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影像表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与纵隔医学影像课件
肺与纵隔
邢台医专影像学教研室
1
胸部CT检查
检查技术及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二)病人体位及呼吸控制 (三)扫描条件及范围
从肺尖至肋膈角,连续性扫描 层厚7-10mm。 (四)局部薄层和HRCT 在可疑部位或发现小病灶处改用 3~5mm,薄层扫描。
2
(五)增强扫描 (六)窗宽与窗位肺窗:
WW 1200~1600; WC -600~-800 纵隔窗: WW 250~500; WC 30~-30
18
6. 肺实质与肺间质
1、肺实质: 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的肺腺泡,包括一、二、
三级 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 泡,。
2、肺间质: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围和小叶之间
的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肺泡壁的胶原纤维组织、 弹力纤维和嗜银纤维等属
19
(三)纵 隔
1、位置: 上自胸廓入口、 下至膈肌 前自胸骨后、后至胸椎、左 右肺 之间。
3、TDC曲线:平坦型、缓升缓降型、速 升速降型、升高后持续平台型。
4、灌注参数:BV、BF、MTT、PS
肺部良恶性肿块的特点
当叶间裂出现在相应平面时,可表现 为纤细的线状影。由于叶间胸膜两侧血 管较少,CT叶间裂也可表现为少血管带。
---透明带
68
69
70
一、渗出及实变
肺组织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 胞或组织所替代。
CT表现:渗出肺窗上略高密度磨玻 璃影,其内可见肺血管纹理影,纵 隔窗可完全不显示;实变呈致密高 密度影,有时见充气支气管影,不 见肺纹理,纵隔窗较肺窗小。
肺低分化鳞癌: 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
结节胸膜侧阴影灶
肺结核:卫星灶
病变强化表现: 1、增强幅度:
邢台医专影像学教研室
1
胸部CT检查
检查技术及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二)病人体位及呼吸控制 (三)扫描条件及范围
从肺尖至肋膈角,连续性扫描 层厚7-10mm。 (四)局部薄层和HRCT 在可疑部位或发现小病灶处改用 3~5mm,薄层扫描。
2
(五)增强扫描 (六)窗宽与窗位肺窗:
WW 1200~1600; WC -600~-800 纵隔窗: WW 250~500; WC 30~-30
18
6. 肺实质与肺间质
1、肺实质: 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的肺腺泡,包括一、二、
三级 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 泡,。
2、肺间质: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围和小叶之间
的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肺泡壁的胶原纤维组织、 弹力纤维和嗜银纤维等属
19
(三)纵 隔
1、位置: 上自胸廓入口、 下至膈肌 前自胸骨后、后至胸椎、左 右肺 之间。
3、TDC曲线:平坦型、缓升缓降型、速 升速降型、升高后持续平台型。
4、灌注参数:BV、BF、MTT、PS
肺部良恶性肿块的特点
当叶间裂出现在相应平面时,可表现 为纤细的线状影。由于叶间胸膜两侧血 管较少,CT叶间裂也可表现为少血管带。
---透明带
68
69
70
一、渗出及实变
肺组织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 胞或组织所替代。
CT表现:渗出肺窗上略高密度磨玻 璃影,其内可见肺血管纹理影,纵 隔窗可完全不显示;实变呈致密高 密度影,有时见充气支气管影,不 见肺纹理,纵隔窗较肺窗小。
肺低分化鳞癌: 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
结节胸膜侧阴影灶
肺结核:卫星灶
病变强化表现: 1、增强幅度:
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课件
气管、食管可受压变形、移位 上纵隔密度增高,胸骨后方透亮度减低
13
胸内甲状腺肿
CT表现:
特定部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周围 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冠、矢状显示与颈部甲
状腺相连 密度特征:密度较高、不均,见囊变、出血、
钙化 强化表现:明显持续强化
14
正常甲状腺
15
甲状腺肿胸内延伸
胸内甲状腺肿
霍奇金病 (HD):淋巴结侵犯为主,结外受累少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跳跃式侵犯,广泛,结
外受累多
58
淋巴瘤
临床表现 临床上霍奇金病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常起 自颈部,青年多见,其次为老年。而非霍奇金 淋巴瘤常呈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常已广泛,结 外器官多已受累,青少年多见,其次为老年 早期常仅触及淋巴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 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食管或上腔静 脉受压时出现相应症状
59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著,边缘分叶
CT:
纵隔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分散或融合呈块;压迫 邻近结构变形、移位
密度均匀或不均,可伴坏死,钙化少见
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
可侵犯胸膜、心包、肺
MRI表现:等T1WI ,中高T2WI信号
60
淋巴瘤 右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呈分叶状。 侧位上气管前后密度增高,气管后带增宽
30
胸腺瘤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一般表现 约30~5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5%有胸变上窄下宽(液体重力作用)
31
胸腺瘤
CT表现:
类圆形,可有分叶,可有囊变 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位于中线一侧或两侧 增强检查近似均匀性强化 恶性胸腺瘤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可
43
13
胸内甲状腺肿
CT表现:
特定部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周围 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冠、矢状显示与颈部甲
状腺相连 密度特征:密度较高、不均,见囊变、出血、
钙化 强化表现:明显持续强化
14
正常甲状腺
15
甲状腺肿胸内延伸
胸内甲状腺肿
霍奇金病 (HD):淋巴结侵犯为主,结外受累少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跳跃式侵犯,广泛,结
外受累多
58
淋巴瘤
临床表现 临床上霍奇金病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常起 自颈部,青年多见,其次为老年。而非霍奇金 淋巴瘤常呈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常已广泛,结 外器官多已受累,青少年多见,其次为老年 早期常仅触及淋巴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 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食管或上腔静 脉受压时出现相应症状
59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著,边缘分叶
CT:
纵隔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分散或融合呈块;压迫 邻近结构变形、移位
密度均匀或不均,可伴坏死,钙化少见
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
可侵犯胸膜、心包、肺
MRI表现:等T1WI ,中高T2WI信号
60
淋巴瘤 右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呈分叶状。 侧位上气管前后密度增高,气管后带增宽
30
胸腺瘤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一般表现 约30~5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5%有胸变上窄下宽(液体重力作用)
