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第七章 波浪
1、 请描述波浪的多种成因,大洋波浪最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2、 比较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波高与波陡的区别 3、 什么因子影响着风浪的成长?在大洋什么位置最有可能出现波高最大的波浪? 4、 波长、周期与波速的有何关系?波浪运动与水深的关系如何? 5、 一个波高为 1.5 米的波浪与一个波高为 3.5 米的波浪相遇到,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列
四、选择题 1. 波的速度等于
a。 波高除以频率。 b。 波长除以振幅。 c。 周期除以波长。 d。 振幅除以周期。 e。 波长除以周期。 …….. 16. 开阔海盆中,只有一个节点的驻波,其波长是 a。 1/2 海盆的长度。 b。 4倍盆地的长度。 c。等于海盆的长度。 d。 两倍海盆的宽度。 e。 1/4 海盆的宽度。 答案 1. e 2. e 3. b 4. c 5. d 6. b 7. c 8. e 9. a 10. b 11. e 12. c 13. a 14. e 15. e 16. b
有潮汐涨落存在吗?为什么? 5、 平衡潮理论与动力潮理论有何不同? 6、 简述浅海潮汐与深海潮汐的不同? 7、 为什么在芬地湾中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8、 比较旋转潮流和往复性潮流的不同 9、 了解涨潮流、落潮流、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什么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海湾?又是什么
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很浅的海湾?原因是什么? 选择题 1、若在某一天的高潮时间是 3:00pm,则接下来的一天其高潮最大可能在什么时间出现? A)2:10pm B)3:10pm C)3:50pm D)4:10pm E)利用以上信息不能正确的预报第二天的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类。

浮游生物主要指那些漂浮在水中,无法自由游动的微小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则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上,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

游泳生物则具备自由游动的能力,如鱼类、鲸类等。

海洋生物的分类还可以按照其所属的系统分类,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动物界、植物界等。

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真核生物则具备真核膜,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甲壳动物等。

动物界和植物界则是更高级的分类单位,包括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海藻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深海、沿岸和开阔海域等不同的生态区域。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关系形成的线性链条,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因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化学因素包括海水中的溶解氧、盐度、氮、磷等物质的含量;生物因素则包括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物理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物理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代替。
第五章
1.梯度流、倾斜流的表达式(������������������������)
A.海流是海洋中发生的一种有相对稳定速度的大规模的非周期性流动。 其发生的原因有两种:a.受海面风力的作用(动力学);b.海面受热冷却不均匀、蒸发降水不均匀所产生的温 度、盐度从而引起密度分布不均匀(热力学)。
M:融冰 ������������:海流及混合使海域失去的水量
第四章
1.运动方程:
���������⃗��� ������������
=
������
+
������������

1 ������
∇������
+
������

2������
×
���⃗ ���

������
×
(������
×
������)
A.建立了一个考虑海底摩擦效应,封闭的矩形大洋中的漂流模式,即考虑西边界区域;
B.结果指出 f 随维度变化,即β效应是产生海流西向强化的基本原因。
(4)Munk 理论
A.整个大洋环流呈现西部强化现象
①以纬度向为主
②都随着 x 增大而衰减
B.大洋西边界质量输运特点:
③在西边界区域有一强烈的北向流动,近岸处质量运输很大,随着离岸距
3.风生大洋环流的几个理论成果(������������������������)
(1)边界层技术:作为整个大洋,其中的运动应该有个统一解。这个统一解是一个衔接方法,它将边界层内的 解与大洋内部区域的解,适当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大洋环流解。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具有边界层厚度的长 度尺度。按这个尺度去简化边界层内的方程,使解相对容易求得并满足边界条件。而当把边界层坐标系延长时,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1、海洋学的学科体系是怎样的?什么是物理海洋学,它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是什么?●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

是地球科学和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学的组成局部。

【根底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边缘学科】海洋环境学、海洋气象学、航海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区域海洋学、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海港工程、围海工程、深海采矿工程、海水养殖、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洋能开发工程、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空间开发工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程●物理海洋学: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构造、以及相关的各种机械运动的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

