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2023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2023秋)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部分时,有些学生还是感到困惑。特别是当涉及到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他们不太理解通分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讲解和示范,可以借助更多的图形和实物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很不错。他们能够将学到的分数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表明他们对分数的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对问题不够理解或者害羞。下次我会尝试更多互动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2)分数的性质: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约分、通分等,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发现分数的性质,并掌握约分和通分的具体方法。
(3)分数的实际应用: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模型,对部分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突破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表示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后,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值表示。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说,我们有4个小朋友,他们要分享一个苹果,我们可以将苹果切成4个相等的部分,每个小朋友分到1/4个苹果。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分数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对整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考试成绩中的分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比如一个苹果被切成了8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你想要吃其中的3份,你会怎么表示?”学生可能会回答“3/8”,这时教师引入分数的概念,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如考试分数、糖果的分配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即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分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和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读写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分数的概念。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操作、数学活动和小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活动中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教具,如苹果、糖果等。

2.准备分数卡片,分数卡片上印有不同形式的分数。

3.准备黑板和粉笔。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道具,如小卡片、小模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狐狸分蛋糕的故事,狐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了几只小鸟,每只小鸟分到的是蛋糕的几分之一。

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实物,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实物的分配情况。

如,把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是苹果的几分之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读写练习。

教师出示分数卡片,学生大声读出分数,并写出相应的分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5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5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第5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 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物,理解分数的含义。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对分数的直观认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结构,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 分数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3. 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 探索分数的意义(10分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3. 理解分数的结构(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结构,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 分数的大小比较(10分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合作,解决与分数相关的问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分数的知识。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通过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形和实物- 小组活动材料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认识分子是1的分数教学难点: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挂图学生准备:纸片及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野餐吗?这么好的天气,小明和小丽也去郊游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谁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吧。

(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什么?(板书:平均分)梳理: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起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2个。

)(2)把2瓶矿泉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把2瓶矿泉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瓶。

)(3)哎呀,一个蛋糕,两个人,小明和小丽不知道怎么分了,这样吧,老师来帮他们分一分(课件演示),你觉得老师分的好不好?怎么不好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分好呢?梳理:要平均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揭题:(若生说出1/2,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2.认识二分之一。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7~89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应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几个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PPT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图片,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2.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两个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说明: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就是这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

读作:二分之一。

提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PPT 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课时,分别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基本的计量单位,但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分数的比较。

3.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分数的读写和比较。

3.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的概念。

2.准备一些分数的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一些分数的题目,用于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如分苹果,引入分数的概念。

展示几个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讲解分数的读写规则,并进行分数的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进行分数的比较。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回答。

通过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分数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回答。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实际的计算,如分配物品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分数的意义。

可以指出,过去学过的0、1、2、3、4……都是整数。

有时遇到不够1个,就不能用整数表示。

例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半个,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教学例题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和图形进行演示,要强调平均分。

教学教材第87页例1,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每块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有的同学可能会把说成“半个”。

教师可以说明,“半个”是日常用语,用数学语言,应该说成是“二分之一”。

然后结合实际,说明“二分之一”的写法。

3.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实际折纸比一比,要强调平均分的两张纸大小要相同,才能正确地比较,也便于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如果直观能看出图形大小不同,进行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多彩的“分数条”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7页的内容,第88~8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1.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与例题配套的图片或课件。

今天,教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和咱们一起上数学课。

两个小朋友去秋游,看看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简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分数,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进一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他们对整数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面对分数这一新的数学概念,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分数的简单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2.难点: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以及分数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分数卡片,一份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苹果被切成了8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个苹果分给几个人吃,每个人能吃到几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意义。

如:把一个苹果分成8份,如果分给2个人,每个人能吃到4份,用分数表示就是2/8。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分数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分数的比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认识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和单位分数。

2.掌握读写写分数的方法。

3.通过图形、色块、单元格等形式认识和表示分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用的数学语言。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示、计算、比较分数。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2.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形等形式来理解和计算分数。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数,如:一个苹果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四分之一。

然后让学生回忆上一课学过的内容,如何用图形来表示整数?2. 认识几分之几(1)真分数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真分数,如:用一个苹果表示1,那么用半个苹果就表示1/2,用四分之一苹果表示1/4。

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几分之几的概念,如:分母是2的分数叫做“二分之一”,分母是3的分数叫做“三分之一”等等。

最后,请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以下分数:1.二分之一。

2.三分之一。

3.四分之一。

4.十分之七。

(2)假分数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假分数,如:用五个苹果表示3,那么用一个苹果就表示3/5。

再与学生一起回顾假分数的概念,如:分母大于分子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如7/5、8/3等等。

最后,请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以下分数:1.三分之二。

2.五分之三。

3.十二分之七。

4.二十分之十二。

3. 单元分数的认识(1)单位分数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单位分数,如:用一个苹果表示1,那么用两个苹果就表示2,用四个苹果就表示4。

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单位分数的概念,如:分子是1的分数叫做“单位分数”,如1/2、1/3等等。