31
胸腺瘤
CT表现:
类圆形,可有分叶,可有囊变 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位于中线一侧或两侧 增强检查近似均匀性强化 恶性胸腺瘤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可
43
常见疾病影像诊断PPT学习课件可编辑全文
7)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脾静脉闭塞形成节段 性门脉高压。
89
(二)慢性胰腺炎
1.临床与病理:
(1)病理上胰腺常有一定纤维组织增生, 有钙化或结石形成。
(2)临床上可有或无腹痛,可合并囊肿、 糖尿病等。
90
(3)CT扫描:
1)胰腺局部增大或萎缩; 2)胰管扩张; 3)胰内或胰外假囊肿; 4)胰腺钙化,是慢性胰
左 上 叶 支 气 管 开 口 阻 塞
38
右侧中央型肺癌
CPR
SSD
VB
39
周围型肺癌
表现为肺内孤立性有分叶的 球形病灶 ,分层或CT检查对病 灶的性质鉴别有帮助。
40
周围性肺癌的CT征像
分叶征; 截面毛刺征(短,硬); 胸膜凹陷征; 毛玻璃样影; 强化征(不均匀),强化范围2060HU; 血管纠集征; 其他征像:(1)支气管充气征; (2)空洞、空泡;(3)钙化 41
95
(2)CT检查:能确切 发现位于肾盏、肾 盂及输尿管内的高 密度结石。
96
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97
左输尿管开口结石
98
各种形态的膀胱结石
99
后尿道结石
100
腹部外伤
Enjoy the friends gathering time 101
肝 破 裂
102
肝破裂
➢ 包括肝的挫伤,破裂或破碎。 ➢ 肝轮廓不连续或后腹腔间隙内积液,或
印象:两肺未见明显活 动性病变。
5
二 胸膜的基本病变
(一)胸腔积液 游离性、包裹性积液 X线只能确定积液的有无 无法确定积液的性质
1、 游离性胸腔积液 按量的不同分少量、中量和大量
6
少量积液
中量积液
89
(二)慢性胰腺炎
1.临床与病理:
(1)病理上胰腺常有一定纤维组织增生, 有钙化或结石形成。
(2)临床上可有或无腹痛,可合并囊肿、 糖尿病等。
90
(3)CT扫描:
1)胰腺局部增大或萎缩; 2)胰管扩张; 3)胰内或胰外假囊肿; 4)胰腺钙化,是慢性胰
左 上 叶 支 气 管 开 口 阻 塞
38
右侧中央型肺癌
CPR
SSD
VB
39
周围型肺癌
表现为肺内孤立性有分叶的 球形病灶 ,分层或CT检查对病 灶的性质鉴别有帮助。
40
周围性肺癌的CT征像
分叶征; 截面毛刺征(短,硬); 胸膜凹陷征; 毛玻璃样影; 强化征(不均匀),强化范围2060HU; 血管纠集征; 其他征像:(1)支气管充气征; (2)空洞、空泡;(3)钙化 41
95
(2)CT检查:能确切 发现位于肾盏、肾 盂及输尿管内的高 密度结石。
96
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97
左输尿管开口结石
98
各种形态的膀胱结石
99
后尿道结石
100
腹部外伤
Enjoy the friends gathering time 101
肝 破 裂
102
肝破裂
➢ 包括肝的挫伤,破裂或破碎。 ➢ 肝轮廓不连续或后腹腔间隙内积液,或
印象:两肺未见明显活 动性病变。
5
二 胸膜的基本病变
(一)胸腔积液 游离性、包裹性积液 X线只能确定积液的有无 无法确定积液的性质
1、 游离性胸腔积液 按量的不同分少量、中量和大量
6
少量积液
中量积液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优质PPT】
3
CT、MR
敏感性:CT可显示数毫米大小的肿瘤; MR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而稍差 定位准确率可达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0%
2021/3/29 星期一
4
MR在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及动脉瘤方 面优于CT CT准确显示钙化和对骨的侵犯,在相关 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MR
2021/3/29 星期一
5
临床表现
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缘光滑锐利, 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 显示与颈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 动。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1
CT、MR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 位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 状腺相连。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2
定性诊断
21
2胸腺癌
2021/3/29 星期一
22
诊断要点
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直径多超过5cm、 呈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 纵隔胸膜较常受到累及 胸腺癌的侵犯性更为明显,胸腔、心包腔 积液相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
2021/3/29 星期一
23
诊断要点
CT、MRI可明确显示上述变化,而X 线胸片则只能显示病变的轮廓
⑥相邻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 ⑦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
表现。
2021/3/29 星期一
58
神经源性肿瘤
3.MRI表现: ①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 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 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大。 ②肿块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若内有 囊变,则囊变区为更长T1和T2信号。 ③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 及CT。
纵隔肿瘤PPT演示课件
。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按 摩、冥想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 确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04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咳嗽、胸痛 等症状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发现
纵隔肿瘤的定义
纵隔肿瘤的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可 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根据组织来源,纵隔肿瘤可以分为神经源 性肿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纵隔肿瘤的症状
纵隔肿瘤的诊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吞咽困难等,有些肿瘤还会产生压迫症状 ,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 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纵隔肿瘤的发病机制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了解纵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公众对纵隔肿瘤的认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 胞或阻止其生长。药物治疗通常
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的特定靶点,使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 法比传统化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效果较好。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按 摩、冥想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 确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04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咳嗽、胸痛 等症状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发现