●物理海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海洋中的物理环境。

这种环境中的物理过程,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海洋中物质和热量的输送、海岸和海底的侵蚀和变化,以及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方法:➢观测与调查〔现场和室试验〕: 卫星遥感、航拍,海洋调查船, 锚系、浮标,采样,样品分析,水槽试验,数值实验➢理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 从铅笔/纸到超级计算机;从数据分析到理论; 从理论到模型2、海里相当于多少公里?纬度中1分相当于多少海里?表示航行速度经常有单位“节〞,一节相当于多少m/s?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多少?●1海里=1.852km;纬度中1分相当于1海里、纬度中1度相当于60海里,约111km;●1节〔kt〕=1海里/小时=1.852km/h〔约等于0.5m/s〕;●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2π/(24x3600s)=7.27x10^-5 rad/s3、世界海洋中根据其空间尺寸如何分类?什么是边缘海?什么是陆架浅海?●洋(Ocean)、海(Sea):边缘海,陆架浅海、海湾(Bay,Gulf,Embayment)、海峡(Strait, Gullet)、峡湾(Fjord)、潮汐汊道(Tidal inlet)、河口(Estury)、潮滩(Tidal flat)、沙滩(Sand beach)●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

海洋环境学复习总汇

海洋环境学复习总汇

第一章绪论1.海洋主要部分:洋附属部分:海、海湾和海峡2.洋:海洋中面积较大的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海:海洋边缘与陆域毗邻或交错的部分,隶属各大洋,以海峡或岛屿与洋相通或相隔3.中国海▪范围:南北纵越纬度44°,东西横跨经度32°▪流入河流:约有1 500条,其中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海底地形:复杂,受大陆的影响沉积物多为陆相沉积▪潮汐类型:主要全日潮、半日潮和不规则潮汐等类型▪分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渤海▪最大深度:为80m(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平均深度为18m▪盐度:较低,年平均为30,近岸河口区为22~26▪水温:变化较大,夏季为24~28℃, 冬季在0℃左右▪分界线:老铁山角到蓬莱角的连线5.黄海▪最大深度:140m,位于济州岛以北,平均深度为44m流人河流:鸭绿江、淮河、灌河以及大同江、汉江等▪分为二部分:山东半岛成山角至朝鲜半岛长山角之间的连线,分为:南黄海、北黄海6.东海▪最大深度:为2 719m,位于八重山群岛以北,平均深度为349m。

▪海峡:朝鲜海峡,大隅、吐噶喇、冲绳等海峡,台湾海峡与南海沟通。

▪流入河流:主要有长江、钱塘江、瓯江和闽江等7.南海▪最大深度:5 559m,位于菲律宾附近。

海域平均深度为1 212m▪流入河流:珠江、赣江以及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亦称中国南海诸岛8.海洋环境的地理划分:大陆架、大陆坡或大陆边缘、大洋底部海洋环境的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域、远海海域海洋环境的水层划分:近海带、大洋区海洋环境的水底划分:潮间带、潮下带、深海带(水底环境包括所有海底以及高潮时海浪所能冲击到的全部区域。

)海洋环境的主权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9.潮间带: 是指有潮汐现象和受潮汐影响的区域。

其上限是大潮高潮最高潮线,下限是大潮低潮最低潮线。

潮间带以上为潮上带潮间带环境特点:光线充足;潮汐和波浪的作用强烈;周年温度变化较大,并且有周日变化;底质性状复杂,可分为岩底、砾石底、沙底和泥底及其过渡类型;生物种类多样化、食物丰富;每天有一定时间交替浸没在水中和暴露在空气中;受大陆影响大。

环境海洋学复习题

环境海洋学复习题

一、海洋环境(定义)及其特点1、定义:地球上海洋的总水域,包括河口、大洋、海湾、近海,环境要素包括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洋上空的大气,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具有物质能量来源、舒适、处理、信息和文化功能。