最后,请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以下分数:1.五分之一。

2.三分之一。

3.七分之一。

4. 综合练习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练习,完成课本上第7单元第2课时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分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读写分数的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效果很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主题图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2、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

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吧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出示例2。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他们对整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观察蛋糕上的蜡烛。

提问:“如果把这些蜡烛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举例说明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1/2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

3.操练(10分钟)发放分数卡片,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分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对分数的意义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讨论教学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份?如果要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份?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分数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3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

将10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分数的分母,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分数的分子。

所以,小明还剩下的苹果数量可以用分数表示为7/10。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分数的比较: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数比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定义:分母分子若干份吃了其中的几份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1 + 分数2 = 分数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1 + 分数2 = 分数3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分数表示小明剩下的苹果数量。

1/4 + 3/4 =2/5 + 3/5 =1/3 + 1/6 =2/5 + 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来。

2.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1. 几分之一的概念。

2. 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几分之一的概念。

2. 比较分数大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学生用书。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几分之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探究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

2.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五、实际应用(5分钟)1.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

2. 教师点评,总结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2.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七、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探究活动、巩固练习、实际应用、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以及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过程,以及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蛋糕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

如:“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分数?它们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苹果分成2份,并说出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师再出示一个蛋糕,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同样进行操作和表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分数的阶段,旨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但是对于分数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和基本的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分数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学生分组坐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引入分数的概念。

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两个苹果,三个香蕉,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两个苹果和三个香蕉的分配情况。

学生可能会用整数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入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分数是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分开表示的,分子表示有几个部分,分母表示总共有几个部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个数是小明的2/3,小华比小明多1/4的苹果,请问小明、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如: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比较大小,或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0.第七单元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0.第七单元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0.第七单元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0.第七单元练习》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内容包括: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估算和求比值。

教材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估算和求比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在退位减法和求比值时。

此外,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估算和求比值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估算和求比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退位减法和求比值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本单元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2.练习题:纸质练习题和电子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3.教学道具: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4.分组标识: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标识,如小动物图片、数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然后,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估算和求比值。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答案的讲解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分数的意义。

可以指出,过去学过的0、1、2、3、4……都是整数。

有时遇到不够1个,就不能用整数表示。

例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半个,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教学例题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和图形进行演示,要强调平均分。

教学教材第87页例1,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每块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有的同学可能会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说成“半个”。

教师可以说明,“半个”是日常用语,用数学语言,应该说成是“二分之一”。

然后结合实际,说明“二分之一”的写法。

3.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实际折纸比一比,要强调平均分的两张纸大小要相同,才能正确地比较,也便于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如果直观能看出图形大小不同,进行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多彩的“分数条”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7页的内容,第88~8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1.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与例题配套的图片或课件。

今天,教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和咱们一起上数学课。

两个小朋友去秋游,看看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瓶?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师:这个结果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整数表示吗?生:不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现在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学写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应该怎样写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指出下面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几。

7.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1.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利用电脑或实物投影集体完成。

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说一说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1.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即从认识离散性的数到认识稠密性的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它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是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铺垫,更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打下扎实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经历动手折叠、观察、编笑话、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

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材第8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第4~7题和练习十一的第3题。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同样大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2.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

等大的圆纸片5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2张,水彩笔,投影仪。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1.教学第88页例2。

(1)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是小熊吃的蛋糕多一些,还是小兔吃的蛋糕多一些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当作蛋糕,分一分,比一比。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片呢?生:只有两张纸同样大小时,才能知道是谁的多。

(2)在小组里折一折,比一比。

(3)小组交流。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

4.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利用实物投影讲评。

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小组讨论完成。

(2)全班交流。

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6、第7题。

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科学天地》大一些。

3.第6题:画图略各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7题:答案不唯一,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分成同样大的4份,第一份是这张纸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十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

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

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小结。

认识几分之几教材第90页的内容、第91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及练习十一的第1、第2题。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

1.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2.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

一个正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实物投影仪。

1.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1.教学教材第90页例3。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你能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吗?和你的同学一起研究研究。

(4)全体汇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

(教材第90页)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组织学生审题。

(2)指名回答,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3. 347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练习十一1. 略2. 5579在备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虽然对重点和难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内在联系。

这节课我主要是从分数的意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而忽略了分数的组成。

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对分数的组成不理解,下一节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起来一定会有很多困难。

这一点的失败让我感觉到,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深入,更要全面。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又一个知识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它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思路分析: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母,这道题把纸条平均分成10份,说明分母就是10,取的份数是分子,所以每个分数要取的份数作分子。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教材第91页例4、第92页“想想做做”第4、第5题及练习十一的第4题。

1.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含义。

2.掌握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各两张,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2.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比较分数的大小。

1.出示教材第91页例4。

折完后比较一下大小。

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2.你还想比较哪两个分数的大小?(1)任选一组分数,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与同学共同研究完成。

(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张完全一样的纸,平均分的份数同样多,取的份数越多,这个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1.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4题。

(1)组织学生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2.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5题。

(1)组织学生审题。

(2)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比较下面两个分数的大小。

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1. >>>>>教材习题练习十一4.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1.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肯的评价,真诚的鼓励,引导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

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

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