纵隔肿瘤的定义
纵隔肿瘤的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可 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根据组织来源,纵隔肿瘤可以分为神经源 性肿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纵隔肿瘤的症状
纵隔肿瘤的诊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吞咽困难等,有些肿瘤还会产生压迫症状 ,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 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纵隔肿瘤的发病机制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了解纵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公众对纵隔肿瘤的认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 胞或阻止其生长。药物治疗通常
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的特定靶点,使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 法比传统化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效果较好。
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精品课件)
• 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 者15%伴有胸腺瘤,60%伴有胸腺增生,约 20%见于正常或退化胸腺。
精品 PPT
胸腺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 隔肿块,边缘清楚。 ②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 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 ③侧位上,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
精品 PPT
淋巴瘤
CT表现: ①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 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②何杰金氏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 及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纵隔概念
• 纵隔是指位于胸廓中央,前壁由胸骨和相 关肋软骨、后壁由脊柱及相关肋骨、两侧由 纵隔胸膜所围绕而成的区域。内含心脏大血 管、气管及食管等结构,又有神经组织、淋 巴组织及脂肪组织等。
骨转移最为常见)
精品 PPT
精品 PPT
胸腺瘤
精品 PPT
男,51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一周
胸腺瘤 精品 PPT
恶性精品胸PPT 腺瘤
恶性胸腺精品 P瘤PT
胸腺瘤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侵袭性胸腺瘤
精品 PPT
淋巴瘤
病因病理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病变 病理上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
精品 PPT
胸骨后甲状腺肿(结甲)
2.CT表现: ①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②肿块边界清楚,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 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斑片、斑点样粗钙 化常见。 ③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 ④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 ⑤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 肿相连,且密度一致。
精品 PPT
胸腺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 隔肿块,边缘清楚。 ②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 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 ③侧位上,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
精品 PPT
淋巴瘤
CT表现: ①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 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②何杰金氏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 及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纵隔概念
• 纵隔是指位于胸廓中央,前壁由胸骨和相 关肋软骨、后壁由脊柱及相关肋骨、两侧由 纵隔胸膜所围绕而成的区域。内含心脏大血 管、气管及食管等结构,又有神经组织、淋 巴组织及脂肪组织等。
骨转移最为常见)
精品 PPT
精品 PPT
胸腺瘤
精品 PPT
男,51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一周
胸腺瘤 精品 PPT
恶性精品胸PPT 腺瘤
恶性胸腺精品 P瘤PT
胸腺瘤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侵袭性胸腺瘤
精品 PPT
淋巴瘤
病因病理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病变 病理上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
精品 PPT
胸骨后甲状腺肿(结甲)
2.CT表现: ①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②肿块边界清楚,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 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斑片、斑点样粗钙 化常见。 ③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 ④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 ⑤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 肿相连,且密度一致。
医学中后纵膈疾病诊疗PPT培训课件
中后纵膈疾病诊疗
纵膈划分
三分法:沿心脏大血管影前缘画一条曲线分前中纵膈,沿 心脏后缘和气管后壁画一条线分中后纵膈
Page 2
纵膈划分
五分法:胸4椎体下缘到胸骨角划一条线,分上下区;上 区以气管后壁分前后;下纵膈分三个区:心脏肺门为中区, 其前后分别为前区和后区
Page 3
纵膈划分
六分法:胸4椎体下缘到胸骨角划一条线,分上下;沿心 脏大血管影前缘画一条曲线分前中纵膈,沿心脏后缘和气 管后壁画一条线分中后纵膈
在显著高信号的肿瘤中可观察到大量黏液基质及相对少 的细胞成分和胶原纤维
在等或稍高信号的肿瘤中有丰富的细胞成分和胶原纤维, 而黏液基质相对缺乏
由于瘤内相互交错的神经鞘细胞及胶原纤维束所造成的 “ 漩涡征”是该肿瘤的重要征象之一
Page 54
34岁,女 体检发现
纵隔占位
Page 55
Page 12
性别:男性 年龄:51岁 外院肝脏手术史2年,具体情况不详 本次因剑突下不适就诊
Page 13
Page 14
Page 15
纵隔淋巴结结核表现为密度/信号不均,病灶中央不均匀的 低密度/低信号,反映淋巴结内“干酪样”坏死
在MRI中较具特征的表现为T2WI低信号,究其原因为病 灶干酪样坏死后含水量减少
Page 7
定性诊断
胸腔入口区:甲状腺疾病、淋巴管瘤 前纵膈:胸腺瘤、畸胎瘤、心包囊肿 中纵膈:淋巴结病变,气管、支气管囊肿、肿瘤 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Page 8
中纵膈疾病的诊断
淋巴结 (1)肉芽肿性病变 结核 结节病 其他... (2)肿瘤性病变 原发性:淋巴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继发性:转移瘤
纵膈划分
三分法:沿心脏大血管影前缘画一条曲线分前中纵膈,沿 心脏后缘和气管后壁画一条线分中后纵膈
Page 2