2、特点:(1)全球海洋连通和区域分异性;(2)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特异性;(3)海洋生态系统的庞杂耦合性;(4)海水运动形态效应的复杂性;(5)海洋大系统的多方位开放性;(6)海洋环境功能多层次重叠;(7)海洋资源的时间空间变化性。

二、海洋环境问题表现及特性1、表现:海洋自然灾害趋频趋重;海洋环境损害屡禁不止;海洋资源紧缺益趋明显;海洋污染排放与日俱增;海洋生态破坏后果严重;濒海人口剧增难以承载;全球海洋变化不期而至。

2、特性:(1)海洋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污染的多源性;(2)海水运动的复杂性,导致了海洋环境污染的难控性;(3)世界大洋的连通性,伴生了海洋污染扩散的无界性;(4)海洋环境污染的累积性,酿成了污染治理的低效性;(5)海洋生态系统的庞杂性,增加了污染致害的严重性;(6)海洋环境的复杂耦合性,加大了治理修复的风险性;(7)海洋功能的重叠变动性,增添了开发管理的矛盾性。

第二章一、海与洋的基本特征,重要的海和重要的洋1、洋是指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基本特征:(1)远离大陆;(2)面积广阔;(3)深度大,一般深于2000m;(4)有各自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5)水温、盐度等特征受大陆影响小,年变化小。

2、重要的洋:(1)太平洋:北界:白令海峡;东界:北美、南美洲;南界:南极大陆;西界:亚洲、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2)大西洋(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南界:南极大陆;西界:北美、南美洲;东界:欧洲、非洲、厄加勒斯角,大致呈“S”形;北界:格陵兰、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连线;(3)印度洋:北界:亚洲;西界:非洲,厄加勒斯角;南界:(南极大陆);东界:马来半岛、印尼、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经线; (4)北冰洋(世界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5)南大洋:特殊洋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为从南极大陆到40ºS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最南部至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海洋生态学 复习资料

海洋生态学 复习资料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海洋生态学第一章1.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3)生命通过生殖得以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4)生物体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2.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总称。

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衡量物种多样性的指标:①物种总数;②物种密度;③特有种比例4.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5生态阈值:即环境容量,指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最大容量。

大气、土地、动物和植物受到污染物的最大限制。

第二章1.海水的物理特性和生态意义物理特性: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能生态意义:由于海水的强溶解性,浮游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无机盐,如氮和磷。

同时,海水具有透光性,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光条件。

此外,海水富含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

在这些条件下,生活在海洋表面的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质。

在海洋环境中,由于海水浮力在支持、传播和保护这些生物方面的作用,大量小型、简单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海水的比热和流动性较高,使水温、pH值和环境因素相对稳定,有利于生物体的分布和扩散。

2.根据生命史中漂浮生命阶段所占的时间,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终生浮游生物: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这一类。

② 阶段性浮游生物:指在生命史的某一阶段生活在浮游生物中的生物体,以及生活在底栖生物(或游泳生物)中的成虫。

通常是底栖或游动生物的卵和幼虫。

它出现在每年的某个季节,具有周期性。

③暂时性浮游生物:这类原非浮游生物,仅有时短暂地离开底层营浮游生活,如涟虫类、糠虾类、等足类和介形类等底栖生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陆半球陆地约占47%,海洋占51%;水半球海洋占89%,陆地占11%。

2、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地球的平均球面深度为2646米。

3、南大洋是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是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4、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属于陆间海,渤海和波罗的海属于内海,东海和日本海属于边缘海。

5、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也称之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6、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大陆边缘和活动型大陆边缘。

稳定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类,结构上都有深邃的海沟与大洋底分界。

7、中国的渤海和黄海海底地形为大陆架,东海海底有2/3大陆架和1/3的大陆坡,南海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

8、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大西洋大洋中脊位居中央,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印度洋大洋中脊大致位于中央呈“入”字型展布;太平洋大洋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

9、海底的矿物资源主要有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10、海水的盐度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1902年基于化学方法的首次定义、1969年的电导盐度定义、1978年的实用盐度定义。

