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场景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卡片、实物等,便于教师进行教学。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形象直观的展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求两个数的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求两个数的和,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卡片、实物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演示、课堂讲解、学生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加法运算的意义,讲解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实物等进行加法运算,求出两个数的和。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2《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2《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天”来计量一段时间。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等等。
但是他们对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能够用“天”来计量一段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能够用“天”来计量一段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
活动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一天有多少小时,然后引入时间单位“天”的概念。
2.教学情境:展示一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感受时间的存在。
3.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一项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单位“天”的概念。
4.活动二:让学生用“天”作为计量单位,来计算一段时间,比如一周有几天,一个月有几天等等。
5.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范文【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范文【三篇】(*)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63页。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
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
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
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
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一共有几天-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一共有几天-北师大版教学背景本课是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的第一单元——时间和许多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知时间的基本概念及时间计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巩固学生对日历的认识,提高学生时间概念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简单说出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
2.能够应用时间计算法则计算时间。
3.能够通过日历计算时间。
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和课件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讲能力。
2.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并能够在集体讨论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时间的一般规律,提高了解一年有多少天及一个月有多少天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和日历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并发现时间计算的好处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计算规则。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器、日历、课件、图片。
教学材料教学设计计划、小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材、标注好日期的日历。
教师准备工作1.预先制作课件、图片并测试,提前做好讲解备课;2.熟悉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准备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学习;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准备好课堂教学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启发式活动、教师讲解、巩固与拓展。
第一步:启发式活动(10分钟)1.教师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问学生正在进行的活动需要多久时间完成。
2.将时钟的指针指向不同的位置,让学生猜测当前时间,并根据时钟和日历校对答案。
第二步:教师讲解(30分钟)1.介绍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一年共有几天,理解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计算。
3.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通过站起来、走路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时长和数量。
4.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总结本节课重点、难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
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太长,避免陈词谰言,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浏览参考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
主要内容有1.乘法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干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进程,为学习乘法积存活动体会。
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
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第四课时《动物集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
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
在丰富的情形中,让学生感遭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进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
能运用加法运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二、说学生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可以随时使用。
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
家长素养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早的辅导。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年、月、日的概念,以及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掌握计算一年天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
他们在计算天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2.教学难点:理解闰年、平年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天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引入年、月、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年、月、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例演示:通过实例,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让学生理解闰年、平年的概念。
4.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方法。
5.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8.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年、月、日一年有多少天平年 365天闰年 366天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课堂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长短,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课堂讲解1. 年、月、日的概念年: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天。
月: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过程中,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9.5天。
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2. 时间单位换算1天 = 24小时1个月 = 29.5天1年 = 12个月3. 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般情况下,一年有365天。
但在闰年中,一年有366天。
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4. 计算一个月有多少天大月:一个月有31天,如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一个月有30天,如4月、6月、9月、11月。
特殊月:2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5. 实例讲解(1)计算2019年有多少天2019年不能被4整除,所以是平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
(2)计算2020年有多少天2020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所以是闰年。
闰年一年有366天。
(3)计算7月份有多少天7月份是大月,有31天。
(4)计算4月份有多少天4月份是小月,有30天。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 计算以下月份的天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3. 填空题(1)一年有____个月。
(2)大月有____个月。
(3)小月有____个月。
(4)闰年一年有____天。
(5)平年一年有____天。
四、课后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时间的计算还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时间单位“天”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时间单位“天”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5.总结反思:学生自我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一共有多少》讲课稿《一共有多少》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1、讲课内容: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一共有多少》。