纵膈划分
五分法:胸4椎体下缘到胸骨角划一条线,分上下区;上 区以气管后壁分前后;下纵膈分三个区:心脏肺门为中区, 其前后分别为前区和后区
Page 3
纵膈划分
六分法:胸4椎体下缘到胸骨角划一条线,分上下;沿心 脏大血管影前缘画一条曲线分前中纵膈,沿心脏后缘和气 管后壁画一条线分中后纵膈
在显著高信号的肿瘤中可观察到大量黏液基质及相对少 的细胞成分和胶原纤维
在等或稍高信号的肿瘤中有丰富的细胞成分和胶原纤维, 而黏液基质相对缺乏
由于瘤内相互交错的神经鞘细胞及胶原纤维束所造成的 “ 漩涡征”是该肿瘤的重要征象之一
Page 54
34岁,女 体检发现
纵隔占位
Page 55
Page 12
性别:男性 年龄:51岁 外院肝脏手术史2年,具体情况不详 本次因剑突下不适就诊
Page 13
Page 14
Page 15
纵隔淋巴结结核表现为密度/信号不均,病灶中央不均匀的 低密度/低信号,反映淋巴结内“干酪样”坏死
在MRI中较具特征的表现为T2WI低信号,究其原因为病 灶干酪样坏死后含水量减少
Page 7
定性诊断
胸腔入口区:甲状腺疾病、淋巴管瘤 前纵膈:胸腺瘤、畸胎瘤、心包囊肿 中纵膈:淋巴结病变,气管、支气管囊肿、肿瘤 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Page 8
中纵膈疾病的诊断
淋巴结 (1)肉芽肿性病变 结核 结节病 其他... (2)肿瘤性病变 原发性:淋巴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继发性:转移瘤
纵膈肿瘤PPT【10页】
• 镜下:淋巴细胞为主型 上皮细胞为主型 混合型
• 临床分为:浸润型和非浸润型(包膜完整)
临床表现
• 重症肌无力 • 单纯红细胞再障 • 获得性丙球缺乏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库欣综合症 • 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
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 重刺激性咳嗽, 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
• 病史 • 影像学 • 纵膈镜 • 淋巴结活检 • 穿刺活检
诊断
分期
•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由Masaoka等于1981年修改 制定的Masaoka分期法。
• I期:肿瘤局限在胸腺内,肉眼及镜下均无包膜浸 润;
• II期:肿瘤超出胸腺包膜,并侵犯邻近脂肪组织或 胸膜;
• III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包括心包、肺 或大血管;
• Iva期:肿瘤广泛侵犯胸膜和(或)心包;IVb期:肿 瘤扩散到远处器官。
治疗原则
• 首选手术 • 浸润型的外科肉眼切除但仍需根治性放疗 • I期非浸润术后镜下无浸润者不放了,观察。 • 晚期仍需积极治疗
放疗适应证
• 浸润型术后 • 切除不净或仅行活检术的晚期病例 • 术前放疗 • 复发病例
• 剂量:淋巴细胞为主型:50Gy/5周 • 上皮细胞为主型60-70Gy/6-7周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好发部位
• 一、前纵膈:畸胎瘤和囊肿、 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等。
• 二、中纵膈:气管囊肿、心包囊肿、食管 囊肿、囊状淋巴瘤、淋巴瘤、其他部位肿 瘤的转移淋巴结等。
• 三、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 纵膈肿瘤之一 。
• 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的20%左 右。
Hale Waihona Puke 病理
• 临床分为:浸润型和非浸润型(包膜完整)
临床表现
• 重症肌无力 • 单纯红细胞再障 • 获得性丙球缺乏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库欣综合症 • 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
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 重刺激性咳嗽, 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
• 病史 • 影像学 • 纵膈镜 • 淋巴结活检 • 穿刺活检
诊断
分期
•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由Masaoka等于1981年修改 制定的Masaoka分期法。
• I期:肿瘤局限在胸腺内,肉眼及镜下均无包膜浸 润;
• II期:肿瘤超出胸腺包膜,并侵犯邻近脂肪组织或 胸膜;
• III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包括心包、肺 或大血管;
• Iva期:肿瘤广泛侵犯胸膜和(或)心包;IVb期:肿 瘤扩散到远处器官。
治疗原则
• 首选手术 • 浸润型的外科肉眼切除但仍需根治性放疗 • I期非浸润术后镜下无浸润者不放了,观察。 • 晚期仍需积极治疗
放疗适应证
• 浸润型术后 • 切除不净或仅行活检术的晚期病例 • 术前放疗 • 复发病例
• 剂量:淋巴细胞为主型:50Gy/5周 • 上皮细胞为主型60-70Gy/6-7周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好发部位
• 一、前纵膈:畸胎瘤和囊肿、 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等。
• 二、中纵膈:气管囊肿、心包囊肿、食管 囊肿、囊状淋巴瘤、淋巴瘤、其他部位肿 瘤的转移淋巴结等。
• 三、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 纵膈肿瘤之一 。
• 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的20%左 右。
Hale Waihona Puke 病理
纵隔左右侧面观的解剖及临床PPT课件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
总结词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参与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 动。
详细描述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气管和食管等,防止 外界对其造成损伤。同时,纵隔能够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保证人体正常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动 的进行。此外,纵隔内的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还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和神经传导等过程。
的辐射损伤。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地显示胸部 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的优点是无辐射损伤、多角 度成像,但价格昂贵,且检查时间较 长。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显像效果较好, 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等结构,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发症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 等,需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04
纵隔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纵隔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胸部正侧位片可以观察到胸廓、肺部、 心脏和大血管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炎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对于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 的帮助。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42岁,因双眼睑下 垂、四肢无力就诊,胸部CT检 查显示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胸
腺瘤。
诊断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治疗
行胸腺瘤切除术+前上纵隔淋巴 结清扫术,术后给予免疫抑制 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预后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 年无复发。