实用盐标PSS78采用了浓度为32.4356‰的氯化钾溶液作为电导标准。

11、海水的比热容约为3.89×103J.kg-1.℃-1在所有固体和液态物质中是名列前茅的。

海水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当其为负值时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海水收缩;海水压缩系数小,所以在动力海洋学中为了简化求解常把海水看作不可压缩的流体;海水在绝热下沉时温度升高,绝热上升时温度降低;位温就是指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当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资料[1]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1.常量元素:即海水的主要的成分。

除组成水的H和O外,溶解组分的含量大于1的仅有11种,包括、2+、2+、和2+五种阳离子,、42-、32-(3-)、和五种阴离子,以与H33分子。

这些成分占海水中总盐分的99.9%,所以称主要成分。

2.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通常是指N、P和。

3.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这就是海水主要成分的恒比定律,也称为恒比定律。

4.元素的保守性:海水中物质的浓度只能被物理过程(蒸发和降水稀释)而不被生物和化学过程所改变。

5.海水的碱度:在温度为20℃时,1L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毫摩尔数6.碳酸碱度:由32-和3-所形成的碱度7.硼酸碱度:由B()4-所形成的碱度8.海洋低氧现象: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或行为,如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多样性、死亡等产生有害影响的氧环境。

通常把溶解氧浓度不大于2作为缺氧判断临界值。

9.悬浮颗粒物:简称“悬浮物”,亦称“悬浮体”、“悬浮固体”或“悬浮胶体”,是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部分。

10.硝酸盐的还原作用:3-被细菌作用还原为2-,并进一步转化为3或4+的过程11.反硝化作用: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或2的过程12.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通过海-气界面交换进入海水中的溶解N2,在海洋中某些细菌和蓝藻的作用下还原为3、4+或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13比值:海洋漂游生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一般按照C:N:106:16:1进行,这一比例关系常被称为比值。

14.营养盐限制:营养盐比例不平衡会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某一相对不足的营养盐,通常被称为营养盐限制。

15.氮限制海区:一个海区含氮营养盐含量相对不足,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氮营养盐。

16.磷限制海区:一个海区含磷营养盐含量相对不足,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磷营养盐。

海洋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学复习资料1、海洋平均深度:3795平均球面深度:2646。

陆半球、水半球:如果以经度0度,北纬38度的一点和经度180度,南纬47度的一点为两级,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程度,两者分别称陆半球和水半球。

2、海的分类:按照海所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内海是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样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相隔,但水流交换畅通,如东海。

3、海岸带的构成: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三者又称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大陆边缘的分类和构成:大路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4、大洋中脊在各大洋中的展布特点:在大西洋,中脊位于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1、盐度定义的三个阶段:一、基于化学方法的盐度首次定义: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漠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二、盐度的重新定义。

二、1978年实用盐度标度PSS78。

2、海水的主要热性质:一、海水的热膨胀:在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二、压缩性:单位体积的海水,压力增加1P时,其体积的负增量称为压缩系数。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整个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A)96% B)71% C)56% D)48% E)29%2.以下哪个因素妨碍着二十世纪的海洋学A、经济;B、商业及交通;C、军事目的D、好奇心3.海洋最深处其水深约比陆地最高峰约高( )A)1000m B)2284m C)5200m D)8848m4.将所有大陆移入到以下哪个大洋中,大洋尚有剩余空间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在科学办法的基础上,科学家以为对自然世界的解释是A)是绝对和最后的真理;B)是能够最好的解释现时期所有的观测事实。

C)是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

D)是能够被证实的且能逐渐进展成为规律。

6.对于大洋形成的年代,可信度最高、最被大伙儿所同意的是A) 46亿年前;B)40亿年前;C)4亿年前 D)460万年前 E)400万年前7.哪个大洋最深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地形8.以下哪个别是魏格纳用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讲的证据A) 现代被大洋分离的两侧大陆岸线吻合;B)别同大陆的岩石层序相同;C)在如今的热带地区发觉冰川的残留证据;D)化石中物种的分布;E)来自外太空的物质9.若离开大洋中脊向两侧走,则——A)洋底年龄越来越老;B)水深越来越深;C)岩石圈越来越厚;D)以上现象都可发生10.以下对于软流圈的描述,哪些答案是正确的A)软流圈由部分地幔和部分地壳构成;B)软流圈为一高温的塑性层,向下可扩展到700km;C)软流圈温度非常高,包括部分融化的岩石;D)软流圈并别是地幔的一部分;E)以上答案都别正确。

