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资本论》导读第2卷(1-3篇)
![《资本论》导读第2卷(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0cea7cc22bcd126ff0cf7.png)
《资本论》第2卷导读导言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论》第2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流通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资本运动的总过程。
资本的运动总是首先采取货币形式,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这形成资本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运动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资本也处在流通中。
这个阶段完成后,便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使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结果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再进入流通领域,通过销售行为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取得货币,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包含流通过程。
这种周而复始地不断通过这个过程、三个阶段的循环,形成资本流通。
这样,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资本流通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一种运动。
第1卷考察这种运动背后的经济关系,本卷则考察这一运动所采取的形式和遵循的条件。
《资本论》第2卷所研究的资本同第1卷一样,也是产业资本。
但是,由于已经转入流通过程的研究,资本既作为生产资本出现,又作为流通资本出现,由此引起一系列形式变化。
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不仅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流通过程的结果。
这样,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就被掩盖了,从而预示着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其次,资本在其循环中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阶段,也预示着这些不同形式和不同阶段有分离和独立化的可能。
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在方法上是以矛盾分析为核心展开的。
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首先是把单个资本的循环当作一次过程来考察,而把这一过程的连续性问题存而不论;然后考察资本的连续循环,即周转,考察周转的各种规定性;最后引入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从而揭示它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的内容共分三篇:第一篇研究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研究资本周转;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ppt课件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5083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7.png)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1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关于这几种积累货币的形式,马克思指出:
“1.银行存款。银行实际支配的,是一个较小的 货币额。这里仅仅在名义上积累了货币资本。实际积 累的,是货币索取权,它们之所以会转化为货币(在 它们一旦转化为货币时),只是因为在提取的货币和 存入的货币之间出现平衡。在银行手中掌握的货币相 对地说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 2.公债券。这根本不 是资本,而是对一国年产品的债权。”(Ⅱ385)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2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3.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 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 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
在所有这些场合,都没有货币的积累,而是一方 面表现为货币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断的实 际的货币支出。至于这个货币究竟由它的所有者支出, 还是由其他人,由他的债务人支出,这并不改变事情 的本质。”(Ⅱ386)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7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公式决定的, 所以,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而来的问题,实际上 是在问流通中用于增加的商品实现的货币从何来。
资产阶级经济学仍在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来 这个提法上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大体有以下几种:
1.认为资本家之间互相购买使他们能把剩余价值 实现为货币。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以这部分货币存在为 前提来说明这部分货币的存在。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8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2. 一部分资本家用自己的消费基金支付另一部分 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这一回答的错误和上一种相同。 3. 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可以帮助其他资本 家的剩余价值实现。马克思指出,作为收入的工资和 剩余价值同在市场上用于消费,这就要求资本家手中 必须已有用于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 4. 还有人认为是购置固定资本的货币存留于流通, 可实现剩余价值。但是购置固定资本就要支付固定资 本中的剩余价值,这笔资金就已经存在。
第7讲 《资本论》第二卷介绍
![第7讲 《资本论》第二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c3b97106c175f0e7cd137b2.png)
2. 第二卷的内容结构
第二卷共三篇,其内容结构可概括为: 第二卷共三篇,其内容结构可概括为:“三大理 论,两个再生产”。 两个再生产” A.“三大理论” A.“三大理论”。 (1)资本循环论:马克思在第一篇中, (1)资本循环论:马克思在第一篇中,以货币资 资本循环论 本为中心,分析了单个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经历的不 本为中心, 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 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采取的不同形式和实 现运动条件。 现运动条件。 (2)资本周转论:马克思在第二篇中, (2)资本周转论:马克思在第二篇中,以生产资 资本周转论 本为中心, 本为中心,分析了决定资本周转速度各因素以及资 本周转速度与资本价值增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周转速度与资本价值增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1.流通时间 1.流通时间
马克思在这里研究的流通时间, 马克思在这里研究的流通时间,是广义的 资本流通时间, 资本流通时间,即资本在一次循环中所经历的 时间(资本完成它循环的全部时间),它包括 时间(资本完成它循环的全部时间),它包括 ), 生产时间和狭义的流通时间之和。 生产时间和狭义的流通时间之和。马克思的研 究目的, 究目的,是要说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 增殖的不同作用。 增殖的不同作用。 流通时间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还有论述。 流通时间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还有论述。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52d939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a.png)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供需不匹配上,即生产的产品不符 合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导致市场销售不畅。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但 如何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2
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它决定了生产的规 模和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
3