食管癌侵犯纵隔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58岁,因进食哽咽、胸骨 后疼痛就诊,胃镜检查显示食管中段 鳞状细胞癌,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癌 侵犯纵隔。
纵隔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诊断医生的经验与知识水平对纵隔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具有重要影响。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读影 像学特征,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以了解最新的诊断技 术和研究成果。此外,医生之间应进行多学科协作,共同 探讨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提高整体诊断水平。
01
02
03
个体差异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诊断方案。
精准治疗策略
结合基因检测、病理学检 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 的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与管理
通过长期追踪和监测,评 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医生的培训与交流
专业培训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培 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技能 和知识水平。
详细描述
畸胎瘤通常位于后纵隔或中纵隔,呈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 助于与其他纵隔肿瘤进行鉴别。
淋巴瘤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 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可 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胸腺瘤通常位于前上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源性肿瘤
总结词
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节等部位。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可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纵隔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左右两侧由胸膜覆盖,将胸腔 分为左右两部分。纵隔内含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对维持 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以了解最新的诊断技 术和研究成果。此外,医生之间应进行多学科协作,共同 探讨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提高整体诊断水平。
01
02
03
个体差异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诊断方案。
精准治疗策略
结合基因检测、病理学检 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 的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与管理
通过长期追踪和监测,评 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医生的培训与交流
专业培训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培 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技能 和知识水平。
详细描述
畸胎瘤通常位于后纵隔或中纵隔,呈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 助于与其他纵隔肿瘤进行鉴别。
淋巴瘤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 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可 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胸腺瘤通常位于前上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源性肿瘤
总结词
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节等部位。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可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纵隔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左右两侧由胸膜覆盖,将胸腔 分为左右两部分。纵隔内含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对维持 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纵隔疾病王旭ppt课件
2019 4
纵隔炎症分为四种类型:
①急性纵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②慢性纵隔炎:又分为肉芽肿性纵隔炎,包括
结核、真菌和结节病等引起慢性纵隔肉芽肿,以前、 中纵隔之中、上部为主。硬化性纵隔炎亦称为特发 性纵隔纤维化,其病因有人认为仍是感染,但部分 病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纤维性甲状腺肿,眼眶内
假性肿瘤等多系统纤维性硬化,故认为病因不明,
2019
-
12
二 影像表现: x线正位胸片纵隔内可见到透亮气体影, 一般以左侧、上纵隔显示明显。侧位胸片可 见胸骨后透亮区。纵隔内部分结构可因积气
衬托而清晰显示。气体亦可向颈部蔓延形成
皮下气肿或向下弥散于心脏与膈之间。
CT不仅直接观察到纵隔内气体的有无,
并清晰分辨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显示 胸壁及颈部有无皮下与深部组织间的气肿。
病理上主要以形成纤维性肿块为特征,其他情况与
肉芽肿性纵隔炎类似。
2019 5
③纵隔脓肿:多从急性纵隔炎发展而来,
炎症局限化后形成脓腔,多局限与某一部位,
亦可多发。 ④纵隔淋巴结炎:可为化脓性或非化脓性, 感染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
2019
-
6
二 影像表现:
急性纵隔炎x线见纵隔增宽边界变直。侧位胸骨后区 密度增高,气管及主动脉弓轮廓模糊。由食管破裂引起 者碘食管造影可见对比剂通过穿孔处流到食管外甚至进
2019
-
13
纵隔内可透 亮的气体影
2019
-
14
CT可直接观察 纵隔内气体影 同时显示皮下 与深部组织间 的气肿
2019
-
15
三 鉴别诊断: 纵隔气肿因X线检查能够直接显 示气体,结合临床表现较易诊断。 但少量积气可能漏诊。因此疑有纵 隔气肿时,应尽可能行CT检查。
纵隔炎症分为四种类型:
①急性纵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②慢性纵隔炎:又分为肉芽肿性纵隔炎,包括
结核、真菌和结节病等引起慢性纵隔肉芽肿,以前、 中纵隔之中、上部为主。硬化性纵隔炎亦称为特发 性纵隔纤维化,其病因有人认为仍是感染,但部分 病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纤维性甲状腺肿,眼眶内
假性肿瘤等多系统纤维性硬化,故认为病因不明,
2019
-
12
二 影像表现: x线正位胸片纵隔内可见到透亮气体影, 一般以左侧、上纵隔显示明显。侧位胸片可 见胸骨后透亮区。纵隔内部分结构可因积气
衬托而清晰显示。气体亦可向颈部蔓延形成
皮下气肿或向下弥散于心脏与膈之间。
CT不仅直接观察到纵隔内气体的有无,
并清晰分辨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显示 胸壁及颈部有无皮下与深部组织间的气肿。
病理上主要以形成纤维性肿块为特征,其他情况与
肉芽肿性纵隔炎类似。
2019 5
③纵隔脓肿:多从急性纵隔炎发展而来,
炎症局限化后形成脓腔,多局限与某一部位,
亦可多发。 ④纵隔淋巴结炎:可为化脓性或非化脓性, 感染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
2019
-
6
二 影像表现:
急性纵隔炎x线见纵隔增宽边界变直。侧位胸骨后区 密度增高,气管及主动脉弓轮廓模糊。由食管破裂引起 者碘食管造影可见对比剂通过穿孔处流到食管外甚至进
2019
-
13
纵隔内可透 亮的气体影
2019
-
14
