或有剩余。
2、筛分析实验(1)实验仪器:筛(10;5.0;2.5;1.25;0.63;0.315;0.16);筛底电子秤。
(2)实验步骤:-- 称取砂500g。
将筛子按筛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
将砂样倒入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用手筛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称取各号筛上上的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孔径大于和等于该筛孔径的各筛上的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并绘制砂的筛分曲线;--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画砂的筛分析曲线。
(3)结果评定:1)砂的粗细;2)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1)实验仪器:台秤(量程:50kg,精度50g);容量筒:容积为10升(D max≤25mm时)、20升(D max=31.5mm或40.0mm时)。
(本实验中用的是10升的容量筒)(2)实验步骤:--称取容量筒自身的质量m1;--称取以捣实状态填充容量筒的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m2;--由容量筒中试样的质量(m2-m1)和容量筒的体积(V)计算捣实密度。
4、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测定(1)实验仪器: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2)实验步骤:--依据石子的最大粒径,按下表进行有代表性取样并筛分;--用规准仪按下表对试样逐粒进行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1)实验仪器:压碎指标测定仪;压力试验机;2.5mm筛子;电子秤。
(2)试样制备:标准试样应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
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3)实验步骤:--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
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
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整平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160-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载,取出测定筒。
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秤其质量(M0),用孔径为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秤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重量(M1)。
(4)压碎指标值试验结果计算:压碎指标值δa=(M0-M1)/ M0 ×100%M0试样重量(g);M1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重量(g)6、轻集料筒压强度试验(1)实验步骤:--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10-15mm的粒径)的试样5L,其中10-15mm的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用承压筒装试样,分别测定3次松散料重,取其算术平均值。
对天然的轻集料,取测得的平均松散料重,乘以1.15的填充系数作为试样量,对其他的轻集料,则乘以1.10的填充系数作为试样量;--按上述试样量称取试样,装入承呀压筒,先用木锤沿筒壁四周轻敲数次,然后装上到导向筒和冲压模,检查冲压模的下刻线是否与导向筒上缘重合为止。
把承压筒放在压力试验机的下压板上,以每秒约300-500N的速度加荷。
当冲压模压入深度为20mm时,记下压力值。
(2)轻粗集料筒压强度计算:R a= F/AR a:筒压强度(MPa);F :压入深度为20mm时的压力值(N);A :受压面积(mm2)五、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数据m0 (g)m1 (g)m2 (g)300 860 675又由可计算得到ρ=2.609g/cm32、砂筛分析实验筛孔A1 A2 A3 A4 A5 A6 底盘筛余量/g 0 51 46 71 242 63 26 筛余量百分比/% 0 10.2 9.2 14.2 48.4 12.6 5.2 累计筛余量百分比/% 0 10.2 19.4 33.6 82 94.6 99.8表二砂筛分析实验相关数据计算细度模数M x=(10.2+19.4+33.6+82+94.6)/100=2.398属于中砂;而0.063mm处累计筛余量百分比为33.6属于Ⅲ区;其级配曲线为(因为已经确定了是Ⅲ区,参照曲线只画出了Ⅲ区)由级配曲线可以看出该样本的级配合格.实际工程中,砂的最大粒径和级配是选用砂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下面思考题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3、石子的捣实密度实验由于我们班实验组数较少,所以3:7以后数据参考了另一个班的数据,但他们的比组号石子比例5-10:10-20捣实密度Kg/m3组号石子比例5-10:10-20捣实密度Kg/m31 10:0 1.54 7 4:6 1:60表三石子捣实密度相关数据折线图如下图所示:图一由图可知捣实密度先增大在7: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所以当(5-10):(10-20)=7:3时,石头之间的空隙最小,捣实密度最大。
所以选用骨料时,适当的粗细骨料配比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六、思考题1、结合实际工程说明如何选用砂子筛分试验中该样品的属于中砂,级配符合Ⅲ区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选砂的要求:相对来说Ⅰ区的砂子粒径比较大一些,Ⅱ区的砂子粒径适中,而Ⅲ区则相对来说粒径偏大一些。
配置混凝土中优先使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的时候,应该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易合性;当使用Ⅲ区砂的时候,宜适当降低砂率;配送泵送混凝土时,宜选用中砂。
砂的级配十分重要,砂的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例如人工砂和风化山砂的需水量大、颗粒形状和级配不合理使拌合物流动性下降,河砂是理想的细集料,使用时应正确选择细度模数。
2、结合混凝土的性能分析石子的捣实密度。
当粗细粒径的砂子满足一定的比例时,石子的捣实密度最大,石子之间的空隙越小。
这对于混凝土的性质是有一定影响的,两种骨料复合之后的空隙率会影响混凝土的传荷能力。
同时空隙小,需要填充的混凝土净浆就少,能达到更加经济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骨料时应当选择复合后空隙小的骨料进行混合。
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较好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强度、抗冻、抗渗等性能,也都得到相应提高。
在本次试验中两种样本应该选用7:3的比例。
七、可能的误差分析1、砂子表面密度测量试验的实验误差主要来自操作上的误差,如:砂子没有完全加入到容量瓶中;或者是向容量瓶中加水观察时没有正视到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平齐。
其他的系统误差不太可能出现。
2、砂筛分析实验:所有的砂子加起来不到500g这就说明还有部分剩余的砂子没有从砂筛中取出,这就会对实验造成误差,当然只要误差在1%以内就没有问题。
3、石子的捣实密度:实验数据是否可靠就在于粗细两种粒径的石子有没有混合均匀,如果没有混合均匀那么测量起来误差会比较,所以将两种粒径的石子混合均匀就成为实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