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附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阐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在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阅读与归纳能力需提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区块链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希沃白板、抢答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一. 导入——区块链发展大会视频师:2019年,区块链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直霸屏。
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火热?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一)学习目标展示(二)预习效果反馈(三)新课探究——科技改变生活区块颠覆未来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
1.联系的含义师: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原因是什么呢?生:···技术强大,连接世界。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学习重难点】(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教法、学法】结合实例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和____________。
1、联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①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联系②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外部联系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3、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联系是_____ 所固有的,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表现:的联系和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要求: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______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 ,调整原有的____ ,建立______ _____ 。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____ 联系和____ 联系、___ 联系和___ 联系、__________联系和____ 联系、____ 联系和____ 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提出疑惑: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内探究案探究一:联系的普遍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思考:1、苏轼的这首《琴诗》体现了什么哲理?给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2、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为什么?探究二:联系的客观性1、“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违背了联系的什么特征?2、日本海啸、和南水北调各属于什么联系?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7课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2014级思想政治必修4导学案编制时间 2015年9月8日使用班级:2014级文科学生主备人:王伟复备人:高二政治组审核人签字:冯成喜Array第 1 页共 4 页第2页共4页联系具有普遍性,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但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联系是客观的,这意味着联系是不可改变的联系的客观性足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音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联系。
但联系的客观性并不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第一,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已存在,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人为事物的联系由于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第三,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某种联系。
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建立联系。
总之,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条件,创造出新的具体的联系,这并不是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1、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
2、阅读教材第55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三】联系的多样性
1、以下观点主要体现了哪种联系?
(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09江苏政治)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全国Ⅰ卷29)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年月日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的、相对的。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二、【课前预习】结合评测联系进行课前预习,把握预设情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唇齿相依》思考回答:1、唇齿是什么样的联系?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城门和池鱼是怎么联系上的?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学生活动:(小组回答)简单总结,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讲授新课: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1)联系的含义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联系以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联系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咱们先简单把这一框浏览一下,看看课本中总共讲到了联系的几个特点?课前咱们也已经把学案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中,并且根据联系的特点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下面咱们就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研究成果。
(2)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学生使用的素材)材料一:图片:工农业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材料二:《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材料三:《原理与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个世界)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主学习篇】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______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___________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________的,不以_______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的联系和________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_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_____,改变事物的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__________的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_________、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_______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_______。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必背知识篇】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人教版高二哲学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编号7-01
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难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预习导航】1 、什么是联系?有那些特性?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探究一:歌曲【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梦中的她来来来既然来当兵来来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杠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来来来话虽这样说来来来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1、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2、既然想家为什么还要来当兵呢探究二:以下这些现象说明了联系的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天空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昏暗?河水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浑浊?森林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动物为什么濒临灭绝?森林动物天空河流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活动探究三:如何看待下面的现象?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高考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全球变暖探究四: 材料中有什么形式的联系?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形式的联系吗?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四、教学设计:哲学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观看雾霾形成和治理的视频,充分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国家治霾的顶层设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制度自信。
●理性精神:全面分析雾霾的成因,把握国家治霾的措施和决心,理解在事物的联系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培养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增强法治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图表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4、教学过程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认识论,它们分别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学生表演《小故事大哲理》学生思考:1、故事中捕鼠器和老鼠是一种什么联系?2、捕鼠器与母鸡、山羊、老黄牛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高级中学政治学科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高级中学政治学科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树立全局眼光,坚持底线思维。
2.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善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重点难点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难点: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导:根据本节自学提纲,温故而知新导入进入本节课学习。
思:1.p.28标记联系的含义2.p28-29标记联系的特征3.p29-31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议:1.p.28标记联系的含义2.p28-29标记联系的特征3.p29-31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展:1.p.28标记联系的含义2.p28-29标记联系的特征3.p29-31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评:⑴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和相互。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②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主观的。
★▲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论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辩证法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和整体。
②联系: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必修4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主讲人:薛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够识记和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2、过程与方法:联系社会生活重大事件,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深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并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特征。
难点: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课前预习】请结合课本P54—57一、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相互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的,不以人的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中把握事物,切忌。
(2)人们可以根据,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联系、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
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要一切以、地点和为转移。
【课习,突破重难点】一、联系的普遍性1、探究思考:今年的春节时期,原本热闹的城街头,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是什么原因让城如此安静?这说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存在的世界?2、知识小结:联系的普遍性试判断: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哲学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2)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课标要求】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能结合生活的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联系的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难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课前预习】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__ 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____,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________。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____________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前者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他们当然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后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2)联系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________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
离开事物的_____________,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_________的一个重要特征。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形式世界上的事物有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_______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_______联系、________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__联系等。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正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新课标(讨论稿)提出的发展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以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为特色,以议题为载体,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通过本框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点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在生活中作出理性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以“讨论和思考”为主线,探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生情况分析】情态层面: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分辨不清,未形成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能力层面:学生具有一定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不能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层面:学生对于世界是怎样具备一定的认识,但从方法论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阐述不清。
因此“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升能力、增强认同”是本学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身边事,讲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在体验中形成对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认同,培育和锻炼综合性思维,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本课时涉及培养学生具体问题抽象化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辩证思维的能力,在相互辩难中实现思想成长(能力目标);3.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联系的特性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渗透德育教育,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思想,通过课堂的各项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生存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思想。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要求学习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②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运用:能结合生活的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理解联系的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难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学法指导联系的概念的学习,从具体事例入手,从纷繁复杂的具体联系入手,培养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习惯;在分析概念时,注意概念的层次性,从“关系”、“相互影响、相关制约”、“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三层进行分析,注意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本节内容由学生课前完成,课堂教师通过提问点拨修正)前知回顾:巩固以下两个问题,课堂提问。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认识变化发展原理课前预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课第一框题P54至P57,完成以下问题。
(1)所谓联系,就是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说明联系是。
我们要用观点看问题。
(3)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切忌。
(4)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和。
(5)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重难点探究(本节内容将在课堂上师生合作完成,但要求根据提示预习)1、(将原理内容整理到课本上,教师将讲解运用技巧)原理内容(世界观)要求(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一切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新)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一、【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0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1.联系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的一个总特征。
2.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联系的含义:3.联系的特点(阅读课本P54—57)(1)联系的普遍性P54表现在: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P55①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思考: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P56表现在: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归纳总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调整原有的,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自学检测】1、中国对外石油依赖度是比较高的,2007年净进口原油3.8亿吨,对外依赖度达40%。
到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估计要超过50%。
这说明()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C、联系具有多样性D、自然界存在着联系2、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等,这体现了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D、多样性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地球村,这说明了()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我的困惑】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Lesson 7 of Lesson 7 of "Life and Philosophy" Tutorial cas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见书55页)【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合作探究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
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①任何事物的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3.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5.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这段话告诉我们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6.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和智慧。
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潮和旅游热,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藏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西藏地区在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进程中如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合作探究2】(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
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课堂有效训练】1—4:bdaa5、(1)联系具有普遍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联系具有客观性,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课后拓展】1-5 ababd6.(1)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西藏文化产品的开发、制造延续和促进了藏文明的不断发展。
(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随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带来了投资热潮,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藏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