CT可直接观察 纵隔内气体影 同时显示皮下 与深部组织间 的气肿
2019
-
15
三 鉴别诊断: 纵隔气肿因X线检查能够直接显 示气体,结合临床表现较易诊断。 但少量积气可能漏诊。因此疑有纵 隔气肿时,应尽可能行CT检查。
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完整版)
X线可见纵隔增宽,边缘模糊; CT可见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 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纵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
胸膜腔积液
X线可见胸膜腔积液征象; CT可见胸膜腔积液的部位 和量。
支气管阻塞
X线可见支气管阻塞征象; CT可见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和程度。
食管受压
X线可见食管受压征象; CT可见食管受压的部位和 程度。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气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诊 断为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需与纵隔肿瘤、胸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纵隔血管性疾病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纵隔内的一种常见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的血管团块或血管扩 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的症状。
血管瘤
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诊断方法
血管瘤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 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血管瘤,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较小的血管畸形,可能无需特殊 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畸形或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纵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
胸膜腔积液
X线可见胸膜腔积液征象; CT可见胸膜腔积液的部位 和量。
支气管阻塞
X线可见支气管阻塞征象; CT可见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和程度。
食管受压
X线可见食管受压征象; CT可见食管受压的部位和 程度。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气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诊 断为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需与纵隔肿瘤、胸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纵隔血管性疾病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纵隔内的一种常见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的血管团块或血管扩 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的症状。
血管瘤
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诊断方法
血管瘤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 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血管瘤,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较小的血管畸形,可能无需特殊 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畸形或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纵隔疾病》PPT课件ppt课件
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①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 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②何杰金氏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 及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恶性淋巴瘤
③纵隔淋巴瘤可自前、后纵隔侵犯胸膜外和 胸壁而形成软组织肿块。 ④病变也可经淋巴沿支气管周围侵犯肺实质。 ⑤肺门淋巴结受累而增大。 ⑥心包受累出现心包积液和增厚。 ⑦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
胸骨后甲状腺肿
2.CT表现: ①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②肿块边界清楚,内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或局 限性低密度囊变区。 ③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 ④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 ⑤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 肿相连,且密度一致。
胸骨后甲状腺肿
3.MRI表现 ①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 ②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 部甲状腺的连续性。 ③行 Gd-DATP增强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 ④病变如有钙化,显示不及CT明确,表现为无信 号区。
畸胎瘤
• 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高度 提示囊性畸胎瘤 • CT和MRI检查不但能确定肿瘤大小、位置 及其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 •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前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生殖细胞瘤、淋 巴瘤鉴别。
畸胎瘤
皮样囊肿
恶性淋巴瘤
病因病理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 病变 病理上包括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
神经源性肿瘤
病因病理 •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 瘤 • 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 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 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 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 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 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 • 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 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 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 维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块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
6
胸内甲状腺肿
7
8
9
胸部正位片(A)示上纵隔影增宽, 气管受压向右移位;(B)见上中纵 隔肿块,气管受压变形并向右移位
10
MRI T1WI示颈部甲状腺肿大,气管受压 (A、B),冠状位像(C、D)示气管 两侧肿块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相连