2、教材剖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运算,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对数字有了必定的认识,加上自己的经验累积对学习本节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剖析:学生在学习以前对加法应当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因为加法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有的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对此有必定的感情体验,所以关于这节课的学生是特别有帮助的。
可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会顾及到每个学生。
经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育学生交流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重兴趣。
4、教课目的:(1)联合熟习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察看、操作的活动中,探究 5 之内数的加法(3)在会读会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在一同,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5、教课重难点:感知加法的意义,以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6、教法:本节课第一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惹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重兴趣,用符号取代法来取代实物,再让学生着手操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指引学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从而进行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学生更为深入对加法的学习。
采纳情形学习解决问题拓展思想课外延长的教课方法。
7、学法:新课程倡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法,可是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状况,在着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对学生的不停引导。
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8、教课过程: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加法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去商铺买东西,买了一块橡皮两毛钱,一支铅笔一毛钱,我应当给老板多少钱?经过这样简单而又常常碰到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而且理解生活到处有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八单元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八单元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北师大版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理解日历中日期的排布方式;2.理解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3.能够正确计算时间间隔。
2. 课前准备在开始本课之前,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打印几份2019年的日历,并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参考;2.准备一些糖果或其他小礼品,用来奖励学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师生共同商量一个问题:“今天是几月几号?”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2.向学生展示几份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月日历中的日期排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月份的天数有什么异同之处?;3.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
3.2 学习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日历中每个月的天数;2.询问学生有多少个月有30天,在白板上记录答案;3.询问学生有哪几个月有31天,在白板上记录答案;4.询问学生有哪一个月有28天,在白板上记录答案;5.根据日历,让学生玩一个游戏,计算从“礼拜二”到“礼拜四”中间相隔了几天;6.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计算其他时间间隔,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时间间隔的方法。
3.3 达标检测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1.有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1天?有哪几个月有30天?2.计算从“礼拜二”到“礼拜六”相隔了几天?“礼拜三”到“礼拜天”呢?3.那么,2019年一共有多少天呢?有哪些月份有28天?学生准确地回答问题,则达到了本课目标。
4. 自学任务1.家长帮助孩子记忆每个月的天数;2.游戏时间间隔的计算,回家自行多练习。
5. 作业1.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2.阅读教材,再次复习本课学习内容。
6. 教后反思这节课上,通过游戏与常规题目的交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时间间隔的计算和每月天数的记忆。
在泛泛的教学目标下,我根据学生的时间感知度,拓展了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时间概念的计算方法,让整个教学效果更佳。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一共有多少天-北师大版秋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一共有多少天-北师大版秋导入各位老师好,我是本次说课的主讲人,我的主题是“二年级上数学-一共有多少天”。
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个知识点。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篇教材内容主要是教授和学生讨论计算日期间隔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日历、计算日期间隔等方式,逐步掌握了计算日期间隔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习到月份的名称、每个月的天数等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日历中天、月、年的基本概念;2.了解并掌握计算日期间隔的方法;3.掌握月份的名称、每个月的天数;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日期间隔的方法。
本课的难点在于寒、暑假跨月份计算和月份天数的记忆。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教材和教学目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个月的天数,引出本次的主题。
讲解1.天、月、年的概念讲解。
2.通过日历引导学生量化时间,具体把握一个月的天数。
3.让学生反思寒假和暑假的时间跨度,引导学生计算日历中不同月份之间的天数间隔,例如7月5日距离9月9日的间隔。
练习1.大班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小结简要回顾教学内容,梳理学生的主线思路,引导学生发言,总结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课堂延伸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如何计算闰年每年的天数?2.如果一个日期加上30天,那么加上31天呢?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了对天、月、年的概念认识,掌握了计算日期间隔和月份天数的方法,学生从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够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
2.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及设计
活动一:了解平年和闰年(10分钟)
1.教师出示一个剪纸“闰年牛”并介绍闰年的概念;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平年和闰年的区别,然后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讲解。
活动二: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20分钟)
1.让学生回顾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的计算天数的方法;
2.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的方法,并配合例题进行讲解;
3.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自行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活动三: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25分钟)
1.教师出示一个大型日历或通过电子设备展示日历,并讲解如何读取日期信息;
2.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的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并互相校验。
活动四:应用能力训练(25分钟)
1.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实际问题或自己找到的问题进行实践计算;
2.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并和同学分享;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并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
思考与拓展
1.学生可以通过制作闰年日历、计算某个时间段内课程的总学时等活动进一步体验计算天数的实际应用;
2.学生可以通过拓展学习将计算多个日期之间的天数的方法纳入到学习范围内。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例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知道早上、下午、晚上等。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对于时间单位“天”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天”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表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时间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小熊过生日”,引出时间单位“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间单位“天”,让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长度,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变化。
3.知识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如“3天”、“5天”等。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第八单元 一共有多少天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熟练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3.一共有多少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演示法;
3.互动问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唱歌、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学习(45分钟)
(1)学习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15分钟)
通过介绍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日历的结构和用法。