11.关于大洋洋底,以现有的知识来讲,以下哪些讲法是正确的请挑选所有答案A)海洋卫星对大部分洋底都还没有勘测到;B)所有的洋底都差不多得到完整的测量;C)整个大洋都差不多完整的勘测过非常多遍;D)月球的地形勘测密度都远高于大洋洋底。

E)以上讲法都别正确12.海底峡谷的特征(多选):A、是V字形地貌;B、是侵蚀地貌特征;C、常浮现在陆坡上;D、上面都别是海底峡谷的要紧特征;13.最年轻的海底普通浮现在——A)大陆坡附近;B)深海海沟下面C)均匀浮现在整个大洋洋底D)大陆架下面E)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处14.以下哪个地质年代单位最古老A) 前寒武纪;B)第四纪;C)中生代;D)古生代;E)显生宙15.地球的形状最近似——A) 标准圆球体 B) 标准椭球体 C) 长方体D) 梨形椭球体16.有证据表明,驱动板块运动的94%的能量来自___A、大洋中脊的高热流;B、地幔中的放射能;C 、地心引力; D、地核内部;E、软流圈17.以下海底地貌特征哪一具与大洋中脊的关系别大A)中央裂谷B)海沟;C)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区;D)枕状熔岩;E)热液口18.地球内部物质的哪个物理性质决定了它所处的圈层A)质量;B)密度;C)温度;D)沸点19.位于大陆架外缘与深海盆地之间的陡峭转折地带称为A)深海丘陵;B)大陆坡;C)深海平原;D)大洋中脊;E)大陆麓20.大洋中脊普通以为是——A)沉落地带;B)转换断层板块边界;C)汇聚型板块边界;D)离散型板块边界21.2万年往常的河谷最有也许在海底啥地貌单元上发觉A)大陆架;B、大陆麓;C、深海平原;D、大洋中脊22.以下哪个地形受海平面上升和下落的妨碍明显A、大陆架;B、大陆麓;C、深海平原;D、深水高原23.大陆地壳要紧由——组成,而大洋地壳要紧由——组成A)较轻的、颜XXX较浅的富铝的花岗岩;较重的、颜群较深的富镁和铁的玄武岩;B)较轻的、颜群较浅的富铝的玄武岩;较重的、颜群较深的富镁和铁的花岗岩;C)较重的、颜群较深的富镁和铁的玄武岩;较轻的、颜群较浅的富铝的花岗岩;D)较重的、颜群较深的富铝的玄武岩;较轻的、颜群较浅的富镁和铁的花岗岩;24.在魏格纳时代,其大陆漂移学讲别被同意的缘故是——A)因为大伙儿都相信地球从内到外全基本上由固体岩石组成B)因为与地球的起源冲突C)因为大部分地质学家以为地幔是刚性的,否则不会支撑山脉的分量D)除了大陆边线吻合外,彻底没有证据证明其学讲25.泥沙是怎么搬运到大陆麓A)洋流;B)重力引起的浊流;C)地下河流;D)风海流26.驱动板块运动的机制普通以为是——A)地磁的妨碍;B)来自太阳的热能;C)来自太阳与月亮的引力;D)深海海水流淌推动大洋海盆;E)上地幔的热对流(环流)27.对于大洋中脊的描述,以下哪些讲法是正确的(多选)A)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B)大洋中脊是指贯通世界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C)大西洋的大洋中脊其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D)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分布;E)太平洋中脊又称东太平洋海隆28.以下对于地球内部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每一圈层都能够由其物质组成或其物理性质来描述;B)其成分圈层与物理性质圈层基本相等;C)岩石圈与地球的地壳是相同的;D)岩石圈由地幔和地壳构成;E)所有答案基本上正确的。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1.最低含氧带:在中间深度1000m左右,动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产生的速度相当,从而形成一个最低含氧带。