资本家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价格 变动、产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能 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生产阶段
01
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 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新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资本家组织生产,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形 成剩余价值。
销售阶段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增值,并回收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的必要性
资本循环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循环,资本才能不断实现价值的增 值。
资本家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价格策略等因素,以 确保销售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04
资本循环中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过度生 产,导致产品过剩,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
消费不足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导致有 效需求不足,消费者无法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循环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循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等环节得以相互连接和协调。
资本论第二卷内容简述
![资本论第二卷内容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248ffeb0717fd5370cdc3f.png)
资本论第二卷内容简述《资本论》第二卷读后今天终于又一次把《资本论》第二卷读完。
以前已经读过一次~但是那次是学习~这次是研究。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那些~我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这次是在掌握了辩证法的前提下来重新研究的。
这一卷解决了还在我脑中纠缠不休的问题。
通过这一卷的阅读和研究~我进一步的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
而且~对于这一卷中的问题~我感到~我和马克思的思想又一次走得那么近。
在我那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这里有论述~在我那里还有疑问的问题~马克思在这里也有论述。
思想是相通的~那么~解决相同的问题所遇到困难也是一样的。
而这些困难~在那些主流经济学家的眼里~他们还根本没有发现~而他们的那一套庸俗的理论~马克思这里全都有了批判的论述。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差距呀。
整个第二卷是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的。
而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才只不过研究了资本的一种形式的流通~即是货币资本的流通~而对于资本的所有形式的流通以及资本的现实的流通~主流经济学还根本没有涉及~所以~他们的理论就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只讲如何增长~而不讲如何实现这个增长。
而且~这里的区别也是那么明显~马克思的是讲本质~而那些主流经济学则只不过是讲表现而已。
但是表现的循环往复~只能够给人一种宿命般的轮回的无奈的言论~而本质的认识~则是时时刻刻都能够把握着时代的节奏~时时刻刻都能把握着当前事物的真正的内在本质。
现在~我把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精要论述如下:一、资本的循环形式~包括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但是西经只研究了货币资本的循环~而这只不过是单个资本的研究的方式~而且~这里永远不用讲这种形式的循环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而马克思则对于资本的循环的所有形式都研究了~而且明确说明~在现实资本的循环中~资本是处在三种形式中的每一种形式中的~是这三种形式的统一。
其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资本的现实形式是没有这么明显的形式区别的~有区别的只不过是我们观察者的眼睛而已。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ef8f27915f804d2b16c138.png)
各种资本周转的因素的差异性
• 由于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前者又包括 劳动期间、受自然资本周转力作用的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 的时间,后者包括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所以影响资本周 转的因素很多。劳动期间的长短,要受产品本身的性质、 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劳动组织的合理 化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重工业产品 比轻工业产品的劳动期间长。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和生产 资料储备的时间,主要存在于同生物成长、化学变化或等 待干燥有关的行业,比如种植业、饲养业、酿酒业、制革 业、漂白业、陶瓷业、木器业等。由于现代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方面新的科技成就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这 方面的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有市场距离、交通运输、 电讯条件和信用制度。信息的卫星传播,微波通讯技术的 应用,航空事业、集装箱运输和高速公路的发达以及信用 卡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流通时间。产品的畅销 或滞销对流通时间的长短也大有影响。
• 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 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因此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剩 余价值。如果我们考察循环的最简单形式,也就是总资本 价值每次都是一下子由一个阶段进到另一个阶段,那就很 清楚,在资本流通时间持续的时候,生产过程就中断,资 本的自行增殖也就中断;并且生产过程的更新根据资本流 通时间的长短而或快或慢。相反,如果资本的不同部分是 相继通过循环的,也就是总资本价值的循环是在资本的不 同部分的循环中依次完成的,那就很清楚,资本的各组成 部分在流通领域不断停留的时间越长,资本在生产领域不 断执行职能的部分就必定越小。因此,流通时间的延长和 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 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 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推荐-资本论 第二卷 讲义第二部分 1 精品
![推荐-资本论 第二卷 讲义第二部分 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6fc3883186bceb18e8bb0d.png)
数额巨大
簿记就是记帐、算帐。耗费在簿记上的费用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
簿记的费用
劳动时间 劳动力 劳动资料
1.簿记这种职能的非生产性质 的不变性. 2.单纯买卖时间的费用与簿记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区别:
(1)买卖时间的费用只是由于社会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条件下才存在的;
(2)它是作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在于一切社会生产形式之中的。
(2)目的不同:这些费用的目的的本身不是价值的形式转化,而是价值 的保存。
5.变贵的原因: (1)保存和保管这种商品储备而耗费的资本和劳动力总是从直接的生
产过程抽出来; (2)这里使用的资本必须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
保存了价值
6.保管
使用价值减少了
. 7 储备的三种形式:
(1)生产资料;(2)个人消费基金;(3)商品储备。
. 3 两个重要的公式:
(1)运输追加到商品中的绝对价值量
/ =常数*其他条件 运输业的生产力
(2)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的相对价值部分
/ =常数*体积*重量 价值
. 4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由于运输积聚 (规模扩大),使单个商品的运输费用减少,它使耗费在商品运输 上的那部分社会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增加。
(1)只是同一储备的形式变换; (2)一个过程的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
过程,取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这方面,运费低廉就有很大 的作用; (3)信用制度的发展也有影响;
、 (4)许多原料 半成品等等需要有较长的生产时间,农业提供的
一切原料,尤其是这样。