11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气管受压侧移位和后移位。 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位。
4
胸部正位片(A)示右上纵隔影明显 增宽;侧位片(B)示纵隔肿块与颈 部甲状腺关系密切
5
CT与MRI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一侧,肿块 边缘清,可分叶,肿块上缘与颈部 甲状腺相连,密度中等,可有囊变 或钙化,气管移位。增强扫描有明 显增强。
MRI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 MRI 矢 状 面 成 像 能 清 楚 显 示 胸 内 肿
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T2WI上 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边不清、毛糙、不规则,瘤内密度 呈软组织性,而且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提示恶性的可能。
35
成 熟 性 囊 性 畸 胎 瘤
36
37
38
39
囊性畸胎瘤
40
41
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
42
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ors
对胸骨后甲状腺肿根据其部位及其 与颈部肿大甲状腺的关系,呈密度 均匀的实质占位等表现,一般均可 正确诊断。
12
胸腺瘤 Thymoma
13
病理与临床
胸腺瘤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据统 计胸腺瘤病人中约50%出现重症肌 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0%~15% 有胸腺瘤存在。CT和MRI难以区别 胸腺瘤良恶性,常根据肿瘤是否侵 犯至胸腺包膜外而把胸腺瘤分为侵 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
纵隔疾病
1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2
病理与临床
胸内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 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胸骨 后方、气管前方和气管旁。病理包 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
3
X线表现
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肿 块向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 上端与颈部肿大软组织影相连续。
分叶状,囊壁可见钙化。 ❖囊状和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CT特征。 ❖囊内CT值水样密度并见分隔。 ❖MRI 的 T1WI 上 大 多 呈 低 信 号 , T2WI 上
呈高信号,但含脂质较多时T1WI上呈高 信号。
34CTBiblioteka MRI❖2. 实性畸胎瘤 ❖CT和MRI表现较复杂,密度和信号不均
匀为其典型表现。 ❖T1WI脂肪成分呈高信号,软组织成分为
❖密度较淡而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 则钙化,亦可见短杆状骨骼或牙齿影, 为畸胎类肿瘤较特征性表现。
❖肿瘤短期内增大应疑有恶性改变的可能, 但仍需除外肿瘤继发感染或肿瘤内出血
32
纵隔畸胎瘤。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 略宽,密度增高;侧位片(B)示前上纵 隔高密度肿块
33
CT与MRI
❖1. 囊性畸胎瘤 ❖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边缘较清或呈大
15
CT与MRI
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通常为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
CT密度和MRI信号较均匀,CT上呈略 高密度,MRI上T1WI呈中等信号或略低 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瘤内可见囊变区,斑点状或条状钙化。 良恶性均可有钙化。
肿瘤可有轻~中度强化。
16
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增宽;侧位片 (B)示前中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43
病理与临床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 良性,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 细胞神经瘤。恶性者包括恶性神经鞘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 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 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背 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木 等表现。
29
病理与临床
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 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 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通常分为囊 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者称 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 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 囊壁为纤维组织。
30
病理与临床
实质性畸胎瘤通称为畸胎瘤。包括外中 内三个胚层组织,内可含体内任何器官 的组织成分,软骨、骨和牙齿较多见, 瘤内可有囊性变。此型有一定的恶性倾 向。临床多无症状。虽然出生时已存在, 一般多到青中年时期才被发现。肿瘤较 大者可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
31
X线表现
❖通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向一侧纵 隔突出;边缘清楚,可呈大分叶状;囊 壁呈弧形或蛋壳样钙化。
20
侵 袭 性 胸 腺 瘤
21
22
23
24
T2WI(A)示左前纵隔肿块,呈不均匀高 信号;T1WI(B、C)肿块呈等信号,其 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大血管受压向后移位
25
T1WI(A)示右前纵隔肿块,与前纵隔脂 肪分界清楚;冠状位像(B)清楚显示肿 块位置及与大血管结构的关系
26
MRI轴位T1WI(A),示左前纵隔椭圆 形肿块,呈低信号,边界清楚;轴位 T2WI(B),肿块呈中等高信号
17
胸部正位片(A)示中侧纵隔影增宽; CT(B)示右前纵隔胸骨后方肿块,可 见点状钙化,升主动脉受压向左后移位
18
主动脉弓前方类圆形略低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
19
侵 袭 性 胸 腺 瘤 。 CT 不 同 层 面 像 ( A 、 B),显示胸骨后方肿块,与纵隔大血管 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
27
诊断、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表现典型的前中纵隔实质性胸腺瘤 诊断不难,较易与畸胎瘤、胸骨后 甲状腺及胸腺脂肪瘤等区别。胸腺 瘤尚需与增生的胸腺组织相鉴别。 胸腺增生仍保持胸腺组织形态,多 数仅见胸腺密度增高。CT、MRI检 查更有利于其鉴别。鉴别困难时需 行组织活检。
28
畸胎瘤 Teratoma
14
X线表现
❖前纵隔中部胸骨后区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 向纵隔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可 有分叶,密度中等。可见斑点或线状钙化。
❖恶性胸腺瘤侵犯心包或胸膜时,可出现心 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胸膜多发性结节影, 很少远处转移。
❖下列情况提示胸腺瘤有恶性可能:① 肿瘤 短期内明显增大;② 肿块较大有分叶,边 缘毛糙;③ 伴有心包或胸腔积液。
6
胸内甲状腺肿
7
8
9
胸部正位片(A)示上纵隔影增宽, 气管受压向右移位;(B)见上中纵 隔肿块,气管受压变形并向右移位
10