(2)学习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20分钟)
通过示例演示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讲解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3)学习一共有多少天(10分钟)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一共有多少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练习(30分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10分钟)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讲解日历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内容,并适当增加练习的数量和难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2《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2《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年和月的概念,以及计算一年的总天数。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时间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日和月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计算一年的总天数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年和月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总天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年和月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总天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闰年和平年的区别,以及如何计算一年的总天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时间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年和月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总天数的方法。
3.实践应用: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提高: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年总天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一年总天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一共有多少》(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教授的是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通过以购物为主题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和基本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有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技巧和注意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加减法相互的转换;•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观察题目内容来得出答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完成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课文中也体现了合作与分享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转换方法,加减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相互转换,将实际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础概念、加法和减法的相互转换方法、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1)热身通过讲解小游戏的方式热身,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知识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与观察,简单阐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概念。
(3)进入主题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加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文的阅读。
(4)知识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梳理轻重缓急。
(5)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外拓展题目,并邀请几名同学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加减法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本节课更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
左妮
一、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共有多少天
二、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5页一个星期有几天同时完成填一填和练一练
三、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大纲和课程标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本课目的:(1)、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意识。
(3)、教育学生要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本课重点:得出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解题。
本课难点:利用连加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编制口诀。
本课关键:7的连加过程。
四、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准备的教具有:投影仪、小木棒、卡片等。
五、这节课我将按如下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再现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然后,投影出示本节主题图,导入新课,并让学生完成图中几个问题的解决,同时,板书课题。
接着,让学生小组内共同研究完成“填一填”中的第1题。
而后,让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和相关的练习。
最后,小结本课。
六、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出发,本课我采取“引导、启发”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七、下面就本课的教学步骤进行如下说课:
(1)、再现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我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6+6= 6+6+6= 6+6+6+6=
②、将上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③、待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之后,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编制出相应的口诀
这主要是让学生再现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同时也是为学生学习和编制7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2)、投影出示主题图,根据主题图,本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待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二个星期呢?三个星期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
并板书:一个星期有几天(3)、好,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和编制7的乘法口诀,来理解这个问题,看谁学的又快又好。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按如下步骤完成。
A,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这里我将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为了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先小组合作,利用小木棒数一数、说一说一个星期有7天,二个星期有14天,三个星期有21天......再让学生独立填表,最后让学生交流怎么想的?鼓励学生说话,展示自己,倾听他人,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第二,让学生利用表格里的结果和自己已有的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思路编制7的乘法口诀。
先让学生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迁移到编制7的乘法口诀上来。
独立编制口诀。
在小组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后全班交流并说出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迁移知识能力的协调性,更突出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潜意识。
B、让学生在学中做题,巩固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为了让学生将新知识的感知融入实际生活中,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设计了了这样一个练习(投影出示)如下图
让学生把星期日圈起来,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不但使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得到理解也加深了对一个星期有几天的印象。
第二,完成”练一练“中的第一题。
这主要是进行本课重点的复习与巩固,从而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认知和对口诀的意义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异能力。
第三,投影出示形式多样的练习,也就是“练一练”中的第三题,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图形、文字的理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为今后学习文字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看卡片计算,通过这一训练,让学生学会和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加深了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C、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利用相关的动物,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解决。
如:
(1)、1只小鸡()条腿,7只小鸡()条腿。
(2)、小猫咪,喵喵叫,7只小猫()条腿。
(3)、1只螃蟹8条腿,7只螃蟹()条腿。
这不但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巩固,更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激qing教育的有效手段,因为小动物是孩子们为你的最爱。
八、小结本课: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方面内容。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4)、7的乘法口诀你能背下来吗?
好,让我们共同背一遍。
好吗?
九、下课语: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很好,希望你能继续努力!
学生自然成排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