11.如果在产业资本家手中这种储备减少了 ,那表明在商人手中以商品 储备的 形式增加了 。这只是储备形式的变换,而就社会资本来考 ,储备形式的产 品量不变。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092c459f01dc281e53af051.png)
• 二、产业资本总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 (一)资本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种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同时并 存于三个阶段并各自执行其职能。 • (二)资本的每一个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 不断交换其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 (三)要以价值(从而价格)的变动得到克服和抵制为条件。 • (四)要以理顺产业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为条件。 • 三、批判德国历史学派以交易方式作为划分经济时代标志的错 误 • (一)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不代表经济上相应的三个 发展阶段。 • (二)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不是按生产方式划分经济时期。 • (三)上述观点抹煞了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之间的本质区别。 • 四、关于W 中的m 由谁实现的问题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 分析生产资本的性质和职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商品生产 的内在联系。 • (一)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阶段。 • 1、G-W 的直接结果是货币资本价值流通的中断。 • 2、处在Pm 和A 实物形式上的资本价值只能进入生产消费。 • (二)生产资本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 义形式。 • 1、划分不同经济时期的标志。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 • 3、生产资本作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 (三)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 1、第二阶段表明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2、资本生产过程的结果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 三、第三阶段W—G • 揭示商品资本的职能特别是实现这种职能的意 义。 • (一)商品资本的含义及其职能。 • (二)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重要意义。 • (三)作为第三阶段终点的G 表明一种质的关 系。 • (四)小结: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只发生价值形式 的变化,资本价值的增殖只发生在生产过程之 中;商品只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的 时候,才成为商品资本。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3dd4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9.png)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主要探讨了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相互转化,以及其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
该篇论述了货币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即通过货币资本的购买,实现了劳动力的购买,从而将货币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进而实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在该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货币资本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强调其对经济生产和运转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指出,货币资本的增殖必须依赖实物资本的生产和增值,只有资本的有机构成得到提高,实物资本的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资本的增殖才能得到实现。
同时,马克思还揭示了货币资本与商品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出货币实现生产的过程
中往往存在过度流通和粮草压制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加以调节和控制。
此外,该篇中还探讨了货币资本流通的各种形态和方式,以及货币资本与信用、利润、利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马克思对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课件2-2-16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课件2-2-16](https://img.taocdn.com/s3/m/3f40a770dd3383c4ba4cd204.png)
劳动而必须预付的货币资本量是极不相同的。”
(Ⅱ348)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8
三.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二,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不同生产部门预付 资本的周转速度是不同的,周转快的部门可以较快地 提供出产品,而周转慢的部门则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不 断地投入劳动与生产资料。因此,社会必须有足够的 周转快的生产部门不断地生产出产品,才有能力为那 些周转慢的部门提供投入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11
三.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马克思还根据这一原理,指出了资本主义由于生 产的无政府性所带来的紊乱:“在资本主义社会,社 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 断发生巨大的紊乱。”(Ⅱ349)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2卷第349-350页,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 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所引起经济紊乱的传导机制及后果。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12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5
一. 年剩余价值率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概括出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 值率、及资本周转三者之间的关系:
前面已经讲到 M’=m'n 当n>1时,M’>m'’ 当n=1时,M’=m' 当n<1时,M’<m'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6
二.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
在第2节着重说明下面的原理:周转快的资本A在
可变资本A为500镑,它在1年内(假定为50周)可 周转10次,因此生产剩余价值5000镑,年剩余价值率 为1000%。
可变资本B为5000镑,1年只周转1次,生产剩余价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课件2-3-21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课件2-3-21](https://img.taocdn.com/s3/m/c1ce64abf46527d3250ce004.png)
商品的运动则是:
第Ⅰ部类工人劳动力 第Ⅰ部类资本家
第Ⅱ部类资本家
第Ⅰ部类工人
第Ⅰ部类资本家
第二卷第三篇
第Ⅱ部类资本家
2021/4/20
10
一.第Ⅰ部类的积累
“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要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第Ⅰ 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再转化为可变资本的货币 形式,第II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用不变资本IIc 的实物要素来补偿——这一切必要的前提是互为条件 的,但是,它们是通过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作为中介 的。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彼此独立进行但又互相交错 在一起的流通过程。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呈现出同样 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原因。”(Ⅱ558)
3. 追加的可变资本
关于追加可变资本的问题相对简单,由于产业后 备军的存在以及各种从内涵和外延方式增加劳动量的 手段,使得资本家只要有货币资本就可以找到可雇用 的劳动力。
第二卷第三篇
2021/4/20
14
二.第Ⅱ部类的积累
第Ⅰ部类的积累影响到Ⅰm与Ⅱc的交换,如果是简 单再生产的交换条件,就会使Ⅱc不能完全实现。第Ⅱ 部类的积累也要受到第Ⅰ部类Ⅰm在积累和消费之间分 配的制约。