2.赤潮(red tide):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的异常现象。

它是由藻类分解过程中耗氧,导致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死亡,藻类大量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3.溶解潜伏热:把1克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需要80卡,这就是溶解潜伏热4.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环境中各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

各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阶段是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

5.初级生产力:生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的营养元素合成高能量的有机物。

6.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7.盐度(salinity):海水中总的溶盐量就是它的盐度8.寄生:(parastisu)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9.潮间带(intertidal zone):在低潮带暴露在空气中,高潮带被淹没的区域。

10.food web:一个生态系统中正常存在的许多条食物链,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系称food webo11.河口(estuaries):是半封闭的海湾,河流与受水水体相结合的地段12.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了一种有弹性的分子膜。

13.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淡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藻类或腰鞭毛虫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导致水体缺氧的现象。

14.双壳类(bivalve):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

由于头部退化,足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 对瓣状觥,所以又称无头类、斧足类、瓣觥类15.食物链Food chains:营养和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群落所经历的路线被称为食物链。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地球概观•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第四章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第五章世界大洋及中国海温盐密分布及变化•第六章大气环流•第七章大洋环流•第八章海洋中的波动•第九章潮汐•第十章海气相互作用地球上的水97.957% 在海洋中二、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广漠而有垠2)深又浅3)连通又阻隔占地球表面积70.8%,但有边平均深度4000米,最深?(陆地最高?),但地球半径6371公里。

地球上一薄层;与水平尺度比10-3量级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冰洋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关系。

11034m8848m第一章地球概观•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第五节海洋起源•第六节海洋的划分•第七节海底地形•第八节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科里奥利力–科氏力当物体相对转动系统有速度的时候,要使牛顿第二定律仍然‘适用’,除了附加以上面所说的惯性离心力外;还必须附加以另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科氏力主要特征:只作用在运动物体上。

只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北半球垂直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与物体运动速度、纬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有关。

⎪⎩⎪⎨⎧=⋅-=⋅=⇒⎪⎩⎪⎨⎧=⋅Ω-=⋅Ω=⇒⎪⎭⎪⎬⎫⋅Ω=⋅Ω-=⋅Ω-⋅Ω=Ω=⨯Ω-=00sin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sin 22z y x z y x z y x F uf F v f F F u F v F w F u F w v F f V F ϕϕϕϕϕϕϕ称其为科氏参量为科氏力一、地球结构:圈层结构外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大陆漂移说•学说提出:1912,德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

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

•观点: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泛大陆和一个泛古大洋,后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生物海洋学复习

生物海洋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即反气旋向西太平洋移动,从而导致信风由西向东吹,并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使后者的温度猛升3℃—6℃。

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3.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量(克数)。

4.海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也叫洋流。

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5.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的速率(mgC/m2·d)。

包括:(1)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指自养生物生产的总有机碳量;(2)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量扣除自养生物在测定阶段中呼吸消耗掉的量(呼吸作用通常估计为总初级生产力的10%左右)。

6.次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除生产者之外的各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已经生产的有机物经同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物质(表现为生长与繁殖)的速率,也即消费者能量储蓄率。

7.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

其生产或固定率称次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

8.现存量(standing crop):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某一空间范围内存有的有机体的量,即个体数量乘以个体平均质量。

它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物所形成的产量扣除该段时间内全部死亡量后的数值。

单位: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有机碳量或能量来表示。

自养者生物量出可以用叶绿素含量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演化及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海洋形态的固有特征: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科氏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地球结构:外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大陆漂移说: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和泛古大洋,后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海底扩张说:大洋中脊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却形成新的洋底,新洋底推动较老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

板块构造说岩石圈位于软流圈之上岩石圈被地震带分割形成板块全球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边缘为大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岛弧,和海沟等,是地震和火山多发带。

板块相遇形成岛弧和海沟或高大山脉洋:海洋的主体部分。

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

水文特征: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面积大水深;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海洋的附属部分之一。