MRI T1WI示颈部甲状腺肿大,气管受压 (A、B),冠状位像(C、D)示气管 两侧肿块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相连
11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气管受压侧移位和后移位。 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位。
4
胸部正位片(A)示右上纵隔影明显 增宽;侧位片(B)示纵隔肿块与颈 部甲状腺关系密切
5
CT与MRI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一侧,肿块 边缘清,可分叶,肿块上缘与颈部 甲状腺相连,密度中等,可有囊变 或钙化,气管移位。增强扫描有明 显增强。
MRI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 MRI 矢 状 面 成 像 能 清 楚 显 示 胸 内 肿
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T2WI上 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边不清、毛糙、不规则,瘤内密度 呈软组织性,而且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提示恶性的可能。
35
成 熟 性 囊 性 畸 胎 瘤
36
37
38
39
囊性畸胎瘤
40
41
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
42
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ors
对胸骨后甲状腺肿根据其部位及其 与颈部肿大甲状腺的关系,呈密度 均匀的实质占位等表现,一般均可 正确诊断。
12
胸腺瘤 Thymoma
13
病理与临床
胸腺瘤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据统 计胸腺瘤病人中约50%出现重症肌 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0%~15% 有胸腺瘤存在。CT和MRI难以区别 胸腺瘤良恶性,常根据肿瘤是否侵 犯至胸腺包膜外而把胸腺瘤分为侵 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
纵隔疾病
1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2
病理与临床
胸内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 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胸骨 后方、气管前方和气管旁。病理包 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
3
X线表现
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肿 块向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 上端与颈部肿大软组织影相连续。
分叶状,囊壁可见钙化。 ❖囊状和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CT特征。 ❖囊内CT值水样密度并见分隔。 ❖MRI 的 T1WI 上 大 多 呈 低 信 号 , T2WI 上
呈高信号,但含脂质较多时T1WI上呈高 信号。
34CTBiblioteka MRI❖2. 实性畸胎瘤 ❖CT和MRI表现较复杂,密度和信号不均
匀为其典型表现。 ❖T1WI脂肪成分呈高信号,软组织成分为
❖密度较淡而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 则钙化,亦可见短杆状骨骼或牙齿影, 为畸胎类肿瘤较特征性表现。
❖肿瘤短期内增大应疑有恶性改变的可能, 但仍需除外肿瘤继发感染或肿瘤内出血
32
纵隔畸胎瘤。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 略宽,密度增高;侧位片(B)示前上纵 隔高密度肿块
33
CT与MRI
❖1. 囊性畸胎瘤 ❖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边缘较清或呈大
15
CT与MRI
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通常为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
CT密度和MRI信号较均匀,CT上呈略 高密度,MRI上T1WI呈中等信号或略低 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瘤内可见囊变区,斑点状或条状钙化。 良恶性均可有钙化。
肿瘤可有轻~中度强化。
16
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增宽;侧位片 (B)示前中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43
病理与临床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 良性,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 细胞神经瘤。恶性者包括恶性神经鞘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 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 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背 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木 等表现。
29
病理与临床
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 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 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通常分为囊 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者称 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 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 囊壁为纤维组织。
30
病理与临床
实质性畸胎瘤通称为畸胎瘤。包括外中 内三个胚层组织,内可含体内任何器官 的组织成分,软骨、骨和牙齿较多见, 瘤内可有囊性变。此型有一定的恶性倾 向。临床多无症状。虽然出生时已存在, 一般多到青中年时期才被发现。肿瘤较 大者可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
31
X线表现
❖通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向一侧纵 隔突出;边缘清楚,可呈大分叶状;囊 壁呈弧形或蛋壳样钙化。
20
侵 袭 性 胸 腺 瘤
21
22
23
24
T2WI(A)示左前纵隔肿块,呈不均匀高 信号;T1WI(B、C)肿块呈等信号,其 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大血管受压向后移位
25
T1WI(A)示右前纵隔肿块,与前纵隔脂 肪分界清楚;冠状位像(B)清楚显示肿 块位置及与大血管结构的关系
26
MRI轴位T1WI(A),示左前纵隔椭圆 形肿块,呈低信号,边界清楚;轴位 T2WI(B),肿块呈中等高信号
17
胸部正位片(A)示中侧纵隔影增宽; CT(B)示右前纵隔胸骨后方肿块,可 见点状钙化,升主动脉受压向左后移位
18
主动脉弓前方类圆形略低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
19
侵 袭 性 胸 腺 瘤 。 CT 不 同 层 面 像 ( A 、 B),显示胸骨后方肿块,与纵隔大血管 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
27
诊断、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表现典型的前中纵隔实质性胸腺瘤 诊断不难,较易与畸胎瘤、胸骨后 甲状腺及胸腺脂肪瘤等区别。胸腺 瘤尚需与增生的胸腺组织相鉴别。 胸腺增生仍保持胸腺组织形态,多 数仅见胸腺密度增高。CT、MRI检 查更有利于其鉴别。鉴别困难时需 行组织活检。
28
畸胎瘤 Teratoma
14
X线表现
❖前纵隔中部胸骨后区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 向纵隔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可 有分叶,密度中等。可见斑点或线状钙化。
❖恶性胸腺瘤侵犯心包或胸膜时,可出现心 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胸膜多发性结节影, 很少远处转移。
❖下列情况提示胸腺瘤有恶性可能:① 肿瘤 短期内明显增大;② 肿块较大有分叶,边 缘毛糙;③ 伴有心包或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