第二卷第三篇
2021/4/20
18
三.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在积累过程中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也制约着 第Ⅰ部类的积累。因为第Ⅰ部类追加的实际可变资本 是劳动力,当资本家把这些劳动力并入他们的资本, 工人所得到的货币工资就需要购买第Ⅱ部类商品,第 Ⅱ部类必须把消费资料提供出来。
第二卷第三篇
2021/4/20
经过以上步骤形成下一年再生产的生产资本组合条 件。
第二卷第三篇
2021/4/20
17
三.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第9讲 《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9讲 《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https://img.taocdn.com/s3/m/a1d0c2325a8102d276a22fb2.png)
一、导言
在“导言”中,马克思分析了本篇的研 导言” 究对象, 究对象,并通过讨论货币资本在社会总 资本运动中和在单个资本运动中所起的 不同作用,强调了本篇研究的必要性。 不同作用,强调了本篇研究的必要性。 1.研究的对象 1.研究的对象 2.货币资本的作用 2.货币资本的作用
1.研究的对象 1.研究的对象
A.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A.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统一。 增殖过程的统一。 ⑵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 程的统一。 程的统一。 ⑶社会总资本运动是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B.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B.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⑴第一、二篇的研究对象是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二篇的研究对象是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 ⑵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 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A.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通过七个流通行为完成 A.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通过七个流通行为完成 整个交换过程完成了, 的。整个交换过程完成了,谁预付在流通中的 货币又流回到谁的手中。 货币又流回到谁的手中。 部类资本家预付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⑴第Ⅰ部类资本家预付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工人用这1000镑工资向第Ⅱ 1000镑工资向第 ⑵工人用这1000镑工资向第Ⅱ部类资本家购买生 活资料。 活资料。 部类资本家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 1000镑货币向第 ⑶第Ⅱ部类资本家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购 买生产资料。 买生产资料。 部类资本家预付500镑货币向第Ⅰ 500镑货币向第 ⑷第Ⅱ部类资本家预付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购 买生产资料。 买生产资料。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ee15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7.png)
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的关键
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本的形式 相结合
■ 结合的前提:必须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高度发 展为前提 。具体包括:
■ 资本家不仅是货币所有者,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 者 。因为他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取的更多的货 币,而更多的货币的取得只有依靠商品生产实现价 值增值。这就需要商品生产的广泛和高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 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 段的相互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 资本的形式相结合→生产资本的职能
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相互 关系
■ 货币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 产资本,资本价值取得了A和Pm的实物形式,这种 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必须进入生产阶 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一定 时间内的使用权,而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资本 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卖,而劳动力的使用 权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同时,资本家购买的 生产资料也只是作为劳动吸收器来使用,而不是 为了转卖。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 段,即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劳动力与生产 资料的结合,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
四、货币执行资本职能的前提基础
■ 对货币资本理解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把货币 资本采取货币形式而执行资本职能,理解是由资 本性质产生的;第二,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执行资 本的职能理解为是由货币的本性决定的。这两种 错误既平行地谈资本与货币,又是交叉地谈它们 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一、背景知识(一)(二)《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
这是因为货币资本,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最典型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
最片面——是因为他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金银数量的增加。
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三)《资本论》第二卷数量分析的特点:第一,这里分析的量不是静止的量,而是运动的量,主要不是量的大小,而是量的变化、发展的速度。
第二,这里分析的量不仅是绝对的量,例如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量的大小、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而且有相对地量,例如年剩余价值率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额之间的相对量。
第三,这里分析的量不是孤立的量,是从量的变化说明质。
二、目录结构目录弗·恩格斯。
序言……………………………………………………3—25弗·恩格斯。
第二版序言…………………………………………26—28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至第六章,中心是说明资本运动的形式,以及如何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循环由形态变化、流通时间、流通费用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章,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
资本在循环中,要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从总体上来论述产业资本的运动,说明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31—74本章“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从而最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动机和目的——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就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Ⅰ.第一阶段G—W……………………………………………………32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41Ⅲ.第三阶段W′—G′……………………………………………………46Ⅳ.总循环…………………………………………………………………60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75—100本章主要阐述生产资本循环中的流通过程,说明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就是扩大再生产。