位于大陆边缘,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水体。

水文特征: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海湾: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边缘海: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的海。

陆间海,地中海:具有海洋的特质,位于两大陆之间,一般与大洋之间仅以较窄的海峡相连。

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隘水道与边缘海或洋相连的海面如我国的渤海。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中脊,洋盆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单位j/k 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的比热定压比热: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比热容。

是温,盐,压的函数,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虽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随温度变化比较复杂。

定容比热:在一定体积下测定的比热容。

其值略小于定压比热热膨胀:热膨胀系数(温度升高1k单位海水的增量)是T S P的函数压缩系数:单位体积海水,压力增加1pa体积的负增量。

是T S P的函数,随T S P的增大而减小位温:某一深度海水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温度称该深度海水的位温,比现场温度低,微团此时相应的密度,称为位密比蒸发潜热:单位质量的海水变成同温度汽所吸收的热量饱和水气压:水变汽和汽变水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具有的水汽压热传导:相邻海水温度不同时,热量由高温向低温转移。

分子热传导湍动热传导沸点升高,冰点降低:冰点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描述物质分子热运动的量度。

盐度:1KG海水中将溴碘以氯置换,碳酸盐分解为氧化物,有机物全部氧化。

所余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海水结冰:只有当对流混合层的温度同时达到冰点,海水才会结冰海水结冰的特点:主要是纯水的冻结,盐分大部分排出冰外,增大了冰下海水的盐度加强了冰下海水的对流和进一步降低了冰点;同时冰层阻碍了其下海水热量的散失,从而大大减缓了冰下海水继续冻结的速度,海冰表面比较粗糙。

海冰的盐度:每一千克海冰中所含盐分的克数。

海冰的热传导:海冰的热传导系数小于纯水冰的热传导系数也小于海水的热传导系数Qt=Qs-Q b±Q e±Qh海面有效回辐射Qb:定义:海面向大气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海洋的长波辐射之差影响因素:海面水温空气湿度云量云状分布:表面水温和海洋上层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度变化相对较小,则Qb随纬度及季节变化小蒸发潜热Qe:影响因素:水汽温差大气中水汽垂直分布风速分布及变化:(A)南北:赤道蒸发量小,高纬度海区小副热带和信风带海区大(b)季节变化:冬季最强海洋中的水平衡影响因子:蒸发降水大陆径流地下水结冰与融冰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取决于蒸发和降水量之差。

低纬度海区:降水大于蒸发,S低副热带海区:蒸发大于降水。

S高副极地海区:多云带蒸发少,S低大洋温度分布及变化水平分布:等温线成条带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东西边界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深层水平分布:径向梯度减小,南北温差减小,水温趋向均匀垂直分布:表层高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各纬度分布不同盐度分布及其变化水平分布表层:基本上具纬线分布的带状特征,径向分布呈马安状寒暖流交汇区和径向流冲淡区等盐线密集盐度最高与最低值多出现在大洋边缘的海盆中冬季盐度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平均各大洋表层盐度,北大西洋最高,南大西洋,南太平洋次之北太平洋最低密度分布及其变化水平分布:表层取决于温度和盐度沿径向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深层:密度水平差异减小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1)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的增大(2)低纬与主温跃层对应,出现密度跃层沿各纬度分布(1)与主温跃层对应。

热带表层海水密度小,密度跃层强度大,副热带表层海水密度增大,密度跃层强度相对减弱。

(2)极峰向极一侧,不存在跃层。

在浅海,随着温跃层的生消也会存在密度跃层的生消过程。

气象要素:温压湿风大气的垂直分布: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方向将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热成层散逸层气压带:热带低压区,副热带高压区副极地低压区极地高压区风带:东南东北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季风:是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主要是由于海陆温度对比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球上行星风系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所致世界季风区:亚非和澳洲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为连成一片的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全球三个季风区:印度季风区东亚季风区西非季风区季风的特点:(1)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别甚至相反(2)两种季节各有不同的源地,因而气团性质有本质的不同(3)造成的天气现象也有本质的季节性差异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高原大地形的热力动力作用南北半球的相互作用主要天气系统:低纬度系统: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带中高纬度系统:大气锋面温带气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龙卷风区域性天气系统: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对流和确定的强烈气旋性地面环流的非锋面性天气尺度系统,一般具有暖中心结构,总是伴有狂风暴雨,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蜗旋,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分布:8个源地: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太平洋南北大西洋南北印度洋西北太平洋最多,均形成与暖热带水域,87%在赤道两侧20纬度内,2/3形成于北半球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要有一个初始扰动暖性洋面sst>26.5 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内整个对流层风的切变要小锋的概念: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倾斜过渡地带。