Ⅰ.简单再生产……………………………………………………………76Ⅱ.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91Ⅲ.货币积累………………………………………………………………96Ⅳ.准备金…………………………………………………………………99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101—115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116—137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32需求和供给相抵………………………………………………………134第二部分,分析“流通时间”。
产业资本循环不仅需要经历一系列形态变化,而且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就是流通时间。
第五章流通时间………………………………………………138—145第三部分,第六章,分析流通费用。
生产费用与流通费用。
第六章流通费用………………………………………………146—170Ⅰ.纯粹的流通费用……………………………………………………1461.买卖时间…………………………………………………………1462.簿记………………………………………………………………1503.货币………………………………………………………………153Ⅱ.保管费用……………………………………………………………1541.一般储备的形成…………………………………………………1552.真正的商品储备…………………………………………………161Ⅲ.运输费用……………………………………………………………167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七章至第十七章)第一部分,第七章,为导论部分,这一章首先对资本周转下了最一般的定义,然后主要讲了资本周转速度快慢表示的两种方法——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71—175第二部分是第八章到十四章,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各种因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二是周转时间。
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76—203第八章正面阐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以及固定资本的组成、补偿和修理等问题。
Ⅰ.形式区别……………………………………………………………176Ⅱ.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189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周转的周期…………………204—210第九章阐述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平均化,从而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第十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211—239第十一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李嘉图……240—254第十、十一章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十二章劳动期间……………………………………………255—265第十三章生产时间……………………………………………266—275第十四章流通时间……………………………………………276—284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分析周转时间对周转速度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第十五章到第十七章,分析周转速度快慢对预付资本、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85—326Ⅰ.劳动期间等于流通期间……………………………………………295Ⅱ.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300Ⅲ.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305Ⅳ.结论…………………………………………………………………310Ⅴ.价格变动的影响……………………………………………………317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327—354Ⅰ.年剩余价值率………………………………………………………327Ⅱ.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343Ⅲ.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348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流通……………………………………355—388Ⅰ.简单再生产…………………………………………………………360Ⅱ.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82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十八章导言…………………………………………………389—397主要告诉我们这一篇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Ⅰ.研究的对象…………………………………………………………389Ⅱ.货币资本的作用……………………………………………………392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398—434主要是评价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
Ⅰ.重农学派……………………………………………………………398马克思肯定了重农学派的代表者魁奈对再生产理论的贡献。
Ⅱ.亚当·斯密…………………………………………………………401主要是批判斯密在再生产理论上的错误。
1.斯密的一般观点…………………………………………………4012.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4103.不变资本部分……………………………………………………4134.亚·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4195.总结………………………………………………………………427Ⅲ.以后的经济学家……………………………………………………432主要说明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由于受斯密的影响,在再生产理论上没有取得什么新成就。
第二十、二十一章正面阐述自己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
由于社会再生产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而且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第二十章首先分析“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一章研究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435—550分析简单再生产,也就是分析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Ⅱ讨论这一章的研究对象、前提和出发点等问题的。
Ⅰ.问题的提出…………………………………………………………435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438Ⅲ- Ⅺ分析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这一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
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v+m)和c的交换……………………442Ⅳ.第部类内部的交换。
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447Ⅴ.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458Ⅵ.第部类的不变资本………………………………………………470Ⅶ.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474Ⅷ.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478Ⅸ.对于亚·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484Ⅹ.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488Ⅺ.固定资本的补偿……………………………………………………502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506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5123.结论………………………………………………………………524Ⅻ.货币材料的再生产…………………………………………………527ⅤⅢ.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540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551—592分析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第部类的积累……………………………………………………554分析第一部类的积累。
1.货币贮藏…………………………………………………………5542.追加的不变资本…………………………………………………5593.追加的可变资本…………………………………………………565Ⅱ.第部类的积累……………………………………………………566分析第二部类的积累。
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571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这是本章的中心。
1.第一例……………………………………………………………5762.第二例……………………………………………………………5813.积累时c的交换…………………………………………………588Ⅳ.补充说明……………………………………………………………591阐述积累中的货币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