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是,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也可理解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的交锋。

海流: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非周期)。

相对稳定大规模三维流动m/s矢量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科氏力摩擦力地转流:压强梯度力的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地转流特点: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与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沿两面的交线流动,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

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风海流:湍切应力和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特点: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于风向右方45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右偏。

至摩擦深度D,流速是表面流的4.3%,流向与表面流相反,可忽略。

连接各层在平面上投影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

惯性流:科氏力和加速度达到平衡的稳定流动,等角速度流动流速大小不变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大洋环流的成因一风生大洋环流西向强化理论,科氏参量随纬度变化stommel理论1948,风应力,铅直湍切应力及科氏力等的平衡关系,将大洋视为等深矩形,风应力随纬度变化。

二热盐环流有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

相对而言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1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大西洋的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印度洋南半球与太平洋和大西洋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季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 2 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一赤道流系:南北赤道流:对应信风带亦称信风流。

南北不对称,夏季,被赤道流在北纬10度到20~25度之间,南赤道流在北纬3度到南纬10度之间。

冬季稍偏南。

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

赤道流是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赤道逆流:对应赤道无风带,平均位置在北纬3~10度之间。

相对赤道流具有高温低盐特征。

水色和透明度也相对降低。

赤道潜流:南赤道流下方温跃层内,与赤道流相反自西向东的流,呈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300km,最大流速达1.5m/s 。

流轴场与温跃层一致,向东变浅。

二西边界流大洋西侧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是反气旋环流的一部分,赤道流的延续。

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的特征。

北强南弱。

三东边界流:寒流,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

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文特征。

原因:信风常年沿岸吹,风速分布不均匀,近岸小海面大,海水做离岸运动。

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的特点形成明显差异。

水团: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和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内同性外异性大洋水团:1表层水:富溶解氧2次表层水:高盐3中层水低盐高盐中层水:地中海红海4深层水:贫氧5底层水:高密波浪要素:波峰波谷,波长周期波速波高波陡振幅波峰线波向线波浪类型:按成因:风浪涌浪地震波海啸相对水深:深水波浅水波波形传播:前进波驻波发生位置:表面波内波边缘波动力机制:开尔文波罗斯贝波小振幅重力波波形传播与水质点的运动:浅水波速:c*c=gh 水质点运动速度随深度指数衰减,运动轨迹为圆势能=动能=1/2总能量波动叠加:驻波:两列振幅波长周期相同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正弦波叠加。

波腹:波面具有最大的升降;波节:无升降;波形不传播故称驻波。

波群:两列波长周期振幅相近,传播方向相同的正弦波叠加。

群速:振幅变化的速度有限振幅波:有较大的振幅与实际海浪的形状更接近。

Stokes波,摆线波,孤立波等。

波面:与横轴不对称,水质点振动中心高于平均水面。

波速:与波长有关,还与波高有关。

当波陡愈大时,波速也越大。

水质点运动轨迹:接近为圆,但在一个周期内不封闭。

有净位移,此水平位移称“波流”。

能量:动能〉势能波浪破碎:波陡达到一定限度波峰就会破碎风浪: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作用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波面状态:波面不规则,波峰陡,波谷光滑,波风线短,浪大时有白浪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面传来或当地风力减小平息或改变风向后海面上遗留下的波动波面状态:波面光滑,波峰线长,传播距离长风浪成长状态:定常态:某点的风浪尺度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过渡态:某点风浪未达理论上的最大值,随时间的推移